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姑蘇文化_第1頁
淺談姑蘇文化_第2頁
淺談姑蘇文化_第3頁
淺談姑蘇文化_第4頁
淺談姑蘇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姑蘇文化 14裝潢33 陳亮恒 2014年12月15日 目 錄 蘇州簡介 蘇州歷史 蘇州園林 古巷古鎮(zhèn) 姑蘇小吃 精美蘇繡 蘇州戲曲蘇州簡介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中國華東地區(qū)特大城市之一,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以南、太湖東岸、長江三角洲中部。 蘇州以其獨特的園林景 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城”,素 有“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 “東方水城”的美譽。蘇州園林 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lián) 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歷史悠久 ,是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 吳文化的發(fā)祥地,歷史上長期是江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歷史學家顧

2、頡剛先生經過考證,認為蘇州城為中國現(xiàn)存古老的城市之一。 蘇州的悠久歷史 蘇州古時稱吳。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春秋時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闔閭城,以為國都,是為蘇州建城之始秦漢為會稽郡治所,因原為吳地,故名吳縣。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蘇州為平江府,以吳、長洲二縣為治所。范成大著吳郡志,謂:“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明以吳縣、長洲為蘇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年),復分長洲縣設元和縣,自此一城遂有三縣。辛亥革命后,并三縣為一,只設吳縣。解放后為蘇州市。 那些過往的歷史,只在留下這些后消逝。 走在平江路古街區(qū),是否能感到遠古的呼喚。蘇州園林

3、 甲天下 簡介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在漢族建筑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園林建筑。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 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為第一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被勝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和環(huán)秀山莊,誕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

4、林的典范和代表。 園林文化內涵 以拙政園為例 拙政園位于古城蘇州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縈繞,廳榭精美, 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 漢族水鄉(xiāng)特色?;▓@分為 東、中、西三部分,東花 園開闊平朗,中花園是全 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 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 住宅區(qū),體現(xiàn)典型江南地區(qū)漢族民 居多進的格局。古典園林三大特色以水見長 花木為勝 庭院錯落 作為古典城市的代表,蘇州自然保留了眾多的古鎮(zhèn),如:吳江的同里古鎮(zhèn),光福古鎮(zhèn),昆山的周莊古鎮(zhèn)、錦溪古鎮(zhèn)、千燈古鎮(zhèn),吳中區(qū)的角直古鎮(zhèn),蘇州新區(qū)的木瀆古鎮(zhèn),桐鄉(xiāng)的烏鎮(zhèn)等

5、古鎮(zhèn)。這些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大致相同,環(huán)境幽靜,建筑古樸,以河成街,橋街相連。美麗的古鎮(zhèn) 這些,不只是電視里才能看到。 姑蘇小吃姑蘇小吃 蘇州小吃是四大漢族傳 統(tǒng)小吃(南京、蘇州、 上海、長沙)之一。蘇 州小吃歷史悠久亦聞名 天下,蜜汁豆腐干,松 子糖,黃埭西瓜子,蝦 子醬油,木瀆棗泥麻餅,湘城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嘗。 著名的蘇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莼菜湯、翡翠蝦斗、荷花集錦燉等。 “松鶴樓”是老字號的蘇式餐館;“老蘇州茶酒樓”以傳統(tǒng)蘇幫菜而聞名;“朱鴻興面館”和“綠揚餛飩”等物美價廉,比較適合大眾消費。十大特色小吃 蘇式鮮肉月

6、餅、楓鎮(zhèn)面、紅白湯奧灶面、 雞頭米羹、蟹殼黃、魚香春卷、油氽緊酵、 小餛飩、糖粥、酒釀餅吃貨們吼不住的美食街 蘇州眾多的小吃自然形成了傳統(tǒng)的美食街,如:澄陽湖小吃街、太監(jiān)弄、李公堤國際風情水街、鳳凰街等都是值得一飽口福的地方。光潔絢麗的 江南刺繡 漢族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工藝之一,刺繡與養(yǎng)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蘇繡的發(fā)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xiàn)已遍布很多 漢地區(qū)。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繡技具有 “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 蘇繡是蘇州地區(qū)刺繡產品的總稱,以蘇州刺繡研究所的高新區(qū)

7、的鎮(zhèn)湖鎮(zhèn)(現(xiàn)改為街道)刺繡最為有名。蘇繡即蘇州刺繡,其發(fā)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xiàn)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據(jù)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蘇繡用于服飾。三國時代,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繡列國圖。據(jù)清秘藏敘述蘇繡“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fā)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笨梢娫谒未K繡藝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刺繡欣賞 蘇州戲曲 蘇州的戲曲藝術令人矚目,在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蘇州是昆劇和蘇劇的故鄉(xiāng)。被人們譽為戲曲藝術瑰寶的昆劇,興起于元末明初時的昆山,自明代隆慶、萬歷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問,昆劇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zhèn)、鄉(xiāng)村,

8、人們對昆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組織業(yè)余班社,舉行唱曲活動,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幾至“傾城闔戶”,“唱者千百”。在昆劇鼎盛時期,以蘇州為中心,其流布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大城市,獨霸劇壇二百余年。昆劇的繁榮,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演員,也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作家,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傳奇劇本。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是采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漢族曲藝說書形式。它產生并流行于蘇州及江、浙、滬一帶。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演唱過。嘉慶、道光年間有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咸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余年至今不衰。蘇州評彈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姑蘇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來,文化積淀十分深厚。在這塊得天獨厚而又美麗富饒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蘇州人在創(chuàng)造物質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