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攝影檢查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X線攝影檢查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X線攝影檢查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X線攝影檢查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X線攝影檢查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17.2.1C1會澤縣人民醫(yī)院X線攝影檢查技術規(guī)范平片攝影四肢X線攝影 適應證1.外傷。2.感染。3.腫瘤和腫瘤樣病變。4.先天性畸形。5.關節(jié)病變。6.骨骼生長障礙。7.全身性骨疾患。禁忌證X線四肢攝影檢查基本上沒有特殊的禁忌癥。所以,本章中除特別交待外,將不再列出禁忌癥。 攝影前準備1.認真核對X線攝影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攝影部位。對檢查目的、攝影部位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醫(yī)師核準確認。2.根據檢查部位選擇適宜尺寸的膠片與暗盒。3.X線照片標記(包括病人片號、日期、照片的序號、體位左右標記等),要齊全、核準無誤。4.開機預熱,擬定并調整攝影條件。5.清除病人檢查部位可能

2、造成偽影的衣物等。6.針對檢查部位,準備適當的防護物品。一、上肢X線攝影手-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攝影臺旁側坐,曲肘約900。2.手掌緊貼暗盒,五指自然分開,第三掌骨頭置于暗盒中心。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第三掌骨頭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防止手的移動,前臂可考慮用沙袋固定。2.照片影像應包括腕關節(jié)及指端。3.單獨檢查2-5指的某一指正位時,均采用此體位,用片大小酌情而定。手-掌下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在攝影臺旁側坐,曲肘約900。2.第五掌骨和指骨內側貼近暗盒,手內旋,使手掌冠狀面與暗盒的成45

3、0角。3.五指均勻分開,稍彎曲,指尖觸及暗盒。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第五掌骨頭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防止手的移動,前臂可考慮用沙袋固定。2.照片影像應包括腕關節(jié)。3.檢查拇指和食指時,采用拇指側靠片的側位;檢查3-5指側位采用小指側靠片。腕關節(jié)-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坐于攝影臺旁,肘部彎曲,約成900。2.手呈半握拳,腕關節(jié)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緊貼暗盒。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尺骨和橈骨莖突聯線中點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

4、事項1.為防止腕部移動,可考慮用沙袋固定前臂。2.腕關節(jié)正、側位分格攝影時,遠端和近端位于膠片同側,且關節(jié)間隙處于同一水平。3.嬰幼兒腕關節(jié)正位攝影可采用前后位。腕關節(jié)-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坐于攝影臺一端,肘部彎曲,約成直角。2.手和前臂呈側位,第5掌骨和前臂尺側緊靠暗盒。3.尺骨莖突置于暗盒中心。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尺骨莖突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防止腕部移動,可考慮用沙袋固定前臂。2.腕關節(jié)正、側位分格攝影時,遠端和近端位于膠片同側,且關節(jié)間隙處于同一水平。腕關節(jié)-舟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5、病人面向攝影臺一端就坐,肘部伸直,掌心向下。2.暗盒置于一個200的角度板上(或用沙袋墊高200)。3.腕部平放于暗盒上,手掌盡量向尺側外展。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尺骨和橈骨莖突聯線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病人掌骨外展困難時,拇側可稍抬高。2.為防止病人移動,可考慮采用沙袋固定前臂。尺橈骨-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攝影臺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手背緊貼暗盒;肩部應略向被檢側外旋。2.前臂長軸與暗盒長軸平行一致。3.暗盒上緣包括肘關節(jié),下緣包括腕關節(jié)。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

6、前臂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防止病人移動,可考慮用沙袋固定手掌和上臂。2.肢體長軸與膠片長軸平行。3.尺橈骨正、側位分格攝影時,遠端和近端位于膠片同側,且關節(jié)間隙處于同一水平。尺橈骨-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攝影臺一端側坐,曲肘成900。2.前臂呈側位,尺側緊貼暗盒,肩部盡量下移,盡量接近肘部高度。3.暗盒上緣包括肘關節(jié),下緣包括腕關節(jié)。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前臂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防止病人移動,可考慮用沙袋固定手掌和上臂。2

7、.前臂長軸與膠片長軸平行。3.尺橈骨正、側位分格攝影時,遠端和近端位于膠片同側,且關節(jié)間隙處于同一水平。肘關節(jié)-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攝影臺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骨鷹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緊貼暗盒。肩部應略向被檢側外旋,且肩部下移,盡量接近肘部高度。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肘關節(jié)(肘橫紋中點)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照片影像應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橈骨上段。2.為防止病人移動,可考慮用沙袋固定手掌。3.肘關節(jié)正、側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攝影時,遠、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關節(jié)間隙處于同一水平。肘關節(jié)-側

8、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攝影臺一端側坐,曲肘成900。2.拇指在上,尺側朝下,肘關節(jié)內側緊貼暗盒呈側位,肩部下移,盡量接近肘部高度。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肘關節(jié)間隙,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照片影像應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橈骨上段。2.為防止病人移動,可考慮用沙袋固定前臂。3.肘關節(jié)正、側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攝影時,遠、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關節(jié)間隙處于同一水平。肱骨-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前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對側肩部稍抬高,使被檢側上臂貼近暗盒。2.肱骨長軸與暗盒長軸平行一致。3.暗盒

9、上緣包括肩關節(jié),下緣包括肘關節(jié)。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肱骨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如病變局限于肱骨一端,攝影時可包括鄰近一端關節(jié)。2.因病情所致無法仰臥時,亦可采用立位攝影。肱骨-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對側肩部稍墊高,使被檢側上臂盡量接近暗盒。2.被檢側上臂與軀干稍分開,肘關節(jié)彎曲呈900角,置于胸前,肘關節(jié)呈側位姿勢。3.肱骨長軸與暗盒長軸平行一致。4.暗盒上緣包括肩關節(jié),下緣包括肘關節(jié)。5.攝影距離為90100cm;6.中心線經肱骨中點,垂直射入暗盒。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

10、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如病變局限于肱骨一端,攝影時可包括鄰近一端關節(jié)。2.因病情所致無法仰臥時,可采用立位攝影。3.疑外科頸骨折時,可采用肱骨上端穿胸位。肱骨-穿胸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立于立位攝影架前,被檢側上臂外緣緊貼暗盒,被檢側肱骨外科頸置于暗盒中心。2.被檢側上肢及肩部盡量下垂,掌心向前,對側上肢高舉抱頭。3.使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4.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經對側腋下,被檢側上臂的上1/3處,垂直射入暗盒。6.令病人深吸氣后屏氣曝光。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術后固定復查攝影,應保持原固定狀態(tài)。肩關節(jié)-前

11、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對側軀干略墊高,使被檢側肩部緊貼床面。被檢側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2.暗盒上緣超出肩部,外緣包括肩部軟組織。3.使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4.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經喙突,垂直射入暗盒。6.屏氣曝光。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對肩部骨折或脫位的病人,仰臥困難,可采用前后立位攝影。肩胛骨-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上臂外展,與軀干成直角。肘部彎曲使前臂上舉與軀干平行,前臂和手背緊貼床面。2.暗盒上緣超出肩部,下緣包括肩胛骨下角。3.使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

12、。4.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經喙突下方4-5cm處,垂直射入暗盒。6.病人屏氣曝光。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該體位亦可取立位。肩胛骨-站立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式攝影架前,面向暗盒。2.被檢側上肢上舉抱頭,肘部朝前。對側手插腰稍向后轉體,使肩胛骨內、外緣面垂直暗盒。3.暗盒上緣超出肩部,下緣包括肩胛骨下角。4.使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5.攝影距離為100cm。6.中心線呈水平方向,經肩胛骨內緣與胸壁間隙,垂直射入暗盒。7.病人屏氣曝光。8.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也可以采取肩胛骨俯臥側

13、位檢查。鎖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式攝影架前,面向暗盒,兩上肢自然下垂,肩部稍前傾。2.被檢側鎖骨中點置于暗盒中心,暗盒內緣包括胸鎖關節(jié),外緣包括肩鎖關節(jié)。3.使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4.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呈水平方向,經鎖骨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病人屏氣曝光。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對于病情較重或嬰幼兒檢查,可采取仰臥前后正位攝影。2.嬰幼兒檢查時,應同時攝取兩側鎖骨,以便對比。二、下肢X線攝影足-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或坐于攝影臺上,被檢側膝關節(jié)彎曲,足底部緊貼暗盒。2.暗盒上緣包括足趾,下緣包括跗

14、骨。第三蹠骨基底部置于暗盒中心。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第三蹠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若重點觀察諸跗骨,中心線可向足跟側傾斜100150。足-內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坐于攝影臺上,被檢側膝部彎曲,足底部置于暗盒上。2暗盒上緣包括足趾,下緣包括足跟。3.被檢側下肢向內傾斜,使足底與暗盒成300500。第三蹠骨基底部置于暗盒中心。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第三蹠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若重點觀察第一、二跖骨或第一、二楔骨關節(jié)

15、間隙時,可采用足的外斜位。足-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下肢靠近床面,膝部屈曲。2.被檢側足部外側緣緊貼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3.暗盒上緣包括足趾,下緣包括跟骨。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足部中心,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該體位諸蹠、趾骨重疊較多,故一般用于定位檢查。2.進行足弓測量時,應采用雙足的負重水平側位。跟骨-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下肢靠近床面,膝部屈曲。2.被檢側足部外側緊貼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3.跟骨置于暗盒中心,整個跟骨包括在暗盒內。4.攝影距

16、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跟距關節(jié),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檢查跟骨骨刺時,應雙側對照。跟骨-軸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或坐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長軸與暗盒長軸一致。2.踝關節(jié)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極度背曲。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向頭端傾斜350450,經第三蹠骨基底部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防止跟骨投影變形,下肢長軸、暗盒長軸和中心線射入方向三者應保持一致。2.病人踝關節(jié)背屈時,可借助繃帶牽拉。3.中心線傾角大小,以踝關

17、節(jié)背屈程度來決定。背屈角度大,中心線傾角可減小。中心線傾角大小的原則是:垂直跟骨長軸與臺面夾角的角平分線。踝關節(jié)-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或坐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下肢伸直,踝關節(jié)置于暗盒中心偏下處。2.足稍內旋,足尖下傾,下肢長軸與暗盒中線平行。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內、外踝連線中點上方1cm處,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為防止病人移動,下肢可考慮用沙袋固定。踝關節(jié)-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靠近臺面。2.被檢側膝關節(jié)稍屈曲,外踝緊貼暗盒,使踝關節(jié)成側位。3.將內踝上方1cm處放于暗盒中

18、心,下肢長軸與暗盒長軸平行。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內踝上方1cm處,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為防止病人移動,下肢可考慮用沙袋固定。脛腓骨-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或坐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下肢伸直,足稍內旋。2.暗盒上緣包括膝關節(jié),下緣包括踝關節(jié)。下肢長軸與暗盒長軸一致。3.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下肢中點,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如病變局限于一端者,可僅包括臨近的一個關節(jié)。2.脛腓骨正位、側位分格攝影,關節(jié)面應保持同一水平。脛腓骨

19、-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靠近臺面。2.被檢側下肢膝部稍屈,下肢外緣緊貼暗盒。3.暗盒上緣包括膝關節(jié),下緣包括踝關節(jié),下肢長軸與暗盒長軸一致。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面過下肢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如病變局限于一端者,可僅包括臨近的一個關節(jié)。2.脛腓骨正位、側位分格攝影,關節(jié)面應保持同一水平。3.為保持下肢穩(wěn)定,跟部可考慮用棉墊或沙袋稍墊高一些。膝關節(jié)-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或坐于攝影臺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檢側膝下,髕骨下緣置于暗盒中心。2.下肢長軸與暗盒長軸一致。3.

20、攝影距離為90100cm。4.中心線經髕骨下緣,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膝關節(jié)不能伸直時,可采取后前正位。2.檢查髕骨骨折宜應選擇后前正位。膝關節(jié)-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膝部外側靠近暗盒。2.被檢側膝關節(jié)屈曲成12001350。3.髕骨下緣置于暗盒中心,前緣包括軟組織,髕骨面與暗盒垂直。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脛骨上端,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為使股骨內外髁保持投影重疊,可將小腿用棉墊或沙袋墊高。髕骨-軸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

21、坐于攝影臺上,被檢側膝部彎曲約成直角。2.暗盒置于大腿遠端上方,緊貼大腿前緣,髕骨上緣置于暗盒中心。3.暗盒中線與股骨長軸一致。病人雙手按住暗盒背面及邊緣,以作固定。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髕骨后緣,平行經股髕關節(jié)間隙,射入暗盒中心。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髕骨軸位攝影體位較多,如坐位、俯臥位、側臥位、側臥坐位等,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和設備條件進行選擇。2.髕骨縱方骨折適宜此種檢查。股骨-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下肢伸直,足略內旋。2.暗盒放于被檢側的股骨下面,股骨長軸與暗盒中線一致。3.上緣包括髖關節(jié),下

22、緣包括膝關節(jié)。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股骨中點,與暗盒垂直射入。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如病變局限于一端,可僅包括鄰近一端關節(jié)。2.病變位于股骨中上段時,因組織較厚,應使用濾線柵攝影。股骨-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靠近臺面,健側髖及膝彎曲,置于被檢側下肢的前上方。2.被檢側下肢伸直,膝關節(jié)略彎曲,踝關節(jié)用沙袋墊平固定,暗盒置于股骨外側緣的下方,股骨長軸與暗盒中線一致。3.暗盒上緣包括髖關節(jié),下緣包括膝關節(jié)。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經股骨中點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

23、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健側下肢盡量上移,以減少健側臀部對被檢側股骨上端的重疊。2.若病變主要在股骨中上段,中心線可向頭側傾斜200-300。3.病變位于股骨中上段時,因組織較厚,應使用濾線柵攝影。髖關節(jié)-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髖關節(jié)置于臺面中線。2.雙下肢伸直,足跟分開,足略內旋,使兩足尖內側互相接觸。3.股骨頭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長軸與暗盒長軸平行。4.暗盒上緣包括部分髂骨,下緣包括股骨上端。5.使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6.中心線經股骨頭(相當于髂前上棘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中垂線向下2.5cm處),與暗盒垂直射入。7.由攝影技

24、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為保持病人的穩(wěn)定,兩踝部可考慮用沙袋固定。2.對股骨頸骨折病人,在設置體位時,應牽拉病人患肢,即減少病人痛苦,又易達到體位標準。髖關節(jié)-水平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被檢側下肢伸直,足尖略內旋。2.暗盒垂直臺面豎放于被檢側的髖部外側,上緣緊貼髂骨脊,下緣遠離股骨,使暗盒長軸與股骨頸長軸平行。3.將濾線柵置于肢體與暗盒間,并緊貼暗盒。4.健側髖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屈曲外展,避免遮擋X線束射入。5.中心線球呈水平方向,并向頭側傾斜,從被檢股骨內側向外上方向垂直股骨頸射入暗盒。6.攝影距離為100cm。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

25、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此攝影體位,適于股骨頸骨折病人的檢查。但設備必須具備上述條件。2.特別注意濾線柵的正確使用,包括正反面及柵條與線束的角度關系。3.股骨頸骨折病人,下肢體位很難達到標準,可借助他人幫助牽引。4.暗盒與濾線柵貼實,垂直床面,用沙袋或其它輔助物固定穩(wěn)當。顱面部X線攝影攝影前準備1.認真核對X線攝影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攝影部位。對檢查目的、攝影部位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醫(yī)師核準確認。2.根據檢查部位選擇適宜尺寸的膠片與暗盒。3.X線照片標記(包括病人片號、日期、照片的序號、體位左右標記等),要齊全、核準無誤。4.開機預熱,調整并設定攝影條件

26、。5.清除病人頭部可造成影像偽影的飾物。6.準備好必要的各種輔助攝影器具,如角度板、測量尺、攝影架等。一、顱骨X線攝影適應證1.頭顱先天性疾病。2.顱骨炎癥、腫瘤及腫瘤樣病變。3.外傷。4.鈣化性顱內占位疾病。5.顱內壓增高癥。禁忌證臨床疑有顱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顱底-頦頂位檢查顱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兩臂置于頭部兩旁。2.頭部正中矢狀面垂直床面,并與暗盒中線重合。3.兩側耳垂根部與臺面等距,下頜稍內收,使聽眥線與臺面垂直。4.暗盒上緣超過頭頂3cm,下緣包括部分下頜骨。5.采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6.中心線經枕外隆凸,通過眉間垂直射入暗盒。7.

2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病人俯臥有困難,也可采用仰臥位攝影。顱骨-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頭側轉,被檢側緊貼床面。對側前胸抬起,肘部彎曲,用前臂支撐身體。2.頭顱矢狀面與床面平行,瞳間線與床面垂直,下頜略收。3.膠片上緣超出頭頂,下緣包括部分下頜骨。4.采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經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處,與暗盒垂直射入。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使用濾線器攝影。顱底-頦頂位適應證1.顱底先天性疾病。2.顱底骨炎癥、腫瘤及腫瘤樣病變。3.顱內疾病所致

28、顱底病變。4.內聽道、鼻竇、顴骨等病變。禁忌證臨床疑有顱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顱底-頦頂位檢查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墊高,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彎曲。2.頭頂部下垂,盡量后仰,使其與床面接觸。3.頭顱正中矢狀面垂直床面,并與暗盒中線重合,聽眥線盡量與暗盒平行。4.膠片上緣超出前額部,下緣包括枕外隆突。5.采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6.中心線向頭側傾斜50100,經兩側下頜角連線中點射入暗盒中心。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對仰頭受限達不到標準時,應調整中心線傾角和暗盒。調整原則是聽眶線平行暗盒,中心線與聽眥線

29、保持950。2.設備條件允許時,也可采取坐位攝影。顱頸交界部-側位適應證1.顱頸交界部先天畸形。2.顱頸交界部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立或側坐于立式攝影架前。頭頸部正中矢狀面與暗盒平行,下頜抬高,使聽鼻線與地面平行。2.雙手放于背后并盡力下拉,使雙肩下垂;3.膠片上緣位于枕外隆凸上6cm,下緣包括上部頸椎。4.采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呈水平方向,經暗盒中心垂直射入。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本攝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頸部持重下的體位。2為防止病人移動造成影像模糊盡量采用短時間曝光,必要時協助病人固定。3.暗盒

30、橫放。4.建議屏氣曝光。內聽道-經眶位適應證1.內聽道性先天性疾病。2.內聽道炎癥、腫瘤及腫瘤樣病變。3.聽神經瘤引起的內聽道擴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頭正中矢狀面垂直床面并與暗盒中線重合,聽眥線垂直床面。2.暗盒橫放,外眥聯線置于暗盒上下中線;3.采用濾線器或濾線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4.中心線經兩外耳孔連線中點,垂直射入暗盒。5.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攝影時,保持兩側外耳孔至床面等距。2.病人俯臥有困難,也可以采取仰臥位。內聽道-湯氏位(Townes位)適應證1.枕骨和顳骨巖部的病變。2.聽神經瘤引起的內聽道擴大。

31、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兩臂放于身旁。2.頭正中矢狀面垂直床面并與暗盒中線重合。3.下頜內收,使聽眥線與床面垂直。4.膠片上緣與頭頂平齊,下緣抵下頜骨。5.采用濾線器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6.中心線向足側傾斜300,經眉間上方約10cm處射入,從枕外隆凸下方射出。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若重點觀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線需傾斜45 。視神經孔-后前斜位(Rheess位)適應證1.視神經孔先天性發(fā)育異常。2.腫瘤源性視神經孔擴大。3.眶內壓或顱內壓增高引起的視神經孔擴大。4.后組篩竇病變。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

32、肘關節(jié)屈曲,雙手置于頭部兩側,以固定頭部。2.頭顱正中矢狀面向被檢側傾斜370,將被檢側眼眶外下1/4置于暗盒中心。3.病人顴骨、鼻尖及下頜部三點緊貼臺面,保持頭部的穩(wěn)定。使頭顱矢狀面與暗盒成530角,聽鼻線垂直暗盒邊緣。4.采用濾線器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經被檢側眼眶外下1/4處,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常規(guī)攝取兩側視神經孔對照。2.病人俯臥有困難時,亦可采取仰臥位攝影。二、顳骨部X線攝影乳突-許氏位(Schüllers)適應證1.滲出性及化膿性中耳乳突炎。2.膽脂瘤。3.顳骨良性、惡性腫瘤。操作

33、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頭顱呈標準頭顱側位,被檢側耳廓向前折疊,并緊貼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2.下頜略內收,使聽眶線垂直暗盒邊緣。4.攝影距離為65100cm。5.中心線向足側傾斜250,經被檢側外耳孔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使用濾線器攝影時,攝影距離應控制在濾線柵柵焦距的范圍內。2.為保持頭顱穩(wěn)定,擺體位時,病人對側手握拳支撐下頜。3.常規(guī)分格攝影,雙側乳突投影在同一照片中。4.若有專用乳突攝影架,應按攝影架的操作程序進行。乳突-梅氏位(Mayers)適應證1.膽脂瘤。2.內耳病變。3.聽神經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

34、人仰臥在攝影臺上,頭顱正中矢狀面向被檢側傾斜450,下頜內收,聽眶線與臺面邊緣垂直。被檢側耳廓向前折疊。2.被檢側外耳孔置于暗盒上方1/3處,暗盒墊高與臺面成230角。3.兩臂放于身旁盡量下垂。4.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自頭側向足側傾斜450,經被檢側巖骨尖(相當對側眉弓上約7.5cm處)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若有專用攝影角度架,可按攝影角度架的使用要求進行;2.不使用濾線器攝影時,應嚴格控制照射野。巖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適應證1.膽脂瘤。2.內耳病變。3.聽神經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

35、肘關節(jié)屈曲,雙手置于頭部兩側,以固定頭部。2.頭顱向被檢側傾斜,正中矢狀面與臺面成450。3.使檢側的額、顴、鼻三點緊貼臺面。聽眶線垂直臺面邊緣。4.采用濾線器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向頭側傾斜120,經外耳孔平面的隆突外2cm處射入暗盒中心。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在使用濾線器攝影時,暗盒上下位置的放置受托盤與床面間距影響。原則上應以中心線經外耳孔的延長線達暗盒中心為準。三、面骨X線攝影面骨-后前450位適應證1.面骨腫瘤與囊腫。2.外傷。3.先天發(fā)育畸形。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肘關節(jié)屈曲,雙手置于頭部兩側,以固

36、定頭部。2.頭顱正中矢狀面垂直臺面,并與暗盒中線重合。3.頭顱后仰,聽眥線與床面呈450。4.采用濾線器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經鼻前棘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病人外傷嚴重時可考慮采取坐位,利用立位攝影架。顴骨弓-頂頦斜位適應證1.顴弓部外傷。2.各種顴弓部手術前準備。3.各種累及顴弓部的腫瘤性病變。4.各種累及顴弓部的炎性病變。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頦部前伸,頭向后仰,下頜置于暗盒上緣。2.頭顱向對側傾斜100-150,使正中矢狀面與臺面呈750-800。3.聽眶線盡量與暗盒平行。4.采用濾線器

37、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垂直聽眶線,與顴骨弓內緣呈切線射入暗盒中心。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若病人仰頭后聽眶線不與暗盒平行,中心線需向足側傾角度,傾角大小以垂直聽眶線為準。2.觀察顴骨,應按薄骨設定攝影條件。3.濾線器使用與否,注意改變攝影條件。鼻骨-側位適應證1.鼻部外傷。2.鼻骨和鼻部整容前了解鼻骨的情況。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或坐于攝影臺一端的坐椅上。2.頭顱呈標準側位。3.暗盒置于顴骨外側,將鼻骨置于暗盒中心。4.攝影距離為90100cm。5.中心線切入鼻根部,垂直射入暗盒。注意事項1.不使用濾線器攝影

38、。2.可使用單頁增感屏攝影。下頜骨-側位適應證1.外傷。2.腫瘤與囊腫。3.下頜骨炎癥性病變。4.下頜骨發(fā)育畸形。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雙腿屈曲,對側身體抬高,被檢側肩部下垂,前臂置于軀干旁。2.頭顱側向被檢側,使下頜骨支貼近暗盒。暗盒置于頸側高、頭頂側低的150角度板上。3.正中矢狀面與膠片平行,下頜略仰,使下頜體部下緣與暗盒下緣平齊,暗盒前緣包括頦部,后緣包括外耳孔。頸伸直,對側肩部后展。4.攝影距離為65100cm。5.中心線向頭側傾斜150200,經兩下頜角連線中點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可利用長遮線筒或小照射

39、野攝影。2.根據病人具體情況,也可以采用立位或俯臥側斜位體位攝影。顳頜關節(jié)-開、閉口側位適應證1.外傷。2.顳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顳頜關節(jié)脫位、顳頜關節(jié)強直。3.腫瘤性病變累及顳頜關節(jié)。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頭顱呈標準側位,矢狀面平行暗盒,聽眶線垂直暗盒邊緣。2.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3.使用濾線器攝影,攝影距離為65100cm。4.中心線向足側傾斜250,經對側外耳孔上方7cm處射入暗盒中心。5.在囑病人開口、閉口狀態(tài)下,分別攝取顳頜關節(jié)開、閉口像。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顳頜關節(jié)開、閉口側位像,應雙側對照。2.開口位,囑病人口盡量

40、張開。3.若采用附有顳頜關節(jié)開閉口攝影功能的專用口腔曲面全景機時,應按設備的操作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四、鼻竇X線攝影鼻竇-瓦氏位(Waters)適應證1.外傷。2.先天性發(fā)育畸形。3.鼻腔內異物和結石。4.急、慢性鼻竇炎及特源性鼻竇炎。5.鼻竇的良性、惡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坐于立式攝影架前,或俯臥于攝影臺上,取后前位,兩手平放于頭部兩側,支撐固定,下頦部緊貼面板。2.頭顱正中矢狀面與面板垂直,并與面板中線重合。3.頭部后仰,聽眥線與面板夾角呈370。鼻尖置于暗盒中心。4.采用濾線器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呈水平方向,經鼻尖垂直射入暗盒。6.由攝影技師認真

41、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當觀察竇腔內積液時,應取坐位或立位。鼻竇-柯氏位(Caldwells)適應證1.外傷。2.先天性發(fā)育畸形。3.鼻腔內異物和結石。4.急、慢性鼻竇炎及特源性鼻竇炎。5.鼻竇的良性、惡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臥于攝影臺上,兩上肢放于頭部兩側。2.前額及鼻尖緊貼臺面,使頭部正中矢狀面與臺面垂直,并與膠片中線重合,聽眥線垂直臺面。3.暗盒橫放,眶間線與暗盒橫長軸重合。4.采用濾線器或濾柵攝影。攝影距離為100cm。5.中心線向足側傾斜230角,經鼻根部射入膠片中心。6.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

42、意事項柯氏位也是眼眶病變的檢查體位之一。胸部X線攝影一、胸部適應證1.肺部及支氣管病變。2.心臟及大血管病變。3.縱隔和橫膈病變。4.胸膜和胸壁病變。5.肋骨骨折及骨質改變。6.常規(guī)體格檢查。 攝影前準備1.認真核對X線攝影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攝影部位。對檢查目的、攝影部位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醫(yī)師核準確認。2.根據檢查部位選擇適宜尺寸的膠片與暗盒。3.X線照片標記(包括病人片號、日期、照片的序號、體位左右標記等),要齊全、核準無誤。開機預熱,擬定并調整攝影條件。4.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偽影的衣服和飾物。5.做病人吸氣、屏氣訓練。胸部-后前立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

43、攝影架前,取后前位,兩足分開,站穩(wěn)。2.人體正中矢狀面與暗盒長軸中線重合,下頜略仰,暗盒上緣超出兩肩。3.雙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盡量向前貼緊攝影架。4.使用濾線器。5.攝影距離為150180cm。6.中心線呈水平方向,經第六胸椎垂直射入暗盒。7.深吸氣后,屏氣曝光。8.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設備條件具備時,應采用高電壓攝影,濾線柵比值不小于10:1。2.作好病人呼吸屏氣的訓練。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產生偽影的衣、物。4.重癥病人及嬰幼兒可采取半臥位或仰臥正位攝影。胸部-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立于立位攝影架前,被檢側靠近膠片。2.雙上肢上

44、舉,環(huán)抱頭部。兩足分開,以穩(wěn)定身體。3.胸部腋中線對準暗盒長軸中線。4.膠片上緣應超出肩部。5.使用濾線器。6.攝影距離為150180cm。7.中心線經腋中線第六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8.深吸氣后,屏氣曝光。9.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設備條件具備時,應使用高電壓攝影,濾線柵比值不小于10:1。2.作好病人呼吸屏氣的訓練。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產生偽影的衣、物。4.重癥病人及嬰幼兒可采取側臥位或仰臥水平側位攝影。胸部-前弓位(前后向)適應證肺尖病變、下胸部葉間胸膜積液及.右中葉肺不張等,是在胸部正側位片檢查基礎上的一種輔助檢查。禁忌證體弱、休克

45、及不能站立病人。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X線球管,站立于立位攝影架前。上胸后仰,使后背上部緊貼攝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胸部冠狀面與暗盒約呈45o。2.人體胸部正中矢狀面與暗盒長軸中線重合。3.手背放于臀部,肘部彎曲并盡量向前。兩足分開,站穩(wěn)。4.膠片上緣超出肩部上方約7厘米。5.使用濾線器。6.攝影距離為150180cm。7.中心線通過胸骨角與劍突連線的中點,垂直射入暗盒。8.深吸氣后,屏氣曝光。9.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當病人身體后傾角度不夠時,中心線可向頭側傾斜一定角度,經胸骨角與劍突連線的中點,射入暗盒。2.檢查立位攝影架是否牢固、可靠

46、,防止病人摔傷。3.嬰幼兒及體弱不能配合者,不宜選擇該體位。二、心臟和大血管適應證1.心臟及大血管先天、后天性疾病。2.瓣膜病、高血壓病。3.肺心病。4.原發(fā)或繼發(fā)心肌病。5.真性或假性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禁忌證休克病人禁止立位攝影。攝影前準備1.認真核對X線攝影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攝影部位。對檢查目的、攝影部位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醫(yī)師核準確認。2.根據檢查部位選擇適宜尺寸的膠片與暗盒。粘貼X線照片標記,齊全、正確、無誤。3.開機預熱,擬定并調整攝影條件。4.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偽影的衣服和飾物。5.做病人吸氣、屏氣訓練。6.調制適量的醫(yī)用硫酸鋇劑。心臟-后前正位操作方法

47、及程序1.病人背向X線球管,站立于立位攝影架前,兩足分開,身體站穩(wěn)。2.人體正中矢狀面與暗盒長軸中線重合,下頜略仰,暗盒上緣超出兩肩。3.雙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盡量向前緊貼攝影架。4.使用濾線器。5.攝影距離為200cm。6.中心線水平方向,經第七胸椎垂直射入暗盒。7.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曝光。8.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使用高電壓攝影,濾線柵比值不小于10:1。2.攝影前,作好病人呼吸屏氣的訓練。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產生偽影的衣、物。4.心臟大血管攝影體位順序應為: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側位、正位。心臟-側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側立于立位攝影

48、架前,被檢側靠近暗盒。2.雙上肢上舉,環(huán)抱頭部。兩足分開,定身體站穩(wěn)。3.胸部腋中線與暗盒長軸中線重合。4.膠片上緣應超出肩部。5.使用濾線器。6.攝影距離為200cm。7.中心線呈水平方向,通過腋中線第七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8.吞服醫(yī)用硫酸鋇劑。9.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曝光。10.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使用高電壓攝影時,濾線柵比值不小于10:1。2.攝影前,作好病人呼吸屏氣的訓練。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產生偽影的衣、物。4.心臟大血管攝影體位順序應為: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側位、正位。心臟-右前斜位(第一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

49、攝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攝影架面板。2.左手高舉抱頭,右肘彎曲內旋,右手背置于臀部。3.人體冠狀面與暗盒呈45°55°角。4.暗盒上緣超出鎖骨56cm,左前及右后胸壁包括在暗盒內。5.使用濾線器。6.攝影距離為150180cm。7.中心線呈水平方向,經左側腋后線第七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8.吞服醫(yī)用硫酸鋇劑。9.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曝光。10.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掌握好醫(yī)用硫酸鋇劑的粘稠度及吞服的時機。2.攝影前,作好病人呼吸屏氣的訓練。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產生偽影的衣、物。4.心臟大血管攝影體位順序應為:左前斜位、右前

50、斜位、側位、正位。心臟-左前斜位(第二斜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立于立位攝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攝影架面板。2.人體冠狀面與攝影架面板呈65°75o角。3.右手高舉抱頭,左肘彎曲內旋,左手背置于臀部。4.暗盒上緣達肩部上方。右前、左后胸壁包括在暗盒內。5.使用濾線器。6.攝影距離為150180cm。7.中心線呈水平方向,通過左側腋后線第七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8.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曝光。9.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攝影前,作好病人呼吸屏氣的訓練。2.去除胸部一切可能產生偽影的衣、物。3.心臟大血管攝影體位順序應為:左前斜位、右前斜

51、位、側位、正位。三、肋骨適應證肋骨病變:如骨折、腫瘤、畸形等。 攝影前準備1.認真核對X線攝影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攝影部位。對檢查目的、攝影部位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醫(yī)師核準確認。2.根據檢查部位選擇適宜尺寸的膠片與暗盒。X線照片標記要齊全、正確、無誤。3.開機預熱,擬定并調整攝影條件。4.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偽影的衣服和飾物。5.訓練病人吸氣、呼氣、屏氣。膈上肋骨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攝影架前,取后前位,兩足分開,身體站穩(wěn)。2.人體正中矢狀面與暗盒長軸中線重合。下頜略仰,暗盒上緣超出兩肩。3.雙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盡量向前,緊貼攝影架。4.使用濾線器。5

52、.攝影距離為150180cm。6.中心線呈水平方向,通過第六胸椎垂直射入暗盒。7.深吸氣后,屏氣曝光。8.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不宜采用高仟伏攝影。膈下肋骨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臥于攝影臺上,人體正中矢狀面垂直床面。雙上肢置于身體兩側,略外展。2.暗盒下緣包括季肋下緣3cm,兩側包括胸腹壁外緣。3.中心線垂直或向頭側傾斜100150角,射入暗盒中心。4.使用濾線器。5.攝影距離為150180cm。6.深呼氣后,再屏氣曝光。7.由攝影技師認真填寫檢查申請單的相關項目和技術參數,并簽名。注意事項1.根據臨床要求,可以攝取局部肋骨影像,體位及中心線以

53、欲檢部位決定。2.中心線向頭側傾斜的目的是,將膈肌投影向上推移,使靠近膈下的肋骨充分暴露。脊柱和骨盆X線攝影一、脊柱X線攝影適應證1.外傷。2.感染。3.腫瘤和腫瘤樣病變。4.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5.各類骨病。 攝影前準備1.認真核對X線攝影檢查申請單,了解病情,明確檢查目的和攝影部位。對檢查目的、攝影部位不清的申請單,應與臨床醫(yī)師核準確認。2.根據檢查部位選擇適宜尺寸的膠片與暗盒。3.X線照片標記(包括病人片號、日期、照片的序號、體位左右標記等),要齊全、核準無誤。4.開機預熱,擬定并調整攝影條件。5.清除病人欲檢查范圍內可造成影像偽影的衣服、飾物及膏藥等。6.準備好各種角度測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墊等。第1、2頸椎開口正位操作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