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經解(尚濟)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1.gif)
![內功經解(尚濟)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2.gif)
![內功經解(尚濟)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3.gif)
![內功經解(尚濟)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7/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f863ba1a-66f2-4a45-8377-469b20bb66c9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功經解 內功經解 形意拳既為內家拳,練形意拳就要會發(fā)內勁兒。欲發(fā)內勁兒則必先練內功。練內功的主要方式是練氣。練氣時必須符合人的生理自然。 拳經云:“內功之傳,脈絡甚真。不知脈絡,勉強行之,則無益而有損。前任后督, 氣行滾滾,井池雙穴,發(fā)勁循循。千變萬化,不離乎本。得其奧妙,方嘆無垠。龜尾升氣,丹田煉神, 氣下於海,光聚天心?!?脈絡為人體內真氣運行的軌道,練氣而不懂脈絡,猶如興修水利而不明白江河分布,水勢之大小,盲目行之,沒有不出毛病的。人身脈絡主要的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其中最根本的則是前任后督兩脈。任脈在前,起於承漿穴,沿喉頭、胸
2、骨柄、劍突,直下至陰前高骨。督脈在后,起於尻尾(尾巴骨),上至命門(與肚臍前后相對),再上至夾脊(背后兩片扇子骨的正中),過大椎、泥丸(即百會穴)下印堂至人中而止。小腹正中為氣海,武術家也叫它丹田,它既是人體的中心,又是人體經絡場的重要場源,氣聚於氣海之后,就會沿經絡運行。額上正中謂之天心。氣自龜尾上升經百會沿任脈而下聚于丹田,丹田氣足則化而為神,自天心出,二目即芒可射人。嶗山道士匡常修有云, “神者身之本,氣者神之主”即指此也。肩頭正中為肩井穴,肘頭分中為曲池穴,此二者為周身發(fā)勁之所。散打中之所以有“點肩井”和“打曲池”等手法,即以制止對方之發(fā)力也。
3、160;既明脈絡之后,還須講究姿勢,此即氣功中所謂“調身”是也。正確的姿勢才能有助於內氣按正確的軌道運行。對於姿勢,拳經中有明確規(guī)定:“頭正而起,背圓而正,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足豎而穩(wěn),膝曲而伸,檔深而藏,脅開而張?!毙我馊瓋裙﹄m有坐功,站功,行功之分,但仍以站功,行功為主。上邊一段話主要是針對站功講的??墒菬o論練哪種功,在姿勢上都應正頭起項,壯面凝神,肩松胸出背圓,前身微微有收斂之形,此乃練內功之真正訣竅。 形意拳內功的呼吸法,即“調息”,是用的逆腹式呼吸,也叫“后天法”。氣路是走的“混元氣”而不是“經絡氣”。即并不按十二正經的順序行氣。這在拳
4、經上也有明確說明:“先吸后呼,一入一出,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內收丹田,氣之歸宿。吸入呼出, 勿使有聲?!庇衷?:“下收谷道,上提玉樓,或立或坐,吸氣於喉,以意送下,斷至底收。升有升路,脅骨齊舉,降有降所,氣吞俞口?!彼^提,即是引氣上升,所謂下,即是導氣下降。下降之氣必會漸縮漸小,伏于丹田之內。耳后高骨,拳家叫作玉樓,并不是針灸穴位;俞口位置在背后上部自大椎到夾脊這一段,拳家統稱之曰俞口,非穴位也。現在先將坐功和站功(即站樁)的姿勢與行氣分別介紹於下。練坐功時,可以盤膝靜坐於榻上,閉目紺口,舌頂上顎,兩手內外勞宮穴相對,置於小腹上。也可以坐在板凳上,以兩腳踏地兩大腿能放平為宜。兩手可分別放在兩
5、大腿上,掌心朝下。仍要閉目紺口, 舌頂上顎。調息時,一出入,皆從鼻孔,要均勻細長,好似肺部不動只用肚臍呼吸一般。氣定后,即吸氣一口,以意領之自涌泉沿兩大腿而上升入丹田,再上升入兩脅。脅骨即上舉,將氣送達耳后高骨-即上提玉樓是也。再上達於百會。降氣時,隨呼氣即以意領之,從百會降至印堂,經人中入口內,再由舌而至喉。故必以舌頂上顎去接氣。然后自喉通至后背,即所謂“氣吞俞口”是也。自后背直穿出前心,沿任脈降至丹田。丹田氣足,則向下經會陰過尾閭,故必須內收谷道以通氣路,尾骨還要向前向上兜轉,叫作“提肛縮腎”,則氣可直上過命門,夾脊,玉枕,而達泥丸(即百會,道家叫泥丸宮)。玉枕穴在腦后高骨稍后處,也是內氣
6、不易通過之處,要以目內視頭頂,慢慢引導之。如此迴圈,周流不息,這就是小周天法。拳經上對這一段行氣之法有如下的敍述:“緊攫谷道內中提,尾間一起縐節(jié)骨,玉枕難過目視頂,來到丹田存消息。悉心搭通鵲橋路,十二時中降地池。鎮(zhèn)住心猿拴意馬,要立丹田海底基。一時快樂無窮盡,返本還元心自己。久練自成金剛體,百病皆除如童子?!笔展r,將氣收于丹田,覺氣漸收漸小,如龍蟄虎伏而藏於斯。然后以意送下,直至涌泉。收住。 形意拳內功之站功,也叫樁功。一般人常練的有“三體式”(又名三才式)和“渾元樁” (又名乾坤樁)兩種;前者適用於青少年,后者適用於老年人。 練三體
7、式,姿勢如同定步劈拳。開始時,兩足跟相并,兩足尖外開45度一60度左右,兩腿微屈,膝蓋與足尖上下相對,兩手握拳,緊靠大腿外側,拳眼向內。然后右拳上提,邊提小臂邊外旋,緊貼著右肋由前向上鉆出,吸氣隨之上升。吸氣盡時,拳高與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氣時,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時變陽掌下按置於右日月穴旁(右軟肋下高與臍平)。與此同時,左足向前邁出一步,與右足相距約兩腳半之遠。前腿斜直,膝微彎,膝蓋在足跟上與足尖對準。后腿微屈,膝蓋在足尖正上方。尾骨與后足跟上下相對。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全身重量分在兩腿之上,前三后七。隨即自大椎開始,將脊椎骨逐節(jié)向下依次鬆開,尾骨向前向上兜
8、翻,內中意,氣,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將神凝聚於“天心”,目視前方,定若鐘鼎。拳經云:“目視鼻,鼻視臍,處處行遲不可移,徹開二六連環(huán)鎖,一點靈光吊在眉?!奔粗复艘?。(頸椎7節(jié),胸椎12節(jié),腰椎5節(jié),共24節(jié),道家叫24樓,也叫12對連環(huán)鎖。)站樁雖系靜功,且不可呆滯。要氣勢騰挪,伏如橫弩,動若發(fā)機。以意領氣隨自己的意志活動,吸上呼下。欲上則上,欲下則下,呼吸陰陽,純任自然,毫無阻滯不通之處。吸氣時猶如一人張弓,萬夫拔河,渾身上下毛發(fā)皆開,氣上升而內臟緊縮,呼氣時氣下降,內臟亦隨之松弛。這是初學者站立不動的練法,既可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渾
9、元樁是一種老幼咸宜的練法,形意拳家年老時多練此功。拳諺“少練三體式,老來渾元樁”即指此而言。渾元樁的練法是:兩足平行開立,寬與肩齊,腳趾抓地,足心空涵。兩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狀,高與胸齊,不要用力。兩腿微屈,仍是頂頭豎項身正肌松,意誠而正,氣下少腹。站好后,頭腦清空麈不染,天君穩(wěn)坐,萬念俱消。四肢輕松,腹空空如久饑之狀,聽氣血自然流行。待性定之后,即以意領氣,自天心而華蓋,盤旋膻中,下中庭,走巨闕,過石門而入于丹田。氣通之后,兩臂即可自然下落,左手內勞宮復于丹田之上,右手掌心加蓋于左手背上,內外勞宮相對。松肩,墜肘,心空,腹實。呼吸逐漸深長,勻細,若有若無。久之自覺有一股熱流由上而下,入于丹田。
10、這是調息行氣的初步過程。每天要堅持半小時以上,切勿間斷,至少練半月之久。待調息行氣之功收到明顯效果時,氣注丹田之內,要守而不失,達到中庸上所說的:“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的境地。此后,呼氣時不要再用意往下送,要微微聽其靜止,以免發(fā)熱太過,壯火食氣。練之日久功深,有時會出現真氣衝動現象,不自覺地神經興奮,開始某一局部跳動,繼而手舞足蹈,轉身搖頭,或自動打出各種拳式。十幾分鐘以后,自己便會慢慢停止,恢復正常。這是練功中的正?,F象。對此種真氣沖動現象既不可強求,也不能橫加制止,要聽其自然。這種情況每每發(fā)生于精神旺盛,興高采烈,俗塵清掃的境界之中。 當靜功(樁功)練有一定基礎之
11、后,即可加練動功?!皠庸Α币步小靶袆印被颉熬毠Α薄J莿又星箪o,內外合一,行氣與走勁并重的練法,是內功比較高級的階段。既要走勁兒,便不可不先明“勁路”或“勁功”。拳經云:“足既動,膝用力,前陰縮,兩脅張。氣調而勻,勁松而緊?!薄霸煌?,勁之順;曰透,骨之速。通透、往來無阻隔也?!薄霸淮?,勁之連,曰貼,勁之絡。穿貼,橫豎連絡無間也?!薄霸凰桑瑒胖疂O曰悍,勁之蘋。松如繩之系,悍如水之清。”“曰合,勁之一曰豎,勁之轉。周身如一,橫豎斜纏也。”“按肩以練步,逼臀以豎膝,圓檔以豎胯,提胸以下腰,提頦以正項,貼背以轉斗,松肩以出勁。曰橫勁曰豎勁, 變之分明。橫以濟豎, 豎以橫用。五氣朝元,周而復始,四肢元首,
12、收納甚妙?!币陨媳闶侨浰d的行氣與走勁結合的練法要領,甚費理解?,F依個人體會稍加解釋:練動功時,形式不拘一格。一般採用五行拳與八字勁功相結合,以內氣帶動外形,以暗勁運化周身的練法。通,透,穿,貼,松,悍,合,堅,是形意拳的八個勁。一出手要八勁俱全,要哪個有哪個。拳式之銜接變化,隨意而為。凡一舉手,眼看虎口穴,下頦往前用力,脊背塌下,則氣自涌泉直上泥丸,下明堂,灌兩目。其氣走鼻孔,泄出時便納入丹田(放力時氣沉丹田)。凡一舉步,兩外虎眼極力向內,兩內虎眼極力向外,膝要屈,尾中大筋極力要伸直,四面相交,周身三力相合(成平衡力系)用力一扭,則涌泉之氣可騰然而從中透出矣。按肩是兩肩井穴之勁向下塌,沉至
13、涌泉:逼臀是兩臀極力貼住,向內卷勁,襠要極力向外橫掙,但有其勁而無其形,謂之圓襠。前胸提起,腰自塌下,下頦內收,項自豎起。兩斗背骨用力貼住,勁自臍下而出,經六腑轉過斗背骨而回。將兩個肩井穴軟意松開,勁自然可以放出去。足一動,膝用力,前陰向回縮,即所謂縮腎也,兩脅外張,小腹內收,足落氣沉(小腹外凸),肩松,勁發(fā)。勁路則橫豎斜纏,互為補充,周身連絡如一而變化分明。運動中,肩背要圓活松靜,襠胯要靠緊,用力要以意出之,以氣騰之,以神足之。行氣要“五氣朝元”,才能以氣催力。所謂五氣朝元,也就是大周天功。行氣時,分五路進行:一運真氣自。丹田沿大腿內側下於足底,復自外側上升于丹田。二運真氣自背骨膊里出於手,
14、復自六腑轉回于丹田。一升一降,結合沿任督的小周天運行,并行不悖,周流不息。鼻有呼吸,氣有升伏,勁有吞吐,三者緊密結合。息息相通,隨心所欲。無入而不自得也。 拳經在“內功”部分最后總結性地說:“煉神煉氣,返本還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頭足上下,交接如神。靜生光芒,動則飛騰。氣騰形隨,意,勁,神同。 神帥氣, 氣帥形,形隨氣騰?!?這一段講的既是氣功即內功的本質,也是內功的效應。煉神煉氣,即“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意。也就是郭云深先生所說的形意拳三層功夫的第二、三層。是高級階段。其鍛煉的結果乃是“返本還元”,“百病皆除如童子”。練動功的始終,總是胸要虛涵,腰腹要松而實,這叫做“心腎相交,水升火降”。道家叫做“陰陽易位”。塌肩井,提胸下腰,龜尾上翻,下氣,聚勁,練步都是為了使胸虛而空,腹松而實的措施。亦即“腎水上潮,以濟心火”之意。練功要注意開,合,鼻之呼吸為開合,手之出入為開合,身之縱橫為開合,勁之蓄發(fā)為開合。無論採取的式子多少,練習的時間長短,動作往來的快慢,總要內外合一,順乎自然。勢有動轉變化,鼻有吸入呼出,氣有吞吐升伏,勁有松緊蓄發(fā),這一切都要適合個人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聽評課記錄九年級物理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 粵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4節(jié)《西部地區(qū)》聽課評課記錄4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1.2《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II)》聽評課記錄
- 小學二年級數學100道口算題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2.2.2《完全平方公式》聽評課記錄1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聽評課記錄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 2025年水利管理及技術咨詢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合伙開餐飲餐館項目協議書范本
- 融資咨詢代理協議書范本
- 2024簡單的租房合同樣本下載
- 2025屆浙江省杭州七縣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生物試卷含解析
- 跨學科實踐活動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
- 2022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附課標解讀)
- 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大單元教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備課系列(統編版)
- 中國慢性腎臟病早期評價與管理指南2023
- 陰囊常見疾病的超聲診斷
- 新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應用題大全及答案
- DZ∕T 0051-2017 地質巖心鉆機型式與規(guī)格系列(正式版)
- 《行業(yè)標準-太陽能光熱發(fā)電技術監(jiān)督導則》
- 壓力管道穿(跨)越施工工藝規(guī)程201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