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心理學習題集(共32頁)_第1頁
學前心理學習題集(共32頁)_第2頁
學前心理學習題集(共32頁)_第3頁
學前心理學習題集(共32頁)_第4頁
學前心理學習題集(共32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章 緒論(xln)一、單項選擇題1.我們(w men)平時常說的“看見(kn jin)”、“聽到”、“回憶”、“思考”等,屬于人的( )A意志過程 B.認識過程 C.思維過程 D.情感過程2.人的能力、氣質、性格屬于( )A.個性心理特征 B.心理過程 C.意志過程 D.個性傾向性3.廣義的學前期,是指( ).0歲.歲.歲 .歲.研究學前兒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實驗法 .測驗法.問卷法 .觀察法.通過分析兒童的繪畫、日記、作文等以了解兒童心理的方法,是().測驗法.觀察法.實驗法.作品分析法二、填空題1.1882年,德國生理心理學家蒲萊爾撰寫的 兒童的心理 一書,標志著 兒童心理學

2、的誕生。2.人的心理是人腦對 客觀現實能動 的反映。3.心理是 腦 機能。4.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和 活動性原則 。5.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常用的實驗法有兩種,即 實驗室試驗法 和自然實驗法。三、概念解釋1.心理現象 : 又稱心理活動,簡稱心理。它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2.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06歲兒童心理發(fā)生與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的科學。3.觀察法 :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 勞動中的表現,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的心 理學研究(ynji)方法。 測驗法:是一種(y zhn)根據一定的測驗項目和量表來了解兒童

3、心理發(fā)展和水平的心理 學研究(ynji)方法。四、問答題1.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有什么重要意義?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意義:(1)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礎知識:兒童心理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和心理變化的原因。(2)培養(yǎng)對學前兒童的興趣和情感。(3)初步掌握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方法。(4)有助于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怎樣才能學習好學前兒童心理學?學習得法,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要學習好學前兒童心理學,必須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抓住學科特點。(2)明確基本概念、基本知識。(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二章 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jbn)理論一、單項選擇題1.學前兒童心理,無論心理過程還是個性,

4、都是向著(xing zhe)更高級的方向變化。這種變化稱為( )A前進(qinjn) B.發(fā)育 C.發(fā)展 D.進步2.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是( )A.自然環(huán)境因素 B.社會環(huán)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遺傳因素3.“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A.蓋賽爾 B.華生 C.高爾頓 D.霍爾4.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 )A.客觀原因 B.主客觀原因 C.根本原因 D.相關原因5.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是( )A.講故事 B.唱歌 C.繪畫 D.游戲二、填空題1.兒童心理由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從不齊全到齊全;(2) 從籠統(tǒng)到分化 2

5、. 生理成熟 的程序制約著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順序。3. 宏觀的社會環(huán)境 和教育從根本上制約著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和方向。4.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即 新的需要和舊的心理水平或狀態(tài) 。5. 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 是推動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或動力。三、概念解釋1.生理成熟 : 生理成熟,又叫生理發(fā)展,是指身體結構和機能生長發(fā)育的程 度和水平?!俺墒煺摗保撼墒煺?,又稱為“成熟優(yōu)勢論”。格賽爾關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觀點。 認為在沒有達到生理成熟之前,訓練兒童學習和掌握(zhngw)某種技能,效 果是欠佳的,學習依賴于成熟所提供的準備(zhnbi)狀態(tài)。相互作用論 :相互作用論,是目前關于兒童心理

6、發(fā)展的一種(y zhn)影響較大的觀點。 這種觀點不僅承認遺傳和環(huán)境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而且 指出了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遺傳對心理發(fā)展作用的大小 依賴于環(huán)境的變化,而環(huán)境作用的發(fā)揮也受到遺傳限度的制約。 兒童心理內部矛盾:兒童心理內部矛盾,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即新的需要和舊 的心理水平或狀態(tài)。需要總是表現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和 傾向,它是矛盾中比較積極活躍的一面。需要是新的心理 反映。舊的心理水平或狀態(tài)是過去的心理反映。兩者構成 心理內部不斷發(fā)生的矛盾。5.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或協(xié)作關系。四、問答題1.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總趨勢表現在哪些方面?學前兒童心

7、理發(fā)展的總趨勢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從簡單到復雜。具體表現在:a.從不齊全到齊全;b.從籠統(tǒng)到分化。(2)從具體到抽象。(3)從被動到主動。主要表現在:a.從無意向有意發(fā)展;b.從主要受生理制約到自己主動調節(jié)。(4)從零亂到成體系?;顒訉W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作用是什么?活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兒童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發(fā)展并表現出來的。(2)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在兒童活動中產生并轉化的。(3)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xnl)發(fā)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第三章 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zhyo)特征一、單項選擇題1.嬰兒期的年齡階段是( )A.0歲.612月.16月 D.0

8、1月2.有資料證明,學前期是人生學習口語的時期,如果錯過這個(zh ge)時期,就難以學會人的語言。因此學前期被看做是兒童學習口語的( )A.關鍵期 B.轉折期C.危機期 D.最近(zujn)發(fā)展區(qū)3.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發(fā)是在( )A.先學前期 B.幼兒初期C.幼兒中期 D.幼兒晚期4.出現最初的獨立性是在( )A.13歲 B.45歲 C.56歲 D.34歲.具體形象是學前兒童思維的典型特點。這種特點在().先學前期尤為突出.幼兒中班尤為突出.幼兒小班尤為突出.幼兒大班尤為突出二、填空在處理兒童心理發(fā)展年齡特征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的問題上,要反對的兩種傾向是 過分夸大穩(wěn)定性和過分強調可變性 轉折期

9、是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但 “危機”(或危機期)卻不是必然出現的。整體來說, 學前期 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4.個性初具雛形是在 56 歲。5.34歲兒童的認知活動是非常具體的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 進行。三、概念解釋1.兒童心理發(fā)展年齡特征:是指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一般 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危機(wij)期:由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轉折期常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為(xngwi),或各種不符 合社會行為準則的表現,所以(suy),有人把轉折期稱為危機期。敏感期:敏感期,也稱最佳期,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形成某種能力或行為比 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10、。最近發(fā)展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兒童能夠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兒 童在成人指導下所能夠表現出來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四、問答題1.簡述45歲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征。 45歲兒童,是幼兒園中班。歲以后,兒童心理發(fā)展出現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認識活動的概括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地開始發(fā)展。(1)更加活潑好動。正常兒童都是好動的,45歲兒童更為突出。(2)思維具體形象。具體形象性是整個幼兒期思維的典型特點,中班尤為突出。他們主要依靠表象即事物在頭腦中的形象進行思維活動。(3)開始接受任務。小班幼兒還不能理智地接受任務要求,中班則開始能夠接受嚴肅的任務。(4)開始自己組織游戲。4歲左右是游戲蓬

11、勃發(fā)展的時期,中班幼兒不但愛玩,而且會玩,他們能夠自己組織游戲,自己規(guī)定游戲主題,自己分工,安排角色,游戲內容也較豐富、多樣化。試說明兒童心理發(fā)展年齡特征的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及其辯證統(tǒng)一關系。(1)“穩(wěn)定性”主要表現在:a.在一定社會教育條件下,一定年齡階段的大多數兒童總是處于一定的發(fā)展水平上,表現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點。B.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順序和發(fā)展速度是相對不變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顛倒。“可變性”主要是指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速度可因社會和教育條件的變化而有所變化。(2)兒童心理發(fā)展(fzhn)年齡特征的“穩(wěn)定性”不是(b shi)絕對的,因為在一定條件或范圍內是可以變化的;“可變性”也不是絕對的,因為

12、從細微的量變到本質的變化、從局部的暫時的變化到普遍的穩(wěn)定的變化都不是一年兩載所能見效(jinxio)的。一般就一個群體來說,心理年齡特征發(fā)生“質的”變化至少要經過一個世代才有所反映。第四章 學前兒童注意的發(fā)展一、填空題1. 幼兒的 無意 注意占優(yōu)勢, 有意 注意初步發(fā)展。2.注意的功能有 選擇功能 、 維持功能 和 調節(jié)功能 。3.注意的品質包括 注意的范圍、 注意的穩(wěn)定性、 注意的分配和 注意的轉移 。4.幼兒自始至終地聽教師講故事、認真地畫畫、做手工等都是幼兒的 有意注意 。5.幼兒有意注意的形成是與 言語 在幼兒行為調節(jié)中所起的作用有密切聯系的。6.幼兒注意的選擇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兒的

13、 興趣 和 情緒 引起的。7多動癥又稱為_輕微腦功能失調 。 二、判斷說明題(先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1. “一目十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指的是注意的選擇性的表現。 錯誤。注意的廣度也叫注意的范圍。它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清楚地察覺和把握對象的數量。 “一目十行”、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即是指注意的范圍。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時,注意指向的范圍就縮小。 正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范圍會縮小。兒童一進商場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兒童在這一刻出現的心理現象是需要。 錯誤。兒童在這一刻出現的是心理活動對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即注意。注意使兒童的游戲、學習等活動順利進行,這是

14、注意的維持功能。 正確。注意的維持功能,使兒童心理活動對所選擇的對象保持一種(y zhn)比較緊張、持續(xù)的狀態(tài),從而維持兒童的游戲、學習等活動順利進行。兒童出生后就出現了注意現象,這實質(shzh)上是一種隨意注意。 錯誤。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兒期出現,嬰兒期較明顯(mngxin),這是本能的無條件反射。6. 3-6歲兒童注意發(fā)展的特征是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均衡發(fā)展。錯誤。3-6歲兒童注意發(fā)展的特征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開始發(fā)展。 三、概念解釋1. 注意:注意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人心理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能動的狀態(tài),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特點。2. 無意注意:無

15、意注意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產生的注意,是不由自主的、被動的注意。3. 注意的選擇: 注意的選擇指對環(huán)境中各種刺激作出選擇性的反應,使兒童在一定時刻選擇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對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應,它的發(fā)展依賴于生理的成熟與后天的學習、訓練,個人的知識經驗以及興趣、情緒有關。四、問答題1. 36歲兒童注意發(fā)展的特征是什么? 36歲兒童注意的發(fā)展特征是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1)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其發(fā)展表現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與興趣和需要關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漸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水平

16、低、穩(wěn)定性差,依賴成人的組織和引導,有如下表現特點:有意注意受大腦發(fā)育水平的局限;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huán)境,特別是成人要求下發(fā)展的;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動中實現的。2簡述成人在幼兒有意注意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成人在幼兒(yu r)有意注意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表現在: (1)幫助幼兒明確注意的目的任務,產生有意注意的動機,即自覺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zj)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2)用語言組織幼兒的有意(yuy)注意。成人提出問題,往往能夠引導幼兒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兒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第五章 學前兒童(r tng)感知覺的發(fā)展一、填空題1. 感覺指人

17、腦對直接作用(zuyng)于感覺器官的刺激物_個別(gbi)屬性_的反映,屬于簡單的心理現象,主要與生理作用相關系。知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_整體屬性 的反映。2.視觸協(xié)調主要表現為_眼手探索活動_的協(xié)調。3眼手協(xié)調動作出現的主要標志是_伸手能抓到東西_。4同一分析器的各種感覺會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這種現象叫_感覺的對比_,分_先后對比_和_同時對比_兩種。5幼兒時間知覺發(fā)展的方向是思維參與時間的知覺,即把 時間知覺 和 時間概念 聯系起來。二、判斷說明題(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1. 幼兒口腔觸覺作為探索手段,可以認識物體 正確??谇挥|覺作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觸覺,可以

18、認識物體。就母親聲音和陌生人聲音而言,新生兒趨向新鮮的陌生人聲音。 錯誤。就母親聲音和陌生人聲音而言,新生兒趨向母親的聲音。新生兒對不同的聲調及聲音的純度、強度、持續(xù)時間等有不同的反應。 正確。新生兒對不同的聲調及聲音的純度、強度、持續(xù)時間等有不同的反應。兒童剛出生時,最發(fā)達的感覺是聽覺。 錯誤。味覺是兒童剛出生時最發(fā)達的感覺。正常嬰兒主要依靠視覺定位。 正確。正常嬰兒主要依靠視覺定位?!耙曈X懸崖”可以測查嬰兒的方位知覺。 錯誤。“視覺懸崖”可以測查嬰兒的深度知覺。三、概念解釋1. 感覺:感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屬于簡單的心理現象,主要與生理作用相關聯,包括視、聽

19、、嗅、味、膚、動與平衡覺等。2. 知覺(zhju):知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gnju)器官的事物整體的反映。它以感覺為基礎,但并非感覺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對感覺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義,受經驗影響,因此,對同一事物的知覺會有所不同。3. 對比(dub)現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種感覺會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這種現象叫感覺的對比,分先后對比和同時對比兩種。四、問答題1. 幼兒觀察發(fā)展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幼兒觀察的發(fā)展,表現在觀察的目的性、持續(xù)性、細致性、概括性以及觀察方法等方面。1)觀察的目的性加強。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從低到高可分為三級:低級、中級、高級。 (2)觀察的持續(xù)性

20、延長。幼兒初期,觀察持續(xù)時間很短,其與持續(xù)性和目的性有關。(3)觀察的細致性增加。經過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能夠有所提高。(4)觀察的概括性提高。對圖像觀察概括化可分四個階段:個別對象、空間聯系、因果聯系、對象總體。2. 簡述幼兒期時間知覺的發(fā)展。 人總是通過某種衡量時間的媒介反映時間的。任何變化速度均勻的現象都可以作為時間的標尺,其中包括外界的變化,也包括人體內部的一些生理狀態(tài)。幼兒時間知覺發(fā)展的方向是思維參與時間的知覺,即把時間知覺和時間概念聯系起來。幼兒時間知覺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 (1)幼兒前期,主要以人體內部的生理狀態(tài)(zhungti)來反映時間,如: “生物鐘”即以生物節(jié)律周期

21、(zhuq)來反映“時間(shjin)”,到點感到餓,想要吃。幼兒期逐漸能夠以外界事物作為時間的標尺。 (2)幼兒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時間概念,但往往和他們具體的生活活動相聯系。 (3)幼兒中期,幼兒可以正確理解“昨天”、 “明天”,也能運用“早晨”和“晚上”等詞,但是對較遠的時間,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來仍感困難。 (4)幼兒晚期,在前面的基礎上,又開始能辨“大前天”、“大后天”,并能學會看鐘表等,但對更大或更小的時間單位,如幾個月、幾分鐘等辨別,仍感困難。 第六章 學前兒童記憶(jy)的發(fā)展一、填空題1.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jngyn)的保存,包括_識記(sh j)_、_保持_

22、、_恢復_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中恢復又分_再認_和 再現 兩種形式。記憶的保持有其相反的過程是 遺忘 。2. 記憶廣度是單位時間內能夠識記的材料的數量,人類短時記憶的廣度一般為_72_個信息單位,其增長受生理發(fā)展水平的局限。3. 識記 和 保持 是再認和回憶的前提。4. 表象和思維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 形象 ,思維的概括用的是_語詞_。5. 當要求幼兒記住某樣東西時,他往往記住的是和這件東西一道出現的其他東西,這種現象叫做_偶發(fā)記憶_。 二、判斷說明題(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1. 壓抑說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 錯誤。干擾說認為,遺忘是因為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

23、。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幼兒也能熟練地背誦古詩,這是機械記憶。 正確。機械記憶指對所記材料的意義和邏輯關系不理解,應用簡單的、機械重復的方式進行記憶。在不理解的情況下的記憶都是機械記憶。3. 記憶潛伏期指的是回憶時間的長短。 錯誤。記憶潛伏期指保持時間的長短。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差別逐漸增大。 錯誤。幼兒以形象記憶,隨著年齡增長語詞記憶逐漸發(fā)展,其差距逐漸縮小。幼兒能夠出現可以保持終生的記憶在12歲以后。 錯誤(cuw)。34歲以后(yhu),幼兒的某些記憶可以保持終生。6.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biomng),遺忘過程在學習后1天內進展最快。 錯誤。遺忘過程在學習后20分

24、鐘內進展最快。三、概念解釋1. 幼年健忘:3歲前兒童的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現象,和幼小兒童大腦皮質的發(fā)展有密切關系,也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神經細胞的連接_突觸的功能成熟水平有關。2. 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指在短時記憶過程中,把新輸入的信息和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的記憶。在幼兒期,隨年齡的增長,工作記憶的能力越來越高。3.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指德國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的揭示遺忘規(guī)律的圖像表示方法。其基本內容是:遺忘在學習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簡單說就是,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四、問答題1. 幼兒常用的記憶策略是什么? 幼兒常用的記憶策略有:反復

25、背誦或自我復述;使記憶材料系統(tǒng)化;間接的語義識記。2. 記憶在幼兒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記憶在幼兒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記憶在知覺的基礎上進行,而知覺的發(fā)展離不開記憶。知覺中包括經驗的作用,特別是知覺恒常性和空間知覺,更和經驗密切相關,而經驗的積累主要靠記憶。(2)兒童的想像和思維過程依靠記憶,記憶把知覺和想像、思維聯結起來(q li),使兒童能對知覺到的材料進行想像和思維,兒童最初的原始想像和記憶不容易區(qū)分。(3)兒童學習(xux)語言靠記憶,記住聲音的語義,交際時對句子的理解和連貫性的保持都需要記憶。(4)兒童情感、意志的發(fā)展受記憶(jy)影響,記

26、憶使兒童積累一些情感體驗的經驗,從而使情感豐富起來。意志行動離不開記憶。第七章 學前兒童的想象(xingxing)的發(fā)展一、單項選擇題1.想象是( )思維(swi)的核心。A.開放性 B.直覺(zhju)行動 C.形象 D.創(chuàng)造性2.幼兒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狀,一會兒想象它是一匹飛奔的“駿馬”;一會兒想象它是一座會動的“山”這種想象屬于( )。 A無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3.根據新形象的形成有無( ),可以把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A.目的性 B.特定性 C.創(chuàng)造性 D.方向性4.夢是在睡眠狀態(tài)下產生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 )的極端形式。A.再造想象 B.創(chuàng)造想象 C.有

27、意想象 D.無意想象5.( )是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主要想象形式。A.理想 B.創(chuàng)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無意想象6.幼兒初期,( )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發(fā)展。A.有意想象 B.無意想象 C.創(chuàng)造想象 D.再造想象7.創(chuàng)造性想象發(fā)生的標志是( )。A.抽象性 B.獨立性 C.形象性 D.聯想性二、填空題1.想象的構成方式包括:黏合、夸張與強調、 擬人化 和 典型化 。2. 記憶表象 是想象的原材料。3.按照新穎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程度,想象可分為 再造想象 和 創(chuàng)造想象 。4.幼兒常常根據自己的主觀體驗和經驗來體會和想象現實,這就使想象具有特殊的 夸大性 和 縮小性 。5.幼兒想象發(fā)展的一般

28、趨勢是從簡單 自由聯想 向 創(chuàng)造想象 的發(fā)展。 三、概念解釋1.想象: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思維的特殊形式。2.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和非語言的描繪,在頭腦中產生有關事物(shw)新形象的心理過程。3.表征(bio zhn)功能:表征功能(gngnng)指的是運用信號(實際物體、形象、語言、數學符號等)來象征或代替其他物體。四、問答題1.想象在幼兒心理活動中有什么作用?(1)想象的產生是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標志(2)想象是兒童理解的基礎(3)想象在游戲中作用:游戲離不開想象(4)想象的發(fā)展是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核心(5)想象是維持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

29、手段2.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 (1)豐富幼兒的表象,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現力(2)在文學藝術等活動中,創(chuàng)造幼兒想象發(fā)展的條件(3)在游戲中,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4)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訓練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幼兒想象事物的具體情況,自主解決問題(5)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幼兒的想象力(6)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引導幼兒進行想象第八章 學前兒童(r tng)思維的發(fā)展一、選擇題1.3歲以前的兒童主要思維(swi)類型是( )。 A.直覺行動(xngdng)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創(chuàng)造性思維2. 以語詞為工具來進行的思維,利用概念、判斷和推理形式進行的思維是( )。A.直

30、覺行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創(chuàng)造性思維3. 貫穿于整個思維過程之中的思維的基本過程是( )。A.概念 B.分析 C.綜合 D.比較4.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 A.準備 B.醞釀 C.闡明 D.證實5.幼兒的通過( )方式獲得概念。A.實例 B.推斷 C.語言理解 D.操作6.學前兒童的判斷以( )為主。A.直接判斷 B.間接判斷 C.形象判斷 D.抽象判斷二、填空題1.思維的特性包括 間接性 和 概括性 。2.按照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將思維分為 聚合思維 和 發(fā)散思維 。3.推理的兩種主要形式是 歸納推理 和 演繹推理 。4.兒童思維發(fā)展的總趨勢是 直覺行動 思維在

31、先, 具體形象 思維隨后,抽象邏輯 思維最后的順序發(fā)展起來的。5.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特征是 發(fā)散性 。6.學前兒童概括能力的發(fā)展分為三種水平: 動作水平 的概括, 形象水平 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三、概念解釋1.思維: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與間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2.概念(ginin):概念是指人腦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特征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思維活動的最基本(jbn)單位。3.創(chuàng)造性思維(swi):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四、問答題1.學前兒童思維特點是什么?(1)學前早期兒童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2)學前中期兒童以具

32、體形象思維為主(3)學前晚期兒童開始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4)學前兒童對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5)學前兒童的判斷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6)學前兒童已能進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較低(7)學前兒童理解力逐漸增強2.怎樣才能促進學前兒童思維的發(fā)展?(1)不斷豐富學前兒童的感性知識(2)幫助學前兒童豐富詞匯,正確理解和使用各種概念,發(fā)展語言(3)開展分類練習活動,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前兒童多想、多問,激發(fā)其求知欲,保護其好奇心(5)開展各種游戲,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第九章 學前兒童言語(yny)的發(fā)展一、選擇題1對話言語的突出(t ch)特點

33、是( )。 A.雙向性 B.全面性 C.理解(lji)性 D.情境性2. 獨白屬于( )。A.內部言語 B.外部言語 C.思維語言 D.想象語言3. ( )是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憑借的主要工具,通常以簡短的形式進行。 A.內部言語 B.外部言語 C.獨白 D.書面言語4. 兒童言語的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是( )。A.邊學說邊理解 B.說與聽互不干擾 C.先聽懂后會說 D.理解后才會說5. 幼兒期是一生中( )增加最快的時期。A.詞匯量 B.語音 C.語法 D.句子6.學前兒童言語發(fā)展中的不完整句階段可分為( )。A.多詞句階段 B.疊音詞階段 C.單詞句階段 D.雙詞句階段二、填空1.言語的種類包括 外

34、部言語 和 內部語言 。2.言語的功能有符號固著功能、 概括作用 和 交流作用 。3.幼兒在語法的掌握方面是從簡單句發(fā)展到 復合句 ;從 陳述句 發(fā)展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從 無修飾句 發(fā)展到修飾句。4.幼兒口頭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是從 對話言語 向 獨白言語 發(fā)展。5.幼兒詞匯發(fā)展包括詞匯的 數量 、 詞類 、 詞義 三方面。6.學前兒童言語主要是 口頭言語 。三、概念解釋1.言語:言語是個體借助語言傳遞信息、進行交際的過程。2.內部言語:內部言語指只為語言使用者所意識到的內隱的言語,也叫做不出的 言語。3.積極(jj)詞匯:積極(jj)詞匯學前兒童能夠正確理解又能正確使用的詞。四、問答題1.學前兒童

35、口頭語言(yyn)的發(fā)展有哪些特點?(1)從對話語向獨白語發(fā)展(2)從情境語向連貫語發(fā)展2.如何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前兒童言語?(1)創(chuàng)造條件,讓兒童有充分交往與活動的機會(2)幫助兒童擴大眼界,豐富生活,增加詞匯(3)加強對學前兒童言語的訓練(4)成人語言規(guī)范的榜樣作用第十章 學前兒童(r tng)的情緒和情感一、單項選擇題1.孟昭蘭教授的研究指出,兒童適中的愉快情緒使他們的智力操作(cozu)達到最優(yōu)效果。這說明了情緒對學前兒童( )。A個性(gxng)形成的作用B心理活動的動機作用C認知發(fā)展的作用D交往發(fā)展的作用2.兒童最初的情緒反應是與( )。A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B歸屬與愛的需要相聯系的C尊重

36、的需要相聯系的D生理需要相聯系的 3.小班幼兒打針感到疼時,便大聲哭喊;而到了大班打針時雖然感到疼,但由于認識到要學習解放軍叔叔的勇敢精神,能夠含著眼淚表現出笑容。這說明了學前兒童情緒發(fā)展的一種趨勢是( )。A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化B情緒的豐富化C情緒的社會化D情緒的深刻化4.兒童出生后,最明顯的情緒表現是( )。A哭 B笑 C怒 D怕5.當孩子情緒十分激動又哭又鬧時,有經驗的幼兒園老師常常采取暫時置之不理的辦法,結果孩子自己會慢慢停止哭喊。這種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是( )。A消退法 B冷卻法 C轉移法 D自我說服法二、填空題1.行為主義創(chuàng)始人華生通過(tnggu)對出生嬰兒的觀察指出,嬰兒天生的

37、情緒反應有怕、怒和 愛 三種(sn zhn)。2.兒童最初(zuch)出現的情緒反應是與 生理 需要相聯系的。3.學前兒童情緒發(fā)展的一般趨勢主要有3個方面:社會化、豐富和深刻性以及 自我調節(jié)化 。4.嬰兒誘發(fā)性的笑是由 外界刺激 引起的。5.成人教會孩子調節(jié)自己情緒表現的主要方法或技術有:反思法、 自我說服法 和想象法。三、概念解釋1情緒豐富化:情緒豐富化,指情緒指向的事物越來越豐富。包括兩種含義:(1)情緒過程越來越分化;(2)情緒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加。2情緒深刻化:情緒深刻化指情緒指向事物的性質的變化,從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內在的特點。3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

38、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4理智感:由是否滿足認識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四、問答題1.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中有以下重要作用:(1) 情緒對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動機作用。(2) 情緒對學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作用。(3) 情緒對學前兒童交往發(fā)展的作用。 (4) 情緒對學前兒童個性形成的作用。2. 舉例說明如何培養(yǎng)學前兒童良好的情緒。 (l)營造良好的情緒環(huán);(2)成人的情緒自控;(3)采取積極的教育態(tài)度;(4)引導孩子控制情緒;(5)教會孩子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舉例說明略)第十一章 學前兒童(r tng)的意志一、單項選擇題1.兒童動作(dngzu)發(fā)生的主要標志

39、是( )。A無意(wy)撫摸的發(fā)生B手眼不協(xié)調的抓握的發(fā)生C手眼協(xié)調動作的發(fā)生D無意抓握動作的發(fā)生2.意志行動的第一個基本特征是( )。A克服困難B以不隨意運動為基礎C意識調節(jié)運動D具有明確的目的 3.兒童意志行動的萌芽,是在兒童生后的( )。A8個月左右B10個月左右C6個月左右D7個月左右4.學前兒童意志發(fā)展的主要標志是( )。A自覺性 B果斷性 C堅持性 D自制性5.幼兒堅持性發(fā)展的關鍵年齡是( )。A 34歲 B 45歲 C56歲 D67歲填空題1.兒童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1) 從整體到局部規(guī)律 ;(2)首尾規(guī)律;(3)近遠規(guī)律;(4) 大小規(guī)律 ;(5)無有規(guī)律。2. 手眼(shuy

40、n)協(xié)調 動作的發(fā)生,是兒童有意動作發(fā)生的主要標志(biozh),這種動作一般是在兒童生后 45歲個月左右(zuyu)出現。3. 4 個月左右,兒童的行為出現了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8 個月左右,兒童動作的有意性發(fā)展出現了較大質變,可以說是意志行動的萌芽。4.幼兒行動動機和目的關系所發(fā)生的變化,是從 直接 動機為主向 間接 動機為主的方向發(fā)展。當兒童正式入學后,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是 間接的 。5. 45歲 歲時幼兒堅持性發(fā)展最快的年齡。也正是在這個年齡, 外界條件 對幼兒堅持性影響最大。三、概念解釋1意志:意志是指成人按照預定目的,有意識地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2有意運動:有意運

41、動是指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主動去支配自己的肌肉運動。3堅持性:堅持性是指在較長時間內連續(xù)地自覺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動。它是學前兒童意志發(fā)展的主要標志。四、問答題1. 簡述幼兒期自覺行動目的的發(fā)展過程。 幼兒期是自覺行動目的開始形成的時期。其發(fā)展過程是:(1) 缺乏明確的目的(先學前期)。(2) 外來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兒初期)。(3) 自覺的行動目的逐漸形成(幼兒中期)。(4) 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目的(幼兒末期)。2. 簡述兒童意志行動發(fā)展與動作發(fā)展的關系。 人的動作主要是由神經系統(tǒng)的高級中樞支配,而神經系統(tǒng)的高級中樞正是人的心理活動所在。因此,兒童動作的發(fā)展和兒童心理發(fā)展有密切關系。特別是意志行動

42、,其發(fā)展與兒童動作發(fā)展的關系更為明顯。因為,意志行動是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行動,而行動就是一系列的動作。沒有基本動作的發(fā)展,不可能產生意志行動,而沒有意志成分的參與,或所謂有意性的調節(jié),動作也不可能發(fā)展和完善。第十二章 學前兒童(r tng)社會性的發(fā)展一、單項選擇題1.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生活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xngwi)特征,是人的( )。A生物性 B個性(gxng) C社會性 D獨特性2.嬰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一種傾向,是( )。A依戀 B親子關系 C同伴關系 D親社會行為 3.幼兒道德發(fā)展的核心問題是( )。A親社會行為 B同伴關系 C攻擊行為

43、 D性別角色行為4.自我中心地識別性別角色階段,是在( )。A23歲 B34歲 C45歲 D57歲5.造成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的根本原因是( )。A缺失 B獨生 C獨特 D家長與子女的關系二、填空題1.與社會性相比,個性強調的 獨特 ,是個人的行為方式;而社會性強調的是人們符合社會傳統(tǒng)習俗的 共性 的行為方式。2. 親子關系通常被分為3種類型: 民主型 、專制型及 放任型 。3.影響學前兒童親子關系的主要因素有: 婚姻關系 和 家庭結構 。4.幼兒攻擊行為的特點之一是,更多依靠身體上的攻擊,而不是 言語 攻擊;從工具性攻擊向 敵意性攻擊 轉化的趨勢。5.學期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內容有:親子

44、關系、同伴關系、 性別角色 、親社會行為和 攻擊行為 。三、概念解釋1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個人幫助或打算幫助他人或群體的行為及傾向。具體包括分享、合作、謙讓、援助等。2依戀(ylin):依戀,是嬰兒尋求并企圖(qt)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一種傾向。3攻擊行為(n j xn wi):攻擊行為,是一種以傷害他人或他物為目的的行為,如打人、咬人、故意損壞東西等。4. 性別角色行為:性別角色行為,是兒童按照特定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漸形成的行為。四、問答題1. 簡要說明早期依戀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及如何形成兒童良好的依戀。 早期依戀對兒童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1) 安全的依戀有助于兒童積極的探索能力的發(fā)展。(2) 嬰兒的依戀質量影響到兒童的同伴關系。要形成兒童良好的依戀,必須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