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詞證據(jù)及其定義探討與研究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5/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1.gif)
![論陳詞證據(jù)及其定義探討與研究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5/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2.gif)
![論陳詞證據(jù)及其定義探討與研究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5/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3.gif)
![論陳詞證據(jù)及其定義探討與研究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5/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4.gif)
![論陳詞證據(jù)及其定義探討與研究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5/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4fa9b3a8-9303-40a0-9f62-c4146fa0022c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陳詞證據(jù)及其定義叢杭青朱健提要:陳詞認識論是當代西方皆學(xué)認識論的重要話題之一。對于陳詞是什么,學(xué)者的意見存在分歧。 可以將現(xiàn)有主流的定義分為三種類型:以科迪為代表的證據(jù)觀;以弗里克為代表的思想表達觀;以拉基為代 表的思想交流觀。通過對這三種類型定義的分析,可以看出語言交流行為是定義陳詞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在陳詞認識論中,充滿著這樣的問題:陳詞是信念的一個可靠來源嗎?我們怎樣才能信服地接受說者 所說的?知識能否依賴陳訶傳遞以及怎樣傳遞?陳詞是否像知覺、記憶和推理一樣是知識的基本來源?然而, 對陳詞的定義問題,人多數(shù)學(xué)者的理解不盡相同。正如弗里克(e. fricker)所說的:“冋顧我們所討論過
2、的,我們要質(zhì)疑的更大的問題不僅僅在于,它是否是一個特定的認識范疇,而且還在于它是否是一個統(tǒng)一 的范疇。”我們對陳詞的依賴是普遍存在的。對于所吃的食物,服用的藥物,購買的物品,還有歷史知識,科學(xué) 知識,甚至自己的出生口期,家庭背杲等等的信念,我們深深地依賴于他人的告知。雖然在我們的li常生 活和智力生活中,陳詞扮演著一個重要的介色。但當用傳統(tǒng)認識論探討知識的來源時,由于主要集中在知 覺、記憶和推理上,陳詞通常被人們所忽略。在西方哲學(xué)史上,陳詞的地位在休謨(d. hume)x前都沒有得到過承認。在泰阿泰徳篇屮,柏拉圖 (plato)通過使用法律情景中的案例,指出陪審團也許能僅僅通過律師的說服力量和
3、修飾技巧確信搶劫案 的可靠事實,但是,即使他們的信念是真的,兒乎也不能說他們知道了這些事情。他認為,對于陪審團而 言,搶劫案的信念永遠也不可能算作知識,因為它是“僅能被冃擊證人所知道”的事實。柏拉圖認為我們 無法從他人的話語中知道事實。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變遷,文藝復(fù)興z后,這種觀點演變成極端個人主義的理 智自治觀。笛卡兒(r.descarte)蔑視教育對我們理智的效果,洛克(j. locke)的“不能以人為據(jù)”,就 是這種個人主義理智h治觀的體現(xiàn)。在休謨那里,這種情況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在人類理智研究第十節(jié)論奇跡中,他充分地肯定了他人 話語的證據(jù)性價值?!霸谌祟愖』钚?,沒有哪一種推理比陳詞、目擊證人和觀察
4、者那里得到的東西更普遍、 有用、必要了?!标愒~證據(jù)(testimonial evidence)從此成為一個討論至今的哲學(xué)主題。但他采用經(jīng)驗論 的方法賦了其次要地位,將其視作歸納推理的一種變形,將它的有效性和客觀性還原到了個人的觀察和經(jīng) 驗之屮。里徳(t. reid)第一次賦予陳詞獨立的證據(jù)地位,把他人話語視作一種“心靈的社會運作”。這就意味 著陳詞必然以一個其他人類理智交流的假設(shè)為前提,不可能將它還原為心靈的孤獨運作。少作為孤獨理 智行為的判斷和推理作了對比z后,里徳抱怨:“我們至今還沒有給這些社會行為一個不同于它們所表達 的運作的名字?!眾W斯汀(j.l. austin)沿著里德的路線繼續(xù)向前
5、走,在他的“他人思、想” 一文中,被當代認識論學(xué)者廣 為引用的一句話是:“權(quán)威的陳詞使得我知道了否則我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它是知識的來源?!彼J為 從他人那里第二手獲知也是一種正當?shù)闹览碛?。盡管休謨z后的哲學(xué)家對于陳詞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zhuǎn)向,但他 們并沒有在認識論層而為陳詞提供一套規(guī)則,而這項任務(wù)是由當代學(xué)者來完成的。一、科迪的狹窄的陳詞證據(jù)觀科辿(c. j. a. coday)繼承了里徳和奧斯汀的這一理念,“陳詞證據(jù)構(gòu)成了一個基本的證據(jù)范疇,不能 用諸如觀察或演繹推理z類的范疇對它進行還原和辯護?!笨妻{試圖在哲學(xué)層面上為陳詞提供一套規(guī)則。由于哲學(xué)關(guān)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陳詞,但證言本身卻是法律的技術(shù)術(shù)語
6、。因此,他區(qū)分了口然陳詞(naturaltestimony, li常生活中的陳詞)和標準證言(formal testimony,法律或者準法律的證言)。而科迪又認為 自然陳詞的概念與證據(jù)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標準證言蘊涵了證據(jù)的含義。所以,根據(jù)標準證言在口常生 活世界小的必要性和充分性,他提出了白然陳詞的定義,即然陳詞的三個充要條件”?!罢f者s通過 陳述p來作證(testify,下同),當且僅當:n1.說者s對' p的陳述是p的證據(jù),并且是被作為p的證據(jù)而提供的;n2.說者s冇相應(yīng)的能力、權(quán)威或者資質(zhì)去真實地陳述p;n3.說者s對p的陳述與某些冇爭議的或者尚未解決的問題相關(guān)(可能是p,可
7、能不是p),并r直接提 供給那些在這個問題上需要證據(jù)的人?!翱频系倪@些條件受到了廣泛的批評。雖然他試圖定義一個b然陳詞的概念,但仍像是在法庭上的作證 和證言,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告知行為。他的n1和阿欽斯坦(p. achinstein)的“潛在證據(jù)”非常相似,但耍更加嚴格。潛在證據(jù)的特征是:(1)即便h是假的,e也可以成為h的潛在證據(jù);(2) e是否是h的潛在證據(jù)并不依賴于任何人的關(guān)于e、h 或者他們z間關(guān)系的信念,在這個意義上,潛在證據(jù)是客觀的;(3)e必須是真的,而h則不必。此外,e 真不必蘊涵h(huán)真。n2條件的要害是,說者有如實說的能力,因此,說者的陳詞(證據(jù))必定是真的,不可 能是假的。下
8、文介紹的徳雷特斯克(f. dretske)的品灑師案例就是結(jié)合著n2從證據(jù)的視角分析了為什么科 迪的證據(jù)概念是極其狹窄的(對證據(jù)的要求過髙)o喬治是一位品酒專家,他可以準確地品出梅多克(modoc)葡萄酒,并r他知道梅多克葡萄酒就是波爾 多(bordeaux)葡萄酒,因為他知道梅多克地處波爾多地區(qū)。他也能止確地品出基安蒂(chianti)葡萄酒, 并將其與梅多克葡萄酒區(qū)分開。然而奇怪的是,喬治錯誤地認為拖斯卡納(tuscany,基安蒂葡萄酒產(chǎn)區(qū)) 是南波爾多的產(chǎn)酒區(qū)。所以,他錯謀地把基安蒂葡萄酒也當作波爾多葡萄酒,而別人都不知道他有這個錯 誤的地理信念。一天,當酒宴同時上了梅多克葡萄酒和某安蒂
9、葡萄酒時,喬治要了一杯葡萄酒并品出它是 梅多克葡萄酒,他知道酒宴上了波爾多葡萄酒。第二天,他的朋友邁克爾問他昨晚酒宴上了什么酒,喬治 回答說波爾多葡萄酒。喬治和邁克爾共同擁冇“酒宴上了梅多克葡萄酒”這一信念,但是,喬治和邁克爾 信念的證據(jù)卻是不-樣的。喬治的證據(jù)是他的“品酒時的感覺”,而邁克爾的證據(jù)卻是喬治這么說的。那 么喬治的話語能否作為邁克爾的證據(jù)呢?按照科辿的陳詞模型推論,不能。因為一個錯誤的地理知識使得 喬治的話語不能作為陳詞。進一步,通過對說者(喬治)增加n2限制性條件,喬治現(xiàn)在不知道“酒宴上了 梅多克葡萄酒” 了。按照阿欽斯坦的證據(jù)概念,無論喬治的話語是真是假,都可以作為邁克爾信念
10、的(陳 詞)證據(jù)。但按照科辿的(潛在)證據(jù)觀,只冇當喬治的話語是真的時,它才能成為邁克爾的證據(jù)??梢姡?科迪對陳詞的要求過高。他依據(jù)標準證言來定義白然陳詞,但是在他的定義中所釆納的證據(jù)概念遠遠嚴格 于阿欽斯坦的證據(jù)概念,1何這種嚴格的證據(jù)概念使得他的陳詞模型缺乏足夠解釋力。在n2屮,說者的資質(zhì)或權(quán)威,雖然是非常復(fù)雜,卻明顯是重要的。但科迪對于什么是相應(yīng)的能力、 權(quán)威或資質(zhì),并沒有進行明確的界定。弗里克對n2條件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她認為,對于聽者而言,說 者的能力、權(quán)威或資質(zhì)構(gòu)成了一-個“不透明的類”。至于n3,問題就更大了??妻{自己也意識到n3的后一句話(說者s的陳述p直接地提供給那些在這個
11、問題上需要證據(jù)的人)遇到了一個“腳印證據(jù)”的難題。“例如,當e是地毯上的泥濘的腳印時,s就是約 翰進屋前沒有擦凈他的腳印。即便約翰坦白了并且沒有人需耍證據(jù),我們還是會認為e是s的證據(jù)。雖然 我懷疑這種直覺是合理的,但是我們不需耍解決這個問題。”可見科辿的回答是模棱兩可的。然而,按照 科辿的陳詞模型(n3)推論,如果約翰坦白了并且沒有人需耍證據(jù),那么地毯上泥濘的腳印就不是證據(jù)。無 論是否有人需要證據(jù),腳卬事實上始終是潛在證據(jù)。的確,即便你的話語是否是證據(jù)取決丁我的需婆是有 理的,那為什么說你是否在作證取決于我的知識狀態(tài)或我的認識需要呢?如果證據(jù)是相對于認知者來說的, 那么你的意見是否是證據(jù)取決于
12、你的意見提供給誰。但是,我們并不能由此得出下述結(jié)論:如果你的話語 不是證據(jù),那么它就不是陳詞。格林厄姆(p. graham)認為,“我不需耍你以告知的方式所傳達給我的信息,但這并不意味著你不能提供陳詞?!笨倆,根據(jù)科辿的狹窄的陳詞觀(n1),如果一個陳述要作為陳詞,那它肯定是潛在證據(jù)。因此,在科 迪看來,一個不可靠的作證者是不可能存在的。就陳述p的說者(n2)而言,當由于缺少相關(guān)的能力、權(quán)威 或者資質(zhì)而不真實地陳述p時,盡管他可能不是-個可靠的作證者,他的陳詞可能不是認識上一個好的信 念來源,但他仍然可以作為作證者。這里,科辿似乎混淆了如下兩個問題:在什么條件下s作證p?可靠的 陳詞和虛假的陳
13、詞z間冇何不同?至于n3,科迪沒冇認識到,對于聽者而言,陳詞是信念或知識的一個來 源,而不管說者的意圖是否打算成為這樣一個來源。此外,科迪也沒冇認識到,一個說者能夠作證,不管 他的聽者是否需要。我們認為,陳詞是-種語言的社會交流行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因此沒有必要在說者和聽 者z間設(shè)置如此多的限制??频系年愒~觀,雖然揭示了陳詞的證據(jù)結(jié)構(gòu),但它的法律證言色彩太濃厚,導(dǎo) 致其對于h常語言與知識交流缺乏充分的解釋力。它把許多明顯是陳詞的例子排除在外了,因此有必要對 科迪的陳詞模型進行修正。二、格林厄姆的修正科辿的狹窄的陳詞觀,依賴于對標準證言中的證言分析。在法庭中,通過質(zhì)疑證人,只冇當證人滿
14、足 n2條件時,他才能提供證言;同時,被告是否冇罪處于爭議z中,陪審團需要證據(jù)(證人證言)來確定。對 于證人在證人席上所說的是否算作證言,陪審團或法官所依據(jù)的是,證人證言是否滿足n2和n3. “但是, 無論是在法庭內(nèi)還是在外,這并不表明,所冇作為證據(jù)的陳述事實上都必定滿足這兩個條件”。法院提升 證言標準的目的在于,確保在接受作證者陳述后所作出的審判是令人信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陳詞本身必 須滿足這些高標準。應(yīng)該指出的是,雖然證據(jù)的含義是陳詞概念的核心,但是陳詞的概念要人于證據(jù)的概念?!瓣愒~是極 其普通的,而且并不會總是在認識論上有效的。當我們說明p,圍繞p進行陳述時,我們就一直在提供陳 詞,但是
15、,我們卻可能沒有傳遞知識,其至也沒有提供潛在的、誠實的、絕對的或其他類型的證據(jù)?!备?林厄姆(p. graham)對科迪自然陳詞的三個充要條件進行了修改。“說者s通過陳述p來作證,當且僅g1.s對p的陳述被作為p的證據(jù);g2.s想讓他的聽眾認為他有相應(yīng)的能力、權(quán)威或資質(zhì),能夠真實地陳述p;g3. s認為他對p的陳述為某個問題相關(guān),他認為該問題是有爭議的或尚未得到解決的(該問題可能是 p,也可能不是p),并且s對p的陳述提供給他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需要證據(jù)的那些人。“這里的修正冇三個方面:第一是n1中的前一句話(說者s對p的陳述是p的證據(jù))被刪除了,只留下 后一句話,格林厄姆并不認為處于討論z中的陳
16、述是潛在證據(jù)。第二是將n2和n3修改成是說者的“意 圖”,即s認為他的聽眾相信他有相應(yīng)的資質(zhì)去陳述p(而不是他實際上有這樣的資質(zhì))。第三,根據(jù)格林 厄姆的修正,即s相信冇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事實上冇一個未解決的問題)o格林也姆的修正也使 得說者能夠去作證,而不管聽者的盂要是什么。通過對科辿陳詞觀三個條件的修正,在格林厄姆的陳詞定 義中,三個條件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修正示的觀點避免了科迪陳詞觀的許多問題。但應(yīng)該清楚的是,格林厄姆對陳詞觀的修正不能滿足如下情況:對于聽者,陳詞是信念或知識的一個 來源,而不管說者的意圖是否想成為這樣的一個來源。例如,一個人死后,他住前的h記被公開出版,其
17、實他根本不想把他的經(jīng)丿力和思想作為證據(jù)提供給任何一個人。再如,弗蘭克認為我們已知道校長辭職的信 息,但事實上我們并不知道?,F(xiàn)在假設(shè)他隨意地陳述了這一事實,他并不將這個陳述作為證據(jù)來提供,也 不相信他的陳述與一些爭議的問題相關(guān),也沒有將他的陳述提供給那些他認為在這件事上需要證據(jù)的人。 因此,弗蘭克的陳述,不能夠滿足格林厄姆的g1和g3,不是一個陳詞實例。然而,他確實給我們提供了 陳詞,我們也因此知道了校長辭職的信息。雖然格林厄姆的修正能夠處理類似于“虛假陳詞”和“腳印案例”的困境,但他的陳詞定義也是不完 備的,同樣也有“證據(jù)”的烙印。當代陳訶理論學(xué)者普遍認為,陳詞的定義應(yīng)能涵蓋日常的語言知識的
18、交流。應(yīng)該說,如果我們想去獲得一個認識論上可接受的對陳詞性質(zhì)的說明,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擁有來口 他人的陳詞信念或知識,即使他們(說者)不打算把信念或知識傳遞給我們。三、寬泛的思想表達觀可以看到,不論是科迪的狹窄的陳詞觀,還是格林厄姆的修正,人體上都是基于證據(jù)概念作出的,我 們可以稱其為“陳詞證據(jù)觀”。例如,科迪和格林厄姆都認為“一個說者通過作出一些陳述p來作證”。 與這種陳詞證據(jù)觀不同,那些對陳詞認識論感興趣的人常常擁有一個寬泛的陳詞思想表達觀(以下簡稱“思想表達觀”)0持這一立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州里克、奧辿(r.audi)和索薩(e. sosa)等。弗里克認為,“由陳詞所構(gòu) 成的知識并不是一類
19、與眾不同的知識,因此,不需耍對陳詞加以特別的限制。如果考慮到一個理性的聽者 應(yīng)當遵守的認識論規(guī)范,那么陳詞是一種相關(guān)種類的寬泛告知行為?!薄皟械脑谟诮涣鞯臄嘌裕瑹o論斷言 者的主觀狀態(tài)是什么”?!捌毡榈母嬷谥黝}事件上并沒有限制,或者與它的說者在認識關(guān)系上沒有限 制?!眾W辿聲稱,“當哲學(xué)家談?wù)撽愒~吋,在他們頭腦中出現(xiàn)的并不是在法庭上的證人的正式報告,在他 們看來,甚至不是信息的不口然的表達,而是一個人告訴另一個人某事的方式。”在這種寬泛的意義上, 陳詞幾乎應(yīng)用到我們對他人所說的每一件事上?!叭藗兏嬖V我們事物,傾向于在信息傳遞的意義上使用陳 詞?!迸c此類似,索薩認為,陳詞是思想或信念的一種表述,他
20、們可能指向一般世界,不特別指向一個人。 例如,一個人死后,他牛前日記的出版,也算作陳詞。為了理解這種寬泛的陳詞觀,我們可以剝離一些非木質(zhì)的不同,集中描繪它們普遍共冇的特征。因此, 一個寬泛的陳詞觀可以歸結(jié)為:說者s作證p,當且僅當s的陳述p是s的思想p的一種表達??梢钥吹?,寬泛的思想表達觀有著顯著的優(yōu)點,它避免了陳詞證據(jù)觀所帶來的問題。第一,在不是潛 在證據(jù)或說者具有和應(yīng)的能力、權(quán)威或資質(zhì)去真實地陳述p的條件下,說者也可以正確地表達他的思想。笫二,這種觀點認為,對于聽者而言,陳詞成為信念或知識的一個來源,而無論說者的意圖如何。第三,這種陳詞觀承諾,說者能夠作證,不管他的聽者的需要或興趣。第四,
21、這種陳詞觀僅僅要求一個人能表達 他的思想,因此,在缺乏“有爭議的或者尚未解決的問題”(n3)的條件下,s也是能夠作證的。但是,這種陳詞的思想表達觀太寬泛了,尤其是它沒有認識到非信息的思想表達和陳詞z間的區(qū)別。 例如,假設(shè)逛街時我說,“啊!今天天氣真好! ”雖然它表達我的思想:今天真是一個好天氣。但我們不可 能把它看作提供或傳達信息,實際上它僅僅是談話的填充物,類似于心境的表達。再如,在一群朋友小, 奈徳講了一個笑話,我隨聲附和道,“他有一-種很強的幽默感。”同樣,雖然我表達了我的思想:奈徳有 一-種很強的幽默感。但背景是我們都知道奈徳有一種很強的幽默感,因此我的表述僅僅是一個對朋友的笑 話有禮
22、貌的回應(yīng)。再如,“啊,多么宏偉的一棵樹! ”這僅僅衣達了樹的宏偉,并不是作出陳詞,因為陳 詞的概念與傳達信息的概念是緊密地連接的。針對寬泛的陳詞觀,拉基(j. lackey)舉了一個反例。在一幕戲劇中,演員愛徳佳說出臺詞:“對于我, 生命不再有任何意義! ”我們認為,盡管臺詞是他思想的表達,但不能作為陳詞。但持寬泛陳訶觀的人可 能會否認它是愛徳佳思想的表達,因為他們認為愛徳佳相信自己的臺詞(“對丁我,生命不再有任何意義”) 是沒有意義的。然而,如果寬泛的陳詞觀的擁護者持有這樣的冋答,那么我們有理由認為這種回答是不成 立的。首先,他們持冇的“思想表達”的標準會導(dǎo)致如下困境,即標準證言不能滿足寬泛
23、陳詞觀。例如,在 法庭上,克拉勒作證她親眼看見被告出現(xiàn)在這起兇殺案中。我們進一步假設(shè),她做的是偽證。雖然在任何 意義上克拉勒都不會相信b己報告給陪審團的事實,但是她能提供陳詞卻是被廣泛認可的。因此,在這兩 種相似的場杲下,如果持寬泛陳詞觀的人排除愛德佳的陳述作為陳詞,那么想支持克拉勒的陳述作為陳詞 似乎也是沒有理由的。第二,當一個演員短何地沉浸于他的角色的時候,他演說的臺詞當然可能是他思想的衣達。但是,在 語詞的日常合理使用的任何意義上,我們把這樣的臺詞作為陳詞將是非常奇怪的??妻{和格林也姆在證據(jù)的基礎(chǔ)上定義陳詞,將許多語言交流行為排除在陳詞z外,是一種狹隘的陳詞 觀。而寬泛的思想表達觀則走向
24、期一個極端,寬泛到以至于無法排除非信息的思想表達。因此,我們所需 要的陳詞定義,比寬泛的思想表達觀要有更多的限制,但比科迪和格林厄姆的陳詞證據(jù)觀要有更少的限制。四、拉基的思想交流觀庫什(m. kusch)說:“在認識論學(xué)者屮,關(guān)于如何最佳地界定陳詞范疇的問題,并沒有一個廣泛認可 的意見。最狹義地理解,陳詞在法律情景中有它的地位,陳詞是站在證人的角度給出的證言。在最寬泛的 意義上,陳詞代表了我們的”認識依賴性“。也就是說,作為認知者,我們在多種方式上依賴他人。處于 這兩個極端中的另一種立場是,將通過陳詞而獲得的知識與通過他人現(xiàn)在的或過去的指示性的話語而獲得 的知識等同起來。”在以往的定義中,陳詞
25、冇兩個明顯的互不相關(guān)的特征。一方面,就說者而言,陳詞經(jīng)常被作為一個冇 意圖的行為。這主要體現(xiàn)在科迪和格林厄姆的陳詞證據(jù)觀上。另一方而,對于聽者,陳詞乂被認為是信念 或者知識的個來源。在這個意義上,陳詞并不依賴于說者的意圖,而依賴于聽者的需要。這主要體現(xiàn)在 州里克、奧辿和索薩的寬泛的思想表達觀上。事實上,狹窄的陳詞證據(jù)觀和寬泛的思、想表達觀都沒冇認識 到這樣的不同:“對于說者,陳詞作為一個冇意向的活動;對于聽者,陳詞作為一個信念或知識的來源?!?作為一種語言行為,陳詞是將這兩個方面結(jié)合在一起的。拉基的陳詞觀是建立在語言交流行為的基礎(chǔ)上的。因此,我們稱z為“陳詞思想交流觀”(以下簡稱 “思想交流觀
26、”)。一-方面,為了表達陳詞概念,他主張使用“一個交流行為a傳達信息p”。他主張使用 “信息” 一詞,而反對使用“陳述” 一詞。在他看來,狹窄的陳詞證據(jù)觀和寬泛的思想表達觀都是根據(jù)陳 述作出的。他認為,在有些情況下,不使用陳述的形式也可以作出陳詞。例如,有人問你在廚房是否有咖 啡,這時你正吃著東西,因此以一個點頭回應(yīng)。雖然點頭不是陳述,但在這個情景下,它是一個人思想的 表達,能夠成功地完成信息的交流。因此,對于“一個交流行為”,他建議說者僅僅需要表達交流內(nèi)容。期一方面,從陳詞證據(jù)觀的角度來看,在一個人陳述的內(nèi)容和被作證的內(nèi)容總存在著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但是,拉慕認為一個人陳述的內(nèi)容冇時可以作證兩個
27、內(nèi)容。例如,你問我:“外面在下雨嗎?”我說,“在 捲柜里有一把雨傘。”在這個背景下,我的陳述“在壁柜里有一把雨傘”應(yīng)該意味著傳達信息:“在壁柜 里有一把用傘”和“外面下著雨”。因此,“一個交流行為a傳達信息p”意味著如下三點,1. 當a是一個陳述的話語(utterance)吋,它表達命題p, a傳達信息p.2. 當p是3所傳達的一個明顯的、不可忽略的實際含義時,a傳達了信息p.3. 在一個交流行為a表達命題q中,如果q蘊涵p),那么a傳達p和q兩種信息,這(對于在 交流行為中的任何一個正常的聽者或一個有能力的說者而言)是明顯的。拉基對于“一個交流行為a傳達信息p”的解釋主要是為了說明兩種陳詞:
28、說者陳詞(speaker testimony)和聽者陳詞(hearer testimony) o拉基的說者陳詞如卜:說者陳詞:說者s通過一個交流行為a作證p,當且僅當,在某種程度上根據(jù)a的可交流的內(nèi)容,s 合理地打算傳達信息p.從說者陳詞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點。第一,在交流行為提供的命題和命題作證的內(nèi)容z間不必 有一個直接的對應(yīng)。這是因為說者不僅要意識到一個交流行為q和作證的內(nèi)容p之間“合理地”銜接,而 且更要意識到作證的內(nèi)容z間必須“合理地”銜接。例如,我通過交流行為表達命題“有雨傘在壁柜里 q”,就能作證“外面下著雨p”和“冇雨傘在壁柜里q” o這就是因為我意識到q蘊涵p 是一個明顯“
29、合理的”銜接。第二,“在某種程度上根據(jù)a的可交流的內(nèi)容”則表明:如果所提供的一個 可交流的行為沒有傳達信息,那么這個交流行為不具有作為說者陳詞的資格。就聽者而言,拉基并不要求陳詞說者有任何的意圖。因此說者陳詞表明,陳詞能作為他人的信念或知 識的-個來源,不論說者是否有這樣的意圖。據(jù)此,一-個人死后他住前日記的出版和弗蘭克關(guān)于校長辭職的陳述都是可以作為陳詞的。事實上,拉棊在這兒想要表達的觀點是,即使說者從來就不打算把他的陳述 或者思想作為信息傳達給任何一個人,但說者仍可能作證。類似地,拉基建議聽者陳詞如下:聽者陳詞:面對h, s通過一個行為交流a作證p,當且僅當,h作為s的聽者,在某種程度上根據(jù)
30、" 的可交流內(nèi)容,合理地接受a作為傳達信息p.在以上定義小,他再一次提及了 “合理地”和“在某種程度上根據(jù)a的交流內(nèi)容”兩個短語?!昂侠?地” h的在于確保一個交流行為所提供的內(nèi)容和一個聽者所形成的信念z間存在一個相關(guān)的銜接。例如, 對于一個正常的聽者,將所接受的“雨金在壁柜里”的陳詞作為傳達“外面正在下雨”的信息,這是合理 的;對于一個正常的聽者,將所接受的說者的“香蕉是黃色的”陳詞作為傳達“草是綠色的”信息,這是 不合理的。因此,增加“合理地”是為了說明,如果這個交流行為冇這種不銜接的內(nèi)容,那么就不能作為 聽者陳詞。在某種意義上,“根據(jù)a的可交流內(nèi)容”就是為了排除如下情景:聽者所
31、形成的信念在本質(zhì)上 不是根據(jù)說者陳述屮的可交流的內(nèi)容形成的,而是根據(jù)聽者所聽到的和聽者在經(jīng)驗上的知覺或推理共同作 用形成的。在定義說者陳詞和聽者陳詞后,拉基給出了一個陳詞的普遍定義。t(陳詞):s通過一個交流行為"作證p,當且僅當,在某種程度上根據(jù)“的可交流的內(nèi)容,(1)s合理 地金圖(intend to)表達信息p,或者/和(2) a合理地被作為傳達信息p.拉基還對(2)作出了一個修正(2*), a合理地被或者應(yīng)該被作為傳達信息p.與證據(jù)觀和思想表達觀相比,我們認為,拉基的思想交流觀是相對完善的??频系淖C據(jù)觀不區(qū)分,或 者說合并了說者陳詞和聽者陳詞,因此科迪無法處理下述兩種情景:一
32、個說者金圖表達聽者不需要的信息 和一個聽者誤把一個交流行為作為某種信息的表達,但說者卻不是以這樣的意圖提供的。所以,科迪的狹 窄的陳詞觀既不能滿足說者陳詞,也不能滿足聽者陳詞。而格林厄姆對陳詞的修正,使得關(guān)注點離開聽者, 僅僅集中在說者的意向和信念。在理解說者陳詞方面,與科辿相比,盡管格林也姆也許更成功,但他的修 正并沒有考慮到聽者陳詞。寬泛的思想表達觀和比,拉基的思想交流觀區(qū)分了說者陳詞和聽者陳詞,這使他能夠提供一個更加 具有限制性的說明。對于寬泛的思想表達觀,一個說者作證唯一需要的條件是表達白己的思想。顯然,這 種陳詞定義太寬泛了。它沒有從真正的陳詞事例小區(qū)分出非信息的農(nóng)達。說者陳詞和聽者陳詞的區(qū)分則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xué)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經(jīng)濟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特點 第1課 發(fā)達的古代農(nóng)業(yè)新課說課稿1 新人教版必修2
- Unit 4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 Lesson 19(說課稿)-2023-2024學(xué)年人教精通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Unit 1 Teenage Lif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說課稿 -2024-2025學(xué)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冊001
- 2024年春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3單元 10 老王說課稿 新人教版
- Unit 5 Working the Land Reading and thinking 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高二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農(nóng)田整改合同范本
- 作品出版合同范例
- 鄭州水泥化糞池施工方案
- 關(guān)于活動執(zhí)行合同范本
- 加盟區(qū)域保護合同范例
- 測繪工程產(chǎn)品價格表匯編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語言和語言學(xué)課件
- 《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xué)品規(guī)定》
- 裝飾圖案設(shè)計-裝飾圖案的形式課件
- 2022年菏澤醫(yī)學(xué)專科學(xué)校單招綜合素質(zhì)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護理學(xué)基礎(chǔ)教案導(dǎo)尿術(shù)catheterization
- ICU護理工作流程
- 廣東版高中信息技術(shù)教案(全套)
- 市政工程設(shè)施養(yǎng)護維修估算指標
- 分布式光伏屋頂調(diào)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