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昌二中20192020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一生物試卷一、選擇題.下列現(xiàn)象屬于滲透作用的是水分子通過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水分子通過細胞膜蔗糖分子通過細胞壁水分子通過液泡膜水分子通過原生質(zhì)層新鮮蔬菜在空氣中萎孺A. B.C.D.【答案】C【解析】【分析】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驹斀狻考毎谑侨傅模皇前胪改?,水分子通過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不屬于滲透作用,錯誤;細胞膜是半透膜,水分子通過細胞膜屬于滲透作用,正確:細胞壁是全透的,蔗糖分子是溶質(zhì)分子,其通過細胞壁不屬于滲透作用,錯誤;液泡膜是半透膜,水分子通過液泡膜屬于滲透作用,正確:原生質(zhì)層是半透膜,水分子通過原生質(zhì)層屬于滲透
2、作用,正確:新鮮蔬菜在空氣中菱麓屬于水的蒸發(fā),不屬于滲透作用,錯誤。綜上所述,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某種植物細胞在濃度分別為200mmol / L和400mmol / L的M物質(zhì)溶液中,細胞吸收M的速 率都是lOmmol/min。對此結果最合理的解釋是A.細胞吸收M的方式為自由擴散B.細胞吸收M的方式為主動運輸C.細胞吸收M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D.所需能量供應不足【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擴散特點是高濃度運輸?shù)降蜐舛?,不需要載體和能量,如水,C0:,甘油。協(xié)助擴散的特點是高濃度運輸?shù)降蜐舛?,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如紅細胞吸收面萄糖。主動運輸?shù)奶攸c是需要載體和能量,如小腸絨毛
3、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偏萄糖,K Na【詳解】A、自由擴散的動力是濃度差,與外界溶液成正比,與題意中“在濃度分別為 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質(zhì)溶液中,細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lOmmol / min”不符合; 故A錯誤。B、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而題干中“通入空氣后,吸收速率不變”,說明與能量無關;故B錯 誤。C、“200mmol / L和400mmo / L的M物質(zhì)溶液中,細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lOmmol / min” , 說明物質(zhì)V運輸受到載體數(shù)量的限制,而與能量無關,則M運輸?shù)姆绞绞菂f(xié)助擴散:故C正 確。D、通入空氣,有氧呼吸速率加快,能量供應增加:故D錯誤。故選:Ce.甲、乙
4、兩種小分子物質(zhì)在細胞內(nèi)外的濃度情況如圖所示,在進行跨膜運輸時,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A.甲進入細胞一定需要能量B.甲運出細胞一定有載體蛋白的參與C.乙進入細胞一定不需要能量D.乙運出細胞一定有載體蛋白的參與【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柱形圖表明:甲乙都是小分子,甲物質(zhì)的細胞外濃度高于細胞內(nèi),乙物質(zhì)的細胞 內(nèi)濃度高于細胞外。甲進入細胞是順著濃度梯度進入,可能是自由擴散或協(xié)助擴散,一定不 消耗能量,A錯誤:甲運出細胞是逆著濃度梯度進行的,是主動運輸方式,一定有載體蛋白的 參與,B正確:乙進入細胞是順著濃度梯度進行的,可能是自由擴散或協(xié)助擴散,一定不消耗 能量,不一定需要載體協(xié)助,CD錯誤??键c:本
5、題考查物質(zhì)跨膜運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看懂并分析圖形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將某植物細胞置于一定濃度的硝酸鉀(KNOJ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該細胞未 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其原因可能是是死細胞細胞吸收KNO,后細胞液濃度增大失水后又吸水復原大量失水 硝酸鉀(KNO;)溶液濃度太低A. B. C.D.【答案】A【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細胞處于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細胞會失水,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細胞液濃度會增 大;再用清水處理,會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后的復原,細胞液濃度會減小?!驹斀狻繉⒛持参锛毎糜谝欢舛鹊南跛徕洠ㄐ氖┤芤褐?,一段時間后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該 細胞
6、未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有可能該細胞是死細胞:也有可能細胞吸收KNO,后細胞液濃度增大, 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后自動復原了,所以一段時間后觀察未觀察到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也有可能是外界 溶液濃度太低,細胞未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若細胞大量失水,則可以觀察到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綜上所述,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有人給培養(yǎng)過程中的代謝正常的動物細胞加入了某物質(zhì),然后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了少量標記 的必需氨基酸,但未在檢測的細胞中發(fā)現(xiàn)該氨基酸,而細胞的其他代謝正常,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最 可能的原因是A.緞基酸的濃度太小B.該物質(zhì)抑制了細胞的呼吸作用C.該細胞未進行蛋白質(zhì)合成D.該物質(zhì)使細胞膜吸收該氨基酸的載體失活【答案】D【解析】【
7、分析】緞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進入細胞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驹斀狻緼、即使紈基酸的濃度很小,只要細胞吸收,細胞內(nèi)就可以檢測到該標記,A錯誤;B、若該物質(zhì)抑制了細胞的呼吸作用,則其他的代謝活動也會受到影響,B錯誤;C、若該細胞未進行蛋白質(zhì)合成,則其他代謝也會受到影響,C錯誤:D、該物質(zhì)使細胞膜吸收該例基酸的載體失活,則會導致該細胞無法吸收紈基酸,故細胞內(nèi)未 出現(xiàn)該標記,D正確。故選D。.紅細胞溶血可判斷物質(zhì)運輸?shù)乃俾?,其原理是進入紅細胞中的物質(zhì)能增大紅細胞的滲透壓, 使更多水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破裂,即發(fā)生溶血.某實驗小組利用該原理研究了細胞膜對幾 種物質(zhì)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8、.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編號溶劑溶血現(xiàn)象時間11ml水+0.1ml紅細胞懸液有9s21ml乙醇+0.1ml紅細胞懸液有48s31ml甘油+0. 1ml紅細胞懸液有13s41ml前萄糖+0. 1ml紅細胞懸液無一A.細胞膜對上述四種物質(zhì)的通透性不同B.細胞膜對甘油的運輸速率大于乙醇C.紅細胞一定不能從溶液中吸收葡萄糖D.甘油和乙醇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答案】C【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放在水中的紅細胞最快破裂,其次是放入甘油中的紅細胞,再其次是放入乙醇 中的紅細胞,處于葡萄糖中的紅細胞未出現(xiàn)溶血?!驹斀狻緼、根據(jù)處于不同溶液中的紅細胞溶血速度的快慢可知,細胞膜對上述四種物質(zhì)的通 透性不同,A正
9、確:B、根據(jù)3比2先溶血可知,細胞膜對甘油的運輸速率大于乙醇,B正確:C、紅細胞可以通過協(xié)助擴散吸收葡萄糖,C錯誤:D、甘油和乙醇均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D正確。故選Co.研窕發(fā)現(xiàn).在小腸絨毛的微絨毛而存在者兩種運輸葡萄糖的載體一一SGLT1和GLUT2,前者504544)252015:105 0 速率與o-/min g ( TH )是主動運輸?shù)妮d體,后者是協(xié)助擴散的載體。科學家通過體外實驗,將不同葡萄糖濃度下的 運輸速率繪制了如下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表示總菊萄糖轉運速率/表示SCLTI轉運速率二 XZ表示CLUT2轉運速率20 40 60 SO 100 葡韻格A,主動運輸需要消
10、耗細胞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在較低濃度下,主動運輸?shù)妮d體先達到飽和狀態(tài)C.在較高濃度下,細胞主要依賴主動運輸來增大吸收速率D.小腸絨毛細胞對葡萄糖的運輸兩種方式在同時進行【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動運輸?shù)妮d體,后者是協(xié)助擴散的載體: 分析題圖曲線可知,協(xié)助擴散發(fā)生的同時,主動運輸也在發(fā)生。只不過在低濃度下,主動運 輸?shù)妮d體就達到飽和:高濃度情況下,需要依賴于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提高吸收速率,主要 吸收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驹斀狻緼、主動運輸需要消耗細胞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和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A 正確;B、分析題圖可知,在較低濃度下,主動
11、運輸?shù)妮d體先達到飽和狀態(tài),B正確:C、在較高濃度下,GLUT2的運輸速率較大,所以細胞主要依賴協(xié)助擴散來增大吸收速率,C 錯誤;D、由題圖可知,在一定濃度前萄糖條件下,小腸絨毛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協(xié)助擴散也有 主動運輸,D正確。故選Co.高濃度NaCl溶液具有殺菌防腐的作用,是因為A.氯離子有殺菌作用高濃度溶液引起細菌失水而死亡C.鈉離子不利于細菌的生長D.酸堿度不適于細菌生長【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在高濃度鹽水環(huán)境中,細菌會由于細胞滲透作用失水過多,而導致死亡,故B正 確??键c:本題主要考查物質(zhì)的運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 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把一個細胞中的
12、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來,在空氣和水界而上將它們鋪成單分子層(假定單 分子間距離適當且相等),比較空氣和水界而上磷脂分子層的表面積與原細胞的表面積之比, 此比例最大和最小的細胞分別是洋蔥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蛙的紅細胞唾液腺細胞乳酸菌細胞 酵母菌細胞A.B.C.D.【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均由磷脂雙分子層組成?!驹斀狻咳樗峋毎窃松?,只有細胞膜一種生物膜,故空氣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層 的表面積與原細胞的表而積之比最小:唾液腺細胞的分泌活動較旺盛,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 較發(fā)達,膜而積較大,故空氣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層的表而積與原細胞的表面積之比最大。 綜上所述,B
13、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o.下列說法中,與生物膜發(fā)現(xiàn)史不一致的是A.歐文頓在實驗基礎上提出,膜是由脂質(zhì)組成的B.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zhì),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 分子層的面積為紅細胞表而積的2倍。他們由此推出:細胞膜中的脂質(zhì)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 的兩層C.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層結構,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 磷脂一蛋白質(zhì)一磷脂三層結構構成的D.科學家用不同熒光染料標記人細胞和鼠細胞并進行融合,證明了細胞膜中的蛋白質(zhì)是可以 流動的【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zhì),還有少量的糖類?!驹斀狻緼、歐文頓在實驗基礎上
14、發(fā)現(xiàn)脂溶性物質(zhì)更易通過細胞膜,故提出膜是由脂質(zhì)組成的, A正確;B、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只有細胞膜一種生物膜,故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 脂質(zhì),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為紅細胞表面枳的2倍。他 們由此推出:細胞膜中的脂質(zhì)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B正確:C、羅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zhì)一磷脂一蛋白質(zhì)三層結構構成的,C錯誤:D、科學家用不同熒光染料標記人細胞和鼠細胞并進行融合,不同的熒光混合,證明了細胞膜 中的蛋白質(zhì)是可以流動的,D正確。故選C。.如圖X、Y、Z是細胞中的三種有機化合物,X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Y為 構成細胞膜的成分.下列有
15、關說法正確的是()A.膽固醇可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nèi),與Y有關B.細胞膜會被蛋白酶分解,說明組成細胞膜的物質(zhì)中有ZC.細胞膜上的Z是可以運動的,而Y是靜止的D.如果X被人的紅細胞吸收,需要載體蛋白,不需要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圖: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X為糖類,Y含有N元素不含有磷元素,應該為 蛋白質(zhì),Z為磷脂?!驹斀狻緼、膽固醇可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nèi),與磷脂Z有關,A項錯誤:B、細胞膜會被蛋白酶分解,說明組成細胞膜的物質(zhì)中有蛋白質(zhì)Y, B項錯誤:C、細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是可以運動的,大部分蛋白質(zhì)都是可以運動,C項錯誤;D、簡萄糖以協(xié)助擴散方式進入紅細胞,需要載體蛋白
16、,不需要能量,D項正確。故選D。12.某實驗小組從同一蘿卜上取相同長度的蘿卜條5根,其中4根分別放置在濃度為a、b、c、 d的蔗糖溶液中處理1 h,另外一根不作處理,作為對照組。然后將這5根蘿卜條依次放入質(zhì) 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儲水中靜置1 h后,取出蘿卜條,測定蒸儲水質(zhì)量的變 化量,結果如圖所示.據(jù)此判斷,下列推測正確的是蒸愉水溶液質(zhì)量的變化量/g 6420-2-4-6-8甲戊丙T組別甲;對照組乙:經(jīng)濃度為a的蔗糖溶液處理 丙;經(jīng)濃度為b的蔗糖溶液處理 丁:經(jīng)濃度為c的蔗糖溶液處理 戊:經(jīng)濃度為d的蔗糖溶液處理A.蔗糖溶液濃度大小關系為cbadB.原蘿卜條細胞液濃度位于b和c之間
17、C.戊組質(zhì)量不變的原因可能是細胞的原生質(zhì)層已沒有選擇透過性D.濃度為c的廉糖溶液使蘿卜條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圖示可知,蒸儲水質(zhì)量變少說明蘿卜條吸水,丁組中蒸馀水質(zhì)量減得最多,則蘿卜條中 的濃度最高,說明d蔗糖溶液濃度最高;丙組蒸儲水質(zhì)量減得較多,則蘿卜條中的濃度較高, 說明c蔗糖溶液濃度較高:甲組蒸馀水質(zhì)量減得較少,則蘿卜條中的濃度較低,說明a蔗糖 溶液濃度較低;乙組蒸馀水質(zhì)量減得最少,則蘿卜條中的濃度最低,說明b蔗糖溶液濃度最 低;戊組質(zhì)量不變,說明可能是細胞的原生質(zhì)層已沒有選擇透過性.A、蔗糖溶液濃度大小關系為bVaVcVd, A錯誤;B、據(jù)分析可知,原蘿卜條細胞液濃度
18、應低于b, B錯誤:C、戊組質(zhì)量不變的原因可能是細胞的原生質(zhì)層已沒有選擇透過性,C正確:D、濃度為c的蔗糖溶液沒有使蘿卜條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原因是在蒸鐳水中蘿卜條細胞仍 然能吸水,D錯誤.【考點定位】細胞質(zhì)壁分離與質(zhì)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及其原因13.下列關于酶與ATP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既能產(chǎn)生酶又能產(chǎn)生ATP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 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酶與ATP均具有高效性與專一性D. 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人體成熟的紅細胞由于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故不能產(chǎn)生酶,但能產(chǎn)生ATP, R錯 誤;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 ATP的
19、形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確:酶具有高效性與專一性,ATP 具有高效性但不具有專一性,C錯誤:部分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RNA,也就含有核糖,D錯誤??键c:本題考查酶與ATP的知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的能力。14.某同學進行了下列有關酶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甲組:淀粉溶液+新鮮唾液+斐林試劑一有磚紅色沉淀乙組:蔗糖溶液+新鮮唾液+斐林試劑一無磚紅色沉淀丙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試劑一?A.丙組的實驗結果是“無磚紅色沉淀”B.斐林試劑使用時應該先加甲液搖勻后再加乙液C.該同學的實驗目的是驗證酶的專一性D.為省去水浴加熱步驟,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試劑【答案】C【解析】【分
20、析】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水解產(chǎn)物是麥芽糖: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產(chǎn)物是 葡萄糖和果糖。【詳解】A、丙組蔗糖可以水解成還原糖偏萄糖和果糖,遇斐林試劑會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A錯 誤:B、斐林試劑使用時應該把甲液和乙液混合使用,B錯誤:C、該同學用同種酶催化不同的底物,可以驗證酶的專一性,C正確:D、由于碘液不能鑒定蔗糖是否水解,故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試劑,D錯誤。故選C?!军c睛】斐林試劑兩種成分需要混合使用,雙縮胭試劑中兩種成分需要分開加入。15.如圖表示水稻籽粒成熟過程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淀粉含量變化的關系,請選出不正確的 選項6 4 2 0 O 。叫 反應中合成的淀粉g/n(mA.淀粉磷
21、酸化酶可能是促進淀粉合成的酶B.淀粉含量多少可以用碘液來進行檢測C.低溫能使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下降,但不破壞其結構D.在沒有淀粉磷酸化酶存在的條件下,相關的反應就不能進行【答案】D【解析】【分析】由圖可知,隨著開花后天數(shù)的增加,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先升后降,淀粉含量逐漸升高。【詳解】A、根據(jù)淀粉磷酸化酶出現(xiàn)峰值時,淀粉的合成速度最快可知,淀粉磷酸化酶可能是 促進淀粉合成的酶,A正確:B、淀粉遇碘變藍,故淀粉含量多少可以用碘液來進行檢測,B正確:C、低溫能使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下降,但不破壞其結構,溫度升高其活性可以恢復,C正確;D、在沒有淀粉磷酸化酶存在的條件下,該反應仍可進行,酶只能催化已經(jīng)存在的反
22、應,D錯誤。故選D。16.下圖中曲線I、II分別表示物質(zhì)A在無催化劑條件和有酶催化條件下生成物質(zhì)P所需能量的變化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ad段表示在無催化劑的條件下,物質(zhì)A生成物質(zhì)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將酶催化改為無機催化劑催化該反應,則b在縱軸上將向下移動C.若僅增加反應物A的量,則圖中曲線的原有形狀均發(fā)生改變D.若曲線H為最適兩促條件下的曲線,改變酶促條件后,b在縱軸上將向上移動【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可知,ca段表示在無催化劑的條件下化學反應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 的條件下化學反應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應的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需要的活 化能;與無機催
23、化劑相比,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更顯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的影響,最適宜條件下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驹斀狻緼、ac段表示在無催化劑條件下,物質(zhì)A生成物質(zhì)P需要的活化能,A錯誤;B、與酶相比,無機催化劑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效果不顯著,因此若將酶催化改為無機催化 劑催化該反應,則b在縱軸上將向上移動,B錯誤;C、若僅增加反應物A的量,則圖中曲線的原有形狀不變,C錯誤:D、若曲線II為最適酶促條件下的曲線,改變酶促條件后,則b在縱軸上將向上移動,D正確。17.下圖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細胞間運輸、轉化過程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伴胞篩管懣壁細
24、胞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順濃度梯度運輸B.單糖逆濃度梯度轉運至薄壁細胞C. ATP生成抑制劑會直接抑制圖中蔗糖的運輸D.蔗糖可通過單糖轉運載體轉運至薄壁細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圖可知,蔗糖通過胞間連絲順濃度梯度從伴胞進入篩管:蔗糖的水解產(chǎn)物可以順濃度梯度 從篩管進入薄壁細胞。【詳解】A、進入篩管的蔗糖水解,有利于降低篩管中蔗糖的含量,有利于蔗糖順濃度梯度運 輸,A正確:B、由圖可知,單糖順濃度梯度轉運至薄壁細胞,B錯誤:C、由圖可知,蔗糖順濃度梯度運輸,故不需要消耗能量,ATP生成抑制劑不會直接抑制圖中 蔗糖的運輸,C錯誤:D、載體具有特異性,蔗糖(二糖)不能通過單糖轉運載體轉運至薄
25、壁細胞,D錯誤。故選A。18.下列有關酶和ATP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唾液淀粉酶在強酸、強堿和高溫條件下均變性失活酶均是在細胞內(nèi)的核糖體上合成酶可在細胞外或細胞內(nèi)起催化作用自然界中的光能、熱能、機械能、電能和化學能都可以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一個ATP分子徹底水解需要消耗2個水分子人的心肌細胞中,ATP的合成速度遠遠大于分解速度,從而保證心肌細胞有充足的能量一項B,二項C.三項D.四項【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ATP含有一分子腺噪吟、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個高能磷酸鍵。ATP與ADP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驹斀狻客僖旱矸勖冈趶娝帷妷A和高溫條件下空間結構被破壞,均
26、會變性失活,正確: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或RNA,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或細胞核,錯誤;酶在細胞內(nèi)合成,可在細胞外或細胞內(nèi)起催化作用,正確;ATP中的能量可以來自于光能或化學能,錯誤;一個ATP分子徹底水解的產(chǎn)物是1分子腺噂吟、1分子核糖、3分子磷酸,需要消耗4個水 分子,錯誤:人的心肌細胞中,ATP的合成速度與分解速度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錯誤。綜上所述,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高溫、強酸、強堿均會導致酶不可逆的變性失活,低溫只會抑制酶的活性。.植物在早春開花時,花序細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細胞100倍以上,但單位質(zhì)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卻只有其他細胞的40%,據(jù)此推測,此時的花序細胞
27、A.主要通過無氧呼吸生成ATPB.釋放的熱量遠多于其他細胞C.線粒體基質(zhì)不參與有氧呼吸D.沒有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氧氣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 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過程。無氧呼吸是不徹底的氧化分解,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釋放出少量的能量?!驹斀狻緼、根據(jù)“花序細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細胞100倍以上”可知,該細胞主要進行有 氧呼吸,A錯誤;B、根據(jù)該細胞消耗氧氣多,而合成ATP少可知,其釋放的熱量遠多于其他細胞,且更多的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B正確:C、線粒體基質(zhì)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的場所,C錯誤;D、
28、該細胞消耗氧氣較多,氧氣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參與反應,D錯誤。故選【點睛】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熱能形式散失,少數(shù)儲存在ATP中:無氧呼 吸過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儲存在酒精或乳酸中,少數(shù)釋放出來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多以 熱能形式散失,少數(shù)用于合成ATP。.下列有關生理功能和ATP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體內(nèi)簡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要消耗ATPATP的合成與細胞中的吸能反應相關C.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要消耗細胞產(chǎn)生的ATPD.細胞中ATP的合成與分解是可逆的化學反應【答案】A【解析】【分析】ATP水解過程需要由ATP水解酶的參與,釋放的能量可以用于肌肉收縮、物質(zhì)合成等過程:ATP 合成過程
29、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能量來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驹斀狻緼、植物體內(nèi)鋪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屬于吸能反應,要消耗ATP, A正確:B、ATP的合成與細胞中的放能反應相關,B錯誤:C、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消耗ATP, C錯誤:D、細胞中ATP的合成與分解過程是不可逆的,D錯誤。故選Ao.為了探究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下列實驗設計合理的是試驗編號探究課題選用材料與試劑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過氧化氫溶液新鮮的肝臟研磨液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對酶活性的影響新制的蔗糖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對酶活性的影響新制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試劑A.實驗B.實驗C.實
30、驗D.實驗【答案】B【解析】【分析】溫度會影響過氧化氫的分解,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不宜作為實驗材料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 的影響;由于酸性條件下淀粉易分解,故淀粉不能作為探究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材料:因 此一般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驹斀狻刻骄繙囟葘γ富钚缘挠绊懖荒苓^氧化氫溶液,因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度受溫度的 影響,錯誤;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可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最后用碘液檢測是否 水解,正確;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不能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因為酶具有專一性, 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錯誤:淀粉在酸性條件下易分解,因此不
31、能用淀粉作為底物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錯誤。故設計合理的是,B正確。故選.下圖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相同時間后,C、E渾濁度相同為使實驗更精確,可在D瓶的液而覆蓋一層油脂甲、乙兩實驗屬于對比實驗,其中的無關變量需要相同且適宜B和D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澳麝香草酚藍水溶液進行檢測CO:多少還可以通過觀察澳麝香草酚藍溶液是否由藍變黃來檢測A. B. C.D.【答案】C【解析】【分析】甲裝置可以用來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裝置可以用來探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驹斀狻拷湍妇鷮儆诩嫘詤捬蹙?,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 正確:
32、相同時間后,C的渾濁程度大于E,錯誤:為使實驗更精確,可在D瓶的液而覆蓋一層油脂,以制造無氧環(huán)境,正確;甲、乙兩實驗屬于對比實驗,其中的無關變量需要相同且適宜,以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正確:酒精遇酸性重鋁酸鉀會出現(xiàn)灰綠色,故B和D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重倍酸鉀溶液進行檢 測,例誤;CO:遇澳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會由藍變綠再變黃,故二氧化碳的多少應該通過觀察溪麝香草酚 藍溶液由藍變黃所需要的時間來檢測,錯誤。綜上所述,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o23.將某種酶運用到工業(yè)生產(chǎn)前,需測定使用該酶的最佳溫度范闈。下圖中的曲線表示在 各種溫度下該酶活性相對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將該酶在不同溫度下保溫足
33、夠長的時間, 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溫度下測其殘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酶的熱穩(wěn)定性數(shù)據(jù),即下圖中 的曲線。據(jù)此作出的判斷,不正確的是()A.曲線可知80c是該酶活性最高的溫度B.曲線的各數(shù)據(jù)點是在對應溫度下測得的C.該酶使用的最佳溫度范圍是6070D.該酶的熱穩(wěn)定性在70c之后急劇下降【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由曲線可知,該酶的最適溫度是80C, A正確:曲線中的數(shù)據(jù)是將酶在不同 溫度下保溫足夠長的時間,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溫度下測其殘余酶活性,對于B選項而言是將 該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測定該酶活性,B錯誤:曲線顯示,酶的熱穩(wěn)定性從30C 開始不斷下降,在70后,急劇下降,該酶使用的最佳溫度
34、范圍是:60c70C, C正確; 曲線顯示,酶的熱穩(wěn)定性從30c開始不斷下降,在70后,急劇下降,D正確??键c:此題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 中。24.現(xiàn)有2個取自同一個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狀態(tài)相似的成熟細胞,將它 們分別浸沒在甲、乙兩種溶液中,測得液泡直徑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 確的是()Tz.B.若將裝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細胞,其他條件不變,則測定的溫度比之前低C.裝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卻后加入的目的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實驗的自變量D,裝置乙被分解的前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轉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答
35、案】D【解析】【分析】裝置甲有氧氣,酵母菌可以進行有氧呼吸,裝置乙中油層創(chuàng)造了無氧環(huán)境,故酵母菌只能進 行無氧呼吸?!驹斀狻緼、甲中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乙中酵母菌只能進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較 多,故在相同適宜的條件下,測定兩裝置的溫度:TQT/., A正確;B、若將裝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細胞,細胞破碎后,正常的代謝會受到影響,故呼吸 強度比正常的細胞弱,故測定的溫度比之前低,B正確:C、裝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卻后加入,可以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實驗的自變量,避免無關 變量影響實驗結果,C正確:D、裝置乙只能進行無氧呼吸,被分解的福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轉移至ATP, 一部分以熱能形 式
36、散失,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D錯誤。故選D。.下列關于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小分子物質(zhì)都可通過被動運輸進入細胞B,線粒體內(nèi)膜具有能量轉換功能C.酶在細胞代謝中具有多種功能D.劇烈運動時竹骼肌細胞不產(chǎn)生CO:【答案】B【解析】【分析】動物細胞有氧呼吸的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無氧呼吸的產(chǎn)物是乳酸?!驹斀狻緼、小分子物質(zhì)如葡萄糖通過主動運輸進入小腸上皮細胞,A錯誤:B、線粒體內(nèi)膜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可以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ATP中的化學 能,B正確:C、酶只有催化作用,C錯誤: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可以通過有氧呼吸產(chǎn)生CO:, D錯誤。故選B。.下列關于生物膜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敘述,
37、正確的是A.大鼠脾細胞與兔骨髓瘤細胞實現(xiàn)融合的基礎是膜的流動性B.用胰蛋白酶處理生物膜不會改變其選擇透過性C.相對于線粒體外膜而言,線粒體內(nèi)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種類與數(shù)量更多D,相對于胰腺腺泡細胞,心肌細胞中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統(tǒng)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詳解】A、動物細胞融合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A正確;B、用胰蛋白酶處理生物膜會破壞蛋白質(zhì),會改變其選擇透過性,B錯誤:C、糖蛋白具有識別作用,分布在膜外側,故線粒體外膜更多,C錯誤;D、心肌細胞與胰腺腺泡細胞相比,后者的分泌活動更旺盛,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D錯誤。故選Ao.下列有關細胞器的
38、說法,正確的是A.植物的液泡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葉綠素和蛋白質(zhì)等物質(zhì)B.動物細胞中沒有膜結構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C.吞噬細胞與肌肉細胞相比,溶酶體的含量較多D.葉綠體中可發(fā)生CCfCeHuOs,在線粒體中則會發(fā)生CNQ-CO二【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體是蛋白質(zhì)的合成場所;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稱為消化車間;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 場所?!驹斀狻緼、植物的液泡無葉綠素,A錯誤;B、動物細胞中沒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和中心體,B錯誤;C、吞噬細胞與肌肉細胞相比,溶酶體的含量較多,可以消化和分解外來的病原體,C正確;D、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中,故線粒體中不能發(fā)生CHd-CO:, D錯誤。故選Co二
39、、非選擇題37.蛋白質(zhì)在細胞內(nèi)合成后,能依靠其自身的特殊結構,從初始合成部位轉運到發(fā)揮其功能部位,這一過程叫蛋白質(zhì)分選。請回答相關問題:(I)若分選蛋白為真核細胞的丙酮酸脫氫酶(使丙酮酸分解成乙酰和COJ,推測該酶將被轉運到 中,該細胞器通過增大膜面積。(2)構成核糖體的蛋白質(zhì)通過進入細胞核。細胞核中與核糖體形成有關的結構是(3)生物膜系統(tǒng)包括 ,不同生物膜的功 能不同,從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0(4)溶酶體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時的pH為5.0,但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的pH為7. 2,則細胞質(zhì)基 質(zhì)中的IT以 的方式跨膜進入溶酶體,以維持其pH穩(wěn)定。溶酶體中少量的水解酶泄露到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不會
40、引起細胞損傷,原因是.【答案】(1).線粒體 (2).內(nèi)膜向內(nèi)折疊(形成崎)(3).核孔 (4).核仁(5).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6).不同生物膜蛋白質(zhì)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7).主動運輸 (8).細胞質(zhì)基質(zhì)的pH為7. 2,會導致水解酶活性降低(失活)【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統(tǒng)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核糖體和中心體無膜結構,核糖體是蛋白質(zhì)合成 的場所,中心體與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有關?!驹斀狻浚?)丙酮酸可以在線粒體中被分解成乙酰和二氧化碳,故丙酮酸脫氫酶被轉運到線 粒體中參與丙酮酸的分解,線粒體內(nèi)膜向內(nèi)折疊形成崎可以增大膜面積。(2)核孔是大分子的通道,蛋白質(zhì)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
41、核中,細胞核中的核仁與核糖體的 形成有關。(3)生物膜系統(tǒng)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不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為磷脂和蛋白質(zhì), 不同生物膜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蛋白質(zhì)的種類和數(shù)量。(4)溶酶體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時的pH為5.0,但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的pH為7. 2,說明溶酶體 中的氫離子含量較高,故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的H是逆濃度梯度進入溶酶體的,故為主動運輸。由 于細胞質(zhì)基質(zhì)的pH為7. 2,會導致水解酶活性降低,故溶酶體中少量的水解酶泄露到細胞質(zhì) 基質(zhì)中不會引起細胞損傷?!军c睛】細胞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細胞核中的RNA也可以通過核孔進入 細胞質(zhì),而DNA不能通過核孔。.如圖為細胞膜的結構示意
42、圖,a、b表示物質(zhì)跨膜運輸方式,分別表示某種物質(zhì)或結構.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所描述膜的結構。它與1959年羅伯特森提出的模型不同,能很好地解釋 等現(xiàn)象。(舉一例)(2)研究推測水分子的跨膜運輸除了自由擴散,它還可能與膜上的蛋白質(zhì)有關。美國科學家 試圖從人血紅細胞、腎小管壁細胞膜上尋找這種蛋白質(zhì),之所以用這兩種細胞為實驗材料, 這是因為人成熟的紅細胞,而腎小管壁細胞對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強。若上圖中為載體蛋白,則其參與的跨膜運輸方式可能是。(3)與細胞表而的識別有關的是(填序號)。(4)細胞對無機鹽離子的吸收方式可以是圖中的(填字母)【答案】 (1).
43、流動鑲嵌 (2).變形蟲的變形、細胞融合(其他) (3).紅細胞沒 有細胞核和眾多具膜的細胞器(紅細胞只有細胞膜而沒有其他膜結構) (4).主動運輸、 協(xié)助擴散 (5). (6). b【解析】【分析】由圖可知,表示糖蛋白,表示磷脂分子,表示蛋白質(zhì)。a表示自由擴散,b表示主動運 輸?!驹斀狻浚?)圖示為流動鑲嵌模型,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1959年羅伯特森 提出的模型為靜態(tài)模型,流動鑲嵌模型為動態(tài)模型,認為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shù)蛋 白質(zhì)是可以運動的,可以很好的解釋變形蟲的變形等現(xiàn)象。(2)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眾多具膜的細胞器,只有細胞膜一種生物膜:而腎小管上皮細胞對 水分子的重吸
44、收能力很強,故選擇這兩種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均需要載 體蛋白協(xié)助,故若上圖中為載體蛋白,則其可能參與主動運輸或協(xié)助擴散。(3)表示糖蛋白,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關。(4)細胞通常通過主動運輸吸收無機鹽離子,對應b?!军c睛】被動運輸是順濃度梯度的運輸,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前者 不需要載體,后者需要載體。主動運輸是逆濃度梯度的運輸,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某課外活動小組用淀粉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得到如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lh后淀粉剩余量淀粉初始量百1J叫口111.0 135 7 9 11 13 pH(1)酶活性是指,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以
45、作為檢測因變量的指標。(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專一性是指 o(3)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于是活動小組又進行 (填“對照”、“對 比或“重復”)實驗。得到與上圖無顯著差異的結果。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鹽酸也能催化淀 粉水解。因此推測,該實驗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鹽酸的作用下分解的。pH為3條件下的 酶活性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為9條件下的酶活性。(4)在常溫、常壓下,淀粉酶與鹽酸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同無機催化劑相比, ,本題的實驗結果可以說明此結論,因為據(jù)圖可知 o【答案】 (1).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 (2). pH (3). lh后淀粉剩余量(4).一種酶只
46、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5).重復 (6).小于 (7).(淀粉)酶降低 反應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 (8). 1 h后,pH為7的條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為1條件 下淀粉的剩余量【解析】【分析】實驗的自變量為不同的pH,因變量淀粉的剩余量,由圖可知,pH為7時,淀粉酶的活性最強, 淀粉的剩余量最少。【詳解】(1)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即酶活性,該實驗用淀粉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自變量是不同的pH,因變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2)專一性是指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不能 催化蔗糖的水解。(3)要是實驗結果更準確,需要進行重復實驗。pH為3條件下與9
47、的條件下雖然淀粉的剩余 量相同,但由于鹽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故pH為3條件下酶活性小于pH為9條件下的酶活 性。(4)酶和無機催化劑均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而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顯著,故酶具有 高效性。pH為1時,酶已失活,此時淀粉的剩余量為酸催化的結果,pH為7的條件下淀粉的 剩余量為酶催化的結果,根據(jù)lh后,pH為7的條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為1條件下淀粉 的剩余量,故本實驗結果可以說明酶具有高效性?!军c睛】要證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自變量是有無酶:要證明酶具有高效性,自變量是催化劑 的種類。.下圖中表示幾種類型的細胞呼吸的部分物質(zhì)變化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rCO2-H:O(1)細胞
48、呼吸是,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chǎn)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寫出總反應式,(2)圖中第一階段產(chǎn)物相同,都是o過程的第三階段發(fā)生的生理過程是,從分子組成分析,由于同質(zhì)量的糖類和脂肪相比,脂肪中含量高,因此脂肪釋放的能量更多。(3)能在人體骨骼肌細胞中進行的過程是 (填序號)。(4)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其余大部分轉化為,因此恒溫 動物冬季時耗氧量會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來改變代謝速率以維持體溫的恒定。(5)圖中過程產(chǎn)生的ATP分子,細胞中的ATP在有關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團逐個脫離下來, 最后剩下的A代表的是 細胞中還有GTP、UTP、CTP,它們與ATP結構相似,蛋白 質(zhì)生物合成時需要GTP水解為GDP直接提供能量,但RTP卻被稱為“能量通貨”,對此最合 理的解釋是。【答案】(1).有機物在細胞內(nèi)氧化分解(2).(2冉206+602+6凡06 co2+12H?O+能量(3).丙酮酸和回(4). 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釋放大量的能量 (5),氫 (6).(7).熱能 (8),增加 (9).腺昔 (10).細胞內(nèi)絕大多數(shù)生命活動由ATP直接提供能量【解析】【分析】由圖可知,表示有氧呼吸,表示無氧呼吸,表示合成ATP的過程?!驹斀狻浚?)細胞呼吸是有機物在細胞內(nèi)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chǎn)物,釋放出能量 并生成ATP的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中外合作企業(yè)合同模板
- 農(nóng)村購買墓地合同標準文本
- 河道垃圾清運施工方案
- 火星村 和美鄉(xiāng)村 創(chuàng)建方案
- 個人簽訂勞務派遣合同樣本
- 無人機行業(yè)安全管理總結與計劃
- 全包水電合同樣本
- 社團活動中的信息共享機制計劃
- 運動與健康教育的結合計劃
- 內(nèi)部房轉讓合同樣本
- 茶葉生產(chǎn)關鍵影響因素與高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
- 施工質(zhì)量獎懲考核實施細則
- 人教版五年級音樂下冊(簡譜)第二單元《阿嘍嘍》教學設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數(shù)學北師大版(2024)下學期期中考試模擬卷B卷(含解析)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余杭區(qū)余杭街道招聘編外勞務派遣人員2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江蘇省2024年中職職教高考文化統(tǒng)考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綜合理論真題試卷
- (二模)溫州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適應性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
-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頸動脈斑塊的識別與處理
- 2025年郵政社招筆試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獲獎公開課:小班語言活動《熊寶寶的小芽芽》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