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胃痛中醫(yī)內(nèi)傷雜病臨床研究修改_第1頁
第八章胃痛中醫(yī)內(nèi)傷雜病臨床研究修改_第2頁
第八章胃痛中醫(yī)內(nèi)傷雜病臨床研究修改_第3頁
第八章胃痛中醫(yī)內(nèi)傷雜病臨床研究修改_第4頁
第八章胃痛中醫(yī)內(nèi)傷雜病臨床研究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八章 胃痛【正名】o 一、病名本義o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的病證。o 本病涉及西醫(yī)學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黏膜脫垂癥、胃神經(jīng)官能癥、胃癌等。o 臨床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均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正名】o 二、病名沿革o 胃脘痛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說:“胃病者,腹月真 脹,胃脘當心而痛。”唐宋以前文獻中胃痛與心痛不分,常統(tǒng)稱胃心痛,心胃痛等,如漢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說:“傷寒六七日,結(jié)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湯主之。”這里的心下痛實為胃脘痛。 【正名】o 唐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心腹痛中列有

2、九種心痛:“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風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來去心痛?!币陨闲耐磳嶋H上多指胃脘痛而言。 【正名】o 宋之后醫(yī)家對此提出質(zhì)疑如宋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九痛敘論中說:“夫心痛者,在方論有九痛,內(nèi)經(jīng)則曰舉痛,一曰卒痛,種種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總而言曰心痛,其實非心痛也?!苯鹄顤|垣在蘭室秘藏中首立“胃脘痛”一門,使胃脘痛成為獨立的病證。 【正名】o 清顧靖遠在顧氏醫(yī)鏡中指出“胃脘痛,俗呼心痛。蓋胃之上口名賁門,與心相近,故經(jīng)亦言胃脘當心而痛?!睂⑿耐磁c胃脘痛明確區(qū)分開來?!疚隼怼縪 一、歷代論述o 黃帝內(nèi)經(jīng)首先提出胃脘痛的發(fā)生與肝有關(guān), 素問六元正

3、紀大論日:“木郁之發(fā),胃脘當心而痛?!?【析理】o 宋陳無擇重視三因致病,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曰:“若十二經(jīng)絡外感六淫,則其氣閉塞,郁于中焦,氣與邪爭,發(fā)為疼痛,屬外所因;飲食勞倦,觸忤非類使臟氣不平,痞隔于中,食飲病形不同。因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當心而痛之名,豈胃脘痛即心痛者疰,變化腸胃,發(fā)為疼痛,屬不內(nèi)外因?!?【析理】o 朱丹溪強調(diào)郁熱所致胃痛,o 如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到“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夫胃脘痛者,或因身受寒氣,口得冷物,郁遏陽氣而不得上升也;或因胃脘素有頑痰死血,阻滯怒氣而不得條達也。然寒冷自外而入,初則是寒,郁久變熱;怒氣自內(nèi)而起,始終俱是熱也?!?【析理】o 張景岳重視寒邪所致

4、胃痛,o 在景岳全書心腹痛中提出“(胃痛)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熱者十惟一二蓋寒則凝滯,凝滯則氣逆,氣逆則痛脹由生?!眔 景岳提出了胃痛的辨證方法有“痛有虛實辨之之法,但當察其可按者為虛,拒按者為實;久痛者多虛,暴痛者多實;得食稍可者為虛,脹滿畏食者為實;痛虛而緩,莫得其處者多虛,痛劇而堅定不移者為實;痛在腸臟中有物有滯者多實,痛在腔脅經(jīng)絡,不干中臟而牽連腰背,無脹無滯者多虛,脈與證參,虛實自辨?!?【析理】o 清葉天士則提出久痛入絡,胃絡血瘀是胃脘痛的重要發(fā)病因素,o 在臨證指南醫(yī)案胃脘痛中指出:“胃痛久而屢發(fā),必有凝痰聚瘀”,o 認為“脾喜剛燥,胃喜柔潤”,“胃為陽土,非柔潤不肯協(xié)和”,指出胃陰

5、虛亦是胃脘痛的重要病因,治療當以通降為主,用藥以甘涼為宗。 【析理】o 近代醫(yī)家大多認為胃痛的發(fā)生,o 主要由o 外邪犯胃、o 飲食傷胃、o 情志不暢和o 脾胃素虛o 導致胃氣郁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o 二、新說探討o (一)重視肝郁胃痛說o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木郁之發(fā)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焙笫泪t(yī)家多趨之,o 如葉天士提出“壯年面色萎黃,脈濡小無力,胃脘常痛,情志不適即發(fā),或飲暖酒暫解,食物不易消化。脾胃之土受克,卻因肝木來乘。怡情放懷,可愈此病?!眔 明秦景明認為“怒則氣上,思則氣結(jié),憂思日積,氣不宣行,則氣滯而成痛”。 o 近代中醫(yī)重視情志因素,認為肝疏泄

6、失常導致胃痛有兩種情況:一為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氣滯而痛;一為疏泄太過,橫逆脾胃,肝胃不和而致胃痛。o 心理因素可影響胃液分泌,如憤怒使胃液分泌增加抑郁則使胃液分泌減少;情志刺激,精神因素,可引發(fā)應激性潰瘍或慢性胃炎。o (二)強調(diào)飲食傷胃說o 黃帝內(nèi)經(jīng)提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飲食因素與胃腸疾病關(guān)系密切o 明龔廷賢在壽世保元心胃痛中明確指出:“胃脘痛者,多是縱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飲熱酒煎博,復食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深,故胃脘疼痛”。 o 雜病廣要胸痹心痛也有“飲食過多不能克化,傷乎胃脘,病根常在略傷飲食即悶悶作痛”的記載。 o 引起胃痛的飲食因素很多,除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的飲食過冷、過熱

7、、過甜、過咸、過酸、過辣、生冷饑飽、飲酒無度等因素外,近代中醫(yī)還重視藥物、吸煙等胃黏膜損傷因子。如長期服用水楊酸鹽、保泰松等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劑及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等藥物,能損傷胃黏膜,造成黏膜的炎癥、充血、糜爛、損傷:o 長期吸煙,煙草酸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也可通過膽汁反流致??;o 此外,飲食不潔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損傷經(jīng)久不愈,或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灶的細菌、毒素,吞咽入胃,長期刺激損害胃黏膜,也可引發(fā)慢性胃炎或潰瘍。o (三)慢性胃痛多屬邪實正虛,虛實夾雜o 慢性胃痛多見于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概由急性胃痛遷延轉(zhuǎn)化而來,其病理因素為氣滯、郁熱、濕熱。清葉天士在臨證

8、指南醫(yī)案胃脘痛中指出:“初病氣結(jié)在經(jīng),久病血傷入絡”。胃為多氣多血之腑,一般初起在氣,以脹滿多見,久則入絡,影響血行,導致血瘀胃痛為患。o 慢性胃痛除氣滯、郁熱、濕熱、瘀血等邪實外,尚有正虛的一面。o 胃主受納,受納失常,胃弱氣虛最多,胃陰不足也不少見。o 胃為陽土,性喜柔潤。o 現(xiàn)代醫(yī)家認為導致胃陰虛的因素約有以下四種:o 一是稟質(zhì)木火偏勝,煩勞郁怒,五志過極,陽升火熾,燔灼胃陰;o 二是素體陰虛,或年老液衰,復加外感溫熱燥邪,劫耗胃陰;o 三是五味偏勝過食辛辣溫燥之品;o 四是誤治,如辛散劫陰,燥熱助火等。 【論治】o 一、治療思路與方法o (一)按初久論治o 林佩琴在類證治裁胃脘痛中說:

9、“(胃脘痛)治法須分新久,初痛在經(jīng),久病入絡,經(jīng)主氣,絡主血也。初痛宜溫散以行氣,久痛則血絡亦痹,必辛通以和營,未可概以香燥例治也”。o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胃脘痛中說:“夫痛則不通通字須究氣血陰陽”,并在未刻本葉氏醫(yī)案中論述了老年人胃痛的治療原則“積著于胃,脘中痹痛,高年宜和不宜攻”。由此可見胃脘痛初病和久病的治療原則不盡相同,對后世醫(yī)家有重要指導作用。o (二)從肝治胃o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日:“木郁之發(fā),胃脘當心而痛?!笨梢姼螝獠皇枋俏鸽渫吹闹匾∫?。明王肯堂在醫(yī)統(tǒng)正脈全書胃痛中提出“氣郁者,疏肝健脾為主,理其氣而痛自止也,” 葉天士提出了“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強調(diào)了情志因素在脾

10、胃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療中提出“凡醒胃必治肝”,深得治胃要旨。 近代名醫(yī)沈仲豐亦提出“胃病治肝,腹病以通為補,可謂本病治療關(guān)鍵所在”。o (三)以通為用o 胃為六腑之一,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其性以降為順。若因病邪犯胃,胃失通降,氣機失調(diào),阻滯不通,不通則痛。胃氣上逆,輕則噯氣惡心,重則嘔吐頻作。o 故治療以通降為先,通則不痛。o 然通之法有消食導滯,辛開苦降,溫胃散寒,補虛健脾,解表通里等法,未可拘泥于瀉下一途。o (四)活血化瘀o “胃痛日久,治在血分”。胃脘久痛不愈,必有瘀血阻滯脈絡,臨床不可僅局限于要有明顯的血瘀見證,o 根據(jù)久痛入絡之說,但見胃痛日久,即要考慮活血化瘀藥的運用。o 治療應

11、遵葉天士“瘀血積于胃絡,宜辛通瘀滯法”之原則,用活血化瘀法以除陳莝。o (五)溫胃健脾o 清代高秉鈞認為“痛疼不止者。惟和氣血調(diào)經(jīng)脈,其痛自止;更以養(yǎng)氣血,健脾胃則無不效?!比舴A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或饑飽失常,勞倦過度,以及久病正虛不復等,均能引起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氣機阻滯而為胃痛,若脾陽不足,寒自內(nèi)生,胃失溫養(yǎng),致虛寒胃痛,治療宜溫胃健脾,則胃痛自愈。o (六)養(yǎng)陰益胃o 葉天士所謂“胃為陽土,非柔潤不肯協(xié)和”,使之養(yǎng)胃陰多用甘平或甘涼濡潤之品,使津液來復,通降自成。o 常用方法有清養(yǎng)悅胃法、甘涼濡潤法、酸甘濟陰法、甘緩益胃法等。o二、臨床治療進展o (一)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中醫(yī)藥治療o o

12、慢性淺表性胃炎(CSG)因其病程遷延。常反復發(fā)作,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o 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大致包括以下幾種類型:o 1辨證論治胃脘痛的治療 o 2專方治療經(jīng)方治療 o 1辨證論治胃脘痛的治療,o 古人有“通則不痛”的原則,“通”的治法包括o 疏肝行氣法、o 益氣健脾法、o 清熱化濕法、o 活血化瘀法、o 清肺宣降法等。 o 吳洪章認為肝胃不和是導致多數(shù)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基本病理,運用疏肝和胃法為主,治療本病100例,方用柴胡疏肝飲加減。o 傅遠忠等用四君子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虛弱型105例,胃鏡檢查總有效率為86.1%。 o 洪杰斐以清熱燥濕、消痞和中為治,用藿連湯治療慢性淺表

13、性胃炎脾胃濕熱證,近期治愈49例,顯效15例,有效l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2.5%,優(yōu)于硫糖鋁和麗珠得樂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o 龍其德等認為本病以脾胃虛損為本,虛寒夾瘀是其主要病理變化,治療宜溫中祛瘀為大法。自擬溫胃化瘀湯(黨參、焦白術(shù)、炮姜、陳皮、川木香、黃芪、佛手片、臺烏、白及、田三七、茯苓、炒蒲黃、甘草)治療本病57例,止痛起效快,不復發(fā)。 o 段慶銀根據(jù)肺胃之氣均具下降的特性,從肺著手,用清肺宣降的杏芩青蒲飲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150例并與果膠鉍組相對照,結(jié)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無不良反應。o 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治方案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

14、(2003重慶)o (1)肝胃不和證-疏肝理氣,和胃解郁-柴胡疏肝散加減。o (2)脾胃虛弱證-溫中健脾,益氣和胃-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加減o (3)脾胃濕熱證-清熱化濕,和中醒脾-三仁湯合連樸飲加減o (4)胃陰不足證-養(yǎng)陰益胃,和絡止痛-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o (5)胃絡瘀阻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6)脾虛氣滯證-健脾理氣,活血化瘀-四君子湯合四逆散加減o (1)肝胃不和證o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解郁。o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白芍、枳殼、川芎、香附、陳皮、佛手、蘇梗、延胡索、甘草)。o 加減:偏寒者加高良姜或烏藥;偏熱者加川黃連或山梔子;脹甚者加廣木香

15、、砂仁;吞酸者加煅烏賊骨、瓦楞子、浙貝母;痛甚者加金鈴子。o (2)脾胃虛弱證o 治則:溫中健脾,益氣和胃。o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加減(黨參、茯苓、白術(shù)、陳皮、廣木香、砂仁、黃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o 加減:腹脹便溏者加炒扁豆、薏苡仁、蓮子肉;食后腹脹、噯氣者加香櫞、佛手、炒三仙;泛吐清水者加姜半夏、草豆蔻;寒氣盛者加良附丸或干姜、肉桂。o (3)脾胃濕熱證o 治則:清熱化濕,和中醒脾。o 方藥:三仁湯合連樸飲加減(黃連、黃芩、白蔻仁、蒲公英、生薏苡仁、法半夏、茯苓、厚樸、甘草)。o 加減:胃痛甚者加延胡索、金鈴子、郁金;大便不爽者加大黃、枳實;惡心、嘔吐者加竹茹、生姜、佩

16、蘭:納呆者加雞內(nèi)金、谷芽、麥芽。o (4)胃陰不足證o 治則:養(yǎng)陰益胃,和絡止痛。o 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北沙參、太子參、麥冬、生地、梔子、當歸、金鈴子、白芍、甘草、綠萼梅、八月扎、香櫞皮、雞內(nèi)金)。o 加減:口干甚、舌紅赤者加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結(jié)者加玄參、火麻仁;納呆者加谷芽、麥芽、烏梅、山楂。o (5)胃絡瘀阻證o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o 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五靈脂、蒲黃、丹參、檀香(后下)、砂仁、三七粉、延胡索、郁金、枳殼、炒莪術(shù))。o 加減:偏實熱者可加大黃、金鈴子;偏寒者加肉掛、烏藥;兼氣虛者加黃芪、黨參;陰虛者加生地、白芍、百合;黑便者加血余炭、阿膠(烊)。

17、o (6)脾虛氣滯證o 治則:健脾理氣,活血化瘀。o 方藥:四君子湯合四逆散加減(柴胡、白芍、枳殼、黨參、白術(shù)、茯苓、郁金、蒲黃、五靈脂、九香蟲、丹參、甘草)。o 加減:痛甚加延胡索、皂角刺;偏寒者加肉桂、烏藥;空腹痛伴泛酸者加烏賊骨、浙貝母;腹脹疼滿,噯氣頻繁者加厚樸、蘇梗、香附;大便稀溏者加桂枝、炮姜;大便秘結(jié)者以枳實易枳殼,加萊菔子、檳榔片、肉蓯蓉。o 2專方治療o 經(jīng)方治療: o 彭衛(wèi)觀察了傷寒論中的經(jīng)方合用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選擇符合中醫(yī)辨證為肝胃不和型患者145例,對照組予雷尼替丁和嗎丁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旋復代赭湯合四逆散化裁),療程為1個月,結(jié)果治療組療效明

18、顯優(yōu)于對照組; o 中醫(yī)內(nèi)科學分為: o 1) 寒邪客胃, 予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o 2) 肝氣犯型, 予柴胡疏肝散加減。o 3) 濕熱中阻, 予清中湯加減。o 4) 飲食傷胃, 予保和丸加減。o 5) 瘀血停胃, 予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6) 脾胃虛寒, 予黃芪建中湯加減。o 7)胃陰虧耗, 予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o 薛堂語觀察了中藥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治療組60例全部用中藥治療,對照組50例全部用西藥治療,結(jié)果治療組顯效18例,有效32例,無效10例;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38例,無效8例。 o 王鋼等觀察了溫膽湯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濕熱中阻證的臨床療效,將

19、91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采用溫膽湯加減治療,對照組采用胃復春片劑治療,結(jié)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 o 單方加減:o 陳麗鴿用柴胡縱橫湯(柴胡、木香、郁金、枳實、白術(shù)、茯苓、半夏、當歸、川芎、神曲、甘草)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86例。o 王其然用連萸蒲南湯(黃連、吳茱萸、蒲公英、南沙參、木香、砂仁、炒枳殼、山楂)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46例。o 高潔用胃痛散(黨參、石菖蒲、郁金、枳殼、烏藥、厚樸、大腹皮等)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90例。 o 朱曉等選擇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且幽門螺桿菌(Hp)陰性的患者,采用健脾益氣、化濕理氣通絡的自擬加味六君子湯治療,總有效

20、率95.6%,顯效率60.O%;對照組用麗珠得樂治療,總有效率76.9%,顯效率20.5%。治療組總有效率及顯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o 自擬方治療:o 王正娟等自擬胃活通絡散(黃芪、延胡索、五靈脂、白芍、田三七粉、枳殼、茯苓、炙甘草、乳香、沒藥、黃連)治療84例慢性淺表性胃炎。o 朱懷遠采用自擬枳芍左金加味湯(枳殼、白術(shù)、白芍、生甘草、吳茱萸、黃連、川楝子、延胡索、炒麥芽、蘇梗、半夏、青皮、陳皮、生姜、大棗)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87例,結(jié)果顯效62例,好轉(zhuǎn)19例,無效6例。 o 李燕等自擬參砂公英湯(黨參、蒲公英、砂仁、紅花、白芍、炙甘草),隨癥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73例,結(jié)果治愈49例,好轉(zhuǎn)

21、1 9例,未愈5例。o 楊擴美觀察了自擬丁連香枳異功湯(丁香、黃連、木香、枳殼、黨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將104例脾虛寒熱錯雜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2例,西藥對照組(硫糖鋁片1g,1日3次;黃連素片0.3g,1日3次)52例,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2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77%。o 中成藥治療:o 張正元用胃寧顆粒劑(法半夏、黃連、吳茱萸、黨參、八月札、三七、黃芪、蒲公英、白芍、甘草)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120例,治愈率為88.33%,顯效率為95%,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德諾蘭聯(lián)療法)分別為64.44%、75.56%、95.56%,兩組

22、間治愈率、顯效率比較有顯著性意義。 o 楊焱等選擇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60例,治療組30例服用猴菇健胃膠囊,對照組30例服用氣滯胃痛沖劑,結(jié)果表明,猴菇健胃膠囊能較好地改善胃脘痛、腹脹、反酸、食欲不振等癥狀。 o 張榮華等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分為治療組40例采用四方胃片(烏賊骨、浙貝母、黃連、川楝子、柿霜等)治療,對照組20例采用胃樂膠囊(甘草、木香、白及等)治療,療程為1個月。o 結(jié)果四方胃片治療組胃鏡總有效率87.88%,對照組73.33%;治療組中證候改善顯著,四方胃片治療本病具有疏肝和胃、制酸止痛的功效。 o 朱愛群等將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24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

23、對照組各120例,治療組給予胃樂舒顆粒劑,對照組給予養(yǎng)胃沖劑,療程均為6周,結(jié)果兩組消化道癥狀均有顯著改善其中治療組緩解上腹飽脹、上腹痛、噯氣等癥狀,胃黏膜的炎癥改善有效率,活動性炎癥消失率,Hp清除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輕微。o (二)消化性潰瘍的中醫(yī)藥治療o 1辨證治療(辨證分型治療 )o 2自擬方治療 o 3單味藥抗Hp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球十二指腸球 部對吻潰瘍部對吻潰瘍o 1辨證治療 o 辨證分型治療消化性潰瘍(Pu)的臨床報道較多。o 余在先根據(jù)胃鏡檢查結(jié)果,將潰瘍的局部表現(xiàn)按照中醫(yī)外科瘡瘍辨證分型,分為濕熱壅滯、寒濕阻滯、濕阻瘀滯3型,分別使用相應方

24、藥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o 李俊通過對消化性潰瘍活動期證型的探討來認識該病的中醫(yī)病證本質(zhì),將本病分為肝胃不和、脾虛胃熱、脾胃虛寒、寒熱錯雜5型,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證,其中以脾虛為本,肝郁、濕熱、胃熱為標。 o 王明如通過研究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Hp感染與中醫(yī)證型的關(guān)系。認為脾胃濕熱肝郁氣滯者Hp感染率最高胃陰虧虛次之,脾胃虛寒最低。o 賈岡新認為從脾胃的生理特點探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組成結(jié)構(gòu),治療上必須注意氣血并調(diào)、燥濕相濟、涼潤通降、健脾化濕相結(jié)合。 o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2003 年重慶)o 肝胃不和疏肝理氣,健脾和胃o 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飲子加減o 脾胃虛寒溫中散寒,

25、健脾和胃o 黃芪建中湯加味o 胃陰不足健脾養(yǎng)陰,疏肝益胃o 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o 寒熱夾雜清補兼施,寒熱并用o 三黃瀉心湯合理中丸加減或半夏瀉心湯o 瘀血阻絡活血化瘀,通絡止痛o 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1.肝胃不和證o 主要證候: 胃脘脹痛、竄及兩脅; 善嘆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 噯氣頻繁;嘈雜泛酸;脈弦。o 次要證候: 口苦; 胸悶食少; 性急易怒; 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或薄黃。o 證型確定:具備主證2 項加次證1 項,或主證第1 項加次證2 項。o 治則:疏肝理氣,健脾和胃。o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飲子加減o (柴胡、炒白芍、炙甘草、枳殼、川芎、香附、沉香、郁金、青皮、川楝子) 。o

26、加減:疼痛明顯者加元胡,三七粉(沖服);o 噯氣明顯者加沉香、白蔻仁(后下) ;o 苔厚膩者加厚樸、薏苡仁;o 伴反酸者加海螵蛸、浙貝母。o 2.脾胃虛寒證o 主要證候: 胃脘隱痛,喜暖喜按; 空腹痛重,得食痛減; 泛吐清水; 舌質(zhì)胖,邊有齒痕,苔薄白。o 次要證候: 畏寒肢冷;頭暈或肢倦; 納呆食少;便溏腹瀉; 脈沉細或遲。o 證型確定:具備主證2 項加次證1 項,或主證第1 項加次證2 項。o 治則:溫中散寒,健脾和胃。o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味o (黃芪、桂枝、白芍、高良姜、香附、廣木香、炙o 甘草、飴糖、生姜、大棗) 。o 加減:吐清水明顯者加姜半夏、陳皮、干姜;o 反酸明顯者加吳茱萸、

27、烏賊骨、瓦楞子;o 大便潛血陽性者加炮姜炭、白芨、仙鶴草、o 地榆炭o 3.胃陰不足證o 主要證候: 胃脘隱痛或灼痛; 似饑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飲; 大便干燥; 舌紅少津裂紋、少苔、無苔或剝苔。o 次要證候: 口干舌燥;納呆干嘔; 失眠多夢; 手足心熱; 小便淡黃; 脈細數(shù)。o 證型確定:具備主證2 項加次證1項,或主證第1 項加次證2 項。o 治則:健脾養(yǎng)陰,疏肝益胃。o 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o (沙參、麥冬、炒白芍、甘草、生地、玉竹、石斛、香櫞、柴胡、生山楂) 。o 加減: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柏子仁;o 反酸嘈雜者加瓦楞子、浙貝母;o 神疲乏力者加黃芪、太子參;o 舌紅光剝者加玄參;

28、o 伴失眠者加酸棗仁、合歡皮o 4.寒熱夾雜證o 主要證候: 胃脘隱痛或脹痛,喜溫喜按; 口苦而淡;嘔吐酸水; 舌淡或淡紅,體胖有齒痕,苔黃白相間或苔黃膩。o 次要證候:口干失眠; 大便時干時??; 小便淡黃; 脈細弦。o 證型確定:具備主證2 項加次證2 項。o 治則:清補兼施,寒熱并用。o 方藥:三黃瀉心湯合理中丸加減或半夏瀉心湯(黃芪、黃連、黃芩、白術(shù)、桂枝、白芍、炙甘草、陳皮、佛手、丹參、半夏、枳殼) 。o 加減:胃寒明顯者加高良姜、香附;o 胃脘痞滿、納呆者加干姜、砂仁;o 反酸燒心等熱象明顯者加煅瓦楞子、烏賊骨、浙貝母。o 5.瘀血阻絡證o 主要證候: 胃脘痛如針刺或如刀割,痛處不移

29、; 胃痛拒按,食后胃痛加重; 舌質(zhì)紫暗或見瘀斑。o 次要證候: 胃痛劇烈,可痛徹胸背,肢冷汗出; 嘔血或黑便史; 脈澀或沉弦。o 證型確定:具備主證2 項加次證1 項。o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o 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蒲黃、五靈脂、丹參、延胡索、三七粉(沖服) 、郁金、枳殼、川楝子) 。o 加減:兼氣虛者加黃芪、黨參;o 泛酸者加海螵蛸、浙貝母;o 瘀熱者加赤芍、大黃。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o 1.肝胃不和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o 2.脾胃虛弱(寒)證-溫中健脾,和胃止痛-黃芪建中湯o 3.脾胃濕熱證-清利濕熱,和胃止痛-

30、連樸飲o 4.胃陰不足證-養(yǎng)陰益胃-益胃湯o 5.胃絡瘀阻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上述證候確定:主癥必備,加次癥2項以上即可診斷。o 1. 肝胃不和證 o 主癥:胃脘脹痛,遇情志不遂加重;脈弦。次癥:嘈雜噯氣頻繁反酸舌質(zhì)淡紅,舌苔薄白或薄黃。o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痛o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加減。o 藥物:柴胡、香附、川芎、陳皮、枳殼、白芍、炙甘草、木香、麥芽。o 2.脾胃虛弱(寒)證 o 主癥: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減;舌淡胖、邊有齒痕,舌苔薄白。o 次癥: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泛吐清水納呆食少便溏腹瀉脈沉細或遲o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o 主方:

31、黃芪建中湯(金匱要略)加減。o 藥物: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高良姜、香附、黨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烏賊骨、白及。o 3. 脾胃濕熱證o 主癥:胃脘灼熱疼痛;口干口苦;苔黃厚膩。o 次癥:身重困倦惡心嘔吐食少納呆脈滑。o 治法:清利濕熱,和胃止痛。o 主方:連樸飲(霍亂論)加減。o 藥物:黃連、厚樸、石菖蒲、半夏、淡豆豉、梔子、蘆根、茯苓、薏苡仁。o 4. 胃陰不足證 o 主癥:胃脘隱痛或灼痛;舌紅少苔。o 次癥:饑不欲食;納呆干嘔;口干;大便干燥;脈細。o 治法:養(yǎng)陰益胃。o 主方:益胃湯(溫病條辨)加減。o 藥物:生地黃、沙參、麥冬、當歸、枸杞子、佛手、白芍、炙甘草、百合、玉竹。o 5.

32、胃絡瘀阻證o 主癥:胃脘脹痛或刺痛,痛處不移;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o 次癥:夜間痛甚;口干不欲飲;可見嘔血或黑便。o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o 主方: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藥物:生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當歸、白芍、川芎、香附、延胡索、甘草。o 中醫(yī)內(nèi)科學分為: o 1) 寒邪客胃, 予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o 2) 肝氣犯型, 予柴胡疏肝散加減。o 3) 濕熱中阻, 予清中湯加減。o 4) 飲食傷胃, 予保和丸加減。o 5) 瘀血停胃, 予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o 6) 脾胃虛寒, 予黃芪建中湯加減。o 7)胃陰虧耗, 予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o 2專方(包括經(jīng)方或自擬

33、方)治療o 徐建好運用固本生肌斂潰湯(黃芪、蒲公英、云苓、烏賊骨、炒白術(shù)、甘松、白及、浙貝母、黃連、木香、吳茱萸、炙甘草)治療消化性潰瘍70例,收到滿意的療效,o 韋麟認為該病具有慢性、反復發(fā)作、臨床表現(xiàn)復雜性的特點,故治療運用黃芪建中湯加味(黃芪、桂枝、白芍、飴糖、大棗、蒲公英、連翹、白及、黃連、炙甘草)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治愈45例,好轉(zhuǎn)5例。 o 蔡慧卿認為該病的病本是脾胃虛弱,“初病在經(jīng),久病入絡”,氣虛無力推動氣血,或脾胃氣滯,血行不暢致胃絡瘀滯,故氣虛血瘀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機,運用胃瘍湯(黃芪、黨參、烏賊骨、元胡、白術(shù)、丹參、貝母、白及、三七粉、甘草)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顯著。

34、韋少玲自擬調(diào)心養(yǎng)胃湯治療消化性潰瘍30例o 治療組予調(diào)心養(yǎng)胃湯配合心理疏導,o 對照組予法莫替丁口服。o 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17% , 治愈率為56.17%, 復發(fā)率10%;o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3.13%,治愈率36.16% , 復發(fā)率為26.17% , o 2 組總有效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 , 但治愈率及復發(fā)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 。o 結(jié)論: 調(diào)心養(yǎng)胃湯配合心理疏導對消化性潰瘍有顯著療效, 對潰瘍復發(fā)療效優(yōu)于西藥,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李楠等觀察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o 130 例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o 方法: 將病例隨機分為2 組,與雷尼替丁等西

35、藥對照其療效。o 結(jié)果:o 治療組65例, 臨床痊愈18 例, 有效45 例, 無效2 例, 總有效率為96.19%,o 對照組臨床痊愈9 例, 有效40 例,無效16 例, 總有效率75.14% , o 2 組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組內(nèi)比較組內(nèi)比較1393.療效分析療效分析 n 病理組織學病理組織學n 胃鏡下粘膜病變胃鏡下粘膜病變n PRO量表量表n 臨床癥狀臨床癥狀組內(nèi)比較組內(nèi)比較140【病理組織學病理組織學】組內(nèi)比較組內(nèi)比較141【病理組織學病理組織學】化758異型增生消失率比較注:注:PPPP集,卡方值集,卡方值=0.466=0.466,p p=0.289=0.289142【

36、病理組織學病理組織學】143【胃鏡下粘膜病胃鏡下粘膜病變變】酸412n 中藥組改善膽汁反中藥組改善膽汁反流優(yōu)于葉酸,差異流優(yōu)于葉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統(tǒng)計學意義n 摩羅丹及中藥辨證摩羅丹及中藥辨證方改善出血、糜爛、方改善出血、糜爛、紅斑、膽汁反流均紅斑、膽汁反流均優(yōu)于葉酸,差異無優(yōu)于葉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統(tǒng)計學意義144【PRO量表量表】項目中藥組葉酸組基線治療6個月基線治療6個月反流4.11(4.24)2.02(2.70) 3.84(3.89) 3.10(3.83)消化不良10.16(5.22)5.99(4.57) 8.99(5.60) 6.17(4.74)排便5.70(4.41)3.42(

37、3.63) 5.94(4.60)4.14(4.46)全身狀況5.19(3.49)3.12(2.64) 5.01(3.71)3.22(3.08)心理4.50(3.20)2.61(2.41) 4.54(2.82)3.21(2.89)社會功能0.36(0.93)PROPRO量表各維度積分治療前后變化:量表各維度積分治療前后變化:組間比較組間比較145n 治療前后變化:治療前后變化:兩組治療后各維度積分及總分均較前改善,兩組治療后各維度積分及總分均較前改善,p p0.050.05n 組間比較:組間比較:PPSPPS分析,中藥分析,中藥( (辨證辨證+ +摩羅丹摩羅丹) )組改善組改善反流反流( (p

38、p= =0.011)0.011)、消化不良消化不良( (p p= =0.047)0.047)、總積分總積分( (p p=0.033)=0.033)優(yōu)于葉酸優(yōu)于葉酸【PRO量表量表】146【PRO量表量表】n中藥辨證方改善反流中藥辨證方改善反流( (p p=0.004)=0.004)、消化不良、消化不良( (p p=0.000)=0.000)、心理心理( (p p=0.008)=0.008)及總積分及總積分( (p p=0.000)=0.000)優(yōu)于葉酸優(yōu)于葉酸147【臨床癥狀臨床癥狀】n 癥狀組內(nèi)療效癥狀組內(nèi)療效:中藥及葉酸改善癥狀總積分及各單項中藥及葉酸改善癥狀總積分及各單項癥狀均有統(tǒng)計學差

39、異癥狀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n 癥狀總有效率癥狀總有效率:6個月治療個月治療后后,中藥組癥狀總有效率為,中藥組癥狀總有效率為75.12%,愈顯率為,愈顯率為38.03%;葉酸組癥狀總有效率為葉酸組癥狀總有效率為61.54%,愈顯率為,愈顯率為30.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卡方卡方值值=8.704,p=0.0330.05)148【臨床癥狀臨床癥狀】149【臨床癥狀臨床癥狀】各主癥改善情況各主癥改善情況不良事件中藥組N (%)葉酸組N (%)檢驗統(tǒng)計量P值無215(84.3)106(82.8)0.142(卡方)0.707有40(15.7) 22(17.2)合計255128

40、1504.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1514.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 1524.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 1534.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 o 2專方專藥治療o 李雙觀察中藥治療組46例,西藥對照組43例。中藥用加減烏梅湯;對照組用胃蛋白酶、黃連素、維生素Bl等支持對癥療法。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8%,顯著高于對照組26.1%。o 周愛生以益氣健脾,疏肝和胃為主要治則,方用六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化裁。結(jié)果64例患者中臨床痊愈36例,有效23例,無效5例。 o 王汝新等以消萎靈(黃芪、黨參、陳皮、木香、川厚樸、丹參、川芎、牡丹皮、白芍、柴胡、黃連、黃芩、大黃、敗醬草等粉碎后水泛為丸)治療30例,對照組30例以

41、三九胃泰膠囊治療兩組均3個月為1療程,1個療程后復查胃鏡、病理及Hp清除情況,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抑殺Hp有效率為90.0%,胃鏡檢查有效率為800%,病理組織檢查顯示:消萎靈能明顯改善胃黏膜腺體萎縮和黏膜的充血水腫情況,且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 o 孫志廣等用益氣清熱活血方(炙甘草、炒白術(shù)、黃芩、薏苡仁、半枝蓮、丹參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癌前病變患者64例,并與和胃沖劑組63例對照,結(jié)果治療組臨床有效率95.3%,明顯高于對照組(63.5%)。o 張鳳武等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機為肝脾不調(diào),虛痞寒熱互結(jié),治療以疏肝健脾、開結(jié)除痞為大法,臨床運用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實、白芍、甘草

42、、玫瑰花、蒲公英、黃連、干姜、太子參、石斛、大棗)治療,結(jié)果四逆散加味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維酶素加胃復安組。 o 3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o 楊毅將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31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70例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配合中醫(yī)辨證論治,o 脾胃氣虛型用異功散加減;o 脾胃濕熱型用陳平湯加減;o 肝胃不和型用柴胡疏肝散加減;o 胃陰虧虛型用沙參麥冬湯加減。o 對照組140例采用西藥(維酶素、猴頭菇片、多酶片等)治療。o 結(jié)果治療組170例臨床治愈51例,顯效109例,無效10例,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o 黃青等將120例經(jīng)胃鏡證實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8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口服

43、麗珠得樂、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療組在對照組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川黃連、連翹、蒲公英、三棱等治療,結(jié)果治療組有效76例,無效4例;對照組有效14例,無效26例。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o (五)胃癌的中醫(yī)藥治療o 1辨證論治治療 o 2. 專方專藥治療胃癌o 1辨證論治治療o 劉毅等將30例胃癌患者辨證分為瘀毒內(nèi)阻、痰濕凝結(jié)、脾胃虛寒、氣血虧虛等4型,并分別以失笑散、二陳湯合海藻玉壺湯、附子理中湯、十全大補湯等加減配合化療治療,結(jié)果中藥結(jié)合化療治療的30例晚期胃癌患者,半年生存者23例。1年生存者13例,與單純化療組相比有顯著差異。 o 錢心蘭等將113例胃癌病人辨證分為7型:脾胃

44、氣虛型,以異功散、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胃陰不足型,以沙參麥冬湯、益胃湯、增液湯加減;肝胃不和型,以香砂寬中湯、五膈寬中散加減;痰濕凝聚型,以平胃散、二陳湯、海藻玉壺湯等加減;瘀血內(nèi)阻型,以桃仁四物湯、三棱丸加減;熱毒蘊結(jié)型,以五味消毒飲加減;脾胃陽虛型,以附子理中湯、金匱腎氣丸等加減。o 結(jié)果生存5年以上者3例,生存4年以上者6例生存3年以上者24例,生存2年以上者29例,生存1年以上者55例。o 陳郭君等將91例胃癌患者分為氣陰兩虛、痰郁氣滯、瘀毒內(nèi)阻、脾腎陽虛4型進行辨證治療,結(jié)果平均生存期為2.66年。o 2專方專藥治療o 胡萍萍等以黃芪、黨參、白術(shù)、山藥、甘草、茯苓、半夏、三棱、莪術(shù)、桃

45、仁、石見穿、白花蛇舌草隨癥加減配合化療治療胃癌患者,結(jié)果與單純化療組相比5年生存率明顯提高,并能顯著減輕化療后的全身反應及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 o 許殿元以癌康復(仙人草、生地黃、熟地黃、黃芪、黨參、三七、丹參、牛黃、麝香、貓眼草、龍葵、半枝蓮等)配合絲裂霉毒、長春新堿、5氟尿嘧啶治療胃癌病人,并與單純化療組相比較,結(jié)果治療組5年生存率為4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8.8%。 o 劉宇等用抗癥號(人參、黃芪、雞血藤、當歸、補骨脂、腫節(jié)風、龍葵、蛇霉、半枝蓮、山慈菇、蜈蚣、守宮、鐵樹葉、石見穿、貓眼草、冬凌草、半夏)配合FAM方案化療治療胃癌,并與單純FAM化療治療胃癌進行對比,結(jié)果中藥

46、配合化療組與單純化療組相比,生存率存在著顯著差異(P0.05)。 o 盧雯平等以養(yǎng)胃抗癌沖劑(白術(shù)、黃芪、蘇木、紫河車、冬蟲夏草等)結(jié)合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結(jié)果治療組好轉(zhuǎn)8例、有效40例、無效2例,對照組好轉(zhuǎn)0例、有效16例、無效4例,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 o 陳培豐等以清熱消積方配合化療治療胃癌,并與單純化療治療胃癌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清熱消積方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提高生存質(zhì)量及免疫功能。o 黃智芬等以自擬健脾消積湯(黨參、白術(shù)、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黃芪、麥芽)配合化療治療30例胃癌患者,結(jié)果中藥結(jié)合化療組總緩解率為26.7%,對照組為1 6.7%。兩組綜合療效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治

47、療組發(fā)生惡化的危險性較對照組低,且可減輕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 o 三、名家經(jīng)驗采擷o (一)施今墨o 施老臨床辨證精確,善理氣血,調(diào)脾胃,精于組方配伍。o 施老根據(jù)其數(shù)十年的臨床工作經(jīng)驗總結(jié)出治胃六法:o 寒宜通,胃病易見寒象,如胃脘冷痛,畏食冷物,后背自覺寒冷。遇寒引發(fā)胃脹疼痛,治宜溫藥和之,用辛開溫散法,常用方劑有良附丸、理中湯之類;o 虛宜補,補益脾胃,不可蠻補,宜選用平和補氣之品,以防峻補生壅或虛不受補,使原有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癥狀加重,宜選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shù)散之類;o 痛宜通,通有通氣、通血之分,亦有溫通、寒通之別,氣痛為竄痛,血滯之痛有定處,寒痛為遇寒即痛熱痛有灼熱感,常用方劑有

48、正氣天香散;o 嘔逆宜降,胃氣上逆,時有嘔惡或呃逆頻繁,治宜使胃氣下行。常用方劑有旋復代赭湯、丁香柿蒂散、橘皮竹茹湯等;o 嘈雜宜和,寒熱錯雜常見胃脘嘈雜、吞酸、脹悶、燒心、噯氣等,治宜辛開苦降,常用方劑有左金丸、半夏瀉心湯之類;o 津枯宜生,脾胃弱,津液枯則毫無食欲,口干不能多飲胃酸缺乏,治宜養(yǎng)陰生津,常用方劑有麥門冬湯之類。o (二)印會河o 印老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將胃脘痛分為以下六個證型論治:o 酸多便干型,方選大柴胡湯加減,若舌苔厚,可加薄荷3g辛散芳香,化積滯;o 納少型,小柴胡湯加減常加入對藥龍膽草2g、大黃1g,以健胃疏肝增進食欲;o 壓痛型,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加減。原方中參草棗等甘為

49、補品,對腹脹不利者可去之不用;o 噯氣、脹悶型,香蘇飲,胃納差或呃逆者加川黃連粉3g(沖服);o 胃痙攣型,芍藥甘草湯加減,芍藥甘草量宜大,常用至30g,并加入丹參、當歸、延胡索、木瓜等活血舒筋止痛之品。大便干加炒決明子30g;o 嗜甘型,多見于胃酸缺乏患者,方選益胃湯加減。o (三)顏亦魯o 顏老認為消化性潰瘍胃脘疼痛日久,熱證、瘀血實證多見,宜從熱從瘀論治。o 一類為日久化熱,朱丹溪云:“治心胃痛當分新久若初起因寒而生,以溫散;久則郁而生熱。熱久必生火若用溫劑不助火添邪乎?”故古方治久胃痛多以梔子為向?qū)?,旨意深遠。民間單方用生梔子15g,連翹10g炒焦,與川芎3g、生姜3片水煎服可使胃痛迅

50、速緩解。 o 另一類久病必瘀,顏氏習用小瓜蔞1個、紅花2.4g、炙甘草6g水煎服。方用瓜蔞、紅花宣化瘀濁,輔以甘草緩中止痛,臨床用之頗驗。o 疼痛頑固者加用醋炒五靈脂以增強活血止痛之功。有時還配合散劑止痛,如五香粉(沉香、降香、木香、檀香、乳香各等份,共研細末)3g,日服23次。o 吞酸雖有寒熱夾雜之分,皆以左金丸、烏賊骨為主治之。虛者用益智仁制酸效果亦驗。o 胃脘痛兼食入運遲者,多因脾胃升降失司所致,一般可加用枳殼、桔?;蛞孕龔突ㄅc炒升麻同用。o (四)周仲瑛o 周氏認為,治療胃陰虛胃痛應采用酸甘化陰,同時應配伍溫涼柔潤。酸與甘合,不但可以加強養(yǎng)陰的作用。而且還能化陰生津。因為酸能斂陰生津,

51、甘能益胃滋陰,酸甘配伍,一斂一滋,則可兩濟其陰,相互合用,更能促進脾胃生化陰液的功能,即酸得甘助而生陰。同時因為某些酸與甘昧藥有“酸先入肝,甘先入脾”的特性,因此,酸甘化陰法尤以補養(yǎng)脾胃津液和補肝陰為其特長 .o 陰虛胃痛雖然以胃陰不足為特點,但往往可以發(fā)生錯綜兼夾的病理變化,常見的兼癥有二:胃陰不足兼有虛火,此為氣郁化火,或胃熱內(nèi)蘊,久而傷陰,亦可在胃陰虛的基礎上導致火旺。氣陰兩虛,此為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而致津氣俱虛。胃每與肝相互影響而為病,或為肝經(jīng)氣火久郁,橫逆犯胃,灼傷胃陰,因肝旺而致胃弱;或因胃虛津傷,肝少滋榮,肝氣乘克于胃,甚則肝陰胃液俱傷,或見肝陰與胃氣兩者俱虛的錯綜情

52、況。o 至于酸甘化陰的應用,周氏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o 酸甘涼潤:即將酸味藥與甘寒滋陰生津的重劑配伍,使兩陰相濟,以資助胃液和肝陰。用于胃陰耗傷的重癥,藥如生地黃、石斛、天冬、麥冬、天花粉、知母等,謹遵葉天士所謂“慎勿用苦燥劫傷胃陰”。o 酸甘柔潤:即將酸味藥與甘平養(yǎng)陰的輕劑配合使用,以化陰生津,調(diào)養(yǎng)肝胃。用于陰傷的輕癥,藥如石斛、沙參、玉竹、白扁豆、蓮子肉、谷芽等,而不必直接用滋柔養(yǎng)陰的藥物。o 酸甘溫潤:即在酸甘柔潤的基礎上,配合甘溫補氣類藥物,以益氣養(yǎng)陰。用于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之證。在前法基礎上加用太子參、黨參、黃芪、白術(shù)等,使酸與甘溫相合。通過補氣以化陰生津?!緦嶒灐縪 (

53、一)慢性胃炎動物模型o 一、動物模型o 物理因素致胃黏膜損傷的模型包括:o 缺血再灌注引起胃損傷,o 通常采用腹腔動脈夾閉30min后松開動脈夾再灌流1h即建立起動物胃損傷模型。此時胃內(nèi)H +和氧自由基均大量存在,可用于研究如何抑制胃內(nèi)H+和氧自由基的大量產(chǎn)生。 o 噪音引起胃損傷,o 實驗證明用56式?jīng)_鋒槍射擊時產(chǎn)生的脈沖噪聲,對實驗組大鼠連續(xù)進行聲刺激24h,結(jié)果該組大鼠胃黏膜損傷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通過光鏡、電鏡觀察它們的組織學變化也有顯著區(qū)別;同時發(fā)現(xiàn)了實驗組大鼠血清促胃液素(Gg)及血漿內(nèi)皮素(ET)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漿一氧化氮(No)顯著低于對照組,這種變化大大加快了胃黏膜的損傷

54、。 o 冷刺激引起胃損傷,o 方法一:實驗前動物應禁食24h,在此期間可自由飲水,實驗時動物四肢綁扎、固定后置于4冰箱約4h后制成。o 方法二:將大鼠捆綁固定于鼠板后,將鼠板垂直浸入(19士1)水浴中,浸入深度為動物的胸骨水平,4小時后制成。o 方法三:將小鼠正常飼養(yǎng)6天后,第7天將小鼠放入冰箱中,使之驟然遭受寒冷刺激,實驗前后溫差在(153),約34小時后處死即可。o 化學因素致胃黏膜損傷的模型包括:o 非甾體抗炎藥物引起胃損傷,o 用阿司匹林32mg/kg對小鼠灌胃,每天1次,連續(xù)57天,即可建立胃損傷模型,病理觀察可見小鼠胃黏膜表面出血,甚至還有細胞嚴重脫落。 o 乙酸燒灼型:o 大鼠乙

55、醚麻醉,剪去腹毛,消毒,劍突下腹部正中切開25cm,用彎止血鉗將十二指腸輕輕勾出,然后將胃輕拉出腹腔外,將內(nèi)徑5mm、長30mm的玻璃管垂直放置于胃體部漿膜面。向管內(nèi)加入冰乙酸0.2ml,15min后用棉簽蘸出冰乙酸,將胃輕輕送入腹腔,縫合腹壁切口、消毒術(shù)后正常飲食。每日給藥2次連續(xù)12天,術(shù)后13天起禁食24h,于14天處死動物。此動物模型可觀察大鼠血清中胃泌素和血漿中前列腺素的濃度變化與胃黏膜損傷程度的關(guān)系。 o (二)胃癌的動物模型o 制作胃癌的實驗動物模型對研究胃癌的發(fā)病機制,抗胃癌藥物的研制、開發(fā)及篩選,胃癌的預防等工作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o 單因素口服法,o 即將誘癌劑溶于動物飲用

56、水中或與飼料混合拌勻使動物自由食用而致癌,此種造模方法實驗周期長。 o 單因素灌胃法,o 即經(jīng)胃管強制性灌入高濃度誘癌劑而致胃癌常用的致癌劑有黃曲霉素,3甲基膽蒽及N甲基-N-硝基亞硝基胍(MNNG)。其中以MNNG為代表的亞硝基化合物作為致癌劑誘發(fā)胃癌機制與人胃癌的自然發(fā)生相類似而常被應用。o 多因素聯(lián)合攻擊法,o 即選用多個胃癌相關(guān)因素對動物聯(lián)合進行攻擊而復制胃癌模型 o 人胃癌細胞株移植法,o 是指將體外培養(yǎng)的人胃癌細胞株對裸鼠進行皮下接種或移植到胃壁,從而在裸鼠體內(nèi)形成腫瘤。但裸鼠價格昂貴,飼養(yǎng)條件苛刻而不宜應用,可用大鼠或小鼠進行抑制免疫排斥反應的處理后代替裸鼠。以普通大鼠建立的人類

57、腫瘤移植性大鼠實驗模型適于實驗周期短的研究。o 轉(zhuǎn)基因法,o 是將來源于細胞和病毒中的癌基因植入大鼠的胚胎組織中,即而形成腫瘤的方法。 o 二、有關(guān)中藥治療胃脘痛的實驗研究o (一)單味藥抗?jié)兊膶嶒炑芯縪 研究表明:五靈脂對幽門結(jié)扎法所致的大鼠潰瘍有顯著性抑制作用,能降低潰瘍發(fā)生率,使平均潰瘍面積減少,且能抑制胃泌素分泌,減少胃液量及降低胃液酸度,從而減輕胃酸對黏膜的損害。 o 黨參提取物對大鼠應激性、幽門結(jié)扎性潰瘍有明顯抑制作用,并能降低大鼠基礎胃酸分泌量。o 甘草對大鼠結(jié)扎幽門形成的實驗性潰瘍有明顯抑制,且可降低胃液量、總酸度和游離酸度,并可促進潰瘍的愈合。o 柴胡中的酸性多糖部分BR-

58、2對鹽酸-乙醇潰瘍、應激性潰瘍有明顯預防作用,在實驗中觀察到附著于胃黏膜的黏液量、胃液中己糖胺量及唾液含量明顯增加,說明BR-2的抗?jié)冏饔门c黏液分泌增加有關(guān)。 o 黨參提取物對消炎痛潰瘍模型有預防作用,在消炎痛引起大鼠胃黏膜PGE2含量下降時,黨參可對抗之,說明黨參通過增加PGE2含量起到抗?jié)冏饔?。o 白及對鹽酸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o 海螵蛸不但能促進正常大鼠胃黏膜PGE2合成,也能使應激性及乙酸性胃潰瘍模型大鼠胃黏膜PGE2合成增加。 o 復方丹參注射液也能促進實驗性大鼠胃黏膜上皮細胞及潰瘍底部和邊緣腺體大量增生。o 王麗娟等采用吲哚美辛、幽門結(jié)扎法制作大鼠急性胃潰瘍模型

59、,觀察并比較黃芪與雷尼替丁抗胃潰瘍的效果。結(jié)果黃芪可使兩種模型大鼠的胃潰瘍發(fā)生率降低,潰瘍減輕,潰瘍面積(出血點)明顯減小,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差異顯著;與雷尼替丁的作用無量著性差異,表明黃芪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有抑制作用 o (二)中藥單味藥及復方抗癌機制的研究o 中草藥抗癌臨床與實驗研究表明:o 清熱解毒類、活血化瘀類、軟堅散結(jié)類及某些扶正中藥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o 楊勤建等根據(jù)胃癌多為“痰凝毒氣凝于中焦”的病理特點,選用半夏、地龍、九香蟲、白術(shù)等組成香龍散方,通過血清藥理學方法,選擇不同濃度的含藥兔血清與人胃癌細胞共同孵育,對細胞生長狀況和凋亡形態(tài)、凋亡率及細胞周期分布進行觀察、觀測。結(jié)果

60、顯示,中藥復方香龍散通過血清藥理學方法可誘導人胃癌細胞的凋亡。 o 劉軍通過實驗室常規(guī)分子生物學手段(細胞同步化、分子雜交Northern雜交、Western雜交等)檢測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變化。結(jié)果顯示復方中藥對G1期細胞p16INK4a表達有強烈促進作用,mRNA和蛋白水平均顯著升高;還可以促進抑癌基因Rb、p21的mRNA表達和抑癌基因c-myc、mRNA的表達;可以通過影響B(tài)CG82-3G1期細胞中眾多抑癌基因(包括p16INK4a、p21、Rb)和癌基因(包括c-myc)的轉(zhuǎn)錄發(fā)揮其抑瘤生理效應,而這種變化發(fā)生的機制是與cAMPPKA信號通路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密切相關(guān)的。o 王冠庭等運用扶正抗癌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