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_第1頁
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_第2頁
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_第3頁
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_第4頁
煤礦水文地質調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概況第一節(jié) 目的和任務為深入推進煤礦的安全生產,有效的防止礦井水害事故的發(fā)生。對礦井防治水工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進一步加強防治水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jù)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頒發(fā)的防治水管理規(guī)定及貴州省有關防治水的相關文件精神,結合織金縣洪水溝煤礦的生產實際,進行本次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其目的是查明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地表水、地下水對礦井的影響程度及礦井充水因素,預測礦井涌水量,為今后礦井的安全生產提供科學的水文地質依據(jù)。本次調查的主要任務是:1、收集礦區(qū)以往勘探資料及礦井開采的有關資料。2、調查礦區(qū)地表水體、氣象水文情況及其地質、水文地質情況。3、調查礦井境界范圍內以及外推100米涅老

2、窯、廢棄井巷及鉆孔的位置,開采范圍、開采年限,并對積水情況進行預測。4、對不明的老窯、采空區(qū)情況進行調查,預測采空區(qū)范圍、積水情況。5、調查礦區(qū)內礦井水化學類型、水文地質特征、含水層和隔水層、礦井上下出露的斷層導水及隔水類型、涌水通道情況。6、分析充水因素,對礦井充水條件進行分類,并詳細論述充水特征。7、劃分礦井水文地質類型。8、按規(guī)定留設各類防隔水煤(巖)柱,制定切實可行的地面和井下防治水措施。9、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對礦井涌水量進行分析計算。10、編制符合礦井實際的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和相關圖件。第二節(jié) 礦井位置與交通洪水溝煤礦位于織金縣少普鄉(xiāng)境內。礦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 105°383

3、0-105°3846,北緯 26°3210-26°3230;根據(jù)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5號)省人民政府關于畢節(jié)地區(qū)八縣(市)煤礦整合和調整布局方案的批復文件,織金縣少普鄉(xiāng)洪水溝煤礦(整合)由原龍家橋煤礦(3萬t/a)、水塘二分廠煤礦(3萬t/a)和原洪水溝煤礦(3萬t/a)整合而成,并已換發(fā)了新的采礦許可證??椊鹂h洪水溝煤礦(整合)十年期采礦許可證由貴州省國土資源廳于2008年10月頒發(fā),證號為:5200000830968,企業(yè)性質為私營,開采礦種為煤炭。整合后的洪水溝煤礦礦區(qū)面積為0.7031km2,生產規(guī)模為9萬噸/年。礦區(qū)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呈不

4、規(guī)則四邊形,走向長為0.6881.048km,傾斜寬為0.70.9km,其拐點坐標(北京坐標系)見下表:洪水溝煤礦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XY1293607435563940229364363556493032937058355646324293705935563939礦區(qū)面積0.7031km2,開采標高為15761400米標高。洪水溝煤礦位于織金縣城西南面,東向距珠藏約15 Km,由珠藏北進至織金縣城約34 Km,由織金縣城北進約100 Km可與321國道連接;由珠藏南進,經(jīng)普定縣城至安順市區(qū)約95 Km,可與貴昆線安順站連接。西向經(jīng)阿弓鎮(zhèn)、六枝特區(qū)新華鄉(xiāng)等至六枝特區(qū)約70 Km,可與貴昆線六枝站

5、連接。因此,區(qū)內交通運輸有鐵路、公路,交通較方便,礦區(qū)交通位置詳見(交通位置見圖)。洪水溝煤礦 織金縣洪水溝煤礦交通位置圖第三節(jié)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洪水溝煤礦位于珠藏向斜西南段北西翼、地貴背斜西南段南東翼,屬高原中山峽谷地貌,區(qū)內地勢南北低,中間高,最高海拔點為礦區(qū)西南部的山頭,標高+1799.4m,最大高差361m左右。礦區(qū)內煤系地層上覆飛仙關地層于西南部出露,其巖性由細碎屑巖及石灰?guī)r類相間組成,抗風化能力差異較大,在長期的外營力作用下,形成了崇山峻嶺間的槽谷及溶蝕盆地,殘存的剝蝕平面被深溝巨壑切割,形成了高山峽谷、懸崖峭壁等復雜地形;碳酸鹽巖石出露區(qū)域由于長期受地表及地下徑流的溶蝕而形成

6、了艷麗多彩的巖溶景觀。二、氣侯條件1、氣候:本區(qū)屬暖溫帶冬春干燥、夏季濕潤型氣候,冬長夏短,春秋較明顯。年平均氣溫14左右,最高年平均氣溫14.8,最低年平均氣溫13.2。月平均氣溫最低0.4左右,最高24.8;日平均氣溫最低-12.1左右,最高32.4。年平均降水量1436mm,最大降水量1825mm,最小降水量1081mm,多集中于5-9月。全年日照時間較短,以7-8月最長,最長月日照為218.3小時,日照最短時間每年12月至次年元月。平均風速4S/m,多為西風。 3、環(huán)境狀況:洪水溝煤礦所處的少普鄉(xiāng)區(qū)內工業(yè)以煤炭工業(yè)為主,小煤礦較多。煤礦井下水、工業(yè)污廢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區(qū)內河

7、水質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4、地震烈度:據(jù)國家地震局頒發(fā)的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附錄A 我國主要城鎮(zhèn)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規(guī)定,區(qū)內抗震設防烈度為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三、水文1、分水嶺及侵蝕基準面洪水溝煤礦所處的少普井田位于烏江水系上游的三岔河與六沖河的中下游分水嶺地帶的南面。分水嶺南部河流匯入三岔河,分水嶺北部河流匯入六沖河。分水嶺山巒連綿,脈絡清晰。山嶺走向主要受構造控制,呈北東南西向條帶狀展布。分水嶺以北的綺陌河為六沖河的主要支流,綺陌河的水源為沖溝頂部坡積層滲水,沿沖溝向下

8、流量逐漸增加。分水嶺以南的大壩河為三岔河的主要支流,大壩河中游的主要支流罵埡河河源及其流域。本區(qū)大壩河(標高1227.56米),為少普井田最低侵蝕基準面,也是洪水溝煤礦最低侵蝕基準面。2、水系及主要河流:洪水溝煤礦井田內主要河流為大壩河(亦稱來別河、中步大河、歹陽河),來源于井田西北約三公里處的螺絲洞,流經(jīng)礦區(qū)東北角外,后流入三岔河。河谷切割很深,形成“V”型谷,兩岸形成峭壁懸崖。該河在井田東部聯(lián)合大橋附近測得流量兩極值為231.76-6575L/s。井田內還有為數(shù)較多的雨源性溪溝,一般均屬季節(jié)性小河,雨季暴漲,旱季干涸。洪水溝煤礦界內無較大地表水體,僅發(fā)育雨源型小型沖溝,南面同向坡沖溝向南徑

9、流,流程400多米便于丙寨南面注入落水洞。北面反向坡沖溝向北徑流,直瀉大壩河。第四節(jié) 礦井生產概況洪水溝煤礦于2000年建井,開始設計生產能力為3萬噸/年,開采M16號煤層和M21號煤層。在2007年,根據(jù)上級政策要求,將原龍家橋煤礦(3萬t/a)、水塘二分廠煤礦(3萬t/a)和原洪水溝煤礦(3萬t/a)整合而成現(xiàn)在的洪水溝煤礦,整合后的礦井面積0.7031km2,開采標高為15761400米標高,生產能力9萬噸/年。整合后的洪水溝煤礦根據(jù)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所做的開采設計方案及安全專篇與2008年12月開始新系統(tǒng)的建設,目前已經(jīng)建設完成?,F(xiàn)洪水溝煤礦采用斜井開拓,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斜井兼作

10、運輸下山、軌道下山和回風下山;主斜井布置在21號煤層中,回風斜井布置在23號煤層中,副斜井從23號煤層頂板穿23號煤層進入底板布置。主斜井、副斜井與回風斜井已布置至+1400m,在+1400m水平布置井底主、副水倉,其中主斜井、副斜井與回風井之間距離均為30m。主副斜井、回風斜井與各煤層之間采用石門聯(lián)系。在副斜井+1462m標高作材料運輸石門揭16號煤層后,沿16號煤層東翼布置首采面11601運輸順槽;在回風斜井+1467m標高作回風斜巷至+1477m標高以回風石門揭16號煤層后,沿16號煤層東翼布置首采面11601回風順槽;通過工作面切眼形成完整的通風及生產系統(tǒng)。第五節(jié) 以往地質工作一、上世

11、紀50年代末,先后有西南煤田地質勘探局四隊、貴州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108隊進行過十萬分之一、二十萬分之一地質測量。二、1969年貴州省六盤水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地測隊進行過五萬分之一的找煤工作,于1971年10月提交了五萬分之一的織金地區(qū)普查找煤報告。1973年,該隊在該區(qū)進行了萬分之一地質及水文地質測繪工作。三、1973年9月-1981年8月,貴州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142隊在該區(qū)進行了普、詳、精查勘探,1976年9月提交了貴州省織金煤田少普勘探區(qū)詳查報告一件,而后逐漸過渡為精查勘探,于1981年12月提交了貴州省織金煤礦區(qū)少普井田精查地質報告(肥田一號),1984年經(jīng)貴州省儲量委員會批準,批文文

12、號為“第5403號決議書”。四、1981年12月,貴州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142隊提交了貴州省織金煤礦區(qū)少普井田精查地質報告(肥田一號),1984年經(jīng)貴州省儲量委員會批準,批文文號為“第5403號決議書”??碧絽^(qū)面積約49.7 km2。貴州省織金煤礦區(qū)少普井田精查地質報告(肥田一號)在井田內施鉆207個,進尺94713.23米,鉆孔見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10層,見取芯可采評級煤層189層次,平均采取率75%;對203個鉆孔進行了孔斜測定,達不到乙級標準的占9.7%;鉆孔封孔材料為500號水泥、中細粒山砂,水泥、砂、水的配合比為1:2:0.9(重量比);物探測井孔數(shù)207個,采用視電阻率梯度法、二次

13、伽瑪法、側向電流法、視電阻率電位梯度法進行測井。鉆探工程質量基本達到質量要求。洪水溝煤礦礦區(qū)范圍共施鉆6個,其周邊可利用鉆孔9個。五、2003年5-7月,貴州省地礦局115隊提交了貴州省織金縣少普鄉(xiāng)龍家橋煤礦儲量核實報告、貴州省織金縣洪水溝煤礦儲量核實報告、貴州省織金縣水塘煤礦二分礦儲量核實報告(以下分別簡稱“原龍家橋儲量報告”、“原洪水溝儲量報告”、“原水塘二分礦儲量報告”)。原龍家橋儲量報告估算了21號煤層儲量37.18萬噸,其中 111b為34.69萬噸,采空量2.49萬噸;原洪水溝儲量報告估算了16號煤層儲量40.02萬噸,其中 111b為33.58萬噸,采空量6.44萬噸;原水塘二分

14、礦儲量報告估算了16、21號煤層儲量共174.53萬噸,其中111b為139.90萬噸,采空量34.63萬噸。該三套報告未經(jīng)評審和備案,無相關批文。原龍家橋、洪水溝、水塘二分礦儲量報告估算儲量范圍面積分別為0.179Km2、0.1254Km2、0.188Km2,龍家橋、水塘二分礦儲量報告估算標高與準采標高一致。原洪水溝煤礦礦區(qū)為無煤區(qū)。原洪水溝儲量報告估算儲量為該礦區(qū)覆蓋范圍內+1560+1450m的16號煤層資源/儲量,部分與原水塘二分礦儲量報告估算的16煤層儲量重疊,重疊部分面積為0.0626 Km2。因此原有儲量報告估算面積之和為0.1790.12540.1880.06260.4298K

15、m2。六、2007年10月貴州煤礦設計研究院提交的貴州省織金縣洪水溝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以上地質勘查工作對礦區(qū)的地層、構造、水文地質、環(huán)境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等作了初步的調查了解,對煤層的賦存層位、厚度變化、穩(wěn)定性、煤層的頂?shù)装鍘r性、煤質及變化等特征作精(勘)查與了解,對礦床的經(jīng)濟技術條件進行了分析,為本次調查提供了較多的地質資料。2007年10月貴州省煤礦設計研究院提交的貴州省織金縣洪水溝煤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報告已基本查明了區(qū)內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及含煤地層的含煤性,大致了解了可采煤層的層數(shù)、厚度、結構及空間分布特征,劃分了煤類、了解了各開采煤層主要煤質特征,大致了解了區(qū)內各地層含水性,

16、對礦床充水因素作了初步分析。第六節(jié) 本次工作情況洪水溝煤礦根據(jù)上級要求,請示織金縣華榮煤業(yè)集團組織兩關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在2010年4月份至10月份對礦井水文地質進行調查了解,在收集以前資料的基礎上,采用全站儀實地交匯定點,共完成調查面積2.4平方公里,地面調查老窯11個,井下排水設備及排水管路等資料。了解了原龍家橋和水塘二分廠煤礦的具體情況。一、原龍家橋煤礦礦區(qū)范圍由4個拐點構成,原采礦許可證2001年12月頒發(fā)(證號:5200000141075),有效期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原龍家橋煤礦礦區(qū)范圍拐點坐標及礦區(qū)面積其拐點坐標詳見下表: 原龍家橋煤礦礦區(qū)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X(m)Y

17、(m)1293697035564675229364473556492432936326355645974293689935564315開采深度:由+1530m至+1450m標高,礦區(qū)面積0.2137km2二、原水塘二分廠煤礦礦區(qū)范圍由4個拐點構成,原采礦許可證2001年12月頒發(fā)(證號:5200000141116),有效期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原水塘二分廠煤礦礦區(qū)范圍拐點坐標及礦區(qū)面積其拐點坐標詳見下表:原水塘二分廠煤礦煤礦礦區(qū)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X(m)Y(m)129369103556414022936275355644503293607935563940429369653556

18、3940開采深度:由+1560m至+1450m標高,礦區(qū)面積0.2809km2三、原洪水溝煤礦礦區(qū)范圍由4個拐點構成,原采礦許可證2001年12月頒發(fā)(證號:5200000141092),有效期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原洪水溝煤礦礦區(qū)范圍拐點坐標及礦區(qū)面積其拐點坐標詳見下表: 原洪水溝煤礦煤礦礦區(qū)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X(m)Y(m)1293695835564481229364893556470832936356355644224293688635564160開采深度:由+1590m至+1561m標高,礦區(qū)面積0.1767km2整合前的原洪水溝煤礦、龍家橋煤礦與原水塘二分廠煤礦礦區(qū)范圍

19、與整合后的洪水溝煤礦礦區(qū)范圍詳見洪水溝煤礦綜合采掘圖。四、老礦井采掘狀況原洪水溝煤礦采用斜井開拓方式,礦井劃分為一個水平、一個采區(qū)開采,主要開采17號與21號煤層,開采的最低標高為+1513m。原水塘二分廠煤礦采用斜井開拓方式,礦井劃分為一個水平、一個采區(qū)開采,主要開采17號與21號煤層,開采的最低標高為+1513m,該礦已于2006年底停產。原龍家橋煤礦采用斜井開拓方式,礦井劃分為一個水平、一個采區(qū)開采,開采17號、21號與23號煤層,其開采的最低標高約在為+1508m,該礦已于2006年6月停產。區(qū)內的16、17、21號煤層+1500 m水平以上開采比較頻繁。各礦井的16、17、21號煤層

20、的巷道之間基本貫通,回采頻繁,形成的采空區(qū)較大,其中,礦區(qū)西部的1530m水平以上的16號煤層基本采空,東部1510m水平以上的16號煤層基本采空;礦區(qū)的1518m水平以上的17號煤層全部采空;礦區(qū)的1500m水平以上的21號煤層大部采空;礦區(qū)東部的23號煤層淺部的小部分被采空。五、本次工作完成實物工作量統(tǒng)計見下表:項 目單位工作量備注1:5000地質圖修測km2約2.01:5000區(qū)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環(huán)境地質調查km2約2.0地質點、工程點、水文點測量個471:5千剖面測量m/條約3410/3老硐調查m/個約3630/9第二章 地質特征第一節(jié) 區(qū)域地層織金煤礦區(qū)處于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

21、遵義斷拱,出露的地層從震旦系燈影組至第四系全新統(tǒng)等地層,除缺失奧陶系中、上統(tǒng),志留系、泥盆系下統(tǒng)、侏羅系、白堊系及三疊系上統(tǒng)等地層外,其余地層均有分布。老第三系及第四系零星分布。其中已二疊系、三疊系分布最廣,發(fā)育最好。各時代巖性特征及厚度如下:一、第四系:為殘、坡積及河漫灘堆積,未膠結,不整合于各系老地層之上。厚020米。二、第三系:主要為成巖作用較差之礫巖,礫石成分為石灰?guī)r和粗砂巖組成,不整合于各系地層之上。厚050米。三、三疊系1、中統(tǒng)關嶺組上段:灰色中至厚層狀白云巖。厚大于300米。2、中統(tǒng)關嶺組中段:灰色中至厚層狀石灰?guī)r,中部夾薄層泥質白云巖和泥灰?guī)r,中、下部常夾具蠕蟲狀、竹葉狀、瘤狀

22、結構。厚240246米。3、中統(tǒng)關嶺組下段:灰色薄至中厚層狀泥質白云巖,底部有一層“綠豆巖”。 厚181217米。4、下統(tǒng)永寧鎮(zhèn)組上段:上部為“溶塌角礫巖”,夾灰、灰黃色薄至中厚泥質白云巖;其下為灰至蘭灰色鈣質泥巖與灰?guī)r、泥灰?guī)r互層;底部為雜色泥巖。厚181480米。.5、下統(tǒng)永定鎮(zhèn)組下段:為中至厚層純灰?guī)r,局部具鮞粒狀結或鮞粒狀灰?guī)r,部分灰?guī)r具紋帶構造和蠕蟲構造。厚166368米.6、下統(tǒng)飛仙關組上段:礦區(qū)東部為厚層狀灰?guī)r和白云質灰?guī)r;西部以鈣質泥巖、粉砂巖為主。厚227429米。7、下統(tǒng)飛仙關組下段:東部為薄至中層灰?guī)r夾少量鈣質泥巖;西部以灰、綠灰色和泥質粉砂巖為主,夾薄層狀的灰?guī)r或泥灰?guī)r

23、。厚211370米。四、二疊系1、上統(tǒng)大隆組:深灰色薄至中層狀硅質灰?guī)r,中夾蒙脫石粘土巖和數(shù)層34厘米的鈣質泥巖。厚210米。2、上統(tǒng)長興組:礦區(qū)東部以燧石灰?guī)r為主,中上部夾12層碎屑巖;西部為燧石灰?guī)r、鈣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組成,其中普遍含12層薄煤層。厚16.244.8米。3、上統(tǒng)龍?zhí)督M: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砂巖、泥巖及煤等組成。含煤30-35層。厚328米左右。4、上統(tǒng)峨眉山玄武巖組:巖性為暗綠色及深灰色塊狀、氣孔狀玄武熔巖,具杏仁狀構造,堅硬,節(jié)理發(fā)育,厚度0342米。5、下統(tǒng)茅口組:淺灰、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層及塊狀灰?guī)r,夾白云質斑塊灰?guī)r或燧石灰?guī)r。厚度160653米。6、下統(tǒng)棲霞組:

24、深灰、黑灰色中至厚層狀灰?guī)r,時含燧石結核。中上部偶含白云質灰?guī)r;下部夾黑色泥巖,底部灰?guī)r含泥質,層間夾瀝青質頁巖。厚度120196米。7、下統(tǒng)梁山組:淺灰、灰色薄至厚層石英砂巖為主,夾泥巖或砂質泥巖及少量薄層硅質巖。局部含薄煤一層。厚度20100米。五、石炭系1、上統(tǒng)馬平組:淺灰、灰白色厚層狀灰?guī)r,中部灰?guī)r含白云質斑塊,頂部見白云巖。厚度0251米。2、中統(tǒng)黃龍組:灰、淺灰、灰白色厚層塊狀灰?guī)r,上部含白云質條帶及團塊。厚度61145米。3、下統(tǒng)擺佐組:上部為灰白色、淺灰色厚層狀塊狀白云巖,含白云質灰?guī)r團塊;下部為淺灰色、灰白色厚層狀灰?guī)r,其上部含白云質條帶及斑塊。厚度0349米。4、下統(tǒng)大塘組

25、、巖關組:上部為灰色塊狀灰?guī)r,中部為灰、深灰色中至厚層白云巖和鈣質白云巖,下部為灰黃色炭質頁巖和深灰色中層含砂質白云巖質鐵鋁巖,厚層角礫巖。厚度0352米。六、泥盆系1、上統(tǒng)響水洞組:中厚層夾薄層泥灰?guī)r,含鈣質頁巖,硅質頁巖及黃鐵礦。厚度080米。2、上統(tǒng)代話組:主要為淺灰至灰色厚層狀泥巖,白云質條帶夾白云質厚層灰?guī)r。厚度0144米。3、中統(tǒng)火烘組:由含粉砂質泥巖、灰黑色鈣質泥巖及泥灰?guī)r、泥巖組成。厚度>716米。七、奧陶系1、下統(tǒng)湄潭組:出露極少,僅見地織金那潤至麥桿寨一線。主要為灰、灰綠色薄層狀泥巖夾粉砂巖。厚度041米。八、寒武系1、中上統(tǒng)婁山關群:為淺至深灰色中厚層至厚層狀中細粒

26、白云巖,厚層燧白云巖,夾少量薄層白云巖的淺海碳酸鹽沉積,產石膏及汞礦。厚度0507米。2、中統(tǒng)高臺組:淺至深灰色中厚層狀至厚層狀白云巖。泥質白云巖夾鮞粒狀白云巖及砂質泥巖。厚度0306米。3、下統(tǒng)牛蹄塘組:以灰綠色頁巖及黑色炭質頁巖為主的淺海相沉積。底部含硅質磷鐵塊。厚度15139米。九、震旦系1、上統(tǒng)燈影組:淺至灰白色厚層狀。塊狀淺海相白云巖。厚度30272米。第二節(jié) 井田地層織金縣洪水溝煤礦井田區(qū)內出露的地層為上二疊統(tǒng)峨眉山玄武巖、龍?zhí)督M、長興-大隆組及下三疊統(tǒng)飛仙關組和第四系,其中龍?zhí)督M為該區(qū)的含煤地層,現(xiàn)由老到新敘述如下:一、二疊系上統(tǒng)(P3)1、峨眉山玄武巖(P3):出露于區(qū)內北部邊

27、緣外,巖性為暗綠色及深灰色塊狀、氣孔狀玄武熔巖,具杏仁狀構造,堅硬,節(jié)理發(fā)育,厚度不詳。2、龍?zhí)督M(P3l):在區(qū)內出露良好,分布較廣,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砂巖、泥巖及煤等組成。含煤30-35層。厚328米左右。根據(jù)巖性特征可分為三段。與下伏P3呈假整合接觸。P3l1:巖性為灰、灰黑色粉砂巖、灰?guī)r及鈣質細砂巖為主,少量泥巖、泥灰?guī)r及生物硅質巖次之,底部尚有灰白色的鋁土巖及暗色鐵質巖。含煤10-12層,總厚5.81米,可采與局部可采煤層3層(23、27、34號),總厚3.59米。本段厚114米左右。與下伏P3呈假整合接觸。P3l2:巖性以含綠泥石的細砂巖、灰色薄層粉砂巖、砂質泥巖及泥巖、粘土巖為

28、主。含煤16-18層,總厚9.84米,可采與局部可采煤層4層(16、17、20、21號),總厚4.66米;其中尤以16號煤層最好,厚度大,層位穩(wěn)定,結構簡單。本段厚129米左右。P3l3:巖性以灰色薄層粉砂巖、泥巖為主,局部夾薄層灰?guī)r,含薄層生物碎屑巖。含煤7-9層,總厚6.13米,可采與局部可采煤層3層(6、6-1、7號),總厚5.23米。本段厚85米左右。3、長興-大隆組(P3c+d):出露于礦區(qū)中南部,巖性以灰色薄層硅質灰?guī)r及中厚層燧石灰?guī)r為主,間夾粉砂巖及鈣質泥巖,燧石常以結核狀、團塊狀沿層面分布。含煤1-3層,層厚極值0.2-2.3米,平均0.5米,一般不可采。本組厚35.6米左右。

29、二、三疊系下統(tǒng)飛仙關組(T1f)出露于礦區(qū)南部,巖性主要以粉砂巖、灰?guī)r為主。厚度分布不均,根據(jù)巖性特征可分為二段。與下伏P3c+d呈整合接觸。T1f1:主要巖性為灰、灰綠、灰紫色薄至中厚層鈣質粉砂巖,夾薄層泥質灰?guī)r及泥灰。厚86-174米,平均厚度110米。T1f2:上部以灰、紫紅色灰?guī)r為主,夾薄層灰色泥灰?guī)r、泥質灰?guī)r;下部為灰色薄層灰?guī)r,夾紫、黃綠色泥質粉砂巖。厚105-153米,平均厚度130米。三、第四系(Q)主要為坡殘積粘土夾碎石,在礦區(qū)內分布廣,厚度變化較大,厚0.2-7米。分布受地形控制,主要沿河流兩岸,地形低凹地段沉積。 第三節(jié) 井田構造織金縣洪水溝煤礦礦區(qū)位于珠藏向斜西南段北西

30、翼、地貴背斜西南段南東翼,區(qū)內地層總體傾向南東,傾角8-25度,平均14度,整體呈一單斜構造。構造簡單,構造線以北東東為優(yōu)勢方向,主要構造為褶皺、斷層。一、褶皺褶皺主要為寬緩的地貴背斜、珠藏向斜。珠藏向斜軸向NE-SW,西南段北西翼地層傾角平緩,一般為8-15度,距離礦區(qū)較遠,對礦區(qū)煤層影響甚微。地貴背斜斜軸向NE-SW,西南段南東翼地層傾角平緩,一般為8-15度,局部最大傾角達25度以上。地貴背斜對礦區(qū)煤層影響較大,煤層沿背斜軸部跡線方向呈現(xiàn)出一定的波狀起伏,但起伏不大,礦區(qū)煤層產狀及構造總體上變化較小。二、斷層區(qū)內斷層主要分布于礦區(qū)北部外邊緣的F1、F2。1、F1:反向正斷層,走向SE10

31、0左右,傾向NE10左右,傾角約60度,長度約10公里,水平錯距約500米,落差約70米。主要切割P3l1至P3的地層。2、F2:反向正斷層,走向SE95左右,向東轉向N55E左右,傾向南東,傾角約70-75度,長度約4.7公里,落差約65-80米,切割了T1f至P3的所有地層。除上述斷距較大的斷層外,區(qū)內尚發(fā)育較多斷距較小的斷層.這些斷層一般延長不遠,斷距不大,僅對淺部煤層有輕微破壞,對本設計工作影響不大。3、綜上所述,礦區(qū)位于珠藏向斜西南段北西翼、地貴背斜西南段南東翼,總體呈一單斜構造,地層傾角8-25度,平均14度。區(qū)內褶皺、斷層發(fā)育,主要有地貴背斜、珠藏向斜及F1、F2斷層,但地貴背斜

32、、珠藏向斜均為寬緩褶皺,距離較遠,對礦區(qū)煤層的影響較?。籉1、F2斷層位于北部外邊緣,距離較遠,對礦區(qū)煤層的影響較小。因此,區(qū)內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類型。三、構造復雜程度本井田一級壓性構造行跡主要有:地貴背斜、珠藏向斜;與區(qū)域壓應力的一級扭性構造行跡,區(qū)域性壓應力相應的一級張性結構面至本區(qū)不發(fā)育。由于以上三點基本控制老本井田的構造行跡,井田內共發(fā)現(xiàn)大小斷層96條,落差大于30米者僅8條,主要分布于井田邊界,故本井田構造屬簡單。第四節(jié) 礦井地質概況洪水溝煤礦位于地貴背斜的中段南東翼、珠藏向斜南西段北西翼、少普井田的東段。出露地層為上二疊統(tǒng)龍?zhí)督M煤系,地表出露M16M27煤層,地層呈白東東向展布。傾

33、向南東,一般傾角為915度,單斜構造產出。礦界內無構造發(fā)育。煤礦礦井內未見構造發(fā)育。因此,本煤礦的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為簡單類型。第三章 水文地質特征第一節(jié) 井田水文地質織金縣洪水溝煤礦位于珠藏向斜西南段北西翼、地貴背斜西南段南東翼的劇烈切割之中山區(qū),標高約為+1438.3-+1802.3m,相對高差364m左右。地形中部高南北低,區(qū)內總體呈一單斜構造,地層走向東西向,傾向南,傾角8-25度,平均14度。區(qū)內水系較發(fā)育,主要河流為礦區(qū)北東角外的大壩河,兩極流量極值為320-6575L/s。另外,還有為數(shù)較多的雨源性溪溝,雨季暴漲,旱季基本干涸,常年有水者較少。由于地形陡峻,切割強烈,巖層裂隙發(fā)育,

34、所以地下水的逕流排泄條件良好,補給區(qū)和排泄區(qū)基本一致:地表分水嶺以北(礦區(qū)中北部)地下水的運動受區(qū)內大壩河河谷最低點(約+1438.3米)局部侵蝕基準面的控制,運動方向大致沿地表分水嶺向北運動;地表分水嶺以南地下水的運動受區(qū)內兩叉溝溝谷最低點約(+1438.3米)局部侵蝕基準面的控制,地表分水嶺以南向南運動。據(jù)當?shù)赜^測資料,年平均降水量1436mm,最大降水量1825mm,最小降水量1081mm,多集中于5-9月。平均氣溫14oC,最高32.4oC,最低 -12.1oC。 第二節(jié) 巖層含水性一、 第四系(Q):分布于沿河流兩岸及地形低凹地段。主要為坡殘積粘土夾碎石,含孔隙水。 二、飛仙關組(T

35、1f):出露于南部,巖性主要以粉砂巖、灰?guī)r為主為本區(qū)地表分水嶺。粉砂巖巖層風化裂隙發(fā)育,灰?guī)r巖層巖溶較發(fā)育,富含巖溶裂隙水及基巖裂隙水。三、長興-大隆組(P3c+d):出露于核實區(qū)中南部,巖性以灰色薄層硅質灰?guī)r及中厚層燧石灰?guī)r為主,間夾粉砂巖、鈣質泥巖及煤層。巖溶較發(fā)育,富含巖溶裂隙水。為礦區(qū)主要含水層。四、龍?zhí)督M(P3l):區(qū)內出露良好,分布較廣,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砂巖、泥巖及煤等,為區(qū)內含煤地層。一般表層透水而不含水,深部含裂隙潛水或裂隙層間水。為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五、峨眉山玄武巖(P3):出露于區(qū)內北部邊緣外,巖性為暗綠色及深灰色塊狀、氣孔狀玄武熔巖。網(wǎng)狀節(jié)理及風化裂隙發(fā)育,由淺入深

36、逐漸減弱,含碎屑巖裂隙水。第三節(jié) 含水巖組及其含水特征一、碳酸鹽巖巖溶裂隙水含水巖組主要賦存于長興-大隆組(P3c+d)灰?guī)r中,巖石中巖溶裂隙發(fā)育,大氣降水通過垂直巖溶裂隙補給含水層,并通過巖溶裂隙、溶洞匯集、徑流和排泄,含水性好,富水性強。二、基巖裂隙水含水巖組主要賦存于飛仙關組(T1f)、龍?zhí)督M(P3l)的砂巖、泥巖及峨眉山玄武巖組(P3)的玄武巖中。飛仙關組(T1f)、龍?zhí)督M(P3l)在地表淺部強風化帶的風化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地下水賦存于節(jié)理裂隙中,而在強風化帶下部基巖中,含水巖組由含水層(砂巖)與隔水層(粉砂巖及粘土巖)相間組成,該類巖組含水性極其微弱,為弱含水層,可視為相對隔水層。峨眉山

37、玄武巖組(P3)的玄武巖地表淺部強風化帶的風化裂隙發(fā)育,可賦存地下水,但越往深部含水性越差,富水性越弱,是較好的隔水層。三、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巖組主要賦存于第四系(Q)坡殘積粘土夾碎石中,含孔隙水,受季節(jié)影響明顯,動態(tài)變化較大,井、泉水點較少,流量?。ㄒ话?.5升/秒以下)。第四節(jié) 礦床充水條件一、大氣降水的滲透本區(qū)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以靜資源儲量為主,大氣降水的滲透是礦坑充水的主要因素。二、含水層補給1、飛仙關組(T1f):巖性基本為砂巖、泥巖,是較好的相對隔水層。飛仙關組與煤組間隔的長興-大隆組厚度較小且為礦區(qū)主要含水層,隨著煤層由上而下的不斷開采,頂板的垮塌,巖層原始結構被破壞,產

38、生的部分張裂隙可能形成地表水、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巖層中的部分裂隙水及地表水可能間接充入礦坑。2、長興-大隆組(P3c+d):為區(qū)內主要含水層,直接與煤組接觸,但相對而言,與礦區(qū)所開采煤層間隔6、6-1煤層,該兩層煤層以及7號煤層以上的層間泥巖、砂巖對長興-大隆含水層可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但厚度相對有限,隨著煤層由上而下的不斷開采,頂板的垮塌,7號煤層以上的層間泥巖、砂巖的原始結構必將被破壞而產生大量的張裂隙,形成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巖層中的部分巖溶水水可能直接充入礦坑。3、龍?zhí)督M(P3l):煤組裂隙層間水是坑道充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在今后的開采過程中,需進行長期的排水工作。4、峨眉山玄武巖組(P3

39、):直接與煤組接觸,與34號煤層間距較小,其淺部風化帶所含碎屑巖裂隙水可能成為礦坑充水來源。三、斷層導水位于礦區(qū)北部,深部斷層面多被次生礦物充填,無明顯水蝕現(xiàn)象,角礫膠結完好。深部含水性及透水性較差,淺部斷層多有漏水現(xiàn)象,具有透水而不含水的性質。斷層導水性弱。四、老窯積水由于礦區(qū)內煤層開采時間較長,特別是近年來地方小煤礦的開采,在礦區(qū)煤層的淺部形成有大量采空區(qū),老窯積水會對今后的開采工作造成危害。五、.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地下水基本賦存于風化帶及碎屑巖的孔(裂)隙中,多為孔(裂)隙水,沿巖層傾向逕流,在地勢低洼處以泉點的形式排泄;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地下水的流向受巖性、構造

40、的控制,其總體流向以地表分水嶺為界分別向南、北流動。第五節(jié) 礦井水害分析一、主要積水區(qū)、主要含水層與主要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1、主要積水區(qū)與主要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織金縣少普鄉(xiāng)洪水溝煤礦為一整合礦井,原洪水溝煤礦與原水塘二分廠煤礦主要開采17號與21號煤層,開采的最低標高為+1513m。原龍家橋煤礦開采17號、21號與23號煤層,其開采的最低標高約在為+1508m。區(qū)內16號煤層已采至+1500m標高。因此,礦井主要積水區(qū)為原有煤礦開采+1513m標高以上16、17、21、23煤層形成的采空區(qū)及煤層淺部老窯空區(qū)和老窯破壞區(qū)。2、主要含水層與主要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含煤地層與隔水段呈間互狀,雖富水性弱

41、,但具一定的承壓性,對礦井開采有一定的影響。二、礦井水文地質特點、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分析、可能發(fā)生突水的地點和突水量預計1、礦井水文地質特點礦井為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裂隙充水礦床。2、礦井水害類型洪水溝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礦井水害類型主要有小窯水、采空區(qū)積水、地表水、裂隙水、斷層水及地下水。3、突水水源與地下水導水通道1)突水水源突水水源主要為采空區(qū)積水、地下水、地表水。2)地下水導水通道由于該煤礦均處于同一區(qū)域水文地質單元的補給區(qū)地帶,因此,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大氣降水主要通過裂隙、巖溶洼地下滲補給,但各含水層接受大氣降水補給的程度具有明顯的差異,表現(xiàn)在含煤巖系上部

42、第四系空隙水,巖石破碎,透水性較強,特別在雨季水量猛增。P3c+d:雖直接與煤組接觸,但與本區(qū)所開采煤層間隔6、6-1煤層,隨著煤層由上而下的不斷開采,頂板的垮塌,巖層原始結構被破壞,產生大量的張裂隙,形成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巖層中的部分裂隙水可能直接充入礦坑。P3l:煤組裂隙層間水是坑道充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在今后的開采過程中,需進行長期的排水工作。4、礦井水害威脅程度分析根據(jù)以上可見,礦井受采空區(qū)(老窯)積水、地下水威脅較大,存在采空區(qū)、地下水突水危險,也存在地表水、滑坡或暴雨時,雨水通過地表裂縫或井筒潰入井下的可能。 水患威脅程度表水患類型特征威脅程度備注小窯積水采空區(qū)積水淺部小窯和原系統(tǒng)形

43、成的采空區(qū)客觀存在主要水患有突水淹井危險地表水沿構造裂隙或巖層裂隙、采礦產生的導水裂隙帶進入礦井。次要水患滲入礦坑而造成涌水量增大裂隙水區(qū)內未發(fā)現(xiàn)斷層,僅存在裂隙和節(jié)理,并有裂隙水出現(xiàn)。水患威脅不大增加礦井涌水量斷層水構成良好的充水通道次要水患滲入礦坑而造成涌水量增大5、可能發(fā)生突水的地點和突水量預計(1)可能發(fā)生突水的地點該礦可能發(fā)生突水的地點為:各煤層淺部接近的老窯附近;接近原系統(tǒng)形成的采空區(qū)附近;接近原系統(tǒng)形成的老巷附近。(2)突水量預計由于無法對老窯及原系統(tǒng)具體開采面積和積水情況準確調查,因此,無法估算。礦井在采掘過程中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停”

44、的原則,防治突水事故的發(fā)生。第六節(jié) 礦井涌水量預測一、根據(jù)原精查報告大井法估算結果,勘探區(qū)的礦坑一般涌水量為2212米3/h,最大涌水量為2851米3/h。礦區(qū)獨立地質單元匯水面積約為勘探區(qū)的0.5%,可粗略估算礦區(qū)一般涌水量約為11米3/h,最大涌水量約為14米3/h。二、礦井流量實測值根據(jù)對礦井井下流量的實測(排水時間計算法):正常礦井使用一臺D46-30×8型水泵,其流量為Q=46m3/h,每天排水8小時,排水量368m3/d??菟竟?jié)使用一臺泵,每天排水3小時,排水量138m3/d。雨季每天排水20小時,排水量920m3/d。目前,礦井水泵房安裝4臺D46-30×8

45、型水泵,一臺工作,二臺備用,一臺檢修。能滿足排水需要,但隨著今后采掘活的的增加,會引起巖石裂隙的擴張、地表水和地下水自然流場的改變,將影響礦坑用水量的增加幅度。因此,在頂板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防止塌陷帶范圍擴張和地下水入滲系數(shù)變大。第四章 礦井防治水措施第一節(jié) 礦井井下水防治一、井筒水害的防治主斜井從21煤層露頭開口,以掘進方位角352°、傾角14°,沿21煤層布置。表土段和巖層不穩(wěn)定地段采用砌碹支護,巖層穩(wěn)定地段采用錨噴支護。副斜井從23煤層頂板開口,以掘進方位角354°、傾角20°,穿層布置。下段+1450m標高以下,由于圍巖破碎,無法施工,改為沿M

46、23煤層布置。表土段和巖層不穩(wěn)定地段采用砌碹支護,巖層穩(wěn)定地段采用錨噴支護?;仫L斜井從23煤層頂板開口,以掘進方位角349°、傾角23°揭23煤層后,沿23煤層布置。表土段和巖層不穩(wěn)定地段采用砌碹支護,巖層穩(wěn)定地段采用錨噴支護。二、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1)必須密切觀察礦井內的淋水、涌水情況,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同時必須堅持“有疑必停”的原則。2)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相鄰煤礦和廢棄的老窯情況,并在井上、下對照圖及采掘工程圖上標出其位置、開采范圍、積水情況、探水紅線等。3)針對主要含水層(段)建立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系統(tǒng),進行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

47、、水害預報,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截、排”綜合防治措施。4)井巷在掘進過程中必須先探后掘,掌握前方水文情況,若發(fā)現(xiàn)有水患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待確認安全后才向前掘進,并將出水點位置標于井上下對照圖及采掘工程圖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點或地段,必須進行水溫、水量、水質等地下水動態(tài)和松散含水層涌水含砂量綜合觀測和分析,防止滯后突水。5)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fā)現(xiàn)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xiàn)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xiàn)滲水、水色發(fā)渾、有臭味等突出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yè),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fā)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6)井下和地面排水設施保證完好,所設沉淀

48、池、水溝要及時進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須清理一次。每年雨季前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成立防洪搶險隊伍,并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7)對于巷道破碎和淋水段特別加強支護,并采取導水等措施以免淋水直接淋至電纜上腐蝕電纜,巷道排水溝按規(guī)定設置并及時清理,巷道要保證排水坡度,對于巷道局部地段低洼集水段要設潛水泵或泥漿泵及時排水。8)以后掘進的開拓、準備巷道應根據(jù)井下地層情況選擇穩(wěn)定、淋水小的巖層,盡量避免穿過斷層等構造帶。9)要加強水文地質預測預報工作,提前預測和查清采掘工作面前方“斷層、裂隙、陷落柱等構造導水性”的基本情況,以便提前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水措施。10)茅口組:灰?guī)r裂隙、溶隙發(fā)育,透水

49、性較強,特別在雨季水量猛增,但由于其在煤系地層以下,對礦井的影響較小,不存在高承壓含水層。三、防治水煤(巖)柱的留設 防水煤(巖)柱的種類由于井田各含水層之間的垂直水力聯(lián)系通道不很清楚,含水層的裂隙發(fā)育情況以及含水層的水力補給情況有待查明,含水層橫向富水性及塊段間的差異也不明,斷層的含水性及與含水層的水力聯(lián)系也有待進一步查明,因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尤為重要,根據(jù)該礦的實際情況,設計需要留設的防水煤(巖)柱主要有以下幾種:1、斷層兩側或四周留設防水煤(巖)柱;2、煤層露頭防水煤(巖)柱;3、采空區(qū)防水煤(巖)柱;4、井田邊界防水煤(巖)柱;5、水平及采區(qū)邊界煤(巖)柱;6、井筒等主要巷道防隔水

50、煤(巖)柱7、地面水體、建筑物保護煤柱。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1、在有突水威脅但又不宜疏放或注漿堵水(疏放或注漿很不經(jīng)濟時)的地區(qū)采掘時,必須留設防水煤(巖)柱。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把煤柱的寬度或高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了多采煤炭,充分利用資源,也可以用采后充填,疏水降壓、改造含水層(充填巖溶裂隙)等方法,消除突水威脅,創(chuàng)造少留煤柱的條件。3、留設防水煤(巖)柱必須與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巖的物理力學特性、煤層的組合結構方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結合,還要與采煤方法、開采強度、支護方式等人為因素相適應。4、一個井田或一個水文地質

51、單元的防水煤(巖)柱應該在它的總體開采設計中確定。即開采方式和井巷布局必須與各種煤柱的留設相適應,否則會給以后煤柱的留設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無法留設。5、在多煤層塊段,各煤層的防水煤(巖)柱必須統(tǒng)一考慮確定,以免某一煤層的開采破壞另一煤層的煤(巖)柱,致使整個防水煤(巖)柱失效。6、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留設煤(巖)柱的條件時,所留設的煤(巖)柱必須滿足各留設煤(巖)柱的條件。7、對防水煤(巖)柱的維護要特別嚴格,因為煤(巖)柱任何一處被破壞,必將造成整個煤(巖)柱無效。防水煤(巖)柱一經(jīng)留設即不得破壞,巷道必須穿過煤柱時,必須采取加固巷道、修建防水閘門和其他防水措施,保護煤(巖)柱的完整

52、性。8、留設防水煤在(巖)柱需要的數(shù)據(jù)必須在本地區(qū)取得。鄰區(qū)或外地的數(shù)據(jù)只能參考,如果需要采用,應適當加大安全系數(shù)。9、防水巖柱中必須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質隔水層或裂隙不發(fā)育、含水層極弱的巖層,否則防水巖柱將無隔水作用。 防水煤(巖)柱的留設1、斷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斷層破壞了巖層的完整性,常常成為含水層間的聯(lián)系通道。斷層的某一區(qū)段是否導水、導水性強弱等情況取決于斷層兩側巖層的接觸關系、含水層的水壓以及采礦活動對斷層的重復破壞作用。(1)含水或導水斷層防隔水煤柱的留設煤層直接和富含水層、導水斷層接觸,頂?shù)装鍩o突水可能,即煤柱主要是順層受壓時,可參照下述公式計算煤柱寬度:L0.5KM式中:L順層防

53、水煤柱寬度(m);M煤厚或采高,16、17、21、23、27煤層的平均厚度分別為1.8、0.78、1.97、1.52、1.27m;KP煤的抗張強度(kgf/cm2),KP取8kgf/cm2;P水頭壓力(kgf/cm2),P50kgf/cm2;K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25,本次取5。16煤層開采時L0.5×5×1.8×19.7(m)17煤層開采時L0.5×5×0.78×8.4(m)21煤層開采時L0.5×5×1.97×21.3(m)23煤層開采時L0.5×5×1.52×16.5(m)

54、27煤層開采時L0.5×5×1.27×13.8(m)根據(jù)上述計算,并結合實際情況,含水或導水斷層兩側各留設25m防水煤柱。2、井田邊界煤(巖)柱的留設該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根據(jù)礦井水文地質規(guī)程,設計井田邊界留設20m的防水煤柱。3、煤層露頭防水煤(巖)柱該礦16、17、21、23、27煤層淺部已開采,不再留設煤層露頭防水煤(巖)柱。4、采空區(qū)防水煤(巖)柱;在采空區(qū)或老空積水區(qū)下掘進時,巷道與水體之間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經(jīng)計算為:10×2.525m。(巷道最大高度為2.5m)采空區(qū)或老空積水區(qū)下同一煤層中進行開采時,若采空區(qū)或老空

55、積水區(qū)的界線已基本查明,隔水煤柱的尺寸應按含水或導水斷層防隔水煤柱的留設要求留設。故采空區(qū)防水煤(巖)柱按25m留設,計算詳見 斷層防水煤(巖)柱的留設。在采空區(qū)或老窯積水區(qū)下的煤層進行回采時,防水煤(巖)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與保護帶厚度之和。故采空區(qū)防水煤(巖)柱按30m留設。根據(jù)上述計算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采空區(qū)邊界留設30m的防水煤(巖)柱。5、水平及采區(qū)邊界煤(巖)柱L0.5KM式中:L順層防水煤柱寬度(m);M煤厚或采高,16、17、21、23、27煤層的平均厚度分別為1.8、0.78、1.97、1.52、1.27m;KP煤的抗張強度(kgf/cm2),KP取8kgf

56、/cm2;P水頭壓力(kgf/cm2),P50kgf/cm2;K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25,本設計取5。16煤層開采時L0.5×5×1.8×19.7(m)17煤層開采時L0.5×5×0.78×8.4(m)21煤層開采時L0.5×5×1.97×21.3(m)23煤層開采時L0.5×5×1.52×16.5(m)27煤層開采時L0.5×5×1.27×13.8(m)根據(jù)上述計算,并結合實際情況,水平及采區(qū)邊界煤(巖)柱按25m留設。6、井筒及井下主要巷道隔水煤柱該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根據(jù)礦井水文地質規(guī)程,采用垂直法留設,設計井田邊界留設20m的防水煤柱,但相鄰礦井之間的井田邊界煤(巖)總寬度不得小于40m。7、地面水體、建筑物保護煤柱礦區(qū)范圍內無地表水體的存在,因此,無需留設保護煤柱。礦區(qū)內地面建筑物保安煤柱留設原則:首先在地形圖上均以邊界外推劃出20m圍護帶,然后按煤層傾向向下方向移動角65°、向上方向按70°移動角投影到煤層上圈定壓覆面積,然后計算煤柱。地面沒有重點保護的建筑物、公路,無需留設保護煤柱。各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