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規(guī)律講解課件_第1頁
記憶規(guī)律講解課件_第2頁
記憶規(guī)律講解課件_第3頁
記憶規(guī)律講解課件_第4頁
記憶規(guī)律講解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記憶周治金記憶記憶結構與過程三級加工模型加工水平說長時記憶之研究語義記憶模型內隱記憶第一節(jié) 記憶的結構與過程一、兩種記憶說二、感覺記憶三、短時記憶與工作記憶四、加工水平說五、語義記憶模型六、當前對記憶結構的理解一、兩種記憶說的內容和核心二、短時記憶存在的證據(jù)1、臨床和動物實驗2、自由回憶實驗系列位置回憶正確率二、感覺記憶的研究感覺記憶系指個體憑感覺器官,將對外在刺激一瞬間的認知性感應。以視覺為例,“瞥見”一詞所指者,即為感覺記憶。1、感覺記憶的編碼 感官接受刺激而生感覺,由感覺又轉變?yōu)橹X,個體在這兩者之間所做的信息處理,即為感覺記憶的編碼工作。此一階段的編碼,主要是將感受器(眼、耳、口、鼻等

2、)所收錄刺激的原來物理特征,轉化為心理性的信息,以便繼續(xù)予以處理。在感官編碼時,并非將所有感覺器官可能收錄到的刺激全部編入。眼睛不同于照相機,耳朵不同于錄音機,感官編碼是具有選擇性的。個體在編碼時,對刺激的選擇,未必決定于客觀刺激的本身,而主要決定在個體的主觀心理因素。一般認為,在感覺記憶的編碼過程中,注意因素起重要作用:個體會對何種刺激特別注意?最簡單的看法,可能有三種原因:熟悉度(familarity)單是熟悉度一個條件,未必引起注意,熟悉而又有重要性時,熟悉才會顯出意義。因為太熟悉的事物反而不容易記憶。重要性(significance)新奇度(novelty)2、感覺記憶的貯存感覺記憶是

3、一瞬之間極為短暫的記憶。時間短暫,短到什么地步?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人又如何記憶?感覺記憶能保留多久?感覺記憶只能限“一瞥”,“一瞥”能記多少事物呢?(1)余像與余音我們知道。外在刺激消失,而由刺激引起之感覺仍然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稱為后覺(after sensation)。后覺表現(xiàn)在視覺上的時候,就是后像。后像用在感覺記憶上,稱為余像(icon)。后覺表現(xiàn)在聽覺上,就是余音(echo)。因為感覺上有余像和余音的現(xiàn)象,所以個體就可以在外在物理刺激消失后,在心理上以余像或余音為對象,繼續(xù)作信息之處理。如果將一個圖形,以5毫秒的時間投射在銀幕上,觀察者的視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以幫助他將余像的時間,加長50倍

4、,將保留時間延長到四分之一秒。在5毫秒的短時間內,視覺的信息自然無法處理,延長為四分之一秒時,看清一個圖形,可能就足夠用了。(2)貯存的時限與數(shù)量刺激材料:L B Q G R X T C Y呈現(xiàn)時間:50ms報告方式:全部報告結果:?但這還是不能確定感覺記憶的容量是四、五個,是否有可能有些信息是在回憶或報告期間丟失的,在開始回憶或報告之前,即真正在感覺記憶時限內,是否能捕捉到更多的信息?為了解決這一疑問,Sperling(1960)設計了如下實驗:他將先前的實驗稱為整體報告法(wholereport procedure),要受試者報告出他所瞥及的全部資料。改變后的實驗是采用部分報告法(part

5、ial-report procedure),要受試者每次只報告他所瞥見的一部分資料。先告知被試也將看到九個字母,但分成三排,同時呈現(xiàn),如:L B QG R XT C Y當九個字母同時呈現(xiàn)后,立即出現(xiàn)一種聲音:如果出現(xiàn)高音,就報告第一排的字母,如果出現(xiàn)中音,就報告第二排的字母,如果出現(xiàn)低音,就報告第三排的字母。在被試熟悉三種聲音后,開始實驗。隨機呈現(xiàn)一組九個字母的刺激,再隨機出現(xiàn)一種聲音,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能夠完整報告出任何一排字母。說明被試在感覺記憶的時限內所捕捉到的信息量不是四、五個,而是9個。有沒有可能多于9個?研究者將三排字母的每排變成4個,一次呈現(xiàn)12個,結果報告正確的平均數(shù)是76%,就是

6、說還是9個左右。如果呈現(xiàn)時間不延長,只延長回憶時間,也就是將聲音訊號延后出現(xiàn),會不會增加記憶容量?結果非但不能增加記憶量,反而隨時間延長使記憶量減少。原因是,除非學習者有意將刺激材料當作信息,經(jīng)注意及形之辨別后,立即傳送入短時記憶,繼續(xù)處理,否則在感覺記憶(如該實驗用的英文字母)中停留不久,很快就被新收錄的其他信息沖激掉了??傊?,感覺記憶的時間,如刺激是視覺信息,保存時間約為0.25-0.50秒。聽覺為2秒以下。感覺記憶好比是整個記憶系統(tǒng)的“接待室”,從感官輸入的所有信息度要在這里登記并進行初步加工以后才能進入短時記憶或長時記憶。視覺感覺記憶時間特性:部分報告法中聲音信號延遲時間0.50s時,

7、其結果與全部報告法接近。Erikson & Collins 隨機點呈現(xiàn)延遲時間300ms時,正確率為40。三 短時記憶的研究感官收錄之信息,經(jīng)過注意、形之辨識、選擇與編碼等初步處理程序之后,立即傳送到第二階段的短時記憶。在短時記憶階段中的信息,要經(jīng)過貯存、編碼、檢索三個程序。在分別討論這三個程序之前,先說明短時記憶的重要特征。(一)、短時記憶的特征1短時記憶代表心理上的現(xiàn)在。短時記憶所能記的,都是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以甲乙兩人面談為例,甲說完第一句話,乙在回應時必須以甲剛說的話為根據(jù),所以甲的話就構成乙的短時記憶。短時記憶只是對“現(xiàn)在”經(jīng)驗的記憶。要想把短時記憶留下來做為將來之用,那要進一步加以處

8、理,使之變?yōu)殚L時記憶。2短時記憶具有明確的意識。在短時記憶階段,當事人本身明確地意識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或聽到的是什么,否則就構不成短時記憶。與短時記憶相比,長時記憶反而沒有明確意識。 3短時記憶具有心理運作功能。短時記憶的功能,不只是對傳入之信息暫時保存而已。顯然,閱讀要靠短時記憶,應付考試看題目要靠短時記憶。在這過程中伴隨有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短時記憶具有心理運作功能,所以又稱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二)、短時記憶的編碼感覺記憶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理基礎的感覺,轉化為心理基礎的知覺;而短時記憶的重要任務則是,按所知覺或形之辨識的對象進一步編碼。以語文材料

9、學習為例,個體如果真正要認識某一單字,學到后并將之貯存,以備以后隨時檢索出來應用,他必須在短時記憶階段,將該單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分別編為形碼(visual code)、聲碼(acoustic code)與意碼(semantic code)。經(jīng)過編碼之后的信息,始可貯存。在信息處理時,形碼、聲碼、意碼三者之中,何者在先?以查一個電話號碼為例,在你查到一個號碼的瞬間開始。到你撥號之前為止的短暫時間,你所能記憶的是什么?是數(shù)字的字形呢, 還是數(shù)字的聲音?在短時間內,編好了電話的聲碼。當然,也可能很快編好形碼,并將該電話寫在紙上,寫下的就是形碼。研究表明,學習語文時,聲碼優(yōu)先,形碼與意碼次之。人類

10、學習語言的順序,也是先學口語,而后再學文字的(文字代表的是形與義)。字母回憶的混淆矩陣(Conrad,1964)字母同一性匹配實驗(Posner,1969)(三)、短時記憶的貯存短時記憶呈現(xiàn)時間較長,被試可以用較長的時間做一遍練習,練習之后在二十秒之內,又能記下多少項目呢?對此問題的答案是7士2,亦即 59個項目,其平均數(shù)為 7。研究發(fā)現(xiàn),不分種族文化,一般成人的短時記憶平均值,都是七個項目。美國心理學家G.A.米勒(Miller,1956)發(fā)表的論文題目神秘的七加減二( The magic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構成短時記憶的獨立項目,被稱為意元(c

11、hunk,組塊)。意元的意思是指信息中可以處理并記憶的單元。這里說的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指組塊之間沒有任何意義關系的情況下,否則產生聯(lián)想或推理,就不是這個意義上的短時記憶容量。同一個刺激,對不同的人可能組塊數(shù)不同,如19141939,對不留意的一般人而言,它是八個組塊。對學歷史的人來說,可能只是兩個組快,因為1914與1939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開端的年代。所以7土2的原則,是根據(jù)被試主觀的組塊數(shù)量計算的,不是根據(jù)學習資料本身的客觀特征計算的。像這種靠經(jīng)驗將分離的小組塊組合為大組塊的心理過程,稱為組塊化(chunking)。(四)、短時記憶的檢索短時記憶的檢索,是指被試究竟如何在心理活動上,把所貯

12、存的短時記憶表現(xiàn)于外。研究發(fā)現(xiàn):短時記憶中貯存的項目,與檢索時所需要的時間,兩者之間成正相關(Sternberg,1966)。 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加工過程實驗基本程序: 給被試視覺呈現(xiàn)一系列數(shù)字(識記項目),如5、8、7、3這些數(shù)字一個一個相繼呈現(xiàn),每個數(shù)字呈現(xiàn)的時間為1.2秒。全部數(shù)字呈現(xiàn)完畢以后,過2秒,再呈現(xiàn)一個數(shù)字(測試項目)并同時開始計時,被試要判定該測試數(shù)字是否剛才識記過的。如果測試數(shù)字是8,那么就做出是反應,如果是4,就做出否反應。要求被試在保證正確的基礎上盡快的反應,從測試項目呈現(xiàn)到被試作出反應之間的時間就是反應時。 全部實驗中,測試項目一半是識記項目里的,一半不是;即一半為“

13、是”反應,一半為“否”反應。在全部“是”反應的測試中,測試項目均勻的分布在識記項目系列的不同位置上。在這個實驗中,實驗者操縱的唯一自變量是識記項目的數(shù)量,稱為記憶集(Memory set)。因變量就是被試對測試項目判斷的反應時。 預期假設 Sternberg認為,從短時記憶里提取信息是一個將測試項目與當前記憶集中的項目來進行比較的過程,從而判定測試項目是否與記憶集中的某個項目匹配,再作出是或否的反應。 提取短時記憶中信息的可能過程: 并行加工和系列加工(或搜索) 從頭至尾的加工和自動停止的加工所謂從頭至尾的系列掃描是指將測試項目與記憶集中的所有項目都比較一次,然后才判定它是否包含在記憶集中。自

14、我停止的掃描則是在記憶集中檢查出匹配的項目之后就不再進一步掃描下去。 可以預測,如果是頭至尾的掃描,那么“是”反應的反應時將和“否”反應相同;因為兩者都要對記憶集的所有項目都掃描到。但如果是自我停止的掃描,那么,對于一個特定的記憶集而言,“是”反應的平均反應時將會為“否”反應的一半。因為測試項目均勻的分布在記憶集的每個位置上,自我停止的掃描有時需要比較的次數(shù)少,有時需要比較的次數(shù)多,平均起來需要比較(N+1)/2次。而“否”反應則需比較N次(N為記憶集的大?。R虼?,在這種情況下,“是”反應的斜率將為“否”反應的1/2。 平行加工和系列加工(1)如果測試項目與記憶集中的全部項目同時進行比較,那

15、么被試的反應時將不會隨著識記項目的數(shù)量或記憶集的大小而發(fā)生變化。他稱這種同時比較為平行掃描(Parallel Scanning),或者平行搜索(Parallel Search)或者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ing)。(2)如果測試項目與記憶集中的項目一個一個相繼進行比較,那么被試的反應時應該隨著記憶集的增大而增大。他稱這種相繼比較為系列掃描(Serial Scanning),或者系列搜索(Serial Search)或者系列加工(Serial Processing)。實驗結果(Sternberg,1969)實驗結果表明:短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是從頭至尾的系列掃描的過程 RT = 3

16、8N + 397 Sternberg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了影響短時記憶信息提?。ǚ磻獣r)的4個獨立因素,因而他確定了與這幾個因素相對應的4個信息加工階段。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模型系列加工直通模型雙重模型(五). 短時記憶遺忘原因 痕跡消退與干擾說(時間與干擾因素的分離,Waugh & Norman,1965的實驗)遺忘原因的爭論:痕跡消退 vs 干擾說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短時記憶的遺忘的進程是很快的。但是,要弄清遺忘發(fā)生的原因卻非易事。例如:可以設想,復述會增強記憶痕跡,沒有復述,記憶痕跡將隨時間而自然消退或衰退,從而出現(xiàn)遺忘。也可以設想,阻止復述的作業(yè)對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發(fā)生干擾而導致遺忘。在

17、心理學中,早就認為痕跡消退和干擾都可能是遺忘的原因。然而,將這兩個因素分開來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干擾作業(yè)總是需要一定時間,而在回憶前即使不進行額外作業(yè)也難以完全排除內外因素的干擾。如何設計實驗將這兩個因素的作用分開?waugh和Norman(1965)設計出一個非常巧妙的實驗,企圖將糾纏在一起的這兩個因素分開來。這個方法是給被試呈現(xiàn)一系列數(shù)字,如16個數(shù)字,最后一個數(shù)字呈現(xiàn)時伴隨一個高頻純音,這最后一個數(shù)字稱為探測數(shù)字,它在前面只出現(xiàn)一次。被試一旦聽到聲音,就要把這個探測數(shù)字在前面出現(xiàn)位置的后邊一個數(shù)字回憶出來。例如呈現(xiàn)的數(shù)字系列是2917465218736528* (星形表示純音),則探測數(shù)

18、字是8,它在前面的系列中出現(xiàn)在第10個位置上,被試應當將這個位置后面的數(shù)字7報告出來。從應被報告的數(shù)字的后面一個數(shù)字起,到最后一個數(shù)字,稱為間隔數(shù)字,也就是起干擾作用的數(shù)字。在本例中,間隔數(shù)字為36528共5個,而呈現(xiàn)這些間隔數(shù)字所用的時間稱作間隔時間。Waugh和Norman在實驗中,利用了不同數(shù)量的間隔數(shù)字和間隔時間。這樣做的原因是,根據(jù)記憶痕跡消退假說,保持的信息將隨間隔時間的延長而減少;而據(jù)干擾說,保持的信息將隨間隔數(shù)字的增加而減少。 現(xiàn)在的關鍵是要把間隔數(shù)字和間隔時間這兩個因素分開。為此,他們應用了兩種數(shù)字呈現(xiàn)速度:快速呈現(xiàn)為每秒4個數(shù)字,慢速呈現(xiàn)為每秒1個數(shù)字。這樣就可以在間隔數(shù)字

19、不變的條件下,來改變間隔時間,例如:間隔數(shù)字都是4個,快速呈現(xiàn)的間隔時間為1秒,慢速呈現(xiàn)的間隔時間為4s。同樣,也可以在間隔時間不變的條件下,來改變間隔數(shù)字,例如,間隔時間都是1秒,快速呈現(xiàn)的間隔數(shù)字是4個,而慢速呈現(xiàn)的間隔數(shù)字僅為1個。通過這樣的巧妙安排,就可以分別考察間隔時間和間隔數(shù)字對遺忘的作用。實驗進行多次,以正確回憶率來表示信息保持。這個實驗得到的結果見下圖從圖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快速還是慢速呈現(xiàn)數(shù)字,正確回憶率都隨間隔數(shù)字或干擾項目的增加而減少,兩種速度的實驗結果非常接近,兩條保持曲線并沒有多大差別。這就是說,正確回憶率并未因數(shù)字呈現(xiàn)速度不同所導致的間隔時間的不同而有很大區(qū)別。這種結

20、果支持干擾說,證明短時記憶遺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擾而不是記憶痕跡消退。四、工作記憶短時記憶不應當是一個特定的地方,它是將認知資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心理表征的內在機制(Cowan, 1993; Shiffrin, 1993)。例如:研究結果表明,內隱記憶的短時表征需要汲取短時資源才能轉入更為長久的記憶形式。工作記憶是一個針對短時記憶更廣泛的概念。它是人們用于完成推理和語言理解等任務的記憶資源(Baddeley, 1986)。工作記憶系統(tǒng)由以下三個組成部分:中央執(zhí)行實驗證據(jù)雙任務范式五、加工水平說加工水平說(levels-of-processing theory)該理論認為,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存入記憶

21、的可能性就越大(Craik & Lockhart, 1972; Lockhart & Craik, 1990)。如果加工涉及越多的分析、理解、比較和精細處理,那么記憶效果就越好。 1. 加工水平效應(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在非隨意學習中(incidental learning),要求被試回答有關單字的各種問題:這個單字是用大寫字母寫的嗎?(字型加工)這個單字是否與另外一個單字押韻?(語音加工)這個單字能否歸為動物一類?(語義加工)關鍵:實驗任務(自變量)的安排體現(xiàn)不同的加工水平。加工時間是加工深度的函數(shù)Craik, 1975再認成績是加工深度的函數(shù)關于保

22、持性復述的研究:兩類復述的思想研究保持性復述的思路五、長時記憶的研究 經(jīng)過短時記憶處理過的信息,將有兩種后果:一是停止處理,又包括兩種情形,一是用過之后即行丟棄,二是雖無意丟棄,卻因未加復習而遺忘。經(jīng)短時記憶處理過的信息的另一后果是:如果信息特別重要,就將其加以復習后,傳送到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是指1分鐘以上直至終生的記憶。(一)、情景記憶與語義記憶1、程序性記憶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是指人對具有先后順序的活動的一類記憶。程序性記憶中主要包括認知與動作技能兩部分,它是經(jīng)由觀察學習與實地操作練習而學得的行動性記憶。個體自幼學習的動作技能,諸如騎車、寫字、操作工具等,他所

23、學到的“如何按程序操作”一切活動,長期貯存在記憶里,以后遇有需要,隨時檢索出來應用,不必重新練習。程序性記憶貯存后,經(jīng)久不忘,小學時學會騎腳踏車,以后二十年不再練習,仍然不會忘記。樂器演奏,也是如此。程序性記憶的內容,就是個人的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識是學校技能教學的主要目的。2、陳述性記憶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是指人對事實性資料的記憶;凡是對人名、地名、名詞解釋以及定理、定律等,均屬陳述性記憶。陳述性記憶的特征是,在需要時可將記得的事實陳述出來;說明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根據(jù)陳述性記憶所陳述者,代表個人在該方面的知識

24、,故而又稱之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是學校知識教學的主體。陳述性記憶內,按所記信息性質之不同,又分為以下兩類: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y)是指有關個人生活經(jīng)驗上的記憶。又稱為自傳式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語義性記憶(semantic memory)是指個體對周圍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認識,特別是對代表事物之抽象符號意義之了解。語意性記憶是人類一切知識的基礎,凡是語言、文字、概念、原則等知識與應用,無不有賴語意性記憶。語義記憶模型層次網(wǎng)絡模型激活擴散模型集理論模型特征比較模型對模型的批評熟悉性效應典型性效應否定判斷橫向聯(lián)系激活擴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語義記憶的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