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有反思_第1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有反思_第2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有反思_第3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有反思_第4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有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新課標 二年級下冊教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20052006學年度下期)指導思想: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chuàng)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塌實的優(yōu)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龍湖花園。家庭學習環(huán)境良好,家長有一定輔導能力的約占50%,其余學生全靠課堂教學進行數學學習。上期考試結果,及格率100%,優(yōu)生率49%??傮w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

2、,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yè)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yǎng)和訓練。本期教學內容: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教學要求: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

3、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

4、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有發(fā)現(xiàn)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5、;單元結束時                  期末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速度     

6、0;                    絕大多數達到                絕大多數達到    表內除法    6                      4以內             

7、0;                    每分鐘做8題                每分鐘做10題   教學重點:1、表內除法。2、萬以內數的認識。3、用數學解決問題。教學難點:培養(yǎng)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培優(yōu)補差措施:1、認真?zhèn)浜谜n,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扎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fā)言機會,激發(fā)其參與熱情。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

8、適時發(fā)展優(yōu)生的思維,培養(yǎng)優(yōu)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fā)展。培優(yōu)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途徑上:(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后,安排適量發(fā)展練習題。(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3)、利用每周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減負提質措施:1、鉆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盡量不留作業(yè),或只留興趣性、發(fā)展性作業(yè)。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yè)布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心理負擔。教學進度安排:  2005

9、2006學年度小學二年級數學下期教學進度安排表周次內容課時1解決問題525表內除法(一)1667圖形與變換678表內除法(二)689萬以內數的認識711克和千克3111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315統(tǒng)計416找規(guī)律41718復習8第一單元 解決問題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通過圖文應用題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主要以加減復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的再出現(xiàn)乘加、乘減復合的應用題。在教學中可以從一步應用題出發(fā),再慢慢的使它轉變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以便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兩步應用題的結構以及它與一步應用題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向學生介紹小括號,并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會利

10、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解答算式。 重、難點: 1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綜合算式,而且能進行計算。 關鍵: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解答應用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會用分步和綜合兩種方法來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學會正確的使用小括號。1、加減、連減應用題第一課時:加減兩步應用題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11、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12、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

13、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02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qū)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加深理解。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

14、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教學反思: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采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老師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第二課時:連減應用題教學內容:教學連減應用題,教科書第5頁的例題2教學目標: 1使

15、學生初步認識兩步連減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并會列綜合算式。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教具準備: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教師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讓學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人? 要求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計算并說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二、新授課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兩步應用題”(出示課題:兩步應用題) 1教學例2。 出示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1)

16、提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 可先讓學生自由編題,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現(xiàn)在剩下多少個? (2)全班同學讀題后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根據“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隊買后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54846(個)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又該怎樣列式?(462224(個)誰能列一個綜合算式?5482224(個)(列好后,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3)教師: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根據“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

17、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可以求什么問題?(兩隊一共買了多少個面包)可以怎樣列式?8+2230(個)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又該怎樣列式?5430=24(個)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如果寫成一個算式,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個小括號。54-(8+22)。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運算。 列式:54-(8+22) 54-30 24(個) 答:還剩24個面包。 注意:應用題解答完后,要記住寫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2教師小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變運算順序,可以使用小括號。 三、鞏固練習

18、1教科書第6頁練習一的第2題。 (1)看圖口頭編題:3個組一共收集了94個易拉罐,其中第一組收集了34個易拉罐,第二紐收集了29個易拉罐。那第三小組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分析題目,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計算: 9434=60(個) 6029=31(個) 或34+29=63(個) 94-6331(個) 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要他們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列好后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94-34-29或94-(34+29) 2教科書第7頁練習一的第3題。 讓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用兩種方法列式解答。 58-6

19、-7或58-(6+7) 第2題和第3題是配合例2設計的。教學時先讓學生說明圖意,然后思考要解決的問題。著重練習如何正確使用小括號,同時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 3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19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答) 4班級里有22張臘光紙,又買來27張。開聯(lián)歡會時用去38張,還剩下多少張? 5少年宮新購進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兩種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輛公共汽車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來12位,這時車上有多少位?教學反思:為了能讓學生親歷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驗數學“被我所學,為我所用”的樂趣。根據低年級學生

20、的心理特點,應用了計算機圖、文、聲、像并茂的強大媒體表現(xiàn)功能創(chuàng)設了一個虛擬的卻又十分生動形象的游樂園小朋友在面包房購買點心的生動活潑的情況,使課伊始,趣即生。學生興致勃勃地收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第三課時:練習課教學內容:鞏固新學的加減、連減應用題。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加減、連減應用題。教學過程設計: 1口算: 78-17 45+54 71-34 35+24 6l-45 29+56 29+41 91-45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 (3)

21、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 3媽媽買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來了8個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還有21根。媽媽一共買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新年活動,做了27個紅燈籠,18個黃燈籠,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15個,還剩下多少個? 5幼兒園第一次買來小象灑水壺12個,第二次又買來29個,現(xiàn)在分給17個小朋友去給花澆水,還剩多少個灑水壺沒有分? 6圖書館有故事書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200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6年 16 22 12 200

22、0年 28 16 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200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教學反思:精心設計問題的合理性,教師也注意了 問題的開放性,解決問題的 多樣性,充分展示了 學生不 同的 思維方式,從而讓每一 個 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2、乘加、乘減應用題第一課時:乘加、乘減應用題教學內容:教學乘加、乘減應用題。教科書第8頁例3。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乘加、乘減應用題。 2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教具準備:教科書第8頁例3的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

23、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個,一共有多少個? 2商店里有20個紅皮球和17個花皮球。賣出35個皮球,還剩下多少個? (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并說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新授課 1教學例3。 (1)出示:教科書第8頁例3的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再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 學生自由編題后,教師出示:蹺蹺板樂園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上有4人在玩,還有7人在旁邊看。蹺蹺板樂園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讀題后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蹺蹺板樂園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那我們要求“蹺蹺板樂園里一共有多少人?”應該知

24、道什么條件?(有多少人在玩?旁邊有多少人?)大家想一想我們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根據題目的哪些條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有3個蹺蹺板,每個蹺蹺板上有4人在玩)怎樣列式? 4X312(人)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因為它是求3個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現(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有12人在玩蹺蹺板,那第二步該算什么?(蹺蹺板樂園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12+7=19(人)誰會用一個算式表示?4X3+719請一個同學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應用題解答完要記住寫答案。 列式:4X312(人) 或4X3+7 12+719(人) 12+7 19(人) 答:蹺蹺板樂園里一共有19人。 (3

25、)小結:這一道應用題時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再用加法求出蹺蹺板樂園里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在解答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讀題,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的關系,然后再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最后列式計算寫答案。 2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9頁的做一做。 此題呈現(xiàn)的是一個開放性的畫面。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予以解答。 讓學生自己觀察畫面,口頭編題。 如:(1)樹上有10只小鳥,飛走了4只,又飛來3只小鳥,現(xiàn)在樹上有多少只小鳥? 列式:10-4+3 或:10-(4-3) (2)花叢中有一些小蜜蜂,有兩個花叢的蜜蜂是4只,還

26、有一個花叢的蜜蜂是3只?;▍仓幸还灿卸嗌傩∶鄯? 列式:4X2+3 (可讓學生自己編題,然后請同學解答,讓學生體驗當老師的感覺。教師在評講時要肯定同學們的積極性。)(學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學生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0頁練習二的第1題。 (1)看圖口頭編題:爸爸,媽媽和大熊都掰了9個玉米,小熊掰了6個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 (2)分析題目,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計算:9X3=27(個) 27+633(個) 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2學校教學樓有四層,每層有

27、6間教室。后來又蓋了8問,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間? 3劉老師有5盒乒乓球,每盒裝6個,同學們借走了17個,還剩多少個? 4文具店原有鋼筆40支,又新進6盒鋼筆,每盒8支,現(xiàn)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鋼筆? 5同學們做了5盒大紅花,每盒裝9朵,送三好學生32朵,還剩下多少朵? 6育紅小學有4個班參加乒乓球賽,每班選8名選手和一名候補隊員。問一共選了多少名選手?教學反思:教學“混合運算”從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由一個開放性的畫面入手,說出一個混合運算的算式以及運算過程,本課設計能根據學生的課標要求,教材內容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

28、導下經過動手擺,動腦想,動筆算,逐步發(fā)現(xiàn)“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第二課時:乘加、乘減應用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 鞏固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教科書第10頁練習二的第24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乘加、乘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1根據問題選擇算式并連線。 媽媽買了29個果凍,第一天吃了7個,第二天吃了15個。 (1)兩天吃了多少個果凍? (1)29715 (2)還剩多少個果凍? (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個? (3)7+15 2根據算式補問題。 學校買來38個排球,分給二年級5個班,每班分7個。 7X535(個) _ 38

29、-353(個) _ 二、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的第2題。 想一想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什么?要求還剩多少個蘿卜,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條件?(一共種了多少個蘿卜和送了多少個給兔奶奶)那我們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種了多少個蘿卜?)接著再求什么?(還剩多少個蘿卜) 列式:9X5-15 提問:9X5表示什么?再減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書第1l頁的第3題。 分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然后由小組長匯報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主要的要點:爸爸和媽媽是成人要買成人票,每張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兒童,每張票5元,這樣三人去動物園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買票不夠。 3教科書第11頁

30、的第4題。 教師:球隊的得分分主場分和客場分兩種。本題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然后再匯報討論結果。 中國隊的主場得分是卡塔爾隊主場得分的4倍,卡塔爾主場得分是3分,所以中國隊主場得分是3X412。中國隊的客場得分是7分。中國隊的總分是19分。 阿聯(lián)酋隊的主場得分是3分,客場得分是8分。阿聯(lián)酋隊的總分是11分。 烏茲別克斯坦隊的主場得分是阿聯(lián)酋隊主場得分的3倍,阿聯(lián)酋隊的主場得分是3分,所以烏茲別克斯坦隊的主場得分是3X39,客場得分是1分。烏茲別克斯坦隊的總分是10分。 卡塔爾隊主場得分是3分,是本隊客場得分的2倍,客場得分是3X26??ㄋ栮牭目偡质?分。 阿曼隊主場得分是5分,客場得分與烏

31、茲別克斯坦隊的客場得分相同。阿曼隊的總分是6分。 3媽媽買來26個桔子,吃了幾個,剩下的每5個放一盤,放了4盤。問吃了幾個桔子? 4游樂場有7輛小賽車,每車能坐4人,還有21人在排隊等候,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運來56個漢堡包,賣出37個,又運進21個,現(xiàn)在快餐店有漢堡包多少個? 64個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個卡通玩具,已經做了19個,還要做多少個? 7商店里有30個書包,上午賣出13個,下午又賣8個,還剩下多少個? 教學反思:通過學生對乘加、乘減混合算式運算過程理解的 基礎上,安排應用題,讓學生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教學“混合運算”從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

32、順序。由購買商品的事例入手,說出一個混合運算的算式以及運算過程,本課設計能根據學生的課標要求,教材內容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動手擺,動腦想,動筆算,逐步發(fā)現(xiàn)“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是否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是否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正是我們教師必須所關注的問題。在教學本課時,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探究出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guī)律,在活動中注重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時候,關注了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混合運算”計算格式

33、以及運算順序,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如“24元可以買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錢?”等學此類的問題學生感到困難,乘加、乘減、除加、除減這四類問題學生剛剛接觸,雖然上冊的教材偶爾也會出現(xiàn),但是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理解。 3、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對本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整理,進一步深化對兩步算應用題的理解,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直接寫出得數。 35-5X4 63-(35+14) 32-5-7 19+3X9 45+8-39 8X9-38 56+34-39 2X8+49 8X6+52 二、判斷題。 1甲數是35,比乙數多8

34、,乙數是43。 ( ) 280減去7的4倍,差是52。 ( ) 3第一個加數是15,第二個加數與它相同,兩個加數的和是45( ) 三、填空。 (1)34加19的和是_,再減去47得_。 (2)6乘9的積是_,再減去39得_。 (3)89減去43的差是_,再加25得_。 (4)76減去43的差是_,再減去19得_。 四、列式計算。 16乘4的積,再加上35得多少? 281減32的差,再減23得多少? 368減41與19的和,差是多少? 478減6與8的積,所得的差是多少? 五、應用題。 1校園里種了78棵樹,其中有25棵松樹,27棵柳樹,剩下的是樹。楊樹有多少棵? 2某市參加全省科技比賽的共80

35、人,其中參加航模組的34人,參加船模組的36人,其余的參加車模組。參加車模組的有多少人? 3工人叔叔修一條長100米的路,每天修8米,修了3天,還剩多少米沒修? 4有16米布,做床單用去5米,做衣服用的米數和做床單用的同樣多,還剩多少米布? 5一箱蘋果,吃了28個,剩下的蘋果每天吃5個,可以吃7天。這箱蘋果原有多少個? 教學反思: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混合運算”計算格式以及運算順序,但乘加、乘減、這問題學生剛剛接觸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理解。 第二單元 表內除法(一)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

36、活經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 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1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 把總數分成同樣多的份數或每份同樣多。在總數中分走同樣多的幾部 份,也就是幾個減數相同,這樣用除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擺學具我們知道:把一個 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 個數也用除法計算。 3。通過看一

37、幅圖,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練習,溝通 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義,記住了26的乘法口訣,那么用26的乘法 口訣求商就比較容易了。求商時,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系,先想除數和 幾相乘得被除數,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 5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除法含義是緊密相聯(lián)的,除法的含義 有兩種,一是把總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個數里 有幾個另一個數。因此,除法應用題就有兩種數量關系。這兩種應用 題的相同點都是除法含義,用除法計算,都已知要分的總數。不同點是 其中的一個條件不同,問題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單位名稱也不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

38、、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 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關鍵: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義。用除法計算應用題。能正確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除法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平均分的認識(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14頁例1、例2,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 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

39、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 1出示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游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并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新課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師: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動手分一分。 分

40、好后,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 (3)讓學生觀察各組為二(1)班小朋友準備的春游食品,發(fā)現(xiàn):每份中的各種食品同樣多。 說明: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 請學生看題,并說一說題意。 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讓學生用10張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檢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然后,按分的結果填空。 3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14頁例2提出: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

41、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練習 1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里插花。 說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然后,請學生選出每瓶插同樣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強調:這幾種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進3個花瓶里。 此題的“插花活動”為使學生對

42、平均分的印象更深,開始可以讓學生喜歡怎么插就怎么插,以顯示題目的開放性。教學時,還可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個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練習三的第2題。 讓學生根據“平均分”概念判斷“誰分得對”。練習時,先讓學生弄明白題目要求,再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讓學生在運用“平均分”概念進行判斷的練習活動中,鞏固對“平均分”的認識。 3練習三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 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為什么。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里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

43、結: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后,每份分得同樣多。 教學反思: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一個親身實踐,參與知識的產生與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資源,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學、主動的學。力求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fā)展,對知識的認識得到不斷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xiàn)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獲得學習的樂趣。 第二課時:平均分的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