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備-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考典練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1.gif)
![中考必備-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考典練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2.gif)
![中考必備-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考典練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3.gif)
![中考必備-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考典練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4.gif)
![中考必備-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考典練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6/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3e123976-c23a-47b0-87f5-b54c8ed249f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考必備-物理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考典練題(解析版)、實驗探究題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如圖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圖像紙,在紙的中間沿橫線豎直放置一 塊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移動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第3頁,共18頁甲乙 通過圖像紙,可方便準確地得出結論,像距 傾“大于”、“小于”或“等于” )物距;蠟燭B與A的像重合,說明像與物大小 ( “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點燃的蠟燭 B,卻好像點燃了。說明像是 (填“虛”或“實”)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
2、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 如圖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實驗中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 。2.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A、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B,直至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分別記錄 實驗中如果蠟燭 A靠近器材M,則蠟燭(1) 本實驗應選擇用 (選填“玻璃板”或“平面鏡“)進行實驗;(2) 實驗中選取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3) 小明豎直放好蠟燭 A,移動蠟燭 的位置:多次移動蠟燭 A重復實驗,近“)器材M,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3. 如圖甲所示,這是小剛所在實驗小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情景。(1) 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應該取兩根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蠟
3、燭做實驗,這是為了探究像與物的關系。(2) 請分析實驗時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實驗中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 。(3) 在實驗中,小剛同學將放在玻璃板的蠟燭A點燃,接著住玻璃板后面移動蠟燭 B,直到看上去與蠟燭 A的像為止。(4) 為了判斷平面鏡成像的性質,小剛同學移開蠟燭B,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張白紙做屏幕,此時在蠟燭 B這一側觀察時,白紙上(選填“有”或“沒有”)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5) 如圖乙所示,是小剛同學留下的實驗記錄,由記錄小剛得出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的實驗結論,該結論可 靠嗎?說出理由。答:。甲12cmFtat4. 小濱用如
4、圖所示裝置進行了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他應選取兩支外形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蠟燭進行實驗。(2) 小濱選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3) 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他把蠟燭A放在距玻璃板30cm處,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蠟燭A的距離是cm;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 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說明_(5) 實驗過程中,小濱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蠟燭的像有重影,請你幫小濱分析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5.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1) 實驗時應選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
5、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2) 點燃蠟燭A,透過玻璃板觀察到 A的像,把與A完全相同的蠟燭 B放在像的位置,觀察到B與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 °(3) 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像°(4) 用方格紙?zhí)娲准垼奖闾骄肯衽c物的 關系。6. 小麗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1) 如果有5mm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就合適。實驗中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2) 在實驗過程中,小麗移動蠟燭 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了 的位置,為了研究平面鏡所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6、小麗用光屏代替蠟燭 B,她(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蠟燭 A的像,由此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3) 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如圖2所示,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7.小華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 A和B,在玻璃板前放置點燃的蠟燭A,然后在玻璃板后放置未點燃的蠟燭 B,并移動蠟燭B直到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在此 實驗中:(1)在移動蠟燭B時,眼睛應在玻璃板放有蠟燭A的一側,觀察到蠟燭 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了 ;(2)在實驗的過程中,小華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蠟燭A的像有重影,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7、是 若蠟燭A遠離玻璃板,則它的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實驗中當蠟燭B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蠟燭 B,取一個光屏放在蠟燭 B所在的位置,發(fā)現(xiàn)光屏上 沒有蠟燭A的像,這說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此時,小華將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置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蠟燭像,則蠟燭A到凸透鏡位置的距離是cm。8.小勇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 為了使像看起來更清晰,最好在 (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8、2) 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 A,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形狀相同的蠟燭 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發(fā)現(xiàn)蠟燭B跟蠟燭A的像,說明像與物的大小 .(3) 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9.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如圖所示。(1) 現(xiàn)有厚度分別為5mm和2mm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目的是避免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實驗效果。(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3) 若點燃的蠟燭距玻璃板15cm,此時蠟燭與它的像的距離是 ?將一張白紙放在玻璃板后,無論如何移動,在白紙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4) 將蠟燭遠離玻璃板移動一段距離,蠟
9、燭的像的大小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0.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 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玻璃板放置時要求與紙板 。(2) 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點燃的相同的蠟燭板后面移動,直至與蠟像A的像重合,這樣做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若用光屏替代蠟燭 B,在光屏上觀察不到蠟燭 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選填“實”或“虛”)像。11.菜同學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單面鍍膜的玻璃板、 支架、兩個相同的跳棋、白紙和刻度尺。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第3頁,共18頁(1)
10、 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 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邊線與直線重合 (選填“有膜”或“無膜”)。(2) 用鍍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實驗,實驗環(huán)境有:幾乎無光的實驗室,有陽光的實驗窒,在 中進行實驗效果好(選填“”或“”)。(3) 在同樣的實驗環(huán)境下,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在白紙上沿跳棋 A和B的邊緣畫圓,測出物距 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實驗次數(shù)123物距 ?/?3.395.116.39像距??/?5.226.51 如圖(乙)所示,第1次實驗測量的物距是 A的右端到直線的距離,則像距 ? =cm。 該同學發(fā)現(xiàn)三次實驗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11、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刻度尺測量像距時存在誤差??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標記點不對應??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12. 通過玻璃門(如圖甲)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guī)律。(1) 先在房間A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B,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他應向 (填序號)方向移動。(2) 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 A。(3) 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 。A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B.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第4頁,共18己物7房間氏?,庨T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
12、們身邊13.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1) 平面鏡成像原理是 。(2) 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 。(3) 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選取兩支 的蠟燭。(4) 無論怎樣水平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 A的像重合,原因是 (5) 判斷平面鏡成虛像的方法是 。(6) 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1) 該實驗選擇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2) 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鏡,是為了能在觀察到 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從而確定,用玻璃板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鏡 (選填“好些”或“差些”)。(3) 將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上來回移
13、動,發(fā)現(xiàn)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4) 解決以上問題后,蠟燭 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此時若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則像將 (選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5) 實驗中,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撤去蠟燭B,并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塊光屏,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xiàn)出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15. 如圖1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蠟燭 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 A的像完全重合,此時在
14、白紙上記下蠟燭 A和 蠟燭B的位置。移動點燃的蠟燭,多做幾次實驗。鏡成的是。(選填“虛像”或“實像”)第5頁,共18頁(1) 實驗過程中蠟燭 B(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2) 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A的像,說明平面(3) 實驗中若移開蠟燭 B,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 90。后,蠟(4) 如圖2,玻璃板原來沿直線 BC豎直放置,若實驗中將玻璃板沿順時針方向轉過一定角度燭A成的像移動到點?處,已知圖中方格均為邊長相等的正方形,則??=16. 小海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r/*V*C:!18.(1) 小海將玻璃
15、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如圖乙所示,蠟燭放在 A處,觀察者在 B處,可以看到蠟燭的像在 A.d處?處?處?處A到鏡面的距離 (填“相等”或“不(3)若實驗中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蠟燭等”(4) 為了讓右座的同學也能夠看清棋子A的像,小海只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A的像的位置 (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不變”)°小海回想起在檢查視力時,視力表在自己頭部的后上方,她識別的是對面鏡子里視力表的像。請你利用平 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丙中畫出點P在平面鏡里的像??,并畫出小??吹近c P的像的光路圖。17.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
16、點的實驗裝置,C為透明玻璃板,A和B是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請回答下列問題:1明塔隅(1)為了保證實驗效果應選擇較(選填“薄”或“厚”)的透明玻璃板.實驗時玻璃板 C應與水平桌面放置.(2)該實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方便確定,此時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鏡(選填“好一些”或“差一些”).(3) 甲圖中,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 B之前,應將蠟燭(選填“ A”或“ B”或“ A和B”)點燃.(4) 小華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她將點燃的蠟燭D放在透明玻璃的左側,從左側透過玻璃板可觀察到蠟燭D的像.然后她依次將蠟燭 A、B、C放在透明玻璃的右側,來回移動使其與像重合.三次實驗發(fā)現(xiàn),只有
17、蠟燭 (選填或“ C”)能與像完全重合,說明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透明玻璃板豎立在直尺上方,且底邊與直尺相互垂直,兩支相同 的蠟燭A、B豎立在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蠟燭A為成像物體。第6頁,共18頁(1) 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且應在(填“ A”或“ B”)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將鏡子換成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2) 點燃蠟燭A,小心地移動蠟燭 B,當看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表明像與物的大小 。這時,若把蠟燭B換成一光屏,則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19. 如圖所示是小明在
18、“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 你認為本實驗小明應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來完成實驗。(2) 在玻璃板前面放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3) 移去蠟燭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塊白屏,白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xiàn)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虛/實)像。(4) 小明第一次將蠟燭 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將A向遠離玻璃板的方向移動了3cm,再次放置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貝U A與B的間距為 cm。L-MU A20.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
19、驗裝置圖。(1) 實驗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選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2) 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選填“前側”或“后側”)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3) 實驗時,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 它的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 “不變”或“變小” );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 (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現(xiàn)蠟燭的像。(4) 好奇的萌萌同學課后問老師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手指甲緊貼在鏡子上,鏡中的指甲與指甲有小段距離?請你幫老師回答。答案和解析1
20、. 【答案】 等于;(2)相等;(3)虛;不能;(4)蠟燭B與蠟燭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窘馕觥?【分析】(1) 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距;(2)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當玻璃板后 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3) 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qū)別是實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4) 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另一支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 本題考查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正確分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是中考
21、出 題的一個熱點,本題圍繞這個探究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辦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釋來考查同學的實驗操作的能 力和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了解和掌握?!窘獯稹?1) 因為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故通過圖象紙,可方便準確地得出結論,像距等于物距;蠟燭A和B完全一樣,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 A的像完全重合時,說明物像大小相等;(3) 玻璃板后不點燃的蠟燭 B,卻好象點燃了 說明像是虛像;平面鏡成虛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 接到像;(4) 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 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以蠟燭 A 成的像不與蠟燭B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2、。故答案為: (1) 等于; (2) 相等; (3) 虛;不能; (4) 蠟燭 B 與蠟燭 A 的像不能完全重合。2. 【答案】 玻璃板 大小 靠近【解析】 解:(1)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時觀察到像和代替蠟燭A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 為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對選取的兩只蠟燭的要求是完全相同,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3) 實驗中,如果蠟燭A靠近玻璃板M,蠟燭A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 M,為了使蠟燭蠟燭 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則蠟燭 B 應靠近器材 M。故答案為: (1)玻璃板; (2)大??; (3)靠近。(1) 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在物體的一側,既能看到物體的像,也能看到
23、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 的位置。(2) 實驗時選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3) 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用。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要 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3. 【答案】 (1)相同;大??; (2)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刻度尺; (3)完全重合; (4)沒有;虛; (5)不可靠,一次實驗具 有偶然性?!窘馕觥?解:(1) 該小組同學應該選取兩根相同的蠟燭做實驗,目的是為了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 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時,既能成
24、像,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出 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要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所以需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實驗時用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蠟燭B與蠟燭A的像能夠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4) 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5) 小剛組只進行了一次實驗,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guī)律;故答案為: (1) 相同;大??; (2)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刻度尺; (3) 完全重合; (4) 沒有;虛; (5)不可靠,一次實驗具 有偶然性。(1) 根據(jù)實驗的需要,找兩段
25、完全相同的蠟燭,觀察物與像的大小。(2)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還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要比較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所以要用刻度尺來測量;(3) 據(jù)實驗過程分析即可判斷;(4)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實際并不存在,所以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5) 從實驗結論的普遍性和準確性的角度分析即可判斷。 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用。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要 求學生熟練掌握, 并學會靈活運用。 同時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 并能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得出正確結論。4. 【答案】 (1)相同; (2) 便于確
26、定像的位置; (3)60 ;不變; (4)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解析】 【分析】 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確定像的位置是關鍵,為了確定像的位置,用另一個蠟燭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 用。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用。 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 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1) 實驗時選擇兩個相同的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 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在物體的一側,既能看到物體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 的位置。(3) 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像等距,物像等大。(4)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
27、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不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5) 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每個反射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成像,所以仔細觀察時,會發(fā)現(xiàn)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窘獯稹?1) 實驗時選擇兩支等長的蠟燭,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 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時觀察到像和代替蠟燭A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3) 由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是 30cm,那么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等于 30cm,所以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蠟燭A的距離是60cm;由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將蠟燭不管是遠離玻璃板還是靠近玻璃板時,蠟燭所成像的大小不變。(4) 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
28、接受虛像,而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所以移開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個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 A 的像,這說明蠟燭成的像是虛像。(5)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兩個反射面,因為玻璃的兩個表面同時發(fā)生反射,兩個反射面各成一個像,所以成 兩個像。故答案為: (1) 相同; (2)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60 ;不變; (4)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5)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5. 【答案】 (1) 薄; (2) 大小相等; (3) 虛; (4) 到平面鏡的距離【解析】 解:(1) 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所在的像距離越近,這樣可以使確定的像的位置更加準確,厚玻璃板會形成兩個像,第 9 頁,共 18 頁會影
29、響對實驗結果的判斷;(2) 點燃蠟燭A,透過玻璃板觀察到 A的像,把與A完全相同的蠟燭 B放在像的位置,觀察到 B與像完全重合,說 明像與物大小相等;(3) 因為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虛像。(4) 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便于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故答案為: (1)??;(2)大小相等; (3)虛;(4)到平面鏡的距離。(1) 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每個反射面都可以成一個像,這樣由于兩個像的干擾,像的位置不易確定準確,需要兩 個像距離越近越減小誤差;(2) 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是
30、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3) 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qū)別是實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4)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 的距離相等。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用。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要 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6. 【答案】 (1)2 ;大??; (2) 像;不能;虛; (3) 蠟燭 B 與蠟燭 A 的像不能重合。【解析】 【分析】(1) 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兩個反射面都能成像。當玻璃板比較厚時,兩個反射面成像距離比較遠,實驗時會出 現(xiàn)明顯的兩個像,使實驗
31、比較復雜;當玻璃板比較薄時,兩個反射面成像距離比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個像,使實 驗簡單化;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 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 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當玻璃板后面 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 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斷實像和虛像的最佳方法;(3) 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另一支蠟燭都不能與像重合。 從現(xiàn)象分析結論和設計實驗是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習題,中考中又頻繁出現(xiàn),學生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窘獯稹?1) 當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成像距離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個像
32、,使實驗簡單化。所以選擇2mm的玻璃板;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 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 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當玻璃板后面 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 在實驗過程中,小麗移動蠟燭 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把光屏放 在像的位置,發(fā)現(xiàn)光屏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3) 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 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為:(1)2 ;大??;(2)像;不能;虛;(3)蠟燭B與蠟燭A的像不能重合
33、。7. 【答案】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玻璃板兩個表面都成像 不變 虛 20【解析】解:(1)完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 B與點燃的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 相等;(2)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兩個反射面,因為玻璃板的兩個表面同時發(fā)生反射,兩個反射面各成一個像,所以 成兩個像,即重影;(3)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像等大,將蠟燭遠離玻璃板,像的大小不變;(4) 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從而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將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此時物體成一個等大的實像
34、,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 知,此時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蠟燭 A 到凸透鏡的距離 ?= 2?= 20?。?故答案為: (1) 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2) 玻璃板兩個表面都成像; (3) 不變; (4) 虛; 20。(1) 平面鏡成像是有關光的反射形成的, 在尋找點燃蠟燭的像的位置時, 眼睛應在玻璃板放有點燃蠟燭的一側觀察; 實驗中用完全相同的蠟燭來代替像,為等效替代法,同時可以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2) 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每個反射面都可以作為平面鏡成像,所以仔細觀察時,會發(fā)現(xiàn)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3) 像與物大小相等,與距離無關;(4) 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凸透鏡在 ?= ?= 2?時,
35、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確定像的位置是關鍵,為了確定像的位置,用另一個蠟燭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 用。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用。 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 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8. 【答案】 確定像的位置;較暗;完全重合;相等;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解析】解:(1)實驗時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鏡,在察到蠟燭A的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 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蠟燭點燃時比較亮,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燭焰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比較大,燭焰的像會更清晰(2) 蠟燭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樣,當玻璃板后面的蠟
36、燭B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 A的像完全重合時,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 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故答案為: (1) 確定像的位置;較暗; (2) 完全重合;相等; (3) 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1) 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體A 一側能看到物體 A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A的另一個物體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物體和環(huán)境對比度越大,并且物體越亮,物體的像越清晰(2)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
37、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當玻璃板后 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3)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 的距離相等.掌握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各器材選擇和操作的目的, 例如為什么選擇薄透明玻璃板、 為什么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 玻璃板為什么要豎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9. 【答案】 2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0 不能 虛 不變【解析】 解: (1)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 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
38、璃板,用2mm厚的。(2) 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時,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出 像的位置。(3) 因為平面鏡成像時,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同,故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距玻璃板15cm 處,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15cm,故此時蠟燭與它的像的距離是15? 15? 30?因為平面鏡成虛像,光屏不能承接虛像,所以用白紙在玻璃板后面無論如何移動,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4) 由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將蠟燭遠離玻璃板移動一段距離,蠟燭的像的大小將不變。故答案為: (1)2 ;(2)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30 ;不能;虛; (4
39、) 不變。(1) 從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這一角度去分析此題。第 11 頁,共 18 頁(2) 選玻璃板是為了準確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3) 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 實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4) 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物像等大。 本題主要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過程,在近年中考題中較為熱點。實驗前務必把實驗器材準備齊全,才能使實 驗順利進行,同時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得出正確結論。10. 【答案】 像的位置 垂直 大小 虛【解析】 解:(1
40、) 在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確 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放置時要求與紙板垂直,這樣可以保證玻璃板后面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與前面蠟燭所成的像重合,才可以 比較物像大小。(2) 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與蠟像A的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故這樣做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觀察者直接對屏觀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 A 的燭焰的像。故答案為: (1) 像的位置;垂直; (2) 大??;虛。(1)
4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在實驗中必須將玻璃板豎直擺放,才能確保蠟燭與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實驗達到效果;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 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2) 另外一支相同的蠟燭與豎立在玻璃板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平面鏡 成像的特點:物像等大;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據(jù)此分析判斷即可; 本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及其應用,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近幾年來中考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要 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11. 【答案】(1)有膜;(2);鍍膜增強了對光的反射;(4)
42、3.50 ;??。【解析】 解:(1) 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有膜的一面作為反射面,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 邊線與有膜直線重合;(2) 用鍍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實驗,實驗環(huán)境在有陽光的實驗進行實驗效果好;幾乎無光的實驗室不能完成實驗;(3) 在同樣的實驗環(huán)境下,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鍍膜增強了對光的反射;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物體左側與 0 對齊,右側略偏過 3.5?,? 估讀為 0.00?,所以物體的長度為 ?= 3.50?- 0?= 3.50?。? 玻璃板有一
43、定厚度,有兩個反射面,測量時三次實驗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故答案為:(1)有膜;(2);(3)鍍膜增強了對光的反射;(4)3.50 ;??。(1) 有膜的一面作為反射面;(2) 物體射出的光線對人眼刺激越強,人眼感覺物體越亮,物體經過平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多, 人眼感到物體的像越亮。(3) 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強;(4)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
44、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兩個反射面。 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合理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熟練掌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解答此類題 目就很容易。12. 【答案】 亮 BC【解析】 解:(1)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知, 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 所以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 他應向 方向移動。(2) 標記物在 A 房間,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記物上,故為了使像更加清晰,房間 B 的亮度要比房間 A 亮一 些,(3) 對本實驗,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 身邊,沒有用光屏驗證像的虛實,所以不能
45、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故答案為: (1) ;(2) 亮; (3)?。(1)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分析解答;(2) 平面鏡成像時,成像物體越亮,環(huán)境越暗,物體成像越清晰;(3) 根據(jù)此實驗的現(xiàn)象總結。對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只要掌握扎實, 牢記相關的知識, 答案不難得出。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 并能有效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13. 【答案】 光的反射 便于準確確定像的位置 完全相同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在 B 處放一個光屏,眼睛在 B 側觀察,如果光屏上沒有像,那么,所成像為虛像 相等【解析】 解:(1)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46、光的反射;(2)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準確確 定像的位置。(3)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當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 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4) 若實驗中無論怎樣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請你解釋最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A蠟燭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這樣B蠟燭與A蠟燭的像就無法重合了;(5) 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棋子反射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為了判斷所成的像是虛像還是實像,應在 B處放一個光屏,眼睛在B
47、側觀察,如果光屏上沒有像,那么,所成像為虛像。(6) 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故答案為:(1)光的反射;(2)便于準確確定像的位置;(3)完全相同;(4)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5)在B處放一個光 屏,眼睛在B側觀察,如果光屏上沒有像,那么,所成像為虛像;(6)相等。(1)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由于光的反射;(2) 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 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雖然成像不太清晰, 但是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 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3) 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 長是為了
48、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4) 無論怎樣調節(jié)后面的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 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5) 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實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現(xiàn),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6)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 的距離相等。第 17 頁,共 18 頁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合理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熟練掌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解答此類題 目就很容易。14. 【答案】大小像的位置 差些玻璃板未與桌面垂直靠近不變不能虛【解析】 解:(1)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的關系;(2)透明
49、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故可以方便的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是透明的,蠟燭射出的光線只有一部分光線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透過玻璃板,所以得到的像比平面鏡中的 像要差一些。(3)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 全重合,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4)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若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時,則像將靠近玻璃板移動;平面鏡中的像的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所以物體靠近平面鏡,像也靠近平面鏡,像的 大小不變(等于物體的大小)。(5)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
50、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故答案為:(1)大小;(2)像的位置;差些;(3)玻璃板未與桌面垂直;(4)靠近;不變;(5)不能;虛。(1)蠟燭A與B大小相同,B又與A的像大小相同,所以像與物大小相同,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來比較像與物的大 小的(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是透明的,蠟燭射出的光線 只有一部分光線被反射回來,另一部分透過玻璃板,所以得到的像比平面鏡中的像要差一些。(3)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4)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實像能成
51、在光屏上,而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據(jù)此即可判斷。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動手操作實驗時,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 結論,提高實驗能力。15. 【答案】 不需要;(2)大??;(3)虛像;(4)45 °【解析】解:(1)實驗過程中蠟燭B不需要點燃;(2)實驗中選取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移去蠟燭B,在其位置上豎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虛像;(4)平面鏡成像與成像物體對應點連線與平面鏡垂直,連接A、?,做出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即移動后平面鏡位置,如下圖,可知玻璃板沿順時針方向轉過45°故答案為:
52、(1)不需要;(2)大?。唬?)虛像;(4)45(1) 另外一支相同的蠟燭與豎立在玻璃板前面點燃的蠟燭的像能元全重合;(2) 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一支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點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當玻璃板后 面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比較物像大小關系;(3) 虛像光屏接收不到,實像光屏能接收到;(4) 平面鏡成像與成像物體對應點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動手操作實驗時,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 結論,提高實驗能力。16【答案】 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2)? ; (3)相
53、等;不變;如圖所示:【解析】【分析】對于實驗題的考查,要從實驗目的、器材的選擇、操作步驟、實驗中出現(xiàn)的故障、對于實驗故障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的處理、實驗結論的總結等方面進行梳理。(1) 小海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2)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 的距離相等;(4)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由此分析解答;(5)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相關作光路圖?!窘獯稹?1) 若將玻璃板和蠟燭下面的白紙換成方格紙進行
54、實驗,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2) 如圖乙所示,蠟燭放在 A處,觀察者在B處,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可以看到蠟炬 的像在b處,故選C;(3) 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若實驗中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也相等;為了讓右座的同學也能夠看清蠟燭的像,小海只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動的過程中,蠟燭位置沒變,由于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所以蠟燭像的位置不變;(5) 先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p對應的像點。,再連接眼睛和:點,并標出連線與平面鏡的交點,再連接該交點和 P,并標上箭頭,畫出光線。如圖所示:故答案為:(1)便于探究像和物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2)? ; (3)相等;不變;如圖所示:17【答案】??;垂直;像的位置;差一些;?;(4) ?;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并能合理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熟練掌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解答此類題 目就很容易。進行物理實驗時,要根據(jù)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實驗不成功的原因,進行改進。這是試題的走向。(1) 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不重合的像,干擾實驗;平面鏡成像的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口算題上冊
- 2022年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九課 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聽課評課記錄(2課時)
- 9-1生活需要法律 2法律保障生活 聽課評課記錄 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世界的氣候》聽課評課記錄5
- 華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6課《啟蒙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戶外廣告制作合同范本
- 三方委托出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知乎共享空間租賃合作協(xié)議
- SBS防水卷材購貨合同范本
- 公司租賃合同范本
- 電力兩票培訓
- TCCEAS001-2022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計價規(guī)范
- 2024.8.1十七個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手冊(值得借鑒)
- 二次供水衛(wèi)生管理制度及辦法(4篇)
- 中學生手機使用管理協(xié)議書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土地變更調查培訓
- 2024年全國外貿單證員鑒定理論試題庫(含答案)
- 新版中國食物成分表
-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guī)程
- 運輸車輛掛靠協(xié)議書(15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