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老版本【《九要論》版本再探(上)】_第1頁
探探老版本【《九要論》版本再探(上)】_第2頁
探探老版本【《九要論》版本再探(上)】_第3頁
探探老版本【《九要論》版本再探(上)】_第4頁
探探老版本【《九要論》版本再探(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探探老版本【九要論版本再探(上)】九要論是一部經(jīng)典的武術(shù)理論著作,曾在太極拳、神拳等拳種中秘密傳抄,其具體年限已難考。九要論最早面世見于1919年形意拳大家李劍秋著的形意拳術(shù)中,稱名岳武穆形意拳術(shù)要論和交手法(簡稱李本),書中交代為民國四年(1915年)河南濟源鄭濂浦先生得自于其鄉(xiāng)原作杰家。其后九要論方揭開其神秘面紗,被逐步公諸于眾。1928年凌善清形意五行拳圖說中輯錄有武穆形意拳要論和交手法(簡稱凌本);1934年董秀升岳氏意拳五行精義中有岳武穆九要論(簡稱董本);1935年陳績甫之陳氏太極拳匯宗(南京版)中輯錄有太極拳十要論,即九要論外加一節(jié)剛?cè)嵴摚ê喎Q陳溝本);1991年劉會峙著武當(dāng)趙堡

2、傳統(tǒng)三合一太極拳(陜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輯錄有太極拳九要論(簡稱趙堡本)。九要論傳抄久矣,其間不乏錯訛脫漏之處,九要論的原型是心意六合拳譜,所以九要論中的錯誤可以對照心意六合拳譜加以改正和理順。就面世的九要論版本來說,各有其錯漏不通之處,所以各版本之間的差異很容易辨識。2006年7月筆者在濟源神拳傳人的手中發(fā)現(xiàn)了古版本九要論,這是目前最早的九要論版本(簡稱濟本),為我們研究九要論提供了新的資料和證據(jù),本文以酒小郎先生收藏的兩本九要論為參照,(簡稱濟甲本、濟乙本)以濟甲本為主,濟甲本不通之處參照濟乙本。李本抄自于濟源原家,原家版本和今之濟本關(guān)系最近,對照濟本,李本中屢見錯訛之處;凌本和李本大致相

3、同,但在李本抄誤、錯漏等等文理不通之處作了有明顯的修訂和改正,痕跡一目了然;董本語句又加整飭,文風(fēng)大變,但細(xì)考其文字來源,當(dāng)為凌本的改頭換面。后來形意拳界著作所采用的九要論大都不外乎以上三種版本。流傳在趙堡太極拳中的九要論,已知在趙堡等地廣泛傳抄的時間約為1930年,(見吳文翰的來歷,武魂1996.9)正式印入書中公開發(fā)行首見于劉會峙武當(dāng)趙堡傳統(tǒng)三合一太極拳。陳溝版本的太極拳十大要論是九要論外加一節(jié)剛?cè)嵴摚钤缫娪?935年陳績甫之陳氏太極拳匯宗(南京版)。1985年陳小旺世傳陳式太極拳(人民體育出版社)中也錄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其中把“根基在膊”寫成了“根基在腳”。趙堡抄本的九要論一些字詞和李

4、劍秋本、凌善清本不同,而又和濟源本同,可見也很接近本真,來歷仍是個謎,尚須專家們進一步考證。陳溝本具備趙堡本的特征,而內(nèi)容上又比趙堡本為少,所以認(rèn)為陳溝本實是抄自于趙堡本。太極拳內(nèi)流傳的九(十)要論皆為上述二版本,或為二版本的結(jié)合。從內(nèi)容上判斷,九要論必是心意門內(nèi)的作品,至今心意六合拳的練法和九要論內(nèi)的記述都絲毫無差,只是現(xiàn)存的馬學(xué)禮一脈的心意六合拳一系中并無九要論一文的傳承。濟本九要論不署撰人,形意門內(nèi)署名岳飛,太極門內(nèi)或無署名,或署名陳長興或王宗岳,皆無理無據(jù),乃后人偽托。九要論注定了神秘。所以,目前可以認(rèn)定九要論的不同版本有:濟本、李本、趙堡本,其中李本又衍發(fā)出凌本、董本,趙堡本衍發(fā)出陳

5、溝本,所有面世的九要論版本概不出此六種范圍。李本源出明確,序言言明是濟本的抄本,趙堡本在極大程度上同于濟本,疑也是抄自于濟本,而濟本中尚有錯誤處,對照心意六合拳譜可以了然,濟本的來源是個不解之謎。濟本和李本的異同濟源神拳本九要論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版本,原本現(xiàn)收藏在酒小郎先生手里,業(yè)已流傳了幾代人,民國年間抄本,和鄭濂浦抄自于原作杰家的拳譜應(yīng)是同宗同源。通過濟本和李本的比較可知,兩本還是最為相近的。濟本比李本更完整,一些漏字不同之處在濟本中可以找到答案。但現(xiàn)知濟本也有不同傳抄本,在濟源神拳門內(nèi)抄本有很多,濟甲本中有幾句脫漏,在李本、趙堡本等卻有,是以知之??梢哉J(rèn)為,濟本正是李本母本的姊妹本。濟甲

6、本作“若火雞之內(nèi)攻”,濟乙本作“若火之內(nèi)攻”,李本同濟乙本,趙堡本、陳溝本為“火機”。“火雞(機)”懷疑為“火急”之誤,河南話中常有“火急”之詞(如:別火急?;鸺鄙丁#?,也正與心意拳經(jīng)中所云“遇敵好似火燒身”之意相仿。濟本“夫氣主于一,何分為二”,李本作“可分為二”,二者意義大相徑庭。濟本:“身之節(jié)無定數(shù),何分為三?!崩畋旧佟昂畏譃槿彼淖?,意義又不同,濟本此四字開篇明旨,非議“三節(jié)”之論。濟甲本:“既無非三節(jié)之所,即無非著意之處”,濟乙本作“既無三節(jié)之所,即無著意之處”,李本同濟乙本。兩者意思迥異,“三節(jié)論”本為否定三節(jié),前者與主題相合,后者著意分出三節(jié),不合本意?!八囊摗敝袧咀鳌吧抑?/p>

7、”,李本作“氣之梢”?!拔逡摗睗荆骸靶悦础⑸鷼庵?。”李本作“生性之源、生氣之本”。濟甲本:“心為君,心火動而相火無不動,奉命焉。”濟乙本作“心為君,心火動而相火莫不奉命焉?!崩畋尽靶臑榫穑瑒佣嗷馃o不奉合焉。”顯系抄誤。濟本作“兩脅之下”,李本作“兩脅之間”,趙堡本、陳溝本也作“之下”,可知李本有改動。濟本:“故腎水足而金、木、火、水、土莫不生機焉。”李本作“故腎水足而金、木、火、水、土咸有生機”。濟本“兩鬢則為肺”,李本作“兩發(fā)則為肺”,“兩發(fā)”難以理解,顯系抄誤。李本、濟本同作“心者為心”,凌本作“凸者為心”,趙堡本、陳溝本作“中者為心”。濟本:“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

8、”李本作“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睗緦懛ê挖w堡本、陳溝本以及與心意六合拳譜之六合十大要序(見唐豪行健齋隨筆形意拳鼻祖與譜)相照應(yīng),懷疑李本有人為改動。濟本九要論抄本非一,濟甲本中無“肝與筋合”、“然此特分而言之也”兩句,濟乙本中完整。濟本:“頭為六陽之首莫不本此為問?!崩畋咀鳌拔┐耸琴嚒?。濟本:“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也?!崩畋咀鳌疤萌弧闭Z義不當(dāng),顯系抄誤。濟甲本“統(tǒng)全體而俱無抽扯之形”,濟乙本、李本作“抽扯游移之形”,趙堡本為“抽扯之形。濟甲本:“低則抑其身,而身若有攢促之形”,“領(lǐng)其氣而回轉(zhuǎn)扶勢”,趙堡本與之相同,濟乙本亦有作“攢捉”、“伏勢”,李本同此,凌本、董本等又與李本同。

9、濟甲本:“而所以轉(zhuǎn)彎抹角,千變?nèi)f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為之司命歟?而要勉以致之也?!睗冶?、李本作“而所以轉(zhuǎn)彎抹角,千變?nèi)f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為之司命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也?!睌嗑洳煌T本皆作“而要非勉強以致之也”,這是和濟甲本最大的不同,以致于意思截然相反,“九要”論“步法”,作者對于步法的重要性再三致意,并強調(diào)說“而要勉以致之也”,句中“勉”謂努力,作“盡力”解,而其他抄本寫作“勉強”致使意思顛倒。心意要訣濟甲本:“此捶一名心意”,濟乙本作“此拳亦名心意”,李本作“捶名心意”。河南習(xí)慣上稱“拳”為“捶”,“此捶一名心意”意思為“這個拳又叫心意拳”,那么就是說這門拳術(shù)除了“

10、心意拳”之外還有其他的名稱,什么名稱呢,我們知道心意拳又稱作六合拳、六合捶、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等。濟本:“發(fā)手快如風(fēng)箭,響如雷崩。出沒遇眾園(圍),如生鳥入群籠之狀?!崩畋九c濟本相同。濟本:“靜以待動,有法動以處靜。”李本與濟本同。濟本:“起如箭攢落如風(fēng),委催崩絕手摟手,昏合暗迷中,由路入(如)閃電?!崩畋緷净鞠嗤Z義斑駁難讀,疑有誤。濟本:“兩邊提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李本作“兩邊撾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皳搿惫磐白ァ保弥富蜃?,不如濟本意義明確。濟本:“鷂子鉆林麻著翅,鷹拐(捉)四平足存身。取勝四梢要聚齊,不勝必因含(寒)射心?!崩畋绢惔耍昂湫摹币饬x不明,在心意六合

11、拳譜上有:“進不能勝者,必有寒勢之心?!笨芍昂湫摹睂嵤恰昂畡菪摹敝`,凌本做了理順,但不合心意拳譜原義,可知承襲李本而作了修改。濟本:“意從足下起,足起快向心火作。”李本作“從足下起,足起快向心火作”,李本少一字,凌本在此基礎(chǔ)上另有發(fā)揮,作“足從地下起”,不能脫李本窠臼,而濟本原文應(yīng)為“力從足下起”,凌本修改但不能還原出原意。濟本:“我有心肝脾肺腎,五行相推無差錯”,李本作“五行相推無錯誤”。差錯重在相差,錯誤重在有誤,“差錯”比“錯誤”貼切。值得注意的是,在濟乙本中有“搶上搶下勢如虎,好似鷹e下雞場”一句,在全文中“e”字僅出現(xiàn)一次,而李本中無此字,凌本中出現(xiàn)兩次。交手法濟本:“用拳拳要

12、卷緊,用把把要有氣?!崩畋咀鳌坝萌砭o,用把把有氣。”李本有漏字。濟本:“出手先占正門,此是巧地。”李本作“出手先占正門,此之謂巧?!睗妆荆骸吧鞆哪_,指東頭,防西殺?!睗冶荆骸疤壬彀l(fā),腳指東頭,須防西殺?!崩畋咀鳌疤壬彀l(fā),腳指東顧,須防西殺?!崩畋尽邦櫋碑?dāng)為“頭”之誤。濟乙本比濟甲本通順,可見,李本所依還應(yīng)是濟甲本的母本。濟本:“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其真的確?!崩畋九c之相同。濟甲本:“腳踢頭歪,拳打膊詐”,濟乙本作“腳踢頭歪,拳打膊作”,李本作“腳踢頭歪,拳打膊體”,“詐(作)”應(yīng)為“乍”誤。李本和濟甲乙本、趙堡本同有“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一句,為其他版本所無。濟本:“雨行風(fēng),鷹

13、捉兔,鷂鉆林,雞摸鵝,摸塌地?!崩畋竞蜐鞠嗤?。濟甲本:“拳打膀功踢須歪,把勢審人,能叫亦思進?!崩畋咀鳌叭蛱甙颍^歪把勢,審人能叫一思進?!睗妆尽肮Α彼茷椤皠印敝`。濟乙本:“拳打腳踢,膀搖頭歪,把勢審人,能叫一思近,莫叫一思遠(yuǎn)。”濟乙本意義最為完善,尤其是“能叫一思近,莫叫一思遠(yuǎn)”句,為先前之所未見。濟乙本有“腳落時如埋樹栽根”,與“身動時如山崩墻倒”對仗工整,可確定世傳版本中漏一“山”字。濟本:“總要以心為主”,李本作“總要一心為主宰”。濟本:“時時操演思悟,朝夕盤打。”李本作“時時操演,勿誤朝夕,盤打”“思悟”誤為“勿誤”,句讀再無正確。結(jié)尾濟乙本有“誠哉是言也,是在習(xí)武者潛心體會

14、玩索而有得焉”,李本有“誠哉是言,豈虛語哉”,濟甲本無,此結(jié)語或為抄錄者評語。李本和凌本的異同李本源于濟源原家,和現(xiàn)濟本的比較中看到,李本中尚有為數(shù)不少的抄誤。在李本中的不通、難解之處,在凌本中都有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作了修改和理順工作,但凌本的修改并不盡符合原本或照應(yīng)心意拳譜論,所以,修改痕跡一目了然,可以肯定凌本源于李本,是李本的修正本。李本和凌本諸多相同,如皆作“若火之內(nèi)攻”、“必俟多聞強識之后,豁然之境”、“不可急遽,按步就步,循次而進”、“夫氣主于一,可分為二”,“而身之節(jié)無定數(shù)”后皆無“可(何)分為三”一句,“若無三節(jié)之分,即無著意之處”、“而猶未及乎氣之梢也”等等,是為其同源的證據(jù)。“五

15、要論”李本、凌本、董本皆同作“五臟實為生性之源”,“心為君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合焉”,“兩脅之間”,可見李本、凌本、董本,一線相承?!氨臣故墓枪?jié)皆為腎,此固五臟之位。然五臟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腎髓,故為腎?!薄肮誓I水足而金、木、火、水、土咸有生機,此乃五臟之位也。”“兩發(fā)則為肺”等數(shù)句李本、凌本完全相同,可見二者同出或抄襲關(guān)系。李本同濟本作“心者為心”,凌本改作“凸者為心”,董本作“突者為心”,承襲痕跡宛然。濟本“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李本、凌本、董本皆作“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濟本“本此為問”,李本、凌本作“惟此是賴”;濟本“意則索然無能為也”,李本、凌本作“意則堂然無能

16、為矣”;濟本、趙堡本皆作“俱無抽扯之形”,李本、凌本皆作“俱無抽扯游移之形”,唯凌本同于李本,版本沿襲明顯。濟本“身若有攢促之形”,李本、凌本皆作“攢捉”;濟本“回轉(zhuǎn)扶勢”,李本、凌本皆作“伏勢”,而董本作“伏斂”,皆可見凌本承襲李本,董本修改凌本。心意要訣李本、凌本作“捶名心意”。李本:“發(fā)手快如風(fēng)箭,響如雷崩。出沒遇眾園,如生鳥入群籠之狀?!绷璞荆骸笆挚焖骑L(fēng)箭,響如雷鳴。出沒如兔,亦如生鳥之投林。”凌本對于李本述意不明之處做了理順。濟本有“逢單敵似巨炮推薄壁之勢”,李本作“單敵”,含義不清,凌本改作“應(yīng)敵”。李本:“靜以待動,有法動以處靜。”疑有脫漏,語意不清,凌本作“靜以待動有上法,動以

17、處靜有借法”,凌本補充使之句子通順、意義完整。濟本作“不可思悟”,李本、凌本皆作“不可思誤”,而趙堡本也作“思悟”,唯凌本承李本。濟本:“起如箭攢落如風(fēng),委催崩(烹)絕手摟手,昏合暗迷中,由路入(如)閃電?!崩畋尽②w堡本與濟本基本相同,語義斑駁難通,惟凌本語義順暢,作“起如箭攢落如風(fēng),手摟手兮向前攻,舉動暗中自合,疾如閃電在天?!睗?、趙堡本皆作“兩邊提防”,李本、凌本皆作“兩邊撾防”,又是凌本獨同于李本。濟本:“鷂子鉆林麻著翅,鷹拐(捉)四平足存身。取勝四梢要聚齊,不勝必因含(寒)射心?!崩畋尽②w堡本和濟本同,凌本作“子鉆林莫著翅,鷹捉小鳥勢四平。取勝四梢要聚齊,第一還要手護心。”“含射心”

18、莫名其妙,凌本修改,但與原型心意拳譜中所云“寒勢之心”大相徑庭,可知非有所依,實是自忖而改。濟本、李本、凌本皆作:“五道本是五道關(guān),無人把守自遮攔?!毙囊饬先摰奈浞蜃釉恢杏校骸拔逍斜臼俏宓狸P(guān),無人把守自遮攔。”可知九要論此句的來源,“道”應(yīng)該是“行”之誤。濟本“意從足下起”,李本少字作“從足下起”,凌本改作“足從地下起”。李本、凌本皆作“五行相推無錯誤”。交手法李本、凌本皆作“用拳要卷緊,用把把有氣”,“出手先占正門,此之謂巧”,“抬腿伸發(fā),腳指東顧,須防西殺,上虛下必實著,詭計指不勝屈,靈機自揣摩”,查濟本知皆是抄誤。李本“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其真的確?!绷璞咀鳌笆旨贝蚴致籽圆豢奢p

19、,的確有識見。”凌本顯然做了潤色。凌本缺少“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一句,濟本、李本皆有,可能是主動刪節(jié)。李本同濟本:“雨行風(fēng),鷹捉兔,鷂鉆林,雞摸鵝,摸塌地?!绷璞咀鳌坝晷酗L(fēng),鷹捉燕,鷂鉆林,獅搏兔。”李本和趙堡本、濟本皆作“雙手雙心打”,語意不明,凌本改作“雙手護心旁”。濟甲本“拳打膀動踢須歪,把勢審人,能叫亦思進”,濟乙本作“拳打腳踢,膀搖頭歪,把勢審人,能叫一思近,莫叫一思遠(yuǎn)”,李本作“拳打踢膀,頭歪把勢,審人能叫一思進”,凌本作“拳打足踢,頭至把勢,審人能叫一思進?!绷璞境幸u了李本之誤,稍作了修正,但仍差之千里,濟乙本此句最完整。李本、凌本皆作“總要一心為主宰,統(tǒng)乎五行,運乎二氣”,濟

20、乙本作“總要以心為主,統(tǒng)乎五行,運乎二氣”。李本、凌本皆作“時時操演,勿誤朝夕,盤打”對照濟本知“勿誤”原為“思悟”,李本之誤,凌本承襲。結(jié)尾濟乙本有“誠哉是言也,是在習(xí)武者潛心體會玩索而有得焉”,李本有“誠哉是言,豈虛語哉”一句,而濟甲本、趙堡本等皆無,似為李劍秋所加或所改,凌本亦承襲。董本與他本的異同董本前有一段序言,不見于他本,可知是董秀升所加,董本在文法上作了改動,去除了些虛詞的應(yīng)用,文風(fēng)為之一變,更顯古雅。但從董本中可以看出是以凌本為原型所作的修改,凌本中所抄誤的地方依然存在,凌本中所修正的地方也出現(xiàn)在董本之中,所以董本的所依原型昭然若揭。濟本作“何分為二”,李本、凌本作“可分為二”

21、,董本作“實分為二”,李本、凌本是濟本的抄誤,董本是李本、凌本意義的承傳。濟本“身之節(jié)無定數(shù),何分為三”,趙堡本多作“可分為三”,唯董本與李本、凌本同樣少此四字。濟本、趙堡本皆為“既無非三節(jié)之所,即無非著意之處”,李本、凌本作“若無三節(jié)之分,即無著意之處”,董本作“若無三節(jié)之所,即無著意之處”,由意義上分析,李本是濟本的抄誤,董本是李、凌本之意的沿襲。“四要論”濟本“梢亦烏可弗講”,李本“梢亦焉可不講”,凌本“梢亦烏可不講”,趙堡本“梢亦焉可弗講哉”,董本作“梢亦烏可不講”,在否定詞的應(yīng)用上,各本各有不同,唯凌本和董本相同,承襲何本已是一目了然。董本同李本、凌本作“氣之梢”?!拔逡摗睗尽②w堡本“性命之源、生氣之本”,李本、凌本作“生性之源、生氣之本”,董本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