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列傳譯文及習(xí)題(超全版 附答案)_第1頁
淮陰侯列傳譯文及習(xí)題(超全版 附答案)_第2頁
淮陰侯列傳譯文及習(xí)題(超全版 附答案)_第3頁
淮陰侯列傳譯文及習(xí)題(超全版 附答案)_第4頁
淮陰侯列傳譯文及習(xí)題(超全版 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淮陰侯列傳【說明】本傳記載了韓信一生的事跡,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zhàn)功。功高于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他登壇拜將后與劉邦的一篇宏論,使韓信嶄露頭角,顯示了他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胸襟。井陘一戰(zhàn)正面表現(xiàn)了卓絕而奇特的軍事才能。他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說:“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并傳令今日破趙會餐。仗還沒打就預(yù)料必勝。他不僅具體布置騎兵的行動計劃,連敵軍“空壁逐我”也肯定無疑,難怪將士們都不相信。接著他又派出萬人的先鋒隊,“出,背水陣”。顯然萬人的先鋒隊伍,背水布陣是不合常規(guī)的,是違反兵書戰(zhàn)策的,所以連敵軍也“望而大笑”。

2、隨后豎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然而兩軍相接,趙軍果然傾巢出動功擊韓信的軍隊,韓信詐敗,拋旗棄鼓,等到他的騎兵乘虛沖入趙軍營壘,換上漢軍赤幟后,韓信率眾拼死反撲,迫使趙軍想退回營壘,“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闭\如韓信所說:“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這正是韓信知己知彼,據(jù)實靈活地運用戰(zhàn)策的結(jié)果,足見其胸中韜略之一斑了。濰水之戰(zhàn),著墨雖少,卻表現(xiàn)了韓信的智慧。龍且不聽進諫,倨傲而又剛愎自用,進兵與韓信夾濰水布陣,韓信“壅水上流,引軍

3、半至,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钡鹊烬埱衣受姸伤?,追韓信時,“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笔沟谬埱臆姶蟀胙退浪校ち业膽?zhàn)斗中殺死龍且。韓信總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作戰(zhàn)部署,讓敵方作出錯誤的判斷,以智取勝。本文細節(jié)描寫非常精彩。韓信受胯下之辱的細節(jié),不僅畫活了屠中少年的個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寫出韓信的心理特征。大量的心理活動,都在他“熟視”、“蒲伏”之中表現(xiàn)出來。而劉邦見到韓信請求為假齊王的上書時,罵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用腳踩他以示意時,他突然醒悟,因復(fù)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這一戲劇性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而又風(fēng)趣地把劉邦不拘禮節(jié),流氓成性,頭腦

4、絕頂聰明、靈活,以及他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情態(tài)都畫活了。劉邦的形象不是呼之欲出了嗎?【原文】(1)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2)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蹦概唬骸按笳煞虿荒茏允?,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3)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

5、為怯。(4)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shù)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5)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曰

6、:“韓信也?!鄙蠌?fù)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蓖踉唬骸耙詾榇髮??!焙卧唬骸靶疑酢!膘妒峭跤傩虐葜:卧唬骸巴跛芈裏o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6)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shù)言將軍,

7、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xiāng)爭權(quán)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痹唬骸按笸踝粤嫌潞啡蕪櫴肱c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毙旁侔葙R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guān)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

8、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馀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guān),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guān)中,關(guān)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7)信與張耳以兵數(shù)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馀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

9、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戲下。原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背砂簿逭咭?,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zhàn)。今韓信兵號數(shù)萬,其實不過數(shù)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p>

10、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8)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绷钇漶詫麾福唬骸敖袢掌期w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yīng)曰:“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jù)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毙拍耸谷f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fù)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

11、。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9)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xiāng)對,西鄉(xiāng)對,師事之。(10)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shù)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

12、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11)于是信問廣武君曰:“仆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quán)大事乎!”信曰:“仆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币蚬虇栐唬骸捌臀臍w計,原足下勿辭。”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zhàn)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

13、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農(nóng)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zhàn)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quán)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表n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zhèn)趙撫其孤,百里之內(nèi),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喧言者東告

14、齊,齊必從風(fēng)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fā)使使燕,燕從風(fēng)而靡。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zhèn)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12)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碑斒菚r,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fā)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fù)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15、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13)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xiāng)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闭偃杓褐倌炅畛隹柘抡咭詾槌形尽8嬷T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14)項王亡將鍾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信初之國,行縣邑,陳兵出入。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發(fā)使告諸侯會陳:“吾將游云夢。”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發(fā)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說信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毙乓姳t計事。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

16、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蹦肆R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彼煨迪敌拧V瘤藐?,赦信罪,以為淮陰侯。(15)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坝诰稳??”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p>

17、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保?6)陳豨拜為鉅鹿守,辭于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與之步於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必g曰:“唯將軍令之?!被搓幒钤唬骸肮?,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标愗g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毙拍酥\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

18、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毙湃?,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17)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备咦嬖唬骸笆驱R辯士也?!蹦嗽t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

19、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18)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wù)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譯文】:(1)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

20、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jīng)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jīng)多次前往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shù)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nèi)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2)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贝竽锷鷼獾卣f:“大丈夫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3)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

21、是個膽小鬼罷了?!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4) 等到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卻沒有名聲。項粱戰(zhàn)敗,又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采納。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么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后來犯法判處斬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成就統(tǒng)一天下的功業(yè)嗎?為什么要斬壯士!”滕公感到他的話不同凡響,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

22、。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把這事報告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漢王并沒有察覺他有什么出奇超眾的才能。 (5)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到達南鄭,各路將領(lǐng)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睗h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么?”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睗h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lǐng)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

23、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lǐng)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決策了?!睗h王說:“我是要向東發(fā)展啊,怎么能夠內(nèi)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里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fā)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將軍?!笔捄握f:“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軍。”蕭何說:“太好了。”于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jié),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

24、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shè)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睗h王答應(yīng)了蕭何的要求。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6)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jié)束后,漢王就座。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么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表n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經(jīng)侍奉過他,

25、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lǐng),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zhàn)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guān)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qū)逐自己的國君,占據(jù)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jīng)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歸附,只不過迫于威

26、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他的優(yōu)勢很容易轉(zhuǎn)化為劣勢。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zhàn)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愿,有什么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lǐng),率領(lǐng)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jīng)]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而大王進

27、入武關(guān),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jù)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guān)中做王,關(guān)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yīng)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發(fā)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lǐng)攻擊的目標。(7)韓信和張耳率領(lǐng)幾十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口,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

28、。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不可阻擋??墒?,我聽說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jīng)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zhàn)車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軍隊迤邐數(shù)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后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zhàn)壕,高筑營壘,堅守軍營,不與交戰(zhàn)。他們向前不得戰(zhàn)斗,向后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后路,使他們在荒野什么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兩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背砂簿切欧钊寮覍W(xué)說的刻板書生,經(jīng)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我聽說

29、兵書上講,兵力十倍于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zhàn)?,F(xiàn)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shù)萬,實際上不過數(shù)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jīng)極其疲憊。如今像這樣回避不出擊,強大的后續(xù)部隊到來,又怎么對付呢?諸侯們會認為我膽小,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辈徊杉{廣武君的計謀。 (8)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jīng)]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lǐng)兵進入井陘狹道。離井陘口還有三十里,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fā),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拿一面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韓信告誡說:“交戰(zhàn)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

30、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睂㈩I(lǐng)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表n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占據(jù)了有利地形筑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表n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zhàn)斗隊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天剛蒙蒙亮,韓信設(shè)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地開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zhàn)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后再和趙軍激戰(zhàn)。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耳新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

31、死奮戰(zhàn),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韓信預(yù)先派出去的兩千輕騎兵,等到趙軍傾巢出動去追逐戰(zhàn)利品的時候,就火速沖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漢軍的兩千面紅旗。這時,趙軍已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jīng)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lǐng),于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趙將即使誅殺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漢兵前后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9)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給千金。于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坐,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 (10)眾將獻

32、上首級和俘虜,向韓信祝賀,趁機向韓信說:“兵法上說:行軍布陣應(yīng)該右邊和背后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列陣,說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勝利,這是什么戰(zhàn)術(shù)啊?”韓信回答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xùn)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zhàn)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還能用他們?nèi)倌??”將領(lǐng)們都佩服地說:“好。將軍的謀略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呀。”(11)于是韓信問廣武君說:“我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怎

33、么辦才能成功呢?”廣武君推辭說:“我聽說打了敗仗的將領(lǐng),沒資格談?wù)撚赂遥隽藝拇蠓驔]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么資格計議大事呢?”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并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于國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納不采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采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沒采納您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侍奉您啊?!表n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圣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怕我的計謀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獻愚誠,

34、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zhàn)百勝的計謀,然而一旦失掉它,軍隊在鄗城之下戰(zhàn)敗,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農(nóng)民們預(yù)感到兵災(zāi)臨頭,沒有不放下農(nóng)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發(fā)日子,專心傾聽戰(zhàn)爭的消息,等待死亡的來臨。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作戰(zhàn)。如果將軍發(fā)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戰(zhàn)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

35、、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么,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zhàn)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私下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于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表n信說:“雖然如此,那么應(yīng)該怎么辦呢?”廣武君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nèi),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tài),而后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zhàn)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后,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fēng)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么

36、,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后采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表n信說:“好?!甭爮牧怂挠嫴?。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于是派人報告漢王,并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zhèn)撫趙國。漢王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就封張耳為趙王。(12)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復(fù)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shè)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zhèn)撫,局勢一定不能穩(wěn)定。為有利于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闭斶@時,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

37、,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zhèn)守齊國。不然可能發(fā)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征調(diào)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13)韓信到了下邳,召見曾經(jīng)分給他飯吃的那位漂母,賜給她黃金千斤。輪到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賜給百錢,說:“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闭僖娫?jīng)侮辱過自己、讓自己從他胯下爬過去的年輕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訴將相們說:“這是位壯士。當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

38、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yè)。” (14) 項王部下逃亡的將領(lǐng)鍾離昧,家住伊廬,一向與韓信友好。項王死后,他逃出來歸附韓信。漢王怨恨鍾離昧,聽說他在楚國,詔令楚國逮捕鍾離昧。韓信初到楚國,巡行所屬縣邑,進進出出都帶著武裝衛(wèi)隊。漢六年,有人上書告發(fā)韓信謀反。高帝采納陳平的計謀,假托天子外出巡視會見諸侯,南方有個云夢澤,派使臣通告各諸侯到陳縣聚會,說:“我要巡視云夢澤。”其實是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高祖將要到楚國時,韓信曾想發(fā)兵反叛,又認為自己沒有罪,想朝見高祖,又怕被擒。有人對韓信說:“殺了鍾離昧去朝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就沒有禍患了?!表n信去見鍾離昧商量。鍾離昧說:“漢王所以不攻打

39、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里,你想逮捕我取悅漢王,我今天死,你也會緊跟著死的?!庇谑橇R韓信說:“你不是個忠厚的人!”終于刎頸身死。韓信拿著他的人頭,到陳縣朝拜高帝。皇上命令武士捆綁了韓信,押在隨行的車上。韓信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獵狗就遭到烹殺;高翔的飛禽光了,優(yōu)良的弓箭收藏起來;敵國破滅,謀臣死亡。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平安,我本來應(yīng)當遭烹殺!”皇上說:“有人告發(fā)你謀反?!本徒o韓信帶上了刑具。到了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為淮陰侯。 (15)韓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絳侯、灌嬰處于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曾經(jīng)拜訪樊噲將軍,樊噲跪拜

40、送迎,自稱臣子。說:“大王怎么竟肯光臨。”韓信出門笑著說:“我這輩子竟然和樊噲這般人為伍了。”皇上經(jīng)常從容地和韓信議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皇上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tǒng)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tǒng)率十萬。”皇上說:“你怎么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被噬闲χf:“您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俘虜了?”韓信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lǐng),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shù)脑颉r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16)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搓幒罾氖直荛_左右侍從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里話想跟您談?wù)劇!标愗g說:“一切聽任將軍

41、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qū),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fā)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fā),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fā),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nèi)應(yīng),天下就可以取得了?!标愗g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漢十年,陳豨果然反叛?;噬嫌H自率領(lǐng)兵馬前往,韓信托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xié)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fā)動他們?nèi)ヒu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

42、后告發(fā)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蕭相國謀劃,令人假說從皇上那兒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表n信進宮,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17)高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高祖說:“那人是齊國的說客?!本驮t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皇上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回答說:“

43、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采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采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皇上生氣地說:“煮了他。”蒯通說:“哎呀,煮死我,冤枉?。 被噬险f:“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quán)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杰象烏鴉一樣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來搶奪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對著堯狂叫,堯并不是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當這時,我只知道有個韓信,并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zhí)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業(yè)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么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高祖說:

44、“放掉他?!本蜕饷饬素嵬ǖ淖镞^。 (18) 太史公說: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無法埋葬,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zāi)古钥梢园仓萌f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zāi)?,的確如此。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勛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后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墒?,他沒能致力于這樣做,而天下已經(jīng)安定,反而圖謀叛亂,誅滅宗族,不也是應(yīng)該的么?【文言語法現(xiàn)象】一、 通假字1 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嘗)2 乃晨炊蓐食(褥)3 出我袴下 俛出袴下(胯)4 于是信孰視之(

45、熟)5 俛出袴下(俯)6 蒲伏(匍匐)7 居戲下 西將之頭可致于戲下 致戲下者(麾)8 與語,大說之(悅)9 信即留 即為真王耳(則)10 今東鄉(xiāng)爭權(quán)天下 東鄉(xiāng)坐,西鄉(xiāng)對(向)11 豈非項王邪 我寧不能殺之邪 又可盡亨之邪(耶)12 忍不能予 今予之生地(與)13 有背義帝之約(又)14 秋豪無所害(毫)15 禽夏說 必為二子所禽矣 禽趙王歇 恐見禽若信者亦已為禽矣 禽夏說閼與 何為為我禽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擒)16 其鋒不可當(擋)17 原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原君留意臣之計 原足下勿辭原效愚忠 原為假王便 (愿)18 能千里而襲我(乃)19 亦已罷極(疲)20 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蔽)(

46、21) 詳應(yīng)曰 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佯)(22) 出、背水陳 反背水陳 陳兵出入(陣)(23) 兵法右倍山陵(背)(24) 莫如案甲休兵(按)(25) 士奉咫尺之書(捧)(26) 反覆之國(復(fù))(27) 良狗亨 我固當亨 亨之 又可盡亨之邪(烹)(28) 居常鞅鞅 (怏怏,失意的樣子)(29)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 (否)(30) 必距境以自強也(拒)(31) 情見勢屈(現(xiàn))(32) 辟左右與之步于庭(避)(33) 人言公之畔 乃謀畔逆 (叛)(34) 恐其黨不就(倘)(35) 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才,才能)(36) 天下已集(輯,安定)(37) 沈沙決水(沉)(38)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

47、也(撫,撫慰;巡,巡視)二、 詞類活用1. 意動用法1 亭長妻患之(以為患)2 滕公奇其言 何奇之(以為奇)3 與語,大說之(以為悅)4 秦父兄怨此三人(以為怨)5 羞與絳、灌等列(以為羞恥)2. 使動用法1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使臣服)2 吾奇兵絕其后(使斷絕)3 必空壁逐我(使空)4 水上軍開入之(使入)5 畢賀(使畢)6 臣聞敗軍之將(使失?。? 亡國之大夫(使滅亡)8 莫如案甲休兵(使休息)9 寧能禁信之王乎(使停止)10 頓之燕堅城之下(使停止)11 夷滅宗族(使滅)12 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使銳利)3. 名詞作狀語1 乃晨炊蓐食(在早晨,在床褥)2 眾辱之曰(當眾)

48、3 今東鄉(xiāng)爭權(quán)天下 欲東下井陘擊趙 使喧言者東告齊(向東)4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在名義上,在實質(zhì)上)5 使野無所掠(在郊野)6 人持一赤幟(每人)7 鼓行出井陘口(大吹大擂地)8 東鄉(xiāng)坐,西鄉(xiāng)對,師事之(向東,向西,像對老師那樣)9 仆欲北攻燕,東伐齊(向北,向東)10 牛酒日至(每天)11 北首燕路(向北)12 旦暮望若來佐我(在早上在晚上)13 夜詐詔赦諸官徒奴(在夜里)14 英俊烏集(像烏鴉那樣)4. 名詞活用作動詞1 飯信(給飯吃)2 王必欲長王漢中 而以親愛王 自王善地 大王當王關(guān)中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寧等禁信之王乎 (稱王)3 吾亦欲東耳 王計必欲東 今大王舉而東(向東挺進

49、)4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 在秦而秦霸(稱霸)5 不居關(guān)中而都彭城(建都)6 師不宿飽(住宿)7 止舍(安置住宿)8 出、背水陳(擺陣)9 鼓行出井陘口(擊鼓)10 何足以權(quán)大事乎(權(quán)衡)11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帶領(lǐng))12 雖疾,強入賀(生?。?3 樵蘇后爨(埋灶做飯)5. 動詞活用作名詞兵法右倍山陵(背面)6.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1 師不宿飽(吃飽)2 足下深溝高壘(挖深,加高)3 堅營勿與戰(zhàn)(堅守)7.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1 上未知奇也(出奇的才能)2 而以親愛王(親信)3 任天下武勇(英勇善戰(zhàn)的人)4 顧效愚忠(愚誠和衷心)5 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精純的鐵,指武器)三、

50、“之”字取消句子獨立性1 漢王之入蜀2 大王之入武關(guān)四、 文言句式1. 判斷句1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2 韓信也3 追信,詐也4 此乃信所以去也5 乃韓信也6 此特匹夫之勇耳7 此所謂婦人之仁也8 且三秦王為秦將9 此何術(shù)也10 成安君,儒者也11 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12 非臣所及也13 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14 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15 若此,將軍之所長也16 竊以為亦過矣17 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18 公,小人也19 此壯士也20 漢所以不擊取楚,以昧在公所(21) 公非長者(22) 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23) 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24)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25)

51、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26) 是齊辯士也2. 被動句1 不得推擇為吏2 特劫于威強耳3 坐法當斬4 其輩十三人皆已斬5 何所不誅6 所殺亡不可勝計7 否,必為二子所禽矣8 若信者亦已為禽矣9 吾困于此10 恐見禽11 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12 我固當亨13 何為為我禽14 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15 陳豨拜為鉅鹿守16 言豨已得死17 乃為兒女子所詐3.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 信釣于城下2 言于上3 特劫于威強耳4 今乃輔以張耳5 西將之頭可致于戲下6 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7 暴其所長于燕8 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9 吾困于此10 故忍而就于此11 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漢12 謁高祖于陳13 辭于淮

52、陰侯14 辟左右與之步于庭15 信乃謀與家臣16 告信欲反狀于呂后17 其舍人得罪于信18 故令自夷于此4. 賓語前置1 何為斬壯士2 上不我用3 丞相何亡4 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5 何所不誅6 何所不服7 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8 何所不散9 何以加之10 何苦而有功11 何足以權(quán)大事乎12 然則何由13 此之謂14 何以假為15 于君何如16 何為為我禽17 信死亦何言18 何冤5. 定語后置1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2 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3 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袴下者以為楚中尉6. 主謂倒裝1 嗟呼,冤哉亨也7. 省略句1 出(于)我袴下2 俛出(于)袴下3 以(之)為怯4 居(于)戲下5 羽以(之

53、)為郎中6 羽不用(之)7 信亡(于)楚歸(于)漢8 釋(之)而不斬(之)9 與(之)語,大說之10 言(之)于上11 上拜(之)以為治粟都尉12 至(于)南鄭13 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于)上14 人有言(于)上曰15 上復(fù)罵(之)曰16 王必欲長王(于)漢中17 非信無所與(之)計事者18 安能郁郁久居(于)此乎19 吾為公以(之)為將20 以(之)為大將(21) 項王雖霸(于)天下而臣諸侯(22) 不居(于)關(guān)中而都(于)彭城(23) 項王遷逐義帝置(于)江南(24) 自王(于)善地(25) 天下多怨(之)(26) 百姓不親附(之)(27) 以天下城邑封(于)功臣(28) 又欺其眾降(于)諸侯

54、(29) 秦民莫愛(之)也(30) 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于)秦者(31) 大王當王(于)關(guān)中(32) 聚兵(于)井陘口(33) 廣武君李左車說(于)成安君(34) 新喋血(于)閼與(35) 今乃輔(之)以張耳(36) 堅營勿與(之)戰(zhàn)(37) 使(之)野無所掠(38) 知其不用(之),還報(之)(39) 未至(于)井陘口三十里(40) 趙軍望見而大笑(之)(41) 鼓行出(于)井陘口(42) 不可?。ㄖ?43) 斬成安君(于)泜水上(44) 于是有縛廣武君而致(于)戲下者(45) 陷之(于)死地而后生,置之(于)亡地而后存(46) 其勢非置之(于)死地(47) 于是信問(于)廣武君曰(48)

55、 不可以(之)言勇(49) 不可以(之)圖存(50) 用(之)與不用(之),聽(之)與不聽(之)也(51) 軍敗(于)鄗下,身死(于)泜上(52) 禽夏說(于)閼與(53) 名聞(于)海內(nèi),威振(于)天下(54) 竊以(之)為亦過矣(55) 以(之)饗士大夫醳(于)兵(56) 燕必不敢不聽從(之)(57) 發(fā)使使(于)燕(58) 乃遣使報(于)漢(59) 以(之)鎮(zhèn)撫其國(60) 使人言(于)漢王曰(61) 因附耳語(之)曰(62) 不如因而立(之)(63) 賜(之)千金 賜(之)百錢(64) 召辱已之少年令(之)出(于)胯下者以(之)為楚中尉(65) 亡歸(于)信(66) 行(于)縣邑(67

56、) 人有上書告(于)楚王信反(68) 天子巡狩會(于)諸侯(69) 發(fā)使告諸侯會(于)陳(70) 信弗知(之)(71) 人或說(于)信曰(72) 載(之于)后車(73) 遂械系(于)信(74) 以(之)為淮陰侯(75) 頓之(于)燕堅城之下(76) 欲戰(zhàn)恐久力不能拔(之)(77) 必距(于)境以自強也(78) 子可與(之)言乎(79) 陛下必不信(之)(80) 再至,陛下乃疑(之)矣(81) 三至,必怒(之)而自將(之)(82) 信病不從(之)(83) 欲發(fā)(之)以襲呂后、太子(84) 信囚(之)(85) 呂后欲召(之)(86) 斬之(于)長樂鐘室(87) 嗟呼,冤哉亨(之)也(88) 蹠之狗吠(于)堯(89) 貧無以葬(之)(90) 于漢家勛可以(之)比(于)周、召、太公之徒(91) 相國深薦(之)(92) 歸(于)楚楚安五、 文言詞語1. 又不能治生商賈(治理)2. 特劫于威強耳(只)3. 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送)4. 關(guān)中民咸知之(都)5.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借)6.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悄悄地)7. 趙王、成安君陳馀聞漢且襲之也(將要)8. 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懸賞征求)9. 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只)10. 顧恐臣計未必足用(值得)11. 弟舉兵,吾從此助公(只管)12.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夸耀)13. 可以比周、召、太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