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應對常識普及_第1頁
自然災害應對常識普及_第2頁
自然災害應對常識普及_第3頁
自然災害應對常識普及_第4頁
自然災害應對常識普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自然災害應對常識普及一、地震災害與應對常識由于地球及地殼的不斷運動,產(chǎn)生巨大的力,導致地下巖層斷裂或錯動,就形成了地震。地震是一種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地震除了能直接引起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還會引起火災、水災、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氣蔓延、瘟疫等次生災害。1、地震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在家中的應對措施。選擇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躲避,如果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向外逃離時最好用被子、枕頭、安全帽護住頭部。室內(nèi)較安全的地方有:衛(wèi)生間、廚房、儲藏室等狹小空間和承重墻的墻角(注意避開外墻)。(2)在學校的應對措施。聽從老師的安排,室內(nèi)學生不撤出,室外學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護,抓牢”。注意避開

2、高大建筑物、危險物。(3)在工作間的應對措施。迅速關(guān)掉電源、氣源,就近“蹲下,掩護,抓牢”。注意避開空調(diào)、電扇、吊燈。如果在高層則不要下樓。(4)在電影院、體育館和商場的應對措施。不要擁向出口,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空調(diào)等懸掛物,以及商店中玻璃門窗、櫥窗、高大的擺放重物的貨架。就近“蹲下,掩護,抓牢”。地震后聽從指揮,有秩序地撤離。(5)在車內(nèi)的應對措施駕車應遠離立交橋、髙樓,應到開闊地,停車時要注意與前車保持車距。乘客應抓牢扶手以避免摔倒盡量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車,等地震過后再下車。(6)在開闊地的應對措施盡量避開擁擠的人流。避免與家人走失。照顧好老人和兒童。2、地震中的標準求生姿勢

3、身體盡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采取自我保護姿勢:頭盡量向胸部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后,以保護頭部和頸部。3、地震中應做到(1)不要驚慌,伏而待定。(2)不要站在窗戶邊或陽臺上。(3)不要跳樓、跳車或破窗而出。如果在平房,地震時,當門變形打不開時,“破窗而出”則是可以的。(4)不要乘坐電梯。(5)不要因?qū)ふ乙路?、財物而耽誤逃生時間。(6)不要躲避在電線桿、路燈、煙囪、高大建筑物、立交橋、玻璃建筑物、大型廣告牌、懸掛物、高壓電設施及變壓器附近。(7)不要在石油、煤氣等易爆和化學等有毒的

4、工廠或設施附近。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風。4、地震中可能遭遇的其他危險及應對措施(1)火災 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轉(zhuǎn)移,轉(zhuǎn)移時應匍匐、逆風。(2)燃氣 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杜絕使用明火,震后設法轉(zhuǎn)移。(3)毒氣 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要順風跑,盡量繞到上風去。5、地震后的自救和互救(1)被掩埋時的應對措施堅定求生意志。掙脫手腳,清除壓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圍的支撐。設法用手和其他工具開辟通道逃出,但如果費時、費力過多則應停止,保存體力。盡量向有光、通風的地方移動。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在可以活動的空間中尋找食物和水,盡量節(jié)省食物,以備長時間食用。注意保存體力,

5、不大聲喊叫呼救,可用敲擊鐵管、墻壁,吹哨子等方式與外界溝通,聽到救援者靠近時再呼救。在封閉的室內(nèi)不可使用明火。(2)互救措施先救多,后救少;先救近,后救遠;先救易,后救難。要留心各種呼救聲音。了解坍塌處的房屋構(gòu)造,判斷哪里可能有人。挖掘時,不要破壞支撐物。要使用小型輕便工具,接近傷員時,要采取手工方式謹慎挖掘。盡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人:如果灰塵太大,要噴水降塵。一時無法救出,可先將水、食品、藥品遞給被埋壓人員食用。施救時,要先將頭部暴露出來,清除口、鼻中的塵土,再將胸、腹部和身體其他部位露出。切不可強行拖拽。對在黑暗、饑渴、窒息環(huán)境下埋壓過久的人員,救出后應蒙上眼睛,且不可一

6、次喂食太多。傷者要及時處理,盡快轉(zhuǎn)移到附近醫(yī)院。救人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余震。二、高溫災害與應對常識日最高氣溫達到35(含35)以上,就是高溫天氣。高溫天氣會給人體健康、交通、用水、用電等方面帶來嚴重影響。高溫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飲食宜清淡,多喝涼開水、冷鹽水、白菊花水、綠豆湯等防暑飲品。(2)保證睡眠,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如清涼油:十滴水、人丹等。(3)在髙溫條件下的作業(yè)人員,應采取防護措施或停止作業(yè)。(4)白天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外出要打傘、戴遮陽帽、涂抹防曬霜,避免強光灼傷皮膚。(5)如有人中暑,應立即把病人抬至陰涼通風處,并給病人服用生理鹽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藥品。如果

7、病情嚴重,需送往醫(yī)院進行專業(yè)救治。三、大風災害與應對常識城市中,大風及其在建筑物之間產(chǎn)生的、“強風效應”時常會毀壞房屋、廣告牌和大樹等,并會妨礙高處作業(yè),甚至引發(fā)火災。大風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大風天氣時,在施工工地附近行走應盡量遠離工地并快速通過。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廣告牌或大樹的下方停留。(2)及時加固門窗、圍擋、棚架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風損壞的室外物品。(3)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駕駛員應減速慢行。(4)立即停止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yè);立即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并疏散人員。(5)不要將車輛停在高樓、大樹的下方,以免玻璃、樹枝等被吹落造成車體損傷。四、臺風和熱帶風暴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

8、)注意收聽有關(guān)天氣預報,做好預防準備工作。(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應及時加固,關(guān)好門窗。(3)準備好食品、飲用水、照明燈具、雨具及必需的藥品,預防不測。(4)疏通泄水、排水設施,保持通暢。(5)臺風到來時,要盡可能待在室內(nèi),減少外出;(6)遇有雷電時,要謹慎使用電器,嚴防觸電。(7)密切注意周圍環(huán)境,在出現(xiàn)洪水泛濫、山體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況時,要及時轉(zhuǎn)移。(8)風暴過后,要注意衛(wèi)生防疫,減少疾病傳播。五、暴雨災害與應對暴雨,特別是大范圍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內(nèi)造成城市內(nèi)澇,使居民生命財產(chǎn)遭受損失,給城市交通帶來重大影響。1. 暴雨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預防居民住房發(fā)生小內(nèi)澇可

9、因地制宜,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或堆砌土坎。(2)室外積水漫入室內(nèi)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3)在戶外積水中行走時,要注事觀察,貼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地坑。(4)駕駛員遇到路面或立交橋下積水過深時要盡量繞行,不要強行通過。2. 洪水災害應對措施(1)受到洪水威脅時,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zhuǎn)移;在措手不及,已經(jīng)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進行水上轉(zhuǎn)移。(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jīng)來不及轉(zhuǎn)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頂、大樹、高墻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zhuǎn)移。(3)發(fā)現(xiàn)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

10、接近,防止觸電。(4)洪水過后,要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藥物,做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避免發(fā)生傳染病。六、雷擊災害與應對伴有雷聲和閃電現(xiàn)象的天氣,氣象上稱為雷暴。雷暴天氣時,當云層與地面之間的電位差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發(fā)生放電現(xiàn)象,閃電擊到地面或擊中某些物體就造成雷擊。據(jù)研究,雷擊的電流強度通常可達幾萬安培,溫度可達20000,如此強大的電流和高溫,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雷雨天氣常常會產(chǎn)生強烈的放電現(xiàn)象,如果電流擊中人員、建筑物或各種設備,常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雷擊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注意關(guān)閉門窗,室內(nèi)人員應遠離門窗及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2)關(guān)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人侵。(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盡量尋找低洼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的高度。(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稈、廣告牌。(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劃船、釣魚等水上活動。(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被雷擊中后電流互相傳導。七、冰雪災害與應對冰雪天氣時,由于視線不清,路面濕滑,給出行帶來很多安全隱患,極易發(fā)生交通和跌傷等事故。冰雪天氣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1)應給非機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