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虛詞推斷(實用)_第1頁
文言文虛詞推斷(實用)_第2頁
文言文虛詞推斷(實用)_第3頁
文言文虛詞推斷(實用)_第4頁
文言文虛詞推斷(實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1 1、規(guī)定:、規(guī)定: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2 2、要求掌握、要求掌握1818個常見文言虛詞: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因、于、與、則、者、之 一、而一、而1 1、連詞連詞 (1)表并列: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表并列: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又”。 (2)表遞進:譯為表遞進:譯為“并且并且”或或“而且而且”。 (3)表承接:譯為表承接:譯為“就就”、“接著接著”、“然后然后”、“于于 是是”,或不譯。例圖窮而匕首見,或不譯。例圖窮而匕首見 (4)表轉(zhuǎn)

2、折:可譯為表轉(zhuǎn)折:可譯為“但是但是”、“卻卻”。 (5)表假設(shè):可譯為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如果”、“假如假如”。 (6)表修飾:即連接狀語,可不譯或譯為表修飾:即連接狀語,可不譯或譯為“地地”。 (7)表因果:可譯為表因果:可譯為“因而因而”。2、代詞代詞.通通“爾爾”、“你你”。3 3、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 (不譯不譯) )【而已而已】 罷了;罷了; 【而后而后】才,方才。才,方才。 【而況而況】即即“何況何況” ” 【既而既而】【】【俄俄而而】不久,一會兒不久,一會兒辨析下列辨析下列“而而”的用法。的用法。(1 1)民困)民困而而不知救不知救(2 2) 敏敏而而好學(xué)好學(xué)(3 3)面山)面山而

3、而居居(4 4)溫故)溫故而而知新知新 (5)(5)君子博學(xué)君子博學(xué)而而日參省乎己。日參省乎己。 (6)(6) 諸君諸君而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7)(7) 諸人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諸人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而各懾恐各懾恐 (8) (8)而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爾。翁歸,自與汝復(fù)算爾。 (9) (9)一人、一桌、一椅一人、一桌、一椅而已而已。 表承接,譯為表承接,譯為“就就”、“接著接著”、“然后然后”表修飾,即連接狀語,可不譯或譯為表修飾,即連接狀語,可不譯或譯為“地地”。表并列表并列表轉(zhuǎn)折,可譯為表轉(zhuǎn)折,可譯為“但是但是”、“卻卻”。表遞進,可譯為表遞進,可譯為“并且并且”或

4、或“而且而且”表假設(shè):可譯為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如果” ” 。表因果,表因果,“因而因而”。第二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代詞 , ,你的你的“罷了罷了”。 二、何二、何1 1、疑問代詞疑問代詞: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2 2、疑問副詞疑問副詞,放在句前或謂語前,譯為,放在句前或謂語前,譯為為什么、怎么為什么、怎么、 多么、怎么這樣多么、怎么這樣等;等;3 3、復(fù)音詞復(fù)音詞 何如何如奈何奈何若何若何 ,譯,譯“怎么樣怎么樣”“”“怎么辦怎么辦” “ “為什么為什么”等;等; 何以何以 即即“以何(憑什么)以何(憑什么)”; 無何無何 譯譯“不久不久” ” ; 何乃何

5、乃 譯譯“怎能怎能” 1 1、大王來何操、大王來何操? ? 2 2、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 3 3、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4 4、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 ? 5 5、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試一試試一試什么什么怎么怎么多么多么以何(憑什么)以何(憑什么)怎么辦怎么辦三、乎三、乎1 1語氣助詞語氣助詞(在句末):(在句末): (1)(1)表疑問語氣,譯為表疑問語氣,譯為“嗎嗎”、“呢呢”。例:兒寒乎例:兒寒乎? ?欲欲食乎食乎? ? (2)(2)表測度語氣,可譯為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吧”。 例:王之好樂甚,則

6、齊國其庶幾乎。例: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嗎”。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4)(4)表感嘆表感嘆 ,可譯為,可譯為“啊啊”、“呀呀”等。等。 例:嗚呼例:嗚呼! !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5)(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表舒緩語氣,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表舒緩語氣,可不譯可不譯。 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 2 2介詞介詞(賓語)用作介詞。相當于(賓語)用作介詞。相當于“于于”。 例:生乎例:生乎( (在在) )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 (比比) )

7、吾。吾。 例:吾嘗疑乎例:吾嘗疑乎( (于于) )是。是。3 3形容詞詞尾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作詞尾。的樣子作詞尾。 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四、乃四、乃1 1、副詞副詞(1 1)“于是于是”、“就就”、 (2 2)表判斷表判斷,是、就是;,是、就是; (3 3)卻、竟然)卻、竟然 (4 4)只、僅)只、僅2 2、代詞代詞:你的、你、:你的、你、 這樣;這樣;3 3、復(fù)音詞復(fù)音詞 無乃無乃 恐怕;恐怕; 乃爾乃爾 這樣這樣 1 1、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無忘告乃翁 2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3 3、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嬴乃夷

8、門抱關(guān)者也 4 4、陳涉乃自立為王、陳涉乃自立為王試一試試一試你的你的竟然竟然表判斷,是、就是;表判斷,是、就是;“于是于是”、“就就”五、其五、其1 1、代詞代詞(1 1)第三人稱代詞,譯為)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他的他的” (2 2)第一人稱代詞,譯為)第一人稱代詞,譯為“自己的自己的” ” (3 3)指示代詞,譯為)指示代詞,譯為“那那”“”“那個那個”“”“其其中中”2 2、語氣副詞(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詞代詞后)語氣副詞(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詞代詞后) (1 1)表推測語氣:表推測語氣:大概大概、恐怕恐怕 (2 2)表反問語氣:表反問語氣:難道難道 3 3、語氣助詞語氣助詞(不譯)

9、(不譯)4 4、連詞連詞(1)表假設(shè)(表假設(shè)(通常放在句首)可譯為通常放在句首)可譯為“如果如果”; (2)表選擇,其)表選擇,其其其??勺g為??勺g為“是是還是還是”。 辨析句中辨析句中“其其”的用法的用法1 1、居廟堂之高則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其民民2 2、余人各復(fù)延至、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其家家3 3、其其皆出于此乎皆出于此乎? ? 4 4、而余亦悔而余亦悔其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5 5、則或咎、則或咎其其欲出者。欲出者。6 6、于亂石間擇、于亂石間擇其其一二扣之。一二扣之。 7 7、其其孰能譏之乎孰能譏之乎? ?8 8、爾、爾其其無忘乃父之志無忘乃父之志! ! 9

10、9、吾其還也!、吾其還也!他的他的他們的他們的大概、恐怕,表推測語氣大概、恐怕,表推測語氣表反問,難道。表反問,難道。表期望,一定。表期望,一定。 表商量,還是。表商量,還是。自己的自己的指示代詞,那指示代詞,那 指示代詞,指示代詞, 其中的其中的六、且六、且1 1、連詞連詞,表并列、假設(shè)、遞進、選擇等關(guān)系。,表并列、假設(shè)、遞進、選擇等關(guān)系。2 2、副詞副詞(+ +謂),可譯謂),可譯“將要將要”、“姑且姑且”、“將近將近”等等 1、河水清且漣漪。、河水清且漣漪。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3、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4、不出,火且盡。、不

11、出,火且盡。 試一試試一試表并列,并且表并列,并且 表示遞進,尚且表示遞進,尚且表轉(zhuǎn)折,表轉(zhuǎn)折, 但是但是 將、將要將、將要 七、若七、若1 1、動詞動詞,像,好像;,像,好像;2 2、代詞代詞,你、你們、你的、這、這樣、如此;,你、你們、你的、這、這樣、如此;3 3、連詞連詞(1 1)表假設(shè),)表假設(shè),“如果如果”“”“假設(shè)假設(shè)” (2 2)表選擇)表選擇 ,“或或“或者或者” ” 4 4、復(fù)音詞復(fù)音詞 若夫若夫 用在一段話開頭,譯為用在一段話開頭,譯為“要說那要說那”、 “ “像那像那”; 若何若何 怎么樣;怎么樣; 若屬若屬 你們。你們。 1 1、若夫霪雨霏霏、若夫霪雨霏霏 2 2、以若

12、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3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4 4、若入前為壽、若入前為壽試一試試一試像那像那這樣這樣如果如果你你八、所八、所1 1、助詞助詞所所+ +動動, “ “所所”字結(jié)構(gòu)(名詞性短語),表示字結(jié)構(gòu)(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人”、 “ “的事物的事物”、“的情況的情況”等。等。 為為+ +所所,表被動,表被動所所+ +以以,原因;用來原因;用來的的2 2、名詞名詞,表處所表處所 1 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 2、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3 3、親

13、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4 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試一試試一試表示被動表示被動 所所+動動原因原因用來用來的的九、為九、為1 1、介詞介詞。、表被動。、表被動 、表對象,、表對象,可譯為可譯為“向向”“”“對對”等等; 、表時間,、表時間,可譯為可譯為“當當”“”“等到等到”等等 、表目的,、表目的,可譯為可譯為“為著為著”“”“為了為了” 、表因果,、表因果,“因為因為” 可譯為可譯為“替替”“”“給給”等等2 2、語氣助詞語氣助詞(句末)(句末)疑問語氣詞,疑問語氣詞,可譯為可譯為“呢呢”3 3、動詞動詞: 表判斷;縛

14、者曷表判斷;縛者曷為為者也(者也(是是) 表動作:能以徑寸之木表動作:能以徑寸之木為為宮室(宮室(做做) 認為認為解釋解釋“為為”的意義或用法:的意義或用法:1、為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為則易者亦難矣則易者亦難矣2、如今人方如今人方為為刀俎,我刀俎,我為為魚肉,何辭魚肉,何辭為為3、不足不足為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4、公公為為我獻之我獻之5、為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6、恐恐為為操所先操所先7、天下熙熙,皆天下熙熙,皆為為利來利來做做是,是是,是 ,呢,呢 向、對向、對替、給替、給當、等到當、等到被被 為著、為了為著、為了 十、焉十、焉1 1、兼

15、詞兼詞,相當于,相當于“于此于此”“”“于是于是” “于之于之” 。2 2、代詞代詞,(1) 人稱代詞人稱代詞“之之” (2)疑問代詞,可譯為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哪里”。3 3、語氣助詞語氣助詞(在句末),(在句末),可不譯可不譯 。4 4、形容詞詞尾形容詞詞尾:的樣子。的樣子。 1、于是余有嘆焉、于是余有嘆焉2、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空空焉、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空空焉3、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5、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試一試試一試語氣助詞語氣助詞“的樣子的樣子 哪里哪里 “于之于之” 人稱代詞人稱代詞“之之” 十一、也十一

16、、也1語氣助詞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判斷表判斷。例:環(huán)滁皆山也例:環(huán)滁皆山也 (2) 表疑問表疑問。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3)表感嘆表感嘆?!耙惨病北硎疽蓡栒Z氣和感嘆語氣,句中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一 般要用疑問代詞。般要用疑問代詞。 例: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例: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商量表商量??勺g為??勺g為“吧吧”。例:吾其還也。例:吾其還也。 2語氣助詞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

17、緩語氣。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 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十二、以十二、以1 1、 介詞介詞(1 1)表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方式,可譯為)表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方式,可譯為 “ “用用”“”“把把”“”“憑憑”“”“按照按照” ” 等。等。 (2 2)表示原因,可譯為)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因為”“”“因而因而”等。等。2 2、連詞連詞,相當于相當于“而而” (1 1)表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表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用用來來” ” (2 2)表動作的結(jié)果,可譯為表動作的結(jié)果,可譯為“以致以致”: (3 3)表因果,可譯為表因果,可譯為“因為因為”: (4 4)表承接

18、,相當于表承接,相當于“而而”,不譯不譯 (5 5)表)表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 ,可譯為可譯為“而而”“”“又又”“”“而而 且且”“”“并且并且”等,等,或者或者省去省去 3 3、動詞動詞,可譯為,可譯為“認為認為” ” “帶領(lǐng)帶領(lǐng)”等等4 4、復(fù)音詞復(fù)音詞, 以是以是是以是以 譯為譯為“因此因此”、“所以所以”等。等。5 5、通假通假“已已”,譯為,譯為“已經(jīng)已經(jīng)”:得魚腹中書,固:得魚腹中書,固以以怪之怪之矣矣解釋句中解釋句中“以以”的用法。的用法。余船余船以以次俱進次俱進 秦亦不秦亦不以以城予趙城予趙 且且以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

19、京師乘風雪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 以以刀劈狼首刀劈狼首欲欲以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孫臏孫臏以以此名顯天下此名顯天下夫夷夫夷以以近,則游者眾近,則游者眾 斂貲財斂貲財以以送其行送其行 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是人多以書假余木欣欣木欣欣以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因此因此 用來用來 憑憑帶領(lǐng)帶領(lǐng) 用用在在因因 把把按照按照 “而而”“”“又又”“”“而且而且”“”“并且并且” ” 而,或不譯而,或不譯 十三、因十三、因1 1、副詞副詞(+ +謂)相當于謂)相當于“于是于是”、“就就”等;等;2 2、介詞介詞(+ +賓語),有賓語),有“依靠依靠”、“憑借憑借

20、”、“通通過過”、“經(jīng)經(jīng) 過過”、“由由”、“因為因為”、“趁機趁機”等;等;3 3、連詞連詞,作,作“因此因此”、“所以所以”;4 4、動詞動詞,相當于,相當于“沿襲沿襲”。 1 1、因擊沛公于坐因擊沛公于坐 2 2、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3 3、相如因持璧卻立、相如因持璧卻立 4 4、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試一試試一試趁機趁機通過通過于是于是因為因為十四、于十四、于1 1、介詞(介詞(+ +賓語)賓語) (1 1) 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對象、方式等,可譯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對象、方式等,可譯 為為 “ “在在”“”“到到

21、”“”“向向”“”“從從” ” “對對”“對于對于” ” “ “比比” ” “到到”“”“自自” “” “跟跟”“”“同同” ” “ “給給”“”“由于由于”等。等。 (2 2) 表被動,譯為表被動,譯為“被被”。2 2、復(fù)音虛詞復(fù)音虛詞“于是于是” (1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古今同義)句首表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古今同義 (2 2)在謂語前后在謂語前后可譯為可譯為“在這在這”“”“從這從這” ” 3 3、通通“吁吁”,語氣詞,語氣詞 十五、與十五、與1 1、介詞介詞+ +賓語(賓語(1 1)和、同、跟等;)和、同、跟等; (2 2)替,為)替,為 (3 3)和)和相比相比2 2、連詞連詞,表

22、并列關(guān)系;,表并列關(guān)系;3 3、助詞助詞,通,通“歟歟”,表反詰、疑問等語氣;(在句末),表反詰、疑問等語氣;(在句末) 1 1、雖與府吏要雖與府吏要 2 2、今秦之與齊猶齊之與魯也今秦之與齊猶齊之與魯也 3 3、王庶幾無疾病與王庶幾無疾病與 4 4、去時里正與裹頭去時里正與裹頭試一試試一試跟、同跟、同 ,介詞,介詞表并列,連詞表并列,連詞同同“歟歟” 替,為替,為 1 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于其身也,則恥師焉2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 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4 4、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十六、則十六、則1 1、

23、連詞連詞(1 1)表承接,可譯為)表承接,可譯為“就就” “” “原來是原來是” ” (2 2)表假設(shè),如果、那么)表假設(shè),如果、那么 (3 3)表轉(zhuǎn)折、讓步,)表轉(zhuǎn)折、讓步, “ “卻卻” “” “雖然雖然”“”“倒是倒是” 2 2、量詞量詞;3 3、判斷詞判斷詞,相當于,相當于“是是”、“就是就是”;試一試試一試卻卻就是就是就就 那么那么解釋下列句中解釋下列句中“于于”的用法的用法。(1 1)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于遠近遠近 (2 2)于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其身也,則恥師焉(3 3)青,取之青,取之于于藍,而青藍,而青于于藍藍 (4 4)臣誠恐見欺臣誠恐見欺于于王而負趙王而負

24、趙 (5 5)于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6 6)業(yè)精業(yè)精于于勤荒勤荒于于嬉嬉(7)吾祖死吾祖死于于是,吾父死于是是,吾父死于是 被被對,對于對,對于 被被于是于是從,比從,比由于由于在這在這 十七、者十七、者1 1、“者者”字結(jié)構(gòu)字結(jié)構(gòu),的人(物、事、情況等);的人(物、事、情況等);2 2、用在判斷句中表提頓,可不譯、用在判斷句中表提頓,可不譯 。者者也也 3 3、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 4 4、定語后置的標志,相當于定語后置的標志,相當于“的的”。 1 1、雖欲言,無可進者、雖欲言,無可進者2 2、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

25、者,趙之良將也。3 3、今者項莊拔劍舞今者項莊拔劍舞 4 4、求人可使報秦者、求人可使報秦者試一試試一試“者者”字結(jié)構(gòu)字結(jié)構(gòu)判斷句判斷句定語后置的標志,相當于定語后置的標志,相當于“的的”語助語助十八、之十八、之1 1、代詞:代詞:2 2、助詞:助詞:3 3、動詞動詞:(1 1)代人、事、物,相當于)代人、事、物,相當于“他、她、它他、她、它”(2 2)用作指示代詞,相當于)用作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這”(4 4)調(diào)整音節(jié)或表停頓調(diào)整音節(jié)或表停頓(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1 1)結(jié)構(gòu)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的的;(2 2)用在主謂短語中,)用在主謂短語中,取消句子獨立性取消句子獨立性,

26、無實義;,無實義;(3 3)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點性的名詞)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點性的名詞)辨析句中辨析句中“之之”的用法的用法 (1)驅(qū))驅(qū)之之別院別院 (2)曾不能損魁父)曾不能損魁父之之丘丘 (3)操蛇)操蛇之之神聞神聞之之(4)雖我)雖我之之死,有子存焉死,有子存焉(5)宋何罪)宋何罪之之有有(6)公將馳)公將馳之之(7)杜少府)杜少府之之任蜀州任蜀州代詞,代蟲代詞,代蟲這樣這樣的的代這件事代這件事放在主謂之間,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取消句子獨立性賓語前置標志,無義賓語前置標志,無義音節(jié)助詞,無義音節(jié)助詞,無義動詞,到、往動詞,到

27、、往 對于虛詞來說就是根據(jù)虛詞的詞性對對于虛詞來說就是根據(jù)虛詞的詞性對虛詞進行歸類和記憶。虛詞進行歸類和記憶。 第一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代詞:其、吾、余、相、其、吾、余、相、見、我、予、朕、孤、見、我、予、朕、孤、“愚愚”、“臣臣”、“仆仆”、”、“鄙人鄙人”、“不才不才”、“某某”、“小人小人”(一般人自稱),(一般人自稱),“寡人寡人”、“不不穀穀”、“孤孤”(君主自稱),(君主自稱),“妾妾”(女子自稱)。(女子自稱)。 ;第二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代詞:相、而、若、爾、汝、女、乃相、而、若、爾、汝、女、乃 、“公公”、“卿卿”、“君君”、“子子”、“足下足下”。 ;第三人稱代詞:第三人稱代詞:

28、其、之、彼、厥;其、之、彼、厥;指示代詞:指示代詞:是、斯、此、然、茲;是、斯、此、然、茲;疑問代詞:疑問代詞:何、曷、胡、奚、安、焉、孰;何、曷、胡、奚、安、焉、孰;副詞表否定:副詞表否定:不、未、莫、無、勿、毋、弗、不、未、莫、無、勿、毋、弗、 非、微、靡;非、微、靡;副詞表時間:副詞表時間:將、行將、且;將、行將、且;副詞表范圍全部的:副詞表范圍全部的:皆、咸、悉、盡、畢、具;皆、咸、悉、盡、畢、具;副詞表范圍部分的:副詞表范圍部分的:但、徒、特、獨、唯但、徒、特、獨、唯( (惟惟) )、止、直、第。、止、直、第。例子:例子:【課堂檢測課堂檢測】1.1.下列句子中下列句子中“之之”的用法

29、歸類正確的是的用法歸類正確的是 :頃頃之之,煙炎張?zhí)?,煙炎張?zhí)?真州逐真州逐之之城門外城門外 石石之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師道師道之之不傳也久矣不傳也久矣 又試又試之之雞雞 項伯乃夜馳項伯乃夜馳之之沛公軍沛公軍 我欲因我欲因之之夢吳越夢吳越 吾欲吾欲之之南海,何如南海,何如A. / B. / / / / C. / D. /B2.2.下列句中下列句中“其其”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郯子之徒,郯子之徒,其其賢不及孔子賢不及孔子 成以成以其其小,劣之小,劣之 于亂石間擇于亂石間擇其其一二叩之一二叩之 而余亦悔而余亦悔其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隨之

30、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其其一能鳴,一能鳴,其其一不能鳴一不能鳴 則或咎則或咎其其欲出者欲出者 欲加之罪,欲加之罪,其其無辭乎無辭乎A. B. C. D. A A3.3.與例句中的與例句中的“者者”用法相同的一項是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求人可使報秦例句:求人可使報秦者者,未得,未得A.A.當立當立者者,乃公子扶蘇,乃公子扶蘇 B.B.于是,令齊軍善射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者萬弩,夾道而伏萬弩,夾道而伏 C.C.臣乃市井鼓刀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者 D.D.暮春暮春者者,春服既成,春服既成B4.4.下列對下列對“以以”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有誤的一組是: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有誤的一組是: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忠不必用兮

31、,賢不必以以 宋人執(zhí)而問其宋人執(zhí)而問其以以 孫臏孫臏以以此名顯天下此名顯天下 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古之君子進人古之君子進人以以禮,退人以禮禮,退人以禮 (蘇武)(蘇武)以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A. A. 和意思相同,詞性卻不同和意思相同,詞性卻不同 B. B. 和意思不同,詞性也不同和意思不同,詞性也不同 C. C. 和意思不同,詞性卻相同和意思不同,詞性卻相同 D. D. 和意思不同,詞性也不同和意思不同,詞性也不同D5.5.選出與選出與“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中中“為為”的用法相同的一項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A.A.如今人方如今人方為

32、為刀俎,我刀俎,我為為魚肉魚肉 B.B.巨是凡人,僻在遠郡,行將巨是凡人,僻在遠郡,行將為為人所并人所并 C.C.不足不足為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 D.D.旦曰饗士卒,旦曰饗士卒,為為擊破沛公軍擊破沛公軍B文言虛詞用法推斷“七看” 對于虛詞來說就是根據(jù)虛詞的位置來判別對于虛詞來說就是根據(jù)虛詞的位置來判別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如常見的虛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如常見的虛詞“夫夫”在句在句首一般是發(fā)語詞,在中間一般是代詞,在結(jié)尾首一般是發(fā)語詞,在中間一般是代詞,在結(jié)尾是語末的感嘆詞。又如是語末的感嘆詞。又如“焉焉”在句首和中間一在句首和中間一般是疑問代詞,在結(jié)尾一般是助詞或兼詞。般是疑問代詞,在結(jié)尾一般是助詞

33、或兼詞。(定)主(定)主 + 狀狀 + 謂謂 +(定)賓(定)賓名、代名、代動、形動、形名、代名、代一一、看語法結(jié)構(gòu)看語法結(jié)構(gòu)一一、看語法結(jié)構(gòu)看語法結(jié)構(gòu)先妣撫先妣撫之之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之聞(莊子聞(莊子秋水)秋水)師道師道之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輟耕輟耕之之壟上(司馬遷陳涉世家)壟上(司馬遷陳涉世家)“撫之撫之”是動賓是動賓短語,短語,“之之”是是動詞動詞“撫撫”的賓的賓語,代詞,代語,代詞,代“嫗嫗”,可譯為,可譯為“她她”。“仲尼之聞仲尼之聞”是偏正短語,是偏正短語,“之之”用在用在定語和中心定語和中心語

34、之間,是語之間,是結(jié)構(gòu)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可譯為可譯為“的的”。“師道之不傳師道之不傳”是主是主謂短語,作謂短語,作“久矣久矣”的主語,的主語,“之之”用在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可用,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可不譯。不譯。“之壟上之壟上”是動補短語,是動補短語,“之之”是動詞,是動詞,“去去”“”“往往”的意思,的意思,“壟上壟上”是補充是補充說明說明“之之”的處所。因此的處所。因此“之之”是一個是一個實詞,而不是虛詞。實詞,而不是虛詞。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可以推斷文言虛詞的用法。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可以推斷文言虛詞的用法。 1.1.以刀劈狼首,又

35、數(shù)刀斃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之 2.2.均均之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3.3.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之者者 4.4.送孟浩然送孟浩然之之廣廣陵陵5.5.孤孤之之有孔明,猶魚有孔明,猶魚之之有水也有水也 6.6.東割膏腴東割膏腴之之地,北收要害地,北收要害之之郡郡 7.7.句讀句讀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 8.8.頃頃之之,煙炎張?zhí)?,煙炎張?zhí)?在時間副詞后,音節(jié)助詞在時間副詞后,音節(jié)助詞在動詞后,作代詞;在動詞后,作代詞;在在“所所”后,組成后,組成“所所字結(jié)構(gòu)字結(jié)構(gòu)”, 作動詞;作動詞;在地點前,作動詞。在地點前,作動詞。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

36、立性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在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結(jié)構(gòu)助詞在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結(jié)構(gòu)助詞在前置賓語和動詞間,賓前標志在前置賓語和動詞間,賓前標志二、看對應(yīng)位置二、看對應(yīng)位置 舟遙遙舟遙遙以以輕颺,風飄飄輕颺,風飄飄而而吹衣。(陶潛歸去來兮吹衣。(陶潛歸去來兮辭)辭)因因利利乘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昔我往昔我往矣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楊柳依依;今我來思思,雨雪霏霏(詩,雨雪霏霏(詩經(jīng)經(jīng)東山)東山)噫吁嚱,危噫吁嚱,危乎乎高高哉哉?。ɡ畎资竦离y)?。ɡ畎资竦离y)“以以”和和“而而”處于對應(yīng)位置,處于對應(yīng)位置,“而而”是表修飾的連詞。是表修飾的連詞

37、?!耙蛞颉焙秃汀俺顺恕碧幱趯?yīng)位處于對應(yīng)位置,置,“乘乘”是介詞是介詞“趁著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斷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因”也是乘著的意思。此句的也是乘著的意思。此句的“利利”“”“便便”也是對文,都也是對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勢。是指有利的形勢。“矣矣”和和“思思”處于對應(yīng)位置,由處于對應(yīng)位置,由“矣矣”是語是語氣助詞可推斷氣助詞可推斷“思思”也是語氣助詞。也是語氣助詞。 “乎乎”和和“哉哉”處于對應(yīng)位處于對應(yīng)位置,由置,由“哉哉”是表感嘆的語是表感嘆的語氣助詞,可推斷氣助詞,可推斷“乎乎”與與“哉哉”同義。同義。 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

38、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三、看特殊標志三、看特殊標志夫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王羲之蘭亭集序)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王羲之蘭亭集序)至于至于顛覆,理固宜然。(蘇洵六國論)顛覆,理固宜然。(蘇洵六國論)嗟夫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記)是故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韓愈師說)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韓愈師說)“夫夫”用在段用在段首引發(fā)議論,首引發(fā)議論,是發(fā)語詞,可是發(fā)語詞,可不譯。這種用不譯。

39、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法的虛詞還有“若夫若夫”“”“故故夫夫”“”“且且夫夫”“”“蓋蓋”等。等?!爸劣谥劣凇庇迷诰涫壮杏迷诰涫壮薪由衔模硎玖硗庠俳由衔?,表示另外再說一層意思,用法與說一層意思,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這種現(xiàn)代漢語相同。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用法的虛詞還有“至至”“”“至若至若”“”“至至如如”等。等?!班捣蜞捣颉庇迷诙问资惆l(fā)感嘆,可譯為用在段首抒發(fā)感嘆,可譯為“唉唉”。這。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種用法的虛詞還有“噫噫”“”“嗚呼嗚呼”等。例等。例“是故是故”表事情表事情的關(guān)聯(lián),可譯為的關(guān)聯(lián),可譯為“因此因此”。這種。這種用法的虛詞還有用法的虛詞還有“ 是 以是 以 ” “” “ 雖雖然然”

40、“”“然然則則”“”“蓋蓋”等。等。 文言文段與段、句與句銜接過渡,起承轉(zhuǎn)合,常由一些虛詞文言文段與段、句與句銜接過渡,起承轉(zhuǎn)合,常由一些虛詞充當?shù)臉酥拘栽~語。這些詞語多用來發(fā)議論、轉(zhuǎn)話題、抒感嘆、充當?shù)臉酥拘栽~語。這些詞語多用來發(fā)議論、轉(zhuǎn)話題、抒感嘆、表關(guān)聯(lián)等。根據(jù)標志性詞語,可推斷其用法。表關(guān)聯(lián)等。根據(jù)標志性詞語,可推斷其用法。四、看語氣表達四、看語氣表達 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根據(jù)語句所表達的語氣來推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根據(jù)語句所表達的語氣來推斷。斷。 其其李將軍之謂也(李將軍之謂也(20022002年全國卷)年全國卷)其其真不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真不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1、韓愈馬說)吾吾其其還也(左傳還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爾爾其其無忘乃父之志(歐陽修伶官傳序)無忘乃父之志(歐陽修伶官傳序) 以下四例中的以下四例中的“其其”都是語氣副詞,但都是語氣副詞,但所表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所表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同。“其其”表推測語氣,可譯為表推測語氣,可譯為“大大概概”?!捌淦洹北矸丛懻Z氣,可譯為表反詰語氣,可譯為“難難道道”?!捌淦洹北砩塘空Z氣,可譯為表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還是”。表命令語氣,可譯為表命令語氣,可譯為“一定一定”。五、看具體語境五、看具體語境針針叢棘,青麻頭伏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焉(蒲松齡促織)(蒲松齡促織)故為

42、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柳宗元捕蛇者(柳宗元捕蛇者說)說)顛而不扶,則將顛而不扶,則將焉焉用彼相矣(論語用彼相矣(論語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圣心備圣心備焉焉(荀子勸學(xué))(荀子勸學(xué))語境是一只語境是一只“青麻青麻頭頭”(蟋蟀)藏匿(蟋蟀)藏匿在在“針針叢棘針針叢棘”之之中。由此可推斷中。由此可推斷“焉焉”是兼詞是兼詞“于于此此”?!胺煞伞奔醇础胺谀抢锓谀抢铩?。語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語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焉”是代詞,是代詞,代文章。代文章?!暗醚傻醚伞?/p>

43、即即“能夠看到它能夠看到它”。“焉焉”用在疑問句用在疑問句中,表示責備得語中,表示責備得語氣,由此可推斷氣,由此可推斷“焉焉”是疑問代詞,是疑問代詞,可譯為可譯為“何、哪何、哪里里”?!把裳伞庇迷陉愂龅恼Z境用在陳述的語境里,是語氣助詞。里,是語氣助詞。 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虛詞的用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虛詞的用法就必須聯(lián)系語境作具體分析,做到法就必須聯(lián)系語境作具體分析,做到“字不離句,句字不離句,句不離篇不離篇”。 對于虛詞來說在句子中經(jīng)常不用翻譯,所對于虛詞來說在句子中經(jīng)常不用翻譯,所以我們可以用刪除觀察法,根據(jù)刪除該虛詞后以我們可以用刪除觀察法,根據(jù)刪除該虛詞后句

44、子是否通順或是否改變原意來確定虛詞意義。句子是否通順或是否改變原意來確定虛詞意義。 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其”字:字:1.1.余嘉余嘉其其能行古道能行古道 2. 2. 一狼徑去,一狼徑去,其其一犬坐于前一犬坐于前 在動詞后,應(yīng)為代詞,不能刪去。在動詞后,應(yīng)為代詞,不能刪去。刪去則改變原意,代詞。刪去則改變原意,代詞。例例子子六、看刪換變化六、看刪換變化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后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后句意表達受影響的一般是介詞。句意表達受影響的一般是介詞。19981998年高考全國卷第年高考全國

45、卷第1717題比較下列各句中題比較下列各句中“以以”字的用法,字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判斷正確的一組是:俅俅以以幸臣躐躋顯位幸臣躐躋顯位得全首領(lǐng)得全首領(lǐng)以以沒沒扈從扈從以以行行至至以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刃裂頸斷舌而死A A、和相同,和相同和相同,和相同B B、和相同,和不同和相同,和不同C C、和不同,和相同和不同,和相同D D、和不同,和不同和不同,和不同此題還可以通過此題還可以通過“替換法替換法”解答。把四句中的解答。把四句中的“以以”用用“而而”來替換,例句意表達受到來替換,例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兩句意表達不受影響,據(jù)此可推影響,例兩句意表達不受影響,據(jù)此可推斷例斷例“以以”是介詞,例是介詞,例“以以”是連詞。是連詞。看刪換變化看刪換變化解答此題,先要確定解答此題,先要確定“以以”得詞性,然后作具得詞性,然后作具體分析??刹捎皿w分析??刹捎谩皠h除法刪除法”,刪除,刪除“以以”字,字,例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句意表達則例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句意表達則不受影響,由此可推斷例不受影響,由此可推斷例“以以”是介詞,是介詞,例例“以以”是連詞。再作具體分析,例是連詞。再作具體分析,例“以以”表憑借某種身份,例表憑借某種身份,例“以以”表動作表動作行為所用得工具,兩者的意義不相同。例行為所用得工具,兩者的意義不相同。例“以以”都是用在狀語和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