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秦漢時期的文化_第1頁
第七節(jié)秦漢時期的文化_第2頁
第七節(jié)秦漢時期的文化_第3頁
第七節(jié)秦漢時期的文化_第4頁
第七節(jié)秦漢時期的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節(jié) 秦漢時期的文化一、秦漢時期文化的特點二、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三、秦漢時期文化大發(fā)展的原因一、秦漢時期文化的特點1.統(tǒng)一與多樣化在機結合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3.水平居于世界前列4.氣度不凡、氣勢恢弘二、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項目成就(秦)西漢東漢科技天文數(shù)學醫(yī)學造紙思考:列舉秦漢時期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項目成就(秦)西漢東漢思想哲學宗教史學文學賦詩歌藝術雕塑繪畫歌舞項目成就(秦)西漢東漢科技天文數(shù)學醫(yī)學造紙漢武帝時,制訂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張衡對月食作最早解釋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九章算術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shù)學,標志我國古代數(shù)學形成完整

2、體系黃帝內經奠定我國醫(yī)學理論基礎 神農本草經 “神醫(yī)”華佗,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醫(y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西漢前期已有紙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甘肅天水放馬灘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原料、外傳)項目成就(秦)西漢東漢思想哲學宗教史學文學賦詩歌藝術雕塑繪畫歌舞佛教傳入:西漢末年董仲舒新儒學,獨尊于西漢;“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佛教發(fā)展:道教:王充批判神學;論衡司馬遷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班固漢書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司馬相如子虛賦等班固兩都賦樂府詩(秦)兵馬俑、(漢)說唱俑、雜技俑、瓦當?shù)缺诋?、帛畫、木刻畫等、畫像石、畫像磚楚歌、楚舞、大風歌三、秦漢時期文化大發(fā)展的原因1.政治:2.經濟:3.

3、民族關系:4.對外:5.文化政策:6.前代基礎:7.人民群眾的實踐和總結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生產力發(fā)展,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民族間交流增多中外交流頻繁,外來文化傳入統(tǒng)治者對外來文化開明的態(tài)度選官制度的推行統(tǒng)治者重視教育,建立太學等學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科技文化的基礎1.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完成于A.戰(zhàn)國B.秦朝C.西漢D.東漢2.對月食最早作出科學解釋的是A.張衡B.張仲景C. 王充D蔡倫3.“醫(yī)圣”張仲景的著作有A.黃帝內經B.神農本草經C.傷寒雜病論D.四民月令4.董仲舒對儒學的發(fā)揮最主要是 A.君權神授B.勞心者治人C.罷黜百家D.民為貴 5.東漢時期,我國杰出的唯我主義思想家是 A.董仲舒

4、B.荀況C.王充D.范縝6.道教形成于 A.戰(zhàn)國 B.秦朝C.西漢D.東漢7.兩漢文學最突出的代表是賦 戲曲 樂府詩 駢文 A. B.C.D.8.下列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東漢時期的是 A.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 B.太陽黑子的世界最早記錄 C.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內地 D.中國古代數(shù)學形成完整的體系9.西漢時期 A.王充對神學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B.西域高僧在白馬寺傳教 C.儒家經典成為太學的主要教材 D.太平經成為道教經典10.王充與荀子的唯物主義思想的相似之處是 A.認為精神隨肉體的死亡而消亡 B.人能戰(zhàn)勝自然并能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 C.特異的自然現(xiàn)象并不是人間禍福的象征 D.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11.兩漢時期,史學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A.出現(xiàn)了史記與后漢書兩大巨著 B.形成了完整的史學研究理論體系 C.出現(xiàn)了第一部斷代史與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D.開創(chuàng)了典章制度的專題體裁秦漢時期時間:公元前221220階段特征:封建社會的初步發(fā)展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封建大一統(tǒng)局面出現(xiàn),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