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論第158課_第1頁
入行論第158課_第2頁
入行論第158課_第3頁
入行論第158課_第4頁
入行論第158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入行論第158課下面繼續(xù)學習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當中,我們在分析唯識在勝義當中實不實有的觀點。在世俗當中,一切萬法唯識,的確有很多的功德、利益,而且前面我們提到,在世俗當中,唯識是名言的實相。但在勝義當中,因為要了知一切萬法的究竟實相,所以我們要通過勝義理論,觀察是否存在哪怕微細如芝麻許的實有法。如果通過觀察沒有辦法安立,那么公正的人都會隨順于這種正理。中觀師跟隨佛陀二轉(zhuǎn)、三轉(zhuǎn)法輪的究竟教言,了知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無自性的。那么所空的是什么?所空的是眾生的妄想、分別念。這些妄想,執(zhí)著萬法是有是無。我們認為萬法是有的,是錯誤的,認為萬法是空,也是錯誤的。其實萬法超越了有,也超越了無;超越了顯現(xiàn),也

2、超越了空性,這一切都超越了。因為顯現(xiàn)也好、空性也好,有也好、無也好,這些都是分別念的境界,是在分別念中出現(xiàn)的概念而已。這種分別念,不符合究竟實相。寂天菩薩、月稱論師等菩薩,相合佛的究竟密意,告訴我們一切萬法,超離有無是非,遠離一切戲論,世俗和勝義、顯現(xiàn)和空性,都是無自性的。所以,認為“有”的觀點要破斥,“無”的觀點也要破斥,但是在破斥有、無的時候,重點不一樣,主要是破有邊。因為最障礙眾生獲得究竟實相的,就是有邊的思想,認為諸法是實有或者是常有的,這種觀點是對眾生最大的障礙。當我們通過很多的正理、例子、教證,說明一切萬法不存在實有,把有邊破掉之后,剩下的無邊,就比較容易破了。因為所謂的無,觀待于

3、有才可以安立。比如說這個地方?jīng)]有柱子、沒有人,它要觀待首先有人存在的概念,才能從這個概念當中,進一步地說,這個地方?jīng)]有人,沒有柱子、沒有瓶子。通過很多的理論,遮破了眾生執(zhí)著實有、認為存在、有的觀點,把有打破之后,依靠有安立的無就沒有了。如果柱子沒有,那么沒有柱子的思想,就更容易破掉一點。眾生執(zhí)著的大多都是有的方面,對無的方面,執(zhí)著不是很強烈,也不是很多。所以我們只要把有邊打破,無邊就順勢而破,很容易就破掉無邊了。雖然抉擇萬法空性,要打破有無二邊,或者有無是非四邊,但最著重的是要打破有邊,有邊一打破,觀待有邊的無邊,也就沒法安立了。因為無邊,是觀待有才假立的。有些地方這樣講,有的法是依靠因緣顯現(xiàn)

4、的,內(nèi)緣起或者外緣起。無的法是依靠“有”而顯現(xiàn)的,如果“有”沒有了,那依靠“有”顯現(xiàn)的“無”,也不會實有存在,很容易就會破掉。因此智慧品當中,既破有,也破無,但是重點破有,入中論中論般若經(jīng)也是這樣的。這方面的原因我們要了知。前面講到“無有現(xiàn)量根據(jù)”,下面我們看第二。巳二、無有比量根據(jù):在頌詞當中,講到了對方的比量,他要通過什么推出心識實有。第二要破掉比量的根據(jù),它沒有比量根據(jù),進一步是使對方?jīng)]有辦法安立心識實有的觀點。頌詞當中講,若無自證分,心識怎憶念?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第一二句是對方的觀點,第三四句是中觀師的觀點。對方是這樣講的:“如果沒有自證分,心識怎么可能有憶念功能呢?”我們說:“

5、沒有自證分,也可以有憶念。因為心境相連故,能夠了知,猶如鼠毒一樣?!敝杏^師破除對方的理證,是使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沒有自證也可以憶念。當然這里的自證,是唯識宗認為的實有自證。下面看對方是以怎樣的比量,來推知自證是存在的。他講:“自證分應該存在,否則我們的心識就沒法憶念了?!睉浤钪饕腔貞洠覀兓貞涀蛱?、前天的事情,因為有自證,才會有憶念。打個比喻講:“前天我看到一朵花,當我看花的時候,花也在,我的心識也存在。今天我突然想起了前天看的這朵花,這就是憶念。這個憶念的過程,就是自證分?!盀槭裁茨??因為當我憶念的時候,也許前天的那朵花早已經(jīng)凋零了?;蛘呶仪疤炜吹侥嵌浠ǎ窃诹硗庖粋€城市,現(xiàn)在我回到自己的

6、城市,我在回憶的時候,這個對境并沒有現(xiàn)前。憶念有一個特點,真實的對境不需要現(xiàn)前,它只要在自己腦海中,想一想就可以了。所以在憶念的時候,沒有真實的外境,只有我們的心。這個憶念不就是自證嗎?自己證知自己。“自證不需要實有的外境,自己可以證明自己。我們現(xiàn)在這種憶念,它根本不需要外境,只有心識就可以回憶。如果沒有自證,怎么可以回憶呢?有回憶說明有自證,而且回憶本身,就是自證。”對方通過回憶來說明自證。對方的重點是講,回憶的時候沒有外境。前天看到的真實的花,在回憶的時候,它根本不會出現(xiàn),也不需要出現(xiàn),我就回憶起來了。這個時候,沒有外境,只有自明自知的心識,怎么沒有自證呢?如果沒有自證,就沒有憶念了。因為

7、有憶念,通過憶念,推理出自證是存在的。這叫做比量。他沒有直接說自證成立,是通過憶念來比量,自證是存在的。因為有憶念的緣故,自證是可以安立的??此票容^正確,但是這里面也是有漏洞。中觀師回答說:“心境相連故,前天看到花的時候,心和境也是相連的,境就是這朵藍色的花,心是當時取這朵花的眼識,這是心境相連。當我們產(chǎn)生眼識的時候,眼識和外境的花有能看所看的聯(lián)系。”再針對回憶來看,按照對方的觀點,只有心識沒有外境。中觀師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關(guān)鍵是如何定義境。前天那朵花的境,現(xiàn)在百分之百是沒有的。但是所謂的境,不只是真實的外境,在心前顯現(xiàn)的影像也是境。我在回憶前天那朵花的時候,是不是因為回憶起花的形象,才能生

8、起看到花的心識呢?肯定是這樣的。如果在我們腦海當中,花的形象沒有浮現(xiàn)出來,我們是沒辦法回憶的。哪有回憶的時候,根本沒有像的呢?我們哪個回憶沒有境?我們想一想看,能不能找到一種回憶,這種回憶是空白的。這就不是回憶。當我腦海當中,浮現(xiàn)出這朵花,這就是境。當境出現(xiàn)的時候,我腦海當中了知境的識,也就生起來了,這是回憶的過程?;貞浀谋倔w是什么?腦海當中,有了知花的識,也有識了知花的形象,這是心境相連。有沒有單獨只有心,沒有境的回憶?沒有的。不僅是眼識和色法之間,是心境相連,其實意識和意識面前的形象,也是心境相連,永遠不會出現(xiàn)沒有境的心。任何心都是帶境的,沒有例外。當我們在憶念的時候,心和境是相連的,只不

9、過這時的境,不是外在的、自相的境,而是腦海當中浮現(xiàn)的境。所以,這時心和境也是相連的。而且也是因為想到這個境,我才回憶起當時的心識,或者說我腦海中才產(chǎn)生緣這個境的心識,回憶才出現(xiàn)的。所以,境和心是相連的,不可能出現(xiàn)唯識無境的情況。只不過這個境是心識面前的境,境一定有,自證仍然沒辦法證成。中觀師說,如果有,二者都有,無論是眼識、意識,有境才有識,有識才有境。沒有境,就沒有識。比如,前天我沒看到這朵藍色的花,當時也不會產(chǎn)生緣藍色花的識。我在回憶的時候,如果我沒有回憶起這朵花的境,也不會產(chǎn)生對應的意識。所以,有的話二者都有,沒有的話二者都沒有,沒有特殊情況。所以,唯識宗說唯識無境,嚴格意義上來講,沒辦

10、法安立的。當然,如果不是太嚴格的話,在世俗諦的層次可以說唯識無境,因為境畢竟不是心識之外的境。但究竟當中,唯識無境就安立不了。而且安立自證,心和境是一體的,自己證明自己,更加安立不了。所以究竟意義上來講,沒有境也就沒有心,境不現(xiàn)前,回憶的心也顯現(xiàn)不了。他說,如果沒有自證分,心識怎憶念?我們說“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即便沒有實有的自證也可以憶念?!澳苤缡蠖尽保@個地方講到了比喻。“鼠毒”在講記當中講的很清楚,在印度有一種毒鼠,其他地方不一定有。冬天的時候,人被毒鼠咬了,但是毒性不發(fā)作,而是潛伏在自己的血液當中。春天開始打雷的時候,雷聲激活了自己血液當中的毒素,毒就開始發(fā)作,就痛。“為什么這

11、么痛呢?”他想起來了,“因為我在冬天的時候被老鼠咬過,雖然沒有發(fā)作,但當時已經(jīng)中毒了,現(xiàn)在通過雷聲激發(fā)之后,就開始發(fā)作起來?!边@就是它的比喻。這個比喻里面也有一層層對應的。冬天的時候,他不知道中毒,但是毒鼠咬他的感覺是有的,毒鼠咬他,他就很痛,這種境和疼痛的心識,或者被咬的心識是存在的。當時毒沒有發(fā),他不知道中毒了,這時自己被毒鼠咬了的心和境,是相連的。到了春天,毒發(fā)作了,他回憶起來,被咬的時候已經(jīng)中毒了。他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當時被鼠咬,毒素進去了。他回憶起這個境,當時被咬中毒的心思就產(chǎn)生了。他即便回憶中毒的過程,首先也要回憶鼠咬當時的境,有了毒鼠這個境,他才能夠了知自己,當時已經(jīng)中毒了。當時中

12、毒,現(xiàn)在才了知,但現(xiàn)在生起了中毒的心,是緣回憶起老鼠咬他的過程,所以他能夠知道自己當時中毒,他也是想起了當時的情景。這也是心境相連的緣故,自己可以了知。心識的產(chǎn)生,一定是因為有境的緣故才產(chǎn)生。這里講的是沒有比量的根據(jù),如鼠毒的例子。當我們看花的時候,有時只是眼睛掃到了,而沒有去分別這是藍色的花,還是什么花。眼睛掃到了,但是沒去管。這時,自己的眼識和對境的花是相連的,因為眼識是無分別的,意識不去分別的話,并沒有去進一步了知:這是藍色的花還是什么,就是掃了一眼,這個時侯心境相連,但是并沒有分別。今天我回憶的時候,就想起來,當時看到的是藍色花。當我想起的時候,肯定是先顯現(xiàn)藍色花的境,然后當時緣藍色花

13、的眼識,也想起來了。猶如憶念已經(jīng)中毒的比喻一樣,當我在看藍色花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看藍色花的識,不過當時我沒有注意,現(xiàn)在通過回憶,首先回憶起藍色的花,然后再回憶起緣藍色花的心識。所以,只有心識沒有境的自證是沒有的。要有心識,又要有境,心境相連才能發(fā)生作用,一定是兩個。有心有境,就不是自己證明自己了。自己證明自己是一體的法。前面講如果要成立是一體的,就沒辦法安立自己證明自己。如果要說心境相連,那就是兩個。尤其在勝義當中有心也有境,更不是一個了。因為勝義是究竟的安立,終極安立當中有心也有境,就不像世俗當中這么寬泛,心和境可以說是一體的。已經(jīng)有兩個,怎么會是一個呢?究竟勝義當中,一就是究竟的一,不

14、可能有心又有境。如果有心有境就是二,絕對不可能只有一個。所以,勝義當中的自證,通過憶念,也是安立不了的。“能知如鼠毒”,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沒法安立。辰三、破除妨害遮破:對方針對這些觀點提出一些妨害,我們破除這種妨害的遮破,就是破除對方的觀點,繼續(xù)安立對方的觀點不成立。心通遠見他,近故心自明。然涂煉就藥,見瓶不見藥。前兩句是對方的觀點,后兩句是中觀師的遮破。對方說:猶如成就了他心通的人,可以了知很遠人的心。對于很遠人的心都能了知,那么自己這么近的心當然是可以了知的。由此證明,心識能夠了知外面的法,一定能夠了知自己的心,可以自明自知。中觀師說:“這個不一定。有些人通過一些世間的修煉,成就了眼藥悉地。

15、把眼藥涂在眼睛上,能看到地下的物品、伏藏、瓶子等等。但是他只能看到瓶子,而看不到抹在眼睛上的藥。所以你所說的,見遠一定能見近,見他法一定見自己的例子,是不成立的。”下面進一步分析。對方說,比如成就了他心通。成就他心通有很多方法,有些是通過念咒,慢慢有了他心通的能力。有些是前世修某種特殊的業(yè),成就了他心通。有些鬼神、中陰身,自然具足了知別人心的神通。有些通過禪定和作意:我要知道他心最后出定的時候,自然有了他心通。還有佛菩薩的無漏神通,證悟空性之后,具有無漏的他心神通。他心通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心,也能夠知道很遠的他人的心。反過來講,這些具有他心通的人,可以了知很遠地方的人的心,對于這么近的自己的心

16、,也能夠了知的。所以就說明,見遠一定能見近,見細一定能見粗。比如他能看到一百米之外的很細的毛發(fā),在他眼前近處的一個很粗的繩子,他怎么可能看不到呢?這些具有他心通的人,既然可以看到很遠地方他人很隱蔽的心,對于自己明顯的這么近的心,一定能夠了知。所以心自明自知是合理的。這個比喻,在某個層次上合理。的確從世俗名言來講,這些瑜伽士能夠了知他人的心,同樣能夠了知自己的心。但是,這是不一定的。對方所說的見遠一定能見近,見細一定能見粗的理論,不一定。這個比喻不是周遍的,不是決定的。我們也打個比喻,在古代印度有很多人修煉世間悉地,其中一種是眼藥悉地,修煉成一種眼藥。這個眼藥,當然不是我們看電腦時間長了抹的藥,

17、不是降火的,也不是讓你濕潤眼睛的眼藥。這種眼藥涂在眼睛上,就相當于獲得某種超能力。因為藥力的緣故,他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埋在地下的寶藏、金礦、寶瓶,但是他看不到涂在自己眼睛上的藥。眼睛上的藥就涂在眼睛上面,這么近,按照你的觀點,見遠一定見近,那眼藥離眼睛這么近,他怎么見不到呢?我們可以見到外面的色法,但是見不到我們自己的眼睛,也是這個原因。能夠見到他法,也能夠見到自己嗎?不一定。眼睛能夠看到他法,但看不到眼睛自己。所以這個觀點不周遍。雖然在某些地方可以用,但是它不周遍。要用這個來成立自明自知、自明自證,是沒辦法真實安立的。這是通過比喻,破除妨害遮破。上次道友提問題也提到過他心通。我們心識面前顯現(xiàn)

18、的這些房子、人、色法,都是我們心識的顯現(xiàn)。他心通的人,能夠了知別人的心。別人的心,是不是我的心顯現(xiàn)的?這個問題在彌勒菩薩的辨法法性論中講過的。通過修神通,或者禪定,或者從咒藥,來得到他心通的時候,我們緣到別人的心,并沒有緣它的自相,自相是緣不到的。我們只是顯現(xiàn)了心識的影像,并沒有緣到心的本身。比如修禪定,通過某種能力,我的分別念能大概了知他的起心動念。好像我心里面有鏡子一樣,在鏡子當中浮現(xiàn),近似于他的心的想法。所以,雖然了知他心,但是別人的心識并不是自己的業(yè)顯現(xiàn),顯現(xiàn)的影像是自己業(yè)力的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顯現(xiàn),別人的心不是我們的心顯現(xiàn)的,只不過能夠了知他的心的影像而已,他的起心動念大概我們能夠

19、了知。能夠了知他心,只是某種意義上的講法,而不是顯現(xiàn)在我們心面前的就都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對方的心識不是自己的心識、習氣所顯的。有些是我們二者都有的習氣,比如我的眼睛能夠看到我身體的一部分,對方也看到我身體的一部分。我看到的這部分,是我習氣的顯現(xiàn),對方能夠看到,是對方的習氣,我們兩個都有這樣共同的習氣,所以我能夠看到自己、他人,他人也能夠看到自己、他人。而他人的心識顯現(xiàn)在我們心識面前,只是顯現(xiàn)了影像,不是他真正的心識在心中顯現(xiàn)。從這個角度來講,心識的他相續(xù)是不同的。我們看下面的頌詞:見聞與覺知,于此不遮除。此處所遮者,苦因執(zhí)諦實。對方說:“你既然把自證也觀察了,他證其實也不成立。你們剛才不是講了,心

20、識自己證實自己不行,通過其他心識了知心識也不行,不就是說心識不存在了嗎?心識不能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通過其他心識,也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如果是這樣,心識就不存在,如此我們的見聞覺知就不存在?!睂Ψ绞紫忍岢隽诉@個問題,他說有過失。我們回答說:“見聞與覺知,于此不遮除對于世俗的見聞覺知,在觀察勝義諦的時候,實際上是不遮除的。這里遮除的是一切痛苦的因執(zhí)萬法諦實、實有的觀點,這是需要破的,顯現(xiàn)本身不需要破。”這也是很多人的疑惑。我們要破的也是自己對空性的疑惑。很多人想:“如果是空性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空性的,那我為什么能看到?這眼睛是誰的眼睛?”禪宗中有一個公案,以前有個祖師,他剛剛?cè)敕痖T的時候,和大

21、眾一起念心經(jīng),念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剛開始念的時候沒有任何問題,有一天他就產(chǎn)生了很大的疑惑,想不通就去問師父:“心經(jīng)講無眼耳鼻色身意,我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這里為什么說沒有?”師父說:“我也回答不了。”他就開始去參訪其他善知識,參訪了很多次以后,他就證悟了。他知道了的的確確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從哪個方面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當然是從他修行的方面、修證的角度,最后證悟了無眼耳鼻舌身意,徹底搞清楚了這個觀點。我們沒有修證,也可以通過學習心經(jīng)的注釋,學習中觀、般若經(jīng)等經(jīng)論,了知為什么我們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經(jīng)典中說沒有。很多人會疑惑,明明我們都看到了柱子,卻說柱子不存在;明明我們有眼睛,說

22、沒有眼睛;明明我們?nèi)舜嬖?,說沒有人,這就有很大的矛盾。很多人想不通這個問題。還有很多人亂解釋佛教當中四大皆空,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其實根本就不是如此。還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美色,長得好看的女孩子、男孩子。色即是空,就是沒有,他是這樣認為的。其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眼耳鼻舌身意,四大皆空,都有很深的內(nèi)涵。如果沒有學習過任何佛法的人,這么簡單地就了解它的內(nèi)涵,那佛陀何必為了證悟空性、尋找般若教法,辛辛苦苦地舍身、苦行。還有很多智者為了搞清楚無眼耳鼻舌身意、四大皆空等道理,還要去辯論,還要反復去聽聞、學習,也沒有必要了。佛教徒也沒有笨到這個程度。大家也相信,佛陀也好,佛的這些傳承弟子,大祖師們

23、也好,不可能笨到那種程度。這么簡單的問題,明明有還說沒有,一定有個密意,但是不學習就搞不清楚,到底有什么密意。無眼耳鼻舌身意的道理,后面抉擇人無我、法無我時要講。這里是從世俗、勝義的總體方面告訴我們,在世俗諦的層次,一切都不遮破。見是眼識見色法,聞是聽聲音,覺知就是身體能覺知外境、心識可以覺知外境,于此不遮除這一切在世俗諦當中是不遮破的。此處所遮者我們要遮破的,是認為在勝義當中有實有法存在。而這些實有的法是苦因一切痛苦的因。這是很重要的。為什么前面講“故欲息苦者,當啟空性慧”。想要息苦的人,應該開啟空性智慧。一切的苦因就是執(zhí)諦實,執(zhí)著眼耳鼻舌身意以及對境的色聲香味觸法,認為這一切都是實有存在的

24、。把我們的眼識、感受、身心,認為是實有的,誰要動我們的身體,誹謗我們,我們會產(chǎn)生很大的嗔心。我們認為身體是實有的,對身體產(chǎn)生很大的貪執(zhí)。眼睛看到美色、景色,我們也想要得到。因為實執(zhí)產(chǎn)生了煩惱,因為煩惱產(chǎn)生了業(yè),因為業(yè)產(chǎn)生了痛苦。一切痛苦的因,來源于執(zhí)著萬法實有。我們要遮破的,是遮破一切痛苦的因執(zhí)著萬法實有的觀點,而不遮破顯現(xiàn)本身。顯現(xiàn)本身不是痛苦的因,只是單純的顯現(xiàn)而已。你不執(zhí)著它,它對你無利無害。錢好還是不好?其實錢本身不存在好與不好,它是中性的法。你可以用它做善事,也可以用它做非法的事情,就看你怎么用它,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用它。刀子也是一樣的,用好了可以利益眾生,用壞了可以自殺、可以殺他,造作

25、罪業(yè)。刀子本身不存在好與壞。它是好是壞,是要觀待了當時的情景、發(fā)心,才能說它好還是不好。所以,顯現(xiàn)萬法的心識也好,見聞覺知的一切世俗法也好,單純的顯現(xiàn),本身并不存在好還是不好,是苦因還是樂因,都不存在。它是業(yè)顯現(xiàn)的一種果法,中性的法而已。如果執(zhí)著,它就變成苦因,如果不執(zhí)著,它就是單純的顯現(xiàn),無利無害。你如果發(fā)善心觀察顯現(xiàn)法,獲得空性的見解,你執(zhí)著它就變成諦實了。所以“見聞與覺知,于此不遮除?!彼旧硎请x四邊的。任何法你觀察也好,不觀察也好,你證悟也好,不證悟也好,一切萬法,不管是我們的煩惱,還有我們實執(zhí)的心本身,都是空性的。一切萬法都是因緣而生,一切因緣而生的法,都是離四邊空性,沒有一個例外。

26、我們說善心很好,應該是實有的,其實也是空性的。我們的煩惱這么嚴重,嗔心這么重,它該是實有的,這個煩惱心也是空性的。任何一個顯現(xiàn)法,本體都是空性的、離四邊的。但關(guān)鍵是我們的心識在執(zhí)著它,把它認為是諦實的。所以我們要破的是諦實本身,不是破顯現(xiàn)。有人問:“到底破不破顯現(xiàn)?不破顯現(xiàn)我怎么抉擇空性呢?如果抉擇空性一定要破顯現(xiàn)。”那這個地方破顯現(xiàn)是什么?其實這個時候的諦實,它沒有離開顯現(xiàn),我們要破諦實,就是破顯現(xiàn)的諦實。而要破顯現(xiàn)的諦實,一定要從顯現(xiàn)本身開始觀察。從這個角度分析,就要破顯現(xiàn)了。因為這時,顯現(xiàn)和諦實成了無二無別。我們執(zhí)著話筒是實有的,書架、杯子、面前的電腦是實有的,我們已經(jīng)把東西執(zhí)為實有了,

27、去不去緣這個顯現(xiàn)本身破?如果你不觀察顯現(xiàn)法本身,怎么能了知它是空性的呢?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破顯現(xiàn),其實在破諦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破顯現(xiàn)是為了破諦實。把諦實破完之后,顯現(xiàn)還在不在呢?顯現(xiàn)同樣存在。當我們觀察緣顯現(xiàn)法破斥,它是因緣和合的,所以說無自性。沒有實有的顯現(xiàn),那空性也不存在。了知電腦本身是離有、離無、離實、離非,離四邊空性之后,顯現(xiàn)法本身還在這兒。這個時候它就還原了我們貼在顯現(xiàn)法上面的標簽。我們認為顯現(xiàn)法是實有的,這個標簽被我們揭掉了。然后我們在顯現(xiàn)法上面貼個標簽,它是空性的。再通過觀察,空性是假立的,因為沒有實有就沒有空性,所以把貼在顯現(xiàn)法上面空性的標簽也去掉了。那它是二具,還是雙非

28、?全部去掉。當我們把一切貼在顯現(xiàn)法上面的,我們認為實有、不實有的概念去掉之后,那顯現(xiàn)是什么?顯現(xiàn)法本身就是離四邊的。你觀察它也是離四邊的,不觀察它還是離四邊的。只不過眾生不知道的時候,以為它是實有的。圣者了知顯現(xiàn)法的空性,安住它的無實有。它本來就是無實有、離四邊,圣者了知之后,就相應它的本性安住,僅此而已。從這個角度來講,顯現(xiàn)需不需要破?不破顯現(xiàn)可以,破顯現(xiàn)也可以。關(guān)鍵在于,從哪個層次破,哪個層次不破。了知這個問題之后,破顯現(xiàn)也行,不破顯現(xiàn),破諦實也行。關(guān)鍵是我們所執(zhí)著的諦實在哪里?我們所執(zhí)著的諦實,就是我們附在顯現(xiàn)法上的東西,所以要緣顯現(xiàn)法去破斥、去觀察。其實破的是什么?破的是我們強行加在顯

29、現(xiàn)法上面的執(zhí)著,我們的概念、我們的觀念,認為它實有的、常有的、無常的、空性的,這些所有的概念、所有的標簽我們都要把它破掉。其實破的還是諦實,還是實有。顯現(xiàn)本身就是空性的。只不過我們認為它是實有的,所以要破掉的是實有??傊?,破顯現(xiàn)也行,破實執(zhí)也行,關(guān)鍵是要把真實意義搞清,就沒有任何問題。中觀的思想是這樣的。世俗當中這些可以有,究竟來講,顯現(xiàn)的法本身也是空性的。但是眾生不了知的緣故,執(zhí)著它實有,所以我們要破實有?,F(xiàn)在對方把心識執(zhí)為實有,把自證執(zhí)為實有,我們要破他認為心識實有的觀點,而不是破心識見聞覺知的功能。心識見聞覺知的功能,世俗當中是有的,而且我們不需要破。反正你了知它的空性就夠了,它本身就是

30、空性的。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認為心識是實有,而且在勝義當中實有,我們要破這個觀點。所以我們并不是破見聞覺知,是破認為它實有的觀點。中觀破的都是這樣的。我們有的時候破如來藏、破空性、破顯現(xiàn)、破眾生、乃至于破佛。并不是說佛需要破掉,佛的智慧是不應理的,誰有能力去破佛智?。慷浅霈F(xiàn)在我們腦海當中的佛智,已經(jīng)被我們貼上了實有的標簽了。其實我們是要破對佛智的錯誤看法,而不是破佛智。尤其是佛菩薩的智,已經(jīng)現(xiàn)前了最究竟的法界,說佛智怎么樣,這是很可笑的事情。根本沒辦法觀察,沒辦法破斥。關(guān)鍵是我們內(nèi)心有實執(zhí),都被我們當成實執(zhí)法,我們要破的是這個問題。破也行,不破也行,就是這個意思。寅二、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實:“

31、非二”,不是兩個法,境和心不是兩個法,是一個法的有實宗。按照華智仁波切、全知麥彭仁波切的科判,這是在破斥假相唯識的觀點。頌詞當中講:幻境非心外,亦非全無異。若實怎非異?非異則非實。前兩句是對方的觀點,后面兩句是我們的觀察。對方說:“幻化的外境不是心之外的,也不是完全和心一體的。”我們說:“外境如果是實有的話,怎么可能和心不是他體的呢?(有疑惑,1、假相唯識宗不是承認外境非實有嗎?這里為何用外境實有來駁斥呢?2、退一步說,外境是實有,是如何推出和心他體的?)一體的法怎么不可能是實有的呢?”(注:此處法師是用印藏大德的解釋,若實怎非異的主語采用了外境。而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的解釋則是用心識。因此

32、下面的辯論會部分有差異,讀者察之。)對方說,不是一體,也不是他體?!盎镁撤切耐狻保@是假相唯識的觀點。真相唯識認為外面這些山河大地,既是心顯現(xiàn)的,也是心的本體。假相唯識認為這些山河大地房子,是心顯現(xiàn)的,但不是心,就像空中毛發(fā)一樣無根顯現(xiàn)的。講到“非心外”,他認為,心和境如果是一體的,就有前面中觀宗破的過失,因為前面中觀宗已經(jīng)把心和境一體的觀點遮破了,自證安立不了。他就想如果這樣還有過失,怎么安立呢?外境當然不能是心之外的,要安立外境是心顯現(xiàn)的。這就遮除了外境單獨存在,它是心識顯現(xiàn)的外境,并不是心外單獨成立的。如果心和境是一體的呢?又有前面的過失了?!耙喾侨珶o異”,也不是完全的無異,無異就是一體

33、。不是心之外的,也不是和心一體的,就這個觀點。打比喻,比如有眼翳的人,看到虛空當中有很多毛發(fā)、蚊子飛來飛去、二月,這些顯現(xiàn)在眼前的東西是心外的嗎?是外面實實在在有蚊子在飛嗎?不是。有眼病的時候,是從自己的眼識顯現(xiàn)的。那這也是和心、和自己的眼識無二無別嗎?也不是。它就是無根顯現(xiàn)的,雖然是心顯現(xiàn)的,但是和心不是一體的,不是我們的心,這是假相唯識的觀點。他認為如果這樣承許,就沒有任何過失了。既安立心實有,也避免了外境和心一體的關(guān)系。如果心之外,當然也不是唯識宗了?;镁巢皇切闹?,也不是完全沒有差別,就是這樣的一種觀點?!叭魧嵲醴钱??非異則非實?!蔽覀冇^察,其實“幻境非心外”,這個觀點有矛盾。非心外就

34、是安立一體了?!耙喾侨珶o異”,也不是完全的一體,那當然是他體。從這方面講,你這個心到底是什么?要么是一體,要么是他體。既非心外、也不是他體的觀點,根本安立不了。尤其勝義的觀察,是最嚴格的觀察方式。你說“非心外”又“非全無異”,這是有過失的?!叭魧嵲醴钱悺保咳绻ㄍ饩常┦菍嵱械脑?,怎么不可能是他體呢?如果幻境是真正的心外的法或者和心是一體的法,而如果是實有的法,要么一體、要么他體(注:無實法談不上一體、他體,不可得故)。如果是實有的,不能既不是心,又不是他體,要么是心,要么是心之外的其他法。如果是他法,境也是存在的,應該成立是實有的法,因為境是心之外的法,可以單獨存在的。如果心之外的法,它是實

35、有的,它是非異不是他體的法。要么是一體的法。如果是心之外的法,境就可以是實有的。(注:此段較理解,關(guān)鍵之點在于實體的法才有一體他體,而假相唯識宗認為心境不是一體,也不是他體,因此自宗只要確立實有的法必然一體或者他體,對方觀點就破了。)反過來講,如果境和心是一體的,心也變成非實有了。從你們的觀點來講,外面的法是虛幻的、不存在的,而它和心識是一體的、非異的。“非異則非實”心識和外境是一體的緣故,那心識也變成了非實有。如果心識是實有的,外在的法是虛幻的,怎么不可能是他體的呢?應該是他體的。所以,要么是他體,要么是一體。對方說既不是一體也不是他體,我們說要么一體,要么他體。(有改動)如果是心之外存在,

36、心識是實有的法,外面的法和心識是不一樣的,是虛幻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定是他體的法。如果是非異(一體)的話,要么是心識變?yōu)榉菍?,要么是外境變成實有。不能說是非心外的,又是非全無異的。這個地方講有過失。這里稍微難懂一點,要多看幾次。這里是講到幻境和心識之間的關(guān)系。他自己認為非心外,不是心之外的,但也不是完全一體的。但是我們真正觀察的時候,非心外肯定就是一體的,非無異肯定是他體的,到底是承許他體,還是承許一體,必須要選一個,不可能兩個觀點都承許。如果說是一體的,外境就變成了實有。如果是實有的,就是“怎非異”,不可能是他體的法。(刪除)或者說如果是一體的,就有兩種不同的結(jié)論,要么你的心識是虛幻的,要

37、么是虛幻的外境變成實有。如果是他體的,心識是實有的,就無法安立外境非實有,因為是他體的就和心識沒關(guān)系。心識可以實有,境也可以實有。所以如果是實有的,就是他體的,是這樣一個觀點。“若實怎非異?非異則非實”,如果是一體有什么過失?如果是他體有什么過失?如果是一體的,要么心識變成幻化,要么就是幻化的外境,變成了實有,“非異則非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了知。以上我們就學完了今天的課程。(附:法師在159課對最后一個頌詞的補充說明)唯識有實相唯識和假相唯識,而善說海當中沒有這樣分。而在華智仁波切、全知麥彭仁波切的科判當中,都分了真相唯識和假相唯識的觀點。我們在講的時候,兩種觀點都使用了。上堂課,我們講到了第

38、二個科判“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實”,這個問題我們再講一下,因為感覺上堂課在這個地方?jīng)]有講得很清楚。所以,在今天講課之前,再把前面這個科判和頌詞再簡單講一下。寅二、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實:境心非二之有實的觀點,對方說境是實有的法。幻境非心外,亦非全無異。若實怎非異?非異則非實。對方承許幻化的外境,按照善說海,這并不是說假相唯識,所以我們拋開假相唯識的觀點,直接觀察頌詞。對方說,幻化的外境不是心之外的。否則,相當于承許心外有境了,不符合唯識的觀點,根本的宗義就失壞了,所以對方不可能承許幻境是心之外的法?!耙喾侨珶o異”,如果幻化的外境和心一體,無二無別,又和真相唯識宗的觀點一樣,所以對方就選擇了幻化的外境不是心之外,成立唯識的根本教義?!耙喾侨珶o異”簡別了真相唯識宗?!盎镁撤切耐?,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