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2010文言虛詞復習備考課堂_第1頁
強烈推薦2010文言虛詞復習備考課堂_第2頁
強烈推薦2010文言虛詞復習備考課堂_第3頁
強烈推薦2010文言虛詞復習備考課堂_第4頁
強烈推薦2010文言虛詞復習備考課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6文言虛詞復習備考課堂(教)學案設計(教師版)古人說:學會之乎者也矣焉哉,可以為文矣。文言虛詞是構成文言語句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代詞和兼詞。文言虛詞數(shù)量雖少,但用法靈活,使用頻率高,在漢語的發(fā)展中變化大,成為近幾年高考試卷的必考內容?!究键c點擊】1、2006年高考考試說明中指出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2、我們學過的虛詞分類: 一詞多類異用:以、于、而、則、其、乃、與、且、為、所。同類異詞:其。兼詞:焉。 時間副詞:既而句首虛詞:其。 句末虛詞:乎

2、、者、也。關聯(lián)虛詞: 連接上下文句的連詞:于是、因、則、而; 連接詞或詞組的連詞:而、以、與; 連接詞或詞組的介詞:于、以、乎、與、為。 3、文言虛詞考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法,也就是詞性,二是意思,即虛詞在文句中的釋義?!究碱}統(tǒng)計】年份考查的虛詞年份考查的虛詞2003年全國卷為、焉、以、因2005年(山東卷)以、其、乃、與2004年(全國卷)遂、因、以、而2005年(廣東卷)與、且、以、而2004年(全國卷)而、因、為、以2005年(浙江卷)則、以、且、之2004年(全國卷)及、為、乃、之2005年(湖北卷)以、所、而、之2004年(廣東卷)于、之、則、其2005年(江西卷)且、也、因、

3、以2005年(全國卷)其、之、因、以2005年(重慶卷)以、其、與、而2005年(全國卷)之、焉、所、為2005年(上海卷)以2005年(北京卷)更、之、以、相2005年(福建卷)為、以、而、焉A組【高考實戰(zhàn)】(說明:為節(jié)省版面空間和課堂時間,避免理解上的障礙,只整理高考題中涉及的課本內容。望各位同學認真揣摩,把考點玩轉、耍熟。)1、(2005北京*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A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D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答案 A “又、另”的意思。 B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C連詞,表遞進,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D副詞,表示動作行

4、為上的關聯(lián),可譯為“互相”。2、(2005山東*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B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C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問其與飲食者,皆富貴也 答案 A介詞,讓。B解釋為“那”。C “這樣”。D介詞,跟,同。3、(2005浙江*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D四海之大,有幾人欽 答案A “則”表解釋關系。 B表目的關系,“用來”意。C “且”“暫且”意。D為定語后置的標志。4、(2005江西*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

5、言半辭送我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答案 A 副詞,“將要”,B句末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C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D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5、(2005全國2卷*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C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D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答案A他們的B的;句中助詞。C于是D用。6、(2005遼寧*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吾屬今為之虜矣 B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D將以釁鐘 答案A表被動;B “對于”;C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D介詞表目的。7、(2005重慶卷*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B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C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D位尊而無功 答案A把。B代詞,它的。C介詞,“跟、和”。D連詞,表示轉折。8、(2005湖北*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B、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 答案A介詞,“憑借”。B與后面的動詞組成所字結構,“的”。C連詞,表修飾。D助詞,定語的標志。9、(2005江蘇*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A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

7、義 B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C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答案A替 B成為 C因為 D被。10、(2005上海*18)解釋下列句中的詞語"以"。A以文學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謝平昔獎進 C得以文字相樂之意 D以成其德耳 答案A憑借。BD用來,表目的。C用。11、(2002全國·12)解釋加點的虛詞。 A 今以鐘磐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B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D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答案A介詞,意為“把”。B副詞,適逢;正趕上。C副詞,已經。D代詞,“他”。12、(2001全國·

8、13)解釋加點的虛詞。A、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B、故內惑于鄭袖。 C.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D、相如因持璧卻立。 答案 A“以”:來,連詞;B “于”是被,介詞。C“乃”:于是、就,連詞;D“因”:趁機,副詞。 13、2000全國·12解釋加點的虛詞。A.見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 B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 C.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答案A “特意”;B “每次,每逢”;C “通過、經由” D項中的“及”作“到”講。14、(1999全國·12)解釋加點的詞語。A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B告先帝之靈以彰其咎。 C大江南

9、北遂謂忠烈未死。 D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答案 A、項中的“但”都作“只、僅”講。B、項中的“以”作助詞,可譯為“來”。C、項中的“遂”作“于是、就”講?!按蠼媳彼熘^忠烈未死”選自老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梅花嶺記D、“且”為“況且”義,選自高中語文第三冊季氏將伐顓臾。 【總結探究】 綜觀近幾年高考題,可以看出對文言虛詞的考查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考查范圍與內容上,嚴格遵循大綱和說明的規(guī)定,在一個題目中考查一個或四個虛詞,集中辯析一個(如2005上海卷“以”),也可以是比較不同的多個虛詞,近年高考趨于后者,同時對極其常見虛詞作多次重復考查,如"以"“而”字等;但

10、是在將來的命題中有可能把它作為主觀填空題目來考查。其二,所選閱讀材料以外的例句幾乎全選自初、高中所學課文,統(tǒng)編教材;其三,考查角度上,要求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解題,即解釋虛詞在不同句子中含義和語法功能,包括詞性與成分;其四,題型設置為兩種:選擇題,選項多為四個,要求判斷加點字異同;作為主觀填空題出現(xiàn)。其五,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歷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還會發(fā)現(xiàn)不少句子的翻譯和句式辯析也涉及到虛詞,足見其重要性。 總之,文言虛詞的考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相對穩(wěn)定,估計2006年的命題方式,如有變動也只是對象上作調整?!窘忸}步驟】1、 遇到虛詞考題,首先要弄清題干的要求;2、第二步弄清每項的句意;3、第三步把

11、該虛詞的詞性、用法和句意結合起來,就可確定它的意義,進而可確定選項了。B組(深化鞏固)2004高考試題實戰(zhàn)1、 為: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2004北京卷)過秦論介詞,表被動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吉,川,黑,滬)鴻門宴為:作"替"講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遼寧)信陵君竊符救趙介詞,對,向 2、以: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桂,瓊,藏,陜,蒙) 廉頗藺相如列傳副詞,表因果關系,因為以此知之,故欲往 (吉,川,黑,滬)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作"根據"講以金籠進上(浙江)促織介詞,用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天津)六國論以:介詞,譯為"用&

12、quot;"拿" 3、乃: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天津)燭之武退秦師乃:副詞,可譯為"于是","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福建)師說乃:可以解釋為"卻""竟""竟然"4、若: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遼寧)燭之武退秦師如果,連詞,表假設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北京卷)鴻門宴 第二人稱代詞,你 5、因: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吉,川,黑,滬)孔雀東南飛因:當"于是,便"講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北京卷)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經由6、且:不者,若屬皆且

13、為所虜!(桂,瓊,藏,陜,蒙)鴻門宴副詞,將,將要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福建)鴻門宴 副詞,將,將要 7、其: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浙江)游褒禪山記遠指代詞,那,那些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天津) 屈原列傳其:代詞,他,指屈原其意常在沛公也 (福建)鴻門宴其:指示代詞,可解釋為"他的"8、而:盡心力而為之,必有后災 (吉,川,黑,滬)齊桓晉文之事而:連詞,不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浙江)勸學連詞,表順承關系9、乎: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 (北京卷)莊暴見孟子語氣助詞,吧10、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桂,瓊,藏,陜,蒙)項脊軒記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 11、遂:于是

14、懷石,遂自投汨羅而死.(桂,瓊,藏,陜,蒙)屈原列傳副詞,于是,就 12、與:相如聞.不肯與會 (遼寧) 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和13、所: 山巒為晴雪所洗 (福建)登泰山記所:代詞,用在動詞前面,組成名詞性詞組C組(考點梳理)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以新教材為序)對于列出的詞語,說出用法并解釋.1而,ér(1)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答案: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或不譯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答案:表示遞進關系,相當于“而且”、“并且”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

15、門宴)答案: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就”、“接著”或不翻譯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答案: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 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館記)答案:表示因果關系,相當于“因而” 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促織)答案: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2)代詞。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ù倏棧┐鸢福罕淼诙朔Q,一般作定語,相當于“你的”,偶爾也作主語(3)動詞, 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察今)答案:如,如同(4)復音虛詞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答案: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

16、”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答案: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2乎,h(1)語氣助詞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觸龍說趙太后)答案: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嗎”、“呢”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示測度語氣,相當于“吧”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答案: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啊”、“呀”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答案: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五人墓碑記)答案: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于“地”(2)介詞。相當于“于”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答案

17、: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在,從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答案:表示動作涉及的對象,對,向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在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答案:表示比較,比,跟相比3其,qí(1)代詞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答案: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于“他、她、它(們)的” 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用作第三人稱,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相當于“他、她、它(們)”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答案

18、:活用作第一人稱??捎米鞫ㄕZ或小主語,相當于“我(的)”、“自己(的)”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答案: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答案:指示代詞,作定語,相當于“其中”“其中的”(2)副詞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答案: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答案: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不概”、“可能”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答案: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于“一定”(3)連詞其真無馬邪?其

19、真不知馬也?(馬說)答案: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答案: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4)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涉江)答案: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翻譯4且,qi(1)連詞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鐘山記)答案:連接兩個動詞,表示并列關系,“一邊一邊”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表示遞進關系,而且,況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答案: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尚且”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項脊軒志)答案:表示承接關系,那么(2)副詞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0、)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狀態(tài),暫且,姑且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答案:表示動作行為即將出現(xiàn),將,將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答案:用于數(shù)詞前,表示接近某一數(shù)字,將近,大約(3)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H藺相如列傳)答案:助詞,作用相當于“夫”,表示以下要發(fā)表議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答案:與“且夫”連用,表示下文更進一步議論5然,rán(1)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勸學)答案:代詞,這樣(2)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游褒禪山記)答案:連詞,表示轉折關系,相當于“可是”“但是”“然而”(3)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

21、鬼,森然欲搏人。(石鐘山記)答案:助詞,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副詞之后,表示事物或動作的狀態(tài),可譯為“地”“著”“的樣子”等(4)然,誠有百姓者。(齊桓晉文之事)答案:副詞,表示應對,常單獨成句,可譯作“對”“是”等(5) “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促織)答案:動詞,認為正確(6)復音虛詞 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齊桓晉文之事)答案:然后,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齊桓晉文之事)答案:然則,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既然這樣,那么”,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答案:然而,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

22、“(雖然)這樣,可是”表示轉折6所,su(1)助詞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答案:“所”作助詞,只能與動詞結合,構成一個名詞性的“所”字結構,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字結構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zhàn))答案: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格式,表示被動(2)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答案:名詞,處所(3)將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史記·李將軍列傳)答案:表概數(shù)4)復音虛詞,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答案: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表示

23、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7為,讀音一:wéi(1)動詞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五人墓碑記)答案:做,干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鶉摚┐鸢福阂隇椤爸卫怼薄肮芾怼弊湎嗯c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成為,變成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答案:擔任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答案:作為,當作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答案:是,算是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答案:以為,認為(2)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答案:介詞,表示被動語氣(3)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答案:助詞,放在句尾,表示疑問、感嘆、反詰

24、等語氣,可譯為“呢”讀音二:wèi(1)介詞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觸龍說趙太后)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給,替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詩)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為,為了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因為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的朝向,對、向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在,當8焉,yn(1)語氣助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答案:常用在句末,根據情況可譯為“啊”“呢”“了”等,有時也可不譯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答案:用于句中,表示停頓,不翻譯

25、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阿房宮賦)答案: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面表示狀態(tài),相當于“然”(2)代詞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答案:表第三人稱,他,他們;它,它們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答案:表疑問,哪里,什么,怎么(3)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殽之戰(zhàn))答案:兼詞,可理解為“于是”,“是”代人、事或處所9也,y語氣助詞,經常放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答案:表示疑問語氣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ㄠu忌諷齊王納諫)答案:表示感嘆語氣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答案:用在句中,表示舒緩語氣10以,y(1)介詞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

26、傳)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直接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答案: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工具,可譯為“拿”“用”等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2)連詞,和“而”有很多相似點,只是不能表示轉折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答案: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相當于“而”“又”“而且”“并且”等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答案: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觀滄海)答案:表示目的關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

27、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勺g為“而”“來”“用來”“以致”等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答案: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答案: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譯為“而”或省去(3)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答案:副詞,通“已”,已經(4)復音虛詞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答案:以為”,相當于“把當作”;有時也可以作“認為”講,動詞(5)動詞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答案:以為,認為11矣,y語氣詞甚矣,汝之不惠?。ㄓ薰粕剑┐鸢福河糜诟袊@句末,相當于“啊”“呀”“啦

28、”等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信陵君竊符救趙)答案:用于祈使句末,相當于“吧”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答案: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頓12因,yn(1)用作介詞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相當于“因為”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答案: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所借助的時機,可譯為“趁著”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答案:表示動作行為所借助的事物,可譯為“憑借”“依靠”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表示動作行為旁及的對象,可譯為“通過”“經由”(2)副詞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

29、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答案:表示兩件事前后相承,可譯為“繼續(xù)”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答案: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4)動詞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答案:遵循,沿襲(5)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答案:名詞,機會13于,yú介詞(1)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答案:介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譯為“到”“在”“從”等(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答案: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于”(2)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答案: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對”“對于

30、”(3)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介進動作行為到達的地點,可譯為“到”(4)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保ú渡哒哒f)答案:介進事物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5)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答案:介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10)復音虛詞“于是”吳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答案:放在句子開頭,表示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和現(xiàn)代漢語的“于是”用法相同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后,作狀語或補語,根據情況可譯為“在這時”“在這件事上”“對此”“從此”等14與,y(1)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答案:介詞,介紹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于“和”“同”“跟”等(2)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赤壁之戰(zhàn))答案:連詞,連接詞與詞,或詞組與詞組,表示并列關系,可以為“和”(3)動詞我持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答案:給與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答案:結交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屈原列傳)答案:贊同15哉,zi語氣詞人之立志,顧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