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望診的基本內(nèi)容_第1頁
兒科望診的基本內(nèi)容_第2頁
兒科望診的基本內(nèi)容_第3頁
兒科望診的基本內(nèi)容_第4頁
兒科望診的基本內(nèi)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望診的基本內(nèi)容望、聞、問、切,通稱“四診;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主要方法。在臨床上,這四個方面不可偏廢,不可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應該“四診合參,'相互配合。但由于小兒有其生理與病理特點,生長發(fā)育和病情反應均不同于成人,且嬰兒不會語言表達,較大年齡的小兒雖能言語,亦往往不能正確訴說病情,加上就診時常啼哭叫擾,影響脈象氣息,給診斷造成困難,所以歷代兒科醫(yī)家都很重視望診,在這方面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jīng)驗。兒科望診分為總體望診和分部望診,總體望診包括望神色、望形態(tài),分部望診包括審苗竅、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紋等?!就裆恐赣^察小兒精神狀態(tài)和面部氣色。兒科望診通過對小兒目光、神態(tài)、表情、動態(tài)、語言、反應等方面綜合觀察,才能了解五臟精氣盛衰和病情輕重及預后。凡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潑,面色紅潤,呼吸調(diào)勻,反應敏捷,均為氣血調(diào)和,神氣充沛無病的表現(xiàn),或雖有病,也多輕而易愈。如果神情呆滯,萎靡或嗜睡,或煩躁不安,二目無神,面色晦暗,呼吸不勻,均為有病的表現(xiàn)。正常小兒的面色,不論膚色如何,均應紅潤而有光澤。有些小兒雖皮膚較白,但白里透紅,說明氣血調(diào)和。面部望診以五色推測病情變化,所謂五色指紅、青、黃、白、黑,又稱五色診。面呈白色,多為寒證、虛證。面白有浮腫為陽虛水泛,常見于腎病綜合征;面白無華,唇色淡白,多為血虛,見于小兒貧血;面色慘白,四肢厥冷,多為陽氣暴脫,可見于休克。面呈黃色,多為虛證或有濕。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為脾胃功能失調(diào),常見于積滯、疳證;面黃無華,并有白斑,常為腸寄生蟲病;面色鮮黃,為濕熱內(nèi)蘊的陽黃,常見于急性肝炎和某些膽道疾患;面色黃而晦暗,為寒濕阻滯之陰黃,常見于阻塞性黃疽。新生兒一周內(nèi)面目俱黃,能自行消退,為生理性胎黃,不屑病態(tài)。面呈紅色,多屬熱證。面紅目赤,咽痛紅腫,為外感風熱;午后顴紅,潮熱唇赤測為陰虛內(nèi)熱,可見于小兒肺結(jié)核。新生兒面色嫩紅,為正常膚色,不屑病態(tài)。面呈青色,多為寒證、痛證、瘀證。面色青白并見,愁眉苦臉,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見于驚風和癲癇發(fā)作之際;面青唇紫,呼吸急促,為肺氣閉塞,氣血瘀阻,如重癥肺炎和心力衰竭。面呈黑色,多為寒證、痛證、驚癇,或內(nèi)有水濕停飲。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為陰寒里證;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嘔吐,可為藥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慘暗為腎氣衰絕,不論新病久病,皆屬危重。若小兒膚色黑紅潤澤,體強無病,是先天腎氣充沛的表現(xiàn)。此外還有將面部五個部位與五臟結(jié)合,作為推斷病情輕重的一種方法。這五個部位指左腮,右腮,額上,鼻部,頦部。左腮屬肝,右腮屬肺,額上屬心,鼻屬脾,頦屬腎。以右腮為例,與肺有關(guān),秋季該部皮色微白者為無病,皮色很白則肺有病,若右腮出現(xiàn)深紅色是病重,因為白是肺的本色,肺屬金,而紅色為火,五行中火是克金的,所以病重。當然這種觀察與推測的方法也不是絕對的,僅供臨診時參考?!就螒B(tài)】形是指形體,態(tài)是指動態(tài)。小兒形體望診包括頭囪、軀體、四肢、肌膚、毛發(fā)、指(趾)甲,檢查時應按順序進行。頭方發(fā)少,囪門遲閉,下肢攣曲,可見于佝僂?。活^大頜縮,前囪寬大用良珠下垂,見于腦積水;腹部膨大,肢體瘦弱,額上青筋顯現(xiàn),多為營養(yǎng)不良(疳證)。“發(fā)為血之余”,若毛發(fā)枯黃,或發(fā)豎稀疏,或容易脫落,均為體虛血虧的表現(xiàn)。指甲菲薄,蒼白質(zhì)脆,為營血虛虧,見于重度貧血;指甲色紫,或呈杵狀,為心陽不足,氣滯血瘀,可見于先天性心臟病等。在動態(tài)望診時,如見小兒喜伏臥者,常為乳食內(nèi)積;喜蜷臥者,多為腹痛;喜側(cè)臥者,多為胸脅疼痛;若仰臥少動,雙目無神,多為久病、重病,體質(zhì)已虛。頸項強直,肢體抽搐,甚至角弓反張,概屬驚風;若翻滾不安,呼叫哭吵,兩手捧腹,多為急性腹痛;若端坐喘急,或哮鳴痰聲,為哮喘癥?!炯颐绺[】苗竅是指舌為心之苗,肝開竅于目,肺開竅于鼻,脾開竅于口,腎開竅于耳及前后兩陰。察舌正常小兒舌體淡紅潤澤,伸縮活動自如。舌質(zhì)淡白為氣血虛虧;舌質(zhì)紅降,為邪入營血;舌紅無苔,為陰虛津少;舌質(zhì)發(fā)紫,為氣血瘀滯;舌有紅刺,為邪熱亢盛。舌苔色白為寒,舌苔白膩為寒濕內(nèi)滯;舌苔色黃為熱;黃膩為濕熱內(nèi)蘊;熱病苔剝,為已傷陰;舌苦花剝,狀如地圖,屬胃之氣陰不足。察日眼瞼結(jié)膜色淡,為血虛,如小兒貧血;鞏膜色黃,屬濕熱蘊遏之黃疽癥,如急性肝炎;眼瞼浮腫,為水濕上泛,如急性腎小球腎炎;圖案內(nèi)陷,哭而無淚,見于脫水時,兩目上竄,為驚風發(fā)作之征。察鼻鼻塞流清涕,為感冒風寒;鼻流黃涕,為感冒風熱;鼻衄為肺經(jīng)有熱,或血熱妄行,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瘢;鼻孔干燥,為肺津已傷或外感燥邪;鼻翼煽動為肺氣閉塞,如小兒肺炎。察口察口應仔細觀察口唇的顏色、潤燥和外形等變化。唇色淡白屬氣血虛虧;唇色青紫為寒證及瘀證;唇色櫻紅,為暴瀉氣陰兩傷;口唇干燥為傷津之征。察齒及齒齦,齒為骨之余,齒齦屬胃,齒齦紅腫,屬胃火上沖;牙齒遲出,為腎氣不足,如佝僂??;新生兒牙齦有白色斑塊,影響吮乳,稱“板牙。咽為肺胃之通道,咽紅發(fā)熱,為風熱外感;咽紅乳蛾腫大,為風熱外感或肺胃火炎,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痛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為白喉之征??趦?nèi)潰瘍?yōu)榧毙钥谇谎?;滿口白屑,見于鵝口瘡。察耳及兩陰耳內(nèi)疼痛流膿,為肝膽火旺,如中耳炎;以耳垂為中心漫腫,見于流行性腮腺炎。陰囊時腫時復,啼哭腫甚,為腹股溝斜疝;陰囊陰莖腫脹,常為腎病的表現(xiàn)。嬰兒肛門潮濕紅痛,為尿布皮炎;肛周抓破,常為燒蟲病肛癢所致;大便堅硬帶鮮血為肛裂;便后直腸脫出,屬中氣虛虧,見于脫肛。【辨斑疹】凡形態(tài)大小不一,一般不高出皮面,壓之不褪色,稱之為“斑;凡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壓之褪色,稱之為“疹”斑和疹每見于小兒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水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小兒雜病可見于紫瘢等癥。按形態(tài)還有細疹胞疹、風團、白唐等不同名稱。所謂細疹,指疹子細小如麻粒,如風疹、猩紅熱的皮疹;所謂皰疹,指形態(tài)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中含液體,如水痘;所謂風團,指皮膚出現(xiàn)局限性水腫,如云團樣,此起彼伏,抓痕明顯,如蕁麻疹;而白痞,又稱白痱、汗疹,為細小隆起含漿液的白色皰疹,白唐多見于傷寒(濕溫)或其他熱性病長期發(fā)熱出汗后?!就麅杀恪砍律鷥杭拜^小乳兒的大便較稀薄外,正常小兒的大便應色黃而干濕適中。大便燥結(jié),為內(nèi)有實熱或陰虛內(nèi)熱;大便稀薄,夾有白色凝塊,為內(nèi)傷乳食;大便稀薄,色黃穢臭,為濕熱積滯,見于細菌性痢疾。若嬰幼兒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性哭吵,須防腸套疊。小便黃赤短澀,為濕熱下注;小便色渾如米泔水,為飲食失調(diào),消化不佳;小便色紅,或呈茶褐色,是血尿之征;小便深黃,是濕熱內(nèi)蘊,屬黃疽之征。【察指紋】察指也叫看虎口三關(guān),即觀察小兒食指撓側(cè)淺靜脈,是用來辨別3歲以內(nèi)小兒疾病的病因與性質(zhì),以及估計疾病預后的一種輔助診法。從食指掌橈側(cè)(虎口)的第一節(jié)開始,第一節(jié)為風關(guān),第二節(jié)為氣關(guān),第三節(jié)為命關(guān)。正常小兒的指紋,應紅黃相兼,隱隱不顯露于風關(guān)以上,若發(fā)生疾病,則指紋的浮沉、色澤、部位等每有變化,《幼幼集成》用“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guān)測輕重”四句歌訣作了高度概括。浮主表,沉主里,疾病在表,指紋浮而顯露,病邪在里測沉而不易顯露;紅主寒,紫主熱,指紋色鮮紅為外感風寒,淡紅為虛寒,暗紫色為邪熱郁滯,紫黑色為熱邪深重,證屬危重;淡主虛,滯為實,“滯”指指紋澀滯,推之不暢之意,色談為氣血不足,淡青為體虛有風,淡紫為體虛有熱,指紋郁滯,常因痰濕、食滯、邪熱郁結(jié)所致;三關(guān)指風、氣、命三關(guān),指紋現(xiàn)于風關(guān),是病邪初入,證尚輕淺,達于氣關(guān),為疾病進一步深入加重,而到達命關(guān),甚至透關(guān)射甲(現(xiàn)于指甲內(nèi),)說明疾病已十分危重??粗讣y一定要在光線明亮之處,醫(yī)生還可以用手指從患兒命關(guān)向風關(guān)輕輕推下,反復幾次,使指紋容易顯露。指紋診法,古代醫(yī)家是對3歲以下小兒,可替代切脈的一種診法,因此同樣也不能單純用指紋決定疾病的性質(zhì),當與其他診法得到的資料一起分析,方能得出正確結(jié)論。小兒進行望診時,要具備光線明亮這一觀察條件,應在自然光線下進行,尤其觀察面部氣色、苗竅及皮膚斑疹,更應遵循這一要求,方能獲得正確資料。望診時應按順序進行,先從整體望診開始,對小兒的神色與形態(tài)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后再進行分部望診。望診要細致、耐心,不能粗糙馬虎,要防止漏掉已出現(xiàn)的體征,如看斑疹,就必需觀察軀體各部分皮膚,包括眼與口腔粘膜也要檢查,不能光看一處皮膚就下結(jié)論。有些望診內(nèi)容,對年齡小的孩子,會引起不合作,如觀察眼睛、口腔、咽喉等,可以靈活地放在四診項目完成后再進行。兒科四診之二?聞診的基本內(nèi)容聞診是醫(yī)生運用聽覺和嗅覺來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聽聲音方面,包括啼哭聲、語言聲、咳嗽聲和呼吸聲;嗅氣味則包括小兒的口中氣味、大小便氣味、嘔吐物氣味等?!咎淇蘼暋刻淇抟彩切旱囊环N“語言”,當小兒身體不適或有痛楚時就會啼哭。正常小兒哭聲,應該洪亮而長,并有眼淚。當嬰兒因為饑餓、口渴、針刺、蟲咬、困睡或尿布潮濕,均能引起不適而啼哭,當需要得到滿足或痛苦解除,哭聲也就停止了。乳兒因饑餓引起的哭聲多綿長無力,口作吮乳之狀;腹痛引起的啼哭聲音尖銳,忽緩忽急,時作時止;若啼哭聲尖銳陣作,伴嘔吐及果醬樣大便,需考慮腸套疊;哭聲嘶啞,呼吸不利,多為喉頭水腫所致??傊嚎蘼曇院榱翂褏枮閷嵶C,哭聲微細而弱為虛證??蘼暻辶梁晚槥榧眩蘼暭怃J或細弱無力為重?!菊Z言聲】已能講話的小兒,語言聲可作為診斷的參考。正常小兒語言以清晰響亮為佳。語聲低弱,為氣虛肺弱的表現(xiàn);呻吟不休,多為身有不適;高聲呼叫,常為劇痛所致;譫語狂言,為邪熱入營,常見于溫熱病過程中;語言重濁,常因外感風寒;語聲嘶啞,多為咽喉和聲帶疾患?!究人月暋靠人砸月曇魰忱?,痰易咯出為輕。咳聲清揚而流清涕,為外感風寒;咳聲重濁,痰稠色黃,為外感風熱;干咳無疾,多屬肺燥,或為咽炎所致;咳嗽陣作,并有回聲,常為百日咳;咳聲嘶啞,如犬吠聲,常見于喉炎或喉白喉。一般情況下,實證咳聲高亢,虛證咳聲低弱,有痰時咳聲重濁,無疾時咳聲干澀?!竞粑暋空P汉粑鶆蚱胶停炻m中。由于肺司呼吸,腎主納氣,故呼吸聲異常常反映肺腎的病變。小兒肺臟嬌嫩,呼吸道疾病較多。若呼吸氣粗有力,多為外感熱證;呼吸急促,喉間哮鳴,為痰邪壅肺,如哮喘證;呼吸急促,氣粗鼻煽,每見肺炎喘嗽;呼吸窘迫,面青不咳,常為呼吸道阻塞;呼吸低弱,雙吸氣如哭泣聲,為肺氣將絕,如呼吸衰竭時。此外,嬰兒呼吸不暢,用日呼吸,常為鼻塞或鼻垢阻塞鼻腔,后者濕潤后輕輕挑去,即可暢利?!究谥袣馕丁靠跉夥x臭,多為胃熱所致,或為口瘡、牙疳所致;曖氣酸腐,多為傷食;口氣腥臭,多見于血證,如齒齦出血;口內(nèi)腥味,兼吐膿痰帶血,常見于肺膿腫;口氣如爛蘋果味,為酸中毒表現(xiàn);口有酮臭,為尿毒癥。【大小便氣味】大便臭穢,是濕熱積滯;大便酸臭而稀,多為傷食;下利清谷,無明顯臭氣,為脾腎兩虛。小便短赤,氣味臊臭,多為濕熱下注;小便清長少具,為脾腎虛寒之證。在聞診時需掌握聲音屬性的規(guī)律,如聲靜屬寒,聲噪屬熱,聲低屬虛,聲高屬實。啼哭除疾病因素外,還應注意排除口渴、饑餓、針刺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啼哭。以上所列為聞診中常用的檢查項目,此外還應注意對嘔吐物、痰液、汗液的觀察,并排除食用某些食物引起的特殊氣味,以免誤辨。兒科四診之三?問診的基本內(nèi)容問診是通過向病兒或其家長、親屬、保育員詢問患兒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但嬰幼兒言語未通,年齡較大小兒也往往不能正確訴說病情,家長等人反映的病情也不一定全面,因此對問診所收集到的材料,必需詳加分析,方能應用。問診的基本內(nèi)容與成人相似,《景岳全書》中提出的十問,同樣適用于兒科,此外《醫(yī)學三字經(jīng)》中還提出兒科要詢問麻疹等傳染病史,也很重要。【問寒熱】小兒發(fā)熱一般早晨稍低,午后夜間較高。發(fā)熱怕冷無汗,為外感風寒;發(fā)熱怕風而有汗,為外感風熱;持續(xù)發(fā)熱不怕冷,為邪熱入里;寒熱往來,為邪在半表半里;發(fā)熱連續(xù),熱勢鷗張,舌苔厚膩,為濕熱內(nèi)蘊;夏季高熱久久不退,無汗多尿,為暑熱癥;傍晚或午后低熱,常伴盜汗,可見于小兒結(jié)核??;小兒怕冷,納呆神疲,多為里寒或陽虛之證?!締柡埂堪滋旌钩鲚^多,稍動即出,稱為“自汗','是氣虛衛(wèi)外不固的表現(xiàn);若夜間汗出,醒則汗止,稱為“盜汗”,是陰虛或氣陰兩虛;汗出如油,淋漓不止,是亡陽虛脫,多見于休克;汗出熱不解,在熱病為邪氣由表入里的征象。小兒肌膚嫩薄,騰理不密,易于汗出,入睡之后,陽氣升發(fā),常頭額部微汗,此不屑病態(tài)?!締栴^身】問頭身是指詢問患兒頭身各部位痛癢不適和活動情況,一般較大年齡小兒可主訴頭痛、頭暈、身痛、發(fā)癢等不適,而嬰幼兒只能啼哭或抓抱不適部位。頭痛發(fā)熱惡寒,為外感風寒;頭痛嘔吐,高熱抽搐,為邪熱入營,如流行性乙型腦炎;頭部眩暈,一般見于高熱、貧血;發(fā)熱肢體疼痛,常為感冒或風濕病的表現(xiàn)。此外,一些發(fā)疹性疾病和皮膚病每有皮膚抓癢,如麻疹、水痘、猩紅熱、尋麻疹等?!締柖恪繂柖闶侵冈儐柣純捍笮”愕臄?shù)量、性質(zhì)。顏色以及排便排尿時感覺。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多,質(zhì)地稀薄,為脾不健運,如泄瀉;大便次數(shù)增多,赤白粘凍,為濕熱內(nèi)滯,如細菌性痢疾;大便秘結(jié),腹部脹痛,多為內(nèi)有實熱或陰虛津虧;大便排蟲,伴有腹痛,多見于腸寄生蟲癥。小便清長,或夜間遺尿,為腎陽虛虧,下元不固;小便頻多,搜時疼痛,為濕熱下注,如尿路感染;小便刺痛,滴而不盡,或排出沙石,為泌尿道結(jié)石?!締栵嬍场恐冈儐柤{食和飲水兩方面,小兒能按時進食,食量正常而無吐瀉,是正常現(xiàn)象。若腹脹滿不思乳食,為傷食積滯;腹瀉而不思乳食,為脾不健運;少食而便不實,形體消瘦,多見于營養(yǎng)不良(疳證)??氏诧嬂?,則為熱證;渴喜飲熱,或口不渴,則為寒證;頻頻引飲,口唇干燥,為胃陰不足,津液虧耗?!締栃馗埂啃夭棵洕M而頻咳,為風邪束肺,如支氣管炎;胸部門窒,哮嗚痰呼,為痰阻肺絡(luò),如哮喘;胸痛發(fā)熱,咳嗽氣促,為溫邪犯肺,如大葉性肺炎;胸悶心悸,面青氣促,為心陽不振,心血瘀滯,見于心力衰竭;腹痛隱隱,以臍周為主,見于蛔蟲癥;上腹或右脅脹痛,面目俱黃,為濕熱黃疸?!締査邸空P核咭园察o為佳,年齡越小,睡眠時間越長。煩躁少睡,盜汗發(fā)稀,可見佝僂??;睡中齡齒,多為蛔蟲??;夜間睡眠不寧,肛門抓癢,為蟯蟲病。嗜睡和昏睡,在溫熱病都為邪人心包,或痰蒙清竅所致,是病情危重表現(xiàn)。在兒科問診時,還要詢問個人史、預防接種史、遺傳史,以及患傳染病的情況。個人史包括詢問生產(chǎn)、喂養(yǎng);發(fā)育等,生產(chǎn)史要問清胎次、產(chǎn)次,是否足月、順產(chǎn)或難產(chǎn),有否流產(chǎn),以及接生方式,出生地點,出生狀況,孕期母親健康與營養(yǎng)。而喂養(yǎng)史問嬰兒期喂養(yǎng)方式及輔助食品添加情況,斷奶時間及斷奶后情況,年長兒飲食習慣、食欲、飲食品種等。發(fā)育史包括體格和智力發(fā)育,對已入學小兒應了解學習情況,推測智力發(fā)育情況。兒科四診之四?切診的基本內(nèi)容切診是醫(yī)生通過切脈及接觸病兒體表一些部位以診察病情的一種方法。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兩部分。【切脈】小兒切脈的年齡在《幼幼集成》中提出:“小兒三五歲,可以診視?!币虼?歲以前小兒可以不采用脈診,可用察指紋的方法補充脈診,而3歲以后,切脈比較容易進行,小兒肯與醫(yī)生合作,不會出現(xiàn)哭吵而影響診脈。小兒診脈最好在安靜或入睡時進行。由于小兒寸口部位短小,不可能容納醫(yī)生三個指頭,因此成人切脈用三指,并按寸、關(guān)、尺進行,而小兒則采用“一指定三關(guān)”的診脈方法以辨脈象?!耙恢付ㄈP(guān)”可用兩種方法,一是醫(yī)生用大拇指,另一種是醫(yī)生用食指進行診脈,后一種方法對冬季穿長袖棉襖的小兒更為合適。診脈時間,每手應在二三分鐘左右,如果小兒突然哭吵反抗,則應立即結(jié)束切脈,因為此時經(jīng)哭吵脈象已亂,不可能測到正確的脈息。而對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根據(jù)需要可將切脈時間適當延長,為達到診脈目的。兒科切脈時醫(yī)生采用的姿勢和方式可以靈活一些,不應拘泥于內(nèi)科那種將病人手放于脈枕上切脈的方法,只要能輕輕握住病兒小手,醫(yī)生能迅速將手指壓上寸口部位,就為達到目的,故常常采用與病兒講話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正常脈正常小兒脈象平和從容,并較成人柔軟而快。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這是由于小兒動脈彈性好,新陳代謝又十分旺盛之故,即中醫(yī)所稱小兒為純陽之體,蒸蒸向上,猶旭日之初升。古代沒有鐘表,當時評定小兒脈息快慢,是用呼吸定脈率,即按醫(yī)生平和的呼吸定病兒的脈動數(shù),成人的一呼一吸為一息,成人約為一息四至,而小兒則在一息六至左右。要較精確計算小兒脈率,應了解不同年齡正常小兒每分鐘心率數(shù)。若成人正常呼吸一息計算:新生兒7?8至,1?3歲6?7至,4?7歲約6至,8?13歲約5至,14歲以上脈象與成人基本相同。若以每分鐘心率計算:新生兒?1歲160?120次,1?3歲120?100次,3?5歲110?90次,5?7歲100?80次,7?12歲90?70次。如果測得脈象較正??鞛閿?shù)脈,不足為遲脈。病脈小兒病脈較簡單,成人較復雜。成人常用到28種之多,這與成人疾病種類明顯增多,加上氣血陰陽已進入另一代謝水平有關(guān),小兒病情相對較簡單,病因單純,少七情影響有關(guān)。小兒病脈一般用浮、沉、遲、數(shù)、無力、有力這6種脈象來概括,分別表示疾病屬表、里、寒、熱、虛、實。脈浮多主在表,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癥重脈浮重按消失者為正氣已乏,病情危重;沉脈主里證,沉而有力為里實,沉而無力為里虛;遲脈多主寒證,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數(shù)脈多主熱證,數(shù)而有力為實熱,數(shù)而無力為虛熱。有力脈為主實證,無力脈為主虛證。有力、無力只是兒科脈學中用以概括的一種說法,洪脈、滑脈、大脈、弦脈一般均為有力之脈,而細脈、軟脈、弱脈、芤脈、儒脈可認為是無力脈。在驚風、肝病、急性腹痛、高血壓等病時,可見弦脈,小兒高血壓一般為腎性高血壓,屬繼發(fā)性,與成人原發(fā)高血壓不同。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可見芤脈,芤脈指如手觸蔥管,可觸及卻手指下有空虛感。痰涎壅盛、咳喘、哮喘、傷食積滯等病證,??沙霈F(xiàn)滑脈。氣血不足或濕邪致病,可以出現(xiàn)儒脈。心氣受損或心陽不足,可見結(jié)、代脈等。由于小兒脈診時醫(yī)生是用一個手指接觸病兒寸、關(guān)、尺三個部分,因此要分出寸、關(guān)、尺脈動之不同,是比較困難,但對年齡較大肯合作的孩子,醫(yī)生測脈的一個手指可以左右稍作翻動,按壓寸、關(guān)、尺輕重有別,還是能體會出這三個部位脈象的不同,由此可了解臟腑情況,氣血陰陽的盛衰。切脈是四診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診斷手段,單憑脈診便得出病情結(jié)論,顯然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四診合參”精神與要求的。【按診】按診是醫(yī)生利用手指在病人體表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叩擊等以確定疾病部位和分辨寒、熱、虛、實的一種診斷方法。按頭囪小兒囟門有前囪與后囪之分,后囟在出生時或生后6?8周閉合,因此后囪診斷價值不大,而前囟要到12?18個月才閉合,是衡顱骨發(fā)育的指標之一,也是診斷某些疾病的依據(jù)之一。按診能進一步了解頭囟的大小,凹凸緊張的程度,以及頭囟和顱縫閉開情況,頭顱骨的堅硬程度等。囟門凹陷如坑,稱之為“囟陷,多為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或陰液耗損,如泄瀉脫水時;囟門高突,稱之為“囟填,若十分飽滿緊張,多為邪熱熾盛,風火痰熱上沖,可伴高熱、昏迷、抽搐,見于腦炎、腦膜炎。此外前由過早閉合,頭圍明顯小于同月齡嬰兒,可為頭小畸形,智力低下;囟門逾期不合,常見于后天失養(yǎng)所致的佝倭?。蝗纛^囟過大者,稱之為解顱,即腦積水,與先天腎氣不足有關(guān)。部分患佝僂病的嬰兒,顱骨脆薄,按之不堅,并有按乒乓球下陷之感覺,稱之為乒乓頭。按頸腋主要觸摸頸項部及腋下有無結(jié)節(jié)包塊。正常小兒在頸項、枕后、腋下可觸及少許綠豆大小結(jié)節(jié),活動自如,屬小的淋巴結(jié),不為病態(tài)。若小兒頸項兩側(cè)結(jié)節(jié)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