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和 解 劑第1頁,共113頁。 和 解 劑一、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陽、調(diào)和肝脾、調(diào)和腸胃、調(diào)和寒熱等作用,用以治療少陽病、肝脾不和、腸胃不和、寒熱錯雜等病證的一類方劑,統(tǒng)稱為和解劑。屬于“八法”中的“和法”。第2頁,共113頁。二、分類與適應(yīng)證:1.和解少陽 用于少陽?。ò氡戆肜镒C); 小柴胡湯、蒿芩清膽湯。 2.調(diào)和肝脾 用于肝脾不和之證。 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 3.調(diào)和腸胃 用于邪犯腸胃,腸胃不和, 寒熱錯雜,升降失調(diào)之心下痞證。 半夏瀉心湯。第3頁,共113頁。 三、使用注意: 1.和解少陽劑,主治邪在半表半里之證。故凡邪仍在肌表,或邪已入里,陽明熱盛者,均不宜使用;邪在表而
2、誤用和解,則易引邪深入,邪已入里而誤用和解,則會延誤病情。 2.勞倦內(nèi)傷,或氣血虛損所致之寒熱往來,均不宜使用和解劑。 3.情志所傷的肝脾不和,宜配合思想開導(dǎo)。第4頁,共113頁。第一節(jié) 和解少陽適應(yīng)證傷寒少陽證第5頁,共113頁。傷寒少陽病的特點:病位:半表半里病勢:太陽傳少陽正氣受損病變特點:正邪相爭膽火上炎氣機阻滯津液壅滯第6頁,共113頁。用藥特點:半表半里 透邪外出 柴胡 青蒿 黃芩正氣不足 益氣扶正 人參 大棗 甘草膽火上炎 清泄膽熱 黃芩 青黛氣機郁滯 疏暢氣機 柴胡 陳皮 枳殼津液壅滯 祛除水濕 半夏 茯苓第7頁,共113頁。小 柴 胡 湯 (傷寒論)第8頁,共113頁。1.小
3、柴胡湯證的病機、治法、組方原理及用法2.小柴胡湯配伍生姜、半夏的意義第9頁,共113頁?!窘M成】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甘草炙,三兩 *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去渣再煎,可使藥性更為醇和,湯量更少,減少對胃的刺激,避免停飲致嘔。 用法第10頁,共113頁。方歌小柴胡湯和解供,半夏人參甘草從,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百病此為宗。第11頁,共113頁。少陽病“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2頁,共113頁。傷寒少陽證正邪
4、分爭往來寒熱氣機郁滯胸脅苦滿,神情默默膽熱循經(jīng)上炎咽干、目眩、心煩膽胃失和口苦、喜嘔不欲飲食苔薄白,脈弦其他證: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瘧疾;黃疸;內(nèi)傷雜病見少陽證者。1、第13頁,共113頁。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證。 * 指婦人月經(jīng)期間,外受風(fēng)寒,化熱內(nèi)傳,熱與血相互搏結(jié),故見經(jīng)水不當(dāng)斷而斷,又見少陽寒熱往來等證候者。3.瘧疾、黃疸及內(nèi)科雜病見少陽證。 【病機】邪聚少陽,膽胃不和。 【治法】和解少陽。第14頁,共113頁。 * 君:柴胡 透解少陽半表之邪,消除病因; 疏暢少陽經(jīng)氣之郁滯,消除主證。 * 臣:黃芩 清泄少陽(半里)之熱; 清膽火 柴胡之升散配黃芩之降泄,為和解少陽的基本結(jié)構(gòu)。 小
5、柴胡湯第15頁,共113頁。小柴胡湯佐: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嘔、疏通水道; 人參、大棗 使(兼) 炙甘草 * 配伍特點: 本方以祛邪為主,兼顧正氣,以和解少陽為主兼和胃氣,使邪氣得解,樞機得利,脾胃調(diào)和,諸證自愈。益氣扶正助正驅(qū)邪防邪內(nèi)傳第16頁,共113頁。用量特點:柴胡為人參、甘草的一倍以上。第17頁,共113頁。【運用】1.辨證要點:本方是傷寒少陽證的基礎(chǔ)方、和解少陽的代表方。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 所以傷寒論說:“傷寒中風(fēng),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說明其應(yīng)用范圍十分廣泛。 小柴胡湯第18頁,共113頁。1、若胸中煩而不嘔
6、,為熱聚于胸,去半夏、人參,加瓜蔞以清熱理氣寬胸;2、渴者,是熱傷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3、腹中痛,是肝氣乘脾,宜去黃芩,加芍藥以柔肝緩急止痛;4、脅下痞鞭,是氣滯痰郁,去大棗,加牡蠣以軟堅散結(jié);5、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凌心,宜去黃芩,加茯苓以淡滲利水;加減變化 第19頁,共113頁。6、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參,加桂枝以解表7、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飲,宜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溫肺止咳;8、熱入血室證兼氣滯者,加香附、蘇梗、枳殼;9、兼血瘀者,加歸尾、桃仁、元胡;10、兼熱傷陰血者,加生地、丹皮;11、黃疸者 加茵陳、山梔子。 第20頁,共113頁。3.
7、現(xiàn)代運用: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慢 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jié)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產(chǎn)褥熱、急性乳腺炎、睪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潰瘍等屬少陽證者。對于感冒寒熱不解或低燒不退、功能性低熱等效果較好。第21頁,共113頁。藥理研究 本方對細菌、病毒及鉤端螺旋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緩解機體對入侵病原體產(chǎn)生的反應(yīng),有明顯的解熱、抗炎作用并能調(diào)整肝膽和胃腸功能。因而對上述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第22頁,共113頁。典型病案 張某某,男,45歲。 主訴:反復(fù)高熱不退。 病史:2年前始發(fā)熱,反復(fù)高燒近2年。每于發(fā)熱前先發(fā)冷,繼則發(fā)熱,體溫39以 上。西醫(yī)查找不出
8、病因、病灶,抗生素治療23天熱退,過一周余仍發(fā)作如前 。查患者飲食、二便、心肺均正常,只是脈象稍弦細。 第23頁,共113頁。診斷:中醫(yī):少陽證。 西醫(yī):不明原因高熱。 治則:和解少陽 方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22克,黃芩12克,半夏9克,黨參12克,青蒿12克,白薇 12克,生地9克。 按語:本病例為典型的少陽證寒熱往來,故以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因病程過久,多次 發(fā)熱而傷陰,故加青蒿以清深入骨間陰分之邪;白薇涼血清熱,治發(fā)熱定時 ;生地甘寒益陰,清熱降火。6劑后病愈,未再發(fā)作。 第24頁,共113頁。大 柴 胡 湯 (金匱要略)第25頁,共113頁。難點:1.大柴胡湯主治、用藥與小柴胡湯的區(qū)別
9、2.大柴胡湯不用人參、甘草之理? 第26頁,共113頁?!窘M成】 原方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 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去渣再煎,分2次溫服?!居梅ā坎窈虢?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枳實炙四枚 大黃二兩 半夏洗半升大棗擘十二枚 生姜五兩第27頁,共113頁。方歌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白芍將, 煎加姜棗表兼里,妙法內(nèi)攻并外攘。第28頁,共113頁。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協(xié)熱下利,苔正黃,脈弦數(shù)有力。第29頁,共113頁?!静C】少陽未解,邪入陽明化熱成實?!局畏ā亢徒馍訇?,內(nèi)瀉熱結(jié)。 第30頁,共113頁。大柴胡湯處方分析小柴
10、胡湯去人參 甘草小承氣湯 去厚樸柴胡 黃芩 半夏生姜 大棗大黃 枳實+芍藥第31頁,共113頁。君:柴胡、黃芩 和解少陽臣:大黃、枳實 內(nèi)泄熱結(jié) 佐: 半夏 生姜 白芍 益陰柔肝緩急止痛。 使(兼):大棗 和中、調(diào)藥。 和胃降逆止嘔。第32頁,共113頁。1.辨證要點: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或心下滿痛,便秘,苔正黃,脈弦數(shù)有力?!具\用】大 柴 胡 湯 第33頁,共113頁。2、常用于治療膽道疾患(1)膽道疾患的常見病理特征 膽熱(上炎、犯胃) 肝膽氣郁 膽阻(結(jié)石、黃疸等)第34頁,共113頁。(2)常用方法:清利膽熱疏肝理氣利膽歸納為“清、疏、通、利”大黃通腑、利膽退黃柴胡疏肝利膽黃芩清泄膽熱
11、芍藥緩急止痛第35頁,共113頁。臨床分型:膽熱型熱甚 板藍根 銀 翹 濕熱 茵陳 梔子氣滯型 木香 厚樸 或金鈴子散膽阻型 結(jié)石 金錢草 雞內(nèi)金若痛甚,重用芍藥,加玄胡索、郁金第36頁,共113頁。蒿芩清膽湯重訂通俗傷寒論第37頁,共113頁。1、蒿芩清膽湯的主治、功效及主要配伍意義2、蒿芩清膽湯主治、用藥與小柴胡湯的區(qū)別第38頁,共113頁。 【組成】 青蒿腦錢半至二錢 淡竹茹三錢 仙半夏錢半 赤茯苓三錢 青子芩錢半至三錢 生枳殼錢半 陳廣皮錢半 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包,三錢 【用法】 水煎服。第39頁,共113頁。方歌蒿芩清膽碧玉需,陳夏茯苓枳竹茹,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
12、除。第40頁,共113頁?!静∽C】少陽濕熱痰濁證。 蒿芩清膽湯特點:偏里熱兼痰熱濕熱第41頁,共113頁。小柴胡湯與蒿芩清膽湯主證比較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 寒熱 如瘧,寒輕熱重胸脅苦滿 胸脅脹痛,胸悶咽干目眩心煩口苦喜嘔 口苦吐酸苦水或嘔黃涎 而粘,甚則干嘔呃逆 苔薄白,脈弦 舌紅苔黃膩,脈滑蒿芩清膽湯第42頁,共113頁。蒿芩清膽湯【病機】 膽熱犯胃; 濕熱痰濁中阻。 【治法】清膽和胃,利濕化痰。第43頁,共113頁。【方解】君:青蒿 清透少陽邪熱, 芳香“辟穢宣絡(luò)” 黃芩 清泄少陽邪熱; 清熱燥濕。 蒿、芩相配,透邪泄熱,引邪外出,和解少陽。溫膽湯(竹茹、半夏、茯苓、枳殼、陳皮、甘草) 清化
13、熱痰蒿芩清膽湯第44頁,共113頁。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 清利濕熱 的基礎(chǔ)方 第45頁,共113頁。小柴胡湯與蒿芩清膽湯主證比較小柴胡湯蒿芩清膽湯主治證候邪距少陽膽胃不和證少陽濕熱痰濁證(膽熱偏重,兼有濕熱痰濁) 功用和解少陽調(diào)和膽胃清膽和胃,利濕化痰第46頁,共113頁。【運用】 1.辨證要點:寒熱往來,寒輕熱重,胸脅脹痛,吐酸苦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2.臨證加減: 若嘔甚者 左金丸、代赭石; 濕重者 白豆蔻、草果、藿香; 小便不利,加車前子、澤瀉、通草; 痰熱眩暈,加石決明、白芍、澤瀉、川貝;合并耳鳴耳聾,加菖蒲、菊花、澤瀉以清膽利竅。第47頁,共113頁。 3.現(xiàn)代運用:腸
14、傷寒、急性膽囊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腎孟腎炎、瘧疾、盆腔炎、耳源性眩暈、鉤端螺旋體病等屬少陽濕熱痰濁內(nèi)阻者,均可用之。 4.使用注意:本方清膽利濕,對氣血不足之時寒時熱,陰虛陽亢之眩暈頭痛等不宜使用。蒿芩清膽湯第48頁,共113頁。 本方組成中含有的方劑: a.滑石、甘草(六一散) b.滑石、甘草、青黛(碧玉散) c.陳皮、半夏、茯苓、甘草(二陳湯) d.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殼(溫膽湯)第49頁,共113頁。第二節(jié)調(diào)和肝脾肝脾不和的病機特點:?;ハ嘤绊?,惡性循環(huán)肝木脾土木疏土土榮木木乘土土侮木肝木脾土第50頁,共113頁。四 逆 散(傷寒論)第51頁,共113頁。四逆
15、散的組成、主治、功效及主要配伍意義第52頁,共113頁。甘草炙 枳實破、水漬、炙干 柴胡 芍藥各十分 四逆散組成第53頁,共113頁。* 原方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古代多用散劑,每日2次,每次9g,分上下午半空腹溫開水送服;現(xiàn)代多用湯劑,水煎,分2次上下午半空腹溫服。 本方藥物用量,原書四藥均等,以求各藥勢均力敵,升降斂散,相反相成。但現(xiàn)代運用并非一定拘泥于此,對腹脹較重的病人,甘草用量可適當(dāng)減少。 四逆散用 法第54頁,共113頁。四逆散主治證候分析1、陽郁厥逆證外邪傳經(jīng)入里 阻遏氣機 陽氣內(nèi)郁,不得溫養(yǎng)四末 四逆散 四逆脈弦影響諸臟功能腹痛、瀉利下重、咳逆、心悸、小便
16、不利主治第55頁,共113頁。2、肝脾氣郁證:胸脅脹悶,脘腹疼痛,脈弦。 四逆散第56頁,共113頁。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四逆散功用第57頁,共113頁。 * 君:柴胡 透邪外達,疏肝解郁。臣:白芍 斂陰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 防止柴胡的耗傷陰血之弊。 * 柴、芍相配,疏肝氣以調(diào)肝之用,養(yǎng)陰血以補肝之體,體用并治,為調(diào)肝的常用組合。 四逆散方解第58頁,共113頁。* 佐:枳實 理氣解郁,泄熱破結(jié)。 * 合柴胡一升一降,舒暢調(diào)達肝脾氣機;合白芍則調(diào)暢氣血而止腹痛。 * 使:炙甘草 合芍藥酸甘化陰,增強養(yǎng) 陰柔肝,緩急止痛之力。 調(diào)和諸藥。 四逆散第59頁,共113頁?;窘Y(jié)構(gòu): 柴胡 枳實;
17、 柴胡 白芍; 白芍 甘草。第60頁,共113頁。 手足不溫或脅肋、脘腹疼痛,脈弦。 辨證要點 四逆散運用第61頁,共113頁。氣郁化火甚者 + 金鈴子散或郁金、青皮; 兼血瘀者 + 失笑散或丹參、赤芍、川芎。 四逆散加減變化 第62頁,共113頁。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肋間神經(jīng)痛、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附件炎等病證屬肝脾(肝胃)不和者。 四逆散現(xiàn)代運用第63頁,共113頁。附方1.柴胡疏肝散組成:四逆散去枳實,加枳殼、陳皮、香附、川芎功用: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主治:肝氣郁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 第64頁,共113頁。典型病案 龔某某,女,
18、83歲。 主訴:發(fā)熱5天,加重1天。 病史:5天前開始發(fā)熱,頭昏痛,口干苦,渴欲冷飲,大便3天未行,小便色紅而 短。昨夜起昏眩不能起,四肢冰冷。查體溫38.3,苔白厚,脈弦有力。 第65頁,共113頁。診斷:陽郁厥逆 治則:透邪解郁 方藥:四逆散加減。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各6克,菊花12克,黃芩9克。 按語:本證雖見四肢厥冷,但口苦而渴,溲赤脈弦,與陽虛之厥顯然有別,系邪 熱深入,郁結(jié)已甚。年事雖高,仍需解郁泄熱,使邪去正復(fù),厥逆自愈。 故以四逆散為主治療,2劑后大便2次,一夜安睡,精神舒暢,繼服上方1劑 而愈。 第66頁,共113頁。 逍 遙 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第67頁,共113頁?!板?/p>
19、遙,說文與消搖通,莊子逍遙游注云:如陽動冰消,雖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搖,雖動不傷其內(nèi)。譬之于醫(yī),消散其氣郁,搖動其血郁,皆無傷乎正氣也。”第68頁,共113頁。 1.逍遙散配伍意義、配伍特點 2.逍遙散配伍煨生姜、薄荷的意義第69頁,共113頁。 當(dāng)歸 芍藥 茯苓 白術(shù) 柴胡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逍遙散組成第70頁,共113頁。 原方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現(xiàn)代用法:1.散劑,煮散,每服6-9g,煨姜、薄荷少 許煎湯溫服;2.丸劑,每服6-9g,日服2次;3.湯劑,水煎服。 逍遙散用 法第71頁,共113頁。逍遙散病機及證候分析病
20、機:肝郁血虛脾弱逍遙散脅痛頭痛目眩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脹痛脈弦肝郁血虛脾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脈虛第72頁,共113頁。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逍遙散第73頁,共113頁。* 君:柴胡 疏肝理氣而解郁。* 臣:當(dāng)歸 養(yǎng)血補肝,活血行滯; 白芍 養(yǎng)血斂陰,柔肝緩急。 * 柴、歸、芍同用,疏肝氣而調(diào)肝之用,養(yǎng)陰血而補肝體,體用并治。 逍遙散方解第74頁,共113頁。佐:白術(shù)、茯苓 健脾益氣,并資營血生化,燒生姜 和中溫胃散寒,以助脾之健運上三味又能除濕散水薄荷 疏達肝氣,助柴胡以解肝郁 清肝 (防止肝郁化熱)* 使:炙甘草 配白術(shù)、茯苓增強健脾益氣; 調(diào)和諸藥 逍遙散第75頁,共113頁。1.體用結(jié)合:方以白芍、
21、當(dāng)歸滋陰養(yǎng)血以補肝體,柴胡、薄荷疏肝行氣以調(diào)肝用,合則肝體肝用并治。2.肝脾同治:柴胡、薄荷、白芍、當(dāng)歸疏肝柔肝養(yǎng)肝;茯苓、白術(shù)、甘草、煨姜益氣健脾溫胃,合而用之,則調(diào)肝補脾。 3.氣血津液兼治:柴胡行氣,當(dāng)歸和血,茯苓、白術(shù)除濕,四藥相配,可使氣暢、血行、津布,以利于肝脾功能的調(diào)和。 全方肝脾同調(diào),氣血兼顧,立法周全,組方嚴謹使肝郁得疏,血虛得養(yǎng),脾弱得復(fù)。實為調(diào)肝養(yǎng)血之名方。逍遙散配伍特點第76頁,共113頁。脅痛,神疲食少,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淡紅,脈弦而虛。 本方為調(diào)和肝脾的常用方,代表方。逍遙散辨證要點運用第77頁,共113頁。臨床運用:本方為中醫(yī)婦科之常用方劑月經(jīng)不調(diào):滯:雞血藤、香附、
22、澤蘭、川芎 虛:生地、熟地、女貞子、旱蓮?fù)唇?jīng):雞血藤、川芎、香附、金鈴子散乳房脹痛、包塊:橘絡(luò)、青皮、夏枯草、牡蠣更年期綜合征(喜怒無常):合補腎藥逍遙散第78頁,共113頁。肝郁甚者 + 香附、川芎; 血虛甚者 + 熟地黃、何首烏; 脾虛甚者 + 黃芪、黨參。 逍遙散加減變化 第79頁,共113頁。慢性肝炎、肝硬化、肋間神經(jīng)痛、胃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經(jīng)前期緊張癥、更年期綜合征、乳房小葉增生、精神分裂癥、黃褐斑等 。 病證屬于肝郁血虛脾弱者。 逍遙散現(xiàn)代運用 第80頁,共113頁。a.丹梔逍遙散(內(nèi)科摘要)組成:逍遙散加丹皮、梔子。功用:疏肝清熱,活血調(diào)經(jīng)病機:肝郁血虛,
23、化火生熱主治:肝郁血虛有熱之月經(jīng)不調(diào)治肝郁血虛發(fā)熱或潮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干,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墜,小便澀痛。第81頁,共113頁。b.黑逍遙散(醫(yī)略六書):組成:逍遙散加生地或熟地。功效:疏肝健脾,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治肝脾血虛,經(jīng)前腹痛,脈弦虛者。第82頁,共113頁。 5.類方比較:四逆散逍遙散 逍 遙 散第83頁,共113頁。 重在疏肝理脾,調(diào)暢氣機,兼能透邪解郁, 四逆散 原治陽郁證,臨證尤多用治肝脾不和所致 之胸脅、脘腹疼痛,脈弦等證候。 均可疏肝理脾,用治肝脾不和之胸脅、脘 腹脹痛,脈弦之證。 重在疏肝解郁,兼能養(yǎng)血健脾,為調(diào)經(jīng)的 逍遙散 常用方
24、;臨證用治肝氣郁結(jié),血虛脾弱之 月經(jīng)不調(diào)證,見經(jīng)行腹痛,頭痛目眩,乳 房脹痛,脈弦等證候。 第84頁,共113頁。典型病案 黃某某,男,28歲。 主訴:陽痿4年。 病史:婚后不久,夫妻吵架,互不言語3個月,經(jīng)鄰居調(diào)解,方才說話。但相互感 情冰冷,同房時,欲而難舉,舉而不堅,伴陰囊墜脹,胸脅滿悶,煩躁易怒 ,食少,咽干口苦。查:舌淡紅苔薄,脈弦細數(shù)。 第85頁,共113頁。診斷:中醫(yī):陽痿(肝氣不舒)。 西醫(yī):性機能障礙。 治則:疏肝解郁,健脾強筋。 方藥:逍遙散加減。柴胡9克、白芍12克、白術(shù)10克、當(dāng)歸10克、茯苓12克、川 楝子9克、香附12克、郁金9克、延胡索9克、淫羊藿15克、橘核9克
25、、薄荷6克、 甘草6克、生姜3片。 按語:按語:夫妻吵架,肝氣郁結(jié),血行不暢,宗筋失養(yǎng)而陽痿。肝之經(jīng)脈絡(luò)陰器, 布胸脅,氣滯肝經(jīng)則陰囊墜脹。肝郁情志失于調(diào)暢,則煩躁易怒。氣郁引動 肝膽相火,故見咽干,口苦之癥。脈弦細數(shù),乃肝郁血虛,相火內(nèi)動之象。 在治療上,舒肝健脾強筋同時,通過調(diào)暢肝氣,使氣行血行。宗筋得養(yǎng),諸證 自愈。 第86頁,共113頁。痛 瀉 要 方 (丹溪心法)第87頁,共113頁。1、痛瀉要方的主治、功效 2、痛瀉要方配伍防風(fēng)、白芍的意義 第88頁,共113頁。 水煎服。亦可作散劑或丸劑。防風(fēng)一兩白術(shù)炒,三兩【組成】白芍炒,二兩陳皮炒,二兩半【用法】第89頁,共113頁。痛瀉要方
26、主治【病證】:土虛木乘之痛瀉肝脾不和肝旺乘脾腹痛脾虛生濕泄瀉第90頁,共113頁。補脾柔肝,祛濕止瀉痛瀉要方功用第91頁,共113頁。君:白術(shù) 益氣補中以治脾虛; 健脾燥濕以促脾運。臣:白芍 養(yǎng)肝柔肝以瀉肝之實; 緩急止痛。 * 術(shù)、芍相配健脾柔肝,培土抑木,調(diào)和肝脾。痛瀉要方方解第92頁,共113頁。佐:陳皮 芳香化濕以醒脾和胃; 理氣燥濕。 防風(fēng) 香舒脾氣,助白術(shù)理脾。 辛散肝郁,與白芍相配,一散一斂以疏肝 祛風(fēng)勝濕,升陽止瀉。 脾經(jīng)引經(jīng)藥 痛瀉要方第93頁,共113頁。痛瀉要方 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瀉后痛緩,脈左弦而右緩。 辨證要點運用第94頁,共113頁。 久瀉者 + 炒升麻
27、; 苔黃膩+黃連、木香痛瀉要方加減變化 第95頁,共113頁。 慢性結(jié)腸炎、急慢性腸炎、神經(jīng)性腹瀉、腸道易激綜合征等屬于脾虛肝旺者。 痛瀉要方現(xiàn)代運用 第96頁,共113頁。 適用于腸胃不和之寒熱錯雜,虛實夾雜,升降失常證候。第三節(jié) 調(diào)和腸胃第97頁,共113頁。半夏瀉心湯 (傷寒論)第98頁,共113頁。1、半夏瀉心湯治證的病機特點2、方中以黃芩、黃連配伍干姜、半夏的意義第99頁,共113頁。半夏洗,半升 黃芩 干姜 人參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甘草炙,三兩半夏瀉心湯組成第100頁,共113頁。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用2000ml水煮取1200ml,去渣,再上火煎取600ml,每日三次,每次200ml,溫服。因其寒溫并用,去渣再煎能使藥性和合柔順,更宜于胃氣不得和降的寒熱錯雜痞證。半夏瀉心湯用法第101頁,共113頁。半夏瀉心湯主治【病證】腸胃不和,寒熱互結(jié)之心下痞證。 少陽證誤下,損傷中陽 邪熱乘虛內(nèi)犯(腸胃) (寒) + (熱) 寒熱互結(jié) 心下痞滿而不痛; 脾胃升降失司 嘔吐,腸鳴,下利; 邪郁化熱 苔膩而微黃,脈弦數(shù)。 病位:心下 腸胃; “瀉心”者,瀉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quán)】 IEC 60335-2-78:2021+AMD1:2025 CS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8: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outdoor barbecues
- 個人股份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
- 勞務(wù)合同到期不續(xù)簽
- 信息管理系統(tǒng)建設(shè)及維護合同
- 石油鉆井服務(wù)合同
- 房屋委托租賃居間服務(wù)合同
- 大型挖掘機買賣合同
- 綜合辦公服務(wù)合同
- 雙11策劃活動方案模板
- 公司內(nèi)部借款協(xié)議
- 貴州省教育科學(xué)規(guī)劃課題申請書
- 火針療法課件
- 學(xué)校行政領(lǐng)導(dǎo)夜間值班制度
- 托萊西單抗注射液 (CXSS2200059)說明書
- 合同移交登記表
- 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深圳醫(yī)院核技術(shù)利用擴建項目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
- C++面向?qū)ο蟮某绦蛟O(shè)計課件
- 保險產(chǎn)說會(養(yǎng)老主題)課件
- 風(fēng)景園林工程初步設(shè)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
- 六年級心理健康導(dǎo)學(xué)案-10真正的朋友 |大象版
- 大專建筑工程畢業(yè)論文60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