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資源分類及其評價(共7頁)_第1頁
紅色旅游資源分類及其評價(共7頁)_第2頁
紅色旅游資源分類及其評價(共7頁)_第3頁
紅色旅游資源分類及其評價(共7頁)_第4頁
紅色旅游資源分類及其評價(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紅色旅游資源分類(fn li)及其評價 2013年06月13日 16:05 來源:旅游(lyu)研究2013年第01期 作者:方世敏 鄧麗娟 字號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8)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6)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4) t _self HYPERLINK javascript:window.print(); t _self 打印(d yn) HYPERLINK mailto:skw01 t _self 糾錯 HYPERLINK /jjx/xk/

2、jjx_yyjjx/csqyhjjjx/201312/t20131219_915673.shtml l 分享#分享 t _self 分享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t _self 推薦 瀏覽量 155內容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摘要:紅色旅游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發(fā)展起來的主題性旅游活動?,F行的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并未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分類,評價標準也不適宜。紅色旅游資源分為偉人故里、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遺跡、墓碑(群)/烈士陵園、綜合性的革命歷史紀念館及革命歷史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五類,其價值由歷史文化價值、

3、社會情感價值、經濟價值和資源的保護情況、資源豐度與幾率及組合狀況等五個要素構成。依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準,確定紅色旅游資源的評價賦分標準并對其進行等級評定。 關鍵詞:紅色旅游資源,分類,評價,等級評定 隨著愛國主義教育及國家對旅游業(yè)的日益重視,紅色旅游迅猛發(fā)展。國家分別于2005年、2011年頒布了紅色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引導紅色旅游的發(fā)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旅游資源是旅游業(yè)的基礎,對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和評價是開發(fā)旅游資源的前提。紅色旅游資源是發(fā)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對其做出正確、科學的分類及客觀、合理的等級評定是紅色旅游開發(fā)工作的前提,有利于確定紅色旅游資源的質量等級,判定其吸引力及開發(fā)

4、潛力的大小,準確把握紅色旅游資源的發(fā)展?jié)撃?,為合理制定開發(fā)方案、產品策劃及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參考和依據。2003年,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國家標準出臺,這一標準對促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及旅游業(yè)的規(guī)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對主題性或專項性旅游資源進行評價時發(fā)現并不十分適宜1-5。一、問題的提出 現行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國家標準中,旅游資源被分為8大主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在具體分類中沒有涉及紅色旅游資源的分類,只是在E、F、H主類中有涉及,并且被包含在基本類型中,而構成紅色旅游資源的要素被忽略了,不能反映紅色旅游的基本

5、構成及其價值。另外,在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的國家標準中,依據“旅游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進行賦分,目的在于對不同的旅游資源設定相同的項目進行賦值,進而做出評價。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實際當中旅游資源具有差異性,正是這種差異性引起旅游動機的產生。因此,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應進行不同的項目評價,側重點不同,評價賦值也應不同。該標準具有普適性和實用性,試圖建立較為規(guī)范或標準的五級旅游資源等級評價體系,但依據該標準對不同類別的旅游資源的評價不能反映特定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價值。因此,依據“旅游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賦值的方法并不科學。由于國標對旅游資源的

6、分類與評價(pngji)并不十分適用于紅色旅游資源,本文擬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再次分類,并在分類的前提下構建紅色旅游資源的等級評價體系。二、紅色旅游資源(zyun)分類及價值構成要素 (一)紅色旅游資源(zyun)概念 根據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紅色旅游是一種主題性旅游形式。它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zhàn)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6。紅色旅游資源作為旅游吸引物,是發(fā)展紅色旅游的依托和載體,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紅色旅游資源是指能夠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

7、,直接或間接地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精神,凝結在一切革命和建設活動過程中的人文景觀和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狹義的紅色旅游資源是指形成于19211949年間,在一定地域空間客觀存在的,能集中反映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并因其所具有的多重價值而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革命歷史遺存及社會文化現象,是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產物,其保護和開發(fā)受到國家的特別重視7-8。本文是在狹義概念的基礎上對紅色旅游進行的資源分類和評價。紅色旅游資源的主要內容包括: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各類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歷史遺存及建筑和革命故事等,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性質。其中物質載體主要指遺址遺跡、文物、烈士陵園、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

8、等,精神載體主要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革命故事等,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感召力強、價值永恒的紅色資源是發(fā)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和前提。發(fā)展紅色旅游是一項政治工程、經濟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及評價就顯得格外重要。(二)紅色旅游資源的基本類型 紅色旅游資源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是老一輩留給我們及后代的寶貴財富,既有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根據紅色旅游資源開發(fā)出來的紅色旅游產品類型,將其分為以下類型:1.偉人故里主要是革命偉人、將帥祖籍地或出生成長的地方,其核心資源包括故居、墓地/陵園、生產生活活動

9、遺址遺跡和曾使用過的物品及口頭(kutu)與非物質遺產資源。如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周恩來故居和鄧小平故居等。2.革命歷史事件和活動遺址(yzh)、遺跡是指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在革命戰(zhàn)爭、歷史事件、重要機構及活動發(fā)生地的遺址、遺跡(yj)等遺留下來的物質遺產。主要是指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地、活動舊址及其遺留下來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包括建筑和歷史文物等。如井岡山革命紀念地和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湖南瀏陽的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3.墓碑(群)/烈士陵園主要指為紀念為革命犧牲的戰(zhàn)士而修建的墓碑(群)、烈士陵園等。其主要功用是緬懷革命烈士,學習革命精神,如雨花臺烈士陵園。4.綜

10、合性的革命歷史紀念館是指后人為紀念這段歷史,在本身擁有一定紅色旅游資源的前提下建造的綜合性歷史紀念館和其他標志性建筑物,包括紀念碑、博物館、紀念館及收藏的物品等。如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5.革命歷史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指在這段歷史中遺留下來的革命故事、革命傳說、革命文藝,具有感召力和時代精神的文化遺產,包括革命精神、革命道德傳統等,如:劉三姐的故事、毛澤東詩詞、鐵道游擊隊。(三)紅色旅游資源價值的構成要素 紅色旅游資源是開展紅色旅游的載體,是一種集政治教育、經濟發(fā)展、文化傳播等價值和功能于一體的獨特的綜合性資源9,具有精神文化性、歷史社會性和資源融合性。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紅色旅游資源

11、的特殊性來看,紅色旅游資源具有以下基本價值。1.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指紅色旅游資源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價值,如紅色旅游資源與革命歷史的相關程度、歷史文化遺存的數量和質量及在歷史上產生的影響等。通常,紅色旅游資源對歷史產生的推動作用越大,對后人產生的影響越大,其歷史文化價值就越高,同時也表明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越強7。歷史價值是紅色旅游資源的第一價值要素,沒有革命歷史就沒有現在的中國(zhn u)。紅色旅游資源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留下來的。它反映了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歷史的印證。同時這些資源也反映了當時生活生產狀況。它不僅僅是遺留物,而且是一段歷史時間的凝結點10。紅色旅游(l

12、yu)資源極具中國特色,作為革命歷史遺存,承載著中國發(fā)展進程中的一段歷史和精神,具有文化遺產價值8。開發(fā)紅色旅游資源就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珍惜現代生活,并激發(fā)其愛國情懷。紅色旅游資源作為一種主題性的旅游活動,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物質載體,都屬于紅色旅游資源,都是紅色文化。它們不僅體現在各類革命遺址、遺物等實物中,更重要的是實物所承載的各種革命事跡和英雄人物。開發(fā)紅色旅游,是中國的一項文化工程。2.社會情感(qnggn)價值社會情感價值指滿足當今社會人們情感需求的價值,包括政治價值、教育價值和當地的紅色氛圍(對擁有紅色旅游資源的滿

13、足感和自豪感)。它是一個地區(qū)、一個政黨、一個階層、一個國家的人們共同的情感基礎10。紅色旅游資源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資源。它作為民族民主革命的遺存,是我國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信息的載體,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教育性色彩,它被所處的時代和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賦予特定的文化遺產價值,同時賦予現代社會特定的政治價值8。一方面有利于維護執(zhí)政黨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進行革命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提升民族自豪感、榮譽感。3.經濟價值紅色旅游資源是老一輩留給后人的遺產,它不僅有其內在的價值形態(tài),在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衍生了經濟價值。紅色旅游資源大多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經濟基礎薄弱,而旅游

14、業(yè)作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行業(yè),為發(fā)展老區(qū)經濟提供了契機。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通過開發(fā),吸引游客前來學習、觀光,帶動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進而產生經濟價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同時,當年的文物遺產還可以產生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事實證明,紅色旅游已成為眾多革命老區(qū)新的經濟增長點。4.紅色旅游資源價值的其他構成要素(1)資源的保護情況資源的保護情況即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紅色旅游資源是經歷一段漫長的時間才保存下來的,它是歷史的見證,它的價值反映在它所承載的歷史價值。紅色旅游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對于資源價值的體現具有重要意義。(2)資源豐度與幾率及組合狀況任何一個景區(qū)都不是由單獨的旅游資源構成,而是由多類

15、別的旅游資源所構成的。紅色旅游資源的豐富程度及與其他類別旅游資源的組合狀況都會影響旅游資源的價值(jizh)體現。三、紅色旅游資源價值(jizh)評價及等級劃分 (一)紅色旅游資源評價(pngji)指標的選取 紅色旅游資源價值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四大類,即歷史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美學價值和其他,其中其他類包括資源的保護情況、資源豐度與幾率及組合狀況。根據紅色旅游資源價值要素的構成及其重要程度的不同,結合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中旅游資源的評價和賦分標準,確定各要素價值及指標的賦分值。本系統依據紅色旅游資源的“旅游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賦分,分“評價項目”、“

16、評價因子”和“評價指標及權重”三個檔次。“評價項目”為“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和“附加值”三項。其中“資源要素價值”包括“歷史價值”、“經濟價值”、“政治價值”和“其他”四項評價因子,總共包含九項評價指標;“資源影響力”包括“知名度和影響力”和“適游期”兩項評價因子;“附加值”含“環(huán)境保護與環(huán)境安全”一項評價因子。計分方法參考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國家標準進行,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各項評價指標被分為4個檔次,以下是紅色旅游資源評價賦分標準。表2是根據國家標準中對旅游(lyu)資源的評價賦分標準,并針對紅色旅游資源的特點進行了適當地調

17、整而得到的紅色旅游資源的評價賦分標準。在這一評價標準中,去掉了“觀賞游憩使用(shyng)價值”和“珍稀奇異(qy)程度”,取而代之的是與紅色旅游資源密切相關的“社會情感價值”和“經濟價值”。具體的賦分值見表2。其中“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情感價值”占總分的55%,這一賦分標準充分說明了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情感價值在紅色旅游資源中的重要作用;“經濟價值”占15%,這表示紅色旅游資源評價中經濟價值并不是最為主要的,這有利于引導人們對紅色旅游資源形成新的認識,也有利于投資者或開發(fā)者根據紅色旅游的功用和價值對紅色旅游目的地的產品或項目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二)紅色旅游資源評價等級的劃分 根據對紅色旅游資

18、源的評價總分,參照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以90分、75分、60分、45分和30分為分界點劃分為五級紅色旅游資源(得分90分),四級紅色旅游資源(89得分75),三級紅色旅游資源(75得分60),二級紅色旅游資源(60得分45)和一級紅色旅游資源(45得分30),其余的為未獲等級的紅色旅游資源。根據五級紅色旅游資源的等級評定,將紅色旅游資源歸為“特級紅色旅游資源”、“優(yōu)良級紅色旅游資源”和“普通級紅色旅游資源”三類。其中“特級紅色旅游資源”指五級紅色旅游資源,“優(yōu)良級紅色旅游資源”指四級和三級紅色旅游資源,“普通級紅色旅游資源”則指二級、一級紅色旅游資源。本文的研究是在紅色旅游分類的基礎上對紅色旅游資源A級評定標準的劃分,對于紅色旅游資源的A級評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只是定性的評價,缺乏定量研究,這是本文的一大缺陷。對于紅色旅游資源要素價值的指標及評分還可以做進一步研究。作者簡介:方世敏(1964-),男,湖南岳陽人,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旅游開發(fā)與管理方面的研究;鄧麗娟(1987-),女,湖南郴州人,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管理。參考文獻: 1陶卓民,林妙花,沙潤.科技旅游資源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