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1頁
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2頁
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3頁
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4頁
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工藝美術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建設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編制單位:國信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 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 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保持民族性,體現(xiàn)時代性。加強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 統(tǒng)教育,運用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開發(fā)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加強對各 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 典籍整理工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增強中 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闭院\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三句話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

2、化的 精華;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結晶。 ”“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物質性,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性 和物質性結合在一起。物質性就是文象,非物質性就是文脈。人之文 明,無文象不生,無文脈不傳。無文象無體,無文脈無魂。 ”“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幾百年、幾千年傳下來的,為什么能傳下 來,千古不絕?就在于有靈魂,有精神。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 是真魂。文脈就是一個民族的魂脈。今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 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文脈。我們不僅要保護,也要繼承、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 不僅要發(fā)揚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也要學習借鑒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 化。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出,不僅是一種文化教育

3、,也是一種 精神教育?!闭詼丶覍毧偫?2007 年參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時 的講話第一章總論1.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一、項目背景1.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二、項目概況6.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章項目建設背景和必要性8.、項目建設背景8.、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1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建設規(guī)

4、模20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一、項目定位20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二、用房需求分析21 HYPERLINK l bookmark146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場址選擇69 HYPERLINK l bookmark148 o Current Document 一、項目備選用地69 HYPERLINK l bookmark160 o Current Document 二、推薦項目選址71 HYPERLINK l bookmark172 o Curre

5、nt Document 三、項目用地性質與現(xiàn)狀 72 HYPERLINK l bookmark174 o Current Document 四、建設條件74 HYPERLINK l bookmark188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建設方案77 HYPERLINK l bookmark190 o Current Document 一、方案設計原則 77 HYPERLINK l bookmark192 o Current Document 二、總平面設計以及交通組織 77 HYPERLINK l bookmark198 o Current Document 三、建筑設計方案78

6、 HYPERLINK l bookmark200 o Current Document 四、結構設計78五、給排水設計79 HYPERLINK l bookmark204 o Current Document 六、 采暖及通風空調工程 79 HYPERLINK l bookmark206 o Current Document 七、 電氣設計79 HYPERLINK l bookmark208 o Current Document 八、 燃氣工程80 HYPERLINK l bookmark210 o Current Document 九、 室外工程80 HYPERLINK l bookmark

7、216 o Current Document 十、舞燈光和音響等專業(yè)設計 80 HYPERLINK l bookmark218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環(huán)境保護81 HYPERLINK l bookmark220 o Current Document 一、編制依據(jù)81 HYPERLINK l bookmark222 o Current Document 二 、環(huán)境影響因子 8.1. HYPERLINK l bookmark224 o Current Document 三 、環(huán)境保護措施 8.1. HYPERLINK l bookmark236 o Current Docum

8、ent 第七章 節(jié)能、節(jié)水和衛(wèi)生防疫 8.3一 、節(jié)能 8.3.二 、節(jié)水 8.3. HYPERLINK l bookmark242 o Current Document 三 、衛(wèi)生防疫 8.4. HYPERLINK l bookmark24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 項目組織與實施 8.5. HYPERLINK l bookmark246 o Current Document 一 、項目管理 8.5. HYPERLINK l bookmark248 o Current Document 二 、組織機構 8.6. HYPERLINK l bookmark250 o Cur

9、rent Document 三 、建設進度 8.7. HYPERLINK l bookmark252 o Current Document 四 、招標采購 8.7. HYPERLINK l bookmark254 o Current Document 五 、后期運行管理 8.7. HYPERLINK l bookmark25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 建設投資估算與籌措 8.8 HYPERLINK l bookmark258 o Current Document 一 、項目建設投資估算 8.8 HYPERLINK l bookmark268 o Current Docum

10、ent 二 、項目建設資金籌措 9.2 HYPERLINK l bookmark270 o Current Document 三 、資金使用計劃 9.3. HYPERLINK l bookmark27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章 社會效益評價 9.4. HYPERLINK l bookmark29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十一章 結論與建議 9.7. HYPERLINK l bookmark292 o Current Document 一 、結論 9.7. HYPERLINK l bookmark294 o Current Document 二 、建議 9

11、.7.附 件 9.8.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 第一章總論、項目背景(一)項目名稱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工程(二)項目單位本項目承辦單位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文化部直屬事業(yè) 單位,法人代表為王文章(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是從建國初期成立的中國 戲曲研究院、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中國繪畫研究所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經(jīng)過近六十年的不斷發(fā)展,中國藝術研究院目前已擁有12個專業(yè)研究所、5個二級院和3個專業(yè)研究中心、一家出版社、一家博物館、一個圖書館、16種公開出版的刊物和一個內刊,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集藝術科研、藝術教育、 藝術創(chuàng)作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

12、學術機構。本項目具體 參建單位主要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下轄的中國工藝美術館和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工藝美術館正式成立于 1989年,原隸屬 于當時的輕工部后劃轉國資委管理,2006年經(jīng)中編辦批準將“中國工藝美術 館”成建制地由國資委劃轉至文化部所屬中國藝術研究院管理,其主要任務 為發(fā)掘、征集、整理、收藏和陳列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珍品并圍繞這個任務開 展相關研究工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則正式成立于2006年,是經(jīng)中編辦批準(中央編辦復字200603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掛牌成立的國家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業(yè)機構,負責承擔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 關具體工作,履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13、護工作的政策咨詢;組織全國范圍普查 工作的開展:指導保護計劃的實施;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研究: 舉辦學術、展覽(演)及公益活動,交流、推介、宣傳保護工作的成果和經(jīng)驗;組織實施研究成果的發(fā)表和人才培訓等工作職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現(xiàn)有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相關專業(yè)的高級研究人員近200人,其中有60余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三)編制依據(jù)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 200518 號)3、 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fā)200542號)4、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文化部令第39號

14、)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 干意見6、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7、國家“ 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和北京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42020)&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于建設中國工藝美術館有關問題調研情況的報告(發(fā)改社會2007587號)9、文化部關于在奧林匹克中心區(qū)建設中國美術館二期和中國工藝美術館 等文化設施情況的報告以及有關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10、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中國工藝美術館變更隸屬關系的批 復(中央編辦復字2006132號)11、 輕工業(yè)部關于征集、收藏工藝美術珍品的通知(輕藝字第10號)12、 輕工業(yè)部關于籌建中國工藝美術展覽

15、館的請示(77)輕藝字第56 號)13、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17號)14、國家、北京市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性文件15、其他相關信息和資料(四)項目提出本項目醞釀籌備歷時已久,但其最初源于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音樂博 物館、中國戲曲博物館三個相對獨立、先后發(fā)起的項目,三個項目各自的提 出背景如下:中國工藝美術館我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底蘊深厚、博大精深,是中華民 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藝美術館作為我國唯一的一座國家級工 藝美術館,原館址始建規(guī)模 35000n2于1989年正式對外開放,產權歸原輕工 部中國工藝美術總公司所有,后因機構和體制改革、商業(yè)開發(fā)等原因,中國

16、 工藝美術館實際使用的展藏及辦公空間僅有約 3300n2,且配套設施、環(huán)境條 件根本無法滿足博物館收藏保護條例的要求,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 導致其無法承擔國家賦予的征集、收藏、收購工藝美術精品的責任。2006年11月,中編辦批復文化部“同意中國工藝美術館由國資委劃轉到 文化部所屬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管理”,相應地中國工藝美術館原址用房也需陸 續(xù)騰退。為妥善解決嚴重制約中國工藝美術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館舍問題,為國家 工藝美術珍品的收藏、展示、整理和研究提供必要的設施條件,中國藝術研 究院從2006年底就開始醞釀?chuàng)裰分亟ㄖ袊に嚸佬g館。重建新館得到業(yè)內及 相關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響應,中國工藝美術界知名

17、專家常沙娜、李綿璐 同志就此專門致函溫家寶總理,李克美等21位委員也在政協(xié)十屆全國委員會 第五次會議上聯(lián)名提案建議盡快啟動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遷址建設項目,上 述提議得到溫總理原則性地批示,并受到國家發(fā)改委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視與 支持。2009年12月,中國工藝美術館搬離百盛購物中心,現(xiàn)有藏品輾轉到中國 藝術研究院,急需另外選址新建中國工藝美 術館。中國音樂博物館我國音樂藝術的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國初期,老 一輩音樂藝術家們就曾夢想有一座具有一定規(guī)模,收藏相對完備,能夠全面 展示和弘揚我國悠久的音樂文化,同時滿足對外音樂文化交流的專門場所,周恩來總理也曾就此事親自過問過,但是,由

18、于當時我國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 國家剛剛建立,百廢待興,中國音樂博物館項目就此擱置。2000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在視察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后,在文化部 關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改擴建中國音樂博物館(文計報2000248號)的報告中曾批示要建設中國音樂博物館,原國家計委也于2001年批復了“中國音樂博物館”建設項目,后由于種種原因,該項目一度擱淺。2004年的“兩會”上,時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傅庚辰 先生在小組會上就曾遺憾地表示,“偌大一個中國,竟找不到一座音樂博物館”,并認為“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對各地蓬勃興起 的音樂熱,建一座中國音樂博物館,

19、是時候了。 ”毫無疑問,建立一座權威的 中國音樂博物館既可以填補中國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空白,也能滿足社會科學 發(fā)展和人民精神文化升華的迫切需要,更是實踐“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實 際舉措之一。3中國戲曲博物館中國戲曲是與古希臘戲劇、古印度梵劇齊名的世界三大古典戲劇之一, 經(jīng)過長期的孕育,綜合和融匯了中國古代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裝扮、 雜技、武術等技藝,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文化 史上以及世界戲劇之林中成就顯著,地位獨特。但直至目前,還沒有一座國 家級的戲曲博物館,這與戲曲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國內外的 深遠影響極不相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文藝界知名人士多次

20、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發(fā)起和 提議“建立國家級戲曲博物館”,但受當時國力所限,建館的意愿一直未能 實現(xiàn)解決。2008年“兩會”期間,沈鐵梅、王文章、梅葆玖、朱世慧等多名 人大、政協(xié)代表共同呼吁和聯(lián)名提議盡快建設中國戲曲博物館,以全面、系 統(tǒng)、有效地搶救保護中國戲曲文化遺產,并全面展示中國戲曲五千年輝煌史。 2008年11月,全國政協(xié)委員赴京津滬、鄂蘇魯考察團向全國政協(xié)提交了 關 于建設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的考察報告(政全廳發(fā)200885號),報告特別提到:“以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為基礎,組建中國戲曲研究中心,建 立中國戲曲理論研究基地,加強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資料庫的建設,推動中國戲曲博物館的立項上

21、述三個項目在近年的醞釀和籌備過程中得到了國家發(fā)改委、文化部領 導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指導,前期準備工作也得到了各相關部門的積 極配合,并分別取得一定進展。但是,隨著各項前期工作不斷推進和建設條件進一步落實,這三個同時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牽頭承擔的項目,若繼續(xù)采取“各自為政”模式,分別獨 立選址、申報、建設和運營,在選址及土地集約利用、功能規(guī)劃及資源共享、 建設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勢必面臨較大的問題和困難。為此,經(jīng)文化部領導同 意,中國藝術研究院決定將工美、音樂、戲曲三個專題博物館項目集中選址、 合并建設。2008年12月22日,文化部專門給政治局委員及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上 報了“文化部關于在奧林

22、匹克中心區(qū)建設中國美術館二期和中國工藝美術館 等文化設施情況的報告”,正式提出:“計劃在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 B02地塊 上合并建設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音樂博物館、中國戲曲博物館三個館?!眲⒀訓|同志非常重視文化部的報告,2008年12月23日親筆批示:“請長春、劉 淇、云山同志批示,建議將此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重點工程予以積極推動并 按程序報批”,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政治局委員劉淇同志和劉云山同志也 均表示支持。此后,按照文化部有關領導指示精神,中國藝術研究院在對三館合建項 目的功能定位、館舍需求、規(guī)模測算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基礎上,廣 泛征求各方意見并適時調整工作思路,進一步結合新形勢下我

23、國非物質文化 遺產保護工作的實踐需要和發(fā)展趨勢,對擬建的三個專題性博物館的功能加 以提煉和融合、擴充和提升,最終確定了將本項目建成涵蓋中國工藝美術、 音樂舞蹈、戲曲曲藝、民風民俗等眾多門類,集收藏、展示、交流、研究等 多功能為一體,服務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整體部署,國家級、綜合性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和展示館?;谝陨习l(fā)展和演變,本次中國藝術研究院正式提出中國工藝美術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立項申請二、項目概況(一)擬建地點本項目擬建地點為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B02地塊,北臨新建成的中國科技館,西臨湖邊東路,東側為商業(yè)步行廣場,南至大屯路,并與規(guī)劃 中的國家美術館二期相望。項目總

24、用地面積2.5公頃,全部為建設用地,用地性質為文化(設施) 用地,該地塊交通便捷,市政配套完善。(二)建設內容及規(guī)模根據(jù)本項目各類用房需求分析和選址規(guī)劃要求,確定本項目擬建規(guī)模為總建筑面積101640n2,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藏品庫區(qū)14833n2;展陳區(qū)48209n2 (其中靜態(tài)展陳用房 39866n2、活態(tài)展陳用房8343n2);專業(yè)技術用 房2714n2;觀眾服務設施用房6429n2;行政辦公用房2400n2;物業(yè)管理及保 安用房1200n2;設備用房6262n2;地下停車庫(部分需兼作人防)17107n2 等。(三)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項目建設總投資為133606萬元,其中工程費用8131

25、2萬元、工程建設其 他費用43428萬元(含土地費用36094萬元)、預備費8865萬元。擬全額申 請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解決。(四)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標表1-1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標表序號指標單位數(shù)量1項目用地面積m2250002總建筑面積m2101640其中:地上建筑面積m277071地下建筑面積m2245693建筑控制高度m454建設周期月565停車位個540其中:地上個430地下個1106建筑層數(shù)層主體工程層5配套工程層127規(guī)劃容積率2.48規(guī)劃綠化率%30%9總投資萬元13360610資金來源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萬元133606注:地下建筑面積包括:設備用房、地下車庫、物業(yè)管

26、理及保安用房等第二章項目建設背景和必要性、項目建設背景(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 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 壁畫、近代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 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 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村鎮(zhèn))。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包括口頭傳統(tǒng)、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jié)慶、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

27、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tǒng) 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二者共同構成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整體,是中 華民族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 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基礎,因其包含了更多隨時代遷延而容易泯滅的文 化記憶,更應加以珍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貫徹落實 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進 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實現(xiàn)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 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 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 關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各民族的

28、民間文學,各種傳統(tǒng)藝 術表現(xiàn)形式如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舞蹈,傳統(tǒng)戲劇,曲藝,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和民俗等十大類。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經(jīng) 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fā)展遇到很多新的 情況和問題,面臨著嚴峻形勢。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jīng)刻不容緩。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我國對各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 文化進行了記錄調查,出版了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等資料匯編。1979 年,由文化部牽頭,會同國家民委、中國文聯(lián)各有關藝術家協(xié)會等共同發(fā)起的 10部中國民族民間

29、文藝集成志書的調查、整理、編纂工作。2003年,文化部、財政部會同國家民委、中國文聯(lián)啟動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工作。 2004 年,我國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并根據(jù)保 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精神于次年全面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 見,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 通過文化部門的不斷努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面普 查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一批珍貴、瀕危的非

30、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記錄、搶救 和保護,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產代表性傳承人得到重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基本建立,非物質文 化遺產保護立法取得新進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深入人心。非物質文化 遺產保護工作為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fā)揮了 重要的作用。(二)工藝美術中國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體現(xiàn)了工藝美術的一般本質特征,在內涵和形式上保持著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又顯示了中華 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鮮明個性。中國工藝美術以其悠久的歷史、別具一格的 風范、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豐富多樣的形態(tài),為整個人類的文化創(chuàng)造史譜

31、寫了充 滿智慧和靈性之光的一章。新中國成立至今,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受到了歷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特 別是1997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為保護我國傳統(tǒng) 工藝美術品種、技藝及人才提供了法律依據(jù)。條例中明確提出了 “國家對傳統(tǒng) 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實行保護、發(fā)展、提高的方針”。條例頒布后,為工藝 美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寬松的宏觀環(huán)境,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受到多方面的關注與支 持,對工藝美術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傳統(tǒng)工藝美術技藝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占有重要一席, 國務院于 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共 518項,其中工藝美術類97 項;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 510項,

32、其中工藝美術類超過100項。2006年國務院委托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組織完成了第五屆中國工藝美 術大師評審工作,2007年1月11日在北京召開了表彰大會,曾培炎副總理參 加了會議并轉達了溫家寶總理的親切問候與殷切期望,同時提出了四點希望與要求。這不僅是對工藝美術大師們的激勵,也是對從事工藝美術事業(yè)的廣大設 計、技藝、工作人員的鼓勵與鞭策,必將對我國工藝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重要 的促進作用。(三)中國工藝美術館的設施現(xiàn)狀中國工藝美術館原館座落在復興門“百盛購物中心”,建筑面積約3300n2, 其中展廳使用面積約1800 m2,地下庫藏區(qū)約200n2?,F(xiàn)有的優(yōu)秀工藝美術珍 品僅僅陳列了極少的部分,剩余

33、的部分珍品分別堆積于庫房和展廳的一角。中國工藝美術館原館長期處在樓下購物中心、六層餐飲業(yè)夾層中,從早至 晚都有明氣明火、爆炒油煙,而且還有兩根直徑為 30多cm的煤氣管道直接穿 過中國工藝美術館,使中國工藝美術館在收藏、展示、參觀環(huán)境、人員流通及 火險隱患等方面均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工藝美術館,硬件條件已經(jīng)嚴重違反了博物館收 藏保護條例,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是珍品的保存條件達不到博物館藏品的標 準,容易縮短藏品壽命,加速器物自然老化;二是庫房面積有限,影響了新征 工藝美術品的入藏,容易導致工藝美術精品的流失;三是場地有限,工藝美術 藏品的修復和研究工作難以展開,無法滿足發(fā)掘已經(jīng)

34、失傳的和可能失傳的工藝 美術品及相關技藝的研究需求。2009年12月,中國工藝美術館搬離百盛購物中心,現(xiàn)有藏品輾轉到中國 藝術研究院,急需另外選址新建中國工藝美 術館。目前,全國已建立了 9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和 傳習所等機構,但還沒有一座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這不僅與非物 質文化遺產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國內外的深遠影響極不相稱, 而且這些專題博物館未能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研究、繼承、宣 傳、弘揚和對外交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綜合平臺,無法實行各個階段工作的接續(xù), 也根本做不到較完整地反映我國非遺事業(yè)的整體面貌。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項目建設

35、是履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義務,信守國際承諾的具體表現(xiàn)2003年10月17日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上獲得通過保護非 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這是人類歷史上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事業(yè)的重要里程碑,我國積極參與了公約制訂工作的全部過程并于2004 年12月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遞交了公約批準書,成為世界上第 6個加入 公約的國家。該公約于 2006年4月生效,現(xiàn)已有116個國家加入。公約要求:“各締約國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其領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受到保護”;“采取適當?shù)姆?、技術、行政和財政措施,以便促進建立或加強 培訓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構以及通過為這種遺產提供活動和表現(xiàn)的場

36、所 和空間,促進這種遺產的傳承”。我國政府重視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 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工作,分別頒發(fā)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0518號)、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fā)200542號)、關于加 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fā)200542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 管理暫行辦法(文化部第39號令)。通過建立國家級和省、市、縣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搶救珍貴非物 質文化遺產,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加強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和文化生 態(tài)區(qū)的

37、保護等多種政策與措施,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本項目的建設將為我國各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一個相對固定、設施完備的,可以較為全面地展示各類文化遺產全貌和精華的空間場所,以及可 以有效促進交流和傳承的集中平臺,將是我國政府信守國際承諾,以實際行動 全面履行公約義務的具體表現(xiàn)。(二)項目建設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一五”規(guī)劃,加大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實際行動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提出 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fā) 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 障,使社會文化

38、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敝袊鴩窠?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對文 化事業(yè)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 化創(chuàng)新,實施精品戰(zhàn)略,繁榮藝術創(chuàng)作,提高文化藝術產品質量。加強文化自 然遺產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國家“十一五”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也特別指出:“優(yōu)先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文化利益的設施建設,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電臺、電 視臺、廣播電視發(fā)射轉播臺(站)、互聯(lián)網(wǎng)公共信息服務點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 建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李長春多次強調,各 級各類文博展館是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

39、分,是向全社會提供公益性文 化服務的重要渠道,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通過本項目建設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藏、展示、研究場所,將作為 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護和延承的重要載體,可以全面、系統(tǒng)、科學、有代 表性地保護我國各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遺產,是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 要組成部分。所以,項目建設是貫徹和落實黨和國家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總體部署的 具體工作和實際舉措,對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促 進經(jīng)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均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三)項目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政策,提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的關鍵舉措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有關加

40、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國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的義務,2005年3月,國 務院辦公廳頒發(fā)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同年12月, 國務院頒發(fā)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這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首 次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fā)布的權威指導意見,也標志著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由以往的單項的、 選擇性的項目保護階段步入全國整體 性、系統(tǒng)性的保護階段。意見中明確指出了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保護工作的目標 是:“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 遺產保護制度,使我國珍貴、瀕危并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

41、非物質文化 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并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北Wo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保護為主、 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并提出:“各級政府授權的有關單位可以征 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并予以妥善保管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專題 博物館或展示中心”。目前,全國各地己陸續(xù)建立了為數(shù)眾多的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專題博 物館,搶救保護和集中展示了一批珍貴、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為 營造全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提高全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這些專題博物館普遍規(guī)模較小、設施水平和 功能有限,其展藏內容多局限于地域性、單個項目或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 物資料的保護

42、性收藏及展示,無法實現(xiàn)。由于國家級、綜合性的非物質文化遺 產博物館和展示中心的缺失,導致面向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整體性、系 統(tǒng)性保護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撐條件,這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及在國內外的深遠影響極不相稱。通過建設國家級、綜合性、多功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和展示中心,將為系統(tǒng)、全面地展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整體面貌,構建我國非 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研究、繼承、宣傳、弘揚和多外交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綜合性平臺,提供切實有力的基礎條件,從而引領整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工作邁向更高的臺階。因此,項目建設是更好地貫徹和執(zhí)行國家有關非物 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政

43、策,從整個國家層面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 整體性的保護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舉措。(四)項目建設是切實改善當代工藝美術珍品和技藝保護現(xiàn)狀,推進中國工藝美術事業(yè)良性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我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是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為基礎,歷經(jīng)長期發(fā)展而形成獨具特色的人類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和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分。但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傳統(tǒng)工藝美術行業(yè)面臨很大的困難,生產急 速萎縮、技藝面臨失傳、品種瀕臨消失、人才面臨斷擋。有的品種已經(jīng)在市場 上絕跡,需要重新挖掘、整理才能恢復,很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年事已高,許 多技藝無人繼承。因此,搶救和保護當代工藝美術精品和工藝美術技藝刻不容 緩。

44、為保護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促進傳統(tǒng)工藝美術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國務院于 1997年正式頒布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明確提出了 “國家對傳統(tǒng)工藝美 術品種和技藝實行保護、發(fā)展、提高的方針”;“國家征集、收購的珍品由中國 工藝美術館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工藝美術館、博物館珍藏?!蹦壳埃m然多個地方已建有工藝美術博物館,但僅限于收藏各個地區(qū)的特 色工藝美術品,其幾百平方米到幾千平方米的展示場所也只能成為游覽的參觀 點。而作為承擔保護傳統(tǒng)工藝美術歷史重任的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工藝 美術館長期以來受限于異常窘迫的館舍條件, 無法開展正常業(yè)務和實現(xiàn)自身良 性發(fā)展。中國工藝美術館原館址位于北京市復興門“百盛購物中

45、心”的第5層,館舍在規(guī)模、環(huán)境、消防、安保方面都不能滿足中國工藝美術館的使用條件, 其硬件條件嚴重違反了博物館收藏保護條例,近千件珍貴藏品始終處于惡 劣的保存條件下,更無力按照其自身業(yè)務職能和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要 求對歷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知名工藝美術專家,教授和民族民間工藝美術精 品開展近一步的征集、收藏、展示工作,導致這部分藝術珍品流失嚴重,尤其 是隨著時光的流逝,許多工藝美術表現(xiàn)方法以及傳統(tǒng)技藝瀕臨失傳,對我國工 藝美術的發(fā)展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2009年12月,由于機構調整等原因,中 國工藝美術館不得不搬離原館址,藏品也只能臨時存放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及租 借的多處庫房,藏品保存條件進一

46、步惡化。本項目將通過建設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徹底改善傳 統(tǒng)工藝美術發(fā)掘、搶救和繼承等保護性工作的實施條件,使之成為保護和弘揚 中國工藝美術的重要基地,從而扭轉我國工藝美術發(fā)展緩慢的現(xiàn)狀,對中國工 藝美術事業(yè)發(fā)展、對中國工藝美術的傳承、創(chuàng)新將會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五)項目建設是弘揚我國音樂藝術,保護我國珍貴的音樂文化遺產的需要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藏品包括有樂器實物、樂譜、音樂音響檔案及相關錄 音設備、音樂類古籍善本和圖書、音樂家照片和相關圖片及近現(xiàn)代音樂家的手 稿和遺物等。豐富音樂館藏堪稱全國之最,它承載著幾代音樂人的學術積淀和 文化夙愿。中國藝術研究院與音樂相關器物的收藏

47、歷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老一輩音樂家曾廣泛收集了大量音樂圖書、圖像資料和樂器實物, 并于1956年建立了“中國音樂史料陳列室”,此后又逐年豐富、補充,更名為“中國古代音樂史陳列室”?!拔母铩鼻跋?,該展室又豐富增加了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中國樂器、新中國音樂等內容。1980年以后,又重新設置布置,擴展為“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樂器”、“古琴”、“聶耳、冼星?!钡?個展室,統(tǒng) 稱為“中國音樂陳列室”。時至今日,該院所收藏的音樂資料無論于數(shù)量,或 是種類,還是形式上,均位列全國之最。這是幾代音樂研究者不懈努力才積累 下來的雄厚家底。正因為有這樣豐厚的家底,才使中國藝術研究院毫無爭議地

48、 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中國音樂資料中心。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且幅原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注重禮 樂文化,因此,在我國各民族、各地區(qū)都存留有豐富的與音樂相關的書譜、樂 器以及存活的各種曲、調和音樂表演形式等,其豐富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也難 以估量。中國藝術研究院現(xiàn)藏有各類音樂音響資料不僅數(shù)量大、種類多,而且 大多屬于傳統(tǒng)民族民間藝術的原生態(tài)記錄, 所承載的內容大多已消亡或瀕臨失 傳,其內容包括音樂、戲曲、曲藝等諸多門類,涉及全國眾多樂種、劇種、曲 種等。它們真實記錄了上世紀藝術領域著名藝術家和民間藝人的大量聲像資 料,對于發(fā)掘、整理、研究、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民族民間文化具有不可再

49、生的重 要價值;藏有的中國音樂類古籍善本圖書包括古代音樂理論著作、古代琴譜、 各種樂器圖錄、宮廷禮樂儀軌、各流派抄錄曲譜,僅善本古琴譜一項的收藏就 穩(wěn)居國內外之首;保存有與音樂相關的圖片 11萬余張,涉及音樂人物、樂器、 音樂會、民間音樂采風等諸多方面,另有大量關于音樂文獻的縮微膠片;保存 的樂譜和音樂家珍貴手稿包括了音樂作品、日記、書信、采風記錄、題字等, 囊括了冼星海、聶耳、劉熾、丁善德、任光等數(shù)十名近現(xiàn)代音樂家的珍貴手跡 和手稿。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所收藏的 6300余件珍貴樂器實物,這些樂器 年代跨度大,幾乎涵蓋了自遠古時期至今的每一歷史時期代表作;它們涉獵的 民族多,包含有全國近40

50、個民族的代表性樂器。然而,如此豐富的音樂藏品,多年來因沒有一個合適的展出場所,只能堆放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的庫房里,保管條件非常惡劣,對文物造成了相當 大的損害。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建設有利于改善文物的 保管條件從而更好地保護珍貴的音樂藏品, 使中國藝術研究現(xiàn)有的音樂類藏品 發(fā)揮其本身具備的社會教育功能。(六)項目建設有利于保護中華民族優(yōu)秀戲劇文化遺產、涵養(yǎng)戲劇文化觀眾群,是推動我國傳統(tǒng)戲劇和曲藝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中國傳統(tǒng)戲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我國傳統(tǒng)戲劇的孕育期和各 個發(fā)展歷史時期,都有不少與戲曲的相關文物遺存,如壁畫、磚雕、石雕、木 雕、年畫、泥塑、剪紙、樂器、服飾

51、、道具、古戲臺、戲單、劇本、唱片等。20世紀20年代,梅蘭芳、齊如山等戲曲家創(chuàng)建的國劇學會就收集了不少戲曲文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成立了中國戲曲研究院,收集了大量戲 曲文物,如從故宮流落在民間的戲裝、道具、劇本、戲畫等,從民間收購的戲 曲唱片、戲單、錄音帶、CD、VCDffi DVD等,戲劇家捐獻的戲曲刻本、抄本。 中國藝術研究院現(xiàn)藏戲曲圖書、戲曲唱片、戲曲錄音帶、戲曲錄像帶、戲曲CDV CDD VD3和戲曲老照片等戲曲文物因沒有地方展出, 都存放在書庫。由于年代 久遠,一些文物、資料腐蝕蟲害現(xiàn)象比較嚴重,亟需搶救性收藏保護。另一方 面,隨著改革開發(fā)的深入,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加快,生產方式

52、和生活方式的變 化,戲曲的生存發(fā)展出現(xiàn)了危機,戲曲遺產在不斷流失。我國的劇種已由1985 年時的360多種,到2005年時減少到267種,30年的時間,有將近100種消 失。戲曲藝術除了昆曲、京劇、豫劇、評劇、越劇、晉劇、川劇、秦腔等少數(shù) 大劇種外,大部分為民間小劇種,這些小劇種目前面臨不小的困境。很多民間 小劇種處于瀕臨消亡的邊緣,搶救性的保護已十分急迫。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建設,使中國博大的戲曲和曲 藝藝術有一個比較集中和全面展示的場所,為繁榮我國戲曲和曲藝藝術事業(yè)提供和創(chuàng)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可以更好地保護中華民族優(yōu)秀戲曲文化遺產,有利 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現(xiàn)有珍貴的戲曲文物,圖

53、書文獻資料,音像圖片資料的收集 和保存;項目建設后各民族、各劇種、各藝術團體都可以在這里舉辦各種戲曲 和曲藝講座、大型研討會;主辦和承辦大型專題戲曲藝術展覽和演出,展示各 家所長,促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有將舞臺上的“活態(tài)保護”和博物館 的“靜態(tài)保護”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傳承和保護我國優(yōu)秀的戲劇文化遺產。(七)項目建設是保護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進一步加強和促進國內和國際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非物質文化來自民間、來自生活,本有很強的生命力,但經(jīng)過歲月流逝、 時代變遷,雖然他的影響已深深扎根于民族和國家,具有公認的重要性,由于 人們社會生活的變化,非物質文化中的一部分逐漸失去它滋長的土壤和

54、環(huán)境, 成為名副其實的“遺產”。同時,由于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依靠口傳心授和行 為示范來傳承,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生,一旦被破壞,就難以再復 原,因而是一種瀕臨失傳和滅絕的文化形態(tài)。目前在我國就有大批的身懷絕技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包括老藝人、手工匠、畫師、樂師、舞者、歌手、 故事家、民俗傳人等,或年事已高,或深藏山野。由于社會轉型,經(jīng)濟快速發(fā) 展,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往往后繼無人,使得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 許多傳統(tǒng)技藝瀕臨消亡。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被塵封,毀 棄或流失境外,有的則出于商業(yè)化的需要而隨意濫用、扭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原意和內涵,造成社會各界曲解的現(xiàn)

55、象時有發(fā)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巨大財富, 而它的搶救、保護、研究、宣傳、 社會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十分緊迫、重要,它關系到當代文化的發(fā)展、關系到保 障我國文化的安全。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搶救、保護、研究、宣傳 展示等工作已刻不容緩。非物質文化遺產生長于民間,繁榮于社會,貼近實際, 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無論是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 聞樂見,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資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基礎。加大社會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物質基礎與 載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和經(jīng)濟較快發(fā)展的必然需求。中國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眾中擁有極為深厚的基

56、礎,廣大人民群眾對于非遺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極為關切,參與的熱情從非遺項目的申報過程中已可見一斑,建設國家 級的中國非物質文化展示館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國非物質文化展示館將以將舞臺上的“活態(tài)保護”和展示館的“靜態(tài)保護”相結合的方式,為社會 公眾提供觀賞、學習、和參與研究的機會,將成為廣受群眾歡迎的公共文化服 務設施,并成為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經(jīng)歷了數(shù)次多民族文化的大交融, 并且在接受若干外來文化影響的同時, 也將中華文化傳播到相鄰國家甚至更遙 遠的國度,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文化交流。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57、作”以來, 我國就一直積極參與。自2006年以來,我國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工作包括派代 表團分別出席了在阿爾及爾和日本東京召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 員會第一、第二次會議;成功承辦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特別會 議;隨溫家寶總理訪日期間舉辦“守望家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晚 會”;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成功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展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加強與蒙古國在蒙古族長調民歌方面的合作 與交流等。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可以有效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的國內交流和與世界的對話,讓國際社會在對中華文明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有 更多了解和感受的同時,切實促進不同

58、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與文化間的溝通與理解,共同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成為國內與 國際的學術交流提供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氛圍與擁有豐富的資料和實物載體的交 流平臺,這正是目前非遺事業(yè)發(fā)展所迫切需要的一項基礎物質條件。綜上所述,中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建設是落實黨的十 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舉措, 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和必要的物質條件,是落實國務院關于發(fā)展公 益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重要步驟,是我國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yè)中應承 擔的職責和義務,符合我國“十一五”時期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精神。項目建成后,可以滿足完整、系統(tǒng)地

59、保護中華民族藝術成就和文化遺產的 需要;可以改善民族藝術和文化遺產的生存環(huán)境, 促進民族藝術傳播和豐富人 民群眾今生文化的需要;成為我國民族藝術走向世界,進行國際交流的一個窗 口。為增強我國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提供更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項目建設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建設規(guī)模、項目定位本項目是展示國家近百年來一級工藝美術傳世珍品的場所,是國家民族藝術的精髓保護中心、教育和傳承中心,屬于國家級的場館。功能布局以展為主, 以儲為輔,兼容教育與研究,具備展演交流國際化的標準;設計領先50年不落后、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國家一流的場館。集收藏、展示、宣傳、弘揚、 培訓和教育交流為一體工藝美術和

60、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中心。(一)國家級工藝美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我國民族及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是工藝美術大國,作品門類多,水平高, 各民族的藝術作品各有特色,其中眾多門類的精品歷來是世界最的高藝術水 平,成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征,反映了民族的品質和精神世界,但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一座能夠完整體現(xiàn)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的展示館。 多年來,許多作品被公認為稀世瑰寶,其影響超越了文化藝術的范疇,超越了 國界,在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多個領域都發(fā)揮了它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參觀中 國工藝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同時,必然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 深,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無比的的聰慧、偉大,受到深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