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心理健康論文學生“心理孤兒”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_第1頁
中學心理健康論文學生“心理孤兒”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_第2頁
中學心理健康論文學生“心理孤兒”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_第3頁
中學心理健康論文學生“心理孤兒”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_第4頁
中學心理健康論文學生“心理孤兒”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生“心理孤兒”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交通更為便捷,地球成了一個“村莊”,人與人之間外在的物質的交往更加頻繁密切。但與此相對應,心靈的溝通卻相應減少,人的內(nèi)心世界包裹得更緊,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無減。一位著名的心理醫(yī)生曾謹慎地說:“你可以隨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個角落,然后把你見到的人從1數(shù)到20,那么必定有一個心理障礙者。”作為“地球村”村民的一員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樂觀。眼下的中小學生生活在這鋼筋水泥的叢林里,背負著沉重的考試壓力,與外界的接觸更少,交往的范圍更狹窄,“精神家園”日漸封閉,心理問題十分嚴重。“心理孤兒”現(xiàn)象便是其中的一種。所謂“心理孤兒”現(xiàn)

2、象是相對社會學意義上的孤兒而言的。是指學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閉,游離集體氛圍,家庭親子關系冷漠,怯于交往、社會生活難于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兒”實際是一種心理不健全現(xiàn)象。“心理孤兒”學生,不象問題學生或不完整家庭學生那樣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我們更有必要分析“心理孤兒”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并尋找改變這種現(xiàn)象的策略,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心理孤兒”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1、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皢栴}家庭”是相對于“和諧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關系的處理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因素。主要有這么幾種: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關系緊張,“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據(jù)中國家庭

3、調(diào)查,每周糾紛在兩次及以上的:30歲以下組占52%,3045歲組戰(zhàn)34%,4560歲組占21%,60歲以上組占16%)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處在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作出氣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今天的離婚率將近22%),把子女當作“皮球”任意踢來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經(jīng)濟負擔重,一天到晚為生計而奔波,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chǎn)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變態(tài)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2、 父母顧了事業(yè)難顧家庭,缺少與子女的溝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nèi)心世界封閉起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將加快與

4、國際接軌的步伐。生活的節(jié)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危機感更加強烈,作為父母工作壓力更大。于是為了工作為了事業(yè),平時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給爺爺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chǎn)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愿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有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家長對孩子冷淡、拒絕將造成孩子自卑、焦慮、退縮,或反抗、適應困難。3、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親子關系緊張。目前,中小學生的家長大多是“文革”時期成長起來的,由于歷史原因,他們的文化學習被耽誤,心理上受影響,經(jīng)過撥亂反正,一部

5、分人抓住機遇而重新走進學校,但仍有不少人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未能彌補過去在文化上的“空白”。因此,他們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了了,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tǒng)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獲得。一位中學生家長曾對孩子的老師說:“老師,說起來心理很慚愧,如今糊里糊涂當了家長,卻不知道怎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一是由于家長補償心理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非常心切。“文革”使這些家長成為像錯過季節(jié)的莊稼,他們是帶著無盡的遺憾步入社會、步入中年的。他們把不能實現(xiàn)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節(jié)衣縮食為子女竭力提供物質條件,把子女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惟恐錯過這個成長季節(jié)。

6、他們把子女逼進書房題海,稍有不從,或用大道理壓人或“棍棒相加”(據(jù)一位全國優(yōu)秀輔導員對某小學的調(diào)查,全班48名學生,沒有挨過父母打的孩子只有1人,27%的家長用棍子),結果是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緊張,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二是重養(yǎng)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大為改善,中小學生的生理發(fā)育明顯提前,但中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由于家庭、學校的保守、封閉滯后于生理發(fā)育,對子女的思想、情感、內(nèi)心世界的關注更少,父母與子女的心靈溝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4、獨生、獨門獨戶,把同齡人拒之門外,缺少伙伴。隨著城鄉(xiāng)住宅建設的發(fā)展,成千上萬家庭的住房條件得到了

7、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進了套房或別墅,擺脫了“老小三口一張床,煤爐、馬桶去一房,一門多戶矛盾多,三代同堂難分房”的困難境地。家庭居住條件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優(yōu)化了,中小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這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休息。但獨門獨戶的居住環(huán)境縮小了兒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圍,“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春夏與秋冬”,與同齡人的交往大大地減少。要么與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獨處一室。許多心理學家做過實驗,結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當他們與大人在一起的時候,多少是拘謹?shù)模荒苓_到無所不言、無所不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與同齡或基本上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那種高興勁頭是成人難以理解的。而孩子長期獨處,又會使

8、他們的氣質受到損害,養(yǎng)成一種膽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二、減少“心理孤兒”現(xiàn)象的對策1、加強問題家庭父母的責任感,孩子是無辜的。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畢業(yè)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職。作為問題家庭的父母絕不能因個人的情感、是非問題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顧。教育家馬卡連柯告訴我們:“你們生育教養(yǎng)子女,不僅是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們家庭里,在你們影響下,成長著未來的公民,未來的事業(yè)家,未來的戰(zhàn)士。”翻譯家傅雷提醒我們:“爸爸不為兒子煩心,為誰煩心?爸爸不幫助孩子,誰幫助孩子?兒子有苦惱不向爸爸求救,向誰求救?”為此,經(jīng)常爭吵的父母要學會理智,忙于應酬的應盡可能早點回家,經(jīng)

9、濟不寬裕的也盡量不要犧牲養(yǎng)育孩子的時間去掙錢。即使是分道揚鑣的也要計劃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說聲“再見”。2、加強溝通意識,留些時間與孩子交往。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和精神世界。對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忽視和冷漠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為此,作為家長應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勞動生產(chǎn)日的逐漸縮短,節(jié)假日日益增多,作為父母也應提高閑暇的水平和質量,多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可以琴棋書畫,可以種花、吟詩、聽音樂、集郵、旅游、登山。切莫把大量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消磨在“筑長城”或舞池中。英國首相布萊爾作為一國之主,尚且騰出時間與

10、孩子共度周末。我們普天之下的父母們更應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溝通。3、改進教育方法,發(fā)揚民主作風,轉換角色,既是長者,又是朋友。作為父母要了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并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guī)律來辦。我們要反對“棍棒型”“溺愛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要給孩子更多的發(fā)言權,使民主成為家庭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長不僅是孩子慈愛的父母,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誠的朋友。據(jù)調(diào)查分析,中小學生喜歡“朋友式”的父母親,而不喜歡“牧師式”、“師徒式”的父母親。心理學家提出“家長民主

11、意識的十條建議”,值得我們家長參考:不訓斥孩子,經(jīng)常訓斥會形成厭煩的氣氛。不當別人的面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糾正缺點不要籠籠統(tǒng)統(tǒng),總體否定,應具體就事論事。不要顯示權威,而是提出具體辦法。決不打擊孩子,如“我有你這孩子真倒霉”一類的話。盡量應用表揚和鼓勵。尊重孩子意見。多說:“你自己決定”。常交談。與孩子的朋友建立聯(lián)系,邀他們到家玩。4、創(chuàng)造空間,營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環(huán)境。老一輩的教育家劉紹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談到了教育兒童的原則:“兒童應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后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與成年人一起,相依賴式的自卑心理,頗難打破,將來離家入社會是莫大之困難?!币虼?,家長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為子女提供與小伙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放學路上少接送,讓子女與其他小朋友結伴而行;周末和節(jié)假日讓子女邀請小伙伴來家玩,鼓勵子女利用空閑時間與同學小伙伴進行電話交流,或主動到四鄰八舍走動。通過串門,擴大交往的范圍,學會與各種人交往的經(jīng)驗,消除一個人獨處的寂寞。5、 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開展心理輔導工作。隨著“健康”定義的不斷嬗變,心理健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