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1《微生物學2》課程簡介課程編號1241523003課程名稱微生物學2課程性質必修學時48學分3學時分配授課:32

實驗:16上機:

實踐:

實踐(周):考核方式閉卷考試,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開課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更新時間適用專業(yè)藥事管理專業(yè)、商品學專業(yè)先修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課程內容:《微生物學2》是藥事管理專業(yè)和商品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本課程結合藥事管理專業(yè)和商品學專業(yè)的特點,系統(tǒng)的介紹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對學生進行微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為藥事管理專業(yè)課、商品學專業(yè)課和從事本專業(yè)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部分內容。理論課部分應使學生重點掌握微生物各主要類群的形態(tài)、構造和生理功能;掌握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及控制它們生命活動的基本方法;明確微生物在整個生物界中的地位與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在掌握微生物與自然界、人類和動植物關系的基礎上,了解微生物在生產實踐中的意義。在系統(tǒng)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課使學生掌握微生物學的必要操作技術,牢固樹立有菌概念,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理論部分的理解。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記錄方法,提高分析與總結的能力。BriefIntroduction

Code1241523003TitleMicrobiologyⅡCoursenatureRequiredSemesterHours48Credits3SemesterHourStructureLecture:32

Experiment:16

ComputerLab:Practice:Practice(Week):AssessmentClosedbookexamination,usuallyresultsaccountedfor30%,thefinalgradeaccountedfor70%.OfferedbySchoolofbiologicaltechnologyandfoodscienceDate2012-9forPharmacyadministrationprofessionals;CommodityscienceprofessionalsPrerequisiteInorganicchemistry;Organicchemistry;BiochemistryCourseDescription:TheMicrobiologyⅡisaspecializedbasiccourseofpharmacyadministrationprofessionalandcommodityscienceprofessional.Thiscourse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basictheoryandknowledgeofmicrobiologycombinedthecharacteristicsofpharmacyadministrationandcommodityscience,andtrainthebasicoperationsandbasicskillsofstudents’microbiologyexperiments,whichcanlaythefoundationforthecourseofpharmacyadministrationandcommoditysciencespecialtyandcansetthestageforthestudentsengagingintheprofessionalwork..Thecontentofcoursesisdividedintotheorypartandexperimentpart.Theoreticalcoursesshouldenablestudentstograspmainlythemorphology,structureandmetabolismofmainmicrobegroups,thebasiclawofmicrobiallifeandthebasiccontrolmethod,andenablestudentstoknowwellthepositionanddistributionofmicroorganisminnature.Thestudentscanunderstandthesignificanceofmicroorganismsintheproductionpracticewhenmasteringthemicrobialrelationshipwithnature,humanbeings,animalsandplants.Onthebasisofthetheoryteaching,theexperimentalcoursecanenablestudentstomasterthenecessaryoperatingtechniquesofmicrobiology.Thestudentsshouldfirmlyestablishthenonsterilesenseandcarryoutthestrictasepticoperation,whichcanenablestudentstofurtherconsolidateanddeepenunderstandingthetheoreticalcontent.Onthebasisofa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thecourseishelpfulforthestudentstomastertheobservationandrecordingmethodstoexperimentalphenomenaandimprovetheirabilityofanalysisandsummary.《微生物學2》課程教學大綱課程編號1241523003課程名稱微生物學2課程性質必修學時48學分3學時分配授課:32

實驗:16上機:

實踐:

實踐(周):考核方式閉卷考試,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開課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更新時間2012年9月適用專業(yè)藥事管理專業(yè)、商品學專業(yè)先修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一、教學內容緒論一、什么是微生物。二、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史三、微生物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五、微生物學及其分科教學難點: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教學重點:微生物學及其分科。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第一節(jié)細菌一、細菌的形態(tài)構造及其功能二、細菌的群體形態(tài)第二節(jié)放線菌一、放線菌的形態(tài)構造二、放線菌的繁殖三、放線菌的群體特征第三節(jié)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一、支原體二、立克次氏體三、衣原體教學難點:細菌的基本構造。教學重點:革蘭氏染色機制。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第一節(jié)真核微生物概述一、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比較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類群三、真核微生物的細胞構造第二節(jié)酵母菌一、酵母菌分布與人類的關系二、酵母菌細胞形態(tài)和構造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四、酵母菌的菌落第三節(jié)絲狀真菌——霉菌一、霉菌分布與人類的關系二、霉菌細胞形態(tài)和構造三、真菌的孢子四、霉菌的菌落教學難點: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教學重點:酵母菌和四大霉菌形態(tài)。第三章病毒第一節(jié)病毒的形態(tài)構造和化學成分一、病毒的形態(tài)構造二、病毒的化學成分第二節(jié)四類病毒及其繁殖方式一、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體二、植物病毒三、人類和脊椎動物病毒四、昆蟲病毒教學難點:病毒的繁殖方式教學重點: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體第四章微生物的營養(yǎng)與培養(yǎng)基第一節(jié)微生物的6類營養(yǎng)要素一、碳源二、氮源三、能源四、生長因子五、無機鹽六、水第二節(jié)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第三節(jié)營養(yǎng)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一、單純擴散二、促進擴散三、主動運送四、基團轉位第四節(jié)培養(yǎng)基教學難點: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教學重點:營養(yǎng)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一節(jié)微生物的能量代謝一、化能異養(yǎng)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產能二、自養(yǎng)微生物產ATP和產還原力第二節(jié)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的聯(lián)系一、兩用代謝途徑二、代謝回補順序第三節(jié)微生物的代謝調節(jié)教學難點: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的聯(lián)系教學重點:化能異養(yǎng)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產能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第一節(jié)測定生長繁殖的方法一、測生長量二、計繁殖數(shù)第二節(jié)微生物的生長規(guī)律一、微生物的個體生長和同步生長二、單細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長曲線三、微生物的連續(xù)培養(yǎng)第三節(jié)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一、溫度二、氧氣三、pH第四節(jié)有害微生物的控制一、幾個基本概念二、物理滅菌、化學殺菌劑、消毒劑和治療劑教學難點:微生物的連續(xù)培養(yǎng)教學重點:單細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長曲線第七章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一節(jié)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一、3個經典實驗二、遺傳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內存在的部位和方式第二節(jié)基因突變和誘變育種一、基因突變二、突變與育種第三節(jié)基因重組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組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第四節(jié)基因工程第五節(jié)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教學難點:基因重組教學重點:基因突變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態(tài)第一節(ji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第二節(jié)微生物與生物環(huán)境間的關系一、互生二、共生三、寄生四、拮抗五、捕食教學難點:互生與共生的區(qū)別教學重點:微生物與生物環(huán)境間的關系第九章傳染與免疫第一節(jié)傳染一、傳染與傳染病二、決定傳染結局的三大因素三、傳染的3種可能結局第二節(jié)非特異性免疫一、表皮和屏障結構二、吞噬細胞及其吞噬作用三、炎癥反應四、正常體液或組織中的抗菌物質第三節(jié)特異性免疫一、免疫器官二、免疫細胞及其在細胞免疫中的作用三、免疫分子及其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第四節(jié)免疫學方法及其應用一、抗原、抗體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二、抗原、抗體間的主要反應三、免疫標記技術第五節(jié)生物制品及其應用教學難點:抗原、抗體間的主要反應教學重點: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第十章微生物的分類第一節(jié)通用分類單元一、種以上的系統(tǒng)分類單元二、學名三、亞種以下的幾個分類名詞第二節(jié)微生物分類鑒定的方法一、微生物分類鑒定中的經典方法二、微生物分類鑒定中的現(xiàn)代方法教學難點:學名教學重點:種以上的系統(tǒng)分類單元二、教學要求緒論1.認識微生物及其特點,了解它的主要成員。2.了解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史和為人類進步所做的貢獻。3.了解微生物學的學科發(fā)展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和融合。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1.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內容及其形態(tài)特征。2.掌握各類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生活史。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1.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真核微生物包括的內容及其形態(tài)特征。2.掌握各類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生活史。第三章病毒1.了解病毒及其生物學特點。2.掌握噬菌體的繁殖方式。第四章微生物的營養(yǎng)與培養(yǎng)基1.了解微生物的營養(yǎng)需要,掌握營養(yǎng)物質透過細胞的主要運輸方式。2.掌握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及培養(yǎng)基的種類、配制原則。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陳代謝1.掌握微生物的產能代謝的各種方式。2.了解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的涼席。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1.掌握微生物純培養(yǎng)的方法和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測定方法。2.掌握微生物的生長曲線。3.了解連續(xù)培養(yǎng)與同步生長的基本方法和原理。4.了解各種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第七章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1.掌握微生物遺傳性、變異性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存在方式、基因突變的類型與規(guī)律、菌種保藏的原理及主要方法和菌種衰退的原因、防止及其復壯方法。2.了解突變與育種的關系、營養(yǎng)缺陷型的篩選及其應用及基因工程前景。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態(tài)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微生物與物質轉化的關系。2.掌握微生物種間的相互關系。第九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