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9.古詩三首教案設計(含教學反思)_第1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9.古詩三首教案設計(含教學反思)_第2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9.古詩三首教案設計(含教學反思)_第3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9.古詩三首教案設計(含教學反思)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單元(9、古詩三首國教學目標1 .認識“仞、岳”等 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裳”,會寫“仞、岳”等 6個字。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EE3 .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EEB 13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第一單元我們學到了三首古詩 ,分別是什么呢?(生答)這三首古 詩,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 ,那就是一一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但是,你可曾想過,在這種和平寧靜生活的背后,有邊關塞外無數將士在浴血奮戰(zhàn)。(我們把表現(xiàn)這些內容的詩 ,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 9課古詩三首。二、初t課文

2、,掃清字詞障礙。1 .齊讀三首古詩,找出不認識的字詞。2 .(出示生字詞)著重指導。(1)學生交流識字,輪流讀詞,師正音。(2)注意區(qū)分形近字“摩”和“磨”。3 .分小組再次齊讀三首古詩。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 .同學們,讀完三首古詩,再與前面我們所學的三首關于童年的古詩相比較,你感受到了什么?(沒有輕松愉快的感覺,語言比較嚴肅,注重環(huán)境描寫。)2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首從軍行,看看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吧!(1)(出示相關資料)了解詩人王昌齡。(2)齊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題“從軍行”,初步理解古詩內容。(3)(齊讀古詩第一、二句)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邊塞詩,詩

3、的第一、二句,集中寫了邊塞之景,詩中 描寫了哪些邊塞的景物呢 ?(青海、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這些景物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奇麗壯闊,蒼涼雄渾)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討論探究:抓住重點詞“暗” “孤”) 這兩句詩突出了什么呢 ?(環(huán)境惡劣;戰(zhàn)爭慘烈;戍邊將士的孤立無援)現(xiàn)在我們已經抓住了這兩 句的主要情感,誰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青海湖上空連綿不斷的烏云使大雪山都變暗了,從這座孤城可以遠遠望見玉門關。)(4)如果你是戍邊將士 ,此刻你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中 ,你會想些什么?(快點回家)那么,詩中的將士 又在想什么呢?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齊讀第三、四句)第三句主要寫了什么 ?(戰(zhàn)

4、士身經百戰(zhàn), 連鐵甲戰(zhàn)衣都磨破了。)然而,即使戰(zhàn)爭如此慘烈,他們還是在心中暗暗發(fā)誓一一(不破樓蘭終不還),不打敗敵人,誓不返回家鄉(xiāng)。突出了戍邊將士為了保家衛(wèi)國,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在大敵當前時決心奮戰(zhàn)到底的豪情壯志。四、小結。詩人在描寫戰(zhàn)爭時,先描繪邊塞風光以渲染戰(zhàn)爭氣氛,再集中概括戍邊戰(zhàn)士長期戰(zhàn)斗的艱苦生活及誓死破敵的豪情。 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將士們殺敵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試著背誦這首詩吧!U板書設計景青海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從軍行彳卜壯志豪情情:百枚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誣J誓死破敵-第二課時-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1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從軍行,在那奇麗壯闊的邊塞風光中,

5、感受到了戍邊將士誓死破敵的決心和愛國熱情?,F(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背誦這首詩,體會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豪情壯志。2 .接下來我們要來學習另外一首詩一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板書課題)二、初t課文,了解背景。1 .(出示資料)了解詩人陸游。2 .齊讀古詩,結合注釋初步理解內容。3 .這首詩的詩題很長,它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 ?(時間:秋夜將曉。地點:籬門外。事情:迎涼有感 接一一陣涼風吹來,心中產生一陣傷感。)所以簡單來說,題目交代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了什么景?(漫長的黃河向東流入大海 ,巍峨的華山直上云天。)從句式上看,你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詩有什么特點 ?(

6、句式一致。)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對偶)。除此之外,這兩句詩還運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2 .這兩句詩寫了奇?zhèn)邀惖纳胶?,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美麗。然而 ,如此大好河山,卻淪于敵手, 于是詩人筆鋒一轉,寫下(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結合注釋,說說你的理解。(宋朝 遺民對著這樣的河山也只能傷心欲絕 ,滿懷希望地望著南方,盼望南宋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 ,如 此一年又一年。)3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人民的傷心欲絕?(淚盡)大好河山,沃土千里,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然而,他們的愿望卻一次次落空 ,這是多么令人心碎??!4 .自由讀詩,體會其中的情感,并背誦全詩。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1 .

7、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首詩,一首寫了戍邊將士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另一首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F(xiàn)在,我們來學習最后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看看這首詩又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情感吧。(板書課題)2 .(出示資料)了解詩人杜甫。3 . 了解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出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春天。755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叛 ,史稱“安史之亂”。763年,“安史之亂”結束。流落梓州、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聽到叛亂已平的消息,想到終于可以返回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不禁滿懷欣喜。 于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4 .反復誦讀,感悟詩情。(1)感悟“悲喜交集”。由于“安史之亂”,杜甫被迫流落

8、他鄉(xiāng),艱苦備嘗。而這時突然傳來捷報,詩人回想自己漂泊辛苦和黎民疾苦,不禁“涕淚滿衣裳”,這是喜極而泣、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xiàn)。讓我們試著體會這種 情感,再讀詩歌。(2)探尋“喜欲狂”。師:詩人的“喜欲狂”表現(xiàn)在哪里 ?生1:他“漫卷詩書”,胡亂地將書籍一卷,再也無心伏案讀書了。師:杜甫是一位“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的讀書人,這么愛讀書的人現(xiàn)在竟無心讀書了,這是多么反常的舉動啊。從他這種反常的表現(xiàn)中,能感受到詩人的“喜欲狂”。生2:從“放歌” “縱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師:杜甫當時已經52歲了。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既要盡情歌唱,又要開懷暢飲,真是“喜欲狂”呀!師:詩人是為何事、何人而“喜”呢 ?生1:他為戰(zhàn)爭結束了 ,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而喜。生2:他為老百姓終于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而喜。師:他為戰(zhàn)亂平息、國家安定而喜;他為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 ,終于可以安居樂業(yè)而喜。在這“喜”中包含著他濃濃的愛國之情和憂國憂民之情。五、小結。,感受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體會通過學習這三首古詩,我們看到了古代邊關的烽煙四起 到了詩人悲喜交集的復雜情感。SIB* TTL K i:D板書反計五千柳岳憂國憂民(景:三萬里河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望王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