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學知識點整理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4/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1.gif)
![局部解剖學知識點整理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4/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2.gif)
![局部解剖學知識點整理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4/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3.gif)
![局部解剖學知識點整理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4/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4.gif)
![局部解剖學知識點整理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4/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4b840ff6-3e34-4432-8a0e-4b66ed78d1a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標準局解自主學習討論提綱答案總論1、體壁層次,每層觀察的主要結構有哪些? 體壁由淺至深可分為皮膚、皮下組織(又稱淺筋膜)、固有筋膜淺層、肌肉血管神經干層、固有筋膜深層(包括胸內筋膜和腹橫筋膜等)、疏松結締組織層、漿膜層(即胸膜和腹膜的壁層)。觀察略。背部一、操作部分:1.背部常見體表標志有哪些?有何臨床意義?體表標志(1)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2)椎骨棘突(vertebral spinous processes)其中第7頸椎(隆椎)棘突較長,常作為辨認椎骨序數(shù)的標志。(3)肩胛岡(spine of scapula)
2、兩側肩胛岡內側端的連線平對第3胸椎的棘突。(4)肩胛骨下角 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為計數(shù)肋的標志。(5)第12肋 此肋與豎脊肌內側緣構成腎區(qū),腎炎時有叩擊痛。另外,經腰部作腎手術時,切口上端以第12肋為標志。(6)髂嵴(iliac crest)臨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肩進行。2,皮膚切口選擇?進刀角度及深度?見書上圖,進刀角度:45度3、如何區(qū)別淺筋膜層的皮神經,淺血管?在背部需要特別注意哪些結構?(1)皮神經 有頸、胸、腰神經的后支。其中,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erve)頸神經后支的分支,和枕動脈伴行,分布于顱后部的皮膚。胸
3、神經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和背闊肌淺出至皮下。臀上皮神經(superior clunial nerves)腰神經后支的外側支組成,于豎脊肌外側緣穿出鎖胸筋膜,越過髂嵴上緣至臀部皮下。臀上皮神經在越過髂嵴上緣處收到卡壓,會引起腰腿痛。(2)淺血管 有枕動脈、肋間后和腰動脈的皮支。其中,枕動脈(occipital artery)位于上項線斜方肌起始部的表面。肋間后動脈和腰動脈皮支較細,位于脊柱兩側。4. 見下 二、理論部分:1. 聽診三角、列氏四角的圍成及臨床意義? 答:(1)聽診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下界為背闊肌上緣,內下界為斜方肌的外下緣,外界為肩胛
4、骨的脊柱緣。是背部聽診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當肩胛骨移向前外放時,該三角范圍擴大 (2)列氏四角:又稱要上三角(superior lumbar triangle),內側界為豎脊肌的外側緣,下結尾腹內斜肌,上屆為下后鋸肌,若下后鋸肌與腹內斜肌在第12肋的附著處互不接觸,第12肋也參與構成一邊。深面有肋下神經、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是腹膜外入路行腎臟手術必經之處,手術應保護。是腰部薄弱區(qū)之一,可形成腰疝,腹膜后膿腫也可自此穿破。 2. 腰部進行腎臟手術時,切口的選擇,術中經過的層次,及應該保護的結構有哪些? 答:切口自第12肋下緣中點,向前下方止于髂前上棘前上方2cm.層次:皮膚淺筋膜背闊肌腹外
5、斜肌下后鋸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后間隙腎筋膜腎脂肪囊腎纖維囊。深面有肋下神經、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是腹膜外入路行腎臟手術必經之處,手術應保護胸腹壁1.乳房的動脈供應,靜脈回流,淋巴回流及臨床意義答:動脈 伴行靜脈注入胸廓內A.穿支 胸廓內V胸外側A.乳房外側支 腋V肋間后A乳房支 肋間后V神經 肋間N. T2-4前皮支, T4-6外側皮支淋巴回流淺深淋巴管網,廣泛吻合外側部和上部3/4胸肌LN上部尖LN(也可 鎖骨上LN )內側部胸骨旁LN內下部膈上LN及肝LN 2.腋腔的組成及內容答:組成:一頂,一底,四壁.頂 鎖骨中1/3,第1肋外緣,肩胛骨上緣.底 皮膚,淺筋膜,腋筋膜. 前
6、壁 胸大肌,胸小肌,鎖骨下肌,鎖胸筋膜.后壁 肩胛下肌,大圓肌,背闊肌,肩胛骨外側壁 肱骨上端,肱二頭肌短頭,喙肱肌.內側壁 前鋸肌和上4個肋間隙.內容:腋動脈、腋靜脈腋、臂叢腋淋巴結 1外側淋巴結 2胸肌淋巴結 3肩胛下淋巴結 4中央淋巴結 5尖淋巴結3胸前壁及背部行胸膜腔穿刺分別適用于哪些臨床操作?各自經過的層次及應該避免損傷哪些結構?答:1.氣胸抽氣:(1)患者取半臥位。(2)穿刺點選在左鎖骨中線第23肋間隙。(3)層次:皮膚淺筋膜,深筋膜,肋間內肌,肋間外肌和胸內筋膜。 2.胸膜積液穿刺(1)患者面向椅背騎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頦置于前臂上。(2)穿刺點選在胸部叩診實音最明
7、顯部位,通常取肩胛線或腋后線第78肋間,腋中線第67肋間或腋前線第5肋間隙為穿刺點。(3)層次:皮膚,淺筋膜,深筋膜淺層,肌肉血管神經干層和深筋膜深層。以上穿刺要在肋骨上緣進行,決不可以在肋骨下緣進行,否則會誤傷沿肋骨下緣走向的血管、神經。 3.腰椎穿刺(蛛網膜下隙穿刺)(1)患者取側臥膝胸位。(2)穿刺點選在第34腰椎間或第45腰椎間(3)層次:皮膚,淺筋膜,深筋膜,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脊膜和蛛網膜。4不同的腹腔手術常選用不同的切口,腹壁常用切口有哪些?分別適用于哪些手術?切口經過的層次有哪些?答:1、正中切口,適用于腸胃手術。經過的層次有:皮膚,淺筋膜,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
8、和壁腹膜。 2、旁正中切口,適用于腰椎手術。經過的層次有:皮膚,淺筋膜,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層,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3、腹直肌切口,適用于輸尿管結石手術。經過層次:皮膚,淺筋膜,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層,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4、肋弓下斜切口,適用于腎手術。經過的層次:皮膚,淺筋膜,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5、右下腹斜切口、麥氏切口,適用于闌尾手術。經過的層次:皮膚,淺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按肌纖維方向分開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繼續(xù)切開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5腹股溝斜疝與直疝的區(qū)別及相關解剖學知識。答:1、腹股溝斜疝是指腹腔內容物(如小腸)
9、自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深環(huán)處向外突出,經過腹股溝管至淺環(huán),這種疝斜行通過腹股溝管全長故稱為腹股溝斜疝。嚴重者可向下突至陰囊(大陰唇)內。 2、腹股溝直疝是指腹腔內的某些結構從腹股溝三角突出,經腹股溝管后壁,而又不經過腹股溝管全長,直接向前突至淺環(huán)。腹壁下動脈常作為區(qū)別腹股溝斜疝和直疝的標志之一。上肢一、操作:1.上肢的骨性標志和肌性標志有哪些?有何臨床意義?答:主要骨性標志有鎖骨、肩峰、肩胛崗、肱骨內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鷹嘴、橈骨莖突、尺骨莖突、豌豆骨等。主要肌性標志有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二頭肌肌腱、肱三頭肌、肱橈肌、橈側腕屈肌腱、掌長肌腱、尺側腕屈肌腱、拇長屈肌腱、拇長伸肌腱、大魚際(
10、?。?、小魚際(?。┑?。骨性標志是測定上肢的長度及主要血管、神經的位置及判斷某些病變的依據(jù)。這些肌肉的形態(tài)、位置、大小、緊張度等對診斷、檢查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和深部血管、神經的定位有重要意義。2.皮膚的切口如何選擇?切翻皮膚時注意不能損傷淺靜脈。3.上肢肌肉如何分布,重點觀察的肌間結構有哪些?4.血管神經如何走形規(guī)律?二、理論部分:1.上肢淺靜脈的名稱和位置。(1)頭靜脈:起于手背靜脈網的橈側,沿前臂橈側,經肘窩前面,再沿肱二頭肌外側向上,經三角肌胸大肌間溝,穿鎖胸筋膜,注入腋V.或鎖骨下V.。(2)貴要靜脈:起于手背靜脈網的尺側,逐漸轉至前臂屈側,經肘窩處接受肘正中靜脈,沿肱二頭肌內側繼續(xù)上行,至
11、臂中點稍下方穿深筋膜,延續(xù)為肱靜脈或伴隨肱靜脈向上注入腋靜脈。(3)肘正中靜脈:粗而短,變異較多,斜位于肘窩,連接貴要V.和頭V.。常接受前臂正中靜脈,后者有時呈分叉狀,注入貴要V.和頭V.,分別稱貴要正中V.和頭正中V.。2上肢有哪些重要的肌間結構,其圍成、內容和交通如何?(1)肘窩:位于肘關節(jié)前面,由肱橈肌、旋前圓肌和肱骨內、外上髁的連線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由內向外有正中神經、肱A.V(橈A.V和尺A.V)、肱二頭肌腱、橈神經。向上內方與肱二頭肌內側溝相通,上外方與橈神經管的延續(xù)部相通,向下與前臂的肌間隙相通。(2)腕管:位于腕前上部,由屈肌支持帶和腕骨溝圍成。內有九條屈肌腱(1條拇長屈肌腱
12、及包繞其表面的橈側囊、4條指淺屈肌腱、4條指深屈肌腱及包繞其表面的尺側囊)和一條正中神經通過。3.肱骨不同部位的骨折會損傷什么神經和損傷后的表現(xiàn)?肱骨外科頸腋N,三角肌萎縮而導致肩外展無力和三角肌表面一小塊皮膚喪失感覺。肱骨中1/3段橈N,垂腕;“虎口”區(qū)皮膚感覺障礙最明顯。肱骨內上髁尺N,爪形手;感覺障礙以手內側緣為主,尤其是小魚際和小指感覺喪失。下肢1、下肢的體表標志有哪些?(P102)答:主要骨性標志有:髂前上棘、髂嵴、髂結節(jié)、髂后上棘、恥骨結節(jié)、坐骨結節(jié)、大轉子、髕骨、髕韌帶、股骨內、外側髁、股骨內上髁和外上髁、收肌結節(jié)、股骨內側髁和外側髁、脛骨粗隆、腓骨前緣、腓骨頭、外踝、內踝、跟腱
13、、跟結節(jié)、舟骨粗隆、第5跖骨粗隆等。2、皮膚切口如何選擇?切翻皮膚時注意不能損傷淺靜脈。(P115)答:沿下肢內側作一縱向切口,即從大腿上方內側開始,沿大腿內側向下經膝部內側、小腿內側、內踝后方至足跟。然后沿足的內側緣向前至踇指的內側緣,再沿每個趾的兩側作切口,然后由髂前上棘至恥骨結節(jié)作一斜行切口,最后在膝部和踝部各作一條環(huán)形切口。上述切口均宜淺切。3.下肢肌肉肌肉分布規(guī)律:按關節(jié)對抗分布。重點觀察的肌間結構: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股三角,股鞘、股環(huán)、股管,收肌管,臀大肌下間隙,梨狀肌上下孔,股后間隙,腘窩,小腿后間隙,踝管。4.切翻臀大?。合确智宄未蠹〉膬认戮?,將臀大肌的內下部抬起,并與深層的
14、組織分離,然后慢慢的由下而上切斷臀大肌的起點(注意不可損壞骶結節(jié)韌帶),把臀大肌翻向外下方。小腿三頭肌的切翻:切斷腓腸肌的內側頭,將腓腸肌向外側翻開,切開比目魚肌的起始點一部分并將它向外翻開,露出小腿后間隙,剝去覆蓋在小腿后區(qū)深層肌表面的小腿后區(qū)深筋膜深層。5、肌間的血管神經如何走行?(1)隱靜脈裂孔在股三角部,闊筋膜形成以卵圓窩稱隱靜脈裂孔,其表面覆蓋一層有多孔的疏松結締組織膜,稱篩筋膜或外篩板。(2)肌腔隙(名詞解釋):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后界為髂骨,內界為髂恥弓,內有髂腰肌和股N,其與腹后筋膜下腔連通。(3)血管腔隙(名詞解釋):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后界為恥骨梳韌帶,外界為髂恥弓,內界為腔隙
15、韌帶。內有股鞘(包括股A.V.、股管),其與腹膜后間隙連通。(4)簡述股三角的位置、圍成、內容及交通。答:位置 股前區(qū)上1/3;圍成 上 界 腹股溝韌帶 外側界 縫匠肌內側緣 內側界 長收肌內側緣
16、0; 前 壁 闊筋膜 后 壁 從外到內為髂腰肌、恥骨肌和長收肌內容 從外到內為股N、股A、股V、股管交通 上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下&
17、#160; 收肌管應用 股A.V穿刺插管(5)股鞘:為腹橫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包繞股A.V而成,漏斗狀,長3-4cm。 2條縱向纖維隔將其分為3部分,分別是股A(外)、股V(中)、股管(內)。(6)股管(名詞解釋):是一個漏斗狀間隙,前壁為腹股溝韌帶,后壁為恥骨梳韌帶、恥骨肌及其筋膜,內側壁為腔隙韌帶、股鞘內側壁,外側壁為股V內側的纖維隔。內有腹股溝深淋巴結,上經股環(huán)通腹腔,下為盲管。(7)股環(huán):為股管上口,呈卵圓形,前為腹股溝韌帶,后為恥骨梳韌帶,內側為腔隙韌帶,外側為股V內側的纖維隔。形成股疝時易發(fā)生絞窄,女性多見。異常的閉孔A從上方經過。(8)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前內
18、側,前壁為收肌腱板,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內側壁為長收肌和大收肌。館內從前到后有隱N、股A、股V以及淋巴管。上口接股三角,下口為收肌腱裂孔向下通腘窩。(9)梨狀肌下孔(名詞解釋):梨狀肌經坐骨大孔時,將其分為上、下兩部分,分別稱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前者,自外到內依次有臀上N、臀上A和臀上V,后者自外到內有坐骨神經、股后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靜脈、陰部內動脈和陰部神經穿過。(排列不要求)(10)踝管(名詞解釋):位于內踝下方,由屈肌支持帶、內踝和跟骨共同構成。管內從前到后為脛骨后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后A.V.、脛N.、拇長屈肌腱。小腿或足底感染時可經踝管相互蔓延,外傷、出血
19、或膿腫擠壓脛N會引起踝管綜合癥。(11)股外側皮神經來源于C23神經根,股內側皮神經來源于股N.,隱神經來源于股N.,腓淺神經來源于坐骨N.,腓腸外側皮神經來源于腓N.,腓腸內側皮神經來源于脛N.。(12)腘窩上外側壁為股二頭肌,上內側壁為半腱肌、半膜肌,下外側壁和下內側壁分別為腓腸肌的外側頭和內側頭。在腘窩中線上的血管神經由淺入深依次為脛N.、腘V.和腘A.。腘窩向上通收肌管和股后間隙、下通小腿后間隙。(13)大隱靜脈位于內踝的前方、股骨內側踝的后內方。 隱神經與在小腿內側與大隱靜脈伴行,腓腸神經在小腿中、下與小隱靜脈伴行。(14)臀大肌下間隙內有臀上血管
20、和神經、臀下血管和神經、坐骨神經、陰部內動脈、陰部神經。它向深部經梨狀肌下孔、上孔通盆腔,向前下方通髖關節(jié),向下通股后間隙,向內下方經坐骨小孔通坐骨直腸窩。6、下肢淺靜脈的名稱、位置和注入部位,大隱靜脈的屬支是什么?(1)足背靜脈弓dorsal venous arch of foot:趾背靜脈向后行至足背,互相吻合形成足背靜脈弓,其內側端移行為大隱靜脈,外側端移行為小隱靜脈。(2)大隱靜脈great saphenous vein:全身最粗大最長的淺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的內側端,經內踝前面沿小腿內側、膝關節(jié)后內側、大腿內側上行,在恥骨結節(jié)下方約34cm處穿隱靜脈裂孔注入股靜脈。大隱靜脈五個屬支:
21、腹壁淺V、旋髂淺V、陰部外V、股內側淺V、股外側淺V.。大隱靜脈與臨床:靜脈穿刺、靜脈切開內踝前,大隱V曲張,剝脫術注意保護隱神經,高位結扎處理屬支。(3)小隱靜脈small saphenous vein:起自足背靜脈弓的外側端,經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正中線上行,在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穿腘筋膜注入腘靜脈。7.股骨下段骨折、腓骨頸骨折會損傷什么結構股骨下段骨折可能損傷股靜脈、股深動脈等;腓骨頸骨折可能損傷腓總神經,足不能背屈(垂足),小腿外側、足背感覺消失。8.下肢的肌間結構有哪些,它們的圍成、內容和交通如何?見書P109到P112顱面部1.額頂枕區(qū)淺筋膜內的血管和神經的如何分布?有何臨床意義?
22、 答:致密結締組織形成縱向行走的纖維束,連接皮膚及深層的帽狀腱膜,并將此層分隔成無數(shù)小格,其中充滿脂肪,內有血管和神經。淺筋膜內的血管和神經由基底向顱頂行走。根據(jù)其位置可分為前組、外側組和后組。前組位于額部,從框上緣向上行,偏內側的是滑車上動、靜脈和滑車上神經,偏外側的為眶上動、靜脈和眶上神經。外側組從耳的前、后向上行。位于耳前的較粗大,它們是從腮腺上緣穿出的耳顳神經和顳淺動、靜脈;位于耳后的是耳后動、靜脈及枕小神經。后組在枕部上行,為枕動、靜脈和枕大神經。 這一層如有炎癥,則不易蔓延擴散,炎性滲出物
23、壓迫神經末梢引起劇烈的疼痛。小格內的血管壁往往和纖維束愈著,外傷后血管不易收縮而出血較多,常需縫合或壓迫止血。(P48) 2.頭皮的概念?答:臨床上通常將皮膚、淺筋膜和帽狀腱膜這3層結構稱為頭皮。3面淺筋膜的結構內容及特點? 答:淺筋膜內有豐富的血管,一組是行走于口、鼻外側和眼裂內側的面動脈、面靜脈。面靜脈位于面動脈后方,它經內眥靜脈與眼上靜脈交通,經面深靜脈與顳下窩內的翼靜脈叢交通,眼上靜脈和翼靜脈叢則與顱內海綿竇交通??诮且陨?/p>
24、的面靜脈無瓣膜,鼻根至兩側口角的三角區(qū)域內的感染,若處理不當(如擠壓等),細菌可隨血液循環(huán)經上述途徑逆流入海綿竇,導致顱內感染,故臨床上稱鼻根至左右口角的三角形區(qū)域為“危險三角”。另一組血管為從腮腺上緣淺出的顳淺動、靜脈,沿外耳前方上行。此外,還有深部動脈的終支,如眶上動脈、眶下動脈、頦動脈淺出至面淺層。(P53)4腮腺咬肌區(qū)得主要內容?答:主要內容有腮腺、咬肌、下頜支、面神經、頸外動脈和上頜動脈、下頜后靜脈等。(P53)5腮腺的形態(tài)特點、位置、導管及穿經腮腺的血管和神經? 答:P53書上整理較好6顳區(qū)的層次結構特點如何? 答:皮膚、淺筋膜、顳筋膜、顳肌、顱骨外膜(具體特點見P49和P50)頸
25、部1部的分區(qū)如何? 答: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分為頸前區(qū)、胸鎖乳突肌區(qū)和頸外側區(qū)三部。 頸前區(qū)位于胸鎖乳突肌前緣和頸前正中線、下頜骨下緣之間,呈底邊在上的三角形。此區(qū)又被二腹肌前、后腹及肩胛舌骨肌上腹分為下頜下三角、頦下三角、頸動脈三角和肌三角。 胸 鎖乳突肌區(qū)位該肌前、后緣之間,狹長而斜行。頸外側區(qū)位于胸鎖乳突肌后緣、斜方肌前緣、鎖骨上緣之間,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大窩。2頸部淺筋膜內有何內容? 答: 頸部淺筋膜脂肪較少,前外側部內有頸闊肌。在頸闊肌的深面,有以下結構:(1)面神
26、經頸支;(2)頸叢皮支 包括枕小、耳大、頸橫、鎖骨上神經;(3)頸部淺靜脈 有頸外靜脈和頸前靜脈,頸前靜脈下端橫行吻合為頸靜脈弓。 頸部淺淋巴結包括沿頸外靜脈排列的頸外側淺淋巴結和在頸前靜脈附近的頸前淺淋巴結。3.頸部深筋膜的層次及間隙如何? 答:層次:淺層(又稱封套筋膜)、氣管前層(又稱氣管前筋膜、頸內臟筋膜):為中層筋膜、椎前層(又稱椎前筋膜):為深層筋膜、頸動脈鞘(又稱頸血管鞘或頸鞘):為頸部筋膜在大血管周圍增厚而成,內含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 間隙:(1)胸骨上間隙:位于頸前中部、胸骨柄上方,頸深筋膜淺層在此處分
27、為兩層,該兩層筋膜與胸骨柄之間即圍成胸骨上間隙。其內有頸靜脈弓和少量脂肪。 (2)氣管前間隙:位于氣管前筋膜與氣管之間。內容物:甲狀腺峽、脂肪結締組織和甲狀腺下靜脈。聯(lián)系:向下通上縱隔。 (3)咽后間隙:位于咽后方與椎前層筋膜之間。聯(lián)系:向上抵達顱底,向下經食管后間隙連于上縱隔和后縱隔。 (4)椎前間隙:位于椎前筋膜與頸部脊柱之間。4.頸部各區(qū)的圍成及內容?答: (一)頸前區(qū): 內界:頸前正中線;外界:胸鎖乳突肌前緣;上
28、界:下頜底 (1)下頜下三角:圍成:下頜底和二腹肌前、后腹之間,底(深面)是由下頜舌骨肌和舌骨舌肌組成。內容物:下頜下腺及其周圍的血管、神經和淋巴結。 (2)頸動脈三角:位置:位于胸鎖乳突肌前緣、二腹肌后腹下緣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上緣之間。底面為椎前筋膜,淺面為皮膚、淺筋膜和頸闊肌、封套筋膜。內容:舌骨大角、頸總動脈及其分支-頸內、外動脈、頸內靜脈及其屬支、舌下神經及其降支、迷走神經及其分支喉上神經等。 (3)肌三角(又稱肩胛舌骨肌氣管三角):由頸前正中線、胸鎖乳突肌前緣和肩胛舌骨肌上腹組成。內容物:甲狀腺、甲狀旁腺、喉、氣管、食管等以及分布于
29、這些臟器的血管和神經。 (4)頦下三角:位于兩側二腹肌前腹與舌骨之間,內有頦下淋巴結等(二)胸鎖乳突肌區(qū):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的區(qū)域位于深面結構有頸動脈鞘、頸袢、頸外側深淋巴結、頸交感干、頸叢及其分支等(三)頸外側區(qū) 圍成:前界為胸鎖乳突肌后緣,下界為鎖骨上緣,后界為斜方肌前緣該區(qū)分為:枕三角,鎖骨上大窩(1)枕三角(又稱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由肩胛舌骨肌下腹、斜方肌前緣和胸鎖乳突肌后緣組成。 內容物:疏松結締組織和副神經(2)鎖骨上大窩(又稱肩胛舌骨肌鎖骨三角):由胸鎖乳突肌后緣、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鎖骨組成。 重要內容物:胸膜頂、肺尖、胸導管、胸骨下
30、靜脈、鎖骨下動脈、膈神經、鎖骨上淋巴結、椎動脈三角。5. 甲狀腺的形態(tài)、位置、被膜、鄰接、血供及血管與神經的關系? 甲狀腺腫大,可能會形成哪些壓迫癥狀?甲狀腺手術時,經過哪些層次?如何結扎血管? 答:甲狀腺呈“H”形,由左、右葉及峽部組成。兩葉位于喉和氣管的前外側,上極平甲狀軟骨中點,下極達第6氣管環(huán)。峽部在第24氣管環(huán)前方。甲狀腺的被囊有內、外兩層。內層緊貼甲狀腺并伸入腺葉之間,稱真被囊或纖維囊。外層由氣管前筋膜形成,為假被囊或甲狀腺鞘。 甲狀腺的前面,由淺入深有皮膚、淺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和氣管前筋膜覆蓋。
31、; 左、右葉后內側鄰喉與氣管、咽與食管、喉返神經,后外側與頸動脈鞘、頸交感干相鄰。 營養(yǎng)甲狀腺的動脈為甲狀腺上、下動脈。甲狀腺上動脈發(fā)自頸外動脈,先伴喉上神經外支下行,約在甲狀腺上極上方1CM處,喉上神經則與甲狀腺上動脈分開。甲狀腺下動脈由鎖骨下動脈的甲狀頸干發(fā)出,向內下經頸動脈鞘后方,至甲狀腺側葉下極后面,在此與喉返神經交叉后進入腺體。腫大的甲狀腺向后方壓迫,可引起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等癥狀;向后外方壓迫交感干,可出現(xiàn)HORNER綜合征,即同側瞳孔縮小、上瞼下垂、眼球內陷等體征。 由淺入深經過皮
32、膚、淺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和氣管前筋膜。在靠近上極處進行結扎甲狀腺上動脈,可避免誤傷喉上神經外支,遠離甲狀腺下極結扎甲狀腺下動脈,可避免損傷喉返神經而導致聲音嘶啞等嚴重后果。此外,若有甲狀腺最下動脈,也需結扎。6. 氣管的位置及鄰接?氣管切開時,有何注意點?經過哪些層次? 位置:氣管頸部由6-8個氣管軟骨環(huán)組成,位于經前中部,續(xù)于喉。氣管頸部的上部位置較淺而下部較深,可在胸骨上窩觸及。氣管的位置可隨頭頸部活動而改變,當頭后仰時變長變淺,而低頭時變短變深。仰頭和低頭時氣管可上、下移動1.5cm左右。頭轉向一側時,氣管轉向同側,其后方的試管則移向對側。
33、160; 鄰接:第2-4氣管軟骨環(huán)前方有甲狀腺峽,峽下方有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和可能出現(xiàn)的甲狀腺最下動脈等。兩側為甲狀腺側葉,后方為食管,氣管與食管間的溝內有喉返神經,后外側為頸動脈鞘及其內容、頸交感干等。 氣管切開注意點:頭應保持正中位,并盡量后仰,使氣管居中切接近體表,并注意經過的層次,且應盡量避免損傷頸靜脈弓、甲狀腺峽、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等。 經過層次:皮膚、淺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間隙及頸靜脈弓、舌骨下肌群及氣管淺筋膜、氣管前間隙。胸腔1. 從肋間隙進入胸膜腔的層次結構
34、0; 皮膚 淺筋膜 背闊肌 前鋸肌 肋間外肌 胸內筋膜 壁胸膜 胸膜腔2. 胸膜的分部,胸膜腔和胸膜隱窩 胸膜的分部:胸膜分為臟胸膜(肺胸膜)和壁胸膜。 臟胸膜覆蓋在肺表面。壁胸膜覆蓋在胸壁內面,膈上面和縱膈側面等。 胸膜腔:臟胸膜與壁胸膜在肺根處相互延續(xù),圍成密閉的潛在性間隙即為胸膜腔。 胸膜隱窩:在壁胸膜相互移行處,在胸膜腔留
35、有一定的間隙,在吸氣時,肺也不會深入其間,此處稱胸膜隱窩。最重要的是肋膈隱窩(肋膈竇),由肋胸膜與膈胸膜相互移行反折圍成,自劍突向后下之脊柱兩側,呈半環(huán)形,是坐位直立位胸膜腔最低點。3. 上下縱隔的層次及主要內容和毗鄰 上縱隔: 胸腺以及兩側的胸膜前緣 大靜脈血管架(左右頭臂靜脈,上腔靜脈)和右膈神經 大動脈血管架(主動脈弓及其分支),心包膈血管,左膈神經,左迷走神經。
36、60; 氣管胸段,主支氣管及周圍的淋巴結,右迷走神經。 食管胸部,主動脈弓末端。 胸導管,奇靜脈和副半奇靜脈,肋間后血管,肋間神經以及交感干 下縱隔 前縱隔:心包前間隙,位于胸骨后和心包前面之間 中縱膈:心包和心所在的部位,內有心包,心,心底大血管,膈神經,心包膈血管,心叢和淋巴結等。 &
37、#160; 后縱膈:位于心包的后面和下8個胸椎,內有食管胸部,胸主動脈,胸導管,奇靜脈,半奇靜脈和副半奇靜脈,胸交感干,第69對以及1011對胸交感神經節(jié)發(fā)出分支分別組成內臟大神經和內臟小神經,穿膈入腹腔,終于腹腔神經節(jié)和主動脈腎神經節(jié)。4左右肺根重要鄰接的異同 兩肺根前方有膈神經和心包膈動靜脈,后方有迷走神經,下方有肺韌帶。右肺根的前方尚有上腔靜脈和右心房,后上方有奇靜脈弓跨越,左肺根的上方尚有主動脈弓跨越,后方有胸主動脈。5.胸膜和肺的體表定位 ?
38、160;胸膜: 胸膜前界: 及縱膈胸膜前緣和肋胸膜的反折線,兩側均起自胸膜頂(鎖骨內側二分之一上方2.5cm處),斜向內下方,經胸鎖關節(jié)的后方至胸骨柄的后面,約第二胸肋關節(jié)水平,左右靠攏,沿中線(稍偏左)垂直下行。 胸膜后界:及肋胸膜下緣與膈胸膜的反折線。右側者起自第6胸肋關節(jié)的后方,左側起自第六肋軟骨中點,兩側均向外,再向后,向內。 肺:
39、 肺尖高出鎖骨內側三分之一上方約23cm。 肺下界在鎖骨中線與第六肋想交,在腋中線與第八肋相交,在肩胛線與第十肋相交,在后正中線與第十胸椎棘突相交。6.心,心包和心包腔的體表定位? 心: 左上點:左第二肋軟骨下緣,距離胸骨緣約1.2cm
40、;右上點:在右第三肋軟骨上緣,距胸骨緣1cm左右 左下點(心尖):在左第五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12cm或者距離前正中線79cm 右下點:在右第六胸肋關節(jié)處 心包:
41、; 為包裹心及心底大血管的纖維膜囊。外層喂纖維心包,其上方附于心底大血管根部,并與其外膜移行,下方緊貼于膈的中心鍵。內層為漿膜心包,漿膜心包壁層在心底大血管根部與覆蓋在心臟表面的漿膜心包臟層移行。 心包腔: &
42、#160; 漿膜心包臟壁兩層之間密閉的腔隙為心包腔。心包腔中位于升主動脈,肺動脈干與上腔靜脈,左心房之間的間隙成為心包橫竇。在左心房的后方,左右肺靜脈,下腔靜脈與心包后壁之間,友誼斜向上方的盲囊,成為心包斜竇。腹腔及腹膜后腔1. 結腸上、下區(qū)各有哪些間隙?其交通情況如何?有何臨床意義?右肝上間隙 左肝上前間隙左肝上間隙【左三角韌帶】 右肝上前間隙肝裸區(qū)(膈下腹膜后外隙):肝膿腫可經此侵襲膈而波及胸腔肝下間隙【肝圓韌帶】右肝下間隙(肝腎隱窩):平臥位腹膜腔最低點,積水,穿刺 左肝下前間隙左肝
43、下間隙【小網膜、胃】 左肝下后間隙(網膜囊):見書P139,聯(lián)系圖記憶肝上間隙(膈下間隙)【鐮狀韌帶】結 腸 上 區(qū) 結腸下區(qū)以升結腸、降結腸和小腸系膜根為界,分為右結腸旁溝、左結腸旁溝、右結腸旁竇和左結腸旁竇四個間隙。(具體見書P140)2. 肝破裂的病人如何暫時性止血?說出理由答:壓迫小網膜右側部分即肝十二指腸韌帶以減少肝的出血 理由:干十二指腸內含有肝固有動脈3. 說說膽囊手術時怎樣找到膽囊動脈?膽總管有幾段,切開探查術在哪段做?答:在膽囊三角內尋找膽囊動脈膽總管分四段,分別為十二指腸上段、十二指腸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腸壁內段。切開探查術在十二指腸上段。4. 胃后壁穿孔為什么容易誤診為闌
44、尾炎?答:胃后壁穿孔時,胃內容物、炎癥滲出物和血液等可由網膜孔至右肝下隙,再循右結腸旁溝至右髂窩及盆腔。而闌尾在又髂窩內,所以易誤診為闌尾炎。5.營養(yǎng)胃的動脈有哪些?靜脈回流到哪兒?淋巴回流狀況如何?胃大部切除手術時如何確定小彎。大彎及幽門的切口部位?答: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賁門位于T11左側,幽門位于L1右側。毗鄰:胃前壁的前方右側有肝、左側有膈,下部接觸腹前壁,胃后壁隔胃網膜與胃床(膈、脾、胰、左腎、左腎上腺、橫結腸及其系膜等)相鄰。動脈:胃的動脈來自腹腔干及其分支。胃小彎有胃左動脈(腹腔干分支)、胃右動脈(肝固有動脈或肝總動脈的分支)。胃大彎有胃網膜左動脈(脾動脈
45、分支)、胃網膜右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分支)。還有胃短動脈,可能有胃后動脈(都是脾動脈分支)。胃后動脈是胃大部切除或高位胃切除后胃的主要供應血管。靜脈:與同名靜脈伴行,最后主要注入肝門靜脈系。胃左,右靜脈匯入肝門靜脈;胃網膜右靜脈匯入腸系膜上靜脈;胃網膜左靜脈、胃短靜脈和胃后靜脈分別匯入脾靜脈。淋巴結:均注入腹腔淋巴結,再由其輸出管參與構成腸干,注入乳糜池。胃大部分切除時在胃大彎和胃小彎處切除的標志:胃小彎胃左動脈第12支分支之間,胃大彎胃網膜左動脈第12支分支。6.胃癌病人發(fā)現(xiàn)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怎么會這樣?答:胃癌經淋巴管轉移最先擴散到胃周圍淋巴結,繼之侵入腹腔淋巴結與胃周圍的器官,晚期可通
46、過胸導管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7.系膜三角在哪里?小腸腸管切除術時腸系膜為什么要做扇形切除?答:(1)空、回腸為腹膜內器官,僅在系膜腸緣附著處的三角區(qū)無腹膜覆蓋,稱為系膜三角。(2)空腸的直動脈較回腸的長。小而直的血管在腸壁內的吻合不甚豐富,故行腸切除應呈扇形,將對系膜緣的腸壁多切除一些,以保證吻合口有充分的血液供應。8.闌尾炎病人檢查時在什么位置出現(xiàn)壓痛和反跳痛?手術時如何尋找闌尾?闌尾末端常出現(xiàn)在那些位置?化膿性闌尾炎出現(xiàn)膈下膿腫和肝內膿腫原因一樣嗎?答: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即麥氏點),炎癥時,此處有明顯壓痛和反跳痛,由于位置的變化,有時壓痛點也可出現(xiàn)在兩側髂前上棘連線的
47、中右13交界處(Lanz點)盲腸壁上的三條結腸帶在闌尾根部匯聚,是手術時尋找闌尾的重要標志闌尾末端位置常出現(xiàn)于a回腸前位:27.97%,在回盲部前方,尖向左上。炎癥時右下腹壓痛明顯b:26.14%,闌尾尖端朝下經腰大肌前面入盆腔,炎癥時刺激腰大肌(伸髖時疼痛) 或閉孔內肌(屈髖內旋時疼痛)。c盲腸后位:24.05%,位盲腸后,髂肌前,尖端向上,少數(shù)可至腹膜后。炎癥時腹部壁體征不明顯,刺激髂肌會影響伸髖。d盲腸下位:6.14%,闌尾尖端朝向右下e回腸后位:8.26%,在回腸末端后方,尖端向左上。炎癥時腹部壁體征出現(xiàn)較晚。不一樣,膈下膿腫是指肝的間隙發(fā)生的膿腫,是由于炎癥通過盆腹膜腔右結腸旁溝肝腎
48、隱窩右肝上間隙或右腸系膜竇盆腹膜腔右結腸旁溝肝腎隱窩網膜孔網膜囊(左肝下后間隙),肝內膿腫因為化膿性闌尾炎時,細菌栓子可隨靜脈靜脈血到到肝,導致肝膿腫9.胰頭癌病人出現(xiàn)腸梗阻阻塞性黃疸腹水及下肢水腫的原因是什么?答:胰頭癌時,腫大的胰頭會壓迫其后方的十二指腸、膽總管、肝門靜脈(回流不暢),會出現(xiàn)腸梗阻阻塞性黃疸腹水及下肢水腫。10.腹膜后腔位于何處?可分為幾層?各層的主要結構有什么?答:腹膜后腔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與腹內筋膜之間,上界為膈,經腰肋三角和后縱隔相通。下界為骶骨岬,與盆腹膜后腔相續(xù)。兩側向前外和腹膜外腔相通。分為三層,第一層以胰和十二指腸為主 第二層分正中部 十字行血管架,左側的腹主
49、A和右側的下腔靜脈縱行,腎A、靜脈橫行,睪丸(卵巢)A、靜脈斜向外下,大血管周圍有植物性神經節(jié)和叢。兩側部 腎、腎上腺和輸尿管。第三層 腰椎前有胸導管、乳糜池等,腰椎旁為腰升靜脈、交感干及其分支盆腔一 名詞解釋腹下叢(hypogastricplexus) 包括上腹下叢和下腹下叢。上腹下叢在第五腰椎前方下行至盆腔,在骶骨岬附近分為左、右腹下神經,在第三骶椎高度,于直腸兩側,左、右腹下神經與各側的交感干骶神經節(jié)的節(jié)后纖維及盆內臟神經匯合成下腹下叢。該叢又稱盆叢,其纖維隨髂內動脈的分支至盆內臟器。直腸膀胱陷凹(rectovesical pouch) 覆蓋在直腸前壁的腹膜向前反折,男性移行于膀胱,形成此陷凹。是男性坐位或半臥位時的腹膜腔最低處。可經直腸前壁做穿刺,以抽取或引流該處的積液。直腸子宮陷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通事故和解合同范本
- 產品采購合同范本
- 中小企業(yè)合同法務服務發(fā)展規(guī)劃定
- 個人商用房抵押貸款合同模板
- 產品銷售獨家代理合同模板
- 個人向單位租車合同及條款
- 個人向個人創(chuàng)業(yè)借款合同范本
- 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合同僅限勞務派遣使用)
- 個人住宅抵押借款合同簡例范本
- 兼職人員勞務合同協(xié)議
- 魏寧海超買超賣指標公式
-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潔凈室服裝 通 用技術規(guī)范
- 新起點英語二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材料投放的現(xiàn)狀調查報告(定量論文)8700字】
- 剪映專業(yè)版:PC端短視頻制作(全彩慕課版) 課件 第3章 短視頻剪輯快速入門
-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
- 漢密爾頓抑郁和焦慮量表
- 風電場事故案例分析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初中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單元教材教學分析
- 八年級上冊-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核心考點與重難點(部編版)
- 醫(yī)院科室人才建設規(guī)劃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