滬教版七年級第二學(xué)期課課練全冊word版_第1頁
滬教版七年級第二學(xué)期課課練全冊word版_第2頁
滬教版七年級第二學(xué)期課課練全冊word版_第3頁
滬教版七年級第二學(xué)期課課練全冊word版_第4頁
滬教版七年級第二學(xué)期課課練全冊word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62/62練習1一、填空題1、的相反數(shù)是;(填“是”或“不是”)分數(shù)。2、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無理數(shù)之和為;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非零)的無理數(shù)之商為。3、無理數(shù)分為。4、在1.414、、、、、、3.1415926、0、0.3033033303333…(它的位數(shù)無限且相鄰兩個“0”之間“3”的個數(shù)依次加1個)各數(shù)中:整數(shù)有;分數(shù)有;有理數(shù)有;無理數(shù)有;正實數(shù)有;非負數(shù)有。二、選擇題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無限小數(shù)都是無理數(shù)B.無理數(shù)都是無限小數(shù)C.不循環(huán)小數(shù)一定是無理數(shù)D.無理數(shù)分為正無理數(shù)、零、負無理數(shù)6、下列說法錯誤的個數(shù)有()①是無理數(shù)②實數(shù)是無限小數(shù)③兩個無理數(shù)之和為無理數(shù)④是無理數(shù)⑤有最小的無理數(shù)A.1個B.2個C.3個D.4個7、在2和3之間的無理數(shù)的個數(shù)有()。A.0個B.1個C.無數(shù)個D.1000個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8、無理數(shù)沒有相反數(shù)。()理由:9、實數(shù)包括正實數(shù)和負實數(shù)。()理由:10、實數(shù)不是有理數(shù)就是無理數(shù)。()理由:11、不帶根號的數(shù)都是有理數(shù)。()理由:12、兩個無理數(shù)的差一定是無理數(shù)。()理由:練習21、面積為3的正方形的邊長為。2、的相反數(shù)是。3、寫出一個在1和2之間的無理數(shù)。4、的平方根是;5、計算=;6、在實數(shù)里,有()A.最大的有理數(shù)B.最小的無理數(shù)C.絕對值最大的數(shù)D.絕對值最小的數(shù)7、下列計算正確的是()A.B.的平方根是C.9的平方根是3D.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只有正數(shù)有平方根B.一個有理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C.2是4的一個平方根,4的平方根是±2D.正數(shù)的正平方根一定比它本身小9、求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1)64(2)0.0064(3)(4)10、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shù)平方根(1)(2)(3)(4)練習31、7的平方根是;36的算術(shù)平方根是。2、計算:=;=;=。3、的平方根是;的算術(shù)平方根是。4、的平方根是它本身,的算術(shù)平方根是它本身。5、比較大?。?;2;4;8。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算術(shù)平方根是1的數(shù)是1B.0.04的平方根是±0.2C.5的平方根是±D.的平方根是±97、下列各式計算正確的是()A.B.C.D.8、計算:(1)(2)(3)(4)(5)(6)9、已知和是正數(shù)的兩個平方根,求(1)的值;(2)的值。練習41、計算:=;=;=;=;=;=;2、的平方根是;125的立方根是;3、的立方根是。的平方根是。4、已知,則=;已知,則b=。5、當x時,有意義。6、的整數(shù)部分是,小數(shù)部分是。7、以下說法中正確的個數(shù)有()①只有1的立方根是它本身②只有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③1的立方根與平方根相同④只有正數(shù)才有平方根A.1個B.2個C.3個D.4個8、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27的立方根是±3B.的立方根是C.3是的立方根D.27的立方根是9、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5)(6)(7)(8)練習51、的平方根是;2、64的立方根的平方根是。3、已知,則=;已知,則=。4、的立方根是它本身;的平方根是它本身。5、負數(shù)平方根,但負數(shù)有個立方根。6、當x時,有意義。7、的整數(shù)部分是,小數(shù)部分是。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的立方根也互為相反數(shù)B.平方根與立方根相等的數(shù)是0C.既有立方根,又有平方根的數(shù)一定是正數(shù)D.任意一個實數(shù)都有一個立方根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一個數(shù)有平方根,則它一定有兩個平方根B.只有正數(shù)才有平方根C.若一個數(shù)有平方根,則它的平方根的平方就等于它本身D.平方根都是正數(shù)10、計算:(1)(2)(3)(4)(5)11、已知,,利用已知條件求下列各式的值(結(jié)果保留三位小數(shù))(1)(2)(3)(4)(5)(6)練習61、0的五次方根是,1的六次方根是,32的五次方根是,64的六次方根是。2、計算:=,=,=,=,=。3、的相反數(shù)是,的相反數(shù)是,的相反數(shù)是。=,=,=,=。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數(shù)都是有理數(shù)B.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數(shù)都是無理數(shù)C.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實數(shù)D.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數(shù)都是有限小數(shù)5、下列式子正確的是()A.<aB.C.<D.<6、在數(shù)軸上,點A到原點的距離為4,那么點A表示的數(shù)是()A.4B.C.D.以上答案都不對7、比較下列各組數(shù)的大?。?)9與(2)與(3)與(4)和8、在數(shù)軸上分別畫出表示數(shù)為,,的點A、B、C,并求線段AB、BC、AC的長度。練習71、在數(shù)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等于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是。2、2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3、的相反數(shù)是,的相反數(shù)是,的相反數(shù)是,=,=,=。4、計算:=,=,=,=,=,5、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數(shù)軸上的每一個點都可以用唯一的實數(shù)來表示B.每一個實數(shù)都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C.在數(shù)軸上找不到表示的點D.全體實數(shù)所對應(yīng)的點布滿整個數(shù)軸6、下列計算正確的是()A.B.C.D.7、比較下列各組數(shù)的大?。海?)和6(2)和8、計算:(1)(2)(3)(4)練習81、近似數(shù)2560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2、近似數(shù)-2.56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3、近似數(shù)0.020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4、近似數(shù)0.3萬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5、近似數(shù)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6、近似數(shù)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7、比較大?。?9;3;。8、5的立方根是,的平方根是,的平方根是。9、下列各敘述中的數(shù)字都是近似數(shù)的是()A.初一年級有6個班,每個班有40名學(xué)生B.初一(2)班有40名學(xué)生,約的人患近視C.全校約有1000名學(xué)生,近50%是男生D.全校約有1000名學(xué)生,每張課桌有4條腿10、把2083.6“四舍五入”成兩個有效數(shù)字是()A.B.C.D.208411、將下列各數(shù)按指定精確度要求取近似數(shù):(1)325.36(保留4個有效數(shù)字)(2)78338(精確到百位)(3)600586(保留三個有效數(shù)字)(4)0.04032(保留兩個有效數(shù)字)12、計算:(1)(2)(3)(4)(5)(6)練習91、近似數(shù)0.2560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2、近似數(shù)0.0401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3、近似數(shù)3.000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4、近似數(shù)3萬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5、近似數(shù)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shù)字,它們是。6、比較大小:2;;。7、2的平方根是,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近似數(shù),除0以外的數(shù)字都是這個數(shù)的有效數(shù)字B.一個近似數(shù),所有的數(shù)字都是這個數(shù)的有效數(shù)字C.一個近似數(shù)精確到0.01,就是保留兩個有效數(shù)字D.一個近似數(shù),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shù)字起,往右到末位數(shù)字為止,所有數(shù)字都是它的有效數(shù)字9、將3.0849精確到百分位后的近似數(shù)的有效數(shù)字的個數(shù)是()A.1B.2C.3D.4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近似數(shù)和近似數(shù)7.2萬有效數(shù)字相同,精確度不同B.近似數(shù)和近似數(shù)7.2萬有效數(shù)字不同,精確度相同C.近似數(shù)和近似數(shù)7.2萬有效數(shù)字和精確度都相同D.近似數(shù)和近似數(shù)7.2萬有效數(shù)字和精確度都不同11、將下列各數(shù)按指定精確度要求取近似數(shù):(1)0.08396(精確到0.0001)(2)(保留五個有效數(shù)字)12、計算:(1)(2)(3)(4)(5)(6)練習101、0、…(每兩個1之間依次多一個0)中,是無理數(shù)的是。2、一個面積為5的正方形的邊長為,一個體積為4的正方體的棱長為。3、的相反數(shù)為,的絕對值為。4、已知,則x=。5、數(shù)軸上表示的點與表示的點之間的距離是。6、比較大小:6;;4。7、計算:=;=;=。8、的整數(shù)部分是,小數(shù)部分是。9、近似數(shù)12萬精確到位;近似數(shù)有個有效數(shù)字。10、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四個有效數(shù)字1.2396≈;用四舍五入法精確到千分位0.0618≈。11、已知數(shù)軸上的四點A、B、C、D所對應(yīng)的數(shù)依次為。(1)求OA、OB、OC、OD的長度;(2)求B與C,A與D兩點的距離。12、計算:(1)(2)(3)(4)練習111、0.25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2、計算:=,=,=。3、=;=;4、比較大?。?;;5、計算:=,=。6、在數(shù)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為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7、將0.8096精確到千分位是,它有個有效數(shù)字。8、在數(shù)3.14、、、、、中,無理數(shù)的個數(shù)為()A.1個B.2個C.3個D.4個9、計算:(1)(2)(3)(4)(5)(6)10、求陰影部分的面積。(結(jié)果保留根號)練習121、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64的六次方根是。2、的兩個平方根的積是。3、比較大?。?1,。4、0.00120有個有效數(shù)字;近似數(shù)2.010精確到位。5、在數(shù)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為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為。6、的整數(shù)部分是,小數(shù)部分是。7、把寫成冪的形式為;把寫成方根的形式為。8、下列各組數(shù)中,相等的是()A.和B.和C.和D.和9、計算:(1)(2)(3)(4)10、將下列分數(shù)指數(shù)冪改寫成帶根號的數(shù)的形式,并計算:(1)(2)(3)11、用冪的形式表示下列各數(shù):、、、練習131、的平方根是,5的立方根是。2、數(shù)軸上表示的點與表示的點之間的距離是。3、比較大?。?;;。4、近似數(shù)3百有個有效數(shù)字,近似數(shù)有個有效數(shù)字。5、12593300001精確到百萬位可得近似數(shù)為。6、寫出2和3之間的一個無理數(shù):。7、計算:=;=。8、如果,則;如果,則b=。9、如果兩個實數(shù)的絕對值相等,則這兩個實數(shù)的關(guān)系是()A.相等B.互為相反數(shù)C.相等或互為相反數(shù)D.不能確定10、計算:(1)(2)(3)(4)(5)(6)(7)(8)11、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5厘米,再做一個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原正方體的8倍,求所做正方體的棱長。練習141、的立方根與的平方根之和為。2、若,則n=。3、100027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四個有效數(shù)字的近似值為。4、2.2635精確到0.001為,有個有效數(shù)字。5、比較大?。?;。6、=;a與b互為相反數(shù),則a+b=。7、寫出3和4之間的一個無理數(shù):。8、下列語句中正確的是()A.20萬有6個有效數(shù)字;B.0.00023用科學(xué)記數(shù)法表示為;C.龍卷風造成了近20見房屋倒塌,20這個數(shù)是個近似數(shù);D.2.12156精確到0.001的近似數(shù)是2.121。9、計算:(1)(2)(3)(4)(5)(6)10、求下列等式中x的值:(1)(2)練習151、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2、計算:=,=。3、比較大?。?,。4、近似數(shù)精確到位,它有個有效數(shù)字。5、用四舍五入法將3.80499精確到十分位是,精確到百分位是,精確到萬分位是。6、計算:=(結(jié)果用冪的形式表示)。7、下列各數(shù)中,沒有平方根的是()A.5B.C.D.8、計算:(1)(2)(3)(4)9、解方程:10、若,求xy的平方根。練習161、∠1與∠2互為對頂角,則;∠1與∠2互為鄰補角,則;∠1與∠2互為余角,則。2、下列各圖中∠1與∠2成對頂角的有()A.0對B.1對C.2對D.3對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互為鄰補角的兩個角有一條公共邊B.兩直線相交,有四對角互為鄰補角C.互為鄰補角的兩個角的和為180°D.如果∠1+∠2=180°,那么∠1和∠2互為鄰補角4、如圖1,∠NOB=°,∠NOD和是對頂角,∠NOD和是鄰補角。圖25、如圖2,已知直線AB、CD相交于點O,∠AOC=40°,求∠BOD、∠BOC、∠AOD的度數(shù)。解:∵∠BOD=(對頂角相等),又∵∠AOC=40°(),∴∠BOD=(等量代換)?!摺螧OC與互為鄰補角(已知),∴∠BOC+∠AOC=(鄰補角的意義),∴∠BOC=(等式性質(zhì))。又∵∠AOD∠BOC(),∴∠AOD=()。練習171、如圖1,直線AB、CD、EF相交于點O,∠AOE的對頂角是,∠AOE的鄰補角是,∠COF的對頂角是,∠COF的鄰補角是。2、如圖2,AO⊥BO,CO⊥DO,∠BOD=110°,則∠AOC=。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相等的角是對頂角B.對頂角都相等C.不是對頂角不相等D.對頂角也可能不相等4、判斷下列語句是否正確:(1)過直線上或直線外一點,都能且只能畫這條直線的一條垂線。()(2)和已知直線垂直的直線只有一條。()5、如圖,直線EF和直線CD相交于點B,∠ABC=90°,BF平分∠ABD,求∠CBE、∠DBE的度數(shù)。6、如圖,∠AOC=60°,OE⊥AB,OF平分∠BOC,求∠EOF的度數(shù)。練習181、如圖1,在△ABC中,CE⊥AB,AD⊥BD,點E、D是垂足,則點C到直線AB的距離是,點A到直線BD的距離是,點B到直線AD的距離是。2、如圖2,直線AB、CD相交與O,OE⊥AB與點O,∠DOE=55°,則∠AOC=。3、如圖,直線AB、CD、EF相交與點O,∠BOD=35°,∠AOE=55°,圖中哪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請說明理由。4、如圖,點P、Q分別在直線、上,(1)畫出點P到的距離,即線段的長度;(2)畫出點Q到的距離,即線段的長度。5、如圖,∠BAC=90°,AD⊥BC,則線段AB、AC、AD、BD、CD的長分別表示哪個點到哪條直線的距離?練習191、如圖1,∠1與∠4是角,∠2與∠5是角,∠4與∠5是角。2、如圖2,∠B的同位角是。3、如圖3,∠1和∠B是直線和直線被直線所截而成的角;∠A和∠1是直線和直線所截而成的角;∠1和∠2是直線和直線所截而成的角。4、如圖4,直線AB與直線CD相交于點O,OE⊥AB,∠1與∠2的關(guān)系是()A.互為鄰補角B.互為對頂角C.互為補角D.互為余角5、點P是直線外一點,A、B、C是直線l上三個點,量得PA=2cm,PB=2.3cm,PC=1.8cm,則點P到直線l的距離是()A.2cmB.2.3cmC.1.8cmD.不能確定6、如圖,在∠1,∠2,∠3,∠4中,哪些是同位角?哪些是內(nèi)錯角?哪些是同旁內(nèi)角?哪些是鄰補角?7、如圖,已知∠2與∠4互余,且∠1=60°,求∠3的度數(shù)。練習201、如圖1,因為直線被直線所截,而且∠1=∠2,所以,理由是。2、如圖2,直線被直線所截,說明∥。解:∵∠2=∠3()又∵∠1=∠2()∴∠1=∠3()∴∥()3、下列圖中,不能判斷直線a與b平行的是()4、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交點分別為O、P,OM平分∠EOB,PN平分∠OPD。如果∠1=∠2,(1)OM∥PN嗎?為什么?(2)AB∥CD嗎?為什么?解:(1)OM∥PN?!摺?=∠2()∴∥()(2)AB∥CD?!逴M平分∠EOB,PN平分∠OPD。()∴∠=∠EOB,∠=∠OPD()又∵∠1=∠2(已知)∴∠=∠()∴∥()5、如圖,已知∠ADE=50°,∠B=50°,DE與BC平行嗎?練習211、如圖1,填出推理結(jié)果和理由:(1)∵∠1=∠ABC,∴AD∥()(2)∵∠3=∠5,∴AB∥()(3)∵∠2=∠4,∴∥()(4)∵∠1=∠ADC,∴∥()(5)∵∠ABC+∠BCD=180°,∴∥()2、如圖2,∵BE平分∠ABC(已知)∴∠=∠()又∵∠1=∠E(已知)∴∠2=∠()∴∥BC()3、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且∠1=∠A,∠2=∠B,那么AD∥BC,為什么?4、如圖,已知∠1=∠2,且∠1+∠3=180°。那么圖中哪些直線平行,請說明理由。練習221、如圖1,已知∠1=∠3,AE是∠DAC的平分線,填寫AE∥BC的理由。解:∵AE是∠DAC的平分線()∴∠1=∠2=∠DAC()又∵∠1=∠3()∴∠2=∠3()∴AE∥BC()2、如圖2,已知∠1=50°,∠2=∠3=130°。說明AB∥CD,AC∥BD。解:∵∠1=50°(已知)又∵∠1=∠BAC()∴∠BAC=°()∵∠2=130°()∴∠BAC+∠2=°()∴AB∥CD()∵∠3=130°()∴∠BAC+∠3=°()∴AC∥BD()3、如圖,已知∠B=∠C,∠DEC=∠C。AB∥DE嗎?請說明理由。4、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交點為O、P,PQ⊥EF,垂足為P。如果∠1=60°,∠2=30°,那么直線AB、CD平行嗎?為什么?練習231、∠1是∠2的鄰補角,如果∠1=36°,那么∠2的度數(shù)。2、猜謎語(打一幾何名稱):兩牛相斗。3、已知:如圖,∠1=35°,AB⊥CD,垂足為O,EF經(jīng)過點O。求∠2,∠3,∠EOB的度數(shù)。4、如圖,已知∠1+∠2=180°,請你說說AB∥CD的理由。5、如圖,OP平分∠MON,A、B分別在OP、OM上,∠1=∠2,那么AB平行于ON嗎?6、如圖,C、D、E在同一直線上,∠1=120°,∠A=60°,直線AB與CD平行嗎?解:直線AB與CD?!逤、D、E在同一直線上(已知)∴∠1+∠2=°()∵∠1=120°()∴∠2=°()∵∠A=60°(已知)∴∠2=()∴ABCD()練習241、如圖1,直線a∥b,∠1=37°,那么∠2=。2、如圖2,若∠1=∠B,則∥;如果∠2=85°,則∠C=。3、如圖3,EO⊥AB,O為垂足,∠EOC:∠EOB=1:2,則∠AOD=度。4、如圖,已知直線AB、CD被EF所截,∠1=∠2,試說明AB∥CD。5、如圖,已知直線AB∥CD,∠2=(2x+20)°,∠3=°,求∠1的度數(shù)。6、如圖,已知AB∥CD,AF∥CE,∠A=50°,求∠C的度數(shù)。練習251、如圖1,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a∥b,那么∠1=,∠2=,∠1+=180°,∠2+=180°。2、如圖2,已知AD∥BC,∠1=∠2,∠A=120°,且BD⊥DC,那么∠ABC=°,∠ADB=°,∠C=°。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B.互補的等角,它們是直角C.相等的角是對頂角D.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4、如圖3,已知AB∥CD,AD∥BC,∠B=60°,∠EDA=50°,求∠CDO的度數(shù)。解:∵AB∥CD(已知)∴∠A+=180°()∵AD∥BC(已知)∴∠A+=180°()∴∠ADC=∠B()∵∠B=60°()∴∠ADC=()∵∠EDA+∠ADC+∠CDO=180°()又∵∠EDA=50°()∴∠CDO=()5、如圖,已知AD∥BC,∠B=∠D,那么∠E=∠F嗎?為什么?練習261、如圖1所示,已知AB∥CD,直線AD與BC相交于點O,且∠A=∠AOB,∠COD=72°,則∠A=,∠D=。2、如圖2,已知AB∥CD,AC⊥BC,則圖中與∠ABC互余的角有。3、如圖3,已知AB∥CD,AD∥BC,分別作出各平行線間的距離的線段AE、AF。4、看圖填空:如圖,點A、B、C在同一直線上,∵BE∥CD(已知)∴∠3=()∵∠1=∠2(已知)∴∠1=()∴AE∥DB()又∵BM⊥AE于點M,EN⊥BD于點N(已知)∴BM=EN()5、如圖,CD平分∠ACB,DE∥BC,∠AED=80°,求∠EDC的度數(shù)。6、如圖,已知CD=2BD,試說明S△ACD=2S△ABD的理由。練習271、如圖,已知∥,∠1=∠2,說明∥的理由。解:∵∠1=∠2()∴∥()又∵∥(已知)∴∥()2、如圖,∠2=130°,∠4=50°,說明∠1=∠3的理由。解:∵∠2=130°,∠4=50°()∴∠2+∠4=°()∴∥()∴∠1=∠3()3、如圖,已知∠AED=∠C,DE交AB于點D,交AC于點E?!?與∠2相等嗎?請說明理由。4、如圖,已知△ABC中,AD⊥BC,F(xiàn)G⊥BC,垂足分別為D、G,∠1=∠2,那么∠BDE與∠C有怎樣的關(guān)系?請說明理由。練習281、如圖,已知AB∥CD,AD∥BC,試說明∠B=∠D。2、如圖,已知∠1=∠2,AD=2BC,△ABC的面積為3,求△ACD的面積。3、如圖,已知直線、被直線所截,∥,∠=(3x+16)°,=(2x+14)°,求∠、∠的度數(shù)。練習291、如圖,已知:B、C、D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且∠1=∠B。說明∠2=∠A。2、如圖,已知∠1=∠2,∠A+∠B=180°,那么∠3與∠C相等嗎?為什么?3、如圖,已知AB∥CD,∠ABE=120°,∠C=28°,求∠E的度數(shù)。4、如圖,已知AB∥CD∥EF,且∠ABC=50°,∠CEF=150°,求∠BCE的度數(shù)。練習301、如圖,∠1+∠C=100°,∠2+∠B=100°,AB與CD平行嗎?請說明理由。2、如圖,四邊形ABCD中,∠A=90°,∠D=90°,∠B=100°,你能求出∠C的度數(shù)嗎?3、如圖,AB∥CD,AD∥BC,你能說明∠EAD=∠CBD+∠CDB嗎?4、如圖,AB∥CD,AE平分∠BAC,∠1=55°,求∠C的度數(shù)。練習311、如圖,已知AB、CD相交于點O,OE平分∠AOC,∠EOC=35°,求∠BOD的度數(shù)。2、如圖,∠1=40°,∠2=65°,AB∥DC,求∠ADC和∠A的度數(shù)。3、已知∠AOB與∠AOB內(nèi)兩點P、Q。(1)畫出線段PQ的中垂線;(2)畫∠AOB的平分線交PQ于點C;(3)過點C畫AO、BO的垂線,垂足為D、E。4、如圖,已知EG∥FH,∠BEG=∠CFH,試說明AB∥CD?;丶易鳂I(yè)21、如圖,已知∠1=50°,∠2=50°,∠3=100°,求∠4的度數(shù)。2、如圖,△ABC中,DE∥BC,EF∥CD,∠DCB=25°,求∠FED的度數(shù)。3、如圖,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求∠1+∠2的度數(shù)。4、如圖,AB∥CD,BE∥CF,請說明∠1=∠4的理由。練習321、如圖,∠1+∠2=284°,b∥c,求∠3、∠4的度數(shù)。2、如圖,已知AD∥BC,∠DBC與∠C互余,BD平分∠ABC,如果∠A=112°,那么∠ABC的度數(shù)是多少?∠C的度數(shù)呢?3、如圖,AB∥CD,∠D:∠DAB=2:1,AC平分∠DAB,求∠ACD的度數(shù)。4、如圖,CD⊥AB于點D,E為BC邊上的任意一點,EF⊥AB于點F,且∠1=∠2,那么BC與DG平行嗎?請說明理由。練習331、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O,且∠AOC=2∠BOC,求∠AOD的度數(shù)。2、如圖,AB∥CD,∠1=48°,CF平分∠ECD,求∠ECD、∠2的度數(shù)。3、如圖,AB∥CD,∠=45°,∠D= ∠C,求∠B的度數(shù)。4、如圖,已知∠1=∠2,∠B=∠C,說明AB∥CD的理由。練習341、如圖,AB∥CD,AD平分∠BAC,∠ACD=110°,求∠D的度數(shù)。2、如圖,AD∥BC,△ABD的面積與△ACD的面積相等嗎?請說明理由。3、如圖,在△ABC中,AD是角平分線,∠B=66°,∠C=54°,求∠ADB和∠ADC的度數(shù)。4、在△ABC中,∠A:∠B:∠C=1:2:3,試判斷△ABC的形狀。練習351、如圖,△ACE≌△DBF,請寫出它們的對應(yīng)邊與對應(yīng)角。2、如圖,△ABF≌△CDE,∠B=30°,∠BAF=88°,求∠DEC的度數(shù)。3、畫△ABC,使AB=3cm,BC=4cm,∠B=60°。4、畫△ABC,使∠A=30°,∠C=75°,AB=4cm。練習361、如圖,已知△ABC≌△DEF,∠B=65°,∠C=75°,AB=3cm,求∠D、∠E、 與DE的長。2、畫△ABC,使∠A=30°,∠C=75°,AC=4cm。3、如圖,在△ABC與△DCB中,∴△ABC≌△DCB()∴∠A=()4、如圖,已知AB∥DE,且AB=DE,BE=CF,說明△ABC與△DEF全等的理由。練習371、如圖,AB∥CD,且AO=CO,AB與CD相等嗎?請說明理由。2、如圖,AC、BD相交于點O,BA⊥CA,CD⊥BD,AO=DO,說明AB=DC的理由。3、如圖,已知∠1=∠2,∠3=∠4,問AC=AD嗎?請說明理由。4、如圖,AB∥CD,AD∥BC,說明△ABD≌△CDB的理由。練習381、如圖,已知ED⊥AB,EF⊥BC,BD=EF,問BM=ME嗎?說明理由。2、如圖,AB=CD,AD=CB,那么AB與CD平行嗎?為什么?3、如圖,AB=CD,AE=CF,BF=DE,那么AB∥CD,AE∥CF嗎?請說明理由。4、如圖,AE=DF,AF=DE,請你說明為什么∠E=∠F?練習391、如圖1所示,AB=CD,BC=AD,∠ABD=40°,則∠BDC=。2、如圖2所示,已知AB=BD,請你再添加一個條件,使△ABC≌△DBC,其理由是。3、如圖3所示,已知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則∠ADC=。4、如圖4所示,AO=CO,BO=DO,圖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對。5、如圖,已知BC=EC,AC=DC, ∠1=∠2,那么AB=DE,∠A=∠D嗎?為什么?6、如圖,已知AE=AC,AB=AD,BC=DE,試說明∠EAB與∠CAD相等的理由。練習401、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四個判定方法是(用符號表示)。2、如圖1所示,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則△ABC≌△ACD的依據(jù)是。3、如圖2所示,BD=CE,∠D=∠E,點A是DE的中點,AB=10cm,則AC=。4、如圖3所示,AC=DF,BD=CE,AC∥DF,∠ACE=100°,∠B=30°,則∠F=。5、如圖4所示,已知AB=BE,BD=BC,連接AC與DE交于點O,那么圖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對。6、如圖,已知AD是△ABC中BC邊上的中線,CE∥BF,CE、BF分別交AD或AD的延長線于點EF,請說明CE=BF的理由。7、如圖,已知AB=CD,AE=CF,DE=BF,則AB與CD的位置關(guān)系如何?為什么?練習411、已知AB=DE,BC=EF,AF=DC,說明△ABC≌△DEF的理由。2、如圖,∠1=∠2,要求△ABD≌△CBD,需要添加一個什么條件?依據(jù)是什么?請把各種情況都寫出來。3、已知:點D在AB上,點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點O,AB=AC,∠B=∠C,說明BD=CE的理由。4、如圖,在△ABC中,AB=10cm,AC=6cm,DE是BC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AB、BC于點D、E,求△ADC的周長。練習421、如圖,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點,DE⊥AB于點E,DF⊥AC于F,寫出圖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如圖,已知B、D、C在同一直線上,∠1=∠2,AB=AC,AE=AD,說明△ABE≌△ACD的理由。3、已知AB=AC,BD=DC,說明∠B=∠C的理由。4、如圖,已知AD∥BC,AD⊥DC,AD=EC,DE=CB,試說明∠AEB=90°的理由。練習49如圖:已知BE=DF,AF=CE,AF∥CE,說明AB=CD的理由。__F_E_D_C_B_A如圖:已知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試說明AD⊥BC的理由。__D_C_B_A如圖:已知BA=BD,BC=BE,∠1=∠2,試說明∠A=∠D的理由。__2_1_E_D_C_B_A如圖:△ABC的兩條高AD、BE相交于點H,且AD=BD,試說明下列結(jié)論成立的理由。(1)∠DBH=∠DAC_E_D_C_E_D_C_B_A平面直角坐標系1一、填空:1、點P(-2,3)在第象限。2、點P(-5,4)到x軸的距離是。3、點P(-1,2)到坐標軸的距離之和為。4、點A(-2,-1)和點B(2,1)關(guān)于對稱。5、已知點A(3,-4)與B(3,a)關(guān)于x軸對稱,則a=。6、關(guān)于x軸對稱的兩個點的坐標相同。7、已知點A(3,-2),點B(3,-4),則AB=。8、如果AB∥x軸,且A(3,-4),B(2,a),那么a=。9、如果點A(-1,a-1)在第二象限,那么a。10、已知點A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點B,而點B關(guān)于y軸的對稱點為點C,那么點A與點C關(guān)于對稱。11、點P(2,-2)向左平移3個單位所對應(yīng)的點的坐標為。12、點P(5,-1)向下平移個單位,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