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學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戰(zhàn)國)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9/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1.gif)
![私學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戰(zhàn)國)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9/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2.gif)
![私學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戰(zhàn)國)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9/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3.gif)
![私學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戰(zhàn)國)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9/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4.gif)
![私學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戰(zhàn)國)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9/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b1015ed1-64f2-4c6b-94bc-b391288f6dcc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私學興起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奠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官學衰廢,私學興起1.歷史原因 (1)世襲制度造成貴族不重教育世卿世祿,養(yǎng)尊處優(yōu),貪圖享受,不思進取。貴族普遍不想學習。周大夫原伯魯不悅學,發(fā)議論:“可以無學,無學不害”。(2)王權(quán)衰落導致學?;膹U西周 東周前11世紀前771前770前476前256前221春秋 戰(zhàn)國天下共主,天子獨尊 天子有名無實 權(quán)力重心下移:天子 諸侯 卿大夫 陪臣王權(quán)衰落,禮制破壞,學校名存實亡。孔子認為春秋時期天下無道: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
2、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論語季氏)(3)戰(zhàn)爭動亂打破舊的文化壟斷諸侯爭霸,“國亂人廢學業(yè)”。面對現(xiàn)實,文化職官、尋求出路而流落民間,簡冊和器物也帶出官府。沒落貴族及其后裔也包括在內(nèi)?!疤熳邮Ч?,學在四夷”,造成 “文化下移”(學術下移)。(4)養(yǎng)士之風形成士階層(士,自由民,文士,謀士,食客。知識分子,有活動能量,出謀劃策)成為有影響的政治力量。諸侯國之間、一國之內(nèi)公室與私門之間政治斗爭的需要,養(yǎng)士之風盛行,禮賢下士,私門養(yǎng)士如春秋時期齊國大臣陳恒重視養(yǎng)士,他“殺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養(yǎng)士”。魯季孫氏也養(yǎng)士,“季孫養(yǎng)孔子之徒,所朝服而坐者以十數(shù)?!贝笈杂擅駹幭鄬W習做士,從
3、師受教,大量的求學需求促進了私學的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公門與私門之間的爭斗愈演愈烈,養(yǎng)士之風到了大盛。公室如魯穆公、魏文侯、齊威王、齊宣王、梁惠王、燕昭王都一度吸引了大量的士眾。私門養(yǎng)士如著名的戰(zhàn)國四君子: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以及秦國的呂布韋,都是動輒“食客三千”。王公大人禮賢下士,如孟嘗君禮待馮諼(xun),滿足他的一再要求。(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是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在政治斗爭舞臺上展現(xiàn)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齊人有馮諼者(史記孟嘗君列傳作馮驩hun),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通“囑”,叮囑,求告)孟嘗君(姓田,名文,
4、孟嘗君為其號,齊威王之孫,襲其父田嬰之封邑于薛,因此又稱薛公),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痹唬骸翱秃文埽俊痹唬骸翱蜔o能也?!泵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弊笥乙跃v之也,食以草具(指粗劣的食物)。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ji,劍)歸來乎!食無魚?!弊笥乙愿妗C蠂L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魚客:原作“客”,今從一本增魚字,與下文的車客照應。孟嘗君分食客為上中下三等,下客住傳舍,食菜;中客住幸舍,食魚,故又稱魚客;上客住代舍,食肉,出有輿車,故又稱車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庇谑?/p>
5、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客:用作動詞)我?!焙笥许暎瑥蛷椘鋭︿e,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弊笥医詯褐詾樨澏恢?。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歌。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責,zhi,同債。薛:本為任姓古國,地當今山東滕縣南,春秋后期為齊迫遷至下邳既今江蘇邳縣西南,卒為齊所滅,戰(zhàn)國時為齊邑。齊湣王三年,封其叔田嬰于薛)?”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泵蠂L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闭埗娭?,謝曰:“文倦于事,憒(:昏亂)
6、于憂,而性懧(,同“懦)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約:纏束,這里指把馬套上車),載券契而行(券契:指放債的憑證。券分為兩半,雙方各執(zhí)其一,履行契約時拼而相契合,即下文所說“合券”),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市:購買。反:同“返”)?”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彬?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矯命:假托命令),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矗俊瘪T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
7、,狗馬實外廊,美人充下陳(下陳:堂下,臺階之下)。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拊:同撫。子:用作動詞。子其民:視其民為子),因而賈利之(賈,求?。?。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泵蠂L君不說(同“悅”),曰:“諾,先生休矣!”后期年,齊王(指齊湣王田地,一作田遂)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指湣王之父宣王田辟彊)。”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
8、復鑿二窟?!泵蠂L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即魏國。當時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謂梁王(原作惠王,古文觀止已改作梁王。按梁惠王卒于齊威王卒之次年,孟嘗君和齊湣王同為齊威王之孫。故此時梁王,當是惠王之子或?qū)O)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庇谑橇和跆撋衔?,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绷菏谷矗蠂L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太傅:春秋時晉國始置,其職為輔弼國君。 赍(機):送),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通“詳”,審慎),被于宗廟之祟(
9、被:遭受。宗廟:古代祭祀祖先的處所。這里借指祖先),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睆R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纖介:介通芥。纖維草芥,喻細微),馮諼之計也。 2私學的發(fā)展概況私學發(fā)端于春秋中葉,初步繁榮于春秋末葉。興盛于戰(zhàn)國時期。逐漸形成各家各派,所謂諸子蜂起,百家爭鳴,一派學術繁榮局面。說到春秋時期的私學,首先要說到孔子(前551-前479)。有人認為孔子首創(chuàng)私學,雖然此說并無確鑿證據(jù),(他的學問得于私學,師從)但他的私學是當時辦學規(guī)模最大,教學內(nèi)
10、容最充實、教學經(jīng)驗最豐富、培養(yǎng)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所。隨后墨子(前468-前376,主要生活在戰(zhàn)國初期)、孟子(前372-前289,戰(zhàn)國中期)荀子(前313-前238,戰(zhàn)國末期)、等均創(chuàng)辦,一時間私學興起。3私學的特點(見下表)西周官學與春秋戰(zhàn)國的私學之比較西周的官學春秋戰(zhàn)國的私學社會制度 國有制向私有制轉(zhuǎn)變辦學主體國家政權(quán)機關,學術官守私人,學術下移辦學獨立性政教合一,無獨立教育政教分離,教育獨立師資官師合一,兼職教師官師分離,專職教師教育對象貴族子弟有教無類:自由受教,自由擇師學術自由無,統(tǒng)一于貴族思想不統(tǒng)一,各學派自由發(fā)展和講授本派思想,學術自由,百家爭鳴教學內(nèi)容六藝(官方主流思想
11、)突破“六藝”,各家各派思想等,貼近生活場所設備固定,制度規(guī)范不固定,靈活,隨處培養(yǎng)目標貴族統(tǒng)治者培養(yǎng)多規(guī)格人才(二)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百家”是虛指,形容學派之多。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九流十家”, 其中思想學術地位最為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名、陰陽諸家,加上縱橫、雜、農(nóng),合稱“九流”,再加上“小說家”(記錄街談巷語,并呈報上級;雖自成一家,但被認為不入流,故有九流十家),統(tǒng)稱“十家”,各家內(nèi)部又有不同派別,各家各派之間又有交叉。在教育上頗有造詣的是儒、墨、道、法。儒家: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的代表人物。其后的“思孟學派”(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孫,據(jù)傳
12、是曾子的學生;孟軻據(jù)說是子思的門徒的學生。)繼承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一個著名學派,孟子提出“性善論”;另外一個有重大影響的是荀況學派,主張“禮治”,提出“性惡論”。墨家:墨翟,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學于儒而不囿于儒。道家:老聃開創(chuàng)道家學派,老聃學說的核心是“道”,它是關于宇宙本體、事物規(guī)律和認識本質(zhì)的概括。主張“自然、無為”;道家另外一個代表人物是莊周。法家:商(衛(wèi))鞅、韓非、李斯,主張絕對的“性惡論”, 不準人思想、禁止人說話,禁私學,大一統(tǒng)。推行法治,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三)齊國的稷下學宮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的高等學府,是齊王在都城的稷門附近設立的學宮,歷時六代共150多年。創(chuàng)建之早,持續(xù)時間
13、之長,在當時世界首屈一指。它既是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中心與縮影,也是當時教育上的重要創(chuàng)造,對中國古代學術、文化和教育產(chǎn)生過重大的歷史影響。1性質(zhì)(1)是一所官家舉辦而由私人主持的官私合營的特殊形式學校 與用士養(yǎng)士不同,稷下學宮是有教師、有學生、有教有學的育士學校。官辦:田齊創(chuàng)辦的國立大學,初創(chuàng)的目的是“招致賢人”,凡游學者來者不拒,數(shù)量可觀的大師和學生,康莊大道、高門大屋,規(guī)模宏大。官方提供一切物質(zhì)條件,對稷下先生給予優(yōu)厚的俸祿。從創(chuàng)辦者、到教育經(jīng)費、創(chuàng)辦校舍、教師待遇等,無一不體現(xiàn)官辦性質(zhì)。私學:不以統(tǒng)治者好惡而獨尊一家而壓制其他家,充分允許各家各派都可以在這里自由講學,“著書言亂、治之事,以干世
14、主”。諸子百家包括沒有歸屬的學者均可來此,學術自由,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不受政府和政治的干涉,獨立學者。學生也可自由擇師或選擇其他學派。學宮的學術領導人也通常由像荀況這樣有獨立學者身份的私家學者擔任,保證了學術上的私學性質(zhì)。稷下學宮是官私合營的自由聯(lián)合體。(2)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議作用的高等學府講學:自由講學;學無常師;定期的學術集會;各家各派學術交鋒、辯論,學術交流。著述:著書立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記載,諸子有189家,其中有漢代49家,先秦諸子140家。各家“各成其言”,著書立說。與稷下有關的子書如孫卿子、鄒子、鄒子終始、鄒奭子、尹文子、宋子等;除各家子書外,還有一些被
15、認為是不分學術派別的集體勞動的學術成果,如管子、晏子春秋、司馬兵法等。育才:各派從學弟子;允許自由擇師;完備的學生守則;學派共處、百家爭鳴的學術環(huán)境;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咨議:咨政議政,“稷下先生喜議政事”,“以干世主”, “不治而議論”,“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一個“處士橫議”的時代。典故王斗諷齊王好士(戰(zhàn)國策齊策):據(jù)戰(zhàn)國策齊策記載,王斗齊人,稷下先生,是個直言正諫之士。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齊宣王時期。一天,王斗要求拜見宣王,宣王讓通報的人把他引進來。王斗說:“我跑了來拜見大王是趨炎附勢,而大王如果到門口迎接我則是禮賢下士,哪能一種情形為好呢?”通報的人進來報告宣王,宣王說:“先生請
16、稍等一下,我聽從您的指教?!饼R宣王就快步迎到門口,和他并肩而入。宣王說:“我聽說先生直言正諫,從不隱諱?!蓖醵坊卮鹫f:“您聽說的過分了。我生于亂世,侍奉亂君,怎么能敢直言正諫?!毙鯕獾媚樕笞?,很不愉快。過了一會兒,王斗說:“先君所喜好的有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封他為太伯,現(xiàn)在大王您有四項愛好與先君相同?!毙趺媛断采f:“我這個人很愚笨,守齊國社稷,唯恐失去,怎么能有四處與先君相同?”王斗說:“先君愛好馬,大王您也愛好馬;先君愛好狗,您也愛好狗;先君愛好酒,您也愛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好士,但大王卻不好士?!毙跽f:“當今世上根本就沒有士,我怎么能夠喜歡呢?”王斗反駁說:“
17、現(xiàn)世上沒有騏驥那樣的好馬,給您拉車的卻都是駿馬;世上沒有東郭俊、盧氏的那樣的好狗,但您的狗群里各種好狗全有;世上沒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但您的王宮后院嬪妃全滿滿的。大王您根本就不好士,怎么會憂患無士?”宣王回答說:“寡人憂國愛民,當然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治理國家?!蓖醵氛f:“大王您憂國愛民,倒不如您愛一尺縐紗!”宣王說:“此話從何說起?”王斗說“大王讓人做帽子,不讓左右喜歡的人去做,卻派裁縫去做,這是為了什么?因為他們有才能?,F(xiàn)在大王治理齊國,除了左右喜歡的近臣以外,別不用其他的人,所以我說大王愛國家不如愛一尺縐紗。” 宣王謝罪(道歉)說:“寡人有罪于國家社稷?!庇谑桥e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18、。 原文王斗諷齊王好士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延入。王斗曰:“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毙跻蜈叾陂T。 與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蓖醵穼υ唬骸巴趼勚^,斗生于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宣王忿然作色,不說。 有間,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毙跽f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p>
19、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無騏麟騄耳,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俊、盧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轂也。”王曰:“何謂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轂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于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2特點第一,學術自由。表現(xiàn):“不治而議論”,齊王待之以“不臣之位”(非君臣而為師友),享受優(yōu)厚待遇但不擔任具體職務,具有相當?shù)莫毩⒑妥杂桑蝗菁{百家,來者不拒,各家各派學
20、術地位平等,無尊卑貴賤,無統(tǒng)一標準;來去自由,允許個人游學,也允許集團游學,甚至幾度來回如孟子、荀子,求學者求師也來去自由,也可棄舊從新;稷下學術內(nèi)部各學派之間、稷下學術與外部各國學術之間交流不斷;相互爭鳴與吸收,論辯成風,學術性論辯促進了各派的相互吸收、交融和分化、嬗(shn)變。 第二,待遇優(yōu)厚。教師政治地位高,“不治而議論”,說、勸、諫,“不臣之位”。生活待遇優(yōu)厚。齊宣王時,鄒衍、淳于髡kn等76學者“皆賜列第,為上大夫”,賜予爵位,享受豐厚的俸祿??登f大道,高門大屋。淳于髡、孟軻、荀況還被尊為卿。對稷下學宮的思考:(四)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貢獻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前551-前
21、479年,72歲)。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儒家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孔子出身貴族血統(tǒng)(下級武官),3歲喪父,生活貧困,較早為謀生而做事,學會多種本領,“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青年時期做過小官(委吏管理倉庫;乘田管理畜牧),由此接觸社會下層,了解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自覺努力學習傳統(tǒng)“六藝”,奮發(fā)求藝,力學成才,博通多能,30歲左右正式招生辦學,開始教育生涯。一面為師,一面繼續(xù)學習,向一切有知識的人學習,還利用機會出去游學,根據(jù)教學需要編纂詩、書、禮、樂等作為教材。40歲左右開始形成自己的學說,在私學組織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50歲左右獲得從政機
22、會,任中都宰,后提拔為司空,再司寇。曾參與國政三個月,因與執(zhí)政者政見不合而棄職出走,帶學生周游列國??鬃又苡瘟袊?,同行弟子數(shù)十人,一面進行政治游說,一面進行教育活動。先后到過多國,奔波14年。多受冷遇,甚至遭武力威脅和圍困,屢受挫折而不消極,講誦經(jīng)書不衰。68歲受禮聘返魯,被尊為國老。主要致力于教育和古代文獻整理。弟子先后累計3000多人,晚年完成“六經(jīng)”的編纂和校訂工作,做出重大的歷史貢獻。1創(chuàng)辦私學與編訂“六經(jīng)”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講學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對我國社會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貢獻:第一,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成
23、為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第二,整理和保存了我國古代文化典籍?!傲?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2重視教育的作用重視教育對社會的作用。(P30)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闭撜f了治國的基本大綱“庶、富、教”,要解決三個重要條件:要有較多的勞動力,要使人民富足,要使人民受到政治倫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突出了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鬃邮侵袊鴼v史上最早論述教育與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的教育家??鬃右仓匾暯逃谠谌说陌l(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ㄕ撜Z陽貨)(后天習染,包括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
24、)。孔子根據(jù)天賦和學習態(tài)度把人劃分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又把人分為“上智、中人、下愚”,認為“唯上知與下愚不移。”“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指的是中人,這部分是有條件接受教育的?!爸腥艘陨?,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保ㄖ腥艘陨峡梢愿嬖V他高深的學問)3首倡“有教無類”孔子說:我對每個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沒有貧富貴賤等區(qū)別?!白孕惺懸陨希嵛磭L無誨焉?!保ㄒ皇?10條干肉以行師生見面之禮;另解:自15歲行了成童禮以后)??鬃訉嵭杏薪虩o類的辦學方針,廣泛吸收學生,弟子中品數(shù)不齊,各色人等都有,甚至有人認為孔子門下混雜。
25、孔子私學是當時規(guī)模最大、培養(yǎng)人才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一所學校。4教育目的: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膹恼幼酉恼f:“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P212)比較準確的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主張。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膹恼?。歷來對這句話的解釋存在分歧,但基本含義應該是把官職與學習緊密相連。有官職的人應該是受過教育并繼續(xù)學習的人;受過教育的人應該得到一定的官職,教育就是培養(yǎng)治國安民的賢能之士。這一主張?zhí)岢鲋饕轻槍Υ呵锬┢谂`主貴族統(tǒng)治腐朽,不學而仕,仕而無學的現(xiàn)象相當突出,私學興起,仕階層擴大,出現(xiàn)學而不能仕的矛盾這種狀況提出。提出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將激勵和競爭機制引入教育,對當時的宗法觀念以沖擊
26、,具有進步性。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從之先進”(論語先進,P115)。強調(diào)學習是做官的條件。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保ㄕ撜Z里仁,P38)(勝任的才能)5教學內(nèi)容 繼承六藝教育傳統(tǒng),親自整理古代文獻,形成“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尤重詩、禮、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保ㄖ粋魇雠f作,不進行創(chuàng)新,相信而且喜愛古文化,我私下把自己和花彭相比?;ㄅ?,商代賢大夫)子曰:“文、行、忠、信?!睆囊晕墨I、品行、忠誠、信實四個方面教導學生。其中,后三者均屬于道德教育內(nèi)容,其進行貫穿于“文”。以六經(jīng)為主要內(nèi)容,尤
27、其是前四經(jīng)。詩有三種類型:風、雅、頌,分別主要為民歌、宮廷詩歌、廟宇詩歌??鬃咏虒W往往從詩入手。書(即尚書),古代(夏、商、周)歷史文獻匯編。禮(士禮、儀禮),孔子認為,禮是立國根本,知禮是立足于社會的重要條件。“不學禮,無以立?!保ㄕ撜Z季氏)樂,各種美育形式的總稱,內(nèi)涵廣泛,詩、歌、舞、曲密切結(jié)合,禮與樂經(jīng)常配合發(fā)揮作用,禮樂常并提。樂的作用:對個人陶冶情操,形成崇高品格;對社會,使人性情寬和樸實,幫助移風易俗改造社會。易(周易),卜筮之書。陽爻(YAO,二聲)“”,陰爻“-”春秋,孔子晚年據(jù)史料而做春秋時期魯國的史書,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歷史,是我
28、國現(xiàn)存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孔子的教育內(nèi)容有三個特點:偏重社會人事,注重現(xiàn)實的人事,不崇拜神靈,“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偏重文事,他雖要求從政人才文武兼?zhèn)?,但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偏重文事;輕視科技與生產(chǎn)勞動?“君子謀道不謀食”,認為社會分工有君子之事,有小人之事。君子與小人職責不同,君子不必參與小人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勞動。如: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狈t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老農(nóng),菜農(nóng),菜園子)6教學方法(1)學、思、行結(jié)
29、合 主張“學而知之”。主張要“博學于文”(文獻典籍,四書五經(jīng),P86), 又要多聞多見,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四書五經(jīng),P103,翻譯:大概有一種不懂而妄自造作的人,我沒有這毛病。多聽聽,選擇其中好的跟著去做;做看看,然后記在心里,這與生而知之相比是次一等的求知方法。)重視復習:“學而時習之”,主張學思結(jié)合:“學而不思則罔(受蒙蔽),思而不學則殆(疑惑而無所得)?!笨鬃舆€強調(diào)“學以致用”,付諸行動。“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保ㄕ撜Z憲問),夸夸其談而行為脫節(jié)是可恥的事。他要求學生說話謹慎一些,做事勤快一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庇蓪W
30、而思而行,這是孔子所探究和總結(jié)的學習過程。(2)啟發(fā)誘導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fā)式教學的教育家,比古希臘蘇格拉底提出的“助產(chǎn)術”(產(chǎn)婆術)早幾十年。使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下再去啟發(fā)他。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返,則不復也?!保ㄕ撜Z述而,不能從一個方面而推知其他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孔子注重訓練學生思維方法。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也?”對曰:“然,非也?”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保ㄕ撜Z衛(wèi)靈公,P171)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兩端而竭焉。”(論語子罕P93,我從他所提問題的始末、正反問他,一步一步問到低,得到答案后盡量告訴他。
31、)孔子善用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廣為學生稱贊。顏淵(回)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保ㄕ撜Z子罕P94,老師的思想、學問,我抬頭仰望它,愈望愈高;我研究它愈鉆愈覺得愈深,看見它好象在眼前,一忽兒又好象在后面去了。老師善于循循善誘地誘導我,用文獻典籍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jié)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也不能。我已經(jīng)盡了自己的才力,它好象仍然矗立在我面前,我想攀登上去卻感到無路可走了。)(3)因材施教孔子本人并未提出這一概念,朱熹根據(jù)他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夫子教人,各盡其材”,遂有“
32、因材施教”。但是孔子很好地踐行了這一思想。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保ㄕ撜Z公冶長,辦事過于謹慎)子路問“聞斯行乎?”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乎?”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迷惑不解,孔子回答:“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P122,冉求做事總是退縮,所以要鼓勵他上前;仲由膽子大,敢作敢為,所以我要壓壓他。(4)好學、不恥下問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思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保ㄕ撜Z學而,P8)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保ㄕ撜Z公冶長,
33、P48,)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ㄕ撜Z為政,P16,由呀,我教你怎樣得到知識吧。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能有真正的知識呀)7孔子關于道德教育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從政的君子,而成為君子的主要條件是具有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所以道德教育是孔子全部教育活動和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道德教育居于首位,道德教育要在知識傳授中來進行。孔子主張以“禮”為道德規(guī)范,以“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與“仁” 成為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保ㄕ撜Z季氏,P189,孔鯉,孔子子,字伯魚)禮的教育要貫穿“仁”的精神?!叭硕蝗剩缍Y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
34、八佾,P22。佾,古時樂舞的行列,八行八列;六行六列,四行四列。做人,沒有仁愛之心,禮儀對他有什么用呢?)“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最高道德準則、中心思想。論語中出現(xiàn)過109次?!叭省弊钔ǔ5囊馑际恰皭廴恕保讶水斪魅藖韾??!叭省辈皇遣环稚茞憾毡閻垡磺腥?,而是有所愛有所憎?!昂萌收?,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論語里仁,P36,喜歡仁的人,覺得世上沒有能超過仁的,討厭不仁的人,是因為不使不仁的人對自己有不好的影響。)“唯仁者為能愛人,能惡人?!保ㄕ撜Z里仁,P34。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夠慎重地去喜愛人,才能夠嚴肅地去討厭人。)以“仁”的精神去對待不同的倫理關系,就有不同的具體
35、道德規(guī)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忠(對人盡心竭力,誠實負責)和孝(尊敬和順從父母)。仁德的實行可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忠(盡己)和?。ㄍ萍杭叭耍┛鬃犹岢鲆恍┑赖滦摒B(yǎng)的基本要求(原則),如立志、克己、力行、中庸(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防止發(fā)生偏向)、內(nèi)?。ㄗ晕覚z查)、改過(“字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8樹立教師的典范孔子熱愛教育事業(yè),自30歲左右正式招生辦學算起,一生從教四十余年,從政5年間也從未中斷教授,周游列國時也隨處講學。作為我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以自己的親身體驗,談了許多有關教師修養(yǎng)的問題,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熱愛學生,對學生無私無隱;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學相
36、長等。孔子的歷史地位:全世界公認的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創(chuàng)辦大規(guī)模私學,編纂六經(jīng),保存了古代文化典籍,重視教育的作用,重視道德教育。(五)戰(zhàn)國后期的教育論著戰(zhàn)國后期出現(xiàn)了一批集中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理論著作,這些著作幾乎論述了中國古代教育的所有基本問題。對后世影響深遠。形成了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發(fā)展的一個高峰。其中,禮記中的幾篇(大學、中庸、學記、樂記)是最有代表性的。1大學原是禮記的一篇,朱熹據(jù)二程所定,另行編訂次序,作大學章句。自程朱后,大學便從禮記中分離出來,成為“四書”之一。宋元以后封建教育都以“四書”為基本教材。大學提出了儒家對于大學教育目的、任務和途徑的總結(jié)性論斷,提出
37、一個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綱領和程序。大學教育三綱領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目的在于“明明德”,就是使人們的先天善性得到明復和發(fā)揚,善德既明就要做“新民”,并且要達到“至善”的境界。這是對封建社會君臣、父子的倫理綱常最為準確的概括和表述。大學把大學的教育程序概括為八個條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根據(jù)綱領,完成“修己治人”的教育目的的一套完整程序或步驟。按儒家的觀點,“修己”是“治人”的前提,“治人”是“修己”的目的,這是封建教育的實質(zhì)。在八條目中,“修身”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只有“修己”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白蕴熳右灾潦?,一時皆
38、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是八條目的基礎,但對于如何做未加以說明,后人根據(jù)自己理解加以發(fā)揮,產(chǎn)生了宋明理學程朱學派的格物、知天理與陸王學派的格吾心、知心性的分歧,一派強調(diào)讀經(jīng)書、道問學;一派強調(diào)靜省思、尊德性,影響極大。2中庸 和大學一樣,從禮記中分離出來,成為“四書”之一,是我國第一本教育哲學著作?;舅枷胧前l(fā)揮儒家折衷調(diào)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提出“君子素其位而行”,要求在社會矛盾面前“素位而行”,為此,要摒棄外物影響,潛心修養(yǎng),作向內(nèi)的慎獨功夫,去把握先驗的“理”,達到“誠”和“至誠”的境界。這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中庸開宗明義:“天命之為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奔吹朗菑男詠淼?,而性又是
39、天之所命,教育就是遵循天命之性加以修養(yǎng),使之和于道的過程。中庸把這個過程具體化為五個步驟:“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卑藢W、思、行的完整過程,使儒家重視學習、思考和實行精神更加系統(tǒng)化條理化。這一過程值得借鑒,被朱熹稱為“為學之序”。此外,中庸還強調(diào)個人主觀努力,不僅要讀經(jīng)書,還要尊德性,二者相互并進,有一定積極意義。 3學記 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戰(zhàn)國末期思孟學派所著,全文1229字,對先秦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作了相當全面的總結(jié)和概括,論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務以及教育制度,教學內(nèi)容、原則、方法,教師及師生關系,
40、總之,對教育學基本問題都有論述,被認為是“教育學的雛形”。(1)教育作用 “建國君民”,“化民成俗”,簡明扼要說明了教育的社會作用和對人的發(fā)展作用,既論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又闡明了教育的可能性?!鞍l(fā)慮憲,求善良,足以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不足以化民。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保?)從地方到中央的理想學制系統(tǒng)的設想“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癢,術有序,國有學”。關于學年,把大學教育年限分成2段、5級、9年,第1、3、5、7學年畢,共四級,為一段,七年完成,謂之“小成”,第九學年畢,為第二段,共一級,考試合格,謂
41、之“大成”。(3)學校管理, 視學和考試。十分重視大學和小學的入學教育,把它作為教育管理學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來抓。開學這天,天子率百官親臨學宮參加開學典禮,祭祀“至圣先師”。還定期視察,重視學業(yè)訓誡儀式。學習過程中,每隔一年考察一次,第一年,“視其離經(jīng)辯志”,考察閱讀方面能否分析章句,思想道德方面能否確立高尚的志向;第三年,“視其敬業(yè)樂群”考察對學業(yè)態(tài)度是否專心致志,同學相處是否團結(jié)友愛;第五年,“視其博習親師”,學識是否廣泛及與教師是否親密無間;第七年,“視其論學取友”,學術見解與交往朋友,合格謂之小成;第九年,“視其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學術上融會貫通和志向上堅定不移,合格謂之大成。(4)教育、
42、教學原則與方法 第一,教學相長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兩方面,教與學緊密相聯(lián),互相促進?!半m有佳肴,不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不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兌命曰:教學半,其此之謂乎”。對于這段話,有人認為是專指教師而言,教中遇到困惑之處,深感學識不足,更加努力進修。有人認為指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說,教師教學生,學生也可以促進教師的提高。我們認為前者較和原意,后者為引申之意。第二,豫、時、孫、摩“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jié)而施之謂孫(遜,順序);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fā)然后禁,則捍(hn)格而
43、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總結(jié)長期教育教學中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提出“教之所由興”和“教之所由廢”的規(guī)律。包括四項具體原則,從正反兩面進行分析,指出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和教訓?!敖谖窗l(fā)之為豫”,就是預防?!鞍l(fā)然后禁,則捍(hn)格而不勝”,在不良行為和習慣發(fā)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走在前頭,以便禁于未發(fā),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如果積習已深再去禁止極難矯正?!爱斊淇芍^時”,就是及時,“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善于捉住適當時機,即時施教,否則時過境遷,毫無成效?!安涣旯?jié)而施之為孫”,(xn,通
44、遜,順序),循序漸進?!半s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知識有內(nèi)在系統(tǒng),掌握知識必須遵循客觀規(guī)律。要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能顛倒跳過,否則會使學生厭惡學業(yè),即使勉強畢了業(yè),也很快就忘了所學的東西。“相觀而善之為摩”,相互觀摩,同學間取長補短。切磋琢磨,相互啟發(fā),補偏救弊,揚長避短,開闊眼界,增廣見聞?!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第三,啟發(fā)誘導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指出“君子之教,喻也。 啟發(fā)誘導,使之明白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誘導 牽著鼻子走 勉勵,鼓勵 使感到壓抑 啟發(fā) 留與思考的余地道而不牽則和,強而不抑則易,開而不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師生關系融洽 壓制 感到學習容易 使人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安臨時工勞動合同年
- 廣告公司設計合同
- 賓館經(jīng)營權(quán)質(zhì)押合同
- 內(nèi)蒙古汽車租賃合同
- 三農(nóng)服務智能化平臺構(gòu)建方案
- 藥物研發(fā)委托服務協(xié)議
- 三農(nóng)政策支持措施落實方案
- 內(nèi)墻抹灰班組勞務分包合同
-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信用制度完善方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工業(yè)自動化應用實踐指導書
- 中國旅游地理(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數(shù)字貨幣的匿名性與反洗錢
- 門脈高壓性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療課件
- 民航保密培訓課件
- 兒童尿道黏膜脫垂介紹演示培訓課件
- 詩詞寫作入門
- 學校教育中的STEM教育模式培訓課件
- 電器整機新產(chǎn)品設計DFM檢查表范例
- 樁基礎工程文件歸檔內(nèi)容及順序表
- 不同產(chǎn)地半夏總生物堿含量測定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第2版)》王建輝教案 第7課 有效處理投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