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史答案_第1頁
中國建筑史答案_第2頁
中國建筑史答案_第3頁
中國建筑史答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填空1.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遺址為(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遺址 )。2.中國最早的神廟遺址為( 牛河梁女神廟 )。3.建筑特征總是在一定的( 自然環(huán)境 )和社會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和支配下形成的。4.我國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實例為( 陜西歧山鳳雛遺址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都江堰的修筑者為( 李冰父子 )。6.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佛塔為( 登封嵩岳寺塔 )。7.長城起源于( 戰(zhàn)國 )時期諸侯之間的相互攻擊自衛(wèi)。8.中國早在( 春秋時期 )已經(jīng)開始了用磚的歷史。9.斗拱在宋代也稱( 鋪作 ),因為是層層相疊鋪設而成,在清代稱“斗科” ,或(“斗拱”), 在江南稱牌科。10.中國古代建筑以群體組合見長, (庭院

2、)是中國古代建筑群體布局的靈魂。11.( 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殿遺址 )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的規(guī)模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 庭園的實例。12.經(jīng)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鐫刻經(jīng)文,用以宣揚佛法的紀念性建筑,一般由( 基座、幢身、 幢頂 )三部分組成。13.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圖為( 戰(zhàn)國中山王墓兆域圖 )。14.我國古代石窟類型分為( 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 )三種類型。15.最早建于我國史跡的佛教寺廟是( 洛陽白馬寺 )。16.我國古代建筑經(jīng)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歷史階段,其中( 封建社會 ) 是形成我國古典建筑的主要階段。17.我國自然山水式園林在( 秦漢 )時期開始興起,到魏晉南北朝

3、時期有重大發(fā)展。 “相土 嘗水,象天法地,造大城周四十七里,陸八門,以向天八風,水八門,以法天聰,筑小 城周十里”描述的是伍子胥設計春秋末吳國(原為楚國) (闔閭大城(今蘇州) )城市的 情況。18.北魏佛寺以洛陽的( 永寧寺 )為最大,按洛陽伽藍記所記,中間置塔,四面有門, 塔后為殿。19.唐代出現(xiàn)了專門從事建筑設計、施工的階層( 都料匠 )。20.(柳宗元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實踐理論的風景建筑家。21.隋代李春設計的( 河北趙縣安濟橋 )是世界上出現(xiàn)最早的敞肩拱橋。22.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木構的木構建筑為唐代大中年間建造的( 五臺山佛光寺 )東大殿。23.五代時期,喻浩的著作為( 木經(jīng))。2

4、4.張澤瑞的清明上河圖是描述北宋時期( 汴梁,今河南開封 )城市的風貌。25.北宋時期米芾(f d)將疊石之法用(透,露,瘦,皺)四個字加以概括。26.中國最早的琉璃塔是( 河南開封佑國寺塔 )。27.在影響建筑發(fā)展的諸多觀點中, (天人合一 )的觀點是根本性的。28.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木塔是( 遼代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塔。29.河北定興( 北齊義慈惠 )石柱上端的建筑,則雕刻了我國現(xiàn)知最早的棱柱形象。30.平江圖描述的是南宋時期的( 蘇州 )城。31.( 晉祠圣母殿 )是我國宋代所留殿宇中最大的一座。32.江南三大名樓是( 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 )。33.元大都水系規(guī)劃

5、者為( 郭守敬 )。34.(明代 )代磚普遍用于民間建筑(地面以上) ,并出現(xiàn)硬山建筑。35.明永樂年間建設的( 南京報恩寺琉璃塔 )當時曾被譽為世界建筑七大奇跡之一。36.明代計成的著作為( 園冶 )。37.明代帝王陵寢中,寶城與明樓之間的院落稱為( 月牙城 )38.中國古代建筑的模數(shù)集中反映在營造法式中(“以材為主” )這句話。39.清代歇山建筑收山的收進距離依立面要求和山面結構而定, 一般山柱中心線距山花板外 皮( 一檁徑( 4.5 斗口)。40.北京西四的妙應寺白塔系由尼泊爾工匠( 阿尼哥 )設計建造的。41.清代宮廷建筑的設計和預算是由( 樣式房 )和(算房 )承擔的,樣房由雷姓世襲

6、,稱為 (樣式雷 )。42.蘇式彩畫萌芽于( 明 )代,取名、成熟于( 清代 )。43.在中國古代,使用色彩也有等級限制, ( 金,朱,黃 )最高貴,用于帝王、貴族的宮室。 青綠次之,百官第宅可用,黑灰最下,庶民廬舍只用這類色調(diào)。44.社稷壇祭土地之神,社是( 五土之神 ),稷是( 五谷之神 )。45.單層塔大多用做基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前者已知最早遺例建于( 北齊)后者為( 隋 代)。46.唐塔大多為方形平面,八角的很少, ( 河南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 )是國內(nèi)已知最早的 八角形塔。47.(建筑物 )在園林中既是居止點、觀景點,又是景觀的重要成分。48.清代李漁所著的( 一家言)中“屋室部

7、”對園林建筑的闡述。49.( 北京四合院 )是北方地區(qū)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為特征。50.總的來說, 城市中的住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有較明顯的形制變化, 而鄉(xiāng)村中的住宅則更多 在( 適宜技術上 )不斷演進。名詞解釋1.方城明樓 :明清帝陵墳丘前的城樓式建筑,下為方形城臺,上為名樓,樓中立廟謚碑。 此式始于安徽鳳陽明皇陵。 皇陵有內(nèi)外三重陵墻, 中間一道陵墻四門如城樓, 分別稱南、 北、東、西明樓,及至南京明孝陵,僅有一座名樓。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襲孝陵方 城明樓形制。2.三朝五門 :天子五門,皋、庫、雉、應、路;三朝,外朝、治朝、燕朝。3.名堂 :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會諸

8、侯、發(fā)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 祀祖宗。4.鎦金斗拱 :由外檐有昂而室內(nèi)無天花的斗拱發(fā)展而來, 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盛行于明清 兩代不用天花的殿宇內(nèi)。5.工官制度 :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與官本位體制的產(chǎn)物, 工官是城市建設和建筑營造的具 體掌管者和實施者,對古代建筑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6.民居 :民居是包含住宅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環(huán)境。 民居較住宅更加寬泛。 住宅指用于居住 功能的建筑7.畫舫齋: 畫舫齋是一種特殊的園林建筑,它的原型是江舟。 宋時,歐陽修在官邸利用七 間房在山墻上開門,正面僅開窗,取名“畫舫齋” 。8.天人合一(建筑觀) :就是西周以后,人們強調(diào)天與人關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一

9、種觀點。9.“以材為祖” :出自營造法式所謂以材料為主的就是木結構中的許多尺寸“皆以用 材之分,以為制度焉” ,即這些尺寸是根據(jù)設計時對該建筑所選用某一等級的“材”及 其相關尺寸為依據(jù)來確定10. 梭柱 :柱子上下兩端或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見之,明代仍見于江南民間建筑。11.槽:宋代殿閣類建筑的術語,指殿身內(nèi)由一系列柱子與斗拱劃分空間的方式,也指該 柱列與斗拱所在的軸線。 營造法式載有殿閣分槽平面圖分 4 種:金廂斗底槽,分心 斗底槽,單槽,雙槽。12. 園林點景: 就是對園林中每一景觀的特點與空間環(huán)境的景色結合。畫圖1.北京社稷壇平面圖 1332.天壇平面圖 1313.北京

10、四合院 994.中山王墓兆域圖 1405.任畫一江南園林平面圖(要分析) 205 特點及其價值6 地坑院平面圖 105論述1.論述我國故宮建筑的藝術成就 強調(diào)中軸線和對稱軸布局 院的運用和空間變化 建筑形體尺度的對比 富麗的色彩與裝飾 技術設施(材料,供水,排水,防衛(wèi),采暖等)2.論述天壇群體建筑設計特色 采用宏大的用地規(guī)模,是北京故宮的 4 倍 中軸線偏東 建筑形象的表現(xiàn) 通過使用純凈的色彩表現(xiàn)天,用藍色象征天 創(chuàng)造崇天的境界 運用一系列象征手法來表現(xiàn)天 體現(xiàn)“尚無思想”和“以少總多”的方法3.論述北京四合院的歷史形成背景及民居特點歷史背景;( 1)王朝都城城市背景( 2)禮制等級( 3)深

11、厚文化積淀 氣候條件特點; (1)明顯的軸線( 2)秩序通過門來體現(xiàn)( 3)防風沙、防干擾、 噪音、較安靜( 4)院是交流場所,但缺少私密性( 5)建筑密度不大,交通面積 大4.試論述窯洞住宅的優(yōu)缺點 窯洞主要有三種:1敞開式靠崖窯 2、下沉式窯院 3、磚砌式錮窯 優(yōu)點:冬暖夏涼、防火隔音、經(jīng)濟適用、少占農(nóng)田等優(yōu)點缺點:潮濕、陰暗、空氣不流通、施工周期長等劣勢。5.試論述十三陵總體布局特色大石碑坊一紅門一碑亭一石象生一陵群(1 )以天壽山為屏障,三面環(huán)山,南面敞開,形式懷抱(2)總神道曲折(3)以永樂工陵為中心,各出一陵,各陵共用長陵神道(4)各陵建筑軸線大致江向陵區(qū)中心6.奴隸社會時期中國建

12、筑出現(xiàn)哪些發(fā)展夏:出現(xiàn)早期封閉庭院商:手工業(yè)、生產(chǎn)工具的進步使建筑水平有很大提高西周:出現(xiàn)最早的四合院雛形。瓦的發(fā)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春秋:普遍使用。高合建筑的出現(xiàn)城市建設高潮7.從哪些方面可以說唐代建筑是我國建筑的成熟時期(1 )規(guī)模宏大,規(guī)劃嚴整(2)建筑群處理愈趨成熟(3)木建筑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并已定型化(4)設計與施工水平提高(5 )磚石建筑有進一步發(fā)展(6)建筑藝術加工的真實與成熟8.宋代建筑取得了哪些成就(1)城市結構和布局發(fā)生了根本變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數(shù)制(3)建筑組合方面,在總平面上加深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一便襯托主體建筑(4)建筑裝修宇色彩有

13、很大發(fā)展(5 )磚石建筑水平達到新的高度。9.為什么說中國古代木構建筑體系是較為成熟的建筑體系?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中中國古建筑木構體系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結果, 其形成系以木作技術的發(fā)展為基礎。嚴格的制度、 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強烈的民族自信心是促使我國古建筑木構體系得以穩(wěn)定發(fā)展、自成一派的重要原因,給我國當代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啟迪在宮殿,壇廟,住宅,園林中都可看到。國木構建筑的歷史悠久, 在材料選用、結構發(fā)展、平面處理和藝術造型等方面都有許多特點,在世界建筑中別具一格,并影響過若干國家和地區(qū)。具體體現(xiàn)在: 材料選用: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其他材料作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筑體系。 結構類型:抬梁式、穿斗式、

14、井干式。木構架特點:1) 以間”作為建筑平面、空間和結構基本單元。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既能適應不同氣候和地理條件,又能滿足多方面的使用要求,組成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建筑類型。2) 結構特點:基本采用簡支梁和軸心受壓柱的形式,局部使用懸壁出挑和斜向支撐。采用斗拱,它不但可以承托一定距離的出跳重量,而且也是屋頂梁架與柱壁間在結構和外 觀上的過渡構件。節(jié)點使用榫卯結合,使屋架在承受水平力(地震和風力等)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設計施工的規(guī)范化、定型化:很早就實行了類似于近代建筑模數(shù)制構件的定型化一一宋材”清斗口” 單體、群體建筑形式、空間變化豐富。1)單體屋頂變化2)群體的變化組織(院落、軸線等) 建筑的裝飾和藝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