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家簡介_第1頁
社會語言學家簡介_第2頁
社會語言學家簡介_第3頁
社會語言學家簡介_第4頁
社會語言學家簡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社會語言學家簡介費什曼:費什曼,美國語言學家,是社會語言學的奠基者和語言社會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雙語教育和少數(shù)族裔語言保護的強有力支持者。他的許多研究,如依地語、雙語制和多語制、語言規(guī)劃、語言復興和保存、語言轉用、小族語和全球化等,在社會語言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由他創(chuàng)辦和主編的國際語言社會學期刊為研究者提供了學術促進了社會語言學的國際傳播。費什曼的學術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保存理論、語言規(guī)劃理論的建設和實踐,及學術傳承等多個方面。費什曼在其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出版了近100部著作,發(fā)

2、表了1000余篇論文。研究內容涵蓋依地語、雙語和多語制、語言規(guī)劃、語言轉用、語言復興、語言和民族主義、語言和宗教、語言和思維、語言和種族等,而小族語言和瀕危語言的保護一直是他研究的重心。費什曼以依地語研究為起點,逐漸走向社會語言學研究之路,多視角探索語言和社會的問題。如果說威廉拉波夫是微觀社會語言學(變異社會語言學)的創(chuàng)始人,費什曼則是宏觀社會語言學(語言社會學)的奠基者。他在宏觀上關注語言教育、語言規(guī)劃、雙語制和多語制、小族語言及語言復興,從社會視角探討語言和民族主義、語言和認同、語言和種族的關系,他的思想觀點和研究范式被加西亞等學者稱為費什曼社會語言學,被以色列語言學家佐克曼稱為“復興語言

3、學”。布萊特:(W. Bright, 1966),他認為社會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變異。研究內容涉及七個方面:1. 說話者的社會身份;2. 聽話者的身份;3. 會話場景;4.的歷時與共時研究;5. 平民語言學;6. 語言變異程度;7. 社會語言學的應用。他的視角涉及語境、語言的歷時與共時。他的重點放在“語言變異”上,社會語言學本身也是以變異為立足點。祝畹瑾:女,1933年生,上海市人。1954年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畢業(yè)。19801981年美國州立密執(zhí)安大學語言學系進修?,F(xiàn)任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主要研究社會語言學。主要論著有:社會語言學概論/社會語言學譯文集/社會語言學述譯/南斯拉夫的社會語言學/語

4、碼轉換與標記模 /Tongzhi in China: Language Changeand Its Conversational Consequences (Language inSociety Vol. 12,1983; 中文稿 “同志”在中國語言變化對日常會話的影響載胡文仲主編文化與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 /The MultipleMeaning of shifu: A Language in Progress(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Fall,1984,以上兩篇英文稿均與Carol Myers Scotton合署)/“師傅”用法調查 (語文

5、研究1984. 1) /漢語稱呼研究一張社會語言學稱呼系統(tǒng)圖 (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 1990) /Some Economic Aspects of the LanguageSitu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Communication Vo. 2,No. 1,1991; 中文稿 語言的市場價值語言文字應用1992. 2,以上英、中文稿均與陳建民合署)等。社會語言學概論獲第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陳原:陳原的第一本語言著作語言與社會生活是在“文革”期間寫的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這本書六萬余字,內容涉及比較詞匯學和社會語言學

6、的若干問題。一九八三年出版的社會語言學一書是語言與社會生活的續(xù)篇和發(fā)展,是有關社會語言學若干理論問題和若干實際問題的探索。社會語言學在國外雖然早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并成為一門學科,但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陳原的社會語言學填補了這個空白,具有拓荒的意義。陳原先生的社會語言學研究享譽海內外, 在社會語言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語言與社會生活1979年4月香港三聯(lián)書店初版, 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0年出版, 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年11月收入“三聯(lián)精選”文庫再版。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日中學院、愛知大學的松崗榮志、陳立人、白井啟介、刈間夕俊四位譯成日文1989年在日本東京凱豐社出版。2001年2月, 臺灣商務印書館作

7、為“OPEN1最前端的思想浪潮叢書”出版了語言與社會生活在語詞的密林里語言與語言學論叢等三本書。語言與社會生活出版后得到中國語言學界老前輩呂叔湘、葉圣陶的肯定。呂叔湘先生 (1980) 在讀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陳原讀后的介紹文章, 稱贊該書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并且專門就陳原先生所論述的“洋涇浜英語”“語言靈物崇拜”“語言塔布”等重要問題進一步補充發(fā)揮。陳原先生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影響不僅僅在社會語言學界和語言學界, 先生的學術思想對中國的文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香港學者陳萬雄在陳原:中國近代文化啟蒙的“殿軍”的演講中稱陳原先生是“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也是近代革命知識

8、分子最后的奠基人”;“他是一種現(xiàn)代形態(tài)的, 對西方、對世界有全面認識、受過教育的革命知識分子。這個知識分子群體是推動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體力量,這批人最大的特點, 我覺得是他同時將整個中國的歷史責任放在自己心上, 一個是救亡, 另一個就是啟蒙, 這兩重目標是同時進行的, 陳原就是這樣的人”。拉波夫:美國語言學家,社會語言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賓夕法尼亞大學語言學教授。1927年出生于美國Rutherford。拉波夫早期師從魏茵萊希,重點研究語言與社會的關系,曾共同撰寫一篇很有影響的論文語言演變理論的經驗基礎,為社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開拓了一個新方向。拉波夫主張把語言放到社會中去研究,反對索緒爾以

9、語言、言語的區(qū)分為基礎的就語言而研究語言的理論。這就使索緒爾以來的語言研究方向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使語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語言系統(tǒng)內部,而是聯(lián)系不同的社會因素具體考察它們如何影響語言的運轉和演變,研究語言的變異,建立起一套富有特點的社會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一大批社會語言學家形成了一個以拉波夫為學派領袖的變異學派。拉波夫是世界公認的杰出的社會語言學家 ,他在變異方面的研究一直處于無可置疑 的領先地位。一方面他對英語的社會方言 ( social dialect)、個人方言 (idiolect)等語言變體 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查研究 ,足跡遍及北美各大城市 ,抽樣多達數(shù)千人。而且 ,這項工作仍在 進行。 而另

10、一方面 ,他又在撰寫一部三卷本的鴻篇巨著 ,名曰:“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 (語言變化原理)。 第一卷內部因素于 1994年出版;第二部社會因素于 2000年出版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將在北京再版 ) ;計劃中的第三卷將在社會語言 學的實驗性研究的基礎之上 ,探討和語言相關的心理因素與語言變化的關系。海姆斯: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于20世紀70年代針對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這一概念的缺陷首次提出交際能力的概念。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指一個理想的操本族語者所內在化了的語法規(guī)則。海姆斯認為這一概念抽出了語言的社會文化特點,舍棄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因此,他采

11、用了交際能力這一術語,把如何在社會環(huán)境中有效地、恰當?shù)厥褂谜Z言的能力包括了進去。用海姆斯自己的話說,交際能力是“何時說,何時不說,以及關于何時、何地、以何方式與何人談內容即能否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恰當?shù)厥褂谜Z言的能力,在不同的場合、地點對不同的人進行成功的交際的能力。海姆斯提出,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目標有三項:(1)既有社會目標又有語言目標;(2)社會現(xiàn)實的語言學,意指拉博夫及其同事所從事的工作 ;(3)社會構成的語言學,旨在探究語言在使用中的范圍廣泛的理論。海姆斯特別強調社會語言學的目標應該具有廣泛性、“跨學科性”和“多學科性”。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阿爾巴托夫( ):俄羅斯著名語言學家,

12、語文學博士,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現(xiàn)就職于俄羅斯科學院語言學研究所,曾任該所所長,目前擔任民族-語言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在普通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東方語言研究(特別是日語研究研究)領域聲望卓著,是俄羅斯學界首屈一指的語言學史專家。他主編了一系列語言學史方面的教材,撰寫過關于蘇聯(lián)語言學史、巴赫金語言學思想、蘇聯(lián)肅反時期斯拉夫語言學者和突厥語言學者命運、馬爾及其“語言新學說”的著作,這些作品在、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在社會語言學研究方面,他出版過關于日本語言狀況、蘇聯(lián)語言政策的著作,如日本:語言與社會150種語言及其政策:1917-1997。阿爾巴托夫還發(fā)表了眾多普通語言學方面的作品,其中關于

13、詞類的研究尤為著名,代表作為詞類:理論與類型。John Edwards:出生于英國,后前往加拿大求學,并獲得了麥吉爾大學的博士學位。在都柏林教育研究中心(現(xiàn)并入都柏林城市大學)擔任研究員后,他搬到新斯科舍省,在那里他成為圣弗朗西斯?jié)删S爾大學心理學教授。他現(xiàn)為圣弗朗西斯?jié)删S爾大學(Antigonish)的高級研究教授,Dalhousie大學(哈利法克斯)的研究生兼職教授,以及中國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Edwards教授目前擔任多語與多元文化發(fā)展期刊(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和多語種事務系列叢書(Multilingual Matters)的主編。他同時還是英國心理學會,加拿大心理學會和加拿大皇家學會的會員。 Edwards教授著述甚豐,發(fā)表作品300余篇。他的學術足跡遍布世界三十余個國家,作品被翻譯為6種語言。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從交際和象征價值兩個層面研究語言與群體身份間的關系,關注語言在身份認同建立、保持和延續(xù)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包括語言社會生活中的挑戰(zhàn)(Challenges in th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