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的新思_第1頁
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的新思_第2頁
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的新思_第3頁
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的新思_第4頁
混沌之美——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的新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沌之美一一對美學中“人”與"情”兩個基本問題的新思【摘要】美雖是混沌的言說不清的,但在這個混沌體 中,“人”與“情”就像兩個奇異的“吸引子”,冥冥中引 領著混沌中的秩序。人是美的題中之義,美是人之所向, 美以其特殊的價值關懷著人類的存在,又尊重人之個體的 生存與發(fā)展。而情是美的精義要素,無情亦無美,在審美 中“情”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試圖通過“人”與 “情”這兩個“吸引子”來窺視美。【關鍵詞】混沌;美;情;人為了揭開美這一神秘面紗,人類進行了幾千年的不懈 探索。站在21世紀這個時空制高點上,面對美,人們仍然 只有望洋興嘆。美就像一個混沌的不可言說的印象派之畫, 交織著感性與理

2、性,融合著形式與意義,綜述著相對與絕 對,言說著遮蔽與顯現(xiàn)。他總活現(xiàn)于人的視野之內,有躲 避于人的掌握之外。在久遠的美學史上,美學家基本上都是從美自身的本 質與特性的角度破解其魅力之謎的,如從感性與理性、內 容與形式等方面試圖去剝離美的“混沌”使之清晰起來。 在肯定這些頗具啟發(fā)性的探索的同時,也不得不遺憾的承 認這些努力的徒勞。因為,美本身就是混沌的言說不清的。 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對美的解釋與言說不過是基于人類 追求無限、清晰和真理的一種本能或沖動。而這種分析和 言說一開始就遠離了美。隨著近年來混沌學這一新興邊緣學科的興起與深入影 響,人們愈來愈強調宇宙的“無序、不穩(wěn)定性、多樣性、 不平恒和

3、非線性關系”等混沌特征?;煦鐚W同時也認為混 沌之中仍有一個“奇異的吸引子”,冥冥之中支配著從無序 到有序的組織過程。本文就試圖在美學領域內尋找這些“ 吸引子”,通過它來窺視美。一、人與美眾所周知,美只有對人才有意義,美學本身也是一門 人文學科。人無疑就是一個“奇異的吸引子”,引領著美中 混沌的一切走向有序,放射出迷人的魅力??梢哉f,美的 混沌性很大程度上在于美與人(群體與個體)之間那種復 雜的特殊關系。美的魅力也是在這種關聯(lián)上而言的,抽離 了人,美就無所謂魅力的有無。1美對人之生存的關懷。在當下新的歷史語境中,人 類的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惡化,面對空前的危機和困境,人們 把反思的重點重新轉向人的問題

4、,即人是什么,人的價值 何在,人類該怎樣生存等。美學經過成長之痛后也不可避 免的回歸到人的存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來。存在論美學、生 態(tài)美學等正是在這種美學轉向中漸成聲勢的。存在論美學 強調的存在不是別的存在,而正是人的存在;生態(tài)美學在 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的背后,突現(xiàn)的還是人怎樣才能更好的 生存這一中心。其實,美和美學一直關懷著人的生存,只 是這種關懷一直被長期的忽視和盲目的探尋所遮蔽。而在 當下特殊的歷史與驚下,這種關懷被重新得到強調。美對人之生存的關懷突出表現(xiàn)在人不懈追求審美化生 存上。人類在欲望與技術的支配和幫助下,一路高歌猛進。 然而這種欲望上的征服與物質上的創(chuàng)造并沒有使人類的生 存環(huán)境越來越

5、宜人,相反,卻危機重重。人類不得不對原 有的生存方式進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認識到人應更自由 更詩意的存在,而不是受自己創(chuàng)造物的支配和擠壓;人與 自然應更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更對立沖突;物質和精神應更 平衡更同步,而不是分道揚鍍似的背離所以,追求審 美的存在是人類在長久困境中做出的偉大抉擇,是對人類 未來的光明指引。審美的存在是人類內部心靈的和諧以及 與外部世界和諧的統(tǒng)一,所以我們在美化生存環(huán)境的同時 也應美化自己的心靈。這就是美對我們的啟示,美正是以 這種啟示關懷著人類的生存。2.美對個體的尊重。人既作為群體而存在,也作為個體而存在。這是人之存在的兩種基本意義。然而在實踐美 學曾一統(tǒng)天下的局勢下,

6、人作為個體的存在是一直缺失的。 實踐美學抓住了實踐這一聯(lián)系主觀和客觀的關鍵,為人們 解決美學難題提供了一把鑰匙。但在當下追求多元共存和 而不同的語境中,實踐美學不顧審美個體而對實踐的群體 性、物質性和歷史性的強調愈來愈受到質疑。美正是以它 自身所特有的內在性、精神性和個體性重新肯定了人作為 個體所載負的價值與意義。后實踐美學也就是在這一意義 上高揚了人的個體性,與實踐美學展開了論爭,它力求恢 復美所特有的個體體驗性,把審美從實踐的底色中重新渲 染,在巨大的物質噪音中宣揚審美的個體內在性和自由超 越性。美不能脫離個體的體驗而存在,美的普遍性是以對個 體的有效性為元基的。把個體的人淹沒在群體的人之

7、中, 美的自由性、詩意性與精神性就得不到足夠的張揚,美對 人的意義從而也得不到正確的界定。美在人的群體存在上 要求其詩意地存在的話,在個體存在上則要求其心與身的 全面發(fā)展。這里也就又有了美育的要求。美育即審美教育, 是人實現(xiàn)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理想途徑,它是與人追求自由與超越的天性相適應的。從美育的獨特性上可以見出美對人 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尊重。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他從 人的感情出發(f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使受教育者在 興致勃發(fā)自由自在中“頤情養(yǎng)性”,在潛移默化中建構自己 的審美心理,實現(xiàn)人性的自由和完整。、美與情美的事物必須是具體的形象的。對美的這一限定是美 與情的特殊關系決定的。冷冰冰的理論

8、與空洞的說教是無 法讓人動情的。美必須斥諸于情感,以情感人,以情悅人。 可見,“情”同“人” 一樣也是一個奇特的“吸引子”,在 美這個混沌體中發(fā)揮著特殊的功用。1從美的特質上說,美必須具有情感性。人是一種情 感動物,美的事物必須切合人的情感,才能與人發(fā)生情感 關系,才有可能稱之為美。中國傳統(tǒng)美學基于生命哲學認 為宇宙萬物均一氣化成,因而外物生命情態(tài)與人的情感能 交互感應。西方也有“移情”之說,認為能憑自己的心靈 為外物灌注生氣,將事物人格化為“自我”,從而在自我的 內心關照中體驗愉悅。雖然兩種主張在對美感認識上都留 有遺憾,但它們對美中情感的強調與重視是應該充分肯定 的。此外,美的內在性、精神

9、性和自由性無不與情感有關, 它們之間有內在一致性。2 在審美過程的展開來看,情感是審美展開過程中最 活躍的因子。情感廣泛深入審美主體心理因素之中,使整 個審美過程都浸染著情感色彩,推動著審美的深入。情感 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態(tài)度評價,已不同于日常情感,而是以 審美理想的滿足為標準的高級態(tài)度評價。所以,審美情感 所帶來的愉悅也不同于生理上的快感。此外,情感在審美 過程中還常常充當感知和想象的動力,推動審美通過感知 和想象廣辟審美疆域,深入審美境界。3在審美效用上講,美必須具有動情的感染力。美只 有通過情感才能發(fā)揮效用。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 “美的事物在人心里喚起的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人 的面

10、前洋溢于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泵乐挥屑ぐl(fā)人的情感 才能在精神上給我們帶來滿足與愉悅,這一點是不言而喻 的。4. 從美育角度來說,美育本質上就是一種情感教育。 這一點在本文前面論述美對個體存在的尊重中曾有過強 調,在此就不再重復。5. 以上四點是圉于情感這一重要因素在審美中的意義 而言的,這不足以概括美與情的復雜關系。其實“情”并 不僅僅指情感,“情”還是一種情懷,一種精神內質,甚至 整個心靈世界。美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和社 會科學不同,就在于對人類這種心靈故鄉(xiāng)的守護,在于追 逐著一個和諧完美而又載負著終極價值和關懷的理想世界。 如果美的精神性與情感性凈化和塑造著人的心靈,那么它 的超越情懷無時不在呼喚著人類想著完美世界奮進。有以上泛泛的分析我們可見,美雖是混沌的言說不清 的,但它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密切性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人 都有美的要求,人也是美的題中之意。美以其特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