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四種理論知識_第1頁
媒介的四種理論知識_第2頁
媒介的四種理論知識_第3頁
媒介的四種理論知識_第4頁
媒介的四種理論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媒介的四種理論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第一頁,共三十九頁。內(nèi)容安排第一節(jié)課:引子(5分鐘)+提問(10分鐘)+講授(30分鐘)第二節(jié)課:提問(10分鐘)+講授(35分鐘)第三節(jié)課:講授(25分鐘)+總結(jié)(10分鐘)+討論(10分鐘)第二頁,共三十九頁。問題:看過這本書嗎?看看作者是誰?誰是“斯拉姆”?聽說過“施拉姆”嗎?大陸音譯:威爾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知道海外華人學者給他起的中文名字嗎? 提示:姓“宣”,名字與某流行歌星同音你知道是哪四種理論嗎? 提示:大一學過第三頁,共三十九頁。答案:媒介的四種理論(1)Authorit

2、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媒介的威權(quán)主義理論);(2)Liber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媒介的自由至上主義理論);(3)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ess (媒介的社會責任理論);(4)Soviet Communist theory of the press(媒介的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理論)。第四頁,共三十九頁。舊譯:報刊的四種理論(1)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報刊的集權(quán)主義理論);(2)Liber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3、 (報刊的自由主義理論);(3)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ess (報刊的社會責任理論);(4)Soviet Communist theory of the press(報刊的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理論)。第五頁,共三十九頁。天下新聞傳播學人誰敢不知施拉姆?公認為傳播學集大成者和比較新聞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述甚豐;對華人學人積極扶持獎掖,改革開放之初來中國傳遞傳播學之火種;他的一本書名引起非議:Men, messages, and media(1973);他的另一本書名:Men, Women, Messages and Media(1982)(與Willia

4、m E. Porter合著);然而,他只是四種理論的第三作者。第六頁,共三十九頁。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的出版和影響52年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推出了3名新聞學者撰寫的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舊譯報刊的四種理論 )一書(Siebert etc. ,1956;斯拉姆:1980)。一時間,該書和它的3名作者聲譽鵲起。學界公認,它開了比較新聞學之先河,以其鮮明奪目的標題填補了大眾傳播文獻的空白,揭示了新聞媒介與社會的關(guān)聯(lián),以至于一時間洛陽紙貴。該書不但在美英等國被當作教科書,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與爭辯,并且被譯成多種文字(McQuail,

5、 2000: 153),“得到美國領(lǐng)導(dǎo)集團的賞識,美國新聞學榮譽學會(Kappa Tau Alpha)曾授予研究獎?wù)隆保ㄋ估罚?960,“譯者的話”),“屬于最暢銷的非虛構(gòu)類書籍”(郭鎮(zhèn)之,1997:39)。在國內(nèi),四種理論薄薄182頁的中譯本自改革開放之初公開出版以來,對學界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它可能是國內(nèi)引用率最高的同類譯著。第七頁,共三十九頁。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的貢獻芮必峰(1996:6363)認為,該書的歷史功績在于:(1)探究不同社會制度與報刊的關(guān)系這種研究方法對西方新聞學研究產(chǎn)生了影響;(2)對各種報刊體系差異所作的哲學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聞學

6、的理論層次;(3)“四種理論”模式一直影響著甚至左右著后來的媒介理論;(4)西方推崇的“社會責任理論”經(jīng)過該書的系統(tǒng)闡發(fā)得以廣泛傳播。第八頁,共三十九頁。重新審視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批評前人,是后人的固有權(quán)利。但是我們恐怕不能忘記,后人在考察前人理論形成時,前后兩種語境的變化,何況二戰(zhàn)以來全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狀貌所發(fā)生的變革以及相關(guān)學科的發(fā)展又是如此翻天覆地和令人眼花繚亂。正如最后的權(quán)利(1995)一書對“四種理論”進行“總體批判”時所表明的那樣,作為理論闡述的報刊的四種理論在分析中采用的概念和術(shù)語多有不周嚴之處(郭鎮(zhèn)之,1997:40)。其實,英語世界如

7、此,漢語世界在譯介 上述有關(guān)理論時又何嘗不是如此。第九頁,共三十九頁。報刊的四種理論的封面語言今天看來,報刊的四種理論從封面開始,用語與漢譯就有可商榷之處。該書的第一作者是弗雷德里克賽伯特(西伯特)(Frederick Siebert,1902-1982),第二作者是西奧多彼得森(Theodore Peterson,1918-1997)。然而正如郭鎮(zhèn)之所言(1997:39),報刊的四種理論的譯者將第三作者“斯拉姆(即施拉姆)”列為第一作者,這可能是由于施拉姆在傳播史上的地位,特別是在中國的知名度。但是這個看似可以理解的不當處置顯然誤導(dǎo)了中國學界。 第十頁,共三十九頁。背景: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

8、1902-1982)美國新聞傳播學者,媒介法學家。1957年至1960年擔任州立密歇根大學新聞學院院長,1960年至1967年擔任該校傳播藝術(shù)與科學學院院長。西伯特是一位杰出的教師和學者,他出版了關(guān)于憲法第一修正案歷史的重要著作,并在美國最高法院參與了許多有關(guān)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著名案件。州立密歇根大學新聞學院年為紀念他在1968年創(chuàng)立了西伯特系列講座,每年舉辦論壇,討論新聞自由和憲法第一修正案。除了與彼得森和施拉姆合著的傳媒的四種理論,他還著有極富聲望的歷史著作14761776年英格蘭的新聞自由:政府控制的興衰(1952)和新聞界的權(quán)利和特許權(quán)(1970)。 第十一頁,共三十九頁。背景:西奧多彼

9、得森(1918-1997)美國新聞傳播學者,伊利諾伊大學傳播學院首任院長。1918年6月8日生于明尼蘇達州,他在1946年9月13日和海倫結(jié)婚,并生有四個孩子。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并在州立堪薩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48年任教于伊利諾伊大學,1955年獲得博士學位,1957年被任命為傳播學院院長。1979年卸任后繼續(xù)從教,1987年退休。與西伯特和施拉姆合作撰寫了傳媒的四種理論,他還著有為雜志撰寫非虛構(gòu)作品(1949)以及獲獎的20世紀的雜志(1956)(Kappa Tau Alpha) 。第十二頁,共三十九頁。背景:威爾伯施拉姆(1907-1987) 美國新聞傳播學者,被譽為“傳

10、播學之父”。他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傳播學博士點,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大學里的傳播學研究機構(gòu),寫作了第一本傳播學教科書。幾十年來,他引導(dǎo)了傳播學研究的主要方向。1928年在瑪麗埃塔學院獲學士學位,1930年在哈佛大學獲美國文明碩士學位,1932年在艾奧瓦大學獲英國文學博士學位。1941至1943年,他與社會學家保羅F拉扎斯菲爾德、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乇R因和卡爾霍夫蘭等共事,開拓傳播學研究新領(lǐng)域。1943年,施拉姆任艾奧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1947至1953年,施拉姆主要在伊利諾伊大學從事傳播學研究。1953年,施拉姆任斯坦福大學傳播學研究所所長,該研究所因此成為最受尊敬和最有影響的傳播學研

11、究中心。1973年從斯坦福大學退休后任職夏威夷大學東西方傳播研究所。他留下一本關(guān)于關(guān)于傳播學研究生涯的未完成的回憶錄,最終在1997年出版。 第十三頁,共三十九頁。提問:下列言論分別接近上述哪一理論? 若不給我新聞自由,我就將給這位大臣一個腐敗的貴族院和一個卑躬屈膝的平民院我就將使他享有那個職位所能授予他的一切權(quán)力,去進行威脅利誘但是,一旦我擁有新聞自由的武裝我就要向他所精心建立的強大體制進攻把它埋葬在它要庇護的貪權(quán)枉法的垃圾堆中。 英國國會議員理查德布林斯利謝里登(1751-1816)一個自由和開明的社會不可能欣賞這樣一個新聞界的危險的奢侈:它熱衷于特權(quán)與此同時卻漠視應(yīng)盡的義務(wù)。 羅斯福政府

12、內(nèi)政部長哈羅德L伊克斯(1874-1952)我將繼續(xù)捍衛(wèi)以下觀點:“為了不讓出版業(yè)被濫用,在以后的歲月里,什么東西都不要印出來?!?奧地利首相梅特涅(1773-1859)的秘書根茨 第十四頁,共三十九頁。提問:下列言論分別接近上述哪一理論(續(xù))?民意是我國政府賴以存在的基礎(chǔ),所以我們首要的目標就是要保持這種權(quán)利;若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 杰斐遜(1743-1826)“必須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和政策”,“抓緊對通訊社和報紙的領(lǐng)導(dǎo),務(wù)使通訊社及報紙的宣傳完全符合于黨的政策,務(wù)使我們的宣傳增強黨性?!?毛澤東(1893-1976)一種就當

13、日事件在賦予其意義的情境中的真實、全面的報道; 一個交流評論與批評的論壇; 一種反映社會組成群體的意見和態(tài)度的手段; 一條將新聞界所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達每個社會成員的途徑。 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1947)第十五頁,共三十九頁。圖式:從媒介與政府關(guān)系看四種理論By Terje Steinulfsson Skjerdal, Northwestern College, St. Paul, Minnesota, 1993 第十六頁,共三十九頁。Press僅僅指報刊嗎?據(jù)蘭登書屋韋氏大學詞典(2000),(mass)media(大眾)傳播媒介一詞出現(xiàn)于1920-1925年間。Press這

14、個詞匯有800年歷史,作為名詞,其語義的歷史衍變?yōu)椋簤簷C印刷機印刷品(出版物)報刊新聞界,等等)。因此Press確實經(jīng)常指報刊。但是作者開宗明義在“緒論”中第一段便聲明:“本書中所用報刊(press)一詞,是指一切公眾通訊工具(mass media)而言”(斯拉姆,1980:1;Siebert etc. ,1956:1)。顯然,這里的press等同于mass media 。但是,鑒于當時報紙在媒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報刊相對于廣播電視而言的悠久歷史,作者使用press一詞自有其緣由。然而將其譯成“報刊”恐怕就不那么妥貼了。因此press宜譯為“媒介”或“傳媒”媒介的四種理論。 第十七頁,共三十九頁

15、。四種理論的邏輯分析1、威權(quán)主義理論16-17世紀英國2、自由至上主義理論17世紀英美3、社會責任理論20世紀英美4、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理論20世紀蘇聯(lián)法西斯主義當代不發(fā)達國家共 時 性歷 時 性衡量指標:政治意識形態(tài)第十八頁,共三十九頁。西方中心論?冷戰(zhàn)思維?天才預(yù)見?有學者指出,“四種理論”實際上只有一種,即理論2(或理論3),充其量只有兩種,即理論2(或理論3)加上理論1(涵蓋理論4)(McQuail,2000:153)。這種批評一定道理,它揭示了作者的價值取向。但是因此簡單地說,支配作者的只有冷戰(zhàn)思維,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夠公允。施拉姆后來成為發(fā)展傳播學的主要倡導(dǎo)者之一(Cu

16、rran et al, 2000:4),恐怕也不僅僅是由于對“四種理論”的缺失的懺悔吧。第十九頁,共三十九頁。關(guān)鍵詞翻譯:libertarian和authoritarian 中譯本中將libertarian譯為“自由主義(的)” ,將authoritarian譯為“集權(quán)主義(的)” ,并且成為“經(jīng)典”譯法,流傳甚廣;今天看來,大有商榷和糾正的必要。“自由主義”作為名詞,英文對應(yīng)詞通常是有近200年歷史的liberalism(形容詞為liberal)。自由主義一直是近代西方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而在20世紀常常與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斯大林主義等相對。 第二十頁,共三十九頁。Libertarian還是

17、liberal?實質(zhì)上,在“四種理論”之后,許多媒介理論已將作為形容詞的libertarian棄用,而代之以liberal,如諾登斯特倫(Kaarle Nordenstreng)的“五種范式”(McQuail, 2000:161);或干脆以free press(自由新聞界、新聞自由)置換,如麥奎爾(Denis McQuail)的“5+1”理論。 這種替代有無道理呢?就整個西方人的觀點來看,替代是必要的(請注意麥奎爾和諾登斯特倫是歐洲人);而在美國人看來,那就不一定了。我們知道,在當今民主社會主義盛行的西歐,自由主義往往具有社會主義的色彩;而在幾乎不存在社會主義思潮的美國,其自由主義比西歐要右傾

18、得多。而這種特殊品牌自由主義恰恰就是libertarianism。 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九頁。參考:“五種范式”和“5+1”理論“五種范式” 1)自由主義多元主義范式;2)社會責任范式;3)批判范式;4)行政管理范式;5)文化談判范式 “5+1”理論1)威權(quán)主義理論;2)自由報刊(新聞自由)理論;3)社會責任理論;4)蘇聯(lián)理論;5)發(fā)展理論;6)民主參與理論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九頁。Libertarianism譯名混亂Libertarian這個詞的漢譯向過去不大熟悉liberalism中各種流派的中國學界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難題。政治學者鄧正來主譯的布萊克維爾百科全書將libertarianism譯

19、為褒義的“自由意志論”(1992:418),而在由鄧正來翻譯的自由秩序原理一書中,該詞被改譯為“嚴格限權(quán)自由主義”(鄧正來,1997:202)。在其他中國學者的譯述中,還有中性的“自由權(quán)主義”(郭鎮(zhèn)之,1997:41)、貶義的“極端自由主義”(李強,1998:200)、略帶貶義的“絕對自由主義”(俞可平,1998:68)以及褒義的“自由至上論”(毛壽龍,2000:22;江宜樺,2000:15)等譯法。如果只看中文,誰會相信它們同出一源呢?Libertarianism宜譯為“自由至上主義”。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九頁。Libertarianism如何理解?顯然,只有權(quán)威的專業(yè)學者解讀才能消除上述混亂

20、。毛壽龍認為,libertarianism的特點是“極端強調(diào)個人自由,強調(diào)市場本位,堅決反對政府干預(yù),主張以憲政制度保護個人權(quán)利并制約政府的權(quán)力”,當代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弗里德曼夫婦、羅伯特諾齊克、米塞斯、布坎南等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多數(shù)是奧地利籍和美國籍經(jīng)濟學家,其中哈耶克、弗里德曼和布坎南為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毛壽龍,2000:22)。而libertarianism實則分為保守自由主義和無政府的自由至上論兩支。前者要求必要的政府,趨向于保守;后者則要求廢除政府,傾向于激進(鄧正來,1992:419;毛壽龍,2000:52)。換言之,兩者的差異,相似于美國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分

21、野。因此可以說libertarianism是美國可被自由派和保守派共同接受的意識形態(tài)大致可稱為美國式自由主義。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西伯特選擇這一語匯的用意了,即篤信美國主流價值觀和既有制度下的媒介理論與制度,以至于對于自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對于在廣播電視領(lǐng)域中推行公營和個別國營制度(法國)的西歐國家也不以為然。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九頁。Authoritarianism常與totalitarianism混淆如果說對libertarian一詞語義的理解主要是我們中國人的事情,那么authoritarian及其名詞形式authoritarianism的情形則有所不同。二次大戰(zhàn)以來,有130年歷史的auth

22、oritarianism、逐漸有了一個當代替用語totalitarianism,后者出現(xiàn)于1925-1930年間。但是即使是在當今的英語世界,“authoritarianism常常和totalitarianism相混淆”(羅金斯等,2001:74)。假如西伯特等人在40多年前犯了這樣的錯誤,那是可以寬宥的。 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九頁。Totalitarianism與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興起據(jù)考證,totalitarianism一語最早被墨索里尼用來描述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對整個社會的全面(total)改造與全面(total)控制(李強,1998:119)。據(jù)認為第一部研究totalitarian的力作

23、是德裔美籍猶太女學者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 - 1975)在1951年出版的極權(quán)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她提出,納粹主義和斯大林主義為 totalitarianism的代表,乃是一種 全新的政府形式,揭示其特征為 意識形態(tài)和恐怖(李強,1998: 120)。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九頁。Totalitarianism與authoritarianism之比較極權(quán)主義(totalitar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現(xiàn)代技術(shù)的獨特產(chǎn)物。本質(zhì)上totalitarianism是這樣一個政府體制:一個政黨掌握所有政治的、經(jīng)濟的、軍

24、事的和司法的權(quán)力。該政黨試圖重新組織社會、決定社會的價值觀;它還通過控制公民的偏好、監(jiān)視他們的行動和限制他們的自由等方式來干預(yù)公民個人的生活。傳統(tǒng)的專制統(tǒng)治者對他們的臣民漠不關(guān)心,極權(quán)主義國家卻強調(diào)大眾的積極參與,而且還特地為該體制的成功激發(fā)熱情。 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九頁。Totalitarianism的五個特征德裔美籍政治學家卡爾J弗里德里希(Carl J. Friedrich,1901-1984)和美國人茲比紐格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1928- )在1956年出版的極權(quán)主義專制和獨裁(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and Autocrac

25、y)中修正了極權(quán)主義的概念。被公認為對極權(quán)主義的經(jīng)典解釋,也是之后諸多討論的起點。他們概括了totalitarianism的五個特征(李強,1998:121):1)官方意識形態(tài);2)惟一的群眾性政黨;3)近乎徹底的對強制權(quán)力的壟斷;4)對大眾傳媒的壟斷;5)以恐怖手段對身體與心理的系統(tǒng)控制。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九頁。另一版本: Totalitarianism的六個特征1)一個極權(quán)意識形態(tài),由涵蓋生活各方面的官方學說構(gòu)成,每個人必須遵守,而其設(shè)計了一個最終的人類美好狀態(tài)。2)通常由一個人領(lǐng)導(dǎo)的單一政黨,由人口的一小部分組成,為意識形態(tài)服務(wù)。3)由政黨或秘密警察使用現(xiàn)代科學手段從而形成恐怖(隨意的、

26、專制的暴力)體系。4)由黨與政府對于所有大眾傳播的有效途徑進行技術(shù)上的、幾乎是徹底的獨裁控制。5)對于械斗武器的有效運用,進行同樣技術(shù)上的、幾乎是徹底的獨裁控制。6)由中央來對經(jīng)濟整體以及幾乎其他所有社會組織進行控制與引導(dǎo)。(邁耶,2001:247)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九頁。Authoritarianism的譯名:威權(quán)主義這樣一來,authoritarianism就與totalitarianism有了清晰的差異。但是,也許是作為新聞學者的西伯特等人視野受限,也許是出于溫和的自由派立場,他們使用的authoritarianism涵蓋了從古至今包括totalitarianism在內(nèi)的非自由主義意識形

27、態(tài)。Authoritarianism 今天被譯成中性的“權(quán)威主義”和貶義的“獨裁主義”(鄧正來,1992)、中性的“權(quán)力主義、命令主義”(鄭易里等,1985)、“威權(quán)主義”等等。而totalitarianism的譯名則多含貶義:“極權(quán)主義”(鄭易里,1985;陸谷孫),但也有學者取中性譯法“全權(quán)主義”(王焱,2000;鄧正來,1997)。報刊的四種理論將authoritarian譯為“集權(quán)主義(的)”,恐怕是為了避開“獨裁主義”、“專制主義”一類的壞字眼。但是,這一譯法雖然易于為熟悉中央集權(quán)政治的國人接受,卻有失準確。此外,它還給別人造成了困境;芮必峰在譯介洛溫斯坦梅里爾的“五種理論”時,將本

28、應(yīng)譯為“集權(quán)主義”的centralist譯成了“集中主義”(1996:6465)。第三十頁,共三十九頁。Authoritarianism的特征“威權(quán)主義”(authoritarianism)是一個政府體系,在其中,權(quán)力由一個小團體形式,很少有大眾輸入。這個團體可能是一個家庭,在這種情況下,威權(quán)主義就是一個專斷的君主政體。它有可能上是一個社會階層,就像在君主制里由國王或女王在貴族的幫助下進行統(tǒng)治,或者在技術(shù)專家治國體制里權(quán)力掌握在高級官僚手里。這個團體也可能是個強大的政黨,它主要關(guān)心在國家需要的某個時刻鑄造國內(nèi)團結(jié)。威權(quán)主義政府一般不試圖控制人們生活、活動的每個方面。許多經(jīng)濟的、社會的、宗教的、

29、文化的和家族的事務(wù)都取決于個人。 “威權(quán)主義”譯名來自臺灣:“蔣氏威權(quán)時代”,相對于后來的“民主時代”。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九頁。Libertarianism與neoliberalism如前所述,奉行l(wèi)ibertarianism的代表人物多為經(jīng)濟學家。而大致在1960年代出現(xiàn)的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義)正是前者的當代形式。由于這些代表人物(尤其是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理論切中當代人類社會時弊,因此近20年來風靡世界,成為各國施政實踐的指導(dǎo)原則和當代各國政府治道變革的理論基礎(chǔ)(毛壽龍,2000:51)。而且新自由主義首先是以一種經(jīng)濟理論發(fā)揮其影響的。在傳媒領(lǐng)域,它借1980年代里根主義和

30、撒切爾主義的東風,為公司媒介(corporate media)的勃興鳴鑼開道,推進了西歐國家對廣播電視媒介的解除管制(de-regulation)和私有化(Mchesney, 1999:6,110111)。下一講介紹的“去西方化”的“五種理論”就與此密切相關(guān)。這樣看來,西伯特等人當年選用libertarian一語是不無先見之明的。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九頁??偨Y(jié):1、媒介的威權(quán)主義理論這一理論認為,press是國家的工具,必須對當權(quán)者負責;大眾媒介統(tǒng)一步調(diào),國家才能順利地為公眾的利益服務(wù);在某些情況下(如在交戰(zhàn)狀態(tài)的國家里,軍人統(tǒng)治下),威權(quán)主義原則甚至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所以,對press應(yīng)嚴加控制

31、和審查,對違反有關(guān)規(guī)則的應(yīng)加重處罰。比如給予那些經(jīng)過選擇的馴順的人以經(jīng)營press的權(quán)利,實行頒發(fā)出版許可證制度,法院對違法(如叛亂罪、煽動罪、誹謗罪)者提起公訴,加以處罰,等等。 第三十三頁,共三十九頁。2、媒介的自由至上主義理論自由至上主義新聞理論以西方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的自由主義思想為源頭,對人類理性的力量深信不疑,堅持個人的重要性,堅持包括言論和出版/新聞自由在內(nèi)的天賦人權(quán)的思想。自由至上主義理論中有關(guān)傳媒與政府的關(guān)系、傳媒與公民的關(guān)系、人的理性在識別正確與錯誤中的力量等重要問題上的重要觀念,無不與自由至上主義政治哲學中的基本觀點有關(guān)。主要原則是: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的獨立性原則,新聞自由的界限問題上的(社會控制)法制化原則,以及傳遞信息內(nèi)容上的市場化、多樣化原則。 第三十四頁,共三十九頁。3、媒介的社會責任理論這一理論是對自由至上主義理論的修正,也是“在 傳統(tǒng)理論上一個新思想的接技”。這一理論的核心 內(nèi)容,全部蘊含在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的一個 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19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