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給教師留下了自主的空間_第1頁
新課程標準給教師留下了自主的空間_第2頁
新課程標準給教師留下了自主的空間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課程標準給教師留下了自主的空間,表達教育多元目標,倡導學生主動參入。具體表達在:改變了過去過于關注知識傳遞,無視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 教師出題、學生做的單一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打破了唯 學生學業(yè)成績論教師工作業(yè)績的傳統(tǒng)做法,真正使教育評價發(fā)揮出促進學生開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打破了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xiàn),建立以學論教的開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課堂正在由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課例評選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明顯增強,很少出現(xiàn)教師一講到底或只動腦不動手 的情況,課堂教學開始更加突出師生的互動交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在互動交流中展現(xiàn)自

2、我,分享學習成果與經驗。 盡管有些課例表演痕跡還很明顯,但大局部課例已經走出以襯托氣氛為目的的虛假互動,減少了齊聲問答的熱鬧,能夠提出一些問題, 并針對個別問題進行較深入的研究。教師也更多地開始面向全體,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當學生的假設與教師或教科書上的預期不一致時,大多數(shù)教師能持寬容態(tài)度, 不僅是學生的另類假設和理想的假設一道寫在黑板上,還專門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進行研究。另外,學生能主動思考發(fā)表見解,在教師的幫助下將自己的生活與課程內容建立聯(lián)系。這主要從課例評選量表的教學過程中的 教學互動和教學效果中的 學生表現(xiàn)、面向全體、教學氣氛等幾 個緯度的數(shù)據中反映出來。教學的三維目標得到有機

3、整合并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新課程強調要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在獲得根底知識和根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在報送的獲獎課例,尤其是獲得一等獎的課例中,新課程三維目標呈現(xiàn)方式得到有機整合,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凸顯。從獲獎課例的總體情況看,教師對于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的要求很重視,理解越來越充分、到位,教師們注意研究學生與教育教育目標的聯(lián)系,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描述、 確定、實施、落實與以往相比有突出的表現(xiàn),也比課程改革初期理解得更加具體、深刻,具 有可操作性。教師素質有了較大提升,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明顯增強教師素質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組成局部,教師素質上下直接關

4、系到教學效果,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質量。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國家在教室素質提升和專業(yè)開展上推行了一系列的舉措,并取得了較大成績。課例評選中明顯發(fā)現(xiàn), 教師教學設計水平,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廣闊小學教師自我開展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注意自我開展水平與能力的提高,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 專業(yè)能力、專業(yè)態(tài)度,在教學中認真思考 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 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新課程強調:教學設計要表達學生中心,環(huán)節(jié)連貫,層次清楚,對學習情況分析比較全面。教學目標應明確、具體,表達多維層次,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在教材資源的使用上 有了明顯的開放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善于將

5、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有機融合。注重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教學實效性明顯增強兒童的學習方式開始從 “安靜聽 到“動手做 ,從 “記住 到“探究,從“獨學到“共同討 論、“分工合作 。教師的教學也從 “灌輸 到“引導,從“表演 到“對話。教學手段走向多樣 化,開始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師素質也有了很大提升新課程下教師的教學行為有哪些改變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認為: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根據新課程 的培養(yǎng)目標和標準,面對具體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應該評什么,怎 樣評,如何把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課程改革的導航器, 如何利用課堂教 學評價引導教師主動接受新課程理念、 自覺改革課堂教學,

6、 重建課堂 教學文化等, 都是需要探討的新問題通過學習 ?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 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 , 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 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要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 個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根據現(xiàn)代人的培養(yǎng)目標以 及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 表達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是各學科教學評價中必須首先予以關注的知識與技能是最根本的教 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內容深厚的根底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學 生終身開展的重要根底任何一門學科, 其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 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與相

7、應的探究過程 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實質性的開展與提升同時, 教學過程表達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和 教學藝術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 必須以人為木,不僅強調學科的價值,更要強調學科價值與人文價值 的統(tǒng)一,不斷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 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 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知識與 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貫穿于整個教 學過程第二,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具主體性,行為更加具有個性化特 征。具體的行為表現(xiàn)主要有,對能表達個人風格、特點的體態(tài)語言的 主動運用;主動變換與學生的交

8、往方式,并且表現(xiàn)出交往方式的多樣、 程度密切等特點。調查結果顯示,小學教師對體態(tài)語言的特有偏好, 不僅僅是由于體態(tài)語言形象、直觀,便于小學生接受。同時,它還是 小學教師自主意識增強的表現(xiàn)。就體態(tài)語言的特點而言,體態(tài)語的使 用與人的個性特點密切相關,在表達過程中使用的多少,往往能出個 體的主體性及其特征。小學教師較多地使用體態(tài)語言,較頻繁地變換 與學生的交往方式等,那么應是教師在教學中,行為主體性特征的表露, 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獨特理解的一種真實的表達。 而這種表達,是以個 體的主體性得到解放為前提、以其個性的張揚為標志的。不僅如此, 我們在地教師行為形成原因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 小學教師認為“教育觀念

9、 對他們的教學行為的形成影響最大。 我們認為,在小學教師教學行為 上表現(xiàn)出的這種變化,是與當前小學教學考試制度約束的減弱和新的 教育理念暢行密切相關的,是教師主體笥得到解放的結果。第三,小學教師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特別是注意讓學生主動學習。小學教師與初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行為方式上,有明顯差異的方面不是很多。但是,小學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關注是細致與周到的,他 們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響,往往能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不斷調動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師生互動、媒體的交替 變換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教師的這一 行為特點,將對小學教師職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第四,

10、教育觀念影響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因素, 在教師職前教育 中,新的教育觀念的灌輸是必要的,這在我們原有的師范教育課程體 系中是有缺乏的。其次,小學教師在教學行為方面的特征是鮮明的, 因而對其中特點突出,且教學意義明確的教學行為,可以進行特征描 述、行為選取,進而使之轉化為教師職前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例如,對 學生進行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訓練;對學生進行課堂組織、管理、評價等 行為的模擬演練,特別是圍繞著諸如探索式、合作式學習的組織與指 導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等能力培養(yǎng)的行為習得, 將更為有實際意義。第五、教學是質變量變的過程,教學行為要關注學生行為的變化,還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改變。教學行為包括

11、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要提高教的水平,必須了解學的性質、學的過程。駱伯巍說:“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比擬持久的行為變化及作業(yè)變易的過程。我一直認為這是對的,并以之指導我的教學行為。但是現(xiàn)在通過學習哲學和新 課程理念,并把哲學和新課程理念結合在一起之后, 才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 是不妥當?shù)?。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開展,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再由質變到量變的相互轉化過程。質量互變規(guī)律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中最普遍的規(guī)律之一。 ?根底教育課程改革綱 要?十分關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環(huán)境意識、 心理素質、審美情趣。?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也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

12、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 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和表達交流在 內的多方面的根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而駱伯巍的學習定義中恰恰缺少人的精神世界。 認同這一觀點的許多 教師的教學行為都存在著缺陷:其一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求引起 學生“行為變化和“作業(yè)變易,只求質的變化而沒有注意量的積 累,只求到達教學目標而無視學習過程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二是只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不重心靈素養(yǎng)的陶冶, 只看到學生外顯的可測的 行為變化而沒有關注學生內隱的價值觀念、 心理狀態(tài)和能力傾向上的 改變,而心靈的改變勢必是緩慢的、漸進的。歸根到底,是違反了事 物量變質變規(guī)律,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