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_第1頁
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_第2頁
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_第3頁
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_第4頁
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探究主要指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fā),積極主動的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技能、培養(yǎng)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實驗化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現象在特定條件下再現,能簡單、明了的突出主要因素,給人以直觀、生動的感受,它能激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驅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究其中的奧妙。    做一個探究型的教師是新教材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只有教師真正的探究起來,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探究能力。本文就此談一點自

2、己的體會。一、挖掘實驗內涵,切實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一)充分準備,做好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基礎媒介。那么一個演示實驗是否成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多學習,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參等其它教學輔導材料;如: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一節(jié)中有兩個演示實驗,在我們備課組認真分析討論后將Ba(OH)2?8H2O和NH4Cl的反應裝置由燒杯改成塑料袋(如下圖)在上課時解開中間的繩子傳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深切的感受到熱量的變化,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3、160;          (教材上)        (結合教材興趣實驗改進)                            

4、60;   2.多改進,對環(huán)境有污染且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實驗加以改進,盡量做到無污染、無浪費;如:蔗糖與濃硫酸反應(高一教材p134,人教版)我做了如下改進:改進后既可以避免SO2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又可以檢驗產生的SO2,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3.多實驗,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通過實驗驗證一些自己或他人的想法,從而提高探究能力;4.多總結,及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可以是成功的經驗,也可以是失敗的教訓和心得體會;(二)變分組實驗為邊講邊實驗分組實驗是為加強學生的操作規(guī)范、加深學生對某些實驗現象、實驗原理的理解而設置的。一般情

5、況下都放在一個章節(jié)之后,驗證學過的一些結論,他的好處在于規(guī)范了實驗的基本操作,強化了知識點的記憶。但降低了學生對實驗結果的神秘感。因此有些分組實驗我們不妨放在學習新課的時候就直接做,比如學習元素周期律一節(jié)時,我在平行班中進行了對比教學,兩個班級在新課時做實驗,先讓學生親自做鎂、鋁分別與水、鹽酸的反應,然后對比反應的現象、分析反應的產物及其原因,雖然紀律是亂了一些,但學生的興趣高漲,在每位同學的參與下很自然的比較出鎂和鋁金屬性的強弱,并總結出金屬性強弱的判定方法,過后學生對實驗的現象都能記憶猶新。對照班中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邊演示實驗一邊講解,但學生興趣明顯減弱,過后對實驗現象和原理的分析多

6、數同學都只能靠死記硬背,很難回想起當時的實驗現象來。(三)重視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激發(fā)探究欲望實驗生活化、簡單化、微型化,是21世紀綠色化學的發(fā)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如果能在課前布置下去,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但多數教師只是簡單的讓學生課后去完成,而課后完成往往是去驗證實驗結果,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養(yǎng)成。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檢驗發(fā)酵粉加水或加熱都能產生二氧化碳”、“白紙顯字”、“酸雨的檢驗”、“吹氣生火”、“指紋檢驗”等,如果將它們改為課前實驗,在學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況下去討論、探究,不僅為課堂提供更好的實驗素材,而且還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增強其學習能力。二

7、、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探究性實驗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一個好的問題對整個教學都相當重要。在講述二氧化硫的性質一課時,我做了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SO2的性質,然后提出如下問題:(1)SO2與CO2有那些相同點?(2)SO2與CO2有哪些不同點?(3)請你用盡可能多的方法鑒別SO2和CO2,并指出哪些方法較好?  學生能很快對(1)(2)兩問進行回答,回答問題(3)時則多數人局限在化學性質中的品紅溶液褪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以及物理法中的密度比較上,這時我

8、進行了適時引導,讓學生結合問題(1)(2),思考時盡量從二者的不同點出發(fā),并動員學生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等,最后總結得出如下方法:化     學     法編  號藥  品  或  操  作現象及理論依據結   論A品紅溶液或濕潤的有色布條觀察品紅、布條是否褪色(SO2具有漂白性,CO2則無漂白性)褪色的是SO2BPH試紙PH值的大小(H2SO3是中強酸,H2CO3是弱

9、酸)PH值小的SO2C酸性高錳酸鉀等強氧化性溶液顏色是否明顯變化(SO2容易被氧化,CO2不易被氧化)顏色明顯變化的是SO2D讓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分別與它們反應,再冷卻到16.8以下看是否有晶體生成(S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SO3,而SO3熔點較低)有晶體生成的是SO2E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氫硫酸看看是否有混濁出現(SO2能與氫硫酸反應)有混濁出現的是SO2F分別將兩種氣體通入到灼熱的炭層,再通入到灼熱的氧化銅看氧化銅的顏色是否變化(CO2與C反應生成CO,CO能還原氧化銅)氧化銅變紅的是CO2上述方法中A、B、C、E雖然都較簡單,但由于E中用到硫化氫是劇毒氣體,因此該方法不用;B方法中二

10、者PH值相差不大,故現象不夠明顯,所以我們在實驗室中常用的是A、C。物     理     法編    號操     做現象及理論依據結  論溶解法收集等試管的兩種氣體,分別倒扣在水槽中看液面上升的快慢情況(VSO2:VH2O=40:1,VCO2:VH2O=1:1)液面上升快的是SO2稱重法稱量相同體積兩種氣體的質量大小SO2密度大于CO2質量大的是SO2嗅聞法聞氣味是否有刺激性氣味有刺

11、激性氣味的是SO2降溫法降溫、加壓看哪一種先液化先液化的是SO2從簡便和可行性上實驗室中常用嗅聞法生     物    法編     號操      作現象及理論依據結  論動物試驗法將兩只小白鼠置于兩個密閉透明裝置內,并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到兩個裝置中觀察實驗動物的表情(SO2刺激呼吸系統(tǒng),引起咳嗽,CO2使小白鼠窒息)小白鼠咳嗽的是SO2植物試驗法分別將兩種氣體和一棵普通綠色

12、植物密封在一個透明裝置中,并給予充足的光照 過幾天觀察植物生長情況是否正常(SO2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O2能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死亡的是SO2霉菌試驗法分別將兩種氣體和一定數量霉菌作用,再通過顯微鏡觀察看霉菌生長情況是否正常(SO2抑制霉菌生長)霉菌死亡或數量沒有明顯增加的是SO2在這樣的嘗試中,加強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時我又及時的將學生的思維進行收斂,于是我又提出了以下問題:(4)SO2是大氣的污染物,那么你在實驗室中如何處理?工業(yè)上又如何處理?觀察教材上P1的實驗6-2,分析其實驗方案是否科學,如不科學應如何改進?這一問題將思維進行了收斂,主要突出化學性質。并體現出實驗室和工

13、業(yè)的不同點來。(5)如果CO2中混有SO2該如何除去?(6)如果欲驗證SO2中是否含有CO2,該選哪些藥品,如何操作?如欲驗證SO2的還原性、氧化性哪些試劑現象明顯?通過以上問題的設置,不僅加深了學生對SO2性質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中去。三、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一)問題的提出應具有針對性,不能范圍太大,范圍太大就會使學生感到無處下手,失去探究的興趣、挫傷學習的積極性。(二)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問題提出后不能急于做答,更不能一拿出問題就馬上去啟發(fā),應給學生一個討論的機會,讓他們智力的火花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使思維得以深化,能力得以加強。(三)多鼓

14、勵,少批評,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想法或方案,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勇氣,尤其是合理而又有新意的應及時予以表揚,不足的地方要引導其自己質疑或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學生的積極性始終保持較高的狀態(tài)。(四)掌握好課內課外時間,探究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因而我們要把握好時機,適時提出問題,問題要在能力的基礎上、在課余時間能夠完成的情況下提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課下真正的去探討、去尋求解決的辦法。陶行知曾經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講。”我想“解放孩子們的學習,就應該使之會學習、會探究”,就要讓他們的雙手在課堂上動起來,讓他們的眼睛在課堂上

15、能夠亮起來,讓他們的嘴巴在課堂上能夠響起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眼觀、手做、嘴講的同時還怕腦子不想嗎?只要腦子想,我們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16、0;                               參考文獻: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制定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7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西南師范學院化學系  

17、;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4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新教材改革的前提下,化學實驗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瘜W學案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一、        激發(fā)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原動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興趣才有潛

18、力,有興趣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受到陶冶、激勵、主動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討論和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積極參與。1、提出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走進化學實驗室一節(jié)中“酒精燈的使用”的實驗,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作整體觀察,了解酒精燈結構,提出添加酒精的方法點燃和熄滅酒精燈的方法添加酒精為什么不能添滿然后將少量酒精灑落在實驗桌上,一會兒酒精揮發(fā),讓學生探究出什么問題。2、動手能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興趣。例如:在做“酸、堿溶液危害的模擬”實驗中

19、,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先將稀硫酸、稀鹽酸溶液滴在地板上、木塊上、新鮮的葉片上,然后讓學生觀察得出什么問題?教師問,如果酸雨降落會有什么影響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以后回答,然后讓學生探討什么原因引起酸雨呢?二、教師應明確探究的作用,有目的訓練學生。探究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化學實驗的靈魂,它來源于學生生活與創(chuàng)新的碰撞,所以缺乏探究能力就會拘于眼前的生活實踐,使實驗教學受到限制,有了探究能力的思路就像實驗長了翅膀,可沖破思維能力的阻隔,反映無限的探究天地。三、聯想能力是探究的有效手段。聯想的缺乏,就是表現為實驗探究的缺乏,思維的缺乏,表現聯想能力的呆板,聯想能力能活躍探究、豐富思想,從而使實驗教學豐富多彩、生動

20、活潑。例如:在氧氣的制法一節(jié)中“KClO3制取氧氣”實驗,教師提出若試管略向上傾斜的后果是什么為什么實驗結束,先移開導氣管在熄滅酒精燈為什么KClO3粉末和MnO2必須混合均勻,并且是3:1或6:1呢讓學生展現思考的空間和思維空間。論文關鍵詞實驗教學 自主探究 學生實驗 微型實驗  論文摘要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在處理實驗內容時既要緊扣新課程標準,更要創(chuàng)新化學實驗教學方式,才能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中應有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變演示實

21、驗為學生實驗,讓化學實驗室真正成為學生探究化學奧秘的舞臺。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化學實驗不僅是使學生獲取直接信息,認識化學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規(guī)律、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新教材中實驗內容在呈現形式上,與舊教材不同的是已經沒有單獨列出的實驗課,實驗內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家庭小實驗”、“實驗習題”等欄目中, 其中有80%以上的實驗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完成,50%以上的實驗是作為科學探究的方式呈現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實驗是學生

22、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在處理實驗內容時既要緊扣新課程標準,更要創(chuàng)新化學實驗教學方式,才能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中應有的作用。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利用“活動與探究”,讓學生自主實驗    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數是為驗證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質等提供“證明”或“依據”的實驗,教師往往是在“講實驗”,學生則

23、是在“背實驗”,學生的實驗活動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藥”,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實驗目的,從而忽視了化學實驗所蘊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發(fā)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兩冊共設計了 29 處“活動與探究”,這些探究性實驗不僅給學生增加了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親歷操作過程,而且更加側重于探索和研究,這樣的實驗不是單純地以理解知識和培養(yǎng)興趣為目的,而是以實驗為活動的載體,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完成科學的探究活動。因此,我們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以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為載體,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實驗活動。這樣,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在親

24、手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出嫻熟的實驗技能,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團隊精神,在獨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充分發(fā)揮實驗的作用,淡化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界限?!边@是新教材實驗內容編排上的特點之一。新教材中共設計了 53 個實驗,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這給教學留下了很大的空間。過去,由于實驗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書中的實驗主要以教師的演示為主,學生實驗也多是重復一些演示實驗的內容,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更談不上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在

25、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部分實驗進行精心分類,將現有教學素材進行重組,凡是那些操作不過于繁瑣、裝置不過于復雜、安全性比較大的演示實驗,只要實驗條件允許,均可設計成探究性的學生實驗,比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碘和高錳酸鉀的溶解性”、“洗滌劑的乳化作用”、“指示劑與酸堿溶液的反應”等。通過這樣的改進讓學生更直接地面對實驗事實,更清晰地看到實驗現象,往往學生親自動手得出的結論,會比教師演示實驗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開放化學實驗室,為學生提供

26、探究的舞臺    新教材在實驗內容的呈現形式上還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實驗”、“實驗習題”?!凹彝バ嶒灐弊鳛閷W生課外實驗的一種形式,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及實驗方法。這類實驗的趣味性比較強,內容與實際結合緊密,實驗用品簡單易得。教科書中以習題的形式呈現實驗,目的是鼓勵學生在家中獨立完成實驗,這類實驗習題,側重于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實驗的步驟、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學生在校時間較長,有時在家里一時很難找到相應的實驗用品,許多實驗在家里很難開展,開放實驗室無疑能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探究舞臺。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利用課外活動,合理開放化學實驗室,為學生完成上述實驗內容提供條件。 四、結合實際,貼近生活開展一些必要的實驗設計活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