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NSACD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夏至冬至春秋分NSACD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夏至冬至春秋分夏至冬至春秋分旋轉(zhuǎn)成正直(天頂朝上)的圖形繼續(xù)繼續(xù)夏至冬至春秋分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夏至春秋分冬至ADCNS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夏至春秋分冬至ADCNS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ANS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A夏至春秋分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晨線和經(jīng)線重合,緯線和太陽光線平行晨線和經(jīng)線重合,緯線和太陽光線平行太陽在晨線正東方,在昏線的正西方太陽在晨線正東方,在昏線的正西方故太陽正東升,正西落故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太陽直射赤道(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春秋分日)晨線和經(jīng)線不重合,緯線和太陽光線不平行晨線和經(jīng)線
2、不重合,緯線和太陽光線不平行太陽在晨線東北方,在昏線的西北方太陽在晨線東北方,在昏線的西北方故太陽東北升,西北落故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太陽直射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夏半年)晨線和經(jīng)線不重合,緯線和太陽光線不平行晨線和經(jīng)線不重合,緯線和太陽光線不平行太陽在晨線東南方,在昏線的西南方太陽在晨線東南方,在昏線的西南方故太陽東南升,西南落故太陽東南升,西南落太陽直射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冬半年)夏至春秋分冬至NSA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a繼續(xù)繼續(xù)NSA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繼續(xù)繼續(xù)NSA夏至春秋分冬至夏至春秋分冬至AbacABNS冬至夏至春秋分(參照幻燈片1)夏至春秋分冬
3、至bacNSabcAAABNS8126583434冬至夏至春秋分abc夏至:夏至: H= 8126春秋分:春秋分:H= 58冬至:冬至: H= 3434 2 2、根據(jù)路線長短判定季節(jié):、根據(jù)路線長短判定季節(jié): 紅色(超過半圈)紅色(超過半圈)夏至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黑色(不足半圈)冬至冬至 藍色(正好半圈)藍色(正好半圈)二分二分1 1、根據(jù)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根據(jù)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北斜(南半球)繼續(xù)繼續(xù)NSAaaa規(guī)律六:規(guī)律六:直射點直射點ANS設(shè):某地極晝多時,設(shè):某地極晝多時,1(12時的時的H)=30 , 2(0時的時的h)=10求:求:
4、1、某地的緯度、某地的緯度 2、求太陽直射的緯度、求太陽直射的緯度12北半球設(shè):某地極晝多時,設(shè):某地極晝多時,1=30 、2=10,求:,求:1、某地的緯度、某地的緯度 2、求太陽直射的緯度、求太陽直射的緯度N0903010aas某地的緯度12規(guī)律七:規(guī)律七:b+=太陽視運動圖在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判斷太太陽視運動圖在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判斷太陽視運動圖,關(guān)鍵要把握幾個關(guān)鍵點陽視運動圖,關(guān)鍵要把握幾個關(guān)鍵點一、太陽升起落下的方向一、太陽升起落下的方向。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的地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的地區(qū),全球其他地方太陽都是東北升區(qū),全球其他地方太陽都是東北升西北落。(極晝地區(qū)太陽正北
5、升正西北落。(極晝地區(qū)太陽正北升正北落北落,正午太陽總在正南)。正午太陽總在正南)。太陽直射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的地太陽直射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的地區(qū),全球其他地方太陽都是東南升區(qū),全球其他地方太陽都是東南升西南落。(極晝地區(qū)太陽正南升正西南落。(極晝地區(qū)太陽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陽總在正北)。南落,正午太陽總在正北)。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太陽都是正東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太陽都是正東升正西落升正西落。二、二、正午太陽的位置。(正午太陽正午太陽的位置。(正午太陽地方時地方時總是總是12:00) 直射點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總在正南。直射點以南地區(qū),正午直射點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總在正南。直射點以南地區(qū),
6、正午太陽總在正北。太陽總在正北。三、正午太陽高度角。三、正午太陽高度角。 從正午太陽的位置取一直線到達所在位置,其與地面的夾角極從正午太陽的位置取一直線到達所在位置,其與地面的夾角極為正午太陽高度角。為正午太陽高度角。四、晝夜長短。四、晝夜長短。 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太陽在地平面的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太陽在地平面的軌跡長),南半球晝短夜長(太陽在地平面的軌跡軌跡長),南半球晝短夜長(太陽在地平面的軌跡短);太陽直射南半球相反。短);太陽直射南半球相反。五、直射點的緯度。五、直射點的緯度。太陽從東偏北太陽從東偏北X X度升起,則直射點的緯度為度升起,則直射點的緯度為X X
7、度;太陽從度;太陽從東偏南東偏南X X度落下,則直射點的緯度為度落下,則直射點的緯度為X X度;度;如:太陽從東偏北如:太陽從東偏北20升起,則太陽直射升起,則太陽直射20N;太陽從;太陽從東偏南東偏南20升起,則太陽直射升起,則太陽直射20S。出現(xiàn)極晝的地方,一天中最大太陽高度加上最小太陽高出現(xiàn)極晝的地方,一天中最大太陽高度加上最小太陽高度除以度除以2 2等于直射點的緯度數(shù);等于直射點的緯度數(shù);如:一地太陽剛升起時太陽高度為如:一地太陽剛升起時太陽高度為10,正午太陽為,正午太陽為30則太陽直射則太陽直射20NSEWa 【例例】如圖:該圖可以看出 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東北
8、升,西北落(太陽直射北半球) 正午太陽在正南(該地在直射點以北)正午太陽在正南(該地在直射點以北) 該地晝長夜短該地晝長夜短 太陽直射北緯太陽直射北緯度度 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a度度NSEWa第六第六.極晝期間的太陽視運動極晝期間的太陽視運動極晝?nèi)Γòl(fā)生極晝的最低緯線圈)上太陽周日視運動狀況極晝?nèi)Γòl(fā)生極晝的最低緯線圈)上太陽周日視運動狀況極晝?nèi)ι?,全天極晝?nèi)ι希?4小時內(nèi)太陽高度最小值為小時內(nèi)太陽高度最小值為0,當(dāng)?shù)貢r間,當(dāng)?shù)貢r間0時(或時(或24時),太陽時),太陽視運動軌跡與地平圈相切;太陽高度最大值就是當(dāng)?shù)卣缣柛叨?,其大小視運動軌跡與地平圈相切;太陽高度最大值就
9、是當(dāng)?shù)卣缣柛叨龋浯笮殛柟庵鄙潼c所在緯度數(shù)的為陽光直射點所在緯度數(shù)的2倍倍(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即可推知)。(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即可推知)。例如,當(dāng)陽光某日直射南、北緯例如,當(dāng)陽光某日直射南、北緯h時,極晝?nèi)Γㄆ渚暥葹槟?、北緯(時,極晝?nèi)Γㄆ渚暥葹槟?、北緯?0h)上某地點太陽高度的日變化曲線及其視運動軌跡,如圖上某地點太陽高度的日變化曲線及其視運動軌跡,如圖4、圖、圖5(南半球極晝(南半球極晝?nèi)μ栆曔\動圖)和圖圈太陽視運動圖)和圖6(北半球極晝?nèi)μ栆曔\動圖)所示。(北半球極晝?nèi)μ栆曔\動圖)所示。極晝?nèi)εc極點之間地區(qū)的太陽周日視運動狀況極晝?nèi)εc極點之間地區(qū)的太陽周日視
10、運動狀況 在極點與極晝?nèi)χg的極晝地帶,在極點與極晝?nèi)χg的極晝地帶,全天全天24小時太陽高度角都大于小時太陽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之和等于陽光直,其中日最小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之和等于陽光直射點緯度數(shù)的射點緯度數(shù)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陽高度角的度數(shù)等于該地緯度倍,并且日最小太陽高度角的度數(shù)等于該地緯度與極晝?nèi)χg相隔的緯度數(shù)。與極晝?nèi)χg相隔的緯度數(shù)。例如,當(dāng)陽光某日直射南、北緯例如,當(dāng)陽光某日直射南、北緯h時,極晝?nèi)暥葹闀r,極晝?nèi)暥葹?0h,此時處于極點與極晝?nèi)χg地,此時處于極點與極晝?nèi)χg地帶的某地點太陽高度日變化曲線及太陽視運動圖如圖帶的某地點太
11、陽高度日變化曲線及太陽視運動圖如圖7、圖、圖8(南(南半球圖)和圖半球圖)和圖9(北半球圖)所示。(北半球圖)所示。在極點上看:在極點上看:由于太陽周日圈始終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陽高度沒有變化,由于太陽周日圈始終平行于地平圈,故一天中的太陽高度沒有變化,始終等于該始終等于該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shù),太陽只有方位變化而無所謂升落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數(shù),太陽只有方位變化而無所謂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問題。例如:方位問題。例如:12月月22日在南極點上看,太陽周日圈始終高出地平日在南極點上看,太陽周日圈始終高出地平23026,且只有方位變化(每日一周)而無所謂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
12、問題。且只有方位變化(每日一周)而無所謂升落,故不存在升落方位問題。當(dāng)陽光某日直射南、北緯當(dāng)陽光某日直射南、北緯h時,南、北極點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曲線及其視運時,南、北極點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曲線及其視運動軌跡,如圖動軌跡,如圖1、圖、圖2(南極點圖)和圖(南極點圖)和圖3(北極點圖)所示。(北極點圖)所示。提示:提示:極晝區(qū)太陽周日視運動: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來,太陽視運動表現(xiàn)為順時針(自左向右,升落于正北方,極晝區(qū)太陽周日視運動: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來,太陽視運動表現(xiàn)為順時針(自左向右,升落于正北方,中午在正南)方向,而南半球則為逆時針(自右向左)方向。中午在正南)方向,而南半球則為逆時針(自右
13、向左)方向。 陽光直射點南北移動的日內(nèi)變化忽略不計,同緯度地點太陽視運動軌跡相同陽光直射點南北移動的日內(nèi)變化忽略不計,同緯度地點太陽視運動軌跡相同。 北溫帶夏半年太陽:東北升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東北正北東南北半球6點前南半球6點后北半球18點后南半球18點前北溫帶冬半年太陽:東南升正南西南落日影:西北正北東北北半球6點后南半球6點前北半球18點前南半球18點后南溫帶冬半年太陽:東北升正北西北落日影:西南正南東南北半球18點后南半球18點前北半球6點前南半球6點后南溫帶夏半年太陽:東南升正東東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落日影:西北正西西南正南東南正東東北日影:西南正南東南北半
14、球18點前南半球18點后北半球6點后南半球6點前需掌握以下幾個方面: 1、正東6時;正西18時;正南(北)12時;正北(南)24時。 2、春秋分各地日出6時;日落18時。 3、夏半年日出早于6時,日落晚于18時;冬半年日出晚于6時,日落早于18時。 4、北半球夏半年太陽運動軌跡: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日影方向相反。 5、北半球冬半年太陽運動軌跡:東南南西南;日影方向相反。 6、有日影的時間長于12小時的半球為夏半年;短于12小時的半球為冬半年。 7、能判斷出810點和1315點太陽和日影位置常見太陽視運動圖 例例下圖表示某地一天中兩個不同時刻太陽光線下圖表示某地一天中兩個不同時刻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回答:與地面的夾角,回答:.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 ) A.15N B.20N C.15S D.20S.該地的地理緯度是(該地的地理緯度是( ) A.70N B.7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手商鋪購買合同書
- 人事停薪留職「合同協(xié)議」
- XX生物科技集團特約經(jīng)銷商合同范本
- 上海市裝修工程合同示范文本
- 個人門面房租約合同
- 個人承包施工合同全文
- 云計算與人工智能合作協(xié)議
- 中原地產(chǎn)商業(yè)地產(chǎn)租賃合同定金協(xié)議(版)
- 2025年房屋租賃環(huán)境安全標(biāo)準(zhǔn)協(xié)議
- 個人住房二次抵押貸款合同范文
- 遼寧營口面向2024大學(xué)生退役士兵??紝U校?5人)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黑枸杞生物原液應(yīng)用及產(chǎn)業(yè)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河北廊坊市三河市金創(chuàng)產(chǎn)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TZSA 158-2023 雙引擎分布式視頻處理器技術(shù)規(guī)范
- 律師辦理刑事案件基本流程及風(fēng)險防范課件
- TQGCML 2624-2023 母嬰級空氣凈化器 潔凈空氣和凈化等級技術(shù)要求
- 睡眠障礙護理查房課件
- 金融工程.鄭振龍(全套課件560P)
- 英語演講技巧和欣賞課件
- 六年級語文下冊閱讀及參考答案(12篇)
- 蘇教版(蘇少版)九年級美術(shù)下冊全冊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