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理解課程目標有效推進課程實施_第1頁
正解理解課程目標有效推進課程實施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個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1 / 24正解理解課程目標有效推進課程實施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吳積軍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與推進,我省在中小學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實 踐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積累豐富的經驗,但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困 惑,導致該課程在實踐中出現(xiàn)許多誤區(qū)。 其中,許多問題源于人們對綜合實踐活 動課程所體現(xiàn)的教育理念、追求的價值功能、內容呈現(xiàn)的結構特點等都理解得不 很清晰,這些使廣大教師確立應有的教育理念,明晰課程實施的應然目標,促進 教師變革教學觀念和授課方式等產生很大障礙。這也正是廣大一線教師對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普遍感到捉摸不透抑或無所適從的根源所在。因此,如何讓綜合實踐

2、活動課程的指導思想轉化為教師適切的教學實踐是有效實施該課程的關鍵,這需要我們對課程目標作出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的理解,以進一步明確課程實施目標、 有效調控組織形式、有序把握課程的實施過程。下面,結合我省中小學在實施綜 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存在的誤區(qū),我就正確理解課程目標,有效推進課程實施,代 表研訓組談一些認識。一、課程定位:2001年6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從小學 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研究性 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1、獨特的課程特點:學科具有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內在邏輯結構,以學生 獲得系統(tǒng)、全面、完整的

3、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要目的, 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 生某一特定的學科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整合一系列相關學科的基本知 識,研究方法以及當代社會的綜合性問題, 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周圍生活世界的 各種現(xiàn)實性、綜合性問題和現(xiàn)象或事件的積極探索, 主動獲取直接經驗,提高綜 合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者之間平行存在、自成體系、在課程體系 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各自作用。學科課程個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2 / 24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基礎,綜合實踐活動所憑借的主導學習方式一一研究 性學習,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起著切實的促進作用, 這種轉變必然會遷移

4、 到各學科課程的學習中,進而在學科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產生廣泛的輻射效應,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如果說學科課程是“教師”教的課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是“學生” 學的課程。如果說學科課程是“分科”課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 課程。如果說學科課程目標是能“預設”的,那么綜合實踐活動只能是“生成” 性課程。如果說學科課程是“知識”課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是“能力”課程。 如果說學科課程是“關注過去”的課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是“關注現(xiàn)在”的課 程。如果說學科課程是“基于個人”的課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合作” 的課程。2、多樣化的課程性質。一方面它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

5、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明確其基本規(guī)范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又是有賴于學生和教師利用當?shù)刭Y源進行自主開發(fā)和實施的課程,具有生成性質,有校本課程的特點,無據可依、無章可循,必須憑借自己的力量進行 課程開發(fā)。它既是綜合課程又是經驗課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自主 活動,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課程開發(fā)和實施。3、不同的開發(fā)途徑。學科課程的課程資源開發(fā)只是為強化教材所擬定的目標服務的,或者說是教材所擬定的的活動的延伸拓展。綜合實踐活動是不能編寫 傳統(tǒng)意義上教材的,其開展主要立足于校內外各種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罢n程資源”開發(fā)和應用是其生命所在,離開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綜合實

6、踐活動就失去了自己存在方式。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的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是國家規(guī)定、地方指導與校本開發(fā)的課程。二、課程概念:目前大家普遍把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界定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 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 體現(xiàn)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fā)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程?!眰€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3 / 24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健全的人格、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為主要目標。三、課程功能:1、改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過于單一的現(xiàn)狀,改變學科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 位,科目過多,門類分

7、得過細,造成知識割裂,使學生精力分散,學業(yè)負擔加重 的現(xiàn)狀。2、改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長期形成的過于偏重于學科課程、分科課程、必修課 程、國家和地方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學習、學生知識面狹窄、動手能力弱、綜合 素養(yǎng)低,缺乏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現(xiàn)狀。3、落實三維目標,改革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4、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課程與生活和社會的聯(lián) 系。5、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探索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7、改變學科本位、構建新型課程結構。體現(xiàn)出綜合運用和課程的選擇性。8、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

8、生發(fā)展。四、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1、哲學基礎: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fā)展理論。 馬克思把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人 發(fā)展的終極目標和理想狀態(tài),本質上包括兩個問題: “人究竟發(fā)展什么”和“人 如何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作為一門致力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新課程, ”給予 學生適合身心發(fā)展的,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 有探索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并以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精神和分 析解決問題、科學探究等能力為發(fā)展核心。2、教學論基礎: 杜威基于經驗的教學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強調學生 親身體驗及實踐探究的課程。 作為核心內容的研究性學習, 強調學生在情境中發(fā) 現(xiàn)問題

9、,在教師指導下自己解決問題,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梢?,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的思想淵源還可以追溯到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 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法, 施 瓦布的探究式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很好地體現(xiàn)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育理念。3、課程論基礎: 斯滕豪斯的過程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設置趨近 于過程模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固定內容, 但要求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有價值, 要發(fā)展學生的個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4 / 24潛能,使他們自主而有能力地學習。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上,學校、教師具有充分自主權,提倡校本開發(fā), 提倡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

10、研究者。 對學習評 價,課程強調成果, 更關注過程,把發(fā)展學生主體性、 創(chuàng)造性作為課程教學目標。六、課程目標: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中明確確定課程目標為: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 富經驗,形成對自然、 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 體驗并初步學會問題 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fā)展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 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目標是:1、親近并探究自然,增進對自然的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 識和能力;2、積極參與社區(qū)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認識與體驗,發(fā)展社

11、 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發(fā)展認識自我的能力,養(yǎng)成積極而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 度;4、學習并開展力所能及的技術實踐和勞動實踐, 培養(yǎng)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 力。5、體驗并初步學會調查研究與訪問、實驗研究與觀察、技術設計與制作、社 會參與與服務、信息收集與處理等多種實踐學習方式;6、發(fā)展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 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七、課程內容 :其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家“指定領域” ,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 務和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并滲透信息技術教育;1、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 和確

12、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 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 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fā)展合作能力,并初步養(yǎng)成 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既可以由學生自行確定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或項目, 也可 以由教師提供選題或項目建議; 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要重視 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引導學生從自然、 社會、自我等方面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進行探究。中小學個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5 / 24可以把學生的科技小發(fā)明、

13、 科技小制作納入研究性學習的范圍; 要注重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聯(lián)系, 讓學生了解一些當代科技發(fā)展的最新成就, 啟迪 思維,激發(fā)探究的熱情; 要加強與學科學習的聯(lián)系, 在學科知識的拓展和應用中 生成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效地應用各科知識。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征、 知識 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 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guī)范和操作要領,養(yǎng)成探 究習慣,形成科學態(tài)度,初步創(chuàng)新精神。普通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可參見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南 ,進行整 體規(guī)劃與實施。2.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

14、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qū)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qū),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 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qū)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 踐能力;培養(yǎng)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社會考察為主的社會體驗性活動、 以 社會參與為主的實踐性活動、 以社區(qū)服務為主的公益性活動等方面。 活動主題的 確定應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并注重與其他學習活動的貫通。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 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盡可能多的為 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 應圍繞主題

15、, 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 開展 形式多樣的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鼓勵學生自主 設計、主動實踐。3.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 形成良好技術素養(yǎng)為主要目 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活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 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 認識 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 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 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 術工具, 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通過技術實踐與技術探究活動,學 會簡易作品的設計、制作及評價,初步具有技術學習、 技術探究及技術實踐能力; 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

16、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個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6 / 24步具有技術意識、 職業(y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質量意識、環(huán)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實踐、 技能練習、工藝制作、簡易設計、 技術試驗、職業(yè)體驗等。這些內容及活動形式,既有一定區(qū)別,也相互聯(lián)系,在 課程實施中不能機械理解、相互割裂。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要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以及專業(yè)化傾向, 應與研究性學習、 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 信息技術教育等內容有效整合。 在重視 操作技能習得的同時, 應重視對技術原理與方法的理解、 應用;要重視對技術的 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發(fā)

17、掘與感悟, 重視對技術的設計、 試驗與創(chuàng)造方法的實踐 與探究,強調技術規(guī)范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統(tǒng)一。 勞動與技術教 育在實施中, 必須遵守安全規(guī)程和做好勞動保護, 并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資源 建設。4.信息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 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 養(yǎng)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 在實踐活動中, 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 初步掌 握基本操作技能, 學會運用以計算機技術、 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 技術,獲取、處理和表達信息,并用以支持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利用 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體驗和感受信息技術對社會發(fā)展、 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

18、, 思考、討論和分析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 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 慣,具有健康負責的信息倫理。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 在實踐學習中了解信息社會的含義, 體驗和 分析信息技術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 合理利用網絡, 有效獲取信息, 支持學 科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解決實際問題;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 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處理并發(fā)布信息;以機器人為載體, 初步了解自動化原理,體驗并初步學會通過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施應重視結合學生經驗, 突出實踐性;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 流有機結合,培養(yǎng)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識;要兼顧趣味性和挑戰(zhàn)

19、性,提高 信息加工深度,促進高水平思維;創(chuàng)設多樣化、分層次的學習機會,鼓勵個性發(fā) 展和技術創(chuàng)新; 要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思性、 合作 性、探究性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二是“非指定領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tǒng)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 心理健康活動”等等,有效地整合班團隊活動、校傳統(tǒng)活動(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 藝術節(jié)等)、學生個人資料整理,僅供個人學習使用7 / 24的心理健康活動、環(huán)境教育、科技教育、 “綠色證書教育”等內 容,構成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選擇與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應尊重學生的興趣、 愛好與特長, 鼓勵學生 自主地提出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教師要適當

20、引導學生, 明確問題或主題的意義。 學校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學校內部的課程資源, 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 學 校要有意識地選擇社會環(huán)境, 引導學生了解與體驗社會, 從社會生活中提出綜合 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主題。八、課程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 它不是其它課程的輔助或附庸, 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 它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 補性。與其它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性:1、綜合性:首先,學生的生活世界由個人、社會、自然等基本要素構成,這 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 其中學生與自然、 學生與他人或社會、 學生 與自我的關系是學生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關系。

2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處理這些關 系時,注重的是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統(tǒng)整課程的內容和活動, 強調以復合的知識 為背景知識, 通過以主題或者問題的形式, 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學習中達到促進 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發(fā)展的目標。 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立足于人的個性的整體性, 立足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fā)展。 其次,學習內容上具有綜合性。 課程內容超越了 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價格體系綿學科界限, 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中心, 而 是以學生的心理水平、 學習興趣、社會生活以及跨學科的綜合運用以及綜合能力 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實現(xiàn)已學知識的綜合運用, 而且還能使學生以綜合的方式學到 新的知識, 并在解決問題和綜合性的教育中實現(xiàn)多方面的發(fā)展。 第三,學習方法 上具有綜合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習方法上注重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把觀 察、詢問、調查、制作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綜合運用各種學習和 研究的方法中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 第四,課程的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國 家統(tǒng)一制定課程指導綱要, 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根據地方差異加以指導, 學校根據 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fā)和實施, 其管理體制是國家、 地方、學校三級共同 管理,體現(xiàn)了課程管理方面的綜合性。2、實踐性:課程的基本學習方式是各種實踐性學習活動,包括探究性學習, 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操作性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