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半音化演變歷程_第1頁
歐洲半音化演變歷程_第2頁
歐洲半音化演變歷程_第3頁
歐洲半音化演變歷程_第4頁
歐洲半音化演變歷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歐洲半音化的演變歷程的啟示一、半音化的概念及發(fā)展歷程半音化是指音樂中運用非自然的,半音的聲部進行與半音和聲的手法與風格總稱,它的基礎是變音也稱半音進行。早期半音出現(xiàn)在自然音體系中,在宗教音樂當中超出七個自然音的半音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不協(xié)和的,甚至是褻瀆宗教情感的,所有半音在走向自由化的前期是非常謹慎和保守的。最初半音是近關系的離調進行,比如C大調轉G大調的升F和C大調轉到F大調的降B。另外一類是半音輔助音,是出現(xiàn)比較早比較保守的半音,一般出現(xiàn)在弱拍弱位,是自然音的裝飾,是臨時的不固定的,與離調半音相比可能缺乏一定的獨立性,依附于自然音,都是以平穩(wěn)進行的。本文具體從半音的演變歷史來總結半音的發(fā)

2、展狀況。二、早期半音存在于自然音體系中我們知道早期古希臘時期的調式是以的四聲音列為主的,主要有伊奧利亞、多利亞、弗里吉亞、洛克利亞、利地亞、混合利地亞以及艾奧里亞七種調式體系。這些四聲音階的類型分別由半音所處位置不同決定其性質,把半音放在四聲音階的一二、二三、三四音之間可以形成不同的調式類型。1、把半音放在一、二音之間就形成了弗里吉亞和洛克利亞調式基礎比如2、把半音放在二、三音之間就是多利亞和艾奧里亞調式的基礎比如3、把半音放在三、四音之間就是混合利地亞和伊奧利亞調式的基礎比如到了后期演變成七聲自然調式音階,是由兩個結構相同或結構不同的四聲音列構成的。主要分類如下:兩個相同的四聲音列構成的有:

3、伊奧利亞、多利亞和弗里吉亞;兩個不同的四聲音列構成的有:艾奧里亞、洛克利亞、混合利地亞和利地亞;(利地亞是形成后來六全音、無調性音列的基礎)人工調式:由半音形成的,人為處理的調式。人為:將傳統(tǒng)的自然音通過升高或降低半音變成非傳統(tǒng)、非自然音,人為的降低或升高半音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這個規(guī)律性必須在進行人為處理時盡量回避已知的自然音的音調體系。這種人為的音群可以被當成一個素材,具有特性音調的意義,具有動機的意義,具有風格統(tǒng)一中心的意義,也是由于這些原因會影響到和聲、旋律的構思。人工調式的三種分類:1、六全音:六全音是定型化的樣式,已被19世紀以來的眾多的作曲家所應用,以德彪西為代表,六全音的定型化與

4、前期的大量實踐積累有關。比如:利地亞調式的2、和聲調式它們也已定型化其使用量更大,它是同主音相互滲透的結果。3、各類非定型化的人工調式,它們是已知調式變形處理。比如五聲調式的變型。比如:斗C升DEGAEGAC升23/165/561升2303升216/3升2365/3561升2換首式半首:半音式跳進助音:(1)跳進而來級進而去比如:級進而來跳進而去比如:吉普賽大調:吉普賽大調:換首式半首:半音式跳進助音:(1)跳進而來級進而去比如:級進而來跳進而去比如:吉普賽大調:吉普賽大調:1、半音處的位置不同形成調式形態(tài)的多樣化2、在自由創(chuàng)作當中,在涉及轉調音列時有意識把半音安排在不同位置形成轉調效果。3、

5、半音調具有傾向性,一個音傾向于另一音的性質如向上走構成上導音、向下構成下導音,這種半音往往用于轉調,比如,半音上行后者往往可以形成臨時主音,半音下行后者往往可以形成臨時調式的三音和屬音。4、在傳統(tǒng)和聲理論當中半音傾向性進行往往稱為解決式進行,如半音下行,前者可能是調式七音,后者可能是和弦的三音;半音上行,前者往往可能是屬七和弦的三音,后者可能是和弦的根音。半音傾向式的音調進行是構成和聲大、小調功能和聲體系的標志性因素,在功能形成模式中,半音上行、下行的這種解決式進行,是構成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音級最明顯、最具特征的調性元素。5、在自然音體系當中我們分別由半音上行或下行構成的增四減五度,稱為七聲自然音體

6、系的特征音調比如22丨只有一個,所處的位置不同,構成調式也就不同。另外也可說所有的半音進行都可同他周圍的音群形成增四減五度,當解決時可以確定一個調式,當不解決時,并連續(xù)使用時就會構成無調性,以上概念可以自由游走于有調性與無調性之間。四、半音在音樂發(fā)展歷程中的分類1、從半音的性質形態(tài)上,將半音劃分為:輔助性半音(同一個和弦音之間上方或下方二度(大、小)關系的外音稱為輔助音)。輔助音對和弦音起著輔助和裝飾作用,輔助音發(fā)生在弱拍或弱位,其時值一般是等于或短于兩側的和弦音,而不可長于它們。輔助音可由自然音構成,亦可以由變化音構成。輔助音可出現(xiàn)在任何一個聲部,亦可構成助音的變化形式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助音。

7、經過性半音:兩和弦音之間以級進形態(tài)(上二度或下二度)形成的外音稱為半音經過音。半音式經過音通常發(fā)生在弱拍或弱位,其時值一般等于或小于兩側的和弦音,但不可長于它們。半音式經過音可發(fā)生在任何聲部,但常在外聲部;可由自然音構成,亦可由變化音構成。離調性半音:最早就是近關系轉調比如C大調轉G大調的升F和C大調轉到F大調的降Bo同主音交替時的半音比如:大小調交替、非大小調同主音交替半音)倚音半音即沒有準備地發(fā)生在相對強拍上的半音和弦外音稱為半音式倚音。半音式倚音依附在和弦音上,并級進獲得解決。2、從使用半音的固定搭配方式分類:升二級和降二級形成的變和弦,比如小調的那波里和弦、大調的升五音與降五音的屬和弦

8、、重屬增六和弦(包括意大利增六、法國增六和德國增六)升音級和降音級同時用的模式,一般中期(古典主義以貝多芬為代表)就可看到如下進行。譜例:2升236714升454532降21同主音調式中兩個音級同時用,比如:C大調與c小調的三級同時用的,在爵士樂中用的多,形成了風格。譜例r-A,w*(J=43、從半音形成的歷史時期劃分:(114至15世紀的臨時變音促進了導音的形成與終止式的規(guī)范化,并引向調式的逐步集中。(216世紀的半音化開始了音樂的詞語、情景的表達、描繪功能,并為調式時期的結束創(chuàng)造了條件。(317世紀起的巴洛克時期,半音化是某些感情表達的必要手段,并且是某些特定體裁,如幻想曲、即興曲等的重要

9、素材。(418世紀古典主義時期,圍繞著和聲的調性功能而展開半音化的運用,強調了離調性半音化手法和裝飾性半音化風格。(519世紀的半音化是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主線,感情世界的特殊載體。它既擴大了調性范圍又模糊或消弱了調性領域的區(qū)分,直接引向了20世紀的半音化。五、半音化與和弦外音在這號稱“和聲時代”的新時期,和弦以外的各種因素對和聲越來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并且明顯地預示著喧賓奪主的發(fā)展前景。19世紀末又是和聲語言風格逐漸趨于多元化的時期,相同概念的和聲技法在每個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不再是統(tǒng)一的模式,而將被用來發(fā)展個人的特殊風格。和弦外音特別是延留音或倚音的采用可以說是柴可夫斯基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特征之一

10、。在他的筆下,這些和弦外音總和悲愴的情調聯(lián)系在一起。使長長的連綿不斷的延留音成為一種悲嘆的情感寫照。1、半音化與和弦外音的關系和弦外音,顧名思義,指和弦結構以外的音。它與和弦結構內的音,同時結合而產生。和弦外音,隨著和弦的結構變化而變化。和弦外音在所處的和弦內,常屬于不協(xié)和音(有的外音雖然協(xié)和,但仍具有外音的性質),需要解決到和弦音去。不同類型的外音有著不同的解決方式,一般作下行或上行級進解決,但也有的外音作跳進解決。2、半音在三種類型和弦外音中體現(xiàn):處于弱拍弱位,級進而來,級進而去,是它早期特征。處于強拍強位,跳進而來,級進而去或級進而來,跳進而去,屬于半音發(fā)展中后期特征。無準備的獨立的半音

11、化外音,則是現(xiàn)代的特征。3、半音在各類和弦外音中的表現(xiàn)形態(tài):處于弱拍地位的半音性和弦外音有如下幾種:經過性半音:位于兩個不同和弦音之間使之形成音階式進行(自然音階或半音音階)的音。輔助性半音:介于同一和弦音之間的上方或下方二度關系的音。先現(xiàn)性半音:后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的同一聲部先期出現(xiàn)的音。換音式半音:或稱跳進的助音。它是介于兩個不同和弦音之間,與一方構成級進而與另一方構成跳進的音。其中級進引入跳進解決者又稱規(guī)避音,跳進引入級進解決者又稱駢枝音。半音式跳進助音:強拍地位的半音外音主要有以下幾種:半音式延留音:前一和弦音在同一聲部延留至后一和弦所構成的外音,留音需級進解決至和弦音。半音式倚

12、音:與和弦其他各音同時發(fā)聲的和弦外音。倚音亦需要級進解決至和弦音。19世紀后期的音樂作品中,半音化和弦外音的應用愈趨復雜與自由,包括半音化外音形成的模式化和弦,如各類增六和弦,增三和弦和弦、減七和弦、升降調式二級音的屬與下屬系的變和弦、不加解決的半音式和弦外音等。六、半音體系的擴張雖然一切副調和弦的應用都在統(tǒng)一調性(主調)的控制之下,但無論如何,頻繁連續(xù)的離調,總存在著將音樂引向調性曖昧含糊的危險性。當然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必然也是出于音樂表現(xiàn)上的需要。在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半音化和聲中,尚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和聲素材在功能展開中起著強勁的作用,這便是向屬功能具有更為積極傾向性的增六和弦。也許由于其和弦結構在音響上與屬七和弦有極為相似之處,所以它十分協(xié)調地融于維也納大小調和聲的整體風格之中。但這只是增六和弦存在的一個籠統(tǒng)根據而已,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所含增六度音程在傾向性力度上的意義。我們仍可以從巴赫的音樂中找到產生和形成增六和弦最核心因素的雛形。例子:總結:縱觀六百多年的西方和聲史,半音化在西方音樂的內容、風格及作曲手法的發(fā)展變化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半音化鮮明而生動地展示出西方音樂風格演變的特色歷程。半音化的歷史演進實際上也就是西方和聲發(fā)展史里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脈絡。嚴格半音性和弦外音的用法是特定歷史階段和人對協(xié)和天然需求的產物,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