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答案_第1頁
語言學概論答案_第2頁
語言學概論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課程考試答題卷1:1=1層次:專升本類別: 網(wǎng)教 專業(yè):漢語言文學教育201旦年 6 月課程名稱【編號】:語言學概論【0126】A卷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評卷人得分(橫線以下為答題區(qū))1、如何理解人類語言符號和其他動物的交際方式有本質的區(qū)別答:人類語言符號和其他動物的交際方式有本質的區(qū)別,應從以下幾方面談起。 一、從 語言的符號性質方面對人類語言和動物語言進行比較。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具有所有 符號的一般特點,也有形式和意義兩個方面。二、人類語言符號的特征:1、任意性。語 言符號的任意性是指語言符號的音義聯(lián)系并非是本質的,必然的,而是由 社會成員共同 約定的,一種意義為什

2、么要用這個聲音形式,而不用那種聲音形式,這中間沒有什么道 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語言符號和客觀事物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語言符號的 形式對于語言符號的意義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為規(guī)定的,沒有邏輯聯(lián)系,不可論證, 不可解釋。語言符號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的這種任意性聯(lián)系,其根源就在于語言符號本身 是由音、義的結合構成的。音是語言符號的物質表現(xiàn)形式,義是語言符號的內容,只 有音和義相結合才能指稱現(xiàn)實現(xiàn)象,構成語言的符號。例如人這個符號,re n是社會性 的,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現(xiàn)象,由一定的社會決定的。任意性是符號最重要n是它的 語音形式,會說話、用兩條腿走路、會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進行勞動是和這個

3、的特征。 而長臂猿的叫喊與蜜蜂的舞蹈等動物語言是僵硬的,其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音結合在一 起的意義,構成符號的內容。音與義是語言符號的兩個面,彼此依存,猶如局限于一個 題目,不能與人類語言的任意性同日而語,沒有任意性或任意性程度低,都說一張紙有 正反兩面,我們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語言符號的音 義關系與此一樣,只有和特定意義相結合的聲音才能叫做語音,由特定語音表達出明其符 號性很弱。2、單位的明晰性。人類說出來的話是有界限清晰的單位的。是通過發(fā)音器官 一個一個先后發(fā)出的,而動物所謂的語言”,其表現(xiàn)無論是借助聲音還是形體,總體上都 是不可分的,只能傳遞信息,既不能回顧過

4、去也不能設想未來。的,是囫圇一團的,分析 不出單位也談不上單位的組裝。所以,動物語言不具有明晰性的。三、根據(jù)以上比較我們 可以得出,雖然很多動物之間的交際方式比較高明,但他們還缺乏 特點。3、結構的二 層性。語言是一種分層裝置。語言結構要素的各個單位,在語言結構中,并非處在同一 個平面上,而是分為不同的層和級。語言的底層是一套音位,即音與義相結合而劃分出 來的音的構成部分。音位經組合而與某種意義相結合就能構成語言的符號和符號的序列, 這是語言的上層。這一層又可以分若干級:第一級是語素,這是語言中音義結合的最小結 構單位,是構詞材料;第二級是由語素組合成的詞,是造句材料,是交際的基本單位;第 三

5、極是由詞構成的句子;詞和句子都是符號的序列。結構二層性的核心是以少馭多,幾十 個音位組成數(shù)萬個、數(shù)十萬個詞,詞再組成無窮的句子,層從而滿足社會成員之間交際的 各種實際需要。而動物“語言”不能分解成單位,談不上有結構,也就更談不上結構的二 層性。4、能產性。語言的能產性也稱創(chuàng)造性或開放性,指人們總是能夠運用有限的語言 手段通過替換和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話語來。而動物“語言”只能表達有限的信息,所能傳達 的信息也是固定的,不具有能產性的特點。5、傳授性。人類的語言能力是先天具備的, 但掌握什么樣的語言則是后天學會的,沒有現(xiàn)實語言環(huán)境就學不會一種語言。動物的“語 言”則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學習,沒有傳授性

6、可言。6、不受時、地環(huán)境的限制。人類語言能夠說古道今,思想到哪里,語言就可以跟隨到哪里,人類語言信息的傳遞不受 當時當?shù)丨h(huán)境的限制。而動物的交際都是由于某種刺激引發(fā)的,只能傳遞信息,既不能回 顧過去也不能設想未來。根據(jù)以上比較我們可以得出,雖然很多動物之間的交際方式比較 高明,但他們還缺乏語言很多的基本條件。只有具備以上六個特征,才可以稱得上語言, 所以,上述任意性、單位的明晰性、結構的二層性、能產性、傳授性、不受時、地環(huán)境的 限制六方面,標志著人類語言與其他動物“語言”的本質區(qū)別。2、判定文字系統(tǒng)已經產生的基本條件有哪些答:判定文字系統(tǒng)已經產生,有三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具有數(shù)量足夠多的與某種

7、 語言里的語素或詞相對應的小圖形,這些小圖形可以按這種語言的音讀出來;第二,這些 小圖形可以重復使用而所表達的音義不變;第三,這些小圖形的排列規(guī)則足以反映這種語 言說話時語素或詞的排列次序,小圖形排列的順序不同,所反映的語言單位的排列次序也 就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因此不同。也就是說,文字形體所表達的信息一定是與某種語言的 音義結合體及其排列相對應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描畫現(xiàn)實。3、什么是語言演變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語言演變的兩大特點之一,它是指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不是均衡的、勻速的, 而是不平衡的。第一,語言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不平衡。在語言各子系統(tǒng)中,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變 化最快,相比而言,語法的發(fā)展變化就要慢得多

8、,語音發(fā)展變化的速度也較為緩慢。語言 各子系統(tǒng)內部的發(fā)展變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詞匯系統(tǒng)中,發(fā)展變化較快的是一般詞匯, 基本詞匯卻是相當穩(wěn)固的。第二,不同時期語言發(fā)展變化不平衡。反之,語言發(fā)展變化的 速度就會慢一些。第三,語言變體發(fā)展變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語言發(fā)展 變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間上的一種表現(xiàn)。各種方言形成之后,在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 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在漢語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發(fā)展變化的速度相對較慢,保存 古代漢語的成分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別是北方官話區(qū)的方言,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就相對 較快。4、請舉例說明語境的含義包含哪些方面答:語境的含義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

9、、生活在一定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形態(tài)中的人 所進行的一切活動,總要受到一定的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人的語言活動也不 例外。從語言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修辭過程看,創(chuàng)作者總是要服從于一定的修辭目的,圍繞一 定的思想主旨,針對一定的表達對象,使用一定的語言符號,遵從一定的語言規(guī)則和言 語規(guī)律,聯(lián)系一定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修辭陳望道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初對此就有過精辟 的論述。他明確提出了六何說:第一個何故,是寫說的目的,如為勸他人的還是但想 使人還是但想使人言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就會慢一些.英語在從九世紀阿爾弗列德大帝到莎士 比亞(1564-1616) 了解自己意見或是同人辯論的。第二個何事,是寫說的事項:是日 常的瑣

10、事還是學術這五個世紀中,發(fā)展變化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后代人讀九世紀以前 的作品,就像是讀外語一樣.第三個何人,是說認清是誰對誰說的,就是說者和讀聽者的 關系,如讀聽者為文學青年還是一般群眾之類。第四個何地,是說認清寫說者當時在什 么地方,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之類,第五個何時,是說認清寫說的當時是什么時候,小之年 月,大 之時代,第六個何如,是說怎樣的寫說:如怎樣剪裁,怎樣配置之類?!保愅?道修辭學發(fā)凡)這六何實質上就是修辭過程中,制約創(chuàng)作者語言藝術活動的一系列 因素,魯迅先生的雜文創(chuàng)作是社會思想和社會生活的藝術記錄,其主旨是對人民的關愛 和對敵人 的抨擊,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和斗爭、愿望和理想。但魯

11、迅先生文創(chuàng)作的社會環(huán) 境被反動勢力的白色恐怖氣氛所籠罩。因而,他對反動勢力及其走狗和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猛 烈的攻擊,只宜用散文,如雜感之類,而造語還須曲折。(魯迅兩地書)。他不常 在雜文 里作出結論式的答案,往往采用對比、暗示、雙關、取譬、借喻等比較陷晦或委 婉的表達 方式。例如:這就是文人學士究竟比不識字的奴才聰明,黨國究竟比賈府高明, 現(xiàn)在究竟比乾隆時代光明:三明主義。(魯迅言論自由的界限)魯迅先生在此巧妙 地利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辛辣地諷刺了高喊三民主義的反動文 人們的假三民主義。如果 不是服從于抨擊反動文人的目的。不聯(lián)系當時白色恐怖籠罩的社會環(huán)境,不熟悉漢民族語 言中的諧音雙關表達手法,以上

12、這則例子就可能是另外一個面目的影響,我們把一定修 辭或鑒賞過程中影響言語形式的選擇和修辭效果產生的主客觀因素了。同樣,修辭藝術 的鑒賞過程,也總是要服從一定的鑒賞目的,明確創(chuàng)作者的修辭意圖,熟悉一定的語言 符號,了解一定的語言規(guī)則和言語規(guī)律,聯(lián)系一定的自然和社會因總稱為語境。二、語 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學術界對語境這一術語的一解和使用有較大的分歧,對語境因素 的認定和分類也很不一致。有些學者從狡狹義的角度認識語境,認為語境主要指上下文 (contoxt),這個道理從對魯迅雜文的修辭鑒賞過程中,可以得以充分的說明,生活在 當代社會的人們,要想正確地鑒賞魯迅先生給我們留下的語言藝術精品,就不能不對

13、作者 所處的時代在話語或文句中,位于某個語言單項前面或后面的語間、詞或短語(哈特曼. 斯托克的社會、創(chuàng)作目的和修辭意圖,作者的修辭藝術成品賴以開成的修辭手段有一 個基本了解,語言與語文學詞典)。更多的學者從廣義的角度來認識語境,認為語 境包括三個方面仍以上例說明,如果當代的鑒賞者不知道“黨國的歷史內涵,不了解“賈 府”的文學底 蘊,不熟悉“乾隆時代”的實際含義,不明白“三明主義”與“三民主義”的諧音 雙關聯(lián) 的內容:“1、表達的話語中心,也就是說寫者所要表達的信息一語句篇章的意思、 思想感情。2、表達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就是說寫者的立場、觀點、品 格、氣質、才能、學識、興趣、愛好、

14、藝術修養(yǎng)、語言習慣等;客觀因素,就是表達的時 間、他說:“作品的內含本有深淺的不同,讀者的感受性也有豐富的差別,在富于感受 性的人,空間、對象、前后語、上下文、條件、因果、前提等。3、表達的領域、目的 的不同,長主觀的感受原可以為客觀的權衡;而在嗇于感受性的人,主客觀便不能完全 相掩,感受性期地反復使用不同的傳遞媒介、語文材料、表達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言語 特點的有機統(tǒng)一的定量性于個人,在定限量內,個人所能發(fā)展的可能,依教養(yǎng)的則豐嗇。 同一部離騷,體一語體(鄭頤壽、林承璋新編修辭學)。在論述修辭和鑒賞的 語境問題時,我在童稚時我們不曾感得甚么,然到目前我們能稱道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 第一個有天才的

15、作者?!保ü嗨囆g的評價)這里所說的“感受性”,是指讀者對文 藝作品的鑒賞能力?!巴蓵r之所以無法欣賞離騷,這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社會歷史知 識、語言知識們使用廣義的語境概念。無論是狹義的語境要領還是廣義的語境概念,都 從各自認識問題的角度包容了多種語境因素。諸多語境因素構成了一個語境系統(tǒng),在這 個系統(tǒng)中,語境因素依一定組合、類聚關系,構成語境系統(tǒng)的支系統(tǒng)及其各級下位系統(tǒng)。 根據(jù)語境因素存現(xiàn)的區(qū)位,我們將語境系統(tǒng)首先區(qū)分為言辭外語境和言辭內語境兩個 子 系統(tǒng),凡存現(xiàn)于言辭外的語境因素,歸屬言辭外語境子系統(tǒng);凡存現(xiàn)于言辭內的語境因素, 歸屬言辭內語境子系統(tǒng)。這兩個子系統(tǒng)內又可區(qū)分出若干層下位系統(tǒng)。

16、言辭外語境因素分 為客觀語境因素和主觀語境因素兩類??陀^語境因素包含自然因素(如時間、空間、辭 或鑒賞過程而言,便有了“語境因素的內涵。景物等)和社會因素(如事態(tài)、對象、文化、 地位、關系等);主觀語境因素包含情態(tài)因素(如目的、主旨、心境等)和形態(tài)因素(如 表情、動作等)。言辭內語境因素分為語言態(tài)語境因素和言語態(tài)語境因素兩類。語言態(tài) 語境因素包含語 音、語義和語法等因素;言語態(tài)語境因素包含語體、表達方式和邏輯關 系等因素。從以上列出的語境系統(tǒng)的因素看,似乎語境包羅萬象,無所不容,實則不然。 在進行理論上的闡述時,我們必須盡最大可能把語境因素例舉盡,以便周全地描寫和分 析整個語境系統(tǒng)。但是,如果

17、涉及一個實際的修辭和鑒賞過程,那么,直接影響這個過程的語境因素便是具體的、有限的、可描述的,正如有的學者所言:語境決定了使用語言 的藝術,決定了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語言材料和組織方式。.同時還必須看到,語境的 這種約束力是表現(xiàn)為選擇語言手段時的一種傾向性的要求,目前我們還沒有辦法在語境 的用語要 求和具體的語言手段之間作出精確的、一一對應的預測”。(張紹滔試論影響 語體變化 的語境因素載修辭與研究第四輯)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針對某一修辭片 斷來分析它受制于哪些語境因素時,不可能把理論上預測的所有語境因素都與這個修辭 片斷聯(lián)系起 來。語境系統(tǒng)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之分。語境總系統(tǒng)、支系統(tǒng)和各級下位系統(tǒng)的理 論劃分,是通 過靜態(tài)的分析而得出的,當預測的語境因素成為制約一定修辭和鑒賞過程 的實際的語境因素時,語境的靜態(tài)系統(tǒng)便出現(xiàn)了相互融洽、滲透和排斥的動態(tài)趨勢,原 來靜態(tài)地處于各個理論語境系統(tǒng)中的因素便以對同一修辭和鑒賞過程的約束力為重心, 進行臨時的組合和類聚,構成了個動態(tài)的新的語境系統(tǒng)。各語境因素支系統(tǒng)和下位系統(tǒng) 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修辭和鑒賞過程中,它們相互 關聯(lián),并同時作用于一定的倏 和鑒賞過程。三、語境是相對于一定的修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