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苓散驗案集 五苓散驗案集 (轉) 驗案, 五苓散 五苓散驗案集 一、蓄水俞長榮醫(yī)案:一程姓病人,證見高熱口渴,譫語不眠,小便短赤,脈浮洪大。連給大劑人參白虎湯三劑,不但證狀元減,口渴反而增劇。我素遵家訓(家父酬胃:傷寒方治病效若樣鼓,但用之不當,禍亦不淺。凡傷寒用藥逾三劑而病不減者,就要退讓高明,萬勿固執(zhí)己見,貽
2、誤病人。先祖有“傷寒不過三”遺訓),因此向病家告辭,請其改延他醫(yī)??墒遣〖铱嗫嗤炝簦\懇之情,又使我難以推卻。正躊躇間,恰病者鄰居程某來訪,謂:他不知醫(yī)理,但聞鄉(xiāng)前輩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熱飲,后用桂附之類云云。我猛然大悟,急問病者,喜熱飲否?答道:喜熱飲,雖至手不可近,亦一飲而盡。再細察其舌,質紅無苔而滑。因思:脈浮洪大,發(fā)熱,雖似白虎證,但口渴喜熱飲實非白虎湯所宜。此乃無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熱,舌紅而滑;虛火擾及神明,故譫語,火不歸位,膀胱氣化失職,故小便短赤。當按膀胱蓄水證治之。選用五苓散改湯劑,桂枝用肉桂以引火歸元(每劑用桂八分研末,分兩次沖服)。僅兩劑,熱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調理半月復
3、元。 (傷寒論匯要分析b1964:5758)按語;辨證眼目為渴喜熱飲、舌滑,為太陽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與五苓散化氣行水,津布則口和熱退而病愈。二、水逆江應宿醫(yī)案;一仆人,19歲?;紓l(fā)熱,飲食下咽,少頃盡吐,喜飲涼水,入咽亦吐,號叫不定,脈洪大浮滑,此水逆證,投五苓散而愈。(名醫(yī)類案1957;124)按語:本案乃蓄水之重證。水蓄于下,膀胱氣化功能失職,水飲內停,氣不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飲水。然而內停之水飲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飲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則吐,而吐后仍然渴飲。于是飲水而渴不解,嘔吐而水飲不除,大論謂之“水逆”,乃蓄水之嚴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以治其本。
4、三、消渴(尿崩癥)李克紹醫(yī)案:王某,男,7歲,1975年7月13日就診?;純憾囡嫸嗄?,在當地醫(yī)院檢查尿比重為1、007,診斷為“尿崩癥”,治療無效。診見神色、脈象無異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層薄薄不勻的漿糊似的。因思此證可能是水飲內結,阻礙津液的輸布,所以才渴欲飲水,飲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飲所致,屬于誘導性,能使不褐少飲,尿量自會減少。因與五苓散方:白術12克,茯苓9克,澤瀉6克,桂枝6克,豬苓s克,水煎(傷寒解惑論1978:126)按語:舌苔白滑是辨識水氣內停的一個主要特征。水氣內停,滓液不布,則見口渴,飲多則溲亦多。臨床要審時度勢,緊抓主證,不可坐等小便不利、發(fā)熱之證俱全,才施以五苓散
5、治療。當然,如果消渴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則為陰律虧虛,本方又當為禁用之列。四、失音劉渡舟醫(yī)案: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診。病失音四個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語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訴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陰清熱之品及西藥,均末獲效。患者音啞無聲咽喉憋塞,口渴欲飲,頭目眩暈。間其大便尚調,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黃。切其脈沉,視其舌則淡嫩,苔水而滑。治須溫陽下氣,上利咽喉,伐水消陰,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為最宜。茯苓30克,豬苓15克,澤瀉16克,白術10克,桂枝10克。服藥5劑,咽喉憋悶大減,多年小便不解癥狀亦除。惟有鼻塞為甚,嗅覺不敏,于上方加麻黃o5克,續(xù)服3劑,病愈。從此未見復發(fā)。(北京中醫(yī)學院
6、學報19B9;3:20) 按語:此水氣不化,津液不行,陽氣不能溫照,陰氣上蔽咽喉之證。夫津液者,可滋潤官竅,今水蓄而不化津,則有凝必有缺是以咽干、口渴欲飲、小便不利迭現。水為陰邪,頭為諸陽之會,陰水上凌,則頭目眩暈。舌脈之象,亦皆為陰凝不化之證。前醫(yī)不識,見有咽干口渴,以為肺胃律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品,反助陰伐陽,使水凝不去。須用五苔散溫陽化氣,上利咽喉,下通小便,待水化律布而病愈。五、呃逆彭國鈞醫(yī)案:范某某,男,46歲?;歼滥?天,伴口吐清水,腹脹滿,小便不利曾在當地服中藥丁香柿蒂散數劑而不能止,于1987年4月2日來我院中醫(yī)門診求治。證見面白,精神疲倦乏力,頭暈,不
7、喜言語,呃聲沉緩有力,時時欲吐,腹部脹大,煩躁不知所就,舌淡、苔白,脈浮弦,證屆水飲寒邪,阻遏中焦,胃失和降,氣機逆亂。仿傷寒論:“傷寒,呃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遂予以五苓散加良姜,服2劑,諸癥悉除。(湖南中醫(yī)雜志1989;(4);15)按語:中焦本寒,又加水飲停滯,胃氣失和,致發(fā)呃逆。故用五苓散溫化水飲,加良姜以溫胃散寒,寒飲一去,胃氣和降,呃逆自止。六、癲癇劉景棋醫(yī)案:陳某某,男,45歲,1979年7月20日初診?;及d癇已三年,為受驚后而起,最初每月數發(fā),近半年來每天發(fā)作,發(fā)則不省人事,驚叫抽搐,項背強直,口吐涎沫,每次發(fā)作約持續(xù)八至十二分鐘,屢用西藥,未能控制??诳首?/p>
8、汗。苔薄白,脈浮滑。辨證:氣化不行,水飲上沖。治則:化氣行水,怯風止痙。處方:茯苓18克,豬苓18克,桂枝18克,白術18克,澤瀉30克,鉆地風30克,千年健30 克,鉤藤30克,防風21克。服6劑已控制發(fā)作。服24劑,臨床治愈。療后3年無復發(fā)。(經方驗肥987:101102) 按語;五苓散治病痛,國內外均有報道,本方對水飲型癲癇,療效甚佳。七、解顱(腦積水)楊君醫(yī)案:李某某,男,9個月?;純撼錾笾恋?個月前一切正常,第7個月后,發(fā)現有手不靈活,有腿活動能力較差,之后患兒頭部明顯迅速增大,到8個月時雙眼已呈“落日”狀,頭部青筋顯露,顏面紫紅,頭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動,身體
9、極度消瘦。頭圍56厘米,前后囪門擴大而飽滿,凸出于顱骨。先后經數個醫(yī)院診斷為腦積水。處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豬苓、澤瀉、牛膝、車前子各10克,白術5克,桂枝2克。水煎頓服。 服藥后尿量明顯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狀,至服完第6劑藥后,囪門明顯凹陷,面色漸轉紅潤。前后共服藥27劑,息兒四肢漸能活動,頸部亦有力,能抬頭活動,囪門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藥期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7年半后追訪,患兒已9歲,精神飽滿,智力良好,沒思過其它疾病,頭圍仍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發(fā)育欠佳,活動力較差。身高、體重均與同年齡健康兒童無異。(新醫(yī)藥學雜志1978) 按語:腦積水癥
10、類似中醫(yī)“解顱”。有虛實之別屬實者,每由水液內蓄、上泛顱腦而發(fā);屬虛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囪門開大所致。由于五苓散具有滲濕利尿作用,既可以減少腦脊液的產生,又增加了腦脊液的吸收,從而降低了顱內壓,對腦積水屬實者有效。此例腦積水兼見目腫、消瘦、四肢不能活動,顯系脾腎功能失調,水液內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劑即獲痊愈。八、頭痛嚴仲慶醫(yī)案:顧某某,女,24歲,1983年1月23日入院。發(fā)作性頭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暫意識障礙反復發(fā)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療,發(fā)作期間漸趨縮短,多次腦電圖、腦血流圖及顱片檢查無異常發(fā)現。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劇烈頭痛,兩側太陽穴及前額尤甚,經治療無效而收入本
11、科病房,擬診為血管神經性頭痛,癲癇待排。診見頭痛欲裂,入夜益劇,甚則四肢捶床,抱頭痛哭,口干,渴飲,舌紅、苔微黃而少,脈細數。予清熱平肝,祛風滌痰之劑不應。細詢之,知其雖口干渴飲,但小便卻不多。故撇開頭痛一癥,但從口干渴飲,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豬苓、茯苓、澤瀉、白術、桂枝各l0克。是夜頭痛即未發(fā)作。7劑后痛止出院囑續(xù)服一個月年余,末見復發(fā)。(新中醫(yī)1989;(5;47) 按語:水蓄膀胱,經脈不利,不通則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經脈之水氣,則經通竅暢而愈,足見經方之鬼斧神工。九、耳鳴吳克純醫(yī)案:徐某某,男,32歲,l982年9月8日診。思者耳鳴3月余,曾服小柴胡湯、
12、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耳聾左慈丸、補中益氣湯等60余劑皆乏效。到診:兩耳內有蟬鳴之聲,時或如風入耳,聽音不清。查體質壯實,飲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數次,色淡不黃,舌質淡紅、苔白,脈浮,兩耳內未發(fā)現異常變化。此清竅不暢而致耳嗚。以上病治下,上竅不暢,瀉下竅,以利小便之法治之。試投五苓散加味;澤瀉30克,茯苓、白術各15克,豬苓12克,桂枝、石菖蒲各9克。服一劑后,小便次數增多,耳鳴漸減,連服5劑,耳鳴消失。(新中醫(yī)198955):47) 按語:腎開竅于耳,主二陰。腎不化氣,水泛清竅,亦可致耳嗚、耳聾。采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竅,下竅通而上竅暢,耳鳴隨之而愈。十、
13、眩暈董圣群醫(yī)案:張某某,女,37歲。反復發(fā)作性眩暈、惡心、嘔吐四年,再發(fā)作加劇4天。經五官科檢查,診斷為內耳眩暈病。舌質淡苔白,脈濡。處方:澤瀉20克,豬苓12克,茯苓12克,白術lo克,桂枝10克,每日一劑,煎湯200毫升,分三次服。服藥三天后眩暈、耳嗚、惡心、嘔吐明顯減輕,服藥一周后癥狀完全消失。 按語:以方測證,還應省口渴,小便不利等癥,方為用五苓散的對之機。十一、能近怯遠證(假性近視)錢光明醫(yī)案:楊某,男,14歲,1985年6月10日初診?;純航鼇硪暳ο陆?,1985年5月在校普察視力,雙眼均為o1,經本院眼科檢查角膜透明,無水腫和云翳;晶體透明,眼底視盤清,A :
14、F23,黃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診斷為假性近視。后經同學介紹求治,余想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似可緩解睫狀肌水腫痙攣狀態(tài),詢知渴欲飲水,查舌淡苔白厚,脈和緩,子五苓散:澤瀉20克,豬苓、云苓、焦白術各10克,桂枝8克(治療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藥),水煎服。 5劑后自覺視力好轉,上課可不戴眼鏡,上方再予10劑。一月后復查視力:左眼為o5,右眼為o6,繼服上方5劑,以資鞏固。 按語:假性近視屬中醫(yī)“能近怯遠證”,古人認為是陽微陰盛,以致陽被陰浸,光華發(fā)越于近,多用定志九或補腎藥治療。西醫(yī)學認為假性近視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多發(fā)病,多因不正確的看書
15、引起睫狀肌水腫痙攣,而失其調節(jié)的一種功能性變化,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據報道有緩解睫狀肌水腫痙攣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十二、低熱孫會文醫(yī)案:劉某某,男,53歲。低效月余,體溫37538,病者倦怠無力,脘腹痞悶,口談乏味,大便稀溏,化驗大便常有不消化食物。脈沉弦,苔白膩。辨為濕困脾胃,方處五苓散治之。病者服藥10劑,諸癥均見好轉,體溫恢復正常,繼用人參健脾丸善后。(湖北中醫(yī)雜志1982;(4);36)按語:本案低熱,脈證合參,當為濕困脾胃,遵“內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原則,除濕乃是當務之急。五苓散健脾滲利水濕,濕去脾胃功復則低熱得除。蓋發(fā)熱一證,成因繁多,貴在審因論治,切忌妄投苦寒
16、,否則,冰胃敗脾,不一而足。十三、背寒冷孫會文醫(yī)案:孫某某,男,55歲。近一年來,患者背部有手掌之大發(fā)冷處,即使穿棉背心也覺寒風襲入。某醫(yī)投于當歸生姜羊肉湯乏效,延余診治。脈弦滑,苔白濕潤,辨證為“飲留心下”,選方五苓散治療?;颊叻?5劑,背冷得良,隨訪一年安好。(湖北中醫(yī)雜志1982;(4):36)按語:心之腑在背,飲留心而不去,阻礙陽氣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匱一語點明此案之病因。而飲為陰邪,遇寒則聚,得溫始行。五苓散有溫陽化飲之力,使心下留飲去而背冷除。十四、脾虛外感(胃腸型感冒)錢光明醫(yī)案:王某,女,1歲3個月,1987年3月24日診?;純簝商彀l(fā)冷發(fā)
17、熱,鼻塞流涕,出汗,昨夜又瀉下水樣便4次,今晨瀉下4次,尿少,舌淡苔白厚,指紋談,體溫364,證局外感風寒,水濕內停,氣化失常,治當健脾祛濕,兼以解表,方用五苓散:澤瀉6克,豬苓、茯苓、白術各3克,桂枝2克,水煎服。1劑后腹瀉止,鼻塞失,舌苔轉薄。2劑而諸癥皆除,病愈未發(fā)。(國醫(yī)論壇1988;2:28) 按語:外感風寒,內兼脾虛濕停,故用五苓散外解風寒,內利水濕而愈。十五、汗出王殿威醫(yī)案:王某某,男,25歲,1980年6月初診。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后,便開始出汗,經過抗結核治療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卻有增無減。白天動則汗出,夜晚寐則汗出,以后漸次增多,甚則身如洗浴
18、,神疲乏力,極易感冒,飲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藥達數十劑,有從陽虛治療,用益氣溫陽,固表斂汗,服藥后反增煩熱;有從陰虛治療,滋陰降火,固陰止汗測汗出愈甚。余診其舌苔白膩,脈緩無力,辨證屆濕阻中州,脾陽不振,中陽不得外達。治宜溫陽化氣,健脾除濕。方用:白術10克,澤瀉10克,豬苓6克,云苓6克,桂枝5克。2劑。汗出十愈八九,再服2劑,三年之頑疾競獲痊愈。隨訪一年末見復發(fā)。(中醫(yī)藥學報1986;(5,43) 按語: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為人身之藩籬,攝衛(wèi)徹邪。今水濕內盛,蓄于膀胱,氣化不振,則在表之衛(wèi)氣虛弱,失于固攝而見汗出。當此之時,務利膀胱水濕,復其氣化,以振奮衛(wèi)氣,則
19、不補氣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經病治腑之法也。十六、血崩(功能性子宮出血)張祥福醫(yī)案,楊某某,女,35歲,1978年5月12日診。思者素體肥胖,月經過多,先后無定期,經期7天,淋漓不絕,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劇痛,經血暴崩如注,經某醫(yī)院診治用止血藥、輸液等急救處理無效,轉請余診治。證見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頭汗如珠,口吐濁沫,小腹劇痛,喜按,舌質淡胖嫩,邊有淤點,苔白微膩,脈澀。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65克,白細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細胞30,單核細胞2*診斷:暴崩(功能性子宮出血),證屬痰濕中阻胞官。治以益氣止血,通陽利濕。方擬五苓散加曬參10克、阿膠10克(烊化兌服)、三七10克(
20、研末沖服)服2劑,5月14日復診;精神大振,四劑轉溫,血崩緩停,原方續(xù)服5劑,漏血盡止而愈(湖南中醫(yī)雜志1989;46:19)按語:患者素體肥胖,頭暈胸悶,口吐濁沫,舌胖苔膩,乃痰濕內停之象。痰濕內阻胞宮,沖任不固,而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陽利濕,并加曬參、阿膠、三七以益氣養(yǎng)血止血,標本兼治,故獲良效。十七、痄腮姜曉醫(yī)案:袁某,男,11歲,1986年3月11日診?;純喝涨笆几形猴L寒,納差,繼而發(fā)燒,體溫38、5,兩腮腫痛,惡心欲吐,不思飲食。曾服普濟消毒飲,病反加劇,昨夜體溫升至392,頭痛嘔吐,胸中煩悶??淘\:面色蒼白,兩腮腫痛,嘔吐頻作,吐出物盡為水液,吐后渴飲,水入復吐,且伴睪丸水腫,
21、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滑數。診斷;療腮、水逆證。病機:瘟毒上結,水飲內停。治法:通陽化氣,行水解肌。方藥;五苓散。桂枝6克,茯苓、豬苓、澤瀉、白術各l0克。搗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1劑后不再嘔吐,脘腹覺暢,能進飲食,頭痛減輕,體溫382。繼用原方作湯劑,并加山豆根10克,魚腥草20克以解毒散結。2劑后,諸癥消失,腮腫亦平,惟精神稍差,飲食欠佳,隨用參苓白術散調理善后。(四川中醫(yī)1988;(4;27)按語:痄腮治以清熱解毒法多,而本案上有渴而欲飲,水入即吐;下有小便不利,睪丸水腫。顯系五苓散證,乃脾胃陽虛,水飲內停所致。故治不宜再用常法,而徑用五苓散收功。五苓散的臨床運用相當廣泛,本方略加變通
22、,或與其他方劑合用,可以用來治療多種水邪蘊郁的病證。本方加茵陳,名為“茵陳五苓散”,治療濕邪而小便不利的黃疸證;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為“桂苓甘露飲”,治療濕邪郁而化熱的小便不利,煩熱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參、肉桂,名為“春澤煎:,治療年高體弱,正氣不足,中氣虛衰,腎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蒼術、附子,名為“蒼附五苓散”,治療素體陽虛,寒濕內生,證見腰眼發(fā)涼,兩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癥;本方合平胃散,名為“胃苓湯”,治療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濕濁內停,而使胃脘脹滿,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核、木通、小茵香,是陳修園治療疝氣的經驗方,臨床證明,凡疝氣而見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
23、(經方臨證指南1993:4142) &
24、#160;回復 引用 訂閱 TOP 傳承中醫(yī) 發(fā)短消息
25、60;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26、0;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注冊時間 2009-4-3 &
27、#160;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28、160;積分 144 復興幣 28710 推廣分 1070 鮮花 846 雞蛋 1
29、 貢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注冊時間 2009-4-3 最后登錄 2011-4-28 2#
30、160; 發(fā)表于 2009-6-3 17:33 | 只看該作者 傅元謀教授運用五苓散 傅老認為,雖然五苓散的病機關鍵是"氣化不利,津液不布”若屬膀
31、胱氣化不利,水液不布,蓄于下焦者,五苓散中應重用豬苓與澤瀉,輕用桂枝、茯苓,白術用量居中。若屬津液不足,兼有輸布障礙者,則應重用白術、茯苓,輕用澤瀉、豬苓,桂枝用量居中。脾胃乃氣血、水谷津液化生之所,脾胃健,則津液化生有源。白術健脾氣以化水,使中焦能在大汗后津虧氣耗的狀況下擔負“受氣取汁,變化為赤,是為血” 若屬于津液內停,脾不轉輸者,則宣重用桂枝、茯苓,輕用澤瀉、豬苓,白術用量居中。此時病位在中焦脾胃 本方是一首調節(jié)津液代謝的方子,郭子光也認為:“凡是津液運行失調引起的疾病,不管其疾病在什
32、么部位,均可用五苓散加減取效。本方實際上是調節(jié)人體津液循行的方劑。 堅心學仲景,渡人用經方-大埔大東山人:張廣志
33、0; 回復 引用 TOP
34、 傳承中醫(yī) 發(fā)短消息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
35、#160; 帖子 5981 精華 4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
36、#160; 注冊時間 2009-4-3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37、60; 5981 精華 4 積分 144 復興幣 28710 推廣分 1070 鮮花
38、160; 846 雞蛋 1 貢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注冊時間 2009-4-3
39、最后登錄 2011-4-28 3# 發(fā)表于 2009-6-3 17:34 | 只看該作者
40、 陳潮祖先生的用五苓散治療便秘的醫(yī)案1982年應邀到省干療院診病,每周兩次.某,女,50歲.自述大便困難,5-7日始一行,服藥無效已有年矣!訊其四肢無力,別無所苦;面色淡黃,舌淡脈緩.遂囑助手小許書五苓散一帖付之、亦未說明何以要用此方。第二周復去應診,病人自述服此方后竟一日大便兩次,一周來已一日一行。余問小許是否知道使用此方之理?問答不知。余謂;便秘一證,無非三種基本病理,一是陰津枯竭,二是水津不布,三是傳導無力。今病人面色淡黃,舌淡脈緩,身軟無力,顯系腎的氣化不及以致水精不能四布,五經不能并行,雖有濕滯體征象,腸道卻見燥澀
41、,與水腫而兼便秘同理。用此方化氣行水,令其水精四布,內滲腸道,大便自然正常。醫(yī)者但知五苓散治氣化失常的泄瀉,不知治氣化不行的便秘,是對內經“水精四布,五經并行”之理猶未透徹理解,亦對治病求本之旨尚未徹底明瞭。 堅心學
42、仲景,渡人用經方-大埔大東山人:張廣志 回復 引用 TOP &
43、#160; 傳承中醫(yī) 發(fā)短消息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
44、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200&
45、#16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注冊時間 2009-4-3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46、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積分 144 復興幣 28710 &
47、#160;推廣分 1070 鮮花 846 雞蛋 1 貢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
48、#160;注冊時間 2009-4-3 最后登錄 2011-4-28 4# 發(fā)表于 2009-6-3 17:34 | 只看該作者 &
49、#160; 五苓散新解試論仲景治脫水洪鈞按:本文最早大約1994(5?)年發(fā)表于中醫(yī)教育,后收入舊著傷寒論新解,尚未聽到過批評意見,故此次上網就是想聽取不同意見。需說明的是,拙見一反舊說而能在中醫(yī)教育核心雜志上發(fā)表,說明學界不是完全聽不得全新的見解。五苓散證多不危重,似不必多費辭討論。然粗看仲經治法頗矛盾,后人誤會其意,以致解此方此證者沿誤近千年,故不得已勉為新解。一 五苓
50、散主證今經文五苓散證共八條(第7174、141、156、244、386條),其中七條有渴或煩渴,第141條不渴而欲飲水。簡而言之,無不見渴。倘僅就此一證立論,則五苓散便為治渴。然而,仲景雖未明訓五苓散功用,但小柴胡等加減法,見小便不利例加茯苓。又五苓散原名豬苓散,而豬苓湯之功用明訓利小便。如此愈渴愈利小便,豈非南轅北轍!前人不得甚解,巧言五苓散可化膀胱之水氣上承以止渴,五苓散證因水液內停。此說實一觸即潰,見下文。本文先立后破,故先全面看五苓散主證。分析上述八條經文可知,五苓散主證為:表未解:8條中有條可肯定表未解。其余兩條,第73條亦疑有表證。唯第156條基本無表證。有里熱證:渴如上述,煩見4
51、條,發(fā)熱或發(fā)熱汗出者計5條,但熱不劇。無大寒、大熱、大實、大虛之脈象。小便不利;明言者僅71、156兩條,實則不止此數。曾經汗下或大吐利,或失治??傊莻跗稹>C合以上各證 ,可知五苓散所主多為太陽陽明并病之輕證。此證邪不盛而正稍奪。其渴及小便不利 是因汗下或失治而傷津。如此說來,該證仍不宜利尿,用五苓散是何意?此需再分析經文及五苓散用量用法。二 五苓散功用新解五苓散正并非均須用藥。如71條,發(fā)汗后,煩躁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使胃氣和便愈。244條又重復此意??傊?,若表已解,病已純屬陽明,無熱而渴,只需適當飲水即愈。此時,水乃和胃氣最和平之“藥物”。需服藥之五苓散證,除
52、156條外,均兼有表里證。所以,五苓散實為一種解表和里的權變法。其目的為使患者多飲水且得水而解。此時患者之表不解(脈浮、身疼)因失津不得汗,里不解(煩、渴)因失津不得潤。試觀副五苓散后,需多飲暖水,使之汗出,便知方義?;蛟唬捍巳圆蛔憬忉屛遘呱?之利尿多津。請試看五苓散組方及用量。此方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五味藥組成,全方僅四兩。每次僅服一方寸匕,折合今公制約69克,而且是散劑,其利尿作用極微,但有助于飲水后之輸布。即便如此,五苓散亦不宜用于純陽明病之燥渴。試看豬苓湯,仲景有明訓:“陽明病,汗出多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保?24條)豬苓湯為湯劑,組方與五苓
53、散稍異,用量亦稍大,故利尿作用強。何以知五苓散有助于飲水后之吸收與輸布?此仍待試驗證實,但必不可以治蓄水解五苓散。三 五苓散證治舊說之誤舊說五苓散證為停飲、為蓄水、為水氣不化、為水蓄下焦。今教材仍主此說。試問:此證之水何從來而能蓄?莫非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水仍蓄于太陽(膀胱)?莫非霍亂吐利后,水停于胃或下焦?莫非下之后復攻痞,渴而口燥,而太陽、陽明有停飲?況且既為蓄水,當見其形,或身腫,或少腹?jié)M,或心下有水氣。何以經文中無一字言及?即使水蓄于下焦(太陽之表及陽明之胃完全不可能),用五苓散利之,小便一利,蓄水即盡,何以止胃中干、口中燥渴?即使五苓散可化膀胱之水氣上承,此
54、時化已蓄之水尤恐不及,服散后豈可多飲暖水?總之,舊說完全不可通。不通之由,乃注家只知藥物可以去病邪,不知水谷可以補津血;只知病由邪實起,不知病由正奪生。四 關于水逆及霍亂而渴學者或問:無蓄水何以有水逆?答曰:若水逆之意僅為飲水即吐,無礙飲食,則水逆不必為?。ɑ驅偻萄收系K,亦非傷寒),亦不必服五苓散。此類患者不能飲水,更不能進食,是五苓散證中最劇者。何以如此?脫水失津嚴重故也。請讀者參看西醫(yī)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病理。此證服五苓散不效,當別求他法,否則不治。切莫以為有下焦蓄水可恃也。霍亂渴而能飲水,便可不藥而愈。用五苓散有助于水吸收,則尤佳。且五苓散實可補充部分電解質,又兼有補中
55、作用,此系自中西醫(yī)結合角度看。故即非霍亂,用五苓散后,最好加入食鹽和糖,此即口服補液法。五 利尿止渴和五苓散雙向調節(jié)西醫(yī)治尿崩,用利尿藥雙氫克尿塞。尿不多者,用之能利尿;尿過多者,用之反而縮尿(其中原理請參看西醫(yī)書)?;蛟死忉屛遘呱⒅箍剩虮腊Y均渴),非所宜也,因五苓散證必見尿少?;蛑^五苓散可雙向調節(jié)人體水液分布,說五苓散證并無脫水,甚且水多。其渴系水聚于細胞內之故。更有以實驗“證實”此說者,尤巧言令色也,混淆青紫也。欲糾此謬,不必再作動物實驗,應以其道還治其身,待其渴,不令飲水,只服五苓散,一試便知。
56、60; 堅心學仲景,渡人用經方-大埔大東山人:張廣志
57、0; 回復 引用 TOP 傳承中醫(yī)
58、160; 發(fā)短消息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
59、#160; 精華 4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注冊時間 2009-4-3 &
60、#160;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61、60; 4 積分 144 復興幣 28710 推廣分 1070 鮮花 846 雞蛋
62、160; 1 貢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注冊時間 2009-4-3 最后登錄 2011-4-28
63、; 5# 發(fā)表于 2009-6-3 17:34 | 只看該作者 劉渡舟案謝某,男,12歲,1965年9月21日初診。家長訴患
64、兒平素喜食生冷,近1個月來無明顯誘因汗出不止,白天尤甚,汗出黏膩,大便量少不暢??滔卤砬榇魷?,懶言乏力,胸悶納少,頭重如裹,面色萎黃,舌苔薄黃微膩,脈弦滑。查驗所服中藥,皆固表斂汗、健脾益氣之品,劉師沉思片刻,囑用五苓散加味:桂枝5g,澤瀉12g,豬苓12g,云苓10g薏苡仁15g,滑石15g,黃芩8g,木香6g。服3劑汗出明顯減少,效不更方,連服7劑諸癥消失,告愈。 按:患兒喜食生冷,暗傷脾陽,久則脾失健運,濕濁內困,郁而化熱,蒸津外泄而汗出。劉師以汗尿同源為切入點,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使水濕下行分流,其間已寓清熱之意;疏而導之,氣機得以調整,津液能更新分配,故能藥到汗止。
65、0; 堅心學仲景,渡人用經方-大埔大東山人:張廣志
66、; 回復 引用 TOP 傳承中醫(yī)
67、60; 發(fā)短消息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68、5981 精華 4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注冊時間
69、0; 2009-4-3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70、 精華 4 積分 144 復興幣 28710 推廣分 1070 鮮花 846
71、; 雞蛋 1 貢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注冊時間 2009-4-3 最后登錄 2011-4-28
72、 6# 發(fā)表于 2009-6-3 17:34 | 只看該作者 劉渡舟應用五苓
73、散方經驗恩師著名經方專家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以五苓散方治上下百疾得心應手。他強調,熟悉和掌握仲景對五苓散證病機的分析和對水氣病的認識是應用好五苓散的基礎,在隨診的幾年中,劉老反復要求我們背誦和理解原文,觀老師用五苓散,大致分為以小便不利為主癥及兼癥兩種。 一、小便不利為主要癥狀的病癥 很多患者以小便不利為主要癥狀來就診,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證的首要癥狀,最初見于傷寒汗后損傷正氣,邪氣由太陽經表傳至經府,致膀胱氣化不利,癥見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劉老用五苓散關鍵是抓住膀胱氣化不利這一點最根本的病機,凡小便不利同膀胱氣化不利者皆用五苓散,與原
74、文中一樣的外感引起者可以應用,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師也同樣應用,實際上后一情況在臨床上更為多見,比如人至中年,正常人陽氣會稍有不足而影響膀胱的氣化功能,這時僅是功能失調,不會有畏寒、肢冷等陽虛癥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五苓散于淡滲藥中用一味辛溫的桂枝助膀胱氣化,僅輕輕溫通而已,藥后氣化功能正常,小便即可通利。這時,一般醫(yī)家往往用腎氣丸治療,而老師卻用五苓散,以病機分析來看,用五苓散要更為適宜,腎氣丸顯然過于滋膩厚重了。 二、小便不利為兼癥的病癥 氣的運行直接影響水的運行,老師對仲景水氣病的學說有很深入的研究,在他的許
75、多著作中都有論述,老師認為三焦為人之氣水通道,有出有入方為正常,若水之通道只入不出,水無出路,則必致水邪逆而向上,四處為患,水濕之邪上冒清陽而為眩暈目蒙面腫;水飲凌心可致胸憋心悸;水飲凌肺可致咳喘;水停中焦可致心下痞;水停下焦可致腿腫,這時讓水有出路諸癥方能解決。老師用五苓散治療上中下諸多癥候意在于此,老師曾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記述過這樣一個病例:一個男青年,患癲癇,雖屢用苯妥英那等抗癲癇藥物不能控制發(fā)作,自述發(fā)病前感覺有一股氣從下往上沖逆,至胃則嘔,至心胸則煩亂不堪,至頭則暈厥,人事不知,少頃蘇醒,觀其舌淡胖苔白,又詳問知其小便頻數,排尿不暢尿量甚少,老師診為太陽膀胱蓄水,水氣上逆,蒙蔽清陽,老
76、師以五苓散利小水,九劑藥后病情大減,癲癇竟得以控制,傷寒論中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為水逆”,金匱要略中也有“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一條,此病例正是驗證,老師用五苓散通過利下竅而達到利三焦,除三焦之病變的功能。 在門診中,老師很注意詢問病人的小便,問起來十分仔細,如次數多不多,每次尿量多不多等。這一點十分重要。有的病人以眩暈來就診,雖然小便不利很長時間,但他或覺得習以為常,或覺得小便不利與眩暈關系不大,醫(yī)生不詳問,他不會自己講出來,老師曾針對一膝關節(jié)腫痛的患者對我們講述問診要詳盡透徹的道理,這位患者自述雙膝關節(jié)疼痛,詳問知既痛且腫
77、,再詳問知有小便不利、口渴等氣化不利之證,老師選用五苓散,如果不詳問,是很難用到五苓散的,對于水氣病患者,舌象也很重要,應見舌胖苔白水濕之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老師還用五苓散治療沒有小便不利癥狀的病癥,一個患者體胖咳嗽痰多,化痰利肺止咳,見效卻不能根治,痰總是綿綿不絕,老師以五苓散健脾通陽,滲利水濕,藥后尿量增而咳嗽痰多明顯減少,老師說胖人多濕,痰濕一家,用五苓散滲利水濕,濕去則痰不生,此乃正本清源之法。
78、0; 堅心學仲景,渡人用經方-大埔大東山人:張廣志
79、; 回復 引用 TOP 傳承中醫(yī) 發(fā)短消息
80、0;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81、;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20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注冊時間 2009-4-3
82、160;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積分&
83、#160; 144 復興幣 28710 推廣分 1070 鮮花 846 雞蛋 1 貢
84、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注冊時間 2009-4-3 最后登錄 2011-4-28 7#
85、60;發(fā)表于 2009-6-3 17:35 | 只看該作者 劉渡舟案魏XX,男,60歲。患頭暈目眩,兼有耳鳴,鼻亦發(fā)塞,嗅覺不佳。病有數載,屢治不效,頗以為苦。切其脈弦,視其舌則胖大無倫,苔則水滑而白。辨證:此證心下有
86、飲,上冒清陽,是以頭冒目眩,其耳鳴、鼻塞,則為濁陰踞上,清竅不利之所致。治法:滲利水飲之邪。方藥;澤瀉24克,白術10克.此方服1劑而有汗,不改方,共服五劑,則頭暈、目眩、耳鳴、鼻塞等證愈其大半,轉方用五苓散溫陽利水而收全功。 &
87、#160; 堅心學仲景,渡人用經方-大埔大東山人:張廣志 回復 引用 TOP
88、0; 傳承中醫(yī) 發(fā)短消息 加為好友 傳承中醫(yī) (張廣志)當前離線 專業(yè)副部長
89、,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復興幣 28710 閱讀權限 &
90、#160;200 在線時間 1133 小時 注冊時間 2009-4-3 超級版主 (專業(yè)副部長,中醫(yī)臨床討論區(qū),師承 .)
91、60; UID 80 帖子 5981 精華 4 積分 144 復興幣 28710
92、0; 推廣分 1070 鮮花 846 雞蛋 1 貢獻分 0 閱讀權限 200
93、0; 注冊時間 2009-4-3 最后登錄 2011-4-28 8# 發(fā)表于 2009-6-3 17:35 | 只看該作者
94、0; 趙明銳經方發(fā)揮 五苓散是仲景用以治療由于氣化失常所致的蓄水諸證,以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五味藥組成。方中豬苓,據本草匯言載:“滲濕氣,利 水道,分解陰陽之藥也?!庇终f:“甘淡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開腠理,分理表陽里陰之氣而利小便?!睗蔀a雖然也是淡滲利水之品,但與豬苓有 別。如本草匯言說:“澤瀉有
95、固腎治水之功,然與豬苓又有不同者,蓋豬苓利水,能分泄表間之郁,澤瀉利水,能宣通內臟之濕?!标P于茯苓,有人以動物實驗 的結果,其單獨利尿作用不明顯,但有明顯的健脾作用,所以其藥理作用還值得進一步研究。本方豬苓、澤瀉二藥同用時利水之力甚強。白術合茯苓以通過健脾的作 用,達到運化水濕的目的。桂枝助陽溫中,化氣通經,與上藥配合以助氣化,加強排水利濕機能。如長沙藥解說:“五苓之利水,有白術之燥土,桂枝達木 也?!庇捎诒痉脚浜系那‘敚示哂型柣瘹?、利水、滲濕以及兩解表里的作用。臨床運用頗為廣泛,后人對此方評價很高。 本方綜合各家運用范圍,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瀉、濕瀉、久瀉等證,因氣化失常引起者。 2、水腫,因氣化失常致水濕潴留所致。 3、頭眩、嘔吐,因水飲停滯所引起者。 4、渴欲飲水,得水則吐,為水逆者。 5、小便壅閉,因氣化失常致膀胱蓄水者。 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本方除對上述病證有效外,對以下諸病證效果也很可靠。 一、懸飲 懸飲之病是由于人體氣化失常而致水濕停留于肋間所造成的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鋼筋加工與安裝勞務合同書
- alc隔墻板購銷合同
- 醫(yī)院職工聘用合同
- 手房買賣合同常用
- 影視演員聘用合同
- 換熱站施工合同合同
- 國交易磋商與合同訂立
- 家裝集成吊頂合同
- 種草皮協議合同
- 磨牙棒產品買賣協議合同
- 惡性黑色素瘤護理查房課件
- 鴻門宴-課本劇-課件
- 我是家里的小幫手課件
- 2023年江蘇安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雙減下小學數學低段作業(yè)設計與布置課件
- 一年級數學下冊課件-1. 補磚問題4-人教版(共10張PPT)
- 螺桿泵工作原理和工況診斷方法
- 醫(yī)患溝通技巧(PPT)課件
-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優(yōu)秀)(課堂PPT)
- 污水處理廠防汛應急演練方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藥物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