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課件_第1頁
第一講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課件_第2頁
第一講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課件_第3頁
第一講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課件_第4頁
第一講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講 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主要內容摘自Rubbin and Babbie(20072005: chap. 1 )第一講 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主要內容摘課程架構緒論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科學與研究中的哲學與理論社會工作研究的倫理與政治問題形成與測量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課程架構緒論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科學的探究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社會工作者學習研究方法的幾個理由?為什麼要做研究?科學的探究與社會工作科學的探究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觸各式各

2、樣的知識。請就你自己切身的生活經驗想想看:大多數(shù)人有那些取得知識的方法?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除了科學之外,人們還有其他取得知識的途徑,包括:個人的切身經驗例子?別人告訴你的。那些人?常識與慣例:大家都這麼說,大家都這麼做。例子?權威人士。例子?媒體,包括電子與平面新聞報導、以及部落格等??茖W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除了科學之外,人們還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這些知識來源可靠嗎?個人的切身經驗?常識?慣例?權威人士?媒體?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這些知識來源可靠嗎?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這些知識來源

3、可靠嗎?個人的切身經驗?雖是第一手的觀察,但在未經反省的狀態(tài)下,這樣的觀察不見得客觀。社會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告訴我們:人很容易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一個人的經歷有限。樣本太小。有偏誤的抽樣??茖W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這些知識來源可靠嗎?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常識與慣例?地球曾經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平的。直到最近之前,同性戀被視作一種精神疾病。科學革命的起源?從天動到地動說。權威人士?專家說的都比較對嗎?請名人站臺的邏輯。不過,無論多麼知名、或表現(xiàn)傑出的專家都只專精於特定的領域??茖W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常識與慣例?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專家也會犯錯。在幾十年前,心理專業(yè)人員

4、普遍相信精神分裂癥的主因根源於病患父母的不適任。但是這樣的信念並沒有研究作為基礎。而且它也嚴重的危害治療計畫的效果。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的主因有很成份源於生物因素。病患家庭與父母的負面特徵是疾病的果,而非因。媒體?新聞報導、或部落客所傳達的資訊是正確而客觀?新聞報導或部落格對資訊的處理流程講求效率。意識型態(tài)的影響。事實 vs. 評論商業(yè)媒體的市場考量。收視率、閲報率。置入性行錯部落客的資訊比較可信囉?!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專家也會犯錯??茖W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那麼,相較上述那些知識取得途徑,為什麼科學比較可靠?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點何在?請説説你的定義??茖W作

5、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那麼,相較上述那些知識取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科學方法有兩大特徵:之一:開放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是對任何一項事實都抱持開放的立場,隨時有被質疑、被挑戰(zhàn)的準備。知識只是暫時未被推翻的事實陳述。這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對於跟你無關緊要的事實陳述,你當然可以抱持開放的立場。但對於那些跟你利益相關的事實陳述,就不一定了。跟人生信念相關的事實陳述。你自己的研究發(fā)現(xiàn)??茖W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科學方法有兩大特徵: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之二:以觀察作為基礎的證據(jù)(evidence based on observation)。實然 vs. 應然科學要回答是實然的問

6、題,而非應然的問題。經驗性的、可以觀察到的(empirical)。請注意:這裡指的經驗性、或可觀察到的並不限於那些具象、感官可明確知覺的東西,也可能可是沒有具體形象的事物,如態(tài)度。不過,應然層次問題的回答往往需借助實然性問題的瞭解。例子?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之二:以觀察作為基礎的證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之三:觀察證據(jù)的蒐集並非任意而主觀,它必須是:首先,有系統(tǒng),而且全面的。個人的切身經驗為何不可靠?以偏概全。在採樣上,容易受到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印象所影響。樣本代表性?複習數(shù)量更關鍵:抽樣方法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之三:觀察證據(jù)的蒐集並非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

7、的特殊性其次,訴諸客觀的方法。人心是肉做的,研究者如何保持客觀的立場來蒐集觀察證據(jù)?研究者是人;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往往是人。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對於某些議題往往帶有情感、甚至是強烈的使命感。例子:你針對受創(chuàng)兒童的自尊受損設計一套處遇方法,你要確認這套處遇方法有沒有效。你怎麼避免評估結果受到自己期待的影響?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其次,訴諸客觀的方法??茖W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方法?測量工具。既有的、或者自己建構。例如,自尊量表。透過研究者的相互批判當局者迷。由不相干的第三者檢視其客觀性。重複測試。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取得途徑的特殊性方法?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科學的方法就是

8、打破我們的認知習慣。我們作為人,對很多人事物都有主觀的立場、或習慣性的回應方式。這些認知習慣都會妨礙我們客觀、有系統(tǒng)而且全面地認識事物。包括:不精確的觀察過度概化選擇性的觀察事後假設自我涉入不合邏輯的歸因過程歸結的探究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科學的方法就是打破我們的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一:不精確的觀察例子:對過動兒進行遊戲治療,並事後作記錄。我們每天都在觀察週遭的人事物。但科學的觀察、與日常觀察間的差別何在?科學的觀察:有意識、有系統(tǒng)而且有計畫。科學方法會透過測量工具的建立來避免不精確的觀察。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一:不精確的觀察知識取得過程中,我

9、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二:過度概化(overgeneralization)人們遭遇陌生事物,為了圖方便,往往會從過去熟悉的事物中尋求相近範型,由此來認識新事物。例子?科學方法主要透過大樣本、與重複測試來避免過度概化。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二:過度概化(over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三:選擇性的觀察(selective observation)人們對某些人事物帶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也習慣以這些想法作為認知的基礎。在這樣情況下,你在觀察事情時,很容易去忽略那些不符合你先入想像的事或物。偏見與歧視往往導致選擇性觀察。例子。當社工對案主抱持強烈的使命感時,他對案主的評估也很

10、容易陷入選擇性觀察的困境。人們往往只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茖W方法主要透過大樣本、以及不同研究者的相互批判來避免選擇性觀察。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三:選擇性的觀察(se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四:事後假設(ex post facto hypothesizing)倘若研究的結果與先前的假設不符合,許多研究會提出一些假設性的論點來解釋為何研究結果不符合預期。例子:針對受虐婦女的處遇方案進行評估。會談過程,社工明顯感受到受虐婦女的進步。例如她們開始有自信,對自己有較正面的評價。但是測量出的分數(shù)卻剛好相反。研究者提出假設性的解釋:受虐婦女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或者她們權利意識增強

11、使她們的標準提高。假設性的論點需有後續(xù)的研究結果作為支持。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四:事後假設(ex p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五:過度自我涉入人們在對那些涉及到自我利益或價值的事物作解釋時,習慣作出有利自己的歸因。老闆為什麼不升遷你?並不是出於能力的考量,而是老闆不喜歡你.。有許多研究議題都涉及研究者本身的利益或價值信念。大企業(yè)為推廣某項新產品,期望透過研究,證明某項食物的萃取物具抗氧化效果。研究者相信性別平等。他期待透過研究來證明性別的差異完全是後天社會化造成。研究者如何避免過度自我涉入?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五:過度自我涉入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

12、經常會犯的錯誤?之六:不合邏輯的歸因我們在論證時很容易犯下一些邏輯上的謬誤。Gamblers fallacy/賭徒的謬誤在作預測式的論證時,拒絕機率的概念而以賭博的方式來猜測下一次事件可能性。例一:丟硬幣,連續(xù)出現(xiàn)十次的正面,所以第十一次一定是反面。例二:已經連續(xù)生七個女孩,這一胎一定男孩。根據(jù)機率理論,每一次事件都是獨立事件。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六:不合邏輯的歸因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Straw person argument/稻草人論證當一個人反對另一個人的論點時,他不直接對他的論點進行反駁。而是先將對手的論點予以錯誤解釋或是歪曲,讓它變得更容易攻擊。接著,

13、再以摧毀被曲解過的論點而達到撃倒對手真正論點的目的。真正的敵人,實力堅強,太難打倒了。所以另作一個稻草人代替敵人。稻草人被打倒了,代表敵人也被打倒了。例子:地下電臺、或政論節(jié)目攻擊意見相左者常用的手法。有效嗎?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Straw person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Ad hominen attack/人身攻擊當一個人反對另一個人的論點時,他不直接就論點提出反駁,反而把攻擊的焦點放在提出論點的人身上。質疑對手的專業(yè)資格、甚至品格。最極端的狀況就是將對手妖魔化。例子?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Ad hominen a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

14、誤?Appeal to Novelty/新奇謬誤比較新的東西或論點,就是比較好的。例子?Appeal to bandwagon/主流思想謬誤大多數(shù)人相信或支持的論點,就是比較好的。例子?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Appeal to No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之七:過早歸結的探究上面說的幾種認知錯誤,包括過度概化、選擇性觀察、以及一些常見的邏輯上謬誤,都會都我們對問題的探究提出結束。我們在提出問題時已事先設想我們想要的答案。除了偏見之外,我們所持的意識型態(tài)也會使我們對問題事先設想答案。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s) ?知識取得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

15、之七:過早歸結的探究社會工作者學習研究方法的幾個理由?在對科學的探究有初步的認識後,請您再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社會工作者必須學習研究方法?社會工作者學習研究方法的幾個理由?在對科學的探究有初步的認識社會工作者學習研究方法的幾個理由?Rubbin and Babbie在這裡提出幾個理由:理由一:社會工作作為以證據(jù)為基礎的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社工如何確定自己對案主的處遇是有效的?目前已經有許多處遇方式被證實為有效果的。理由二:社會工作者作為相關研究成果報告的閱讀者與評論者。社工必須不斷地吸收新知。透過新研究成果,社工可以知道自己現(xiàn)在使用的處遇方式是否有效,有什麼潛在限制,可能修正的方向。研究方法的學習,不僅讓社工擁有閱讀,甚至評論研究報告的能力。先讀懂人家在說什麼。在進一步去評論人家說的有沒有理。社會工作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