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談如何理解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理念(見教材p91)聯(lián)系實際談談終身教育與學習化社會的理念是當今世界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對各國包括初等教育在內的整個教育系統(tǒng)都產生著影響。終生教育是從時間的緯度出發(fā),強調一個人連續(xù)不斷地學習;學習化社會強調的是橫向空間的拓展,要求整個社會的各個場所都成為學習者學習的場所。終生教育與學習化社會是緊密相聯(lián)的,終生教育是學習化社會的基石。 (教師自行給分)舉例說明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改革的共同趨勢(見教材p173 176)在初等學校課程改革中,課程內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的改革主要體現(xiàn)出不斷現(xiàn)代化的趨勢,主要表現(xiàn)為注重科學技術啟蒙教育和更新課
2、程的內容、注重信息技術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礎學科的改革。 (學生可以自行舉例,只要是表現(xiàn)的趨勢正確就可以給分)參考答案:一、加強科學技術的啟蒙教育。 1984 年第 39 屆國際教育會議指出更新課程內容的重點是加強科學技術的啟蒙教育,并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進行科學技術啟蒙應根據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兒童性格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個人與社會生活的需要。 二是科學技術啟蒙應致力于發(fā)展兒童對科學的基本態(tài)度,如創(chuàng)造性、 批判性、客觀性和嚴格性,以及使兒童獲得從切身環(huán)境出發(fā),與智力、體力發(fā)展相適應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術,例如觀察、操作、測量、分類、探求、交流等。三是科學啟蒙教育應當強調促進兒童與其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之
3、間的建設性的相互影響,培養(yǎng)所有學生對待科學技術的積極性,使兒童具有對新技術和科學應用于社會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待自然和對待科學技術的情感和態(tài)度,為兒童走向未來的社會生活做準備。在科學課程的內容方面,力求及時刪除陳舊的內容,增加反映現(xiàn)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的內容,加快現(xiàn)代科技到教程的轉化過程,促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例 1985 年法國教育改革中把“科學與技術”課作為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課程。強調“科學與技術”課的目標在于:使兒童獲得有關科學活動和工藝活動的方法,增強兒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觀性、 建立假設和證明的必要性等科學品質, 以及使兒童具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興趣。 科學教育的目標還在于探索科學訓練的結構,在于培
4、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英國初等學校科學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標包括:傳授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觀、科學能力和科學的態(tài)度。其中科學能包括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假設的能力、預測的能力、計劃和執(zhí)行調查的能力、說明解釋的能力、交際的能力??茖W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好奇心、對事實的尊重、改變自己觀點的意愿、批判性反思以及對有機物和環(huán)境的敏感性。日本政府同樣重視初等學校在培養(yǎng)兒童科學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在歷次的課程改革中,理科內容不斷地得到修訂。二、重視計算機教育的普及。法國在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內容上大大強化了計算機教育內容, 1985 年提出了“大眾計算機計劃”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將“計算機
5、”列入“科學與技術”課程中,作為必修內容,并撥??钯徶秒娔X,以實現(xiàn)“學校電子化”。 1986 年 11 月,法國教育部對全國基礎教育計算機教學的標準做出新的規(guī)定:要求小學計算機教學應完成兩個目標,一是模擬,即讓學生通過游戲領會計算機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二是獲取知識,即學會利用計算機的功能來獲得信息和知識,由于計算機可以使尋找相關資料和信息的工作變得簡單而快捷,因此,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英國在 1988 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將“信息技術”列入全國統(tǒng)一課程中,為全面提高英國學生的信息和傳播技術能力,在新的國家課程中,英國政府將原來“信息技術”課程改為“信息和傳播技術”。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
6、使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探究、分析、交換、提供信息,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地學習。三、更加注重基礎學科的改革。母語、數(shù)學等基礎性課程是各國初等學校課程改革中都極為重視的課程改革。英國政府早在 1980 年的學校課程框架咨詢文件中就指出,掌握語言和數(shù)學方面的技能對于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英語和數(shù)學應當成為所有兒童必學的科目,并且,所花費的時間不能少于一定的比例。 而在 1988 年的教育的改革中,英國政府將英語、 數(shù)學和科學列為初等學校必須開設的核心課程,此后,又將這三門課程列為必須進行階段性統(tǒng)一考試的科目。英國政府從1995 年起開始實施提高中小學水平計劃,到 2000 年新實施的國家課程中,提高
7、基礎學力仍然是課程改革的基本方針。法國政府在2。世紀8 0年代的課程改革中也非常重視法語等基礎課程.國民教育部組織有關閱讀活動,建立和完善學校的圖書館法國政府積極宣傳“書籍面向所有學?!敝匾暈閷W校提供貸款,學校圖書館,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機會。國語等基礎課程在日本初等學校教育課程改革中也受到重視,從2 0世紀5。年代起,日本初等學校的國語課程不斷的進行著改革,其在整個初等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僅僅就其課時量來說,呈現(xiàn)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例如在 1947 年, 1958 年、 1989 年日本都頒布了新的課程計劃,在這些新課程計劃中,國語課的年(周)課時數(shù)不斷增加,直到 1989 年以后
8、,才沒有遞增,保持一定的課時數(shù)。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 ( 1 )目標 :培養(yǎng)富有民族精神的社會“好公民”( 2)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 3)內容 : 凸顯道德、心理一體的健全人格教育( 4)模式 :突出道德實踐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見教材p253 259 )參考答案:各國普遍認為, 從學校教育和人的培養(yǎng)的歷史發(fā)展來看,特別是從21 世紀對人才新的要求來看, 道德教育只能加強,而不能忽視。因此,各國紛紛采取措施,加強對學校道德教育課程、內容、方法的建設,并在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中,形成一種共同的改革趨向。(一)目標:培養(yǎng)富有民族
9、精神的社會“好公民”隨著當今高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遇到的是越來越多共同的社會道德問題。這就使全球學校道德教育趨同的走向越來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盡管各國和各地區(qū)由于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差異,人們對當今道德教育的理解在許多方面、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都無一例外地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青少年具有合乎本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所要求的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明確公民的權利和責任,做一個忠誠服務于國家的、適應本國文化的合格的社會好公民。世界各國都意識到民族精神應成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靈魂,道德教育必須致力于培養(yǎng)本國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西方任何國家,無論他們多么強調人權,多么不遺余力地挖掘人類共同價值觀,最后仍明確規(guī)
10、定道德教育必須培養(yǎng)忠誠于本國的公民。這個公民都必須是具備本民族精神的公民,美國如此,法國、英國、德國也是如此,而亞洲國家像日本、新加坡、韓國等東南亞國家也不例外。例如,美國道德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全體國民的美國精神,使不斷涌入的移民“美國化”。德國歷來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具有一種德意志民族精神。新加坡十分注重對國民進行“國家意識教育”,培養(yǎng)“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國家意識教育的核心。韓國主張把“弘益人間”作為教育理念??傊?,重視民族文化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是各國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二)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當今時代,困擾人類的全球問題向傳統(tǒng)道德教育提出挑戰(zhàn),同時也為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新
11、發(fā)展提供了機遇。所以現(xiàn)代的道德教育必須打破狹隘的倫理結構,沖破地區(qū)、種族的偏見,開拓全新的道德視野,強調對學生的共同倫理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全球精神,鼓勵他們關心全球的發(fā)展,承擔全球性公民的責任,使他們能夠具有面對全球問題的責任感、意志、信心、素質和能力,從只關心自我的圈子跳出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加強交流,促進合作,為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自已貢獻。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全球本位道德這種新的道德教育發(fā)展取向在世界范圍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興起。全球本位道德教育已不再滿足于抽象的“弘揚人性”,它從全球的角度,從人與自然共生的角度,從人類由競爭走向合作的發(fā)展趨勢中,著力解決人類
12、面臨的共同問題,個體精神滿足的問題等全球性、開放性、發(fā)展性、未來型、精神性的課題。人們寄希望通過全球本位道德教育來重塑、重建道德教育價值坐標,喚醒生態(tài)倫理良知的自然價值,形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全球合作、“學會關心”的社會價值,培養(yǎng)超越精神與超越能力的個體價值,引導并促進當代青少年生成全球道德意識。(三)內容:凸顯道德、心理一體的健全人格教育21 世紀可謂是人的生命凸顯的時代。無論是站在整個人類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角度,還是從學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思考,學校道德教育都必須從無“人”的、與學生生命相脫節(jié)或相悖的、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制約作用的格局中走出來,向“以人為本”的、踏著學生生命的節(jié)拍、和
13、著學生生命的律動、并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方向轉型。世界許多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以回到人的生命之中,遵循人的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人的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進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為宗旨,健全人格教育成為近年來各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美國,個人的獨立、平等、自由意識、樂觀進取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品質被認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現(xiàn)。德國主張重視人格教育,提倡負責任、坦誠、正直、同情他人、樂于助人、尊重他人、舉止端莊等個人品德方面的教育。(四)模式:突出道德實踐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把道德教育寓于對象豐富的生活實踐之中是當今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發(fā)展的共同趨向。兒童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重要的在于感受,
14、而非道德知識與技巧。而感受是在真實生活和具體情境中產生的。所以,學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應將學生帶入能使他們真正獲得生命感動的實踐中去。只有當學生真正有了感動,有了理解,有了體悟,道德才能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成為他的人生故事。因此,在這種共識中,道德教育模式已逐漸從“德目主義”與“全面主義”的對立狀態(tài)趨向兩者的綜合,各國在實施學校道德教育中既開設專門道德教育課程,講授基本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又注重從各門學科和日常生活中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渠道日益多樣化,主要表現(xiàn)為道德教育與各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既發(fā)揮道德課程主渠道作用,又發(fā)揮各科教學的獨立作用。在道德教育實施途徑方面采取直接課堂教學與間接
15、課外活動相結合,同時注重發(fā)揮校園生活、宗教活動、社會服務活動和社會教育活動以及環(huán)境熏陶作用,形成完整的道德教育網絡。在道德教育渠道上,各國強調學校、家庭與社會的聯(lián)系與溝通,各自承擔起對下一代培養(yǎng)和教育的職責,減少摩擦,形成合力。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樣化、整合化,突出表現(xiàn)在東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滲透,古今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瑞安在總路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道德教育的得失以后,提出了五個“E”的新道德教育模式,這一模式可以說是多元道德教育模式相整合的新產物。盡管各個國家道德教育模式各式各樣,其共同特征就是已逐步從追求虛無縹緲的天國轉向人類社會生產實踐, 從課堂轉向現(xiàn)實生活,
16、從知識傳授轉向社會活動, 變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講解為現(xiàn)實生活道德問題的重演,注重有關應付現(xiàn)實問題的道德技能訓練,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思維與實踐能力。多元整合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判斷和價值觀選擇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圍中獲得良好的道德教育。談談主要發(fā)達國家初等學校教師培養(yǎng)的內容的共同特征(見教材p336)參考答案:發(fā)達國家小學教師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為普通教育課程、專業(yè)學科課程、教育學科課程。在課程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學科課程的設置。普通教育課程強調“博” ,內容覆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加強其完整性、連貫
17、性和成熟性,為學生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專業(yè)學科課程的設置與小學課程的設置基本對應。既顧及小學各門學科,又重點突出 l 3 門學科,核心是語文和數(shù)學,并至少有一門學科達到精深程度。教育學科課程設有教育基本理論課程、各科教學法課程和教育實踐課程(實習、見習) 。各國對各科教學法課程和教育實踐課程尤為重視。并且都力圖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之間建立了功能性的聯(lián)系。二者有機結合,交替進行,共同服務于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論述題(第三、四章)1、談談主要發(fā)達國家教育行政體制改革的趨勢。(見教材p134 137)答:(一)在教育分權制的國家出現(xiàn)了一定的集權要求及集權傾向在美國, 為了使教育進一步擺
18、脫危機, 以迎接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挑戰(zhàn)。 克林頓政府上臺后提出 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表明美國在教育改革上決心進一步強化聯(lián)邦政府的主導作用。但是美國強調聯(lián)邦政府主導作用也是有限度的。由于地方分權的政體,美國歷來重視并尊重各州和地方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上也不例外。正是考慮到這一點 2000 年目標自始至終強調自愿的原則。而且在編訂標準上,既有國家水準,又允許有州水準。英國教育管理體制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央、地方、教師以及民間團體互相之間形成的所謂“伙伴”關系。從2。世紀8 0年代中期開始教育管理體制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一種新的管理框架正在形成,中央政府對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加強,英國教育制度的基本權
19、利結構開始改變,中央政府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影響日益擴大。經過改革,英國的教育領導權在中央、地方和學校三者之間進行了重新調整和分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新的權利平衡。最大的特點是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權限得到擴大,學校在自身內部事務的管理方面的自主性也明顯提高,地方教育當局在失去某些權利的同時也保留或被賦予某些新的權限。德國依據基本法在文化教育的管理上實行聯(lián)邦主義,即把文化教育的管理權、立法權交給各州。雖然后來在國際上加強國家干預教育的大趨勢影響下,修該了憲法,成立了聯(lián)邦教育科學部,加強了聯(lián)邦政府對教育的管理,并主動與各州合作,推動教育改革的進行。然而,從總體上看,德國仍然是由各州具體管理教育
20、。這種教育聯(lián)邦主義的管理體制有利于調動地方教育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各州依據本身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辦適合本地區(qū)的教育。然而,教育權利的過于分散,使全國的一些教育制度、教育體制難以統(tǒng)一,從而造成全國教育管理上的困難。一些帶有全國性的研究計劃也難以實現(xiàn),一些有全國意義的改革措施推行困難,從而出現(xiàn)了各州之間教育改革的不均衡局面。(二)在傳統(tǒng)的教育集權制國家則出現(xiàn)了要求分權的呼聲及分權的動向。在法國中央集權、專家支配的教育行政原則之下,教育體制在某種制度上使學校與外部社會隔離。這不僅使教育本身失去了應有的活力,而且也使其難以適應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和產業(yè)日益現(xiàn)代化的當今世界局勢。 但從近 20 余
21、年來法國教育改革的動向中,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年代里, 法國將進一步下放教育行政權力,敞開各級教育機構的大門,推動教育機構面向社會、面向社區(qū)、面向實際,鼓勵學校與企業(yè)界、經濟界建立更多的各種形式的聯(lián)系,將成為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另一基本趨勢。戰(zhàn)后的日本教育行政以美國為樣板,實行地方分權制。削弱文部省的權限,使之成為“指導”“建議”機關;建立地方教育委員會,遵循地方教育行政獨立的原則。可以說,日本教育行政體制是名義上的分權主義實質上傾向集權主義的中央和地方相結合的行政體制。20 世紀 80 年代以后,隨著日本社會現(xiàn)代化的推進,整齊劃一的學校教育制度,形式主義的平等傾向,嚴重的學歷主義以及教育行政上的僵化
22、,使得學校教育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僵化的教育行政體制不斷成為輿論批判的對象。要求擴大地方的乃至學校的權限呼聲日益強烈。盡管這些見解并沒有被政府采納,但必須打破僵化的教育行政體制,已經是日本社會的共識。2、舉例說明各國初等學校課程內容改革的共同趨勢。(見教材p173 176)答:一、加強科學技術的啟蒙教育。 1984 年第 39 屆國際教育會議指出更新課程內容的重點是加強科學技術的啟蒙教育,并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進行科學技術啟蒙應根據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兒童性格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個人與社會生活的需要。二是科學技術啟蒙應致力于發(fā)展兒童對科學的基本態(tài)度,如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客觀性和嚴格性,以及使兒童獲
23、得從切身環(huán)境出發(fā),與智力、體力發(fā)展相適應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術,例如觀察、操作、測量、分類、探求、交流等。三是科學啟蒙教育應當強調促進兒童與其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之間的建設性的相互影響,培養(yǎng)所有學生對待科學技術的積極性,使兒童具有對新技術和科學應用于社會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待自然和對待科學技術的情感和態(tài)度,為兒童走向未來的社會生活做準備。在科學課程的內容方面,力求及時刪除陳舊的內容,增加反映現(xiàn)代科學技術新成就的內容,加快現(xiàn)代科技到教程的轉化過程,促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例 1985 年法國教育改革中把“科學與技術”課作為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課程。強調“科學與技術”課的目標在于:使兒童獲得有關科學活
24、動和工藝活動的方法,增強兒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觀性、建立假設和證明的必要性等科學品質, 以及使兒童具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興趣??茖W教育的目標還在于探索科學訓練的結構,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英國初等學??茖W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標包括:傳授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觀、科學能力和科學的態(tài)度。其中科學能包括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假設的能力、預測的能力、計劃和執(zhí)行調查的能力、說明解釋的能力、交際的能力??茖W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好奇心、對事實的尊重、改變自己觀點的意愿、批判性反思以及對有機物和環(huán)境的敏感性。日本政府同樣重視初等學校在培養(yǎng)兒童科學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在歷次的課程改革中,理科內容不
25、斷地得到修訂。二、重視計算機教育的普及。法國在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內容上大大強化了計算機教育內容, 1985 年提出了“大眾計算機計劃”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將“計算機”列入“科學與技術”課程中,作為必修內容,并撥??钯徶秒娔X,以實現(xiàn)“學校電子化”。 1986 年 11 月,法國教育部對全國基礎教育計算機教學的標準做出新的規(guī)定:要求小學計算機教學應完成兩個目標,一是模擬,即讓學生通過游戲領會計算機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二是獲取知識,即學會利用計算機的功能來獲得信息和知識,由于計算機可以使尋找相關資料和信息的工作變得簡單而快捷,因此,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英國在 1988 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將“
26、信息技術”列入全國統(tǒng)一課程中,為全面提高英國學生的信息和傳播技術能力,在新的國家課程中,英國政府將原來“信息技術”課程改為“信息和傳播技術”。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探究、分析、交換、提供信息,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地學習。三、更加注重基礎學科的改革。母語、數(shù)學等基礎性課程是各國初等學校課程改革中都極為重視的課程改革。英國政府早在 1980 年的學校課程框架咨詢文件中就指出,掌握語言和數(shù)學方面的技能對于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英語和數(shù)學應當成為所有兒童必學的科目,并且,所花費的時間不能少于一定的比例。 而在 1988 年的教育的改革中,英國政府將英語、 數(shù)學和科學列為初等學校必須
27、開設的核心課程,此后,又將這三門課程列為必須進行階段性統(tǒng)一考試的科目。英國政府從1995 年起開始實施提高中小學水平計劃,到 2000 年新實施的國家課程中,提高基礎學力仍然是課程改革的基本方針。法國政府在2。世紀8 0年代的課程改革中也非常重視法語等基礎課程.國民教育部組織有關閱讀活動,建立和完善學校的圖書館法國政府積極宣傳“書籍面向所有學校”重視為學校提供貸款,學校圖書館,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機會。國語等基礎課程在日本初等學校教育課程改革中也受到重視,從2 0世紀5。年代起,日本初等學校的國語課程不斷的進行著改革,其在整個初等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僅僅就其課時量來說,呈現(xiàn)出不斷增
28、長的趨勢。例如在 1947 年, 1958 年、 1989 年日本都頒布了新的課程計劃,在這些新課程計劃中,國語課的年(周)課時數(shù)不斷增加,直到 1989 年以后,才沒有遞增,保持一定的課時數(shù)。(第五、六章)1、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由興盛走向衰落在回歸復興的原因。(見教材p249 253)答:在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學校道德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 , 20 世紀是最具變化的年代 ,它經歷了由興盛走向衰落再回歸復興的過程。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 ,西方學校道德教育開始被忽視 。而在 20 世紀中期,道德教育在西方學校教育中實際上已走向衰落。為什么這一時期中 , 西方學校道德教育會發(fā)生這種急劇的衰變
29、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 宗教教派紛爭, 削弱了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教育 。西方各主要發(fā)達國家歷來重視以拯救靈魂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為目的的宗教教育, 并把它視為國家道德教育、倫理原則和價值取向的基礎??墒堑搅?19世紀末,由于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內部教家派紛爭,從而削弱了以宗教為基礎的道德教育,致使西方各發(fā)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一蹶不振。第二,科學的發(fā)展對宗教道德價值觀提出了挑戰(zhàn)。這一時期自然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的向前發(fā)展。尤其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細胞學說和能量守恒轉化定律等生物學和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提高了人們對自然界的科學認識水平, 從而對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宗教及其道德價值觀產生了懷疑、
30、批評和否定。第三,工業(yè)化步伐加快沖擊了人們原有的道德價值觀 。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同時也導致了人們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道德價值觀的懷疑,尤其是城市現(xiàn)代化的加速發(fā)展 ,促進了現(xiàn)代化城市的不斷興起 、擴大 ,人口迅速增加,社會流動越來越頻繁。在這種迅速的社會變遷中,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和道德價值觀念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這種變化對道德及學校道德教育所帶來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在上述三種因素的影響下, 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出現(xiàn)了這么一種情況: 即原有的宗教教條、 宗教道德價值、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 、新問題之間產生了矛盾,而且這種矛盾還在不斷產生和不斷的擴大,而
31、解決上述矛盾的新的道德價值觀念還沒有完全產生,即使局部已經產生了,但還沒有發(fā)展到舊的道德觀念體系在那個時代所具有的權威性,在這種舊道德觀念受到嚴重沖擊,而新道德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其權威性的狀況下學校道德教育再所難免被當局所忽視以至走向衰弱。 從 20 世紀50 年代到末到 70 年代初 ,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學校道德教育被忽視的狀況有了很大的轉變 ,出現(xiàn)了道德教育回歸學校的趨勢。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經濟發(fā)展與道德教育水平的不協(xié)調性促使人們重新關注學校道德教育。第二,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大量社會道德問題促使人們重新認識社會道德教育。但是,由于傳統(tǒng)價值的崩潰已及傳統(tǒng)道德教育在各教育機構中的衰落和個人已不可
32、能拿出一套明確、規(guī)范的道德價值觀念或道德規(guī)范體系,去解決如此眾多復雜的道德與價值問題。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有關部門開始意識到道德問題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并呼吁社會,尤其是學校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要求學校必須建立一種“健全的道德教育”,以幫助學生確立公民責任心和選擇更高的道德標準。 20 世紀 70 年代以后,西方各主要發(fā)達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把道德教育改革提高到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高度來認識。 從 20 世紀西方學校道德教育發(fā)展的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出, 道德教育由興盛走向衰落再回歸復興是有其社會歷史背景的。它提醒人們,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不能僅僅依賴于科學技術的先進和國
33、家經濟的繁榮,它更寄望于人類自身道德的發(fā)展與完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道德教育,尤其是初等學校道德教育。2、談談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見教材p253 259)答:各國普遍認為,從學校教育和人的培養(yǎng)的歷史發(fā)展來看,特別是從 21 世紀對人才新的要求來看,道德教育只能加強,而不能忽視。因此,各國紛紛采取措施,加強對學校道德教育課程、內容、方法的建設,并在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中,形成一種共同的改革趨向。(一)目標:培養(yǎng)富有民族精神的社會“好公民”隨著當今高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遇到的是越來越多共同的社會道德問題。這就使全球學校道德教育趨同的走向越來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盡管各國和各地
34、區(qū)由于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差異,人們對當今道德教育的理解在許多方面、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都無一例外地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青少年具有合乎本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所要求的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明確公民的權利和責任,做一個忠誠服務于國家的、適應本國文化的合格的社會好公民。世界各國都意識到民族精神應成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靈魂,道德教育必須致力于培養(yǎng)本國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西方任何國家,無論他們多么強調人權,多么不遺余力地挖掘人類共同價值觀,最后仍明確規(guī)定道德教育必須培養(yǎng)忠誠于本國的公民。這個公民都必須是具備本民族精神的公民,美國如此,法國、英國、德國也是如此,而亞洲國家像日本、新加坡、韓國等東南亞國家也不例
35、外。例如,美國道德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全體國民的美國精神,使不斷涌入的移民“美國化”。德國歷來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具有一種德意志民族精神。新加坡十分注重對國民進行“國家意識教育”,培養(yǎng)“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國家意識教育的核心。韓國主張把“弘益人間”作為教育理念??傊?,重視民族文化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是各國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二)價值:倡導回歸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當今時代,困擾人類的全球問題向傳統(tǒng)道德教育提出挑戰(zhàn),同時也為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新發(fā)展提供了機遇。所以現(xiàn)代的道德教育必須打破狹隘的倫理結構,沖破地區(qū)、種族的偏見,開拓全新的道德視野,強調對學生的共同倫理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全球精
36、神,鼓勵他們關心全球的發(fā)展,承擔全球性公民的責任,使他們能夠具有面對全球問題的責任感、意志、信心、素質和能力,從只關心自我的圈子跳出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加強交流,促進合作,為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自已貢獻。世紀 70 年代以來,全球本位道德這種新的道德教育發(fā)展取向在世界范圍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興起。全球本位道德教育已不再滿足于抽象的“弘揚人性”,它從全球的角度,從人與自然共生的角度,從人類由競爭走向合作的發(fā)展趨勢中,著力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個體精神滿足的問題等全球性、開放性、發(fā)展性、未來型、精神性的課題。人們寄希望通過全球本位道德教育來重塑、重建道德教育價值坐標,喚醒生態(tài)倫理良知的自然
37、價值,形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全球合作、“學會關心”的社會價值,培養(yǎng)超越精神與超越能力的個體價值,引導并促進當代青少年生成全球道德意識。(三)內容:凸顯道德、心理一體的健全人格教育世紀可謂是人的生命凸顯的時代。無論是站在整個人類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角度,還是從學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思考,學校道德教育都必須從無“人”的、與學生生命相脫節(jié)或相悖的、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制約作用的格局中走出來,向“以人為本”的、踏著學生生命的節(jié)拍、和著學生生命的律動、并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方向轉型。世界許多國家的學校道德教育以回到人的生命之中,遵循人的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人的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進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
38、展為宗旨,健全人格教育成為近年來各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美國,個人的獨立、平等、自由意識、樂觀進取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品質被認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現(xiàn)。德國主張重視人格教育,提倡負責任、坦誠、正直、同情他人、樂于助人、尊重他人、舉止端莊等個人品德方面的教育。(四)模式:突出道德實踐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把道德教育寓于對象豐富的生活實踐之中是當今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發(fā)展的共同趨向。兒童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重要的在于感受,而非道德知識與技巧。而感受是在真實生活和具體情境中產生的。所以,學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應將學生帶入能使他們真正獲得生命感動的實踐中去。只有當學生真正有了感動,有了理解,
39、有了體悟,道德才能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成為他的人生故事。因此,在這種共識中,道德教育模式已逐漸從“德目主義”與“全面主義”的對立狀態(tài)趨向兩者的綜合,各國在實施學校道德教育中既開設專門道德教育課程,講授基本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又注重從各門學科和日常生活中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渠道日益多樣化,主要表現(xiàn)為道德教育與各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既發(fā)揮道德課程主渠道作用,又發(fā)揮各科教學的獨立作用。在道德教育實施途徑方面采取直接課堂教學與間接課外活動相結合,同時注重發(fā)揮校園生活、宗教活動、社會服務活動和社會教育活動以及環(huán)境熏陶作用,形成完整的道德教育網絡。在道德教育渠道上,各國強調學校、家庭與社會的聯(lián)系與溝通
40、,各自承擔起對下一代培養(yǎng)和教育的職責,減少摩擦,形成合力。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樣化、整合化,突出表現(xiàn)在東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滲透,古今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瑞安在總路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道德教育的得失以后,提出了五個“E”的新道德教育模式,這一模式可以說是多元道德教育模式相整合的新產物。盡管各個國家道德教育模式各式各樣,其共同特征就是已逐步從追求虛無縹緲的天國轉向人類社會生產實踐, 從課堂轉向現(xiàn)實生活, 從知識傳授轉向社會活動, 變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講解為現(xiàn)實生活道德問題的重演,注重有關應付現(xiàn)實問題的道德技能訓練,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思維與實踐能力。多元整合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判斷和價值觀選擇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圍中獲得良好的道德教育。(第七、八章)p259 297 )1、比較分析主要發(fā)達國家初等學校管理的異同。(見教材答:共同的特點:各國都重視初等教育學校的社會和公共性。 本來初等教育在世界各國都是作為國民基礎教育, 義務教育的一部分而受到重視, 所以在初等學校管理中都很強調學校的公共性質. 同時 , 初等學校就是為了包括家長在內的地區(qū)社會而存在 , 并為其服務的 . ;實行民主管理。發(fā)達國家的初等學校,根據民主主義的各種原理進行管理.各國的小學都有不同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服務行業(yè)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車載視頻監(jiān)控行業(yè)全國市場開拓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團餐行業(yè)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新形勢下新型煙草行業(yè)高速增長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世衛(wèi)組織(WHO)結核病綜合指南解讀課件
- 速凍食品包裝調研問卷
- 紅外線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書
- 三年級數(shù)學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倉庫作業(yè)知識培訓課件
- 春節(jié)農業(yè)變革創(chuàng)新
- 2025年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招聘應屆畢業(yè)生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公安機關理論考試題庫500道及參考答案
- 特殊情況施工的技術措施
- 大學物理(二)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大學
- 銀行運營集中規(guī)劃
- 《數(shù)據分析你懂的》課件
-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儀LCMSMSSYSTEM
- 派克與永華互換表
- 宣傳廣告彩頁制作合同
- 【語法】小學英語語法大全
- 除濕機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