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理論的文學性成分(1) 書名"理論留下了什么?"問的是:被稱為"理論"的話語在今天占有什么位置,它如何既與自身的過去又與那些自稱有權(quán)在政治領(lǐng)域占有一席地位的話語相關(guān)?作為今年英語協(xié)會會議上的第一位講演者,我的講演就是理論留下了什么的一個范例-一個活生生的余留物-一種理論的剩余,它的范例性將使別的講演者擺正自己的位置而不至于對理論的遺產(chǎn)有太大的曲解,不用說,這樣做的方式就是抓住理論與其過去的關(guān)系:理論留下了什么? 在1960年代,當我剛涉足我們的書名簡單稱之為&qu
2、ot;理論"(theory)的東西時,這一術(shù)語(如此怪異,它是關(guān)于什么的理論)的含義比今天寬泛得多。在結(jié)構(gòu)主義風行的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不斷擴展的理論-從根本上看,它們是對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模式的普遍化運用-這種模式自稱將適用于全部文化領(lǐng)域。理論指一些特殊的結(jié)構(gòu)主義理論,這種理論將闡明各種各樣的材料,是理解語言、社會行為、文學、大眾文化,有文字書寫和無文字書寫的社會以及人類心理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鍵。理論指具有特定的學科間性的理論:它激活了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人類學、馬克思主義、符號學、心理分析和文學批評。 不過,盡管理論具有廣泛的跨學科目標,但在它的高潮時期,
3、文學問題仍處于其規(guī)劃的核心:對于俄國形式主義、布拉格結(jié)構(gòu)主義以及法國結(jié)構(gòu)主義-尤其是對羅曼?雅各布森(它將列維一斯特勞斯引入音位模式,這對結(jié)構(gòu)主義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言-文學的文學性問題是激活思想的問題。理論試圖將文化對象與事件當作形形色色的"語言"要素來處理,因此,它們首先與語言的性質(zhì)相關(guān),而當文學表現(xiàn)為最為有意的、最反常的、最自由的、最能表現(xiàn)語言自身的語言運作時,它就是本真的語言。文學是語言結(jié)構(gòu)與功能最為明顯地得到突出并顯露出來的場所。如果你想了解語言的一些根本性的方面,你就必須思考文學。因此,在雅各布森所界定的一系列語言功能-指涉1、表情、交際、意向、元語言、詩
4、性,這些功能分別突出或強調(diào)語境、說話者、聯(lián)結(jié)、接收者、編碼與信息本身-中,正是語言的詩性功能(用雅各布森的論說)"為信息而強調(diào)了信息"("信息"在此指說話樣式本身)1。在眾所周知的一道公式里,雅各布森說:"語言的詩性功能將選擇軸上的對等原則投放進了結(jié)合軸。"2 語言的詩性功能包含了語言兩大基軸的重疊。 不過,即使在每位優(yōu)秀的理論家都必須談論文學的文學性的時期,在某種意義上看,理論也顯然在改變文學成分的地位,至少對所有攻擊理論的人來說如此。這些人
5、指責我們貶低了文學的價值,損害了文學的聲譽和特性。敘述學家以同樣的熱情研究巴爾扎克和I o佛萊明(Ian Fleming)的敘述結(jié)構(gòu)。眾所周知,雅各布森為說明語言的詩性功能而選用的例子是政治口號"I like Ike"而非波德萊爾的貓("Les chats")。在"I like Ike"這個句子中,被喜歡的對象(Ike)與喜歡的主體(I)都包含在喜歡(like)這個行動中,因此,我喜歡Ike的必然性似乎就刻寫在這個語言結(jié)構(gòu)中3。文學作為優(yōu)先研究對象的特殊地位受到了很大損害,不過,這種研究的結(jié)果(這很重要)將"文學性"
6、;置入了各種文化對象,從而保留了文學成分的某種中心性。 對文學語言特殊性或文學特殊性進行理論概說的企圖在早期對理論至關(guān)重要,但有時候它也并不是理論活動的焦點。應該說明的是: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回答了文學的本性問題,實際上也沒有任何思路接近于能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最初理論研究將文學看作語言的一個特殊類別,不過,有關(guān)文學性的每一種界定都沒能對文學作出令人滿意的說明,而往往是在別的文化現(xiàn)象(從一些歷史敘述、一些弗洛伊德式的病例史到廣告口號)中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文學性。另一種研究提出文學不是語言的一個特殊類別而是對語言的特殊使用,然而,不管So費什的努力如何大膽(
7、比如,他試圖證明寫在黑板上的語言學家的名字表可以被讀作一首宗教詩),還是不能提供有關(guān)文學性的滿意答案4。 我想上述情形有兩層潛在的意思。第一:文學正如意義一樣,它既是文本事實又是一種意向活動,因而既不能按照上述兩種觀點中的任何一種,也不能通過將兩者綜合起來的方式對文學加以充分地理論說明。我們必須在這兩者之間交替變換,它們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成功地兼并另一方而成為綜合框架。我們可以將文學作品看作是有特殊性的語言,我們也可以將文學作品看作語言在特定方式中的構(gòu)成,但任何有關(guān)特性的說明或有關(guān)感知框架的說明最終都使我們走向另一模式。文學的品質(zhì)似乎既不能還原為客
8、觀特性,也不能還原為一系列語言構(gòu)造方式的結(jié)果。 我想第二層含義是:對文學性或文學問題的思考實際上并不是要發(fā)現(xiàn)我們用以區(qū)分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以便將其適當歸類的標準,相反,回答這些問題的企圖最初只是引起我們對文學的某些方面的直接關(guān)注。通過談論文學是什么,批評家們提煉了一些據(jù)說是最適當?shù)呐u方法,消除了人們對據(jù)說是文學之最基本和最特殊的那些方面(無論是將文學看作對語言的突出,還是將文學看作各語言層面的綜合或文本間的結(jié)構(gòu))的忽略。問"文學是什么?"實際上關(guān)涉到應當如何研究文學的問題。比如,如果文學是一種高度模式化的語言,那么,研究它就
9、是關(guān)注其模式而不是關(guān)注它可能表達的作者心理或它可能反映的社會構(gòu)造。對文學性的追向似乎首先是探索批評方法的一些步驟。 正如我說的那樣,最近,文學的性質(zhì)或文學成分的性質(zhì)已非理論關(guān)注的核心,簡單地說,我們稱之為"理論"的東西顯然已不是文學理論。1992年我為現(xiàn)代語言協(xié)會所編的現(xiàn)代語言與文學學術(shù)研究導論第二版寫了一篇題名為文學理論的文章,此后我便離開了文學理論6。我忙于談論種族、性別、身份、代理,被So納潑(Steve Knapp)和WoBo米查爾斯(Walter Benn Michalls)反-理論的理論之間的論爭弄得糊里糊涂,忘了文
10、學理論。我認為記住文學理論很重要:比如,敘述理論對各種類型的文本分析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目前,低年級的研究生通常對基本的敘述學也了解不多(他們讀了福科,但未讀巴爾特或熱內(nèi)特,更不必說Wo布思了)。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辯認敘述視點,如何分析隱含的讀者,而這恰恰是與其密切相關(guān)的一些問題的核心,比如對被某一文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東西的分析。 為了彌補我為現(xiàn)代語言協(xié)會寫了那篇有關(guān)文學理論的文章之后對文學理論的忽略,我寫了一本小書,名為文學理論:簡要的導論。這本書拋開了納潑和米查爾斯,不僅提出了"文學是什么?"的問題(即題名為"文學是什
11、么以及這一問題重要嗎?"的那一章),還討論了敘述、詩與詩學,以及身份確認、表行語言的問題。由此,我著手將文學成分保留在理論之中,我希望它留在那兒。 注釋1. Lu, X. (2005). Ruins of the future: Class and history in Wang Bing's Tiexi District. New Left Review 31, 125136. 2.參見呂新雨為新聞大學2009年冬季號編輯的聚焦央視改革專輯。 3.見: 2008年 6期,頁 19。 5.張志安,記者如何專業(yè)?深度報導精英的職業(yè)意
12、識與報導策略,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頁 218220、250258。 6. Zhao, Y. (2008). Communication in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eld. 7.羅伯特哈克特,趙月枝(2005)。維系民主?西方政治與新聞客觀性(沉薈、周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原書 Hackett, R. A., & Zhao, Y. 1998. 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
13、olitics of objectivity. Toronto: Garamond Press.) 注釋1. Lu, X. (2005). Ruins of the future: Class and history in Wang Bing's Tiexi District. New Left Review 31, 125136. 2.參見呂新雨為新聞大學2009年冬季號編輯的聚焦央視改革專輯。 3.見: 2008年 6期,頁 19。 5.張志安,記者如何專業(yè)?深度報導精英的職業(yè)意識與報導策略,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頁 21
14、8220、250258。 6. Zhao, Y. (2008). Communication in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eld. 7.羅伯特哈克特,趙月枝(2005)。維系民主?西方政治與新聞客觀性(沉薈、周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原書 Hackett, R. A., & Zhao, Y. 1998. 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 Toron
15、to: Garamond Press.) 注釋1. Lu, X. (2005). Ruins of the future: Class and history in Wang Bing's Tiexi District. New Left Review 31, 125136. 2.參見呂新雨為新聞大學2009年冬季號編輯的聚焦央視改革專輯。 3.見: 2008年 6期,頁 19。 5.張志安,記者如何專業(yè)?深度報導精英的職業(yè)意識與報導策略,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頁 218220、250258。 6. Zhao, Y. (200
16、8). Communication in china: P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eld. 7.羅伯特哈克特,趙月枝(2005)。維系民主?西方政治與新聞客觀性(沉薈、周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原書 Hackett, R. A., & Zhao, Y. 1998. 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 Toronto: Garamond Press.)
17、60; 注釋1. Lu, X. (2005). Ruins of the future: Class and history in Wang Bing's Tiexi District. New Left Review 31, 125136. 2.參見呂新雨為新聞大學2009年冬季號編輯的聚焦央視改革專輯。 3.見: 2008年 6期,頁 19。 5.張志安,記者如何專業(yè)?深度報導精英的職業(yè)意識與報導策略,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頁 218220、250258。 6. Zhao, Y. (2008). Communication in china: P
18、olitical economy, power, and conflict.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eld. 7.羅伯特哈克特,趙月枝(2005)。維系民主?西方政治與新聞客觀性(沉薈、周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原書 Hackett, R. A., & Zhao, Y. 1998. 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 Toronto: Garamond Press.) 注釋1. Lu, X. (2005). Ruins of the future: Class and history in Wang Bing's Tiexi District. New Left Review 31, 125136. 2.參見呂新雨為新聞大學2009年冬季號編輯的聚焦央視改革專輯。 3.見: 2008年 6期,頁 19。 5.張志安,記者如何專業(yè)?深度報導精英的職業(yè)意識與報導策略,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7年,頁 218220、250258。 6. Zhao, 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州四檢)2024-2025學年福州市高三年級第四次質(zhì)量檢測歷史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鍋爐買賣合同書范例鍋爐買賣合同書
- 辦公樓租賃合同書
- 工程項目勞務派遣合同書
- 涵管預制施工方案
- 借款股權(quán)質(zhì)押擔保合同書協(xié)議書范例
- 二零二五版幼兒園小型客車司機聘用合同書
- 中央2025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競選班干部自我介紹157
- 消防安全隊會課件
- 2023年河南單招語文模擬試題
- GB/T 24894-2025動植物油脂甘三酯分子2-位脂肪酸組分的測定
- 2024南寧青秀區(qū)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道路運輸企業(yè)和城市客運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知識培訓
- 解讀《學前教育法》制定全文課件
- 2025年公路工程預制箱梁運輸安裝合同
- DB31∕T 1243-2020 互花米草生態(tài)控制技術(shù)規(guī)范
- 經(jīng)濟效益評價的基本方法課件
- 大學生五一假期安全教育
- 2025年陜西華電新能源發(fā)電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廣東中考數(shù)學計算訓練綜合檢測過關(guān)卷(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