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課件·第五章文選齊桓公伐楚_第1頁
古代漢語課件·第五章文選齊桓公伐楚_第2頁
古代漢語課件·第五章文選齊桓公伐楚_第3頁
古代漢語課件·第五章文選齊桓公伐楚_第4頁
古代漢語課件·第五章文選齊桓公伐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齊桓公伐楚齊桓公伐楚 左傳左傳僖公三、四年僖公三、四年相關(guān)材料相關(guān)材料 (一)(一) 左傳左傳僖公十七年僖公十七年:齊侯之夫人三: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nèi),多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nèi),多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內(nèi)寵,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相關(guān)材料相關(guān)材料 (二)(二) 春秋春秋僖公四年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會齊侯、宋公、陳侯、衛(wèi)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相關(guān)材料相關(guān)材料 (三)(三) 史記史記管蔡世家管蔡世家:蔡人立其子:蔡人立其子肸肸xx,是為繆侯

2、??姾钜云渑転辇R桓公夫人。是為繆侯。繆侯以其女弟為齊桓公夫人。十八年,齊桓公與蔡女戲船中,夫人蕩舟,十八年,齊桓公與蔡女戲船中,夫人蕩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歸蔡女而不絕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歸蔡女而不絕也。蔡侯怒,嫁其弟。齊桓公怒,伐蔡。蔡潰,蔡侯怒,嫁其弟。齊桓公怒,伐蔡。蔡潰,遂虜繆侯,南至楚邵陵。遂虜繆侯,南至楚邵陵。相關(guān)材料相關(guān)材料 (五)(五) 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外儲說左上:桓公大怒,將伐蔡,仲父:桓公大怒,將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yè)不可冀諫曰:夫以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yè)不可冀也,請無以此為規(guī)也。桓公不聽,仲父曰:必不得已,也,請無以此

3、為規(guī)也?;腹宦?,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入貢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之菁茅不入貢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楚,楚服,因還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遂滅之。此義於名而利於實(shí),故必有天子誅兵聽從。遂滅之。此義於名而利於實(shí),故必有天子誅之名,而有報(bào)讎之實(shí)。之名,而有報(bào)讎之實(shí)。 有關(guān)年份有關(guān)年份 n前前685685年,齊桓公小白元年。年,齊桓公小白元年。n前前656656年,齊桓公三十年,伐楚。當(dāng)周惠王二十一年,年,齊桓公三十年,伐楚。當(dāng)周惠王二十一年,晉獻(xiàn)公二十一年,蔡穆侯十九年,楚成王十六年。晉獻(xiàn)公二十一年,蔡穆侯十

4、九年,楚成王十六年。n前前643643年,齊桓公四十三年,冬十月乙亥卒,五公子爭年,齊桓公四十三年,冬十月乙亥卒,五公子爭立,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戶。立,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戶。 正正 文文 講講 解解【原文原文】 四年四年春,春,齊侯以齊侯以諸侯之師諸侯之師侵蔡侵蔡 。n四年: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四年:魯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年。n齊侯齊侯:齊桓公。齊屬侯爵,故稱齊侯。齊桓公。齊屬侯爵,故稱齊侯。n以:介詞,用,憑借。以:介詞,用,憑借。n諸侯之師:魯、宋、陳、衛(wèi)、鄭、許、諸侯之師:魯、宋、陳、衛(wèi)、鄭、許、曹等國。曹等國。【原文原文】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四年春,

5、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侵蔡 。n侵:侵:左傳左傳莊公二十九年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曰伐,無曰侵,輕曰襲。n蔡蔡:蔡國。姬姓。侯爵。是楚的盟國,:蔡國。姬姓。侯爵。是楚的盟國,“侵蔡侵蔡”是為是為“伐楚伐楚”做準(zhǔn)備。做準(zhǔn)備。n史記史記管蔡世家管蔡世家:管叔鮮、蔡叔度者,周: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fā),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王發(fā),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度,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

6、昆弟,武王已克殷紂,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蔡。【原文原文】 蔡潰,遂伐楚蔡潰,遂伐楚 n春秋春秋僖公四年僖公四年:遂伐楚,次于陘。:遂伐楚,次于陘。杜預(yù)注:遂,兩事之辭。杜預(yù)注:遂,兩事之辭。 【原文原文】 楚子使楚子使與與師師言曰言曰 n 楚子:楚成王。楚屬子爵,故稱楚子。楚子:楚成王。楚屬子爵,故稱楚子。n使:派遣使者。使:派遣使者。n與:介詞,和、跟。與:介詞,和、跟。n師:以齊國為首的軍隊(duì)。師:以齊國為首的軍隊(duì)?!驹脑摹砍邮古c師言曰(續(xù))楚子使與師言曰(續(xù)) 史記史記楚世家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

7、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熊繹當(dāng)周成王之時(shí),舉文熊繹當(dāng)周成王之時(shí),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 男之田,男之田,居丹陽居丹陽三十七年(公元前三十七年(公元前704704年),楚熊通怒曰:年),楚熊通怒曰:蠻夷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蠻夷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王(成王)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成王)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禦禦之。之?!驹脑摹烤幈焙?,寡人處南海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楊伯峻譯注:楊伯峻譯注:“古人以為中國的四周皆為

8、海,故古人以為中國的四周皆為海,故爾爾雅雅釋地釋地云: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海。禮記禮記祭義祭義亦有東海、西海、南海、北海之稱。亦有東海、西海、南海、北海之稱。荀子荀子王制篇王制篇云:云: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南海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南海則則有羽、翮、革、曾青、丹干焉。有羽、翮、革、曾青、丹干焉。注云:注云:海謂荒海謂荒晦絕遠(yuǎn)之地?;藿^遠(yuǎn)之地。則此所謂北海、南海者,猶言極北、則此所謂北海、南海者,猶言極北、極南,不必以實(shí)地證之。極南,不必以實(shí)地證之。”【原文原文】唯唯是是風(fēng)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馬牛不相及也n唯:句首語氣詞。n風(fēng):指牝牡相誘。尚書費(fèi)誓:“馬牛其風(fēng)

9、?!薄驹脑摹坎徊挥萦菥嬷嫖岬匾?,何故?吾地也,何故? n虞,料想虞,料想n孟子孟子離婁上離婁上:有不虞之譽(yù),有求: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全之毀。n左傳左傳桓十七年桓十七年:疆場之事,慎守:疆場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其一而備其不虞。【原文原文】不不虞虞君君之涉之涉吾地也(吾地也(續(xù))n涉,涉,說文說文:“,徒行歷水也。從,徒行歷水也。從沝沝,從步。涉,篆文從水。從步。涉,篆文從水?!?n不說侵而說涉,是委婉的說法。不說侵而說涉,是委婉的說法。n之: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之: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驹脑摹抗苤賹υ唬汗苤賹υ唬菏酚浭酚浌荜塘袀鞴荜塘袀鳎汗埽汗苤僖奈嵴?,潁上人仲夷吾者,潁

10、上人也也管仲既用,任政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之謀也。 相關(guān)材料相關(guān)材料 史記史記管晏列傳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腹珜?shí)怒少姬,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腹珜?shí)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zé)包茅不入貢於周室。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zé)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shí)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桓公實(shí)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

11、政之寶也。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原文原文】昔昔召康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n史記史記燕召公世家燕召公世家:召公:召公奭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裴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裴骃骃集解:譙周曰:周之集解:譙周曰:周之支族,食邑于召,謂之召公。支族,食邑于召,謂之召公。n史記正義史記正義謚法解謚法解: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 召公像呂尚像史記史記齊太公世家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

12、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于申,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從其封姓,故曰呂尚于是武王已平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及周成王少時(shí),管蔡及周成王少時(shí),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shí)得征之。齊由此得征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shí)得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伐,為大國,都營丘?!驹脑摹课粑粽倏嫡倏倒蚁染蚁染蠊蠊辉?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諸侯。五侯

13、,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諸侯。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位。 九伯:九州之長。九伯:九州之長。 女:通女:通“汝汝”。 實(shí):句中語氣詞,表示命令或祈使。實(shí):句中語氣詞,表示命令或祈使。 夾:夾:說文說文:“持也。從大俠二人。持也。從大俠二人。” 輔:輔:爾雅爾雅釋詁釋詁:“輔,所以助車,今人縛杖于輻輔,所以助車,今人縛杖于輻以防傾側(cè),此即車之輔也。以防傾側(cè),此即車之輔也?!薄驹脑摹课搴罹挪搴罹挪畬?shí)女實(shí)征之,征之,以以夾輔夾輔周室。周室?!驹脑摹?賜我先君履賜我先君履 n履:踐踏。履:踐踏。說文說文:履履,足所依也。從尸,足所依也。從尸,從彳,從夂,舟象履形。一曰尸

14、聲。從彳,從夂,舟象履形。一曰尸聲。n楊伯峻:楊伯峻:“履,所踐履之界,非指齊國疆土,履,所踐履之界,非指齊國疆土,乃指得以征伐之范圍。乃指得以征伐之范圍。n詩經(jīng)詩經(jīng)小雅小雅“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冰。”n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上外儲說上:“鄭人有欲買履者。鄭人有欲買履者?!薄驹脑摹?東至於海,西至於河,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n海:今黃海和渤海。海:今黃海和渤海。n河:黃河。河:黃河?!驹脑摹?爾貢爾貢包茅包茅不入不入 n包茅:包成捆的菁茅。楚國的土產(chǎn)。包茅:包成捆的菁茅。楚國的土產(chǎn)。n管子管子輕重輕重菁茅謀

15、菁茅謀:江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江淮之間,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n周禮周禮天官天官甸師甸師:祭祀供蕭茅。:祭祀供蕭茅。 n楊伯峻譯注;楊伯峻譯注;“茅即茅即禹貢禹貢之菁茅,茅之有之菁茅,茅之有毛刺者。古人拔此茅而束之,故曰包茅。毛刺者。古人拔此茅而束之,故曰包茅。 【原文原文】 王祭不王祭不共共 n共:供給。這個(gè)意義后來寫作共:供給。這個(gè)意義后來寫作“供供”。n史記史記齊太公世家齊太公世家:楚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楚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具。n爾雅爾雅釋詁釋詁:共,具也。:共,具也。n左傳左傳閔公二年閔公二年:告之以臨民,教之以軍旅,不共:告之以臨民,教之以

16、軍旅,不共是懼,何故廢乎?是懼,何故廢乎?n周禮周禮夏官夏官羊人羊人:共具羊牲。:共具羊牲。n說文說文:龔,給也。從共,龍聲。段玉裁注:糸部:龔,給也。從共,龍聲。段玉裁注:糸部曰:給,相足也。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曰:給,相足也。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矣。矣。 【原文原文】無以無以縮酒縮酒 n縮酒:滲酒。古代祭祀時(shí)的一種儀式,把酒倒在包茅上縮酒:滲酒。古代祭祀時(shí)的一種儀式,把酒倒在包茅上慢慢地滲下去,表示如鬼神喝了一樣。慢慢地滲下去,表示如鬼神喝了一樣。n說文說文:“莤莤,禮,祭束茅加于,禮,祭束茅加于祼祼( (灌)圭,而灌鬯灌)圭,而灌鬯酒,是為酒,是為莤莤,像神飲之也。從

17、酉,像神飲之也。從酉,艸艸。春秋傳春秋傳曰:曰: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莤莤酒。段玉裁注:縮者,酒。段玉裁注:縮者,古文假借字。古文假借字。莤莤者,小篆新造字。者,小篆新造字。 玉篇玉篇:“莤莤,泲泲(擠)酒去滓也。(擠)酒去滓也?!?【原文原文】寡人寡人是徵是徵; n是,代詞,指包茅不入的事,是是,代詞,指包茅不入的事,是“徵徵”的前置的前置賓語。賓語。n徵:問,責(zé)問。徵:問,責(zé)問。【原文原文】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問。 史記史記周本紀(jì)周本紀(jì):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shí),王: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shí),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

18、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諱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立昭王子滿,是為穆王。張守節(jié)正義:之也。立昭王子滿,是為穆王。張守節(jié)正義:帝王世帝王世紀(jì)紀(jì)云:昭王德衰,南征,濟(jì)于漢,船人惡之,以膠船云:昭王德衰,南征,濟(jì)于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jìn)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進(jìn)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諱之。而崩。其右辛游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諱之。 齊國用以進(jìn)攻楚國的借口。齊國用以進(jìn)攻楚國的借口?!驹脑摹繉υ唬簩υ唬骸柏曋蝗?,寡君之罪也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不共給?昭

19、王之不復(fù),君其其問問諸諸水濱。水濱?!?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判斷句,主語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判斷句,主語“貢之不入貢之不入”本本為主謂結(jié)構(gòu),用為主謂結(jié)構(gòu),用“之之”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成為一個(gè)偏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成為一個(gè)偏正結(jié)構(gòu)。正結(jié)構(gòu)。寡君:臣子對別國人謙稱自己的國君。寡君:臣子對別國人謙稱自己的國君。敢:表謙敬的副詞,含有膽敢或豈敢的意思。敢:表謙敬的副詞,含有膽敢或豈敢的意思。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用在祈使句中,表示“還還是是”的意思。的意思。諸:之於。諸:之於?!驹脑摹?師進(jìn),師進(jìn),次次于陘于陘 n次:臨時(shí)駐扎。次:臨時(shí)駐扎。左傳左傳莊

20、公三年莊公三年:凡師,: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n說文說文:次,不前不精也。從欠,二:次,不前不精也。從欠,二聲。聲。 ,古文次。,古文次。n周禮周禮天官天官掌次掌次:則張大次、小次。則張大次、小次。鄭玄注:次,謂幄也。鄭玄注:次,謂幄也?!驹脑摹肯模邮瓜?,楚子使屈完如師屈完如師。師。師退,次於退,次於召陵召陵。n屈完:楚國大夫。屈完:楚國大夫。n如:往,到如:往,到去。去。n師:指進(jìn)駐陘的各諸侯國的軍隊(duì)。師:指進(jìn)駐陘的各諸侯國的軍隊(duì)。n召陵:楚地名。召陵:楚地名?!驹脑摹魁R侯齊侯陳陳諸侯之師諸侯之師,與屈,與屈完完乘而乘而觀之。觀之。n陳

21、:陳列,把諸侯之師陳列出來,是向楚國示威。陳:陳列,把諸侯之師陳列出來,是向楚國示威。n說文說文:敶敶,列也。從攴,列也。從攴,陳陳聲。聲。n說文說文:陳,宛丘也。舜後媯:陳,宛丘也。舜後媯(gui)(gui)滿之所封。滿之所封。從阜,從木,申聲。從阜,從木,申聲。 ,古文陳。,古文陳。n左傳左傳昭公九年昭公九年:陳,大:陳,大皞皞之虛也。之虛也。n段玉裁注:大段玉裁注:大皞皞以木德王,故字從木。以木德王,故字從木?!驹脑摹魁R侯曰:齊侯曰:“豈豈不不穀穀是是為為 ?n不不穀穀:不善。:不善。杜預(yù)注:孤寡不杜預(yù)注:孤寡不穀穀,諸侯謙稱。,諸侯謙稱。n淮南子淮南子人間訓(xùn)人間訓(xùn):不:不穀穀親傷。

22、高誘注:不親傷。高誘注:不穀穀,不祿也。人君謙以自稱也。不祿也。人君謙以自稱也。n老子老子: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王自謂孤寡不穀穀。n是:復(fù)指前置賓語。是:復(fù)指前置賓語?!驹脑摹?先君之先君之好好是繼是繼 n好:友好的關(guān)系。好:友好的關(guān)系。n左傳左傳昭公七年昭公七年: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嬰齊: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嬰齊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將使衡父照臨楚國,鎮(zhèn)撫其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將使衡父照臨楚國,鎮(zhèn)撫其社稷,以輯寧爾民。社稷,以輯寧爾民。n左傳左傳昭公二十年昭公二十年:君若惠顧先君之好,照臨:君若惠顧先君之好,照臨敝邑,鎮(zhèn)撫其社稷,則

23、有宗祧敝邑,鎮(zhèn)撫其社稷,則有宗祧tiaotiao在。在。n左傳左傳襄公元年襄公元年:冬,衛(wèi)子叔、晉知武子來聘,:冬,衛(wèi)子叔、晉知武子來聘,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禮也。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jié)信,謀事補(bǔ)闕,禮之大者也。結(jié)信,謀事補(bǔ)闕,禮之大者也。 【原文原文】 先君之先君之好好是是繼繼 (續(xù))n說文說文:絕,斷絲也。從刀、糸,:絕,斷絲也。從刀、糸,卪卪聲。聲。 ,古文古文絕絕,象不連體絕之絲。,象不連體絕之絲。n說文說文:繼,續(xù)也。從糸、:繼,續(xù)也。從糸、 。一曰反。一曰反為繼。為繼。 n說文說文:續(xù),連也。:續(xù),連也。【原文原文】 與不與不穀穀同好同好如

24、何?如何?n同好:共同友好。同好:共同友好?!驹脑摹烤葆杌葆韪S诒忠刂琊⒏S诒忠刂琊?n惠:敬詞,用於對方對待自己的行動。相當(dāng)于惠:敬詞,用於對方對待自己的行動。相當(dāng)于“承承蒙蒙”。n左傳左傳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若惠顧前好,徼福于厲宣桓武,:若惠顧前好,徼福于厲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縣,君之惠也,孤之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縣,君之惠也,孤之愿也。愿也。n徼:求。徼:求。n漢書漢書嚴(yán)安傳嚴(yán)安傳:民離本而徼末矣。顏師古注:徼,:民離本而徼末矣。顏師古注:徼,要求也。要求也。n孔穎達(dá)疏:若其存鄭,則四君佑楚,故愿楚要福于此孔穎達(dá)疏:若其存鄭,則四君佑楚,故愿楚要福于

25、此四君,使社稷不滅。四君,使社稷不滅?!驹脑摹?君惠徼福于君惠徼福于敝邑敝邑之之社稷社稷n敝邑:謙稱自己的國家。敝邑:謙稱自己的國家。n社稷:土神和社稷:土神和穀穀神。神。說文說文:“社,地主也。從社,地主也。從示土。春秋示土。春秋傳傳曰共工之子句曰共工之子句龍為龍為社神。周社神。周禮禮二十五二十五家家為為社,各社,各樹樹其土所宜之木。其土所宜之木。聲聲常者切。常者切?!?玉篇玉篇示部示部:“社,土地神主也。社,土地神主也?!眓“稷,稷, 齊齊/ /禾禾 也。五也。五穀穀之之長長。” 【原文原文】君惠徼福于君惠徼福于敝邑敝邑之之社稷社稷n白虎通白虎通社稷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

26、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bào)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報(bào)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也,五穀穀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土尊。稷,五穀穀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 【原文原文】辱辱收寡君,寡君之愿收寡君,寡君之愿也。也。n辱:謙詞,表示承蒙,意思是這樣做是您蒙辱:謙詞,表示承蒙,意思是這樣做是您蒙受了恥辱。受了恥辱。 【原文原文】齊侯曰:齊侯曰:“以此以此眾眾戰(zhàn),誰戰(zhàn),誰能能御御之!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n眾:名詞,指眾將士。眾:名詞,指眾將士。n

27、禮記禮記曲禮下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大夫死: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鄭玄注:眾,謂君師。眾。鄭玄注:眾,謂君師。n御:抵擋。御:抵擋。 【原文原文】對曰:對曰:“君若以德君若以德綏綏諸侯,諸侯,誰敢不服?誰敢不服?n綏:安撫。綏:安撫。n說文說文:綏,車中靶也。從糸,妥聲。段玉裁:綏,車中靶也。從糸,妥聲。段玉裁注:注:綏則系于車中,御者執(zhí)以授登車者。綏則系于車中,御者執(zhí)以授登車者。n論語論語鄉(xiāng)黨鄉(xiāng)黨: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n左傳昭公二十年左傳昭公二十年“以綏四方以綏四方”,杜預(yù)注:,杜預(yù)注:“綏,安綏,安也。也。”n漢書武帝紀(jì)漢書武帝紀(jì)“德未能綏民德未能綏民”,裴,裴骃骃集解:集解:

28、“綏,安綏,安也。也?!薄驹脑摹烤粢粤?,楚國君若以力,楚國方城方城以為城以為城n方城:山名,在句中是介詞方城:山名,在句中是介詞“以以”的前置的前置賓語。賓語?!驹脑摹烤粢粤?,楚國方城以為城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原文原文】 漢水漢水以為池以為池 n漢水:作介詞漢水:作介詞“以以”的前置賓語。的前置賓語。n經(jīng)典釋文經(jīng)典釋文:漢以為池,本或作漢水以為池,水,衍字。:漢以為池,本或作漢水以為池,水,衍字。n經(jīng)義述聞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上春秋左傳上引引經(jīng)義雜記經(jīng)義雜記:案杜注云:方城:案杜注云:方城山在南陽葉縣南,漢水出武都,至江夏南入江。則方城者,山在南陽葉縣南,漢水出武都,至江夏南入江

29、。則方城者,山名;漢者,水名。傳文漢不言水,猶方城不言山也。山名;漢者,水名。傳文漢不言水,猶方城不言山也。n經(jīng)義述聞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上春秋左傳上引王念孫:引王念孫:商頌商頌殷武殷武正義引服正義引服注云:方城,山也;漢,水名。若傳文本作漢水,則服注為注云:方城,山也;漢,水名。若傳文本作漢水,則服注為贅語矣。自唐石經(jīng)依或本加水字,而各本皆沿其誤。贅語矣。自唐石經(jīng)依或本加水字,而各本皆沿其誤。 【原文原文】 雖雖眾眾 ,無所用之。,無所用之。n 眾:眾多。為形容詞性。眾:眾多。為形容詞性。n 經(jīng)義述聞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上春秋左傳上引王念孫曰:雖眾,本作引王念孫曰:雖眾,本作雖君之眾雖君之眾,此對上文,此對上文以此眾戰(zhàn)、以此攻城以此眾戰(zhàn)、以此攻城而言,故曰而言,故曰雖君之眾,無所用之雖君之眾,無所用之。唐石經(jīng)脫去。唐石經(jīng)脫去君之君之二字,則文義二字,則文義不明,而各本皆沿其誤。不明,而各本皆沿其誤。商頌商頌殷武殷武正義、正義、周周官官大司馬大司馬疏、疏、文選文選西征賦西征賦注、注、白帖白帖五十五十三、五十八、三、五十八、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州郡部州郡部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