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中國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研究_第1頁
東中國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研究_第2頁
東中國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研究_第3頁
東中國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研究_第4頁
東中國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研究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東中國海水體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研究    魏蘭蘇 孫德勇 李楠【摘 要】深入了解水體光譜吸收特征,對于建立水色遙感光學模型,提高水色遙感的定量反演精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2016年9月以及12月兩班航次的實測數據,計算并比較東中國海三個海域的懸浮顆粒物的吸收系數、比吸收系數,再結合葉綠素a濃度及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對吸收特征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總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性、比吸收特性均與浮游藻類顆粒物的類似,其在波段440nm和675nm有明顯的吸收峰,非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隨波長增加而不斷減??;從整體上來看,渤海的吸收系數最大,黃海次之,東

2、海最小?!娟P鍵字】東中國海;懸浮顆粒物;吸收特征;比吸收特征: p733.3 : a : 2095-2457(2018)21-0058-004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1.027【abstract】spectr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a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of ocean color model and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water color remo

3、te sensing quantitative invers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two voyages in september 2016 and december,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three sea areas of the east china sea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and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

4、tic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 a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tral absorption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lanktonic algae particles. the absorption peak

5、s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band 440nm and 675nm are obvious, 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nonalgal particl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avelength. on the whol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bohai sea i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is the smallest.【ke

6、y words】east china sea; particulates;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0 引言東海、渤海和黃海的光學性質不僅受到浮游植物及其降解物的影響,還與溶解物質與陸源性懸浮顆粒物有關1,因此這三個海域均為典型的類水體,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較高8。懸浮顆粒物影響著海水固有光學特性的變化,同時也在沿岸水域中起到重要作用2-3。除此之外,懸浮顆粒物中的浮游藻類物質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光能,從而影響水體的初級生產力4。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性通常由吸收系數表征,是水色遙感中的一個關鍵參數

7、。因此,準確測量水體中懸浮顆粒物光譜吸收系數,并研究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性,對于建立水色遙感光學模型、初級生產力估算和模擬生態(tài)過程具有重要意義5。吸收系數是固有光學量之一,國內外已有較多針對水體懸浮顆粒物吸收特征的研究。朱建華等學者25在對黃東海海區(qū)的研究中發(fā)現總懸浮顆粒物與浮游植物色素吸收系數光譜曲線相似,并得到浮游植物是懸浮顆粒物的主要組成部分,非色素吸收系數光譜呈e指數衰減趨勢的結論;王桂芬等學者26在對南海北區(qū)的研究中,發(fā)現表層水體的非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與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有線性關系;wang yuan-dong等學者1在對查干湖的研究中發(fā)現總懸浮顆粒物與非色素顆粒物光譜吸收水平較高,

8、浮游藻類吸收系數與葉綠素a濃度存在冪函數關系,浮游藻類比吸收系數與葉綠素a存在非線性關系;孫德勇等學者5在對太湖梅梁灣的研究中發(fā)現,非藻類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系數隨波長的變化遵循指數衰減規(guī)律,浮游藻類顆粒物吸收與葉綠素a濃度有關。結合前人的研究,本文通過研究總懸浮顆粒物、浮游藻類顆粒物、非藻類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性與比吸收特性,同時結合葉綠素a濃度和總懸浮顆粒物濃度,進一步分析其與浮游藻類顆粒物和總懸浮顆粒物光譜吸收特征的關系,得到東中國海的光譜吸收特征。1 數據與方法1.1 數據獲取方法1.1.1 測量站位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2016年9月以及12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公開航次。每個站位主要

9、針對水體的吸收系數、懸浮顆粒物濃度、懸浮顆粒物粒徑、散射系數、后向散射系數等參量展開測量。航次站位分布分別如圖1所示。1.1.2 吸收系數的測量目前我國測定水體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大多采用 t方法6。t方法無法解決水樣的濾膜后向散射問題,同時東中國海近岸水體渾濁度高,測量結果會產生較大誤差。因此,為了解決散射等參數造成的問題,本文采用t-r方法,測量水樣中濾膜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可以明顯降低散射等參數造成的問題。將含有樣品的濾膜浸入甲醇溶液中27,對其進行處理直至將膜上的色素都萃取出來并去除。此時,只剩下非藻類顆粒物留在膜上,用同樣的方式得到非藻類顆粒物的吸收系數ad()。而浮游藻類顆粒物的吸收系

10、數aph()則憑據線性疊加原理,可以通過總懸浮物顆粒物的吸收系數ap(),減去非藻類顆粒物的吸收系數ad()的光譜吸收系數計算得到17。1.1.3 懸浮顆粒物濃度的測量懸浮顆粒物的濃度(tsm)根據“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稱量得到20。將總懸浮顆粒物的質量與水樣的體積相除,即可得到總懸浮物濃度19,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的計算公式如下:1.1.4 葉綠素a濃度的測量本文中采用萃取的方法測定海水中葉綠素a(chl-a)的濃度,首先在抽濾裝置的濾器中放入濾膜(玻璃纖維濾膜或混合纖維酯微孔濾膜)。抽濾后,用鑷子小心拿出濾膜,將其對折(向里的一面有藻類樣品),接著使用濾紙對其吸壓,除去濾紙上的水分。然后將濾膜靜置

11、在100%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在0的條件下萃取24h后,將膜取出,放入trilogy熒光儀中測出熒光值,利用標定的曲線,即可得到葉綠素a的濃度21。1.1.5 比吸收系數的測量目前已有的對海洋水體中非藻類顆粒物的比吸收特征的研究中,發(fā)現總懸浮顆粒物的比吸收系數a*p()與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tsm)有關,它的比吸收系數a*p()可由計算得到,滿足以下公式:2 結果與分析2.1 懸浮顆粒物的吸收特征2.1.1 總懸浮顆粒物的吸收光譜特征水體中,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由兩部分組成:浮游藻類顆粒物吸收和非藻類顆粒物吸收。受這兩部分影響大小和方面不同,懸浮顆粒物會呈現出不同的特性。東海、渤海

12、、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的吸收光譜曲線如圖2所示,三個海域的曲線都在440nm和675nm左右出現吸收峰,在600nm附近吸收系數達到最低值24,675nm波段附近比440nm波段附近的吸收峰更加明顯,可能是因為非藻類顆粒物對吸收系數的影響在440nm處不明顯。同時,吸收系數的大小也受到不同海域的影響,東海、渤海和黃海的ap(440)分別為0-0.25m-1、0-0.4m-1、0-0.375m-1,ap(675)分別為0-0.15m-1、0-0.175m-1、0-0.15m-1,由此可以看出:總體上渤海的總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最大,黃海次之,東海最小,可能是由于渤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的含量較高且無機顆

13、粒物含量較低。對三個海域的ap(440)與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做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海域之間存在差異,結果表明渤海和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與其濃度存在正相關,而東海則存在負相關,但三個海域二者的相關性均不大,可以說明渤海和黃海海域的總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均隨其濃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東海海域則存在減小的趨勢。2.1.2 浮游藻類顆粒物的吸收光譜特征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光能,從而影響水體的初級生產力。東海、渤海、黃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的吸收光譜曲線與總懸浮顆粒物趨勢和形狀大致類似,但比總懸浮顆粒物的變化更加明顯,且在675nm處浮游藻類顆粒物與總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較為接近。再看不同海域對吸收系數的影響,東

14、海、渤海和黃海的aph(440)分別為0.025-0.15m-1、0.025-0.325m-1、0.025-0.225m-1,aph(675)分別為0.01-0.075m-1、0-0.2m-1、0-0.15m-1,從結果可以分析出:渤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最大,黃海次之,東海最小23,且渤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變化范圍在三個海域中最大,可能是由于渤海為瓶頸式的半封閉內海,又與多條河流相連,自然資源豐富,浮游藻類顆粒物濃度較高28。浮游藻類吸收系數會受到葉綠素a濃度的影響并隨其變化,因此對三個海域的aph(440)與葉綠素a濃度做統(tǒng)計分析(圖3),結果得到東海、渤海和黃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

15、吸收系數與葉綠素a濃度均有較好的正相關性,即三個海域的浮游藻類吸收系數均隨著葉綠素a濃度增加有增大的趨勢。其中,葉綠素a的濃度變化與水體營養(yǎng)狀態(tài)變化有關。2.1.2 非藻類顆粒物的吸收光譜特征非藻類顆粒物包括水體礦物沉積、藻類細胞降解物、排泄物、非色素有機物等。三個海域的非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ad隨波長的增加而不斷減小。東海、渤海和黃海的ad(440)分別為0-0.15m-1、0-0.3m-1、0-0.14m-1,渤海的非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為三個海域中最高,黃海次之,東海最小,可能是因為渤海含有較多來自內陸的無機顆粒物,導致非藻類顆粒物濃度較高,微生物分解活動加強24。2.2 懸浮顆粒物的比吸收

16、光譜特征2.2.1 總懸浮顆粒物的比吸收光譜特征總體上三個海域的總懸浮顆粒物的比吸收系數a*p與吸收系數ap曲線特征相似。不同海域對比吸收系數的影響不同,東海、渤海和黃海的a*p(440)分別為0.01-0.13m2·mg-1、0-0.08m2·mg-1、0-0.0065m2·mg-1,a*p(675)分別為0-0.06m2·mg-1、0-0.03m2·mg-1、0-0.03m2·mg-1,總體上三個海域的總懸浮顆粒物比吸收系數相差不大。對三個海域440nm處的總懸浮顆粒物比吸收系數a*p(440)與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做統(tǒng)計分析,從結果

17、可以看出:在渤海和黃海海域,a*p(440)與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而東海海域則存在正相關,說明渤海和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的比吸收系數相對較為恒定,東海海域的總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隨其濃度的增加而增加。2.2.2 浮游藻類顆粒物的比吸收光譜特征地區(qū)、季節(jié)、環(huán)境的差異會造成葉綠素a濃度和浮游植物吸收光的能力變化,從而影響浮游藻類顆粒物的比吸收系數a*ph23。東海、渤海和黃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與總懸浮顆粒物的光譜比吸收系數曲線相似,東海、渤海和黃海的a*ph(440)分別為0.03-0.09m2·mg-1、0.035-0.09m2·mg-1、0.025-0.075m

18、2·mg-1,a*ph(675)分別為0.015-0.04m2·mg-1、0.02-0.04m2·mg-1、0.015-0.035m2·mg-1,總體上東海、渤海、黃海的浮游藻類比吸收系數無明顯差異,表明這三個海域的營養(yǎng)水平相近。當葉綠素a濃度增加時,有時會產生色素包裹效應。對三個海域的浮游藻類顆粒物比吸收系數a*ph與葉綠素a濃度做統(tǒng)計分析(圖4),a*ph(440)與葉綠素a的濃度間存在微弱的相關性,雖然三個海域浮游藻類比吸收系數隨葉綠素a濃度增加均有減小的趨勢,但浮游藻類顆粒物比吸收系數相對較為恒定。這是由于海水營養(yǎng)程度的增加,使得浮游植物色素濃度

19、的增加更加明顯,促進了色素的包裹效應,使得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數下降23。3 討論東海、渤海和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與浮游藻類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性類似:整體上,渤海的吸收系數最大,黃海次之,東海最小。可能由于渤海為瓶頸式的半封閉內海,又與多條河流相連,自然資源豐富,浮游藻類顆粒物濃度較高。另外,非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隨著波長增加而不斷減小。其中,渤海的非藻類顆粒物的吸收系數較高,黃海次之,東海最小??赡苁且驗椴澈V杏休^多來自內陸的無機顆粒物,使得非藻類顆粒物濃度較高,微生物分解活動較強。東海、渤海與黃海的浮游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與葉綠素a的濃度有良好的正相關性,朱建華25等學者對黃海和東海懸浮顆粒物吸收特

20、性的研究結果與本文相同,說明本文關于這兩個海域的研究結果基本正確。王曉梅8等學者關于東海和黃海的研究中的總吸收系數光譜圖變化趨勢與本文并不相同,可能是因為本文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忽略了空間和時間上水面粗糙度以及光照的影響。東海、渤海和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的光譜比吸收特性與浮游藻類顆粒物的相似,總體上各個海域的比吸收系數相差不大,說明三個海域的營養(yǎng)水平類似。受色素包裹效應的影響,三個海域的浮游藻類顆粒物比吸收系數與葉綠素a濃度的相關性較差。孫德勇5等學者關于太湖懸浮顆粒物的比吸收特性研究中浮游藻類顆粒物的比吸收光譜圖與本文大致相同,使本文結論得到驗證,然而孫德勇5等學者發(fā)現在太湖浮游藻類比吸收系數

21、與葉綠素a的濃度有較好的的冪函數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內陸湖泊營養(yǎng)水平比海洋高,藻類粒級結構不同,由其導致的色素包裹效應使比吸收系數發(fā)生的變化不同。4 結論與展望本文主要研究了東海、渤海和黃海的懸浮顆粒物的光譜吸收特征,結合2016年9月以及12月兩班航次的實測數據,計算了東海、渤海和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浮游藻類顆粒物和非藻類顆粒物的吸收系數、比吸收系數,分析了不同波段不同海域的光譜吸收特征,并且結合葉綠素a濃度及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整體來看,東海、渤海和黃海的總懸浮顆粒物與浮游藻類顆粒物具有類似光譜吸收特性和比吸收特性,在440nm和675nm附近出現吸收峰,且由于非藻

22、類顆粒物的影響,675nm處較為明顯,在600nm附近吸收系數或比吸收系數達到最低值。渤海的吸收系數最大,黃海次之,東海最??;各個海域的比吸收系數相差不大,說明三個海域的營養(yǎng)水平類似;非藻類顆粒物吸收系數隨著波長的增加而不斷減小。其中,渤海的非藻類顆粒物的吸收系數較高,黃海次之,東海最小。在對東海、渤海和黃海懸浮顆粒物光譜吸收特征的研究過程中,由于數據量等原因,本文只對各種吸收系數、比吸收系數進行了簡單計算,并沒有對數據出現異常值的原因進行更深入的剖析,下一步會采用更加細致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深入處理。【參考文獻】1wang yuan-dong,liu dian-wei,song kai-shan

23、,zhang bai,wang zong-ming,jiang guang-ji,tang xu-guang,lei xiao-chun,wu yan-qing.light absorption by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chagan lake,jilin.j.guang pu xue yu guang pu fen xi/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11,31(1).2樊輝,黃海軍.黃、東海二類水體春季表觀光譜特征與表層懸浮體濃度反演模式j.海洋與湖沼,2010,41(2):161-166.3邢飛,汪亞

24、平,高建華,等.江蘇近岸海域懸沙濃度的時空分布特征j.海洋與湖沼,2010,41(3):459-468.4時志強,張運林,劉明亮,等.湖北東湖、梁子湖和洪湖顆粒物吸收光譜特征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0(6):736-743.5孫德勇,李云梅,黃家柱,等.太湖梅梁灣夏季水體組分光譜吸收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08,28(2):749-760.6時志強,張運林,蔡同鋒.長江中下游淺水湖泊懸浮顆粒物吸收系數測定方法探討j.湖泊科學,2015,27(3):519-526.7吳昊,丘仲鋒,張艷萍,等.2013年夏秋季黃、渤海懸浮顆粒物粒徑分布特征j.海洋科學,2015,39(12):91-

25、99.8王曉梅,唐軍武,宋慶君,等.黃海、東海水體總吸收系數光譜特征及其統(tǒng)計反演模式研究j.海洋與湖沼,2006,37(3):256-263.9王桂芬,曹文熙,楊頂田,等.基于光譜相關關系的海水總懸浮顆粒物吸收光譜的分解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 29(1):201-206.10邢小罡,趙冬至,劉玉光,等.渤海非色素顆粒物和黃色物質的吸收特征研究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8,27(6):595-598.11馮士笮.海洋科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孫慶軍.黃海地質j.地球科學進展,1992(5):74.13 wang weiguo,fang jianyong,chen lili

26、,wu risheng,yu xingguang.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chukchi seaj.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2014,(03):155-163.14qiao l l,wang y z,li g x,et al.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northern bohai bay in summer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rma

27、- cline.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11,93(3):212-210.15kawahata h.suspended and settling particles in the pacific. deep sea research ii,2002,49(24-25):5647-5664.16lartiges b s,deneux-mustin s,villemin g,et al. 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from the r

28、hine river. water research,2001,35(3): 808-816.17tassan s, ferrari g m.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bsorption measurements of aquatic particles retained on filtersj. limnology & oceanography, 1995, 40(8):1358-1368.18caowenxi, yangyuezhong, liusheng, et al. spectr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phyt

29、oplankton and its relation to chlorophyll a and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in coastal waters of southern china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005, 15(4):342-350.19lisst-100x particle size analyzer, user2-350.42-350.kton and its relation to chlorophyinc, 2013.20馬永安、徐恒振、于濤等,gb 17378.4-2007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m.2008,中國標準出版社.21許巖, 陳文博, 牟剛,等. 熒光儀法測定海水中葉綠素a的不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