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本技能操作針刺法講稿_第1頁
中醫(yī)基本技能操作針刺法講稿_第2頁
中醫(yī)基本技能操作針刺法講稿_第3頁
中醫(yī)基本技能操作針刺法講稿_第4頁
中醫(yī)基本技能操作針刺法講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中醫(yī)基本技能操作針刺法第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刺法:又稱針法,用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腧穴,并運用各種手法以調(diào)整陰陽,防治疾病的方法。第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第一節(jié) 毫 針 刺 法一、毫針的構造與規(guī)格二、針刺練習三、針刺前的準備(體位、消毒)四、針刺方法 進針法 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行針與得氣 針刺補瀉 留針與出針五、針刺注意事項六、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第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古代針具一、毫針的構造與規(guī)格第4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針尾

2、:針柄的末端。是溫針裝置艾絨的部位。針柄:以銅絲或銀絲將針的一端纏繞而成。針柄是持針著力之處。針根:針身與針柄的連接處。針身:針尖與針柄之間。針尖:針前端鋒銳部分,又叫針芒,是刺入腧穴的前鋒。毫針的構造第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毫針的規(guī)格長度:從0.5寸到6寸,每隔半寸為一種,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類推。粗細:從35號到26號,均為整數(shù)號,35號最細,26號最粗。第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1.5寸40mm1寸25mm3寸75mm臨床常用針第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原則

3、:勤練方法:紙墊或棉團練習二、針刺練習第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臥位:仰臥位:陰經(jīng)、陽明經(jīng)、任脈穴。 側臥位:少陽經(jīng)穴 俯臥位:太陽經(jīng)、督脈穴。1、針刺體位三、針刺前準備第9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坐位:仰靠坐位:前頭、顏面、頸前腧穴。俯伏坐位:后頭、項背腧穴。側伏坐位:側頭、面頰及耳部腧穴。 第10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檢查、選擇針具根據(jù)穴位的部位選擇合適的針具反復消毒的針具應注意剔除銹蝕、松動的針具。第1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消毒(1)針具器械

4、消毒一次性針:經(jīng)過乙酸消毒,塑泡鋁薄包裝,只要未破損、未過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普通針:需經(jīng)清潔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種: 高壓蒸汽滅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第1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2)醫(yī)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凈手消毒液消毒。(3)針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膚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脫碘。第1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一)進針法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針柄如執(zhí)毛筆狀,故右手稱為“刺手”;左手按壓腧穴皮膚或夾持針身以輔助進針稱為“押手”。針刺

5、時可單手或雙手進針,臨床上多采用雙手配合,協(xié)同操作的雙手進針法。四、毫針刺法第14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按在腧穴旁邊的皮膚,右手持針緊貼左手指甲面刺入腧穴,這種方法適用于短針的進針。1、指切進針法雙手進針法:第1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左手拇指與食指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腧穴皮膚,這時左、右手協(xié)同用力,把毫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于2寸以上長針的進針2、夾持進針法第1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皮膚的上端將毫針刺入。這種方法

6、適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3、提捏進針法第1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從左手拇、食指中間刺入,這種方法適用于皮膚松弛部位的腧穴。4、舒張進針法第1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二)針刺的方向、角度與深度 1、針刺的方向按經(jīng)脈循行:迎隨補瀉。按腧穴部位:保證安全。按病情需要:氣至病所。第19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直刺:垂直進針,使針身與腧穴皮膚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有利與施行各種行針手法;斜刺:針身與皮膚成45角斜向刺入,斜刺適用于肌肉較

7、淺薄處、腧穴內(nèi)有重要臟器不宜直刺的腧穴;橫刺:針身與腧穴皮膚成15角沿著皮膚刺入。適用于皮肉淺薄處的腧穴。 2、針刺的角度第20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3、針刺深度患者情況 淺 刺 深 刺 年 齡老年、兒童青年、壯年 體 質(zhì)形瘦體弱形盛體強 部 位頭面、胸背部四肢、臀腹部 經(jīng) 絡絡脈、陽經(jīng)經(jīng)脈、陰經(jīng) 病 情虛證、陽證、表證實證、陰證、里證 手 法補法瀉法 時 令春夏秋冬 針 感感應敏感感應遲鈍第2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三)行針與得氣行針:又名運針,將針刺入腧穴后,為了使之得氣、調(diào)節(jié)針感和進行補瀉而施行的各種針刺手法。針感

8、:患者感到腧穴局部出現(xiàn)酸、麻、脹、重等感覺,這種感覺有時還可沿著一定方向傳導醫(yī)生同時也可感到針下有沉重緊澀的感覺。第2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得氣的意義取得針刺療效的保證了解患者虛實的依據(jù)施行補瀉手法的前提 不得氣的原因取穴不準針刺不當:角度、方向、深度、行針手法患者體質(zhì)虛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氣的措施糾偏、候氣 、催氣、補氣、行氣、守氣第2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提插法行針時,將針從淺層插向深層,再由深層提到淺層,連續(xù)地上下提插;提插的幅度在0.30.5寸較合適,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捻轉法一起使用。基本行針手法 第24

9、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捻轉法將針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與食指、中指夾住針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轉捻動的動作。用力均勻,旋轉角度以180360為適,不可單向連續(xù)捻轉,以免肌肉纖維纏住針身引起疼痛,甚至滯針。第2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四)針刺補瀉凡是能補益正氣,使虛弱的功能狀態(tài)得到恢復的針刺方法稱為針刺補法。凡是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功能狀態(tài)恢復正常的針刺方法稱為針刺瀉法。 第2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五)留針與出針 優(yōu)點:可增強針感,繼續(xù)激發(fā)機體潛在的自我調(diào)整機能,促使陰陽協(xié)

10、調(diào)達到補瀉的目的。留針時間:酌情1530min慢性、頑固性、痙攣性、疼痛性疾病可適當增加留針時間 1、留針第2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操作:出針時應先以左手拇、食指固定腧穴周圍皮膚,右手持針輕微捻轉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如有出血,用干面球按壓即可。出針時注意清點針數(shù),以免遺漏。2、出 針第2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1、哪些病人或哪些狀態(tài)不宜針刺? 患者過于饑餓、疲勞、精神緊張時,不宜 立即針刺; 體質(zhì)虛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針刺手法不宜過強,并盡量選取臥位; 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針刺。五、針刺注意事項第29

11、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婦女妊娠三月內(nèi),下腹部的腧穴不宜針刺。妊娠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的腧穴均不宜針刺。整個妊娠期三陰交、合谷、至陰、氣海、關元等容易引起流產(chǎn)的腧穴均不宜針刺。小兒囟門未閉合者不宜針刺頭頂腧穴;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等部位的腧穴,不宜針刺。 2、哪些區(qū)域不宜針刺?第30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胸部、腹部、背部、頭部的腧穴因深處有重要內(nèi)臟,應掌握適當?shù)尼槾谭较?、角度、深度,不可深刺;眼區(qū)的睛明等腧穴,項部的風池等穴要注意針刺角度和深度,不宜提插,只能小幅度捻轉。3、哪些部位要注意針刺角度和深度?第31頁

12、,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六、異常情況的處理及預防第32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表現(xiàn): 頭暈目眩,心慌胸悶,惡心,面色蒼白,汗多肢冷,脈細等,甚至神志昏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微欲絕。 1、暈 針第33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處 理:要立即出針;讓患者平臥,松開衣帶,注意保暖;飲用溫開水或溫糖水;重者:指按水溝、素髎、合谷、內(nèi)關、足三里、涌泉、太沖等穴,或艾灸百會、氣海、關元、神闕等穴。第34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預防:對初次針刺的患者,精神過度緊張者,要作好

13、解釋工作。對體質(zhì)虛弱者,最好選用臥位。勞累、饑餓、大渴者不宜針刺。手法輕重要恰到好處,在針刺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有不適的感覺,及早采取措施。第35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2、滯針表現(xiàn):針在體內(nèi),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針刺部位肌肉收縮,或手法不當,向單一方向捻轉太過,或留針時間過長。 處理: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扣彈針柄,或在滯針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緊張。第36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表現(xiàn):針柄改變方向和角度,伴有提插、捻轉、出針困難,患者感到疼痛原因:針刺過程中患者移動體位;針柄受到外力碰撞、壓迫;醫(yī)生進針用力過大過猛;針尖碰到骨骼等堅硬組織 ; 處理:改變體位所引起,恢復體位,局部肌肉松弛后可出針, 其它原因的彎針可順著彎曲的方向慢慢出針,切忌強行拔出,以免造成斷針。 3、彎 針第37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4、斷 針表現(xiàn):針身折斷,殘留在患者體內(nèi);原因:針刺過程中患者移動體位; 針柄受到外力碰撞、壓迫; 醫(yī)生進針用力過大過猛; 針尖碰到骨骼等堅硬組織 ; 處理:用鑷子將殘端取出; 如全部陷入肌肉,手術取出。第38頁,共41頁,2022年,5月20日,15點51分,星期四 表現(xiàn):腧穴局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