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品冒充藥品監(jiān)管調研報告_第1頁
非藥品冒充藥品監(jiān)管調研報告_第2頁
非藥品冒充藥品監(jiān)管調研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治維穩(wěn)調研報告 : 非藥品冒充藥品監(jiān)管問題調研報告食品藥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第一需要和前提,涉及千家萬戶,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根本利益問題,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和諧之基。 當前非藥品冒充藥品現(xiàn)象,已經引起消費者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視。作為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除了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整頓規(guī)范藥品市場秩序的職責,還要協(xié)調組織各方力量,嚴厲打擊非藥品冒充藥品坑害老百姓的各種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用藥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guī)定:藥品是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

2、目的地調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并規(guī)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而目前市場上大量存在的這些“非藥品”大多含有藥品的成分,主要類型不外乎以下五種:一是名稱與藥品通用名稱完全相同的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及其它健康相關產品,例如有的冠以“甘草片”、健胃消食片、蜜煉川貝枇杷膏、各種維生素等名稱;二是名稱包含藥品通用名稱并明示有治療效果的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及其它健康相關產品;三是采用與藥品通用名稱同名或近音、諧音的產品名稱。例如:“×××慢嚴舒檸好爽糖”;四是在其包裝、標簽、說明書上使用含有預防、治療、診斷人體疾病等有關用語的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及其它健康相關產品

3、;五是新聞媒體進行療效宣傳的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及其它健康相關產品。如“×××皮炎平軟膏”,雖然披著“消毒品”的外衣,但其成分主治功能與“999皮炎平”無異,是典型的非藥品冒充藥品。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是:多以保健品、消毒品或化妝品等形式生產和銷售(以保健食品的形式最多);不同程度地添加了藥品成分;在名稱、成分、功能、適用人群等標識上仿照藥品;在廣告宣傳和促銷方面擅自夸大這些產品的適應癥、功能主治或功效。由于這類產品中部分未經嚴格檢驗和審批,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極易發(fā)生藥害事件,成為新的用藥安全隱患。同時,這類產品的存在,嚴重擾亂了正常的藥品市場生產和流通秩序,對

4、消費者造成誤導,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了嚴重侵害,已經成為群眾投訴的熱點之一。 非藥品冒充藥品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規(guī)避國家藥品監(jiān)管,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第一不要研究成本,第二不要臨床試驗,第三不要國家審批。在出廠之前不要檢驗,在生產和流通過程沒有嚴格要求,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按照誰審批、誰監(jiān)管的原則,鑒于保健品、消毒品在基層歸衛(wèi)生部門管理,當前,藥監(jiān)部門只負責國藥準字號的藥品監(jiān)管,在機構改革未完成、監(jiān)管職能未調整到位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去查披著“化妝品”、“保健品”、“消毒品”外衣的非藥品。由于這些非藥品的藥品批準文號往往是假冒的,基層衛(wèi)生部門多以沒有審批、監(jiān)管依據不充分等為理由不去

5、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監(jiān)管上的“真空”,為非藥品冒充藥品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一、當前非藥品冒充藥品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在披著“消字號”、“健字號”、“妝字號”等外衣的非藥品中非法添加化學藥品甚至違禁藥品。對于服用保健食品的人來說,它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現(xiàn)出來。怎樣才能使保健食品迅速見效呢?一些不法生產企業(yè)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藥品,以求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療效”。(二) 篡改、假冒保健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化妝品批準文號。將保健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化妝品批準文號擅自改為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還有一些根本沒有獲得批準的三無產品直接冒充保健食品或藥品,

6、在包裝上印制以上文號。這樣,它們就批著合法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消費者面前,讓普通消費者無法辨認。(三)擅自篡改包裝、標簽和說明書內容。有的保健食品、保健品、消毒產品、化妝品雖然經過批準,但為了擴大市場,誘使不明真相的人購買,就會超出審批部門批準的功能范圍,在包裝標簽上肆意擴大、添加產品功能,有的甚至添加只有藥品才具有的適應癥和功能主治,誤導消費者。(四)進行違法廣告宣傳。如果宣傳得好就賣得好,在短時間內即可獲得非常豐厚的利潤,一些企業(yè)就不考慮長遠發(fā)展,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廣告上,大賺一筆后可能就改做其他項目了。他們雖然在包裝上不夸大,但在進行廣告宣傳時,卻肆意夸大。他們或在小報小刊上發(fā)布虛假

7、廣告,或印制宣傳手冊散發(fā)給以老年人為主的消費者,或利用營銷人員舉辦知識講座并免費贈送禮品等欺騙群眾。產品功效被他們說得神乎其神,什么“一天見效”、“一療程徹底治愈”等等。二、 產生問題原因及危害保健食品、保健品等主要是指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機體調節(jié)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它不是藥品,在功能上僅有保健作用并無治療作用,如果亂服亂用,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后果。(一)產生問題的原因。1、從企業(yè)方面來說,一些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yè)利欲熏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他們?yōu)榱嗽谧疃痰臅r間內推銷出最多的產品,便通過媒體廣告、小宣傳單、營銷人員的介紹,向消費者明確表示或暗示保健食品有療效,甚至還向消費者承諾在

8、短時間內即可見到明顯效果。在利潤的驅使下,還會有人鋌而走險,添加非法藥物。從另一方面說,大多數消費者并不真正了解什么叫保健食品、保健品,他們希望食用保健品能像服用藥品一樣見效,如果吃一盒兩盒還看不出效果,他們可能就會放棄。為了讓消費者看到效果,拉住消費者,企業(yè)就把藥品加入保健食品。這已成為我國保健食品生產、消費領域的一個怪圈。2、從消費者方面來說,相對于藥品,保健食品給消費者的印象是食用比較安全。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指出,保健食品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營銷人員往往利用此點竭力鼓吹保健食品不像藥品,無毒副作用、沒有不良反應和禁忌事項,他們宣傳“藥食同源”、“藥療不如食療”。這

9、樣,老百姓在認為“安全”而又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就很容易上當受騙。而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老年人,相對來說,他們體弱多病、缺乏相關知識而防范意識又不夠,就更容易被欺騙。3、從政府監(jiān)管方面來說,目前用于規(guī)范保健食品生產、銷售、廣告的法律法規(guī)有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guī)定、食品安全法、廣告法等。但保健食品的具體監(jiān)管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在保健食品的注冊、監(jiān)管體制上,存在條塊分割的情況。目前保健食品的注冊審批權在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而保健食品的監(jiān)督管理權仍在衛(wèi)生部門(機構改革尚未完成的地方)。這種條塊分割的局面,必然會造成職責不清、協(xié)調不暢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對保健

10、食品的監(jiān)管效果。另外,監(jiān)管部門對保健食品的日常抽檢中,檢測標準中沒有針對企業(yè)非法加入化學藥品這項內容的監(jiān)測,這就使那些加了化學藥品的保健食品成了漏網之魚。(二)產生問題的危害。1、購買保健食品的一般是身體有恙的患者,有的正在打針吃藥,而保健食品由幾種甚至幾十種成分組成,有的成分可能與正在使用的藥品產生反應,同時服用會影響療效;有的由于服用保健食品自身癥狀可能減輕或消失,這樣,就掩蓋病情,導致小病拖成大病。2、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藥成分增強療效,已經成了某些保健食品生產廠家的慣用伎倆。這些被添加的西藥多數屬于處方藥物,甚至屬于違禁藥品,一般來說都有明確的適應癥和禁忌癥要求。如果消費者沒有參考這

11、些要求,就擅自服用這些含有西藥成分的保健品,很容易造成誤服,還會引發(fā)嚴重的不良反應。特別是一些有冠心病、高血壓和年紀偏大的人,還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甚至死亡。三、解決非藥品冒充藥品問題的有效途徑萬事有因才有果,有果即有因,因果循環(huán)。針對目前市場存在的非藥品冒充藥品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我們只要堅定的樹立起科學監(jiān)管理念,大膽探索和實踐,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一)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理順監(jiān)管體制。如前所述,目前用于規(guī)范保健食品生產、銷售的法律法規(guī)有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2005年7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辦法(1996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這些法規(guī)是在不同的時期制定的,相互

12、之間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每部法規(guī)中也有漏洞。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guī)定,保健食品的違法行為由食品藥品及的管理部門查處,但目前職能還沒有進行交接。(二)加強相關各部門的協(xié)作。在非藥品冒充藥品的監(jiān)管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衛(wèi)生、食藥監(jiān)系統(tǒng),還涉及到工商、質監(jiān)、公安、廣播電視等部門。管理的部門越多,鏈條越長,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產生推諉、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現(xiàn)象。有群眾戲稱此為“十幾個部門管一頭豬還管不好”。產生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可能存在部門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和協(xié)調。有的想把問題管好,但光靠個別部門“單打一”,只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能根治,最后也是無功而返。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要加

13、強各部門的協(xié)調,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完善高效的工作機制,使日常監(jiān)管工作經?;?、制度化。比如,可建立責任追究制,誰監(jiān)管不力,誰出了問題就追究誰的責任;再如,各部門在打擊違法過程中可專門聯(lián)合發(fā)文,明確各自的分工和任務,開展專項整治等等。(三)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違法分子之所以敢鋌而走險,某種原因就是鉆了政府監(jiān)管不到位、打擊不得力的空子。如果各部門面對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tài)勢,發(fā)現(xiàn)一起,打擊一起,決不姑息遷就,違法分子就會失去違法的膽量和氣焰;如果在處罰時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的成本,使違法行為達不到目的,違法分子就會灰心喪氣、偃旗息鼓。為此,相關監(jiān)管部門要從群眾利益出發(fā),日常監(jiān)管不松懈,發(fā)

14、現(xiàn)違法行為不手軟,查處案件不徇私,編制合法產品的安全網,設置違法行為的高壓線。(四)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打擊假冒偽劣,光靠政府和監(jiān)管部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向群眾宣傳科學的醫(yī)藥保健知識和保健食品的有關法規(guī),讓群眾增強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放手發(fā)動群眾參與打擊違法行為,讓違法分子如過街老鼠無處藏身。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可以編寫手冊、印發(fā)宣傳材料、邀請專家舉辦講座把科學知識普及到農村、社區(qū)、學校、機關,使消費者增長知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讓假冒偽劣失去市場和生存的土壤;還可以通過公布舉報電話、發(fā)布打假信息、公示法律法規(guī)制度等形成全民參與、人人打假的氣候,使制假售假行為暴露在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