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總復習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課時習題3_第1頁
2019年高考政治總復習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課時習題3_第2頁
2019年高考政治總復習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課時習題3_第3頁
2019年高考政治總復習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課時習題3_第4頁
2019年高考政治總復習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課時習題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一、單項選擇題1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關于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想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精神彰顯于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yè)之中ABCD2中華民族曾歷經滄桑,飽受磨難,然而在災害眼前,中華民族始終展示出無比的堅韌和堅強,不服輸、不廢棄,災禍無法禁止中華民族發(fā)奮進取、不畏前行的剛強步調。這是基于()民族精神永不泯滅中華文化獨領風騷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勤勞勇敢是民族精神核心ABCD3下列說法與下圖中當代小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1第3題圖

2、A睦鄰友好,崇尚交往B業(yè)廣為勤,天道酬勤C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D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4有人曾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fā)抖。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對此,下列推導合理的是()中國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人民將英勇頑強視為優(yōu)良品格中國文化和政治在國際上相互促進ABCD5海南瓊州勝景五公祠有副膾炙人口的對聯:“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憂,后其所樂,但愿群才奮起,莫負斯樓?!边@副對聯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

3、精神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超然胸襟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頑強斗志ABCD6電影金陵十三釵講述了1937年的南京,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zhàn)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共同面對南京大屠殺的故事。影片著力表達的,正是在大災難面前中國人的抗爭和救贖。從中可以看出()A自強不息精神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2B自強不息精神已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氣質C只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D自強不息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yè)根基7偉大的事業(yè)孕育偉大的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

4、神、“奧運”精神等。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決定力量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地豐富發(fā)展ABCD8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中國精神可以()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為民族振興提供智力支持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積聚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發(fā)揮精神力量的作用,決定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國家富強提供精神動力ABCD9有人認為:“經濟建設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經濟建設展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

5、神是無關緊要的事。”這種觀點()認為搞好經濟建設與搞好文化建設二者并不矛盾沒有認識到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忽略了發(fā)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片面夸大了文化對經濟、政治發(fā)展的能動反作用3ABCD10隨著“雷鋒體”的迅速走紅,喚起了人們對雷鋒精神的溫暖記憶和對雷鋒精神的渴求。雷鋒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為民族精神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由此可知,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辯證關系包括()時代精神能夠豐富民族精神的內容民族精神能夠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時代精神能夠為民族精神提供物質基礎雷鋒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總和ABCD1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研究”的成果有歷

6、史視野下的中華民族精神國民中華民族精神認同現狀調查。該項目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凝聚和動員中華民族力量快速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重塑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ABCD12從抗震救災、抗洪搶險到“嫦娥三號”成功發(fā)射,無論是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還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世界總能從中國人身上得到一個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這表明()中華民族精神彰顯于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AB4CD二、非選擇題132017年1月3日,

7、教育部發(fā)文要求對大中小學教材進行修改,將“8年抗戰(zhàn)”改為“14年抗戰(zhàn)”。這一修改能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zhàn)歷史前后貫通的整體,全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流砥柱的作用,強調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教育是國之本,歷史教育也是中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修改教材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對歷史的看法都會起到有益作用。這一修改能強化國家意識,讓歷史在年輕人心中扎根,使之成為滋養(yǎng)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澎湃動力。(1)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分析在中小學教材中將“8年抗戰(zhàn)”改為“1

8、4年抗戰(zhàn)”的合理性。(2)請你就如何讓抗戰(zhàn)精神深入人心提出兩條具體措施。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1A【解析】正確揭示了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符合題意。說法正確但表述的不是二者之間的關系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2B【解析】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符合題意。與題干沒有因果關系,排除。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觀點錯誤。3B【解析】圖中當代小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精神,B符合題意。ACD分別體現的是愛好和平、團結統(tǒng)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均與題意不符。54B【解析】材料揭示的是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精神。佐證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

9、和平的民族,符合題意。是自強不息的表現,與題意無關。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但不一定能相互促進,觀點不科學。5C【解析】“只知有國,不知有身”“先其所憂,后其所樂”體現了?!叭螒{千般折磨,益堅其志”體現了。均與題意無關。6A【解析】在大災難面前中國人的抗爭和救贖說明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已積淀為一種內在氣質,A正確。B說法錯誤,自強不息精神在其他民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強不息是民族自立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排除。勤勞勇敢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yè)根基,自強不息反映了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創(chuàng)業(yè)追求,D觀點錯誤。7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都得到了發(fā)展,具有

10、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民族精神的特點,沒有揭示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的關系,排除。中的“決定”說法錯誤,排除。8D【解析】弘揚中國精神就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中國精神有利于鼓舞人們,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能量,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為國家富強提供精神動力,符合題意。正確價值觀是思想道德層面的,不屬于智力范疇,排除。精神力量不能決定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觀點錯誤,排除。9C【解析】材料中的觀點只重視經濟建設,忽略了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沒有看到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符合題意。均沒有正確揭示題中的觀點,與題意無關。10B【解析

11、】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tǒng)一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只有不斷注入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符合題意。時代精神屬于文化范疇而不是屬于物質范疇,說法錯誤。雷鋒精神是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但不是二者的總和,觀點錯誤。11B【解析】弘揚民族精神有利于高舉民族精神的火炬,凝聚和動員人民的力量,符合題意。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不顯著的,中的“快速”表述不科學,排除。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具有穩(wěn)定性,表述不科學,排除。12A【解析】本題考查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材料展現了民族精神在社會實踐中的表現及發(fā)

12、展,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社會主義道路”和“愛國主義”,與材料無關。13(1)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之魂。將“8年抗戰(zhàn)”改為“14年抗戰(zhàn)”,是對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傳承,有利于強化國家意識,牢記歷史,使之成為滋養(yǎng)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6將“8年抗戰(zhàn)”改為“14年抗戰(zhàn)”,有利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fā)展強基固本。(答出2點即可??忌缬衅渌鸢?,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2)答案實例:舉辦抗戰(zhàn)精神演講比賽等活動,營造弘揚抗戰(zhàn)精神的文化氛圍。運用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宣傳抗戰(zhàn)先進事跡。本題具有開放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