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一課時)_第1頁
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一課時)_第2頁
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一課時)_第3頁
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一課時)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3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 我想來考考大家的眼力, 同學們能不能通過觀 察老師的體貌特征,猜測一下我的年齡?(學生自由發(fā)言) 看來答案有很多,年齡是一個人的秘密, 我不能馬上告訴你們, 不過,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線索, 看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通過計算 來找到答案 .(課件出示問題)算一算:取我年齡的一半,加上你們中間某位 同學的年齡,正好是 28歲,如果時光能倒流 2 年,那么,我的 年齡就是當時這位同學年齡的 3 倍,請問:我的年齡是多少? 師生活動:(學生得出了正確答案 ) ,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了這個問 題?你覺得用二元

2、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最關鍵的一步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下面我們就帶著總結(jié)出的這關鍵一步繼續(xù)今天的學習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 導語:說起方程組,人們對它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而我 國就是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最早的國家之一, 早在公元 1 世紀, 有一 本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橫空問世,它是世界上最早對“方程組”的 解法有比較完整論述的一本古代數(shù)學著作, 到了公元 3 世紀,這本書 由數(shù)學家劉徽做注釋,其中,又對“方程組”一詞做了更加明確的解 釋,這比西方對“方程組”理論的研究早了整整 14 個世紀.九章算術 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它里面收錄的許多數(shù)學問 題都是世界上記載最早的,唐

3、朝時,有一位懂數(shù)學的尚書叫楊損,他 曾主持了一場考試,其中有一題就出自九章算術這道題的內(nèi)容是 這樣的:(問題 1)有一天,幾個盜賊正在商議怎樣分配偷來的布匹, 賊首說, 每人分 6 匹布,還剩下 5 匹布;每人分 7 匹布,還少了 8 匹布。這些 話被躲在暗處的衙役聽到了, 他飛快地跑回了官府, 報告了知府, 但 知府不知道有多少盜賊, 不知派多少人去抓捕他們。 請問:有盜賊幾 人,布匹多少? 過渡語:故事聽完了,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個小衙 役,你能利用方程組的知識幫助知府解決這個問題嗎?你們是從哪里 找到線索的?盜賊們在分贓, 從賊首的語言中你能得到哪些等量關系?同學們 之間可

4、以互相交流一下 .有了等量關系,接下來,該怎樣完成解答過程?師生活動: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由一位同學和老師共同完成,學生 講,老師板書解答過程 .老師評: 大家都是聰明的衙役!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你覺得: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審 設 列 解 答它們分別代表的涵義: (課件出示)三、鞏固新知,拓展提升方程組的出現(xiàn), 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么這一方 法能為接下來的問題帶來幫助嗎?(問題 2)布莊老板想為官差們做些衣服以表感謝,已知每匹布料可 做上衣的衣身 3 個或衣袖 5 只,現(xiàn)在他拿出 22 匹這種布料來縫制這 批衣服(不考慮布料的損耗) ,應分別用多

5、少布料才能使做的衣身和 衣袖恰好配套?生活中的配套問題有很多, 那么衣身和衣袖的配套在數(shù)量上存在 怎樣的等量關系?除此之外, 還有哪些等量關系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布 莊老板的問題, 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 有答案的同學可以相互交流 交流.(學生認真分析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等量關系, 討論交流后, 由學生 代表板書過程并分析每一個方程所代表的等量關系)關于這一問題,不明白的同學課下還可以再接著探討,老師在 這里想說的是:方程組的出現(xiàn),是我們數(shù)學史上的一大進步,讓古代 的許多數(shù)學難題得以很快很好的解答, 那么這一方法對于我們現(xiàn)代問 題適用嗎 ?請大家自主探究這樣一題:( 自主探究 ) 養(yǎng)牛場原有 30 只母牛和 15 只小牛,1天約需用飼料 675kg; 一周后又購進 12 只母牛和 5 只小牛,這時 1 天約需用飼料 940kg. 飼 養(yǎng)員李大叔估計平均每只母牛1天約需飼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約需要飼料78kg你能否通過計算檢驗他的估計? 在探究中注意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要想判斷李大叔的估計是否正確, 我們得知道什么量?有關 于這些量的線索嗎?2、解決這個問題的等量關系都有哪些? 學生自主探究并獨立完成,完成后相互交流。四、反思交流,收獲方法小結(jié):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和疑惑,和同學們交 流交流師生活動: 老師引導學生回顧如何分析數(shù)量關系,發(fā)現(xiàn)數(shù)量關系,選 擇適當?shù)奈?/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