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公開課獲獎教案完整定稿_第1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獲獎教案完整定稿_第2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獲獎教案完整定稿_第3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獲獎教案完整定稿_第4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獲獎教案完整定稿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故都的秋郁達夫【教學目標】1、賞析本文秋景,掌握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2、學習鑒賞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I3、學會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賞析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窘虒W重點】1、通過賞析五幅畫面,引導學生賞析作者筆下故都的秋的秋味。,y 1'1',|: I I2、學習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藝術(shù)手法?!窘虒W難點】1、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和悲涼、傷感之音。2、引導準確把握作者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I.;i .【教學方法】1、朗讀法2、提問式3、啟發(fā)式【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來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個人學

2、習參考一、導入新課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無情,但是由于文人墨客睹物思人,寓情于景于是,便 有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于是,便產(chǎn)生了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 淚”的凄美;“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的纏綿;“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 霄”的高歌。這種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正是歷代文學家所追求的,不少 散文正是因為如此而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美文不厭百回讀。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歲月的河流漫溯而上一起來欣賞這樣一篇寫于七十年代以前的美文一一故都的秋。二、整體感知/ I問題1:那么,下面,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從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達作者對 !-,“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達夫?qū)Ρ逼降那锾鞈阎?/p>

3、一種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一段“我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 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保ㄋ麨橘p秋不辭辛勞,可見 -_ I,I愛秋之切啊?。┳詈笠欢危骸扒锾欤@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 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保ㄋ麨檫@北平的秋色寧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見愛秋之深)情感:向往,眷戀。問題2:那么,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讓郁達夫如此的一往情深?(點撥:課文中有最簡潔地概括故都之秋特點的句子么?)明確:“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也是本文 的文眼。清、靜、悲涼(ppt)這是北國之秋在作者心中

4、的投影,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問題3:文章是如何表現(xiàn)“清、靜、悲涼”的故都秋味的呢?(抓住五幅秋景圖。這五幅畫面集中在311自然段。)(ppt)秋晨靜觀(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話涼(閑話秋雨)秋果盛景 / I以景顯情。作者通過這五幅秋景圖來表現(xiàn)故都秋的清、靜、悲涼。 I 1問題4:畫面中的景物描寫是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特點?三、具體研習1、欣賞第一幅畫秋晨靜觀(學生齊讀第三段) 八f .I“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給人一種明凈高爽、無半點纖塵之感,是一種“清”;“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 ”及“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以動襯靜,是一種“靜”;有著幾分冷落和蕭條的 “破壁”,

5、藍、白冷色調(diào)的 牽?;ㄒ约跋笳魃ソ吲c凄涼的秋草,是一種 “悲涼”。整個面面中的一草一木都滲透著秋味,耐人尋味。為什么是“一椽破屋” “破壁”?這些都說明了這是“故都”,它是從漫長的歲 月中走過來的,有了一定的歲數(shù)與歷史了,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悲涼情緒。試想,在嶄 新的房子里面,能夠有這些悲涼、凄清的情緒嗎?而且,作者對這些牽牛花的顏色 也是挑三揀四的,”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 ”。為 什么淡紅色最下?因為“紅”的暖色調(diào)不符合作者悲涼的心境。 “最好,還要在牽 ?;ǖ祝涕L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試做陪襯。 ”體現(xiàn)了 “悲涼”。這里看出作者此時所欣賞的是一種蕭條,

6、落寞,凄清的景。冷色調(diào):青、藍、灰、白破敗景象:破屋、破壁腰以動襯靜:馴鴿的飛聲2、欣賞第二幅秋槐落蕊(請學生朗讀第四段)掃帚的絲紋是渺小到甚至都不會有人注意的細紋,但是在郁達夫的眼里卻是細膩清閑,潛意識里還有些落寞的。在樹影下的一陣掃,是那么的隨意,對于郁達夫, / I卻是如此的扣人心弦。;1“早晨起來”,看見“落蕊“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體現(xiàn)了 “靜”;“一條條掃帚的絲 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體現(xiàn)了 “清”;“潛意識下覺得有點兒-F .I落寞”抒發(fā)了悲秋之感,緊扣了 “悲涼”。整段都渲染了寂靜的氣氛,突出了 “靜”

7、?!皰呓值臉溆跋碌囊魂噿吆蟆睅拙?,給人悠閑的感覺,突出了 “清”?!皾撘庾R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幾句,抒發(fā)了悲涼之感,正是緊扣“悲涼”。3、秋蟬殘聲在故都的秋天,秋蟬那衰弱的殘聲是北國的特產(chǎn)。“哀弱”描寫出了蟬聲是細小微弱的,但是這微小的聲音卻依然清晰能聽見, 可見故都的秋天是十分清靜的、同時“殘” 字則讓蕭瑟的氣氛籠罩著故都。與南方要上郊外才能聽到蟬鳴不同,在故都,秋蟬是如“家蟲”般的存在,無論哪里都能聽到秋蟬的啼唱。這嘶叫聲是如此的哀弱,連綿不絕,時時觸動著郁達夫,使他勾起心里的落寞與悲涼。這一 “啼” 一 “嘶”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 “杜鵑啼血猿哀鳴”這樣的詩句,給人以悲涼感。4、秋雨話涼

8、“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長,好比是對著無邊的大森林呼喚,呼喚的越響,回蕩得越遠,森林越發(fā)顯得空寂。他們的衣著,他們的閑散,他們的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微嘆互答,表現(xiàn)一股衰朽之氣,再配以冷雨后落寞的斜陽背景,正好傳達秋的悲涼。5、秋日勝果作者欣賞的是“全盛時期”的秋(“七、八月之交”),這時的棗是“淡綠微黃”: / I色調(diào)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視覺上給人一種清靜(淡色)之感,青澀也給人悲涼之感。總結(jié):在這五幅圖中,“清”表現(xiàn)在哪里? “靜”表現(xiàn)在哪里?(清、靜,更多的是客觀景物展現(xiàn)的特點,而“悲涼”更多的是主觀情感)(ppt展示)-_產(chǎn) 0 .I清:色調(diào)靜:聲音悲涼:心境三、知人論世問題

9、:“清、靜、悲涼”的故都之“秋”,正是郁達夫“清” “靜” “悲涼”心境之“秋”的折射。郁達夫?qū)τ谶@種秋味是禮贊的,那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1)獨特的審美趣味(2)特別的人生經(jīng)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zhì)。(3)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相關(guān)資料:(ppt)1、個人經(jīng)歷郁達夫三歲喪父,家道衰貧。17歲隨兄長赴日本留學。在異國生活的十年 是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的十年。郁達夫后來又經(jīng)兩度婚姻失?。ㄏ扰c結(jié)發(fā)妻子孫 荃,后與王映霞。作者注),再有兩次喪子之痛(見郁達夫散文一個人在途 上記耀春之瘍),此外,郁達夫生活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先后目睹了晚 晴腐敗、軍閥割據(jù)的社會現(xiàn)實,親自經(jīng)受了蔣介石政府白色恐怖的威

10、懾(1933年舉家由上海移居杭州,過上留戀山水的隱居生活,政治上一度表現(xiàn)消沉即由 / I此而來),1930年,他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常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脅。 !> -'1922-1934年間,輾轉(zhuǎn)于上海、杭州、北京,居無定所,飽受漂泊之苦。這種 坎坷的經(jīng)歷,形成了其抑郁善感的性格。在個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2、獨特審美情趣 -_產(chǎn) 3 f.I他的身世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憂傷壓抑的性格,從而影響著他在創(chuàng)作情趣傾向。在文藝和審美觀方面,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文學”。為了更明確顯示郁達夫這種性格情趣,我們不妨來看在1923年寫的還鄉(xiāng)后記中的一段文字:只教天

11、上有暗淡的愁云蒙著,階前屋外有幾點雨滴的聲音,那么圍繞在我 周圍的空氣和自然地景物,總要比現(xiàn)在更帶有些陰慘的色彩,總要比現(xiàn)在和我 的心境更加相符。若希望再奢一點,我此刻更想有一具黑漆棺木在我的旁邊。 最好是秋風涼冷的九十月之交,葉落的林中,陰森的江上,不斷地下著渺蒙的 秋雨。我在凋殘的蘆葦里,雇了一葉扁舟,當日暮的時候,再送靈柩歸去。小舟上除了舟子以外不要有第二個人,棺里橫臥著的若不是我寢處追隨的一個年 少婦人,至少也須是我的至親骨肉。我在灰暗微明的黃昏江上,雨聲淅瀝的蘆葦叢中,赤了足,張了油紙雨傘,提了一張燈籠,摸到船頭上去焚化紙帛。 這段文字的意境,竟是如此的陰冷凄涼。3、寫作背景本文寫于1934年,九 一八事變之后,o那個時候,正是北方不斷遭受日 寇日緊一日的侵蝕的時候。此時的中國,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北京已經(jīng)不叫 北京,而是叫北平,它不再是一個盛世王朝的都城,而是在歷史里頹唐了,在戰(zhàn) 亂中寂靜了。郁達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