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第三章第二講古今詞義的異同_第1頁
《古漢語》第三章第二講古今詞義的異同_第2頁
《古漢語》第三章第二講古今詞義的異同_第3頁
《古漢語》第三章第二講古今詞義的異同_第4頁
《古漢語》第三章第二講古今詞義的異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古今詞義的異同第三章第二講第二講 古今語義的異同 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在語言系統(tǒng)的各個組成部分中,詞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最敏感,變化最大,而詞義的演變又是詞匯發(fā)展變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閱讀古文來講,古今詞義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障礙。雖然是同一個詞,但它的古義和今義已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了。如“走”,今義是“步行”,而古義卻是“奔跑”,韓非子五蠹:“免走觸株,折頸而死?!?2 又如“去”,今義是“前往”、“到”,而古義跟今義剛好相反,是“離開”的意思,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去齊。”詞義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處于不斷變化發(fā)展之中的,有的詞產生了新義,有的詞意義發(fā)生了變化,或擴大,或縮小,

2、或轉移,或感情色彩變化等等。當然,也有一部分詞古今沒有變化,但我們要讀懂古書,重在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3 古今詞義的演變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漸形成的。另外,要注意古今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概念。如相對于先秦來說,漢魏六朝是今,但如果相對于唐宋來說,它就是古了。總之,對于古今詞義的理解;我們應抱著歷史發(fā)展的觀點,不要把上下幾千年的詞放在同一層面上來理解,更不要以今律古,本末倒置。 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4一、古今詞義基本相同的 相當一部分詞的意義經過幾千年的時間,至今仍保持基本不變。如馬、牛、羊、山、日、月、人、手、長、短、輕、重、三、六、九、田、果、

3、麥、蟋蟀、參差、悠遠、踟躕等。這類詞一般屬于基本詞匯,它們的存在體現了漢語發(fā)展的相對穩(wěn)定性。由于這類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不構成閱讀古書的障礙,不贅。*5二、古今詞義變化微殊的 有相當數量的詞,古今意義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發(fā)展,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相異之處,兩者之間的變化微殊,極易讓人忽略。這類詞是最值注意的一種,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應給予高度重視,因為在古今詞義微殊的情況下,最容易產生誤解。*6 例如“勸”,我們在讀左傳成公二年時,很可能把“以勸事君者”理解為“以此規(guī)勸事君的人們”。事實上,上古的“勸”只有“勉勵”和“鼓勵”的意思。這里的“勸”,只能作“勉勵”講,至于“善言規(guī)勸”和“勸解”的

4、意義,是漢魏以后才有的,我們如果忽略了古今詞義之間這種細微的差別,那就沒法真正讀懂古書。下面我們再舉例說明,例如:*7*81、訪 在現代漢語里,“訪”一般是“探望”、“拜訪”的意思,如“來訪”、“訪友”。上古漢語里,“訪”卻不是一般的探望,而是咨詢,即向人征求意見。直至中古,才產生“拜訪”的意義。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訪諸蹇叔。” 國語魯語下:“季康子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以上的“訪”的賓語是事而不是人,都不是簡單的“拜訪”,而是“咨詢”義。不過,這種意義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存在了。*92、掉 在現代漢語中,“掉”一般理解為“落”。而在古漢語中,常作“搖動”、“搖擺”義。左傳昭公十一年:

5、“末大必抓,尾大不掉?!保渲Υ笠欢ㄕ蹟啵舶痛缶筒荒軗u擺)。在這句話中,如果用今義去理解似乎也行,但不合原意。史記淮陰侯列傳:“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七十余城?!保r且酈食其不過是個儒生,安坐小車,搖動三寸之舌,就能得到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在這句話中,唯有古義才能更切文意。*103、信 本義是“語言真實”,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焙笠隇椤皞鬟f語言之人”,即“使者”,如世說新語雅量:“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边@個句子里“信”、“書”對用,“信”指“使者”,“書”指信。又如孔雀東南飛:“便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边@個“信”就由“使者”義引申指媒人了。

6、“信”大約在唐代才產生“書信”義,以后成了常用義沿用至今??梢姟靶拧钡墓沤窳x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差異。*114、征 本義為旅行。爾雅:“行也?!焙蟠隇檎鲬?zhàn)。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蹦险?,是到南方去旅行,不能解為周昭王出兵征伐南方不回來。孟子盡心下:“南面而征,北狄怨;東面而征,西夷怨”,則是指征伐,這是引申義。陶淵明歸去來辭“問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也是指旅人。詩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獨為匪民。”都是指旅人?,F代漢語“二萬五千里長征(遠行)”和“南征(征討)北戰(zhàn)”中的“征”都是由本義引申而來。 *12 又如:勤,今義指勤儉、勤快,與“惰”相對;古義指辛勞、辛苦,與“逸

7、”相對,如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保ā扒凇睘樾羷?、勞動,非勤快。)好,今義與“壞”相對,古義則與“丑”相對,指女子貌美。如史記滑稽列傳:“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為河伯婦?!鄙?,今義是稍微,古義為逐漸。如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焙?,今義為仇恨,古義為遺憾,如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等等。 *13*14三、古今詞義變化迥異的 古今詞義的發(fā)展是不均衡的,有一些詞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曲折而復雜的演變,古今詞義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比較古今詞義,兩者之者呈現出明顯的差異。例如:*15 1、斃 “斃”在現代漢語中是“死”的意思,一般用于貶義;

8、在上古的時候,其義為“倒下去”。如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又左傳寶公八年:“陽州人出,顏高奪人弱弓,籍丘子钅且擊之,與一人俱斃?!保栔萑顺鰬?zhàn),顏高搶過別人的軟弓,籍丘子钅且 擊他,顏高和另外一個人都倒在地上。)又左傳哀公二年:“鄭人擊簡子,中肩,斃于車中?!?顯然,先秦古籍中,“斃”多是“倒下去”的意思。與“死”無關。直到漢代,斃才有死的意義,魏晉以后,“斃”就是“死”的意思了。*162、該 “該”古代常用義為“完備”、“具備”,方言卷十二中有:“備、該,咸也。”孔子家語正論解:“夫孔子者,大圣無不該?!保鬃?,圣人的德才沒有他不具備的。)楚辭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保ㄕ?/p>

9、魂用的物品齊備了,長嘯大呼招君魂)。而在現代漢語中,“該”的常用意義是“應當”,和古代僅有的“完備、具備”的意義截然不同。“該”又可寫作“賅”,成語“言簡意賅”中的“賅”是“完備”的意思,保留了古代的意義。*173、行李 現代義是指出行者所攜帶的包裹或箱子等,指物而不指人;古代義指的是“使者”、“信使”,指人而不指物,古今義差異頗大。燭之武退秦師:“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左傳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亦不使一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保ň趼牭匠懛サ拿?,也不派一名使者告訴寡君,卻立刻屈服于楚國。)陶淵明集贈長沙公:“山川阻遠,行李時通?!?另外,當“使者”講的“行李”,又寫作“行理”

10、。如左傳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無月不至?!?184、羞 羞,是個會意字,字形從手從羊,古義指“肉食品”,或泛指“食品”,如離騷:“折瓊枝以為羞兮”,羞即“食品”之意;左傳隱公三年:“可羞于王公”,即“可進獻給王公作美味”之意(“羞”后面帶了補語,用成了動詞)?,F在卻指害羞、不好意思,意義完全不同了。*195、綢 綢,古義是“纏繞”。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王逸注:“綢,縛束也?!痹娊浿新?lián)綿詞“綢繆”也是纏裹捆扎之意,成語“未雨綢繆”中的“綢繆”也是這個意義,整個成語的意義則由此而抽象化了?!熬I”在現代卻是指一種絲織品即綢緞,與古代意義完全不同了。*20 古今詞義變化迥異的詞,除了以上例子,還有很多,如“烈士”,古義指慷慨有抱負的人,今義指為正義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